《魏書·張濟傳》閱讀答案解析
張濟,字士度,西河人也。父千秋,慕容永驍騎將軍。永滅,來奔。太祖善之,拜建節(jié)將軍,賜爵成紀侯。隨從征伐,累著功績。登國末,卒。濟涉獵書傳,清辯,美儀容。太祖愛之,引侍左右,與公孫表等俱為行人,拜散騎侍郎,襲爵。先是,姚興遣將攻洛陽,司馬德宗雍州刺史楊佺期遣使乞師于常山王遵。遵以狀聞,太祖遣濟為遵從事中郎報之。濟自襄陽還,太祖問濟江南之事,濟對曰:“司馬昌明死,子德宗代立。所部州鎮(zhèn),迭相攻擊,今雖小定,君弱臣強,全無綱紀。臣等既至襄陽,佺期問臣:‘魏初伐中山幾十萬眾?’臣答:‘三十余萬! 佺期曰:‘魏國被甲戎馬,可有幾匹?’臣答曰:‘中軍精騎十有余萬,外軍無數(shù)! 佺期曰:‘以此討羌,豈足滅也?’又曰:‘魏定中山,徙幾戶于北?’臣答曰:‘七萬余家。’佺期曰:‘治在何城?’臣答曰:‘定都平城!瘉缙谠唬骸腥缭S大眾,亦何用城焉?’又曰:‘魏帝為欲久都平城,將復(fù)遷乎?’臣答:‘非所知也。’佺期聞朝廷不都山東,貌有喜色,曰:‘晉魏通和,乃在往昔,非唯今日。羌寇狡猾,頻侵河洛,夙夜憂危。今此寡弱,倉庫空竭,與君便為一家,義所無諱。洛城救援,仰恃于魏,若獲保全,當必厚報。如其為羌所乘,寧使魏取!嫉扔窒驌P州。佺期曰:‘蠻賊互起,水行甚難。魏之軍馬,已據(jù)滑臺,于此而還,從北道東下,乃更便直。晉之法制,有異于魏。今都督襄陽,委以外事,有欲征討,輒便興發(fā),然后表聞,令朝廷知之而已。如其事勢不舉,亦不承臺命!碧婕纹滢o順,乃厚賞其使,許救洛陽。后遷謁者仆射,報使姚興。以累使稱旨,拜勝兵將軍。頻從車駕北伐,濟謀功居多。賞賜奴婢百口,馬牛數(shù)百,羊二十余口。天賜五年卒。子多羅襲爵,坐事除。
(選自《魏書·張濟傳》,有刪改)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國被甲戎馬 被:通“披”
B.治在何城 治:治所
C.夙夜憂危 夙:早晨
D.如其事勢不舉 舉:發(fā)動
11.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祖作為帝王廟號使用,多為創(chuàng)基立業(yè)者,常見于開國皇帝,也有為其先人追授者。此為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的廟號。
B.襲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繼承人(世子)承襲原有爵位,對于世子以外的繼承人一般要減等襲爵。具體制度因朝代而異。
C.刺史為古代官名,“刺”是檢核問事之意。原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為地方官職名稱,相當于后代的縣令。
D.車駕本指帝王所乘的車,亦用為帝王的代稱。文中即是后一種含意!稘h書·高帝紀》“車駕西都長安”中亦是如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
A.張濟出身顯貴。其父本為慕容永部下,后投奔太祖,頗受重用,被封為侯,后屢建功勛,并且蔭及張濟。
B.張濟學(xué)問淵博,儀表堂堂,深受太祖喜愛。太祖不但召他侍奉左右,而且多次委以重任,后給予獎賞。
C.張濟屢次出使,不辱使命。他曾作為常山王從事中郎出使襄陽,圓滿完成任務(wù);后來幾次出使也合旨意。
D.張濟能言善辯,口才極佳。在作為使者回復(fù)楊佺期時,他言辭得體,對答如流,終于打動佺期,搬來救兵。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所部州鎮(zhèn),迭相攻擊,今雖小定,君弱臣強,全無綱紀。
。2)今都督襄陽,委以外事,有欲征討,輒便興發(fā)。
參考答案
10.(3分)D(舉:成功。)
11.(3分)C(“相當于后代的縣令”錯誤。地位要高于縣令。)
12.(3分)D(“搬來救兵”錯誤。文中是楊佺期(晉)一方向張濟一方(魏)求援。)
13.(10分)(1)所管轄的州鎮(zhèn),交替著相互攻擊,如今雖然稍為安定,但君弱臣強,完全沒有綱常法紀。(譯出大意給2分;“部”“迭”“小定”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現(xiàn)在我鎮(zhèn)守襄陽(做襄陽都督),被委任以對外事務(wù),如果想要有所征討,就立即可以調(diào)兵出發(fā)。(譯出大意給2分;“都督”“委”“興發(fā)”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參考譯文
張濟,字士度,西河人。父親張千秋,是慕容永的驍騎將軍。慕容永被消滅后,張千秋前來投奔。太祖(拓跋珪)對他很優(yōu)厚,任命他為建節(jié)將軍,賜爵成紀侯。張千秋隨從太祖征戰(zhàn),屢建功績。登國末年去世。張濟廣泛閱讀書傳,思路清晰,能言善辯,儀容美好。太祖喜愛他,召他侍奉左右,他與公孫表等人都是使者,被任命為散騎侍郎,繼承父親的爵位。先前,姚興派遣將領(lǐng)攻打洛陽,司馬德宗的雍州刺史楊儉期派使者向常山王拓跋遵請求援兵。常山王把這一情況上奏朝廷,太祖就派張濟作為常山王拓跋遵的從事中郎出使回復(fù)楊儉期。張濟從襄陽回到朝廷,太祖問張濟出使江南之事,張濟回答說:“司馬昌明死后,兒子司馬德宗繼位。所管轄的.州鎮(zhèn),交替著相互攻擊,如今雖然捎為安定,但君弱臣強,完全沒有綱常法紀。我等到達襄陽以后,楊儉期問我:‘魏國當初征伐中山時有幾十萬軍隊?’我回答說:‘三十多萬。’楊儉期問:‘魏國披甲的戰(zhàn)馬,可有多少匹?’臣答:‘京師軍隊精良戰(zhàn)馬有十余萬匹,地方軍隊則不計其數(shù)!瘲盍嫫谡f:‘用這樣雄厚的兵力討伐羌人,難道不足以把他們消滅?’又問:‘魏國平定中山之后,遷徙了多少戶到北邊?’臣答道:‘七萬余戶!瘲顑期說:‘定都在哪個城?’臣答:‘定都于平城!瘲顑期說:‘有這么多的民眾,這個城如何容納?’又問:‘魏帝是想長久把平城作為首都呢,還是準備再遷都呢?’我回答說:‘這事不是我所知道的!瘲顑期聽說朝廷不在崤山以東建都,面有喜色,說:‘晉魏兩國互通和好,以前就是這樣,不只是今天才這樣。羌寇狡猾,頻繁侵犯河洛地區(qū),我日夜擔(dān)擾。如今這里兵少勢弱,倉庫空虛,既然與您便是一家人,道義上應(yīng)無所忌諱。洛城的救援,完全仰仗魏國,倘若獲得保全,必當予以厚報。與其被羌人所占,寧愿讓魏國獲取。’我等想要取道揚州回京。楊儉期說:‘蠻賊四起,水路行走非常困難,魏國的兵馬,已經(jīng)占據(jù)滑臺,由這里回去,從北路東下,就更為方便直接。晉國的法制,與魏國有所不同,F(xiàn)在我鎮(zhèn)守襄陽(做襄陽都督),被委任以對外事務(wù),如果想要有所征討,就立即可以調(diào)兵出發(fā)。若事惰不能成功,也不承受朝廷的命令!薄⑼庠嚷尻枴垵髞磉w任謁者仆射,授予勝兵將軍。張濟頻繁地跟從皇帝北伐,百頭,羊二十余只。天賜五年( 408)去世。然后再上表奏聞,讓朝廷知道這事就行了。倘太祖贊許他言辭順理,于是重獎他這次出使,回使姚興。因為他多次出使符合朝廷旨意,被謀劃的功勞很多。被賞賜奴婢一百人,馬牛數(shù)兒子張多羅繼承爵位,后因犯罪被削去爵位。
【《魏書·張濟傳》閱讀答案解析】相關(guān)文章:
魏書張濟傳原文及翻譯03-02
《魏書張袞傳》閱讀試題及答案09-02
《魏書高允傳》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2-02
《魏書·盧淵傳》原文閱讀答案及譯文解析08-28
《宋史·張遜傳》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3-12
《舊唐書張鎰傳》閱讀答案解析及譯文03-19
《新唐書甄濟傳》閱讀答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