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

        時間:2022-11-16 16:29:34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1

          1.背誦全文。

          2.“根本”“縱情”等詞的古今義。

          3.積累“倍”“以”“所”等六個詞語。

          一、基礎(chǔ)部分(選擇題每小題2分,默寫3分,共21分)

          1.下列文學常識中,有誤的一項是( )

          A.本文選自《魏鄭公文集》。作者魏征,字玄成,巨鹿曲陽人。謚鄭國公,以直言敢諫著稱。

          B.本文是魏征在貞觀十一年(637)寫給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闡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虛心以納下”等觀點。

          C.疏,原意為“分條陳述”。后指一種文體,給皇帝的奏議,也叫“條陳”。

          D.魏征死后,唐太宗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為( )

          A.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B.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C.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D.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3.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項是( )

          A.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C.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懼滿溢,則思江河下百川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2

          一、魏征是唐代名臣,他心中治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二、要實現(xiàn)“垂拱而治”,必須出現(xiàn)什么樣的局面?

          答: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三、君王要怎樣做才能才能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

          答: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四、若要簡而能任,擇善而從,君王就必須怎樣?

          答:要“十思”、宏“九德”。

          五、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可以歸納為幾戒?

          答:五戒:一戒貪心奢侈,二戒驕傲自滿,三戒放縱懈怠,四戒壅蔽讒邪,五戒謬賞濫刑。

          六、為什么君王要此十思五戒?

          答:因為治理百姓時,雖然“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百姓也“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人民之力,可“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七、為什么會出現(xiàn)人民“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的情況?

          答:因為“凡百元首”,“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而“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八、為什么君王會出現(xiàn)這種前后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答:就君王的身份而言,“承天景命”,自以為自承天命,而有恃無恐,“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就普通人性而言,“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一般人,能做到善始善終的不多,此人之常情。

          九、作者反復(fù)提醒君王的目的是什么?

          答:為人君者“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從而“積其德義”,因為“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要“永保無疆之休”達到國家長治久安的目的就必須如此。如果“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十、作者為了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在行文上有此什么特點?

          答:言詞懇切而情感真摯,處處為對方的江山著想;運用比喻而深入淺出,時時把握對方心理;駢散結(jié)合而句式整齊,既有語勢又簡明扼要。以“思”為線索,將所要論述的問題聯(lián)綴成文,文理清晰,結(jié)構(gòu)縝密。并運用比喻、排比和對仗的修辭手法,說理透徹,音韻鏗鏘,氣勢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論說文。

          十一、魏征此時為何向唐太宗上奏?

          答: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鑒不遠,故能勵精圖治。隨著功業(yè)日隆,生活漸加奢靡,“喜聞順旨之說”,“不悅逆耳之言”。魏征以此為憂,多次上疏切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圍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主旨,規(guī)勸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終,虛心納下,賞罰公正;用人時要知人善任,簡能擇善;生活上要崇尚節(jié)儉,不輕用民力。這些主張雖以鞏固李唐王朝為出發(fā)點,但客觀上使人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強盛。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3

          教學重點

          1.掌握漢魏晉五言詩的體例特點,能夠認識到五言詩在我國古典詩歌的重要地位和對后代詩人的深遠影響。

          2.掌握“迢迢牽牛星”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

          3.掌握《歸園田居》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

          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

          2.鑒賞詩歌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語

          詩歌發(fā)展到漢魏晉時期,五言詩成為了詩歌的主要體例,學習了《孔雀東南飛》我們了解了樂府詩的特點。在那一時期除了樂府詩歌外,還有文人創(chuàng)作的五言詩,這些詩歌在中國詩歌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兩首詩歌分別出自古詩十九首的“迢迢牽牛星”,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二、解題

          1.《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是民歌體文人詩,藝術(shù)成就頗高,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它為“五言之冠冕”,鐘嶸在《詩品》中稱之為“驚心動魄,所謂‘一字千金’”。以后歷代文人經(jīng)常把《古詩十九首》奉為五言抒情詩的典范。

          2.《歸園田居》選自《陶淵明集》。其詩語言樸素平淡,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超凡脫俗,希望掙脫名韁利鎖,遠離齷齪官場,回歸清新自然的閑適之情。

          三、研習課文

          1.《迢迢牽牛星》全詩沒有一字直接寫織女對牛郎的思念,卻處處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這種藝術(shù)效果是如何達到的?疊詞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詩作中織女的深情是通過她的活動和這些活動引起的讀者的想像表現(xiàn)出來的。比如,織女整日忙碌在織機上卻織不出布帛,說明她被思念折磨而無心織布,那么她又為什么要徒勞地在織機上忙碌呢?恐怕是為了轉(zhuǎn)移注意排遣苦悶吧。隔河相望,河漢的清淺和并不寬闊強化著見面的渴望,當然也就增加了見不了面的無奈。同樣,在見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時,“不得語”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疊詞突出了該詩哀婉的情調(diào),因而更具有表現(xiàn)力。

          2.《歸園田居》要注意理解詩人辭官歸隱、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態(tài),體會其田園

          詩的藝術(shù)風格。

          守拙與適俗,園田與塵網(wǎng),兩相對比之下,詩人歸田后感到無比愉悅。南野、草屋、榆柳、桃李、遠村、近煙、雞鳴、狗吠,眼之所見耳之所聞無不愜意,這一切經(jīng)過陶淵明點化也都詩意盎然了!芭h人村,依依墟里煙”一遠一近,“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以動寫靜,更襯托出田園的幽靜、恬美。作者正是通過描寫田園景物的恬美、田園生活的簡樸,表現(xiàn)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的。

          四、訓練

          (1)熟讀兩首詩,當堂成誦。

          (2)討論完成練習三第2小題。

          五、布置作業(yè)

          《飲酒》是陶淵明反映歸隱生活的又一詩作,課后誦讀此詩,加深對陶詩藝術(shù)特色的品味。

          第二課時

          一、題解

          《白馬篇》又名《游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國時魏詩人,曹操第三子,封陳王,思,世稱陳思王,是文學五言詩的奠基人,自如地運用樂府體裁,大大地開拓了五言詩的境界,宋人輯有《曹子建集》!栋遵R篇》是樂歌詞,以開頭二字命名。詩中塑造了一位武藝高強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頌他“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愛國精神。同時寄托了作者欲報效祖國、建功立業(yè)的凌云壯志。

          二、研習課文

          1.找出《白馬篇》中的動詞,仔細品味其藝術(shù)效果。

          這首詩在突出少年英雄高大形象時,其使用的動詞是耐人尋味的。如“破”“摧”“接”“散”就很形象生動,使人仿佛看到這位少年英雄在表演精彩的射技;“過”“若”則概括出少年英雄勇猛輕捷的形象;“登”“蹈”“凌”寫出少年長驅(qū)直人,銳不可擋,壓倒一切之勢;“(不)顧”“赴”道出了少年英雄的思想境界。詩人就是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動詞刻畫了一個具有感召力,使人熱血沸騰的愛國的少年英雄形象。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領(lǐng)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

          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課文中的觀點,解決文藝欣賞方面遇到的問題。

          3.德育目標:發(fā)展學生審美個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審美修養(yǎng)。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提出的殘缺美,領(lǐng)會“以少勝多、以無用有”“虛實相間”的藝術(shù)原則。

          教學難點  1.理解“殘缺美”的涵義。

          2.理解關(guān)鍵語句的含義。

          教具    多媒體投影,課文朗誦帶及錄音機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語

          投影扉頁“維納斯塑像”圖象

          維納斯,古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以她為題材的繪畫雕塑數(shù)不勝數(shù),當人們發(fā)現(xiàn)了米洛斯島上的維納斯時,才認定她是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雖然失去了雙臂,卻贏得全世界對她的矚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日本清岡卓行的美學論文<<米洛斯的維納斯>>,來了解其中的奧秘.

          二.解題

          讀注釋1

          三.分析課文

          [一].放課文錄音,概括作者的觀點.

          明確;文章用空行的方法分三個方面談了自己的觀點.

          1.必須失去雙臂.

          2.不能復(fù)原雙臂.

          3.只能失去雙臂.

          [二].研討第一部分.

          1.速讀1---3段,找出作者的基本觀點.

          2.維納斯”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為什么?

          [理解把握重要語句,理解語句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就能化難為易把握作者的觀點.]

          邏輯關(guān)系是這樣的:

          “馳騁想象”――“向人們暗示著可能存在無數(shù)雙秀美的玉臂”――“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shù)雙手的夢幻曲”――“正深深地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包孕著不盡夢幻”――“無比神妙的整體美”――“濃濃地散發(fā)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人們稱為美術(shù)作品命運的、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guān)系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著作品”――“不可思議的抽象的藝術(shù)效果”。

          3.讓學生概括本部分的內(nèi)容

          文章第一部分從正面來闡述作者的觀點(神秘、想象)

          [三].研討第二部分

          1.欣賞投影圖象,暢想如何復(fù)原雙臂

          (學生想象雙臂模樣時,所反映出的是他對這座雕像的理解,也是他對美的一種認識和感受。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觀點)

          2.師范讀第二部分,讓學生劃出作者對復(fù)原“雙臂”的方案有什么看法和感受

          作者認為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談怪論”,“一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由此看出,作者對恢復(fù)雙臂方案極端厭惡。

          3.用文中原話談?wù)勛髡弋a(chǎn)生如上感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這一方是包孕著不盡夢幻的‘無’,而那一方卻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笨梢姡ルp臂的維納斯格外迷人,散發(fā)著夢幻般的色彩,而復(fù)原雙臂的維納斯卻根本不能產(chǎn)生超越“喪失”的美感。

          4.讓學生概括本部分內(nèi)容

          第二部分從反面來闡述作者的觀點(受到限制、失去“喪失”美感)

          [四].研討“殘缺美”的涵義

          1.從上面兩部分分析看,本文談了一個美學觀點,這個美學觀點是什么?

          (殘缺美)

          2.既然殘缺能帶來這樣好的藝術(shù)效果,那么藝術(shù)品是否應(yīng)該提倡殘缺?

          (作者在一、二部分講述殘缺帶來的不可思議的審美效果,可能會給學生一個定勢思維,即殘缺就是美,所以有必要提醒學生質(zhì)疑、發(fā)問,多角度的看問題)

          3.結(jié)合維納斯的斷臂談?wù)勗鯓拥臍埲辈攀敲赖?

          (學生的某些見解會稚嫩、不成熟,但是沒有關(guān)系,這里重在發(fā)展學生的審美個性。對于殘缺美的理解要落到“部分”與“整體”的關(guān)系上,即“部分”的殘缺不影響“整體”的表達效果,而且能夠給人廣闊的想象空間。)

          [五].研討第三部分

          1.朗讀第三部分,找出作者“只能失去雙臂”的看法

          (在學生說過自己的想法后,來聽聽作者的看法,學生會對作者的理由更感興趣)

          2.第三部分能不能刪除?和一、二部分的關(guān)系如何?

          明確:第三部分從側(cè)面來闡述作者的觀點,重要的語句是:“除了兩條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喪失不得”,“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千變?nèi)f化交涉的手段”,“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shù)手的夢幻曲”。――這可真上一個全新的視角!這一部分是對前兩部分的補充和深化,揭示了維納斯藝術(shù)效果的內(nèi)在本質(zhì)。

          四.結(jié)合語境、探討和欣賞文中意義深刻的語句

          (多媒體投影句子,師生共同探討)

          1.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zhuǎn)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2.她是為了自己的麗姿,無意識地隱藏了雙臂,為了漂向更遠更遠的國度,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時代。

          3. 那失去的雙臂正濃濃地散發(fā)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或者可以說,正深深孕育著多種可能性的生命之夢。

          4.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shù)雙手的夢幻曲。

          ……

          五.拓展深入

          清岡卓行并不是殘缺美的首創(chuàng)者。我國古代早就有相關(guān)的論述,老子云“大音無聲,大象無形”,即是說最大的樂聲聽來反而無音響,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跡。

          1.藝術(shù)――注重虛實相間。

          如:畫家在畫“深山藏古寺”時,畫面上不出現(xiàn)古寺而只見和尚擔水沿山道而進的情景。

          如:《水滸傳》里黑旋風李逵憨直忠勇,卻又魯莽可愛;《紅樓夢》中黛玉的小心眼;《三國演義》中張飛的粗心等。

          2. 自然界  月圓月缺,花開花謝,云卷云舒

          3.人生――殘缺有時也是一種美

          如:四大美女各有缺陷;梁祝愛情成千古絕唱;阿炳;張海迪;貝多芬;奧斯特洛夫斯基

          六.升華

          自由討論,你認為人應(yīng)該追求什么樣的人生,或者說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最美的?

          (只有符合真善美的人生才是最美的)

          七 作業(yè)

          寫一篇五百字的文章,說說你對“美”的認識

          八.板書設(shè)計

          (一)必須失去雙臂――神秘

          (正面)   想象

          殘

          缺  (二)不能復(fù)原雙臂――局限              人生?

          (真善美)

          美        (反面)  失去“喪失”美感

          (三) 只能失去雙臂――雙臂

          (側(cè)面)  可千變?nèi)f化

          九.小結(jié)

          作者從藝術(shù)鑒賞的角度描繪了米洛斯的維納斯雕像獨特的缺憾美。同學們在理解作者藝術(shù)觀點的基礎(chǔ)上也對殘缺美發(fā)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我們必須認識到:藝術(shù)上的殘缺會給欣賞者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讓一件藝術(shù)品獲得更永遠的生命力。同樣,真正的生活也并不完美,我們必須勇敢地正視殘缺,努力探求生活中美的真諦。

          《米洛斯的維納斯》原文閱讀

          我欣賞著米洛斯的維納斯,一個奇怪的念頭忽地攫住我的心——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也就是說,使人不能不感到,這座喪失了雙臂的雕像中,人們稱為美術(shù)作品命運的、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guān)系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2)地烘托著作品。

          據(jù)說,這座用帕羅斯島產(chǎn)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維納斯像,是19世紀初葉米洛斯島的一個農(nóng)人在無意中發(fā)掘出來的,后被法國人購下,搬進了巴黎的羅浮宮(3)博物館。那時候,維納斯就把她那條玉臂巧妙地遺忘在故鄉(xiāng)希臘的大;蚴顷懙氐哪硞角落里,或者可以說是遺忘在俗世人間的某個秘密場所。不,說得更為正確些,她是為了自己的麗姿,無意識地隱藏了那兩條玉臂,為了漂向更遠更遠的國度,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時代。對此,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zhuǎn)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我并不是想在這里玩弄標新立異之說。我說的是我的實際感受。毋庸贅言,米洛斯的維納斯顯示了高貴典雅同豐滿誘人的驚人的調(diào)和。可以說,她是一個美的典型。無論是她的秀顏,還是從她那豐腴(4)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線,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賞哪兒,無處不洋溢著勻稱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厭。而且,和這些部分相比較,人們會突然覺察到,那失去了的雙臂正濃濃地散發(fā)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或者可以說,正深深地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換言之,米洛斯的維納斯雖然失去了兩條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麗臂膊,卻出乎意料地獲得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抽象的藝術(shù)效果,向人們暗示著可能存在的無數(shù)雙秀美的玉臂。盡管這藝術(shù)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產(chǎn)生,然而這卻是向著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呀!人們只要一度被這神秘氣氛所迷,必將暗自畏懼兩條一覽無遺的胳膊會重新出現(xiàn)在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兩條如何令人銷魂勾魄的玉臂!

          因此,對我來說,關(guān)于復(fù)原米洛斯的維納斯那兩條已經(jīng)丟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認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談怪論。當然,那些方案對喪失了的原形是做過客觀推定的,所以,為復(fù)原所做的一切嘗試,都是順理成章(5)的。我只不過是自找煩惱而已。然而,人們對喪失了的東西已經(jīng)有過一次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動之后,恐怕再也不會被以前的、尚未喪失的往昔所打動了吧。因為在這里成為問題的,已不是藝術(shù)效果上的數(shù)量的變化,而是質(zhì)量的變化了。當藝術(shù)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經(jīng)迥然(6)不同之時,那種可以稱為對欣賞品的愛的感動,怎能再回溯而上,轉(zhuǎn)移到另一個不同對象上去呢?這一方是包孕著不盡夢幻的“無”,而那一方卻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絕倫(7)。

          比如,也許她的左手掌上托著一只蘋果,也許是被人像柱支托著,或者是擎著盾牌,抑或(8)是玉芴(9)?不,興許根本不是那樣,而是一座顯露著入浴前或入浴后羞羞答答的嬌姿的雕像。而且可以進一步馳騁想象——會不會其實她不是一座單身像,而是群像中的一個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戀人的肩頭。人們從考證的角度,從想象的角度,提出形形色色的復(fù)原試案。我閱讀著這方面的書籍,翻閱著書中的說明圖,一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選擇出來的任何一種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產(chǎn)生超越“喪失”的美感。如果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原形,我對此無法再抱一絲懷疑而只能相信時,那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shù)的名義。

          在這里從別的意義上講,令人饒有興趣的是,除了兩條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喪失不得。假定喪失的不是兩條胳膊,而是其他的肉體部分,恐怕也就不會產(chǎn)生我在這篇文章中談到的魅力了。譬如說,眼睛被捅壞了,鼻子缺落了,或是乳房被擰掉了,而兩條胳膊卻完好無損地安然存在著,那么,這座雕像興許就不可能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了。

          為什么喪失的部位必須是兩條胳膊呢?這里我無意接受雕刻方面的美學理論。我只是想強調(diào)胳膊——說得更確切些,是手——在人的存在中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手,最深刻、最根本地意味著的東西是什么呢?當然,它有著實體和象征之間的一定程度的調(diào)和,但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進行千變?nèi)f化交涉的手段。換言之,它是這些關(guān)系的媒介物,或者是這些千變?nèi)f化交涉的原則性方式。正因為如此,一個哲學家所使用的“機械是手的延長”的比喻,才會那么動聽,文學家竭力贊頌初次捏握情人手掌時的幸福感受的述懷,才會擁有不可思議的嚴肅力量。不管是哪種場合,這都是極其自然,極其富有人性的。而背負著美術(shù)作品命運的米洛斯的維納斯那失去了的雙臂,對這些比喻、贊頌來說,卻是一種令人難以相信的譏諷。反過來,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shù)雙手的夢幻曲。

          注釋:

          (1)選自《當代世界名家隨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清岡卓行,生于1922年,日本當代詩人、小說家。米洛斯的維納斯,又稱“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傳是古希臘藝人雕刻的。在希臘神話中,阿佛洛狄忒是愛與美的女神。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掌管人類愛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動植物的生長繁殖。生于海中,以美麗著稱。其雕像于1820年發(fā)現(xiàn)于希臘米洛斯島,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勻稱,衣衫滑落至髖(ku1n)部,雙臂殘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線美,顯得端莊而嫵媚。收藏于巴黎羅浮宮博物館。

          (2)〔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絕妙的境界。

          (3)〔羅浮宮〕法國故宮,在巴黎市中心。占地約十八萬平方米。1793年起辟為國家博物館和藝術(shù)品陳列館。

          (4)〔豐腴〕豐滿。

          (5)〔順理成章〕原指寫作遵循事理,自成章法,后來多用來指說話、做事合乎情理,不違背常例。出自《朱子語類》卷十九:“文者,順理而成章之謂也!

          (6)〔迥然〕形容差別很大。

          (7)〔絕倫〕獨一無二,沒有可以相比的。倫,同類、同等。

          (8)〔抑或〕連詞,表示選擇關(guān)系。

          (9)〔笏〕古代大臣朝見時手中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竹木制成,上面可以記事。也叫手板。

          《米洛斯的維納斯》同步練習

          一、下列加點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

          A.豐腴(yǜ)   毋庸贅言(yòng)   擎著(bí)

          B.迥然(jiǒng)  玉笏(hù)   回溯(shuò)

          C.攫住(júe)  馳騁(chéng)  勻稱(chēng)

          D.捅壞(tǒng)  譬如(bí)  峪口(yù)

          二、我欣賞著米洛斯的維納斯,一個奇怪的念頭忽地①我的心——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也就是說,使人不能不感到,這座喪失了雙臂的雕像中,人們稱為美術(shù)作品命運的、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guān)系的某些東西正在出神入化地②著作品。

          1.文中空白處的詞語是①: 、冢

          2.對文中劃線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  )

          A.這是作者的一個荒唐的想法

          B.這句話體現(xiàn)了部分與整體的關(guān)系

          C.必須失去雙臂是因為她的雙臂雕刻得與秀麗的身姿不協(xié)調(diào)

          D.雙臂的'喪失會使雕像的整體美更加突現(xiàn),還增加了她的神秘性

          3.文中“美術(shù)作品的命運”指: 。

          “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guān)系的某些東西”是: 。

          三、選出破折號用法不同的一項( )

          A.我欣賞著米洛斯的維納斯,一個奇怪的念頭忽地攫住我的心頭——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B.我只是想強調(diào)胳膊——說得更準確些,是手——在人的存在中所具有的象征意義。

          C.而且可以進一步馳騁想象——會不會其實她不是一座單身像,而是群像中的一個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戀人的肩頭。

          D.“阿義可憐——瘋話,簡直是發(fā)了瘋了!被ò缀踊腥淮笪蛩频恼f。

          四、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l.不,說得更為正確些,她是為了自己的麗姿,無意識地隱藏了那兩條五臂,為了漂向更遠的國度,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年代。

          2.如果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原形,我對此無法再持一絲懷疑而只能相信時,那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shù)的名義。

          3.我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zhuǎn)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五、閱讀理解

          莫高窟

          余秋雨

          莫高窟可以傲視異邦古跡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層層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千年而始終活著,血脈暢通,呼吸勻停,這是一處何等壯闊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藝術(shù)家前呼后擁向我們走來,每個藝術(shù)家又牽連著喧鬧的背景,在這里舉行著橫跨千年的游行。紛雜的衣飾使我們眼花繚亂,呼呼的旌旗使我們滿耳轟鳴。在別的地方,你可以蹲下來細細玩索一粒碎石,一條土埂,在這兒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著,身不由主,踉踉蹌蹌,直到被歷史的洪流消融。在這兒,一個人的感官很不夠用,那干脆丟棄自己,讓無數(shù)雙藝術(shù)巨手把你碎成輕塵。

          色流猛的一個渦漩卷涌,當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間能有的色彩都噴射出來,但又噴得一點兒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納入細密。流利的線條,幻化為壯麗無比的交響樂章。這里不再僅僅是初春的氣溫,而已是春風浩蕩,萬物蘇醒,人們的每一縷筋肉都想跳騰,這里連禽鳥都在歌舞,連繁花都裹卷成圖案,為這個天地歡呼。這里的雕塑都有脈搏和呼吸,掛著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嬌嗔。這里的每一個場面,都非雙眼能夠看盡,而每一個角落,都夠你留連長久。這里什么也沒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騰。到別的洞窟還能思忖片刻,而這里,一進人就讓你躁熱,讓你失態(tài),讓你只想雙足騰空。

          1.下面的理解與文中第一處劃線句子含義不相符的一項是(  )

          A.看莫高窟,仿佛聽見了千年歷史車輪的隆隆聲

          B.看莫高窟,強烈感受著中華民族藝術(shù)的恒久魅力

          C.看莫高窟,仿佛置身于旌旗獵獵、煙塵滾滾的古代戰(zhàn)場

          D.看莫高窟,強烈感受著力與美的奔涌,仿佛消融在藝術(shù)的洪流中

          2.文中加點的“喧鬧”意在強調(diào): 。

          3.文中有一個與第二處劃線部分意義完全相同的句子,寫在下面橫線上。

          答: 。

          4.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個句子,意在提示唐代洞窟藝術(shù)的主題是表現(xiàn)人的活力,

          這個句子是: 。

          5.莫高窟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有哪些主要特點?根據(jù)這段文字簡要列出五點(五點不超過30字)。

          參考答案

          一、 B

          二、1.①攫取 ②烘托  2.D  3.藝術(shù)美(審美價值) 失去部分的烘托作用

          三、D

          四、1.維納斯雙臂的殘缺美,使她的審美價值超越了時間空間

          2.從藝術(shù)審美的角度來看,作者認為這種殘缺美是無可替代的

          3.這種殘缺的部分對整體美的強調(diào)與突現(xiàn)是自然的,絲毫不需雕飾的

          五、1. C   2.藝術(shù)創(chuàng)作背景的生動  3.到別的洞窟還能思忖片刻,而這里,一進入就讓你燥熱,讓你失態(tài),讓你只想雙足騰空  4.這里什么也沒有,只有人的餓生命在蒸騰 5. ①色彩絢麗 、诰條流暢  ③形象生動 、苌駪B(tài)逼真 、輬雒婧陚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比喻鮮明,善用排比,對偶,增強文章氣勢的特點。

          2、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的語言現(xiàn)象,及一詞多義的準確運用。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生活動的設(shè)計

          1、借助字典,正確譯文。歸納文意,記下學習的難點。

          2、課內(nèi)采用專題討論的方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解題

          孟子主張行仁政,強調(diào)“民貴君輕”,重視民心的向背。提出“性善”論。曾游說齊宣王、梁惠王,宣傳他的政治主張,但始終未被采納!睹献印返奈恼潞苄坜q,感情強烈,辭鋒犀利。在宣傳主張、論辯事理時,常能分析對方的心理,因勢利導(dǎo),步步深人,層層進逼,以使自己的論辯最后獲勝!睹献印愤善于運用譬喻來說明道理。

          二、本文學習的知識點

          ①掌握本文的通假字:“直”—“只”;“無”—“毋”,“頒”—“斑”;“涂”—“途”

         、谡_分辨古今異義詞,如“寡人”“河”“請”“走”“或”“嘶”。

         、蹨蚀_使用一詞多義的詞。如:“于”、“王”,“以”“食”“之”。

         、茏⒁庠~類活用的詞!肮摹、“樹”、“衣”、“謹”、“王”。

          三、用課文原話回答以下問題,目的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倜献邮窃鯓诱f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與“鄰國之收”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的?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梗蛭迨蕉笾。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诿献诱J為只有實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人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也。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勖献邮窃鯓优u當時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1)本文中心內(nèi)容是什么?

          [參考答案]

          本文記載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對話,圍繞“民不加多”的問題展開討論,闡述了孟子“仁政”的具體內(nèi)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新會的不平等。

         。2)試概括本文的結(jié)構(gòu)

          [參考答案]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梁惠王“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但“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據(jù)此提出疑問。

          第二部分(“孟子對曰”至“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孟子用設(shè)喻的方法,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段—5段)闡述了孟子“仁政”的具體內(nèi)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四、總結(jié)、擴展

          綜至全篇,段落分明,層次井然,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斯天下之民至焉”,做為每一部分的畫龍點睛之筆,既標明三個部分的聯(lián)系,又將每段議論的要點點明,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

          附:

          1、古今異義詞

          寡人之于國也(寡人,古代國君稱自己的謙詞。今用于形影孤單的人。句意是:我對國家。)

          河內(nèi)兇(河,黃河。今泛指河流。句意是:河內(nèi)遇到饑荒。)

          請以戰(zhàn)喻(請,請允許我。今常用于對方“請坐”,讓對方坐下;“請指導(dǎo)”讓對方做指導(dǎo)。句意是,讓我用打仗來作比喻。)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憑借。今常連用,表示同意,認可。句意是:七十的人可以憑借它吃到肉。)

          棄甲曳兵而走(走,跑,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句意是,拋棄鎧甲,拖著兵器逃跑。)

          或百步而后上(或,有的人,不定代詞。今常用于選擇復(fù)句中的選擇詞。句意是,有的人逃跑百步后停止下來。)

          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則,那么。今常用于代詞,當“這”“此’講,如“斯文”等。)

          2、詞類活用

          填然鼓之(鼓,名詞帶賓語“之”作動詞。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著戰(zhàn)鼓。)

          樹之以桑(樹,名詞帶賓語“之”,作動詞。種植。句意是:<在住宅場地上>種上桑樹。)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詞帶賓語“帛”作動詞,穿上。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憑借它穿上絲織品的衣服。)

          謹庠序之教(謹,形容詞作動詞,認真從事。句意是: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

          然而不王者(王,名詞受副詞“不”的修飾作動詞,為王,使天下百姓歸順。)

          附:板書設(shè)計

          寡人之于國也

          《孟子》

          梁惠王提疑:民不加多

          1、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闡述

          孟子答疑:2、使“民加多”的措施

          結(jié)論——保民而王

          《寡人之于國也》知識點梳理

          1、給下列字注音

          王好戰(zhàn)hào棄甲曳兵yè數(shù)罟不入洿池cù gǔ wū衣帛yì雞豚狗彘tún zhì庠序xiáng餓莩piǎo

          2、詞語講解

          兇:

         。1)不吉祥,不幸

          應(yīng)之以治則吉,應(yīng)之以亂則兇(《荀子》) (順應(yīng)自然的變化,采取正確的措施就吉利;順應(yīng)自然的變化采取錯誤的措施就兇險)

         。2)莊稼收成不好

          河東兇亦然(《寡人之于國也》)

         。3)兇殘、殘暴

          攘除奸兇(《出師表》)

         。4)恐懼而喧嚷騷動

          敵入而兇(《國語》)(由于敵人入侵因恐懼而喧嚷騷動)

          察:

         。1)觀察、仔細看

          徐而察之(《石鐘山記》)

         。2)考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3)考察后推薦

          察臣孝廉(《陳情表》)

         。4)明智、精明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東方朔《答客難》)

          兵

         。1)兵器、武器

          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國也》)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

         。2)軍事、戰(zhàn)爭

          兵者,國之大事(《孫子兵法》)

          (3)軍隊

          趙亦盛設(shè)兵以待秦(《廉頗藺相如列傳》)

         。4)士兵

          可汗大點兵(《木蘭詩》)

          直

         。1)與“彎”相對

          木受繩則直(《勸學》)

          (2)正確的、正直的

          與貴酋處二十日,爭曲直(《〈指南錄〉后序》)

         。3)面對、遇到

          與單于相直(《漢書》) (與單于相面對)

         。4)價值,后寫作“值”

          系向牛頭充炭直(《賣炭翁》)

         。5)副詞,僅,只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

          (6)副詞,徑直、一直

          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信陵君竊符救趙》)

         。7)副詞,竟然

          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論積貯疏》)

          數(shù)

          Shù

         。1)數(shù)目、數(shù)量

          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觸龍說趙太后》)

         。2)幾,幾個

          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狼》)

         。3)命運

          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六國論》)

          Cù

          (4)密,與“疏”相對

          數(shù)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國也》)

          Shǔ

          (5)計算

          蒙沖斗艦?zāi)艘郧?shù)(《赤壁之戰(zhàn)》)

          Shuò

         。6)屢次

          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通假字

         。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毋”

          (2)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者〖頒〗通“斑”

         。3)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涂〗通“途”

          3、詞類活用

          名詞活用作動詞

          (1)填然鼓之〖鼓〗打鼓

         。2)樹之以!紭洹椒N植

          (3)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

         。4)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稱王

         。5)王無罪歲〖罪〗歸罪

          動詞作名詞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活著的人,死去的人)

          形容詞作動詞謹庠序之教(認真從事)

          使動用法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使…、遷移)

          4、特殊句式

          狀語后置句

          申之以孝悌之義樹之以桑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賓語前置

          未之有也

          判斷句

          非我也,歲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罷了,那還是……)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有的…、)

          3、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這與……有什么不同呢?)

          《寡人之于國也》原文和譯文

          寡人之于國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痹唬骸巴跞缰,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譯文:

          梁惠王說:“我治理梁國,真是費盡心力了。河內(nèi)地方遭了饑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遷移到河東,同時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nèi)。河東遭了饑荒,也這樣辦。我曾經(jīng)考察過鄰國的政事,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盡心的?墒牵弴陌傩詹⒉灰虼藴p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這是什么緣故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戰(zhàn)爭,那就請讓我用戰(zhàn)爭打個比喻吧。戰(zhàn)鼓冬冬敲響,槍尖刀鋒剛一接觸,有些士兵就拋下盔甲,拖著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腳,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腳。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恥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嗎?”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他們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但這也是逃跑呀。”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鄰國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季節(jié),糧食便會吃不完;如果細密的魚網(wǎng)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魚,魚鱉就會吃不光;如果按季節(jié)拿著斧頭入山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盡。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那么百姓便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遺憾。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都沒有遺憾,就是王道的開端了。分給百姓五畝大的宅園,種植桑樹,那么,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絲綢了。雞狗和豬等家畜,百姓能夠適時飼養(yǎng),那么,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畝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礙他們的生產(chǎn)季節(jié),那么,幾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餓了。認真地辦好學校,反復(fù)地用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大道理教導(dǎo)老百姓,那么,須發(fā)花白的老人也就不會自己背負或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以上的人有絲綢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餓不著、凍不著,這樣還不能實行王道,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F(xiàn)在的梁國呢,富貴人家的豬狗吃掉了百姓的糧食,卻不約束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打開糧倉賑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說:‘這不是我的罪過,而是由于年成不好!@種說法和拿著刀子殺死了人,卻說‘這不是我殺的而是兵器殺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歸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會投奔到梁國來了。”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了解數(shù)的發(fā)展,從而認識科學發(fā)展無止境的規(guī)律和科學的創(chuàng)新精神。

          2、從課文的描述里去感受數(shù)學的美,并探究這種美產(chǎn)生的原因。

          3、學會去發(fā)現(xiàn)并表現(xiàn)數(shù)學中的美;學會運用數(shù)學語言使我們的思想表達更加清晰、生動。

          教學方法:

          問答式、討論式(布置預(yù)習課文)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有較強的自讀能力,有一定的合作探究的習慣,有一些同學頗有想象力。但相當一部分同學閱讀量少,對文學作品中的美缺乏感悟,而要去體會科普小品中的美更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引發(fā)興趣,加強討論。

          教學重點:

          1、對文本內(nèi)容的整體感知,了解數(shù)的發(fā)展,領(lǐng)會一種科學的精神。

          2、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數(shù)的美并學著去表現(xiàn)這種美。

          教學難點:

          探究科學家筆下的數(shù)何以有如此魅力。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預(yù)習,思考下列問題。⑴文中介紹了哪些數(shù)?請按照它們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用大括號的形式標示出來。⑵畫出由虛實兩根數(shù)軸組成的復(fù)平面,并口頭作出說明。⑶模仿文中詠數(shù)的詩,選擇其他數(shù)字或數(shù)學符號寫一首小詩。

          教學用時: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兒歌導(dǎo)入:

          同學們,我們每一個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可能接觸到了“數(shù)”。(板書“數(shù)”)我們回憶一下,在長輩們教我們的兒歌里面有沒有用到數(shù)字的?有沒有這種帶數(shù)字的兒歌?

          (例:一二三四五,上山打/一二一,馬蘭花開二十一/一二點點頭,三四彎彎腰,五六伸伸手,七八快坐好)

          數(shù)字是多么的有趣呀!在我們還很小的時候它就帶著我們?nèi)フJ識生活。是啊,無論在哪,數(shù)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概念。那么數(shù)到底是怎么來的?數(shù)又是怎樣發(fā)展的?數(shù)還有怎樣的趣味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數(shù)。(在“數(shù)”前面板書“說”)

          二、認知與領(lǐng)悟

          (一)步驟一:分兩大組,各帶著預(yù)習時的一個思考題快速閱讀原文,搜尋有效信息。四人小組可以討論。

          問題:

          ⑴文中介紹了哪些數(shù)?按其出現(xiàn)的先后一一指出,然后按照它們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用大括號的形式標示出來。

         、飘嫵鲇商搶崈筛鶖(shù)軸組成的復(fù)平面,并口頭作出說明。

          《說數(shù)》同步練習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骨骼(gé)棲(qī)居嚙齒(niè)衍生(yán)

          B.契機(qì)數(shù)軸(zhú)對應(yīng)(yìng)空白(kòng)

          C.一粲(cān)驚訝(yà)難題(nán)藏書(cáng)

          D.賜予(cì)撥弄(nong)弄(lòng)堂畜(xù)牧

          2.下列詞語中有沒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抱曲雁翅排開不可逆轉(zhuǎn)浩如煙海

          B.借貸屈指可數(shù)枯燥無味虛無縹緲

          C.原型浩如煙海滄海一栗永葆常新

          D.震撼試目以待地老天荒孜孜以求

          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的使用不準確一項是( )

          A.數(shù)學家為此創(chuàng)造了“虛數(shù)”,這樣一來負數(shù)開平方的難題就迎刃而解。

          B.從實數(shù)軸上的“雁翅排開”,發(fā)展到復(fù)平面上的“烘云托月”,無論數(shù)的概念怎樣擴大,零的特殊地位始終不變。

          C.虛數(shù)和復(fù)數(shù)有沒有實際的原型呢?乍看似乎“虛”無飄渺,“復(fù)”雜得很,其實虛數(shù)和復(fù)數(shù)都有原型。

          D.從自然數(shù)到負數(shù)和零,再到分數(shù)、無理數(shù)和復(fù)數(shù),數(shù)的發(fā)展史是否還有更新的篇章?我們且拭目以待。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作的意思,引導(dǎo)學生鑒賞三首辛詞的意境;。

          2.理解、品味詞中的千古名句;引導(dǎo)學生鑒賞三首辛詞的表達技巧,體會作者妙手鋪排,渲染氣氛的筆法;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引導(dǎo)學生品味辛詞的豪放風格。

          【教學重點】

          1.詩人經(jīng)歷的不同對詩歌表情達意的影響。

          2.引導(dǎo)學生鑒賞三首詞的意境和表達技巧。

          【教學難點】

          1.理解詞作的意思,體會作者妙手鋪排,渲染氣氛的筆法。

          2.引導(dǎo)學生鑒賞辛詞的豪放、婉約兼具的風格。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學《青玉案·元夕》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從初中學過的《西江月》入手,導(dǎo)入新課。

          二、第一教學板塊——了解作者,知曉背景。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北宋已淪亡十多年,出生地早已被金兵占領(lǐng)。他21歲時就在家鄉(xiāng)組織了一支兩千多人的起義隊伍,投入抗金斗爭。次年率領(lǐng)隊伍參加耿京為首的農(nóng)民起義軍,任掌書記。之后,他建議耿京投歸南宋,耿京采納了他的建議,派他與南宋聯(lián)系。當他南下時耿京被叛徒所殺,義軍潰散。他在歸途中得知此事,率50多人闖入金營,生擒叛徒,解至建康獻給宋高宗。從此,在南方任事,將恢復(fù)中原的希望寄托在南宋統(tǒng)治者身上。到南方后,先后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點刑獄、湖北湖南轉(zhuǎn)運副使、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后被免職,閑居江西上饒。1187年,又被起任福建提點刑獄,代理安撫使。后又被諫官彈劾罷官,回上饒,徙居鉛山。一住八年,1203年,起用為紹興知州,兼浙東安撫使,知鎮(zhèn)江府。1207年,回到鉛山,9月病卒。

          他生活的時代南宋朝廷一直存在對金妥協(xié)和堅決抗金收復(fù)中原的和戰(zhàn)之爭。辛棄疾是主戰(zhàn)派,有出將入相之才,智勇兼?zhèn),一生以氣?jié)自負,以功業(yè)自許,力主恢復(fù),矢志不渝。但南宋小朝廷長期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對主戰(zhàn)派多般排擠打擊,對辛棄疾這樣的愛國志士,始終不敢放手使用,使一生不得重用,最終抱憾而終。

          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派的代表,是兩宋豪放詞派的代表,是宋詞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軒長短句》,流傳至今的詞作有620多首,數(shù)量居兩宋詞家之冠。他的詞繼承了蘇軾開創(chuàng)的豪放詞風,把愛國詞創(chuàng)作推向頂峰。他的詞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充滿同仇敵愾的愛國熱情。還吸取婉約詞蘊藉細膩的長處,兼容眾體,吸取各家之長。在豪雄英偉之氣為主的同時,也不乏嫵媚、清麗、孌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詞。形成以豪放沉郁為主的多樣化的藝術(shù)風格,“足以領(lǐng)袖一代,雄視百家”。他的詞作長于用典。

          三、第二教學板塊——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朗讀、背誦課文,結(jié)合課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處,舉手提問,教師正音,并巡回答疑。

          2.強調(diào)重點詞語的意思。

          3.詞中的元夕具有怎樣的特點?

          提示:花燈閃亮,煙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魚舞龍,萬人空巷,美女云集,搖曳多姿,熱鬧非凡。

          4、上片描寫了元宵佳節(jié)怎樣的場面?主要從哪些方面展開具體描寫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提示:描寫了元宵佳節(jié)的熱鬧場面!盎ㄇ洹笨鋸埵址▽懟糁,“星如雨”用比喻手法寫煙花之盛,“寶馬雕車”寫觀燈的貴族女性的華貴,“香滿路”寫觀花燈和煙花的貴族女性之眾多!傍P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用動、轉(zhuǎn)、舞三個動詞寫舞燈之歡。運用了鋪陳手法,渲染元宵節(jié)的熱鬧氣氛。

          花千樹(花燈之多)

          星如雨(煙花之盛)

          香滿路(貴族之眾)

          動轉(zhuǎn)舞(舞燈之歡)

          5、下片寫了元宵佳節(jié)哪兩種人?從哪些方面來寫?表現(xiàn)了她們各自怎樣的特點?

          提示:一是寫盛妝的貴族女子,二是寫作者心中關(guān)切的“那人”。寫貴族女子,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他的服飾,她們戴著蛾兒、雪柳、黃金縷,表現(xiàn)她們妝扮的華貴和高貴的身份。二是寫她們的歡聲笑語,用“笑語盈盈”表現(xiàn)她們節(jié)日之歡。三是寫她們紛紛離開后,衣香還在空中飄散。通過這些描寫,進一步具體表現(xiàn)元宵佳節(jié)的繁華熱鬧。寫“那人”著墨不多,既沒寫她的服飾,也沒有寫她的表情,只寫了她所在的環(huán)境,是一個僻靜的角落。但我們可以想象到她的表情,感受到她的品性,作者就是要表現(xiàn)她的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6、你覺得詞中的“那人”是作者的意中人,還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要借此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正如林升在《題臨安邸》中所寫:“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碑敃r祖國的半壁江山處在侵略者鐵蹄的蹂躪之下,但南宋小朝廷置淪陷的中原故土于不顧,夜夜笙歌,醉生夢死,偏安江南一隅,對力主恢復(fù)中原的愛國志士排擠打擊。作者在《青玉案》一詞中借盛妝麗服、一夜狂歡的貴族女子諷刺歌舞升平、不思恢復(fù)的南宋朝廷,借“那人”表明自己不愿與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政治立場和自甘淡泊的理想人格。

          四、第三教學板塊——品味語言,鑒賞形象。

          梁啟超認為最后三句“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保ā端嚭怵^詞選》),你同意他的說法嗎?說說你的理由。

          提示:風鬟霧鬢的盛妝麗人紛紛走過,卻都不是其意中關(guān)切之人,分明已沒什么希望了,卻忽然看到,在那一角殘燈下,正是自己在千千萬萬人中所尋找與等待的那個,原來她在這冷落之處,也似有所待!澳侨恕笔且粋自甘孤獨、寂寞和不同流俗的人!澳侨恕笔且粋象征性的人物,詞人對他的追求,憐其“幽獨”,其實“別有懷抱”,含蓄的表達了詞人自己不愿隨波逐流的美好品格。

          五、第四教學板塊——學習表現(xiàn)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1.“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兩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作用?

          提示:這兩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燈火比作千樹花,后句把滿天的煙花比作似雨點般落下的星星,極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張燈結(jié)彩,煙花怒放的喜慶景象。

          2.“寶馬雕車香滿路”“笑語盈盈暗香去”這兩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作用?

          提示:這兩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體香來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爭相去看燈、戲耍的女子,這樣寫含蓄而又生動,這些女子的歡鬧與下文在“燈火闌珊處”的“那人”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貴。

          3、這首詞在描寫和抒情上有什么特點?屬于什么風格?

          提示:

          1、托寓手法。借對元宵盛況的描寫,表現(xiàn)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與媚敵求榮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堅持抗敵報國的正義立場。

          2、善于鋪陳。從花燈之多、煙花之盛、游人之眾、舞燈之歡等方面表現(xiàn)元宵佳節(jié)的繁華熱鬧。

          3、對比手法。將世俗之人在元宵佳節(jié)上的表現(xiàn)與“那人”的表現(xiàn)進行對比,表現(xiàn)了“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性。

          4、豪放、婉約兼具。寫的是元宵燈會的盛況,寫花燈、煙花、龍燈,寫貴族婦女的盛妝麗服和歡聲笑語,形式上是婉約的。但表達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理想,可謂寄勁于婉,寓剛于柔。

          六、比較鑒賞

          比較李清照的《永遇樂》和辛棄疾的《青玉案》在立意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

          相同之處:都以元宵燈節(jié)為描寫對象,但目的都不在表現(xiàn)節(jié)日的繁華熱鬧,渲染歡樂的氣氛。都運用了對比手法。

          不同之處:辛詞只寫了今年元宵的盛況,沒有回顧過去的元宵,而李詞沒有直接寫今年元宵的繁華熱鬧,而重點回憶昔日元宵的盛況,因為二者立意不同,李詞旨在表達身世之悲和家園之慨,而辛詞則旨在表現(xiàn)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表達對奉行投降政策的南宋朝廷的不滿,表達自己的政治操守和

          高潔人格。表現(xiàn)手法上,李詞有今與昔的對比,也有我與人的對比;而辛詞則只有世俗女子與“那人”的對比。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青玉案?元夕》。

          2.王國維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間詞話》)請你結(jié)合具體的人事談?wù)勛约簩ν跽f的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學《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教學過程:

          一、第一教學板塊——了解作者,知曉背景。(略)

          二、第二教學板塊——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朗讀、背誦課文,結(jié)合課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處,舉手提問,教師正音,并巡回答疑。(指導(dǎo):上片要讀得鏗鏘有力,節(jié)奏要快,表現(xiàn)作者當年的豪邁氣概。下片要讀得低沉,節(jié)奏要稍慢,“卻將”和“換得”二詞重讀,要讀出憤懣之意。)

          2.強調(diào)重點詞語的意思。

          3、整體感知

          提示:全詞主要用了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上闕追憶少年舊事,豪壯而有英雄氣;下闕寫老而坐廢的現(xiàn)實感慨,漸入沉郁頓挫,有壯士暮年之嘆。

          三、第三教學板塊——品味語言,鑒賞形象。

          1.春風春風不染白髭須:春風吹綠枯草,卻不能使白須轉(zhuǎn)黑。歐陽修有【圣天憂】詞:'好景能消光景,春風不染髭須。'

          2.“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提示:辛棄疾曾經(jīng)上奏疏論平定金人方略,今存《美芹十論》、《九議》等,耿耿忠君報國之心可鑒,然而一切進言都付諸東流,所以這兩句大有英雄不得不放棄壯年抱負終老田園的落寞與悲憤,正如余陛云所言“有英雄種菜之感”。

          3、“追往事”中的“往事”主要指什么事?作者追憶這些往事要表達什么意思?

          提示:“往事”指上片第一句的參加領(lǐng)導(dǎo)抗金義軍,第二句說的率領(lǐng)50精兵闖金營,活捉叛徒張安國,第三、四句所說的南奔時與金兵互相射殺的情形。追憶這些往事,一是為了表明自己年輕時以身許國、矢志抗金的政治理想,二是為了與下文的被閑置而難展抱負的現(xiàn)實形成鮮明對比。

          4、“嘆今吾”中的“嘆”的內(nèi)容是什么?“卻”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提示:“嘆”的內(nèi)容有二:一是“春風不染白髭須”,即年紀老大,一生的宏愿沒有機會實現(xiàn)了。二是自己被閑置田園,無處施展抱負!皡s”表達作者壯志未酬卻被閑置的幽憤和憾恨。

          四、第四教學板塊——學習表現(xiàn)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1.“燕兵夜娖銀胡錄,漢箭朝飛金仆姑”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你還能舉出幾例來嗎?

          提示:“燕兵夜娖銀胡錄,漢箭朝飛金仆姑”用的是互文,意思是當初率領(lǐng)萬眾南下渡江之時,部隊和金兵朝夕戰(zhàn)斗,互相射殺,一路飛箭不停,表現(xiàn)了緊張而又慘烈的戰(zhàn)斗情景。所謂“互文”,就是在連貫的話語中,上文省了下文出現(xiàn)的詞,下文省了上文出現(xiàn)的詞,參互成文,合而見義。

          例如:

         、女敶袄碓启W,對鏡帖花黃。(《木蘭詩》)當窗亮敞,對鏡顧影是理云鬢,帖花黃的共同條件,意指“當窗、對鏡理云鬢帖花黃”。

          ⑵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意思是:“將士們從軍十年,經(jīng)過千百次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

         、乔貢r明月漢時關(guān)(王昌齡《出塞》)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guān)塞”。即“明月依舊,關(guān)塞依舊,卻物是人非”。更讓人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和悲愴。

         、染訌R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遠則憂其君。(范仲淹《岳陽樓記》)意思是“無論在朝庭為官,還是不在朝庭做官,都一樣憂國憂民!

          2、本詞上下兩片感情基調(diào)有何不同?全詞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

          提示:明確:本詞概括了一個抗金名將的悲劇命運,上片追憶青年經(jīng)歷,格調(diào)雄壯,氣壯山河;下片感嘆年老閑散,傷心透骨。主要運用了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該詞先回憶將青年時期參加義軍抗擊金兵和率軍闖入敵營活捉叛徒的壯烈場面,表現(xiàn)青年時期以身報國的政治理想,與現(xiàn)在年紀老大、閑置田園的現(xiàn)實處境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作者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今昔

          對比,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理想成空的幽憤和悲嘆,使主題更加鮮明突出,使作者的感情抒發(fā)得更加深沉感人。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鷓鴣天》

          2.分析《鷓鴣天》中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學《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教學過程:

          一、第一教學板塊——了解作者,知曉背景。

          這是一首登臨懷古詩。怕登臨的地方就是“江西造口壁”。所懷的古指40年前的當朝舊事。據(jù)有關(guān)記載: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侵入江西,隆祐太后從洪洲(今江西南昌)沿贛江南逃,先乘船逃至造口,后轉(zhuǎn)陸路流亡到贛州。當時,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時,對這一帶地方大肆蹂躪,廣大人民群眾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殺。40年后,作者在任江西提點刑獄的時間里,來到這慘烈史事的見證地,浮想聯(lián)翩,感慨萬千,寫下此詞。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當時辛棄疾南歸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獄頌方面的官吏,經(jīng)常巡回往復(fù)于湖南、江西等地。來到造口,俯瞰不舍晝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詞人的思緒也似這江水般波瀾起伏,綿延不絕,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二、第二教學板塊——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朗讀、背誦課文,結(jié)合課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處,舉手提問,教師正音,并巡回答疑。(指導(dǎo)朗讀:開頭四句觸景傷情,回憶往事,朗讀時節(jié)奏要慢,要抑揚頓挫,讀出悲憤之意;“多少”“望”、“可憐”、“無數(shù)”等詞要重讀。過片“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表達對歷史發(fā)展總的趨勢的自信,節(jié)奏要快,“遮不住”和“畢竟”兩詞要重讀。最后兩句感情又出現(xiàn)逆轉(zhuǎn),表現(xiàn)作者對時局的隱憂,要讀得輕而綿長。)

          2.強調(diào)下列詞語的意思:

         、趴蓱z:值得憐憫。

         、崎L安:代指都城汴京。

         、墙碚钣啵撼睿埂,使動用法。

          3.背誦默寫《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三、第三教學板塊——品味語言,鑒賞形象。

          1.“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本渲屑狱c的詞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提示:如今,長安只能引頸以望,而且遠望不到了!那重重疊疊的連綿不盡的青山遮住了視線,也阻斷了建功立業(yè)的進取之途!“望”“可憐”兩個詞寫出了無限的忠誠,無限的惆悵、無限的感憤!

          2.如何理解'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兩句的意思?

          提示:從字面上來理解,滿含人民血淚的江水滾滾東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無法阻擋的,從更深的層次來理解,這兩句詩含蓄地傳達了詞人對抵抗外敵,光復(fù)山河的堅定意志。

          3.“山深聞鷓鴣”一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提示:天色漸漸暗了,黃昏悄然來臨,深山中又傳來鷓鴣鳴叫,聲聲悲鳴,吟唱出詞人驚悸不安,憂心忡忡的復(fù)雜心情。

          4、上片第二句概括什么了內(nèi)容?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句中的“行人”包括哪些人?“多少”怎樣理解?

          提示:概括了當年千千萬萬民眾的種種災(zāi)難,表達了作者對金兵猖獗、國恥未雪、朝廷無能的滿腔悲憤。這里的“行人”包括當時無數(shù)逃難的民眾,也包括后來經(jīng)過這里悲嘆往事的愛國志士,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岸嗌佟币皇钦f明受苦受難的民眾之多,二是表明民眾所受災(zāi)難之多、苦難之深,三是表明作者悲憤之強烈。

          5、上片的“望”和“可憐”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提示:“望”表達了作者對已經(jīng)淪陷而沒有收復(fù)的故都和中原的懷想,“可憐”在這里應(yīng)理解為“可惜”,表達了作者想望故國卻被重重青山遮擋的遺憾和忠憤之情。

          6、“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怎樣理解?句中的“青山”和“東流去”是否另有所指?此句現(xiàn)在有何含義?

          提示:這兩句字面意義是:無數(shù)青山可以遮擋長安,但終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東流。深層意思是:南宋的主和派可以設(shè)置重重障礙阻撓愛國民眾和愛國志士愛國行動,但阻擋不了他們對中原和故都的關(guān)懷思念,侵略者可以征服南宋的領(lǐng)土,但征服不了南宋愛國民眾和愛國志士收復(fù)中原的愿望和決心。這里的青山比喻南宋投降派和侵略者,東流之水比喻愛國民眾和愛國志士,“東流去”比喻正義的方向。這句現(xiàn)在的含義是:歷史的潮流和社會發(fā)展的趨勢不可阻擋。

          7、:與“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相比,“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江晚”和“山深”有什么深層含義?

          提示:“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一句表達的是一種樂觀的情緒,這是作者對歷史發(fā)展的整體趨勢的認識。但現(xiàn)實畢竟是嚴峻的,當時南宋朝廷日益腐朽,投降派畢竟在朝廷之上占了上風,所以作為愛國志士不可能沒有擔憂,這就是“江晚正愁予”表達的情感,也就是說,這表現(xiàn)了作者對時局的隱憂!敖怼、“山深”不只是寫眼前時間和景物的變化,而且似乎喻指了南宋政權(quán)的日益腐朽和傾頹。

          四、第四教學板塊——學習表現(xiàn)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1、這首詞的開篇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這樣寫有什么表達效果?

          提示:開篇用了比興手法。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云:'南渡之初,虜人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還。幼安由此起興。'辛棄疾登上郁孤臺,回想四十七年前金兵長驅(qū)直入江南、江西腹地,南宋幾乎滅亡之事,從奔騰的清江之水,想到了當年隆佑太后一行匆匆逃竄的蹤影,以及因家國破亂而灑下的痛楚之淚。由水及淚,意象轉(zhuǎn)換極為自然。開篇運用比興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達到意內(nèi)言外之極高境界。

          2、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

          明確:主要運用了比興手法(借景抒情)。全詞寫眼前景,說心中事,以清江之水比喻民眾之淚,以青山比喻南宋朝廷和侵略者,以東流水喻指正義的方向,以江晚和山深喻指南宋政權(quán)的日益腐朽和傾頹,表現(xiàn)了對國事艱危的沉痛追懷,抒發(fā)了對靖康以來失去國土的深情縈念,收到了意在言外的藝術(shù)效果。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默寫辛棄疾詞三首。

          2.完成課后練習第三、四題。

          附:教學反思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粵教版高二語文教案模板11-16

        張中丞傳(粵教版高二選修)(粵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shè)計12-06

        離騷教案粵教版11-22

        粵教版選修5《喀布爾人》教案(粵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shè)計)12-06

        粵教版高二選修《碗花糕》教案12-26

        《促織》教案 (粵教版高二選修)04-25

        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案08-31

        趣味語文 教案教學設(shè)計(粵教版高二必修四)12-05

        高二粵教版語文教學計劃10-2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