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shù)學(xué)公式總結(jié)
總結(jié)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結(jié)論,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jié)構(gòu),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jié)吧。但是總結(jié)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數(shù)學(xué)公式總結(ji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數(shù)學(xué)公式總結(jié)1
時間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閏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閏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時1時=60分
1分=60秒1時=3600秒
重量單位換算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幣單位換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體(容)積單位換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面積單位換算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長度單位換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和差問題的公式
(和+差)÷2=大數(shù)
(和-差)÷2=小數(shù)
和倍問題
和÷(倍數(shù)-1)=小數(shù)
小數(shù)×倍數(shù)=大數(shù)
(或者和-小數(shù)=大數(shù))
利潤與折扣問題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xí)r間
稅后利息=本金×利率×?xí)r間×(1-20%)
濃度問題
溶質(zhì)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zhì)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zhì)的重量
溶質(zhì)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shù)
(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shù)
(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shù)
植樹問題
1.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湃绻诜欠忾]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么:
株數(shù)=段數(shù)+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shù)-1)
株距=全長÷(株數(shù)-1)
、迫绻诜欠忾]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么:
株數(shù)=段數(shù)=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shù)
株距=全長÷株數(shù)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么:
株數(shù)=段數(shù)-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shù)+1)
株距=全長÷(株數(shù)+1)
2.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如下
株數(shù)=段數(shù)=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shù)
株距=全長÷株數(shù)
差倍問題
差÷(倍數(shù)-1)=小數(shù)
小數(shù)×倍數(shù)=大數(shù)
(或小數(shù)+差=大數(shù))
小學(xué)數(shù)學(xué)圖形計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長S面積a邊長周長=邊長×4C=4a面積=邊長×邊長S=a×a
2.正方體V:體積a:棱長表面積=棱長×棱長×6S表=a×a×6體積=棱長×棱長×棱長V=a×a×a
3.長方形C周長S面積a邊長周長=(長+寬)×2C=2(a+b)面積=長×寬S=ab
4.長方體V:體積s:面積a:長b:寬h:高(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S=2(ab+ah+bh)(2)體積=長×寬×高V=abh
5.三角形s面積a底h高面積=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積×2÷底三角形底=面積×2÷高
6.平行四邊形s面積a底h高面積=底×高s=ah
7.梯形s面積a上底b下底h高面積=(上底+下底)×高÷2s=(a+b)×h÷2
8.圓形S面積C周長∏d=直徑r=半徑(1)周長=直徑×∏=2×∏×半徑C=∏d=2∏r(2)面積=半徑×半徑×∏
9.圓柱體v:體積h:高s;底面積r:底面半徑c:底面周長(1)側(cè)面積=底面周長×高(2)表面積=側(cè)面積+底面積×2(3)體積=底面積×高(4)體積=側(cè)面積÷2×半徑
10.圓錐體v:體積h:高s;底面積r:底面半徑體積=底面積×高÷3總數(shù)÷總份數(shù)=平均數(shù)
單位換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
(5)1公頃=10000平方米1畝=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1.
每份數(shù)×份數(shù)=總數(shù)
總數(shù)÷每份數(shù)=份數(shù)
總數(shù)÷份數(shù)=每份數(shù)
2
1倍數(shù)×倍數(shù)=幾倍數(shù)
幾倍數(shù)÷1倍數(shù)=倍數(shù)
幾倍數(shù)÷倍數(shù)=1倍數(shù)
3
速度×?xí)r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
單價×數(shù)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shù)量
總價÷數(shù)量=單價
5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
加數(shù)+加數(shù)=和
和-一個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
7
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被減數(shù)-差=減數(shù)
差+減數(shù)=被減數(shù)
8
因數(shù)×因數(shù)=積
積÷一個因數(shù)=另一個因數(shù)
9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商×除數(shù)=被除數(shù)
初中數(shù)學(xué)公式總結(jié)2
梯形中位線定理
梯形的中位線平行于兩底,并且等于兩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1)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2)合比性質(zhì) 如果a/b=c/d,那么(a±b)/b=(c±d)/d
(3)等比性質(zhì)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yīng)線段成比例
推論 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yīng)線段成比例
定理 如果一條直線截三角形的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yīng)線段成比例,那么這條直線平行于三角 形的第三邊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邊,并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三邊對應(yīng)成比例
看過梯形中位線定理,聰明的同學(xué)都知道梯形的中位線平行于兩底,并且等于兩底和的一半了吧。
初中數(shù)學(xué)公式總結(jié)3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公式S=a×h÷2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公式S=a×a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公式S=a×b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公式S=a×h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內(nèi)角和: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180度。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公式:V=abh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公式:V=abh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公式:V=aaa圓的周長=直徑×π公式:L=πd=2πr圓的面積=半徑×半徑×π公式:S=πr2
圓柱的表(側(cè))面積:圓柱的表(側(cè))面積等于底面的周長乘高。公式:S=ch=πdh=2πrh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等于底面的周長乘高再加上兩頭的圓的面積。公式:S=ch+2s=ch+2πr2
圓柱的體積: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公式:V=Sh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公式:V=1/3Sh
分數(shù)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shù)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shù)相加減,先通分,然后再加減。
分數(shù)的乘法則:用分子的積做分子,用分母的積做分母。分數(shù)的除法則:除以一個數(shù)等于乘以這個數(shù)的倒數(shù)。讀懂理解會應(yīng)用以下定義定理性質(zhì)公式一、算術(shù)方面
1、加法交換律:兩數(shù)相加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
2、加法結(jié)合律:三個數(shù)相加,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或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再同第三個數(shù)相加,和不變。
3、乘法交換律:兩數(shù)相乘,交換因數(shù)的位置,積不變。
4、乘法結(jié)合律:三個數(shù)相乘,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乘,或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乘,再和第三個數(shù)相乘,它們的積不變。
5、乘法分配律:兩個數(shù)的和同一個數(shù)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shù)分別同這個數(shù)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jié)果不變。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質(zhì):在除法里,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擴大(或縮。┫嗤谋稊(shù),商不變。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數(shù)都得O。
簡便乘法:被乘數(shù)、乘數(shù)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參加運算,有幾個零都落下,添在積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號左邊的數(shù)值與等號右邊的數(shù)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shù),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并且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學(xué)會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計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計算。10、分數(shù):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分的數(shù),叫做分數(shù)。
11、分數(shù)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shù)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shù)相加減,先通分,然后再加減。
12、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同分母的分數(shù)相比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異分母的分數(shù)相比較,先通分然后再比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數(shù)乘整數(shù),用分數(shù)的分子和整數(shù)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14、分數(shù)乘分數(shù),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為分母。15、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0除外),等于分數(shù)乘以這個整數(shù)的倒數(shù)。16、真分數(shù):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shù)叫做真分數(shù)。
17、假分數(shù):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shù)叫做假分數(shù)。假分數(shù)大于或等于1。18、帶分數(shù):把假分數(shù)寫成整數(shù)和真分數(shù)的形式,叫做帶分數(shù)。19、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shù)(0除外),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
20、一個數(shù)除以分數(shù),等于這個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倒數(shù)。21、甲數(shù)除以乙數(shù)(0除外),等于甲數(shù)乘以乙數(shù)的倒數(shù)。數(shù)量關(guān)系計算公式方面1、單價×數(shù)量=總價2、單產(chǎn)量×數(shù)量=總產(chǎn)量3、速度×?xí)r間=路程4、工效×?xí)r間=工作總量5、加數(shù)+加數(shù)=和一個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
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因數(shù)×因數(shù)=積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有余數(shù)的除法: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余數(shù)一個數(shù)連續(xù)用兩個數(shù)除,可以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乘,再用它們的積去除這個數(shù),結(jié)果不變。例:90÷5÷6=90÷(5×6)
6、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1公頃=10000平方米。1畝=666。666平方米。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兩個數(shù)相除就叫做兩個數(shù)的比。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shù)(0除外),比值不變。8、什么叫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9、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在比例里,兩外項之積等于兩內(nèi)項之積。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11、正比例: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yīng)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guān)系就叫做正比例關(guān)系。如:y/x=k(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兩種相關(guān)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yīng)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guān)系就叫做反比例關(guān)系。如:x×y=k(k一定)或k/x=y百分數(shù):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數(shù),叫做百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3、把小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只要把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后面添上百分號。其實,把小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只要把這個小數(shù)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兩位。
14、把分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通常先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shù)),再把小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其實,把分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要先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后,再乘以100%就行了。把百分數(shù)化成分數(shù),先把百分數(shù)改寫成分數(shù),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shù)。15、要學(xué)會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和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的化發(fā)。16、最大公約數(shù):幾個數(shù)都能被同一個數(shù)一次性整除,這個數(shù)就叫做這幾個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或幾個數(shù)公有的約數(shù),叫做這幾個數(shù)的公約數(shù)。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最大公約數(shù)。)17、互質(zhì)數(shù):公約數(shù)只有1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質(zhì)數(shù)。
18、最小公倍數(shù):幾個數(shù)公有的倍數(shù),叫做這幾個數(shù)的公倍數(shù),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
19、通分:把異分母分數(shù)的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shù)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數(shù),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數(shù))
20、約分:把一個分數(shù)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shù),叫做約分。(約分用最大公約數(shù))
21、最簡分數(shù):分子、分母是互質(zhì)數(shù)的分數(shù),叫做最簡分數(shù)。分數(shù)計算到最后,得數(shù)必須化成最簡分數(shù)。
個位上是0、2、4、6、8的數(shù),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進行
約分。個位上是0或者5的數(shù),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進行約分。在約分時應(yīng)注意利用。22、偶數(shù)和奇數(shù):能被2整除的數(shù)叫做偶數(shù)。不能被2整除的數(shù)叫做奇數(shù)。23、質(zhì)數(shù)(素數(shù)):一個數(shù),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shù),這樣的數(shù)叫做質(zhì)數(shù)(或素數(shù))。24、合數(shù):一個數(shù),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shù),這樣的數(shù)叫做合數(shù)。1不是質(zhì)數(shù),也不是合數(shù)。
28、利息=本金×利率×?xí)r間(時間一般以年或月為單位,應(yīng)與利率的單位相對應(yīng))
29、利率: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30、自然數(shù):用來表示物體個數(shù)的整數(shù),叫做自然數(shù)。0也是自然數(shù)。
31、循環(huán)小數(shù):一個小數(shù),從小數(shù)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shù)字或幾個數(shù)字依次不斷的重復(fù)出現(xiàn),這樣的小數(shù)叫做循環(huán)小數(shù)。如3。14141432、不循環(huán)小數(shù):一個小數(shù),從小數(shù)部分起,沒有一個數(shù)字或幾個數(shù)字依次不斷的重復(fù)出現(xiàn),這樣的小數(shù)叫做不循環(huán)小數(shù)。如3。141592654
33、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一個小數(shù),從小數(shù)部分起到無限位數(shù),沒有一個數(shù)字或幾個數(shù)字依次不斷的重復(fù)出現(xiàn),這樣的小數(shù)叫做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如3。141592654……34、什么叫代數(shù)?代數(shù)就是用字母代替數(shù)。
35、什么叫代數(shù)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數(shù)式。如:3x=(a+b)*c
初中數(shù)學(xué)知識點歸納。
有理數(shù)的加法運算
同號兩數(shù)來相加,絕對值加不變號。
異號相加大減小,大數(shù)決定和符號。
互為相反數(shù)求和,結(jié)果是零須記好。【注】“大”減“小”是指絕對值的大小。
有理數(shù)的減法運算
減正等于加負,減負等于加正。有理數(shù)的乘法運算符號法則
同號得正異號負,一項為零積是零。合并同類項
說起合并同類項,法則千萬不能忘。只求系數(shù)代數(shù)和,字母指數(shù)留原樣。去、添括號法則
去括號或添括號,關(guān)鍵要看連接號。擴號前面是正號,去添括號不變號。括號前面是負號,去添括號都變號。解方程
已知未知鬧分離,分離要靠移完成。移加變減減變加,移乘變除除變乘。平方差公式
兩數(shù)和乘兩數(shù)差,等于兩數(shù)平方差。積化和差變兩項,完全平方不是它。完全平方公式
二數(shù)和或差平方,展開式它共三項。首平方與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間放。和的平方加聯(lián)結(jié),先減后加差平方。完全平方公式
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和的平方加再加,先減后加差平方。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號,移項變號要記牢。同類各項去合并,系數(shù)化“1”還沒好。求得未知須檢驗,回代值等才算了。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shù)化1還沒好,準確無誤不白忙。因式分解與乘法
和差化積是乘法,乘法本身是運算。積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運算。因式分解
兩式平方符號異,因式分解你別怕。兩底和乘兩底差,分解結(jié)果就是它。兩式平方符號同,底積2倍坐中央。因式分解能與否,符號上面有文章。
同和異差先平方,還要加上正負號。
同正則正負就負,異則需添冪符號。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組,十字相乘也上數(shù)。四種方法都不行,拆項添項去重組。重組無望試求根,換元或者算余數(shù)。多種方法靈活選,連乘結(jié)果是基礎(chǔ)。同式相乘若出現(xiàn),乘方表示要記住。【注】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
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組,叉乘求根也上數(shù)。五種方法都不行,拆項添項去重組。對癥下藥穩(wěn)又準,連乘結(jié)果是基礎(chǔ)。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
先想完全平方式,十字相乘是其次。兩種方法行不通,求根分解去嘗試。比和比例
兩數(shù)相除也叫比,兩比相等叫比例。外項積等內(nèi)項積,等積可化八比例。分別交換內(nèi)外項,統(tǒng)統(tǒng)都要叫更比。同時交換內(nèi)外項,便要稱其為反比。前后項和比后項,比值不變叫合比。前后項差比后項,組成比例是分比。兩項和比兩項差,比值相等合分比。前項和比后項和,比值不變叫等比。解比例
外項積等內(nèi)項積,列出方程并解之。求比值
由已知去求比值,多種途徑可利用。活用比例七性質(zhì),變量替換也走紅。消元也是好辦法,殊途同歸會變通。正比例與反比例
商定變量成正比,積定變量成反比。正比例與反比例
變化過程商一定,兩個變量成正比。變化過程積一定,兩個變量成反比。判斷四數(shù)成比例
四數(shù)是否成比例,遞增遞減先排序。兩端積等中間積,四數(shù)一定成比例。判斷四式成比例
四式是否成比例,生或降冪先排序。兩端積等中間積,四式便可成比例。比例中項
成比例的四項中,外項相同會遇到。有時內(nèi)項會相同,比例中項少不了。比例中項很重要,多種場合會碰到。成比例的四項中,外項相同有不少。有時內(nèi)項會相同,比例中項出現(xiàn)了。同數(shù)平方等異積,比例中項無處逃。根式與無理式
表示方根代數(shù)式,都可稱其為根式。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異號兩個平方項,因式分解有辦法。兩底和乘兩底差,分解結(jié)果就是它。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兩平方項在兩端,底積2倍在中部。同正兩底和平方,全負和方相反數(shù)。分成兩底差平方,方正倍積要為負。兩邊為負中間正,底差平方相反數(shù)。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積2倍在中路。根式異于無理式,被開方式無限制。被開方式有字母,才能稱為無理式。無理式都是根式,區(qū)分它們有標志。被開方式有字母,又可稱為無理式。求定義域
求定義域有講究,四項原則須留意。負數(shù)不能開平方,分母為零無意義。指是分數(shù)底正數(shù),數(shù)零沒有零次冪。限制條件不唯一,滿足多個不等式。求定義域要過關(guān),四項原則須注意。負數(shù)不能開平方,分母為零無意義。分數(shù)指數(shù)底正數(shù),數(shù)零沒有零次冪。限制條件不唯一,不等式組求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先去分母再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shù)化“1”有講究,同乘除負要變向。先去分母再括號,移項別忘要變號。同類各項去合并,系數(shù)化“1”注意了。同乘除正無防礙,同乘除負也變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大于頭來小于尾,大小不一中間找。大大小小沒有解,四種情況全來了。同向取兩邊,異向取中間。中間無元素,無解便出現(xiàn)。
幼兒園小鬼當家,(同小相對取較小)敬老院以老為榮,(同大就要取較大)軍營里沒老沒少。(大小小大就是它)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首先化成一般式,構(gòu)造函數(shù)第二站。判別式值若非負,曲線橫軸有交點。a正開口它向上,大于零則取兩邊。代數(shù)式若小于零,解集交點數(shù)之間。方程若無實數(shù)根,口上大零解為全。小于零將沒有解,開口向下正相反。三正兩底和平方,全負和方相反數(shù)。分成兩底差平方,兩端為正倍積負。兩邊若負中間正,底差平方相反數(shù)。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要用公式解方程,首先化成一般式。調(diào)整系數(shù)隨其后,使其成為最簡比。確定參數(shù)abc,計算方程判別式。判別式值與零比,有無實根便得知。有實根可套公式,沒有實根要告之。用常規(guī)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左未右已先分離,二系化“1”是其次。一系折半再平方,兩邊同加沒問題。左邊分解右合并,直接開方去解題。該種解法叫配方,解方程時多練習(xí)。用間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已知未知先分離,因式分解是其次。調(diào)整系數(shù)等互反,和差積套恒等式。完全平方等常數(shù),間接配方顯優(yōu)勢【注】恒等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沒有一次項,直接開方最理想。如果缺少常數(shù)項,因式分解沒商量。b、c相等都為零,等根是零不要忘。b、c同時不為零,因式分解或配方,也可直接套公式,因題而異擇良方。正比例函數(shù)的鑒別
判斷正比例函數(shù),檢驗當分兩步走。一量表示另一量,有沒有。
若有再去看取值,全體實數(shù)都需要。區(qū)分正比例函數(shù),衡量可分兩步走。一量表示另一量,是與否。
若有還要看取值,全體實數(shù)都要有。正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zhì)
正比函數(shù)圖直線,經(jīng)過和原點。K正一三負二四,變化趨勢記心間。
K正左低右邊高,同大同小向爬山。K負左高右邊低,一大另小下山巒。一次函數(shù)
一次函數(shù)圖直線,經(jīng)過點。
K正左低右邊高,越走越高向爬山。K負左高右邊低,越來越低很明顯。K稱斜率b截距,截距為零變正函。反比例函數(shù)
反比函數(shù)雙曲線,經(jīng)過點。
直平之間是鈍角,平周之間叫優(yōu)角。
互余兩角和直角,和是平角互補角。一點出發(fā)兩射線,組成圖形叫做角。平角反向且共線,平角之半叫直角。平角兩倍成周角,小于直角叫銳角。鈍角界于直平間,平周之間叫優(yōu)角。和為直角叫互余,互為補角和平角。證等積或比例線段
等積或比例線段,多種途徑可以證。K正一三負二四,兩軸是它漸近線。K正左高右邊低,一三象限滑下山。K負左低右邊高,二四象限如爬山。二次函數(shù)
二次方程零換y,二次函數(shù)便出現(xiàn)。全體實數(shù)定義域,圖像叫做拋物線。拋物線有對稱軸,兩邊單調(diào)正相反。A定開口及大小,線軸交點叫頂點。頂點非高即最低。上低下高很顯眼。如果要畫拋物線,平移也可去描點,提取配方定頂點,兩條途徑再挑選。列表描點后連線,平移規(guī)律記心間。左加右減括號內(nèi),號外上加下要減。二次方程零換y,就得到二次函數(shù)。圖像叫做拋物線,定義域全體實數(shù)。A定開口及大小,開口向上是正數(shù)。絕對值大開口小,開口向下A負數(shù)。拋物線有對稱軸,增減特性可看圖。線軸交點叫頂點,頂點縱標最值出。如果要畫拋物線,描點平移兩條路。提取配方定頂點,平移描點皆成圖。列表描點后連線,三點大致定全圖。若要平移也不難,先畫基礎(chǔ)拋物線,頂點移到新位置,開口大小隨基礎(chǔ)。【注】基礎(chǔ)拋物線直線、射線與線段
直線射線與線段,形狀相似有關(guān)聯(lián)。直線長短不確定,可向兩方無限延。射線僅有一端點,反向延長成直線。線段定長兩端點,雙向延伸變直線。兩點定線是共性,組成圖形最常見。角
一點出發(fā)兩射線,組成圖形叫做角。共線反向是平角,平角之半叫直角。平角兩倍成周角,小于直角叫銳角。證等積要改等比,對照圖形看特征。共點共線線相交,平行截比把題證。三點定型十分像,想法來把相似證。圖形明顯不相似,等線段比替換證。換后結(jié)論能成立,原來命題即得證。實在不行用面積,射影角分線也成。只要學(xué)習(xí)肯登攀,手腦并用無不勝。解無理方程
一無一有各一邊,兩無也要放兩邊。乘方根號無蹤跡,方程可解無負擔。兩無一有相對難,兩次乘方也好辦。特殊情況去換元,得解驗根是必然。解分式方程
先約后乘公分母,整式方程轉(zhuǎn)化出。特殊情況可換元,去掉分母是出路。求得解后要驗根,原留增舍別含糊。列方程解應(yīng)用題
列方程解應(yīng)用題,審設(shè)列解雙檢答。審題弄清已未知,設(shè)元直間兩辦法。列表畫圖造方程,解方程時守章法。檢驗準且合題意,問求同一才作答。添加輔助線
學(xué)習(xí)幾何體會深,成敗也許一線牽。分散條件要集中,常要添加輔助線。畏懼心理不要有,其次要把觀念變。熟能生巧有規(guī)律,真知灼見靠實踐。圖中已知有中線,倍長中線把線連。旋轉(zhuǎn)構(gòu)造全等形,等線段角可代換。多條中線連中點,便可得到中位線。倘若知角平分線,既可兩邊作垂線。也可沿線去翻折,全等圖形立呈現(xiàn)。角分線若加垂線,等腰三角形可見。角分線加平行線,等線段角位置變。已知線段中垂線,連接兩端等線段。輔助線必畫虛線,便與原圖聯(lián)系看。
兩點間距離公式
同軸兩點求距離,大減小數(shù)就為之。與軸等距兩個點,間距求法亦如此。平面任意兩個點,橫縱標差先求值。差方相加開平方,距離公式要牢記。矩形的判定
任意一個四邊形,三個直角成矩形;對角線等互平分,四邊形它是矩形。已知平行四邊形,一個直角叫矩形;兩對角線若相等,理所當然為矩形。菱形的判定
任意一個四邊形,四邊相等成菱形;四邊形的對角線,垂直互分是菱形。已知平行四邊形,鄰邊相等叫菱形;兩對角線若垂直,順理成章為菱形。
初中數(shù)學(xué)公式總結(jié)4
1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平行公理經(jīng)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8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10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11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13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14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15定理三角形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16推論三角形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
17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的和等于180°18推論1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推論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20推論3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nèi)角21全等三角形的對應(yīng)邊、對應(yīng)角相等
22邊角邊公理(SAS)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23角邊角公理(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24推論(AAS)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25邊邊邊公理(SSS)有三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斜邊、直角邊公理(HL)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定理2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29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即等邊對等角)31推論1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并且垂直于底邊
3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論3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35推論1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36推論2有一個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上的一半
39定理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41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42定理1關(guān)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兩個圖形關(guān)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yīng)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44定理3兩個圖形關(guān)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yīng)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45逆定理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yīng)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guān)于這條直線對稱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于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關(guān)系a^2+b^2=c^2,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等于360°49四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邊形內(nèi)角和定理n邊形的內(nèi)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論任意多邊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1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53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2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54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55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3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56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57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58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59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4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60矩形性質(zhì)定理1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質(zhì)定理2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64菱形性質(zhì)定理1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65菱形性質(zhì)定理2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66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四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質(zhì)定理1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質(zhì)定理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71定理1關(guān)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關(guān)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jīng)過對稱中心,并且被對稱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yīng)點連線都經(jīng)過某一點,并且被這一點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guān)于這一點對稱
74等腰梯形性質(zhì)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79推論1經(jīng)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80推論2經(jīng)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三邊
81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線定理梯形的中位線平行于兩底,并且等于兩底和的'一半L=(a+b)÷2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2)合比性質(zhì)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質(zhì)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yīng)線段成比例
87推論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yīng)線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條直線截三角形的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yīng)線段成比例,那么這條直線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邊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邊,并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三邊對應(yīng)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gòu)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兩角對應(yīng)相等,兩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兩邊對應(yīng)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三邊對應(yīng)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yīng)成比例,那么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質(zhì)定理1相似三角形對應(yīng)高的比,對應(yīng)中線的比與對應(yīng)角平分線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質(zhì)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質(zhì)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銳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銳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銳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圓是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102圓的內(nèi)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于半徑的點的集合103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于半徑的點的集合104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105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
106和已知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著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107到已知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108到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平行且距離相等的一條直線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110垂徑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111推論1①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線經(jīng)過圓心,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燮椒窒宜鶎Φ囊粭l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112推論2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113圓是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
114定理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論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或兩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組量相等那么它們所對應(yīng)的其余各組量都相等116定理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于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117推論1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也相等118推論2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
119推論3如果三角形一邊上的中線等于這邊的一半,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定理圓的內(nèi)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并且任何一個外角都等于它的內(nèi)對角121①直線L和⊙O相交d<r②直線L和⊙O相切d=r③直線L和⊙O相離d>r
122切線的判定定理經(jīng)過半徑的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123切線的性質(zhì)定理圓的切線垂直于經(jīng)過切點的半徑124推論1經(jīng)過圓心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jīng)過切點125推論2經(jīng)過切點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jīng)過圓心
126切線長定理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它們的切線長相等,圓心和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127圓的外切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夾的弧對的圓周角
129推論如果兩個弦切角所夾的弧相等,那么這兩個弦切角也相等130相交弦定理圓內(nèi)的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131推論如果弦與直徑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徑所成的兩條線段的比例中項
132切割線定理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和割線,切線長是這點到割線與圓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比例中項
133推論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割線與圓的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134如果兩個圓相切,那么切點一定在連心線上135①兩圓外離d>R+r②兩圓外切d=R+r③兩圓相交R-r<d<R+r(R>r)④兩圓內(nèi)切d=R-r(R>r)⑤兩圓內(nèi)含d<R-r(R>r)136定理相交兩圓的連心線垂直平分兩圓的公共弦137定理把圓分成n(n≥3):⑴依次連結(jié)各分點所得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內(nèi)接正n邊形⑵經(jīng)過各分點作圓的切線,以相鄰切線的交點為頂點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外切正n邊形138定理任何正多邊形都有一個外接圓和一個內(nèi)切圓,這兩個圓是同心圓139正n邊形的每個內(nèi)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邊形的半徑和邊心距把正n邊形分成2n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41正n邊形的面積Sn=pnrn/2p表示正n邊形的周長142正三角形面積√3a/4a表示邊長
143如果在一個頂點周圍有k個正n邊形的角,由于這些角的和應(yīng)為360°,因此k×(n-2)180°/n=360°化為(n-2)(k-2)=4144弧長計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積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146內(nèi)公切線長=d-(R-r)外公切線長=d-(R+r)147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148平方差公式:(a+b)(a-b)=a^2-b^2(還有一些,大家?guī)脱a充吧)
實用工具:常用數(shù)學(xué)公式
公式分類公式表達式
乘法與因式分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
|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
根與系數(shù)的關(guān)系X1+X2=-b/aX1*X2=c/a注:韋達定理
判別式
b2-4ac=0注: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b2-4ac>0注: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b2-4ac拋物線標準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直棱柱側(cè)面積S=c*h斜棱柱側(cè)面積S=c"*h
正棱錐側(cè)面積S=1/2c*h"正棱臺側(cè)面積S=1/2(c+c")h"圓臺側(cè)面積S=1/2(c+c")l=pi(R+r)l球的表面積S=4pi*r2圓柱側(cè)面積S=c*h=2pi*h圓錐側(cè)面積S=1/2*c*l=pi*r*l
弧長公式l=a*ra是圓心角的弧度數(shù)r>0扇形面積公式s=1/2*l*r
錐體體積公式V=1/3*S*H圓錐體體積公式V=1/3*pi*r2h斜棱柱體積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積,L是側(cè)棱長柱體體積公式V=s*h圓柱體V=pi*r2h
擴展閱讀:
初中數(shù)學(xué)公式總結(jié)5
。ㄒ唬┻\用公式法:
我們知道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互為逆變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是把多項式分解因式。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可以用來把某些多項式分解因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運用公式法。(二)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語言:兩個數(shù)的平方差,等于這兩個數(shù)的和與這兩個數(shù)的差的積。這個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時,各項如果有公因式應(yīng)先提公因式,再進一步分解。2.因式分解,必須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不能再分解為止。(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過來,就可以得到:a2+2ab+b2=(a+b)2
a2-2ab+b2=(a-b)2
這就是說,兩個數(shù)的平方和,加上(或者減去)這兩個數(shù)的積的2倍,等于這兩個數(shù)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這樣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上面兩個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點①項數(shù):三項
、谟袃身検莾蓚數(shù)的的平方和,這兩項的符號相同。③有一項是這兩個數(shù)的積的兩倍。
。3)當多項式中有公因式時,應(yīng)該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單項式,也可以表示多項式。這里只要將多項式看成一個整體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須分解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五)分組分解法
我們看多項式am+an+bm+bn,這四項中沒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們把它分成兩組(am+an)和(bm+bn),這兩組能分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別分解因式.
原式=(am+an)+(bm+bn)=a(m+n)+b(m+n)
做到這一步不叫把多項式分解因式,因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義.但不難看出這兩項還有公因式(m+n),因此還能繼續(xù)分解,所以原式=(am+an)+(bm+bn)
。絘(m+n)+b(m+n)=(m+n)(a+b).
這種利用分組來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組分解法.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個多項式的項分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們的另一個因式正好相同,那么這個多項式就可以用分組分解法來分解因式.(六)提公因式法
1.在運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時,首先觀察多項式的結(jié)構(gòu)特點,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一個多項式時,可以用設(shè)輔助元的方法把它轉(zhuǎn)化為單項式,也可以把這個多項式因式看作一個整體,直接提取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隱含的時候,要把多項式進行適當?shù)淖冃,或改變符號,直到可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2.運用公式x2+(p+q)x+pq=(x+q)(x+p)進行因式分解要注意:1.必須先將常數(shù)項分解成兩個因數(shù)的積,且這兩個因數(shù)的代數(shù)和等于一次項的系數(shù).
2.將常數(shù)項分解成滿足要求的兩個因數(shù)積的多次嘗試,一般步驟:①列出常數(shù)項分解成兩個因數(shù)的積各種可能情況;②嘗試其中的哪兩個因數(shù)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項系數(shù).3.將原多項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約去,叫做分式的約分.2.分式進行約分的目的是要把這個分式化為最簡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項式,可先考慮把它分別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積形式,再約去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項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時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項單獨約分.
4.分式約分中注意正確運用乘方的符號法則,如x-y=-(y-x),(x-y)2=(y-x)2,(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帶符號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號法則,變成整個分式的符號,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為正、奇次方為負來處理.當然,簡單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6.注意混合運算中應(yīng)先算括號,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減.(八)分數(shù)的加減法
1.通分與約分雖都是針對分式而言,但卻是兩種相反的變形.約分是針對一個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針對多個分式而言;約分是把分式化簡,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從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統(tǒng)一起來.
2.通分和約分都是依據(jù)分式的基本性質(zhì)進行變形,其共同點是保持分式的值不變.3.一般地,通分結(jié)果中,分母不展開而寫成連乘積的形式,分子則乘出來寫成多項式,為進一步運算作準備.
4.通分的依據(jù):分式的基本性質(zhì).5.通分的關(guān)鍵:確定幾個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冪的積作公分母,這樣的公分母叫做最簡公分母.6.類比分數(shù)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7.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的法則是: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同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這就是把分式的運算轉(zhuǎn)化為整式運算。8.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法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yōu)橥帜傅姆质,然后再加減.
9.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只須將分子作加減運算,但注意每個分子是個整體,要適時添上括號.
10.對于整式和分式之間的加減運算,則把整式看成一個整體,即看成是分母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首先觀察每個公式是否最簡分式,能約分的先約分,使分式簡化,然后再通分,這樣可使運算簡化.
12.作為最后結(jié)果,如果是分式則應(yīng)該是最簡分式.(九)含有字母系數(shù)的一元一次方程1.含有字母系數(shù)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數(shù)的a倍(a≠0)等于b,求這個數(shù)。用x表示這個數(shù),根據(jù)題意,可得方程ax=b(a≠0)
在這個方程中,x是未知數(shù),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數(shù)。對x來說,字母a是x的系數(shù),b是常數(shù)項。這個方程就是一個含有字母系數(shù)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數(shù)的方程的解法與以前學(xué)過的只含有數(shù)字系數(shù)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須特別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兩邊,這個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1.分式2.二次根式3.三角形4.一次函數(shù)5.四邊形6.相似7.簡單概率統(tǒng)計
。ㄒ唬┻\用公式法:
我們知道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互為逆變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是把多項式分解因式。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可以用來把某些多項式分解因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運用公式法。(二)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語言:兩個數(shù)的平方差,等于這兩個數(shù)的和與這兩個數(shù)的差的積。這個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時,各項如果有公因式應(yīng)先提公因式,再進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須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不能再分解為止。(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過來,就可以得到:a2+2ab+b2=(a+b)2a2-2ab+b2=(a-b)2
這就是說,兩個數(shù)的平方和,加上(或者減去)這兩個數(shù)的積的2倍,等于這兩個數(shù)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這樣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上面兩個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點①項數(shù):三項
、谟袃身検莾蓚數(shù)的的平方和,這兩項的符號相同。③有一項是這兩個數(shù)的積的兩倍。
。3)當多項式中有公因式時,應(yīng)該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單項式,也可以表示多項式。這里只要將多項式看成一個整體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須分解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五)分組分解法
我們看多項式am+an+bm+bn,這四項中沒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們把它分成兩組(am+an)和(bm+bn),這兩組能分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別分解因式.
原式=(am+an)+(bm+bn)=a(m+n)+b(m+n)
做到這一步不叫把多項式分解因式,因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義.但不難看出這兩項還有公因式(m+n),因此還能繼續(xù)分解,所以原式=(am+an)+(bm+bn)=a(m+n)+b(m+n)=(m+n)(a+b).
這種利用分組來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組分解法.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個多項式的項分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們的另一個因式正好相同,那么這個多項式就可以用分組分解法來分解因式.(六)提公因式法
1.在運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時,首先觀察多項式的結(jié)構(gòu)特點,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一個多項式時,可以用設(shè)輔助元的方法把它轉(zhuǎn)化為單項式,也可以把這個多項式因式看作一個整體,直接提取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隱含的時候,要把多項式進行適當?shù)淖冃危蚋淖兎,直到可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2.運用公式x2+(p+q)x+pq=(x+q)(x+p)進行因式分解要注意:1.必須先將常數(shù)項分解成兩個因數(shù)的積,且這兩個因數(shù)的代數(shù)和等于一次項的系數(shù).
2.將常數(shù)項分解成滿足要求的兩個因數(shù)積的多次嘗試,一般步驟:①列出常數(shù)項分解成兩個因數(shù)的積各種可能情況;
②嘗試其中的哪兩個因數(shù)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項系數(shù).3.將原多項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約去,叫做分式的約分.2.分式進行約分的目的是要把這個分式化為最簡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項式,可先考慮把它分別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積形式,再約去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項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時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項單獨約分.
4.分式約分中注意正確運用乘方的符號法則,如x-y=-(y-x),(x-y)2=(y-x)2,(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帶符號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號法則,變成整個分式的符號,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為正、奇次方為負來處理.當然,簡單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6.注意混合運算中應(yīng)先算括號,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減.(八)分數(shù)的加減法
1.通分與約分雖都是針對分式而言,但卻是兩種相反的變形.約分是針對一個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針對多個分式而言;約分是把分式化簡,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從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統(tǒng)一起來.
2.通分和約分都是依據(jù)分式的基本性質(zhì)進行變形,其共同點是保持分式的值不變.3.一般地,通分結(jié)果中,分母不展開而寫成連乘積的形式,分子則乘出來寫成多項式,為進一步運算作準備.
4.通分的依據(jù):分式的基本性質(zhì).5.通分的關(guān)鍵:確定幾個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冪的積作公分母,這樣的公分母叫做最簡公分母.6.類比分數(shù)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7.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的法則是: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同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這就是把分式的運算轉(zhuǎn)化為整式運算。8.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法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yōu)橥帜傅姆质剑缓笤偌訙p.
9.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只須將分子作加減運算,但注意每個分子是個整體,要適時添上括號.
10.對于整式和分式之間的加減運算,則把整式看成一個整體,即看成是分母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首先觀察每個公式是否最簡分式,能約分的先約分,使分式簡化,然后再通分,這樣可使運算簡化.
12.作為最后結(jié)果,如果是分式則應(yīng)該是最簡分式.(九)含有字母系數(shù)的一元一次方程1.含有字母系數(shù)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數(shù)的a倍(a≠0)等于b,求這個數(shù)。用x表示這個數(shù),根據(jù)題意,可得方程ax=b(a≠0)
在這個方程中,x是未知數(shù),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數(shù)。對x來說,字母a是x的系數(shù),b是常數(shù)項。這個方程就是一個含有字母系數(shù)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數(shù)的方程的解法與以前學(xué)過的只含有數(shù)字系數(shù)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須特別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兩邊,這個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
初中數(shù)學(xué)公式總結(jié)6
1、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平行公理經(jīng)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14、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15、定理三角形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16、推論三角形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
17、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論1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推論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
20、推論3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nèi)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對應(yīng)邊、對應(yīng)角相等
22、邊角邊公理(SAS)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3、角邊角公理(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4、推論(AAS)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5、邊邊邊公理(SSS)有三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斜邊、直角邊公理(HL)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定理2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29、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即等邊對等角)
31、推論1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并且垂直于底邊
3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論3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35、推論1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6、推論2有一個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上的一半
39、定理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41、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42、定理1關(guān)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兩個圖形關(guān)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yīng)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44、定理3兩個圖形關(guān)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yīng)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
45、逆定理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yīng)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guān)于這條直線對稱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于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關(guān)系a^2+b^2=c^2,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等于360°
49、四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邊形內(nèi)角和定理n邊形的內(nèi)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論任意多邊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1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53、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2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54、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55、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3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56、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7、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8、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9、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4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60、矩形性質(zhì)定理1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質(zhì)定理2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質(zhì)定理1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65、菱形性質(zhì)定理2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66、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四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質(zhì)定理1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質(zhì)定理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71定理1關(guān)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關(guān)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jīng)過對稱中心,并且被對稱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yīng)點連線都經(jīng)過某一點,并且被這一點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guān)于這一點對稱
74、等腰梯形性質(zhì)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79、推論1經(jīng)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80推論2經(jīng)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三邊
81、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線定理梯形的中位線平行于兩底,并且等于兩底和的.一半L=(a+b)÷2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2)合比性質(zhì)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質(zhì)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yīng)線段成比例
87、推論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yīng)線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條直線截三角形的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yīng)線段成比例,那么這條直線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邊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邊,并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三邊對應(yīng)成比例
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gòu)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兩角對應(yīng)相等,兩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兩邊對應(yīng)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三邊對應(yīng)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yīng)成比例,那么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質(zhì)定理1相似三角形對應(yīng)高的比,對應(yīng)中線的比與對應(yīng)角平分線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質(zhì)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質(zhì)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銳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銳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銳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圓是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102、圓的內(nèi)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于半徑的點的集合
103、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于半徑的點的集合
104、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105、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
106、和已知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著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107、到已知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108、到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平行且距離相等的一條直線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110、垂徑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111、推論1①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谙业拇怪逼椒志經(jīng)過圓心,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燮椒窒宜鶎Φ囊粭l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
112、推論2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
113、圓是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
114、定理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論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或兩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組量相等那么它們所對應(yīng)的其余各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于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117、推論1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也相等
118、推論2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
119、推論3如果三角形一邊上的中線等于這邊的一半,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圓的內(nèi)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并且任何一個外角都等于它的內(nèi)對角
121、①直線L和⊙O相交d<r②直線L和⊙O相切d=r③直線L和⊙O相離d>r
122、切線的判定定理經(jīng)過半徑的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123、切線的性質(zhì)定理圓的切線垂直于經(jīng)過切點的半徑
124、推論1經(jīng)過圓心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jīng)過切點
125、推論2經(jīng)過切點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jīng)過圓心
126、切線長定理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它們的切線長相等,圓心和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127圓的外切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夾的弧對的圓周角
129、推論如果兩個弦切角所夾的弧相等,那么這兩個弦切角也相等130相交弦定理圓內(nèi)的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131、推論如果弦與直徑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徑所成的兩條線段的比例中項
132、切割線定理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和割線,切線長是這點到割線與圓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比例中項
133、推論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割線與圓的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134如果兩個圓相切,那么切點一定在連心線上135①兩圓外離d>R+r②兩圓外切d=R+r③兩圓相交R-r<d<R+r(R>r)④兩圓內(nèi)切d=R-r(R>r)⑤兩圓內(nèi)含d<R-r(R>r)136定理相交兩圓的連心線垂直平分兩圓的公共弦137定理把圓分成n(n≥3):⑴依次連結(jié)各分點所得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內(nèi)接正n邊形⑵經(jīng)過各分點作圓的切線,以相鄰切線的交點為頂點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外切正n邊形138定理任何正多邊形都有一個外接圓和一個內(nèi)切圓,這兩個圓是同心圓139正n邊形的每個內(nèi)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邊形的半徑和邊心距把正n邊形分成2n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41正n邊形的面積Sn=pnrn/2p表示正n邊形的周長142正三角形面積√3a/4a表示邊長
143、如果在一個頂點周圍有k個正n邊形的角,由于這些角的和應(yīng)為360°,因此k×(n-2)180°/n=360°化為(n-2)(k-2)=4144弧長計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積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146內(nèi)公切線長=d-(R-r)外公切線長=d-(R+r)147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148
初中數(shù)學(xué)公式總結(jié)7
1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7平行公理經(jīng)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8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15定理三角形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16推論三角形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
17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的和等于180°18推論1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推論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20推論3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nèi)角21全等三角形的對應(yīng)邊、對應(yīng)角相等
22邊角邊公理(SAS)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23角邊角公理(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24推論(AAS)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25邊邊邊公理(SSS)有三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斜邊、直角邊公理(HL)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28定理2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29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即等邊對等角)31推論1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并且垂直于底邊3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論3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35推論1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36推論2有一個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上的一半
39定理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41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42定理1關(guān)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兩個圖形關(guān)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yīng)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44定理3兩個圖形關(guān)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yīng)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
45逆定理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yīng)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guān)于這條直線對稱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于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關(guān)系a2+b2=c2,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等于360°49四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邊形內(nèi)角和定理n邊形的內(nèi)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論任意多邊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1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53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2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54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55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3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56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57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58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59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4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60矩形性質(zhì)定理1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質(zhì)定理2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64菱形性質(zhì)定理1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65菱形性質(zhì)定理2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66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四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質(zhì)定理1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質(zhì)定理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71定理1關(guān)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關(guān)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jīng)過對稱中心,并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yīng)點連線都經(jīng)過某一點,并且被這一點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guān)于這一點對稱
74等腰梯形性質(zhì)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79推論1經(jīng)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80推論2經(jīng)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三邊81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線定理梯形的中位線平行于兩底,并且等于兩底和的一半
L=(a+b)÷2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2)合比性質(zhì)如果a/b=c/d,那么(a±b)/b=(c±d)/d85(3)等比性質(zhì)如果a/b=c/d=…=m/n(b+d+…+n≠0),
那么(a+c+…+m)/(b+d+…+n)=a/b
86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yīng)線段成比例
87推論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yīng)線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條直線截三角形的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yīng)線段成比例,那么這條直線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邊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邊,并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三邊對應(yīng)成比例
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gòu)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兩角對應(yīng)相等,兩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兩邊對應(yīng)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三邊對應(yīng)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yīng)成比例,那么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質(zhì)定理1相似三角形對應(yīng)高的比,對應(yīng)中線的比與對應(yīng)角平分線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質(zhì)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于相似比98性質(zhì)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銳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銳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銳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圓是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102圓的內(nèi)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于半徑的點的集合103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于半徑的點的集合104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105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106和已知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著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107到已知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108到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平行且距離相等的一條直線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110垂徑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111推論1①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谙业拇怪逼椒志經(jīng)過圓心,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燮椒窒宜鶎Φ囊粭l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
112推論2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113圓是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
114定理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論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或兩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組量相等那么它們所對應(yīng)的其余各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于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117推論1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也相等118推論2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119推論3如果三角形一邊上的中線等于這邊的一半,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定理圓的內(nèi)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并且任何一個外角都等于它的內(nèi)對角121①直線L和⊙O相交d<r②直線L和⊙O相切d=r③直線L和⊙O相離d>r122切線的判定定理經(jīng)過半徑的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123切線的性質(zhì)定理圓的切線垂直于經(jīng)過切點的半徑124推論1經(jīng)過圓心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jīng)過切點125推論2經(jīng)過切點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jīng)過圓心
126切線長定理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它們的切線長相等,圓心和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127圓的外切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和相等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夾的弧對的圓周角
129推論如果兩個弦切角所夾的弧相等,那么這兩個弦切角也相等130相交弦定理圓內(nèi)的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131推論如果弦與直徑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徑所成的兩條線段的比例中項132切割線定理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和割線,切線長是這點到割線與圓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比例中項
133推論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割線與圓的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134如果兩個圓相切,那么切點一定在連心線上135①兩圓外離d>R+r
、趦蓤A外切d=R+r
③兩圓相交R-r<d<R+r(R>r)④兩圓內(nèi)切d=R-r(R>r)⑤兩圓內(nèi)含d<R-r(R>r)
136定理相交兩圓的連心線垂直平分兩圓的公共弦137定理把圓分成n(n≥3):
、乓来芜B結(jié)各分點所得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內(nèi)接正n邊形
⑵經(jīng)過各分點作圓的切線,以相鄰切線的交點為頂點的多邊形是這個圓的外切正n邊形138定理任何正多邊形都有一個外接圓和一個內(nèi)切圓,這兩個圓是同心圓
(n2)180139正n邊形的每個內(nèi)角都等于
n140定理正n邊形的半徑和邊心距把正n邊形分成2n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pnrn141正n邊形的面積Sn=p表示正n邊形的周長
2142正三角形面積
32aa表示邊長4143如果在一個頂點周圍有k個正n邊形的角,由于這些角的和應(yīng)為360°,
k(n2)180360化為(n-2)(k-2)=4因此
n144弧長計算公式:L=
nR180nR2LR145扇形面積公式:S扇形==
3602146內(nèi)公切線長=d-(R-r)外公切線長=d-(R+r)
公式分類及公式表達式
乘法與因式分: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根與系數(shù)的關(guān)系:X1+X2=-b/aX1*X2=c/a注:韋達定理判別式
b2-4ac=0注: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b2-4ac>0注: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b2-4ac
【初中數(shù)學(xué)公式總結(jié)】相關(guān)文章:
初中數(shù)學(xué)公式定理總結(jié):梯形的中位線11-22
初中數(shù)學(xué)公式記憶口訣的總結(jié)有哪些10-27
小學(xué)數(shù)學(xué)公式總結(jié)05-08
初中數(shù)學(xué)知識點總結(jié):常用的數(shù)學(xué)公式11-23
數(shù)學(xué)公式植樹問題的總結(jié)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