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1
一、課程目的
1、教材的地位作用
與朱元思書是人教版八年紀下冊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古詩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驅懢埃驙钗锘蛟伿罚驎鴮懭松救,或表現(xiàn)親朋情意,無不浸透著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和深入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與朱元思書是作者吳均寫的一篇書信,作者描繪了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壯麗的景致,流露出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含蓄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事退隱的高潔志趣。
2、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過程方法目標: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深入領會關鍵詞語。
情感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寄情奇山異水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3、重點難點
積累許文言詞語,欣賞文中之景。細心品味感悟文中之情。理解文中之情。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科學合理的教法能夠使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的統(tǒng)一,基于此,我將采用的教法是朗讀法,點撥法,情景教法。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 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力求讓教師和學生在平等的過程中進行教學活動。
學法,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實到實處,我采取的學法是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我的教學目標,解決重點難點,課堂教學我將采取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借助多媒體顯示富陽江沿岸美麗的風景,讓學生形成對富陽江美麗風光的初步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首先請學生借助4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積累文言詞語,發(fā)揮語文工具性的作用。其次學生自讀并翻譯課文,然后請同學朗讀翻譯課文,教師予以指導糾正。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3、合作探究,精讀品味。學生分組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4、拓展延伸。三峽也同為寫景的文章,將三峽和與朱元思書相同點和不同點。了解寫景文章的寫作方法
5、課后作業(yè)。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介紹富陽江的風景。
四、板書設計。略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2
《長征節(jié)選》是蘇教版八年級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八年級收冊語文按內容分類編排,第一單元的重點是了解經(jīng)紅軍長征的光輝業(yè)績各偉大意義,繼承和發(fā)揚長征精神。
介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課重點定為:
1、了解紅軍過草地的險惡環(huán)境,感受紅軍指戰(zhàn)員豐富的內心世界。
2、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探究基本的情節(jié)結構。了解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把本課難點定為:
1、感受經(jīng)軍指戰(zhàn)員豐富的內心世界,
2、了解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
教學本課時,我主要采用目標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以充分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新理念。我的教學過程可以分為三個模塊:
第一塊是導課,在導課時我是采用引導啟發(fā)式,先引導他們了解長征的有關知識,然后啟發(fā)他們回想有關長征的其它體裁的文章節(jié),繼而導入這部文學作品。
第二塊是探究新知,在這塊里,我主要采用的是交路導學法和課堂討論。即我教學生學習第一部分,然后讓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分小組討論著學習剩下的三部分,然后匯報交流。通過討論能活躍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及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團結精神。
第三塊是課外延伸。在這部分里,我又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分角色表演,二是長征藝展;三是小練筆。分角色表演能讓學生鞏固所學內容,進一步理解課文,零距離的感受課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長征藝展是讓學生講有關長征的故事。唱有關長征的歌曲待來發(fā)揚長征精神。小練筆不僅培養(yǎng)學生快速描寫的能力,而且把課堂知識及時回到語文實踐活動中去,而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教學《長征》節(jié)選的總體思路。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奇妙的克隆》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是我國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所寫一篇介紹克隆知識的科普文章。文章從介紹克隆的含義,實驗,發(fā)展,到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從不同的側面說明克隆,前后邏輯聯(lián)系緊密。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把艱深的科學道理作了深入淺出的說明。 教學目標
根據(jù)說明文教學的文體特點,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和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掌握本文運用的說明順序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篩選、利用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鍥而不舍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真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本文運用的說明順序和方法。 教學難點:
對克隆問題引發(fā)的倫理、道德、法律問題的認識。
二、說學生
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
本文介紹克隆知識,語言形象、生動,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本文蘊含的克隆知識以及個別專業(yè)術語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生物常識重點突破。
能力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說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并且能夠通過反復閱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三、說教學方法與手段
1、朗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延伸拓展法。
四、說媒體
多媒體課件。
五、說學法
教師主導下的分小組合作學習。六、說教學設計
第一步: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用《西游記》中孫悟空分身術的故事導入,(設計這一導入,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渲染營造一種氛圍,激發(fā)他們的一種求知欲、好奇心,為新課的講授作鋪墊,激起學生的熱情,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進入本課學習。) 第二步:自由朗讀,自主掌握生字詞。
老師這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補充解釋一些專業(yè)性很強的生物學名詞術語。 第三步:用大屏幕提示要積累的詞語,讀寫結合,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 第四步: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思考下列問題:
1、文章用了四個小標題有什么作用?四個小標題分別說明了什么內容?
2、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在說明克隆含義時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說明的?
3、依次找出克隆試驗部分試驗的對象有哪些?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順序? 設計這些問題,旨在讓學生掌握說明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本文的說明順序。
(同時完成板書)
第五步:走進克隆大觀園
通過學習,同學們對克隆知識有了初步了解,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中外克隆成果。通過這些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到克隆技術已經(jīng)在自然界廣泛應用,并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如果克隆技術應用到人類社會呢?
第七步:拓展討論,注重人文:
讓學生分組討論對"克隆人"的問題如何看待?討論完成后由小組發(fā)言人進行闡述。
要求:觀點明確,理由充足,表述清晰、流暢,有條理性。
(這個環(huán)節(jié)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引導,重點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同時,也很好的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完成本節(jié)課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七、小結
學生小結
要求學生課下以“我學到了??”開頭,寫一寫你學了這篇課文的收獲或感受,進行總結。
老師小結:(見ppt)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4
【說教材】
一、教材概述
《核舟記》是一篇介紹一件精美工藝品的小品文,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全文僅400余字,卻描述了整個核舟的全部景物。語言見解生動嚴密。在教學時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掌握重點詞句,領悟文章內容,培養(yǎng)文言語感。同時,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間順序有條不紊地介紹事物特征的方法,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課型
演示活動課
三、課時
兩課時。
四、教具
投影片、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練習誦讀,培養(yǎng)語感。品味、積累語言,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目標:領會介紹核舟的順序和詳略,理解各具鮮明特征的人物神態(tài)、情趣。
。、寫作能力目標:掌握“握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說明,詳略得當”的寫法。
。础⑺枷肭楦心繕耍毫私馕覈糯に嚸佬g的卓越成就,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
六、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1、2、4。
。病㈦y點:目標3。
七、課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定的依據(jù)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教學新大綱》第二部分第一款:整體感。
知課文……對課文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問。這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第三部分第三款、四款、五款“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指出: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因此將課型定為演示活動課。
大綱在“教學目的”中明確提出:“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第三部分“在教學中要重視問題”中明確:要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fā),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修養(yǎng),陶冶道德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本文介紹的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核舟”。文章抓住了“核舟”的特點,細致地描述了它的藝術形象,贊揚了雕刻家的精巧構思和高超技藝,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是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的絕好材料,所以確定了本文的情感目標4。
【說教法】
這是一篇具有濃厚文學色彩得的小品文,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我準備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通過教師適時、恰當?shù)囊龑еv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jīng)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積極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也決定了教學過程必須遵循“雙主原則”。鑒于此,教學本文的指導思想為: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有意注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比較,激發(fā)學生思維,熱情參與。
除了創(chuàng)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fā)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具體做法:
。、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填鴨式”的,但現(xiàn)在的學生不是“鴨子”,個個是精靈,所以我們的教學應充分發(fā)揮“精靈”的精和靈,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以提高課堂效率,向45分鐘要效益。但是,文言文的特殊的語言形式可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受挫。
俄國大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育實踐證明:學生對學習本身、對學習科目有興趣,符合他的由活動動機產(chǎn)生的認識傾向,就可以激發(fā)他的學習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呢我認為,對于有些課文,在通讀全文之后,引導學生形象地重現(xiàn)課文所描繪、敘述的情景,(即,演課本。┲,再一次統(tǒng)觀全文、整體感知,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學生平時是靠視覺來感知客觀,同時他們又善于運用面部表情和體態(tài)語來再現(xiàn)事物。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表演來再現(xiàn)課文中的內容,這易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從而產(chǎn)生主動挖掘課文內容的內在動機。(內在動機是指人的行動出自于人本身的自我激發(fā),由于做某種事能引起興趣,令人愉快,做這種事情無須外力推動它本身就是行動者所追求的目的。)而學生從自覺的讀懂課文到再現(xiàn)課文內容的這一過程,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核舟記》一課詳細地描繪了核舟上五個人物的造型。在通讀了這篇文言文后,給學生制定出分析對象,自學范圍。然后讓學生分男女生兩組用形體演示其造型。學生為了準確地重現(xiàn)核舟上的五個人物,團結起來,主動地查字典,解詞、翻譯課文,體會文中詞句的含義。之后,他們自己找來了白胡子,精心制作了“峨冠”、“手卷”裝扮東坡;為了表現(xiàn)佛印的大肚子,(佛印“絕類彌勒”)他們在毛衣里塞滿運動服,還身披窗簾,腰間系上跳繩,以表現(xiàn)佛印身批袈裟,“袒胸露乳”;演舟子的同學用紙作了椎髻,脫了鞋和襪子,以更好地表現(xiàn)“右手攀右趾”;他們用水桶倒置做爐,茶缸做壺,還特別聲明沒有找到蒲葵扇,只能用折扇代替;最后,他們還把課桌擺成了船的形狀,在上面演示。
學生表演的時候,我就在板書上勾勒出他們表演得正確的地方,以示表揚!氨頁P包含著給被試以關于他自身的能力和自我主動性的反饋,從而使本人完成工作是愉快的,而且覺得自己是有能力完成工作的”。因此,學生們并未因為有錯而感到沮喪。通過第一次排演,學生很快理解了“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執(zhí)卷端”等較易掌握的語句。但“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是怎么回事呢?佛印“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又是怎樣一種姿勢呢?同學們又一次投入到緊張,歡快的探討中去。他們聯(lián)系了核舟上人物所處時代的潮流,想到東坡、魯直所穿的是長袍,“現(xiàn)右足”、“現(xiàn)左足”自然就理解了。于是,同學們又用窗簾作“長袍”,補足了這一細節(jié);通過查字典,問老師,他們弄清了“躺為仰,臥為側”。終于準確地塑造了佛印的造型……當他們第二次表演后,已經(jīng)完全理解了課文中這一部分內容的含義,同時體會到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既然文中的大部分內容都靠他們自學理解了,那么,剩下的部分自然在愉悅的氛圍中迎刃而解。最后,在同學們成功的喜悅下,再一次統(tǒng)觀全文,使他們對文章的認識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完整而清晰。
這樣,教師只是對一節(jié)課的整體目標和內容作宏觀上的把握(整體把握),再根據(jù)學生的臨場情況,隨機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而學生饒有興趣地根據(jù)自身水平按照自己設計的程式、方式討論,學習的過程,正是學生理解能力,自學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這樣一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言文字詞學習在學生主體活動和教師引導下不知不覺地完成了。
。、教學內容的設計,一般須遵從學生認知規(guī)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完整、生動地呈現(xiàn)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美學價值。在整體感知課文的藝術美和解決文字障礙之后,通過動手做“核舟”、改寫評點“解說詞”,使學生在動手做、動手改、動口說中,理清課文層次和說明順序。
最后,學生們再一次通讀全文,使他們的認知經(jīng)歷了從語言文字到形象生動的表象,再到語言文字的完整過程。幫助他們將語言形式和語言內容緊密結合起來。
吉爾伯特·海特在其《教學的藝術》一書中曾談到:“如果我們不能獲得一聲出自內心的笑,那么這一天的教學就白費了”。通過演課本劇,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正是獲取一聲聲出自內心的笑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說學法】
有人說,課堂好比戰(zhàn)場,老師是統(tǒng)帥,學生是士兵,“統(tǒng)帥”要指導“士兵”怎樣去打仗。但是去打仗的是士兵,所以,“士兵”如何領會“統(tǒng)帥”的戰(zhàn)術,尤為關鍵。學生的學習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敖虒W相長”,鑒于老師的教法,學生可有如下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fā)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tǒng)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這方面實施朗讀訓練。
讀出節(jié)奏:文章的節(jié)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xiàn)等,通過節(jié)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一般規(guī)律告訴學生,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對某些特殊句式,如倒裝句等,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樣讀才最能夠體現(xiàn)出文章的感情。
實踐法:我們都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應該在課堂上做到“口到、心到、手也到”,通過訓練,通過實踐,以真正完成教學目標。教法既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學生讀、說、演,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在課堂上只不過是作引導和點撥。
教室,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其環(huán)境構成包含著三個主要方面:物理部分、人際部分、教育部分。教室不是一般的空間或場地,它是開展教育的環(huán)境,應是一個全面的環(huán)境。從物理部分看:它有一定的空間形狀,有一定的光線。視覺要求、溫度要求等。從人際部分看,教室是一個小社會,教室中的人際關系、角色地位、空間行為模式等構成了教室的人際內容。從教育部分看,教室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有教學活動的組織方式等。
在我國,傳統(tǒng)的教室空間安排一律按照學生面對教師的方向,由許多排課桌椅組成的格子形式,這種排列形式,國內稱作秧田式,國外稱為演講廳式、教育式,有的人稱為雞蛋筐式。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與朱元思書》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述了富陽至桐廬一百余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從行船游江的實見實感出發(fā),著重寫了“奇山”和“異水”兩個方面,抒發(fā)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世俗官場的清高思想。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看注釋后積累課下文言詞語,重點掌握以下詞語的含義和用法: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2、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注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復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3、誦讀課文后,談談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養(yǎng)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學的情感,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4、探究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后,做口語復述練習。
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讀懂讀熟文言文。
教學難點是:把握課文的主旨。談談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懷。
二、說教法
本文教學我采用誦讀法、質疑法、辯論法、復述法及練習法。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葉圣陶老先生根據(jù)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jīng)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篇,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則誘發(fā)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fā)現(xiàn)真理,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對字詞的疏通,采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注釋,借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在突破教學的難點上,采用辯論法,對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引導學生開展辯論,訓練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能力。進行拓展訓練時,采用練習法,培養(yǎng)知識的遷移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采取師生互動的方式,走進范仲淹的生活,理解作者的豪情壯志和社會責任感。
四、說設計
《與朱元思書》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為主。第二課時以討論理解,拓展訓練為主。教學過程分六步完成。
第一步:溫故知新,激趣導入
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嗎?(展示三峽風景掛圖,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
因為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設計的導語既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又激發(fā)了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第二步: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主要掌握: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我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理解、認記。讓學生大聲讀一讀、動手寫一寫。這是讀順、讀懂、讀熟文言文的必然步驟,尤其是我們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大多數(shù)學生。
第三步: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朗讀課文
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jié)奏鮮明,速度稍緩。
2、疏通文意
A、先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
B、對搞不懂的問題,通過師生合作探究,相互質疑解答。
C、課堂交流,翻譯全文,教師點撥。
D、繼續(xù)朗讀課文,以至成誦。
這一步是完成學習重點,我始終貫穿自主、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自學為主,實現(xiàn)和諧的生生、師生互動。
第四步:理解內容,欣賞課文
通過以上學習,學生疏通了文意,對這篇課文已經(jīng)有了大概的了解。接著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做進一步的探究。首先讓學生背誦課文,然后拋出問題:同學們喜歡這篇小品文嗎?能說出你的理由嗎?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說出自己的感悟。我適當引導學生從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等方面去理解課文,去欣賞課文的美。
我設計下面問題加以引導:
1、試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文章在結構上的突出特點是什么?寫景順序和詳略上有何特點?(結構美)
2、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你從泉聲、鳥聲、蟬聲、猿聲中聽到了什么?(意境美)
3、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志趣美)
4、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語言美)
這幾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第五步:探究描寫,口語復述
拋出問題:同學們,假如我們是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導游,我們應該怎樣向游客介紹“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的山水風物呢?提示:
1、抓住景物的特點,突出 “奇山異水”。
2、按地點轉移,由近及遠的順序寫:從流飄蕩、俯視碧水、仰觀青山。
3、采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描寫對象形象鮮明,富于生機。
4、詳寫山,略寫水。疏密有分,輕重有度。
5、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
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內化課文的表達方式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聯(lián)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學會復述,是學會寫作的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
第六步: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我首先讓學生集體背誦《三峽》,熟悉文章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談談兩篇文章的異同。鼓勵學生放開談,隨意談。
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強求。我略加點撥,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溫故知新,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五、說板書
與朱元思書
結構
水異 意境
總(天下獨絕) 分 美
山奇 志趣
語言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6
我今天要說的是出自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篇課文《蠟燭》一課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
一.教材及學生分析:
本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戰(zhàn)爭為主題的敘事性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正義戰(zhàn)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zhàn)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惡丑的兩個極端,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西蒙諾夫的《蠟燭》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可從中了解到反法西斯同盟的軍民的戰(zhàn)斗友誼,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新課標中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通過初中一年的學習,對記敘文的文體已經(jīng)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但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通訊這一文學體裁。
因此,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結合本課內容和特點,我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為:
。1)知識技能:A認識戰(zhàn)地通訊的特點;B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2)過程方法:A把握記敘的要素,逐步提高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B學習通過人物的動作表現(xiàn)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激發(fā)學生追求和平,消除戰(zhàn)爭的正義感和責任感。教學重點: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文中“蠟燭”的特殊含義。
二.設計說明:
總體理念;
1)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平等對話提高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
2)做到三個結合:文本內容和學生的情感體驗相結合、聽說與讀寫相結合、方法指導和思維訓練相結合。
設計思路:
課前熱身→情境導入→整體感知→人物賞析→質疑研討→情感升華
三.教學流程:
。ㄒ唬┱n前熱身:學生交流1)通訊的相關知識;2)課前搜集到的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相關內容的了解。設計說明:兩項交流內容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也從文章背景、文體知識兩個方面為下面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ǘ┣榫硨耄憾嗝襟w投示陰暗背景下的燃燒著的留淚的蠟燭,同時播放充滿悲涼氛圍的音樂,師導入:往事如煙,歲月如梭,一切有形的東西已被時間磨蝕得銹跡斑斑。二戰(zhàn)的炮聲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然而情感的東西能常駐人們心中。這枚燃燒的蠟燭將帶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感受那戰(zhàn)場上感人的一幕。(設計說明:通過視聽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為本課的學習作了情感鋪墊,教師的語言導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三)整體感知: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注意體現(xiàn)記敘的六要素);
2.文中的哪個情節(ji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能有感情地朗讀出來.(設計說明:遵循閱讀規(guī)律,調動學生初次讀文的探詢心理,訓練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在題目設計上注重分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中來。)
(四)人物賞析:
1.老婦人為紅軍戰(zhàn)士都做那些事?學生:援助—安葬—悼念(設計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在于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從內容上理解老婦人的精神世界,同時對通訊的特點也有所了解)
2.賞析文中對老婦人的動作描寫的語句,進行朗讀交流。(設計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為突破文章的重難點服務,通過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賞析達到感受人性美的目的;朗讀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語感?傊,讓學生在品讀與賞析中提高對文本的理解,對人物形象的把握)
3.訓練拓展;出示老婦人的頭像,讓學生仔細觀察,描述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而揣摩人物心理,進行口頭表達。(設計說明:此環(huán)節(jié)仍是對人物的進一步分析,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注重分層,同時強化對寫作的訓練,實現(xiàn)從讀到寫的遷移)
4.小結:老婦人的形象
。ㄎ澹┵|疑研討:你對文章中的哪些問題還有疑問?請?zhí)岢鰜怼#ㄔO計說明:學生可能提出的有——文章最后兩句話的含義;黑圍巾在文章中多次出現(xiàn)的作用;文章中“蠟燭”的含義。學生如果沒有,就由老師提出來。從而體現(xiàn)師生互動。估計在解決這三個疑難中學生會有困難,因此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討論交流,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習,老師的指導則應注意與學生生活體驗相聯(lián)系)
(六)拓展升華:投示“鑄劍為犁”的雕塑。學生觀察,理解雕塑的含義。進行小詩的創(chuàng)作。(設計說明:此項設計在于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展學生視野,并且通過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對戰(zhàn)爭的痛恨,從而使本課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得到升華)
教師結語:二戰(zhàn)的槍炮聲早已成為歷史的回音,但在這個世界上,槍聲、炮聲、爆炸聲,仍遠遠多于鞭炮聲和禮炮聲。21世紀的今天,我們更加熱愛和平,讓我們默默祈禱:和平永駐!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7
【序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谶@一理念,我申報了溫州市名師課題《新課程下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并進行了積極的實踐。這篇說課稿就是根據(jù)校極公開課改編而成的,從中可見本人踐行課題的歷程。
【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目標:
。1)單元內容: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發(fā)達,中國的建筑、園林、名勝古跡獨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八年級下第三單元反映的是建筑園林、名勝古跡。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題材豐富多樣,主題集中,《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是比較規(guī)范的說明文,《橋之美》《說“屏”》則是帶有一定說明性的小品文。
。2)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說明文的一般特點,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他們的閱讀現(xiàn)代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搜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目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熱愛和保護祖國文化的感情;
2、《說“屏“》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屏”是指“屏風”,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簡單介紹了“屏風”的功能與種類,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內容,本文介紹屏風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們應更好的使用屏風。
。2)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作為教學內容來看,不能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教學中應強調的是訓練學生的閱讀概括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體會小品文語言的優(yōu)美,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舍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復習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不少學生可能沒有見到過屏風實物,教師應該提供一些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后,本文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文,教師不必過多講解本課內容,要調動學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藝術審美能力等。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重點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屏的相關知識;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目標:以屏為媒介,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
2 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學情分析】
在朗讀能力方面,學生方言較重;在課文的整體把握上,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tǒng)的學習方法;在品味語言能力上,由于本課詩詞較多,難于理解。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盡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導讀法―――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用具】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屏的小藝術品。
【教學過程】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著神秘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于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由貝雕的屏風工藝品實物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fā)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獲得切實的感受。用幾句話說明,又檢查了學生對說明文寫作的掌握情況。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欲望。
限3分鐘快速閱讀課文,根據(jù)思考題概括課文內容要點,通過分段訓練,理清課文思路,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實際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個過程。注重朗讀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反復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變換方式。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
(4)請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并用“我最喜歡 這個句子,因為它 ”的句式回答問題。(多媒體展示)
、俸献鲗W習要建立在學生真正自主學習的基礎上 。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導。③合作的時間要有定量。④要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⑤匯報時的語言表述應為:“我們小組認為……”
。4 )“…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必做:美讀課文三遍。把課堂上所說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yè)本上,
該題具有一定的發(fā)散性,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交流討論,輕松自然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加厚了學生人文底蘊,加強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個維度的目標要求。因時間的原因,本節(jié)課無法完成,可布置學生課后探究。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8
一、教材分析:
1、簡析:
《白河》這篇散文以濃墨重彩描繪了湘西白河壯美的風景,如一幅畫卷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白河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造就了湘西獨有的風土人情:人民既頑強地與自然抗爭,更和諧地與自然融為一體,表現(xiàn)了湘西人民勤勞善良、智慧勇敢的品質。
2、地位、作用:
《白河》是八年級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自讀課本(上冊)中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散文的獨特美質就在于:能夠讓讀者通過一個十分精粹、親切的形式,讀到作者對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將自讀課本中的散文作為延續(xù)教學指導學生自讀,讓他們以自身的感悟來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深刻含義,這種感悟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理解、概括等能力,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
3、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整體把握,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 能力目標:品味語言,體會重點語句對表達作者情感的作用;掌握本文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 情感目標:體悟作者愛湘西白河壯美的風景,更贊美湘西人民的思想感情。
以上教學目標是以知識教學、能力訓練和思想感情教育三個方面,結合散文的教學特點而確定的。
4、教學重點:
三個目標各有側重點,均是教學重點,因為是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而定。
5、教學難點:
體悟作者借景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因為作者借語言文字所抒發(fā)的是主觀感悟。學生閱讀、欣賞作品,同時會產(chǎn)生感悟,這是一種對作品的深層理解,它需要學生以自身的體驗和感情去解讀作品,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如果沒有對生活的細心觀察、用心體會和一定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學生無法體悟作者的主觀感悟。
二、教法:
1、臺階情景教學法:
葉圣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學生認識世界,主要是通過形象去進行的。教師在散文教學中要善于把學生帶入課文描繪的情境,讓學生深切地體會教材的情與理。臺階情景教學法,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置若干個臺階式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從而達到“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且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學目標。本課一開始利用多媒體顯示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以湘西美麗的風景畫面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帶著向往與熱情進入文本的學習。教學過程中又層層設疑創(chuàng)設情景,啟發(fā)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物”,感受“情”,了解“理”,發(fā)展“智”,達到意境教學的目的。
2、目標導學法:
圍繞所確定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自主式”閱讀分析,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引導發(fā)現(xiàn)法屬于啟發(fā)式教學,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f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多觀察,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去,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總結規(guī)律。它符合教學論中自覺性和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tǒng)一的原則。
三、學法(指導):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品讀、感悟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閱讀優(yōu)美的寫景文字獲得美的情感體驗,從而產(chǎn)生對人生或自然的感悟。鼓勵每個學生都動口、動腦,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教學程序: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多媒體顯示幾幅有關湘西美景的畫面:青山綠水圖、懸崖峭壁圖、急流險灘圖等。)
教師邊展示邊導入:湘西以其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特有的風土人情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F(xiàn)代著名作家沈從文不僅出生在這塊古老而美麗的土地上,《邊城》一文更以恬淡優(yōu)美的文筆展現(xiàn)了這塊神奇、神秘的土地,令人向往。同學們,愿意跟著老師去湘西的白河走走看看嗎?(生:愿意)(教師:板書課題、作者)
設計原理:這段導語,通過引進畫面作為媒介,給學生以直觀感受,讓學生在欣賞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的同時情緒被調動起來,產(chǎn)生向往之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新課的積極性。
。ǘ、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問題情景):
多媒體顯示閱讀要求:
①圍繞白河,作者著重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谠诿鑼懢拔锏耐瑫r,作者又描寫了哪些人物?意在表現(xiàn)什么?
感悟的前提是熟悉文本。以教師范讀、學生個別讀、集體讀的形式完成文章的朗讀,教師對學生的朗讀作簡單評價(讀音、節(jié)奏)?紤]到本文寫景的語言優(yōu)美、富于變化,個別字詞學生閱讀、理解上有一定困難,而且字詞教學作為基礎教學不可以全盤否定,教師可結合學生的朗讀情況有針對性進行正音、釋義(結合語境)。
然后組織全班同學圍繞以上兩個問題談自己初讀課文后的收獲,從而達到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目的。(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邊總結歸納邊板書)
設計原理:在剛才的教學中,通過設疑和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并了解課文所描寫的主要內容;讀后鼓勵學生動腦、動口,談對課文的自我理解、自我感受,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意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ㄈ、研讀課文、質疑探求(互動情景):
步驟:
、僖髮W生在速讀課文中自悟質疑。
②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疑難問題,力求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③每小組推薦1人,提出小組內討論中仍不懂的問題,供全班探究。
④全班研討各小組提出的疑難問題。(此時,教師應根據(jù)同學們的提問進行歸納,然后提出共性的、學生理解上有一定難度的、涉及文章主旨的問題供全班研討。如:A、如何理解懸崖于河于水是偉男子,于生命卻不是勝利者和自豪者?B結尾“歲月依舊而去而來。白河依舊而去而來。人類的腳步與歌聲依舊而去而來!北磉_什么意思?C文章題為《白河》,只寫白河壯美的風景即可,為什么還要寫人的活動?本文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設計原理: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腦,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問題、合作與交流等能力。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關鍵。因而教師要精心組織:個別學習與合作學習形式的整合,合理分組,明確合作任務,組織全班交流等。同時,教師也應深入到每個小組,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以上4個步驟,通過學生讀中質疑、合作探究、積極討論、主動發(fā)現(xiàn)、得出結論,學生可以相互間實現(xiàn)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有助于學生將作者的主觀感悟轉化為自身的感悟,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同時,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
。ㄋ模、品讀課文、體悟情感(成果情景):
要求: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好的或深受感動的語句,讀一讀并說明理由。
。▽W生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設計原理:這是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和感受的舉措,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大膽想象和聯(lián)想,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ㄎ澹、跳出課文、拓展延伸(拓展情景):
人與自然密不可分。自古以來,人類就是在與自然的抗爭、融合中不斷前進著。那么今天,我們又將如何來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呢?(鼓勵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談,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和看法。)
設計原理:這一問題將學生的視角引向現(xiàn)實社會、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關注自然、社會、人生的情感態(tài)度,既深化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六)、教師小結:
本文以恬淡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描繪了湘西白河壯美的風景,深深地吸引著讀者,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更感人的是:白河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了湘西人民勤勞善良、智慧勇敢的品質,他們既與自然頑強地抗爭,更與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作者對湘西風土人情的贊美滲透在字里行間,情景交融:景美人情更美。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9
一、說教材
首先,我說說教材,《桃花源記》是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是由不同體裁的文言文組成,文字簡潔而意味深長,寄托了作者的情懷,使人深思。作者是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詩人“以文為辭”,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以精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記》更具有文學的欣賞性,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yǎng)文言散文的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作用。
。ǘ┙虒W目標
結合本單元和新課標對文學作品的要求, 貫徹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教育。我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常見的文言詞語,注意文中古今異義現(xiàn)象。
2、理解背誦全文,感受桃花源的美。
3、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ㄈ┙虒W重點、難點
通過以上對教材內容及目標的分析,并且依據(jù)學生現(xiàn)在認知水平及心理特征,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積累文言詞語,翻譯全文,感受桃花源的美。
初二的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不僅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還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感悟,因此,我將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會理想作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課堂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真正對話。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
根據(jù)我對新課標的理解,為了盡可能做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教法、學法這兩件法寶不光要說,還要真真正正的用到教學過程中去)
三、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這樣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ㄒ唬ㄊ紫仁牵┘で閷
在課堂的開始,我將展示以前學習過的陶淵明的一首詩《飲酒》,讓學生讀一讀并說一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趣?學生回答:表達了詩人對農(nóng)村生活的喜愛;表達了對自由、安寧生活的向往。這時,自然地導入新課。
那么今天,又為我們帶來了什么呢?請跟我一起走進桃花源記。(板書課題及作者)。
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形成一種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拉近了學生與《桃花源記》這篇文章之間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關于整體感知文章,我是這樣設計的: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閱讀課文,借助注解和工具書自主學習,讀懂課文大意。在讀書過程中,把讀不懂的疑難詞句匯總起來。然后學生自主閱讀開始。
1, 學生閱讀完之后小組內交流,看能不能把讀不懂的疑難詞句內部解決,進行初步消化,實在解決不了的,請小組代表板書在黑板上。
2, 小組交流完之后,引導學生全班交流,用搶答或叫號的方式把黑板上讀不懂的疑難詞句進行再次消化。
3,在搶答和提問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依然弄不懂或者沒有把握,缺乏自信,小組代表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此之后,學生實在解決不了的,老師再適當點撥。 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在鼓勵學生站起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請同學們勇敢的站起來,說說自己的見解!”“很好,第二組的同學解決了這個難題!”
在不斷的鼓勵聲和贊揚聲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勇氣被激發(fā)。課堂呈現(xiàn)出動中有靜,動靜結合的良好狀態(tài),爭搶有序的搶答氛圍已經(jīng)形成。
就這樣,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學生弄懂了重點詞句的意思,從而理解了文章內容。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主持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一直掌握在學生手中,老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適當點撥,以求得對知識點最準確、最完整的把握,提高了學習的整體效應。
(三)精讀課文,把握文章脈絡,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感情。
整體感知課文后,學生已經(jīng)基本讀懂了課文內容,也就是把書讀薄了,我們還要把書讀厚,讀出自己獨特的體會和感受,所以,精度課文時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問題
你認為桃花源怎么樣?是從哪里讀出來的?
默讀課文,邊讀變標記相關的語句,在旁邊寫出讀書體會,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默讀完之后請全班交流。
默讀完之后,鼓勵學生進行搶答:
我認為桃花源的環(huán)境很美,是從“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中讀出來的。
我認為桃花源的百姓很快樂。是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中讀出來的。
我認為桃花源的人很好客,是從“余人各復延至其家”中讀出來的。
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讀書感悟,有的讀出了桃花源的美麗、有的讀出了桃花源的安寧祥和,有的讀出了桃花源的神秘,學生邊讀書邊談感受,從中領悟文章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體會出作者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并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在學生理解了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后,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獨到的體會和感悟。學生先在小組內試讀,然后小組之間進行賽讀,每兩小組讀完,都有學生進行評價,然后激勵其他小組直接挑戰(zhàn)。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感受到了文章的音美、形美、意美(板書:美),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達到感知知識、體驗情感的目的。
此時,我又給學生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桃花源在陶淵明時代真正存在嗎?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學生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依據(jù),然后全班交流辯論,在辯論后,老師補充有關陶淵明的生活時代背景,讓學生重新思考,并順勢引導學生感受陶淵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同時,也感受到他對當時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這也是對課文內容理解的提升。
整堂課的學習,實現(xiàn)了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真正對話的過程。老師、學生和陶淵明之間進行了真誠的交流,從而感受到陶淵明理想中的社會和他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
這個過程,不是學生被動聽講,而是學生自主合作、交流,體會文章中的感情,是教師、學生、文本真正對話的過程。
經(jīng)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把書讀厚了,也就是讀進去了,讀進去還要讀出來,讀出自己的體驗。
。ㄋ模┩卣寡由
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在的生活現(xiàn)實,談談自己理想的生活是怎么樣的,讓學生感受到現(xiàn)在生活的幸福,老師適時補充世界并不太平的數(shù)據(jù)資料,讓學生體會和平安定的生活不僅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渴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渴望,從而引導學生珍惜生活,努力學習,把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富足、祥和。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對學生的反饋提升。
結束語:桃花落盡,落英繽紛,若是找不到那山青水美,怡然自得,不要悲傷,不要著急,只要想著真誠、善良與美好,世外桃源就會常駐你的心里。
六,說評價
激勵是精神的清新氧氣。 ——喬治·M·亞當斯
這節(jié)課,我注重評價的多元化和多樣性。在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形式下,評論到“組”,而不是“個人”。在每一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生的感悟進行評價。
。ㄐ纬烧_的知識體系,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評價時。(以鼓勵為主,調動學習積極性。)
課堂的結尾 ,用客觀公正的評價,激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不斷提升自己。
板書設計:為了給學生更多的展示空間,這節(jié)課我只板書了關鍵內容,目的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
桃花源記
桃花源 美
最后用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話結束說課:“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蔽乙矔^續(xù)激勵、喚醒和鼓舞我的學生探索語文的奧秘。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10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現(xiàn)行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單元提示中已明確指出:學生要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队^潮》是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 “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這篇文章通過正側面描寫結合,白描與細描相結合,寫景與記事相結合,較好地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zhèn)邀,又展現(xiàn)了南宋都城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滅亡之后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研讀課文,整體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二、對教法及學法的處理
教學這篇文言文,要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教學中采用誦讀、討論、比較拓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學習能力。因此,我設計了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探討主題、拓展延伸當堂檢測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本課采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盡可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
具體的教法有:
1、誦讀教學法,以“讀——講——讀”,以讀代講,以講促讀。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在本課中,它包含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完成目標時所需的學習方法和時間,對課文知識點的理解和質疑等。
3、自主探究法。是指學生在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題時通過注釋、工具書或參考資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學習。
4、交流合作法。是指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討,以求得對知識點最準確、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應。
5、比較拓展法。推薦潘閬的《酒泉子》,與本文比較,開闊學生視野,提高閱讀能力。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在本課中,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動手、勤動口、勤動腦,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對教學程序的安排
(一)導入新課。
1、作家作品簡介。
2、導語: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下面請同學們觀看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錢江涌潮。
多媒體顯示:錢江涌潮
教師作簡要講解。
(二)背景簡介
(三)確定目標。
充分調動學生以前學習文言文的舊知和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商議本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達成一致后將教學目標板書在黑板上或用多媒體展示在大屏幕上。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3、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4、賞析精彩的場面描寫和精巧的結構安排。
第一步:初讀課文,朗讀指導。完成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讀準每一個字音;2、注意正確斷句;3、盡量讀出感情。)
2、學生初讀,邊讀邊用筆畫出不能讀準的字音、不能正確斷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語句。并結合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解決。
3、讀給同桌聽或在小組內交流,互相指證。
4、將實在不能解決的讀音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解決。
5、隨機抽查學生以檢查對目標的完成情況,全班同學當評委,從字音、斷句和是否讀出感情作為標準。
第二步:再讀課文,疏通文意,整體感知。完成教學目標2——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字詞句一一落實,盡量做到對譯;2、盡量翻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
2、學生自讀,結合書下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將課文逐句翻譯一遍。用筆圈點出不能準確把握的地方。(教師巡視)
3、組內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若仍不懂,則舉手問老師,全班同學一同解決。教師注意點撥。若無人會,則由教師解答。
4、選同學翻譯課文,其余同學補充訂正,熟悉文意。
第三步:三讀課文,深化理解。完成教學目標3——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齊讀課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確: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第三段寫弄潮健兒的英姿。第四段寫觀潮之盛。)
第四步:賞析文章。完成教學目標4:賞析精彩的場面描寫和精巧的結構安排。
1、根據(jù)文章內容,展開想象,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第一、二段,賞析其精彩的場面描寫。
選兩位同學描述第一段,其余同學補充。教師作適當點撥。
(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
多媒體顯示:
遠 僅如銀線——形 比
玉城雪嶺——色
聲如雷霆——聲 喻
近 吞天沃日——勢——夸張
學生齊讀第一段,感受畫面的壯闊。
學生描述第二段。教師作適當點撥。
學生齊讀第二段,感受水軍演習場面的壯觀。
2、賞析文章精巧的結構安排。
提問:浙江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宏大,觀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試分析這樣安排的好處。
學生討論,合作探究。
(明確: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四幅圖畫各具情態(tài),組成連軸畫卷,而且以前三幅為主,正面描寫,第四幅寫觀潮之盛側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學生齊讀課文,體會精巧的結構安排。
第五步:課堂小結。
第六步: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把下面這一首宋詞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酒泉子(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教師作改寫指導。
(本題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聯(lián)想,參照課文中的有關描寫進行改寫。詞的上闋寫觀潮,寫人群涌動的盛況和潮水洶涌的氣勢;詞的下闋寫弄潮兒的表演,寫他們高超的技藝和觀潮人的感受。改寫時,可以選取第一人稱的視角,抓住觀潮人、潮水、弄潮兒、自己的感受四點來寫,重點應放在潮水和弄潮兒上面。
學生構思,寫作。如時間不允許,可放在課下完成。
第七步:作業(yè)
翻譯下列句子:
1、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2、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3、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4、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板書:
潮來之狀
觀潮 演兵之形 正面描寫
弄潮之勢
觀潮之盛——側面烘托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11
一、說教材
《陋室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教讀課文,它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來熠熠生輝。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通過對陋室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對偶工整,虛實相生,言志如詩,韻味如歌。學習這篇文章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初一文言文的學習,對文言文的閱讀和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且經(jīng)過以往的朗讀訓練,容易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與成就。但由于本單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為避免學生學習起來枯燥乏味,因此不斷激發(fā)學習興趣及成就成為必要。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借助注解了解課文大意,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學生能大致理解文章內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安貧樂道的精神,提高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該文為膾炙人口的駢體文,句式整齊而變化有致,音韻和諧,節(jié)奏明快,讀來瑯瑯上口,是體現(xiàn)朗讀音樂美的絕佳材料。
因此,我把該文教學重點確定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疏通文意。
但是古詩文及其講究鑄字、煉句。
因此,我把該文教學難點確定為: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找出自己最喜歡或認為用得最精妙、傳神的詞、句細加品析并作簡要批注。
五、說教學方法
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為了更好的上好這堂文言課,不至于枯燥,我選擇通過以“讀”為核心而創(chuàng)設了情境教學法、圈點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整堂課利用多種教學方法能夠使課堂更加生動不至于煩悶,才能讓學生更加體會到古文的美至而愛上古文。
六、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上課之前,請大家先來做個選擇題:A、假設有一棟富麗堂皇的大廈,要得到它,必須說一輩子違背良心話,做盡傷天害理的事;B、有一間簡陋的屋子,那里風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選擇哪個呢?
很好,你的選擇與一位詩人一樣,他是唐代劉禹錫。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很出名。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他的《陋室銘》吧!(板書題目)
2、整體感知
通讀課文,本文來自四川教師招聘網(wǎng)xx此程序的設計是要學生養(yǎng)成反復誦讀文言文的良好習慣。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互譯課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主動發(fā)言講解課文,其他同學的問題可由發(fā)言同學解決,老師適時適當點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12
一、首先我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篇文章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散文,這個單元的的幾篇文章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独贤酢肥且黄P注社會底層小人物生活狀態(tài)的文章,作者楊絳用平淡質樸的語言為我們介紹了老王的身世、作者和老王交往的幾個片段,以及老王死后作者的愧怍之情,集中塑造了老王這一人物形象,同時讓我們看到了老王和楊絳的精神品格。本文的人文內涵直指學生的精神層面,對于逐步形成學生積極地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影響是直接和深刻的。這也正是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的第一條的體現(xiàn)。
下面是學生學情的分析,因為這篇文章人物關系簡單,語言質樸平淡,故事情節(jié)直觀,所以學生閱讀后,就能很快把握課文內容,并對老王有一個初步印象,但是我覺得要真正的走進人物內心,把握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題,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別是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這句閃耀著人性光芒的主旨句就更難理解了。對于八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物質條件優(yōu)越,思維活躍,生活閱歷卻很淺顯,特別是對xxx那一段歷史背景比較陌生,而且他們對于生活中像老王一樣的不幸的人關注不夠,甚至會忽略。所以我認為,八年級的學生更應該走進楊絳的精神世界,認識楊絳這樣一個知識分子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反思自我的境界以及勇于擔當?shù)纳鐣熑胃,去仰視老王和楊絳崇高的人格魅力,讓這篇文章的人性的光華照亮自己的內心。
2、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據(jù)新課改理念,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學生的特點,我最終把本文教學目標定為(大屏幕)下面三點:
(1)積累掌握本文生字詞,分析老王和作者這兩個人物形象,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的特點。
(2)朗讀課文,品析本文平淡質樸而飽含深情的語言。
。3)體會作者對不幸者的同情和關愛,體會關注身邊普通人及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態(tài)。
3: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愧怍”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
為了突破重點、難點,我選擇了文章的中心句來作為文章的突破口,切入點,并運用了朗讀法,討論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只要學生理解了“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這句話的內涵,就明白了文章的中心,所以整節(jié)課都是圍繞這句話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展開。
三、說學法指導
1、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個合格的教師不會把學生當做馴服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而是當做課堂的主體來看待,教學中我將鼓勵運動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求同存異,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
2、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教師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就不能單單把教材當做唯一的信息源。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作為教師一定要跳出這個框子,站在新的高度去解讀我們的教材,根據(jù)這個理念,我引導學生課前充分利用網(wǎng)絡圖書館,課前搜集有關作者資料,了解作者寫作背景,然后再結合作品進行探究性的閱讀,這樣學生就會得出自己的獨到的體會和心得。
3、培養(yǎng)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是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且這樣一篇較長的文章讓學生一節(jié)課完成,就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激發(fā)學生探究閱讀的積極性,為此我指導學生進行課前自學,并且我安排了下面的預習作業(yè)。
。1)認真朗讀課文2—3遍。
。2)、借助工具書自學文中生字詞。
。3、)查找資料,了解楊絳的生平資料以及她的作品情況。
。4),寫出自己的初讀感受,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四、下面我來說說我設計的教學過程
(一)、1、教育是一種思想影響另一種思想的行為,做為教師只有動情,學生才會動容,我為此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
同學們,我們喜歡關注偉人,因為他們有著非凡的成就;我們喜歡關注明星,因為他們有著耀眼的光環(huán);我們也關注家人,因為血濃于水;而在生活中,你是否關注過身邊那些默默無聞的普通人,他們雖然卑微,但是卻有著一顆金子般善良的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楊絳先生的一篇文章中,一起去關注一個在生活中被遺忘的邊緣人物吧!
瑞士作家溫克勒曾經(jīng)這樣說過:“開場白有兩種作用:“一是建立說者與聽者之間的共鳴,二是顧名思義,打開場面,引入正題!睂胝Z就是課堂教學的開場白,它起著聯(lián)系師生情感,打開課堂教學,引入新課的重要作用,我這樣的導入,讓學生入情入境,既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同時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很自然的過渡到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上。
。ǘ⿲胄抡n后,我首先請學生簡介自己課前查到的楊絳的有關資料,同時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初步檢查預習的情況。
。ㄈ⿲τ谝黄星楹裰氐纳⑽膩碚f,我覺得找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是很重要的,那么開篇我請學生默讀課文后,提出問題:文中哪個詞語寫出了作者寫作此文時對老王的感情?學生馬上就能找到這個詞語“愧怍”,由詞語引出文中這句話:“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闭垖W生讀這句話,讀后,請學生看這句話里的兩個詞語:幸運的人,不幸者,那么接著問學生,幸運的人是誰?不幸者又是誰?很顯然,學生閱讀全文后,很容易知道作者把自己看做幸運的人,不幸的人是老王。這是我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初步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
。ㄋ模┫旅媸紫任覐姆治隼贤醯男蜗笕胧郑寣W生自己走進文本,結合文中的情節(jié)進行分析概括,來了解老王這個不幸而又善良的人物形象。為此我設計了第一個問題是:1、為什么說老王是不幸的,他有什么性格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那么學生很容易就會明白,他是單干戶、蹬三輪的、無依靠、有眼疾,居破屋,體現(xiàn)出他的不幸。而他半價送冰、免費送人、病中送物,一個送字又體現(xiàn)出他的善良,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除了讓學生進一步感知人物形象,還培養(yǎng)學生提取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這個過程要讓學生自己進行歸納概括,教師不能做壟斷性的分析去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1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敘事性散文。此文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來歌頌父親,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本文從與眾不同的角度去贊美愛,能夠使學生在其中深刻的體會那種父子間的深情。
2、該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該單元是以“愛”為中心話題,每篇文章都從不同角度去贊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選入第二課,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認識家庭成員間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真善美的領會和鑒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
3、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⑴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積累生字、詞。
、七^程和方法目標:整體感知課文,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品讀文章樸實的語言風格。
、乔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領會本文表現(xiàn)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
4、教學重點與難點:
、胖攸c: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體會作者新穎獨特的描寫角度與樸素感人的語言。領會本文表現(xiàn)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
⑵難點:對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寫,進行深刻的體會,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徹的體會這種偉大的父愛。
5、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說教法
根據(jù)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實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語言品味為主,采用啟發(fā)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針對教師對關鍵語句的提問,學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決本文重點。
3、采用比較閱讀,形象的圖例,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突破本文難點。
4、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采用多媒體教學。
選擇以上教法的依據(jù)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對關鍵語句的品味和對父子真情的體會。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蓖ㄟ^閱讀來完成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根據(j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動手解決問題。教育家盧梭認為:“在達到理智的年齡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觀念,只能接受形象!辫b于此,我采用圖例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課文,同時借助多媒體演示,以便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學習重點,分化學習難點。
三、說學法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貫徹啟發(fā)原則,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睋(jù)此,教學該課,我確定了以下學法指導及能力培養(yǎng)。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2、動口、動手、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3、引導學生根據(jù)間接經(jīng)驗學習感受生活。
四、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多媒體播放歌曲《父親》)聽完之后提問:
父親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呢?(學生暢所欲言)
今天,我們要來認識名人朱自清的父親,看他在名人兒子眼中有著怎樣的形象。
二、指導生字詞。
三、整體感知
聽課文配樂朗誦,請學生留意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說一下自己覺得文章哪里寫得好,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四、研讀課文
1、文章是表現(xiàn)“父愛”的,文章的題目卻是《背影》,看來,“背影”在文章的地位舉足輕重,請同學們找出文章寫了幾處“背影”?
點題的背影
買橘子的背影
離別的背影
思念的背影
2、課文哪兩個地方著重寫父親的背影?
(1)、父親買橘子爬月臺的時候;
(2)、父親送子時,下車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時候。
3、閱讀父親買橘一節(jié)中對父親背影的描寫,看看哪些語言最具有表現(xiàn)力?(生討論,交流)
動作:走、探、穿、爬、攀、縮
作用:突出父親行動的艱難,表現(xiàn)父親的愛子之情。
4、視頻賞析,加深理解
觀看背影視頻,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深情,并談談自己觀看視頻后的感受。
5、為什么要將背影作為全文的焦點?
父親買橘子爬月臺的背影,是父親最費勁,也是父愛表現(xiàn)得最強烈的一刻,給人以最深刻的印象。
6、請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的過程說的四句話,并體會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3>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這些話包含著許多憐惜、體貼、依依不舍的意思)
7、交流探討
課文寫了“我”幾次流淚?你認為那分別是怎樣的淚?
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 悲哀之淚
望父親買橘父子離別 感動之淚
背影遠去,依依惜別 感傷之淚
再現(xiàn)背影,淚光瑩瑩 辛酸之淚
五、藝術特色
這篇文章有一種感人的力量,請問這種力量從何而來?
入微的細節(jié)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獨特的角度 —— 父親的背影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14
一、說教材、學情與教學目標
(一)說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是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講讀課文。課文以學生喜歡的小說形式出現(xiàn),通過魯智深為解救金老父女,打死鄭屠,流落天涯的事,把一個行俠仗義、嫉惡如仇的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在文學殿堂中感受真善美,鞭苔假惡丑。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使學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本課恰是選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因此,我決定以此為契機,在掌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學生課外閱讀《水滸傳》乃至其他名著的積極性。
(二)說學情
1、學生已經(jīng)能夠有意識地關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現(xiàn)象,并且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認識;
2、具有好強、好勝的特點,班級中已初步形成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圍。
(三)說教學目標:
1、能掃除文字障礙。
2、能概括出人物性格,并對文中人物有正確的理解和評價;指出環(huán)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復述出自己喜歡的精彩片斷。
4、在學完本課之后,能激起課下閱讀原著甚至是其他名著的興趣。
二、說教與學
針對本課教材篇幅長的特點,教學全過程將運用激趣、分析、討論等教學方法對全文進行解讀。
教學過程中,重點和難點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重點部分,側重引導學生思考,以學生分析為主;難點部分,以師生對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完成。小說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教師將結合啟發(fā)與講述,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完成創(chuàng)造性閱讀。
同時,為了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習過程中將通過適當?shù)膶W法指導,引導學生自主自覺的運用分析、討論等學習方法完成全文解讀,希望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引下,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電視連續(xù)劇《水滸》的主題曲《好漢歌》,并說:魯智深原名魯達,原是延安小種經(jīng)略府的提轄,是什么原因使他放棄了相對安逸的生活而流落江湖呢?
(設計意圖:開頭激趣相當重要,通過同學們熟悉的《水滸傳》主題歌,引入《水滸》,并介紹作家作品;另外,從知識的連貫性的角度設計導語,使學生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更能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分析人物,課外延展——聽一聽,讀一讀,說一說。
1、聽錄音。
、僬埻瑢W們借助錄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感情色彩。
、诼牶蠡卮饐栴},鍛煉聽的能力。
2、出示問題,檢查聽的效果。
、亵斨巧顬槭裁创蜴(zhèn)關西?
②魯智深的第一拳打在鎮(zhèn)關西的什么地方?(搶答)
、廴^后,鎮(zhèn)關西的反應分別如何?
3、引導學生朗讀“拳打”部分并進行復述。
4、在《水滸傳》中,像這樣經(jīng)典的部分還很多,如武松打虎也是拳頭上的功夫。
5、引導學生分析魯智深嫉惡如仇的性格。
(設計意圖:經(jīng)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分析,學生對本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同時通過相關內容的比較,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拓寬了視野,把知識引到了課堂之外。)
(三)分析環(huán)境,課外延伸——猜一猜,講一講。
魯智深回到下處后,“天微明”就奔向金老住處去了!疤煳⒚鳌边@處環(huán)境描寫如換成“天亮了”行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討論,得出答案,明確環(huán)境描寫對渲染氣氛、展示人物性格及表達中心等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且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
(四)分析情節(jié),課外延展——試一試,練一練。
請同學們以“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為上聯(lián),以四大名著中的情節(jié)對出下聯(lián)。
要求:從《水滸傳》中至少對出三個,從其他名著中各對一個。
學生對對子。
(設計意圖:本步驟有感于對學生的一次批評。原來設計時,我只是讓學生從《水滸傳》中想內容,正在大家對得熱火朝天時,一生突然對了一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眾人大笑。我就不耐煩地批評了他不認真聽老師要求。看他一臉的無辜,好像不是惡作劇的意思,我突然想到,這樣對不也是很好嗎?于是就有了上文的拓寬要求。)
(五)設計討論,啟發(fā)思維。
對魯智深的行為,你們是怎么看待的?如果你是魯智深,面對同樣的情況,你有更好的處理方法嗎?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加深對文中人物及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理解,把語文學習融入到社會生活中。)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15
一、說教材
義務教育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中的第三單元是事理說明文的區(qū)域,共選編了五篇文章,《核舟記》是其中的一篇。本文生動地再現(xiàn)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大蘇泛赤壁”。雕刻家王叔遠熔蘇軾其人其事其文為一爐,具有濃烈的文學色彩,但有不局限于這些,而是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藝,力圖通過一些細節(jié),高度概括地再現(xiàn)當時的藝術氛圍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取得了絕妙的藝術效果。
根據(jù)新課標的三維設計思路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理解本文簡潔,生動的語言及本文的說明順序。
2、過程及方法:熟讀并背誦課文;領會和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及古今詞義的異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巨大成就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成就,加強對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國的熱愛。
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1、理解本文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情各部分的位置,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做具體細致的描述的方法。2、領會和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及古今詞義的異同。
二、說學法
新課標提出“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能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這都強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要求學生用“讀、查、譯、誦”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再輔以查工具書,同桌互譯等方式“讀懂”課文。
三、說教法
新課標強調“師生交往,平等對話,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充分發(fā)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依據(jù)課標要求,結合教材實際,我采用“啟發(fā)、討論式”教學,變教師為主為學生為主,變講解為主為自學為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⒄n前準備:學生運用“讀、查、譯、誦”的方法預習,教師印發(fā)關于作者及作品簡介資料一份。
。ǘ、教學設想:本文文字比較淺顯,結合課文下注釋,學生大體可讀懂,因此,在掃清文字障礙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對文中的一詞多義及古今詞義的異同現(xiàn)象加以歸納。
(三)、導語:1.請學生在一長2.9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內寫十個漢字,要求筆畫清晰。(這一設計的目的有二:一是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二是:讓學生實際感受一下微雕藝術的難度,從而對王叔遠的精湛技藝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ㄋ模、檢查預習情況1、請幾位學生朗讀全文2、請幾位學生翻譯課文內容,教師給予適當?shù)闹更c與糾正。
3、對文中的古今詞義的異同現(xiàn)象及一詞多義加以歸納并投影出示。
。ㄎ澹⒆髌焚p析,感知雕刻家的精湛技藝。
1、集體朗讀課文。(使他們的認知經(jīng)歷了從語言文字到形象生動的表象,再到語言文字的完整過程。)
2、思考并討論。①、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全文層次應怎樣劃分?②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重點在那里?作者為什么要以這個作為重點?③、在介紹核舟時,作者使用了怎樣的順序和那些說明方法?④、縱觀全文,王叔遠雕刻核舟的技藝“靈怪”在那里?(這幾個問題的設計,能讓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雕刻家的精湛技藝,同時也突破了難點)
。、總結全文:對照板書,讓學生回顧全文,接著再齊讀一遍課文,最后說:“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事物比較多,把你最熟悉的某一事物,按照空間順序介紹一下它的有關情況”
(七)、作業(yè)布置:
介紹一事物
五、說板書設計:
舟(正面) 船艙(中間)上箬篷,下小窗(16個字)[來源:]
核
舟 (主體部分) 游覽者(船頭)佛印右,蘇軾中,魯直左
記 舟子(船尾) 一人仰面嘯呼狀,一人俯聽茶聲然
舟(背面) 提名(14字)篆章(4字)
。ㄟ@樣設計板書,使得學生對課文的說明順序一目了然,同時,也能體現(xiàn)出雕刻家的“奇巧”)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說課稿 吆喝說課稿11-03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11-06
八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09-23
八年級語文《海燕》說課稿07-10
八年級語文《吆喝》說課稿06-19
八年級語文《雪》說課稿06-11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11-06
八年級語文《老王》說課稿06-11
八年級語文《石榴》說課稿06-12
八年級語文《老王》說課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