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白落梅經(jīng)典散文

        時間:2021-08-15 09:11:46 報恩 我要投稿

        白落梅經(jīng)典散文

          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棲居江南,文字清淡,簡單自持,心似蘭草,小編收集了白落梅經(jīng)典散文,歡迎閱讀。
         

        白落梅經(jīng)典散文

          白落梅經(jīng)典散文【一】

          這些年,總會有一個奢侈的念頭,就是開間茶館,或稱作茶坊、茶莊。當(dāng)然,茶館應(yīng)該落在江南某個臨水的地方。而茶館的名字,叫云水禪心,或是茶緣過客。云水禪心,這幾個字,帶著一種大風(fēng)雅、大寂寞的潔凈。似乎皆與有佛性、有慧根的人相關(guān),而紅塵俗子,大凡都不忍心去驚擾。茶緣過客,卻帶著淡淡的煙火,讓路過茶館的人,都想要停下腳步,走進去,喝一壺茶,撣去一身的灰塵。是的,我要的茶館,不僅是為了自己筑一個優(yōu)雅的夢,更是為了眾生在那里,可以安寧地棲息。

          每一天,都會有許多不同的客人,他們品嘗一壺自己喜愛的茶。而茶,卻甘愿被客人,用沸騰的水沖泡,在杯盞中開始和結(jié)束一生的故事。茶館里應(yīng)該有被歲月洗禮過的門窗、桌椅,以及款式不一的茶壺、幾幅古老的字畫、幾枝被季節(jié)打理過的野花。茶館的生意也許很清淡,浮華被關(guān)在門外,只有幾束陽光、細微的塵埃,靜靜地落在窗臺、桌上,還有茶客的衣襟上。客人喝完茶,又要匆匆地趕往人生的下一站,無論前方是寬闊的大道,還是狹窄的小巷,都風(fēng)雨無阻。而我卻不要趕路,這茶館,就是我的棲身之所,讓我可以安穩(wěn)地在這里,靜守簡單的流年。

          夜落下帷幕,世事歸入風(fēng)塵,茶館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卸下了白日的淡脂輕妝。而我,也可以用真實的容顏,與它們相看茶館的光陰;腥婚g,才深刻地明白,茶有茶的宿命,壺有壺的因果,過客有過客的約定,世間萬物,都有著各自的信仰和使命。所有的相聚,都是因了昨日的萍散,所有的離別,都是為了尋找最后的歸宿。品茶,就是為了品一盞純粹、一盞美好、一盞慈悲,我們就在茶的安靜、茶的濕潤里,從容不驚地老去……

          喝茶,自然會想起陸羽,他是茶業(yè)之祖,被世人稱為茶仙、茶圣、茶神,著有《茶經(jīng)》,其間涵蓋了太多的茶文化以及壺文化。千百年來,歲月的爐火一直燃燒著,青翠的茶葉在山泉水里綻放著經(jīng)年的故事。多少舊物換了新人,品茶的心境卻始終不曾更改。想起陸羽,亦會想起一位與他不相伯仲的人,一位被稱為詩僧、茶僧的佛學(xué)高僧,皎然。他的名氣顯然不及陸羽,但他與陸羽是生死相依的忘年交,正是在他的提攜與幫助下,陸羽才完成了中國茶業(yè)、茶學(xué)之巨著《茶經(jīng)》。這世間,有許多無名高人,他們愿意被歲月的青苔遮掩,守著自己的一寸光陰,足矣。

          換一種心情,讀皎然的'詩,那縷清新的自然之風(fēng),從唐朝緩緩拂來,讓人心動不已;h笆小院,三徑秋菊,幾聲犬吠,山深日暮,此中意境,猶如清風(fēng)明月一般的溫朗。像是品嘗一壺秋日剛落的茶,唇齒間縈繞著白菊香、茉莉香、桂花香。而浮現(xiàn)在我們腦中的畫面是,一位眉目爽朗,風(fēng)骨清俊的高僧,踏著夕陽行走在山徑,于山腳下一間簡潔的籬笆院前駐足,叩門無人應(yīng)答。只有幾束未開的菊花,在淡淡的秋風(fēng)中,低訴搖曳的心事。

          這位高僧就是皎然,唐代詩僧、茶僧,俗姓謝,南朝山水詩創(chuàng)始人謝靈運十世孫。他訪尋之人陸鴻漸,即是陸羽。兩人因茶而邂逅、相識。陸羽自小被家人拋棄,被龍蓋寺的主持智積禪師在西湖之濱拾得,帶回寺廟收養(yǎng)。陸羽十二歲時,因過不慣寺中日月,逃離龍蓋寺,到了一個戲班,做了優(yōu)伶。后機緣巧合,結(jié)識了杼山妙喜寺主持皎然大師,陸羽才有幸結(jié)束了飄搖不定的生活,得以潛心研究茶道。

          皎然比陸羽年長十多歲,游歷過廬山、泰山、嵩山、嶗山等許多名山,世間風(fēng)物盡入眼底。他對名山古剎里的僧侶飲茶頗有心得,所謂茶禪一味,茶在寺院里早已成了一種習(xí)俗和文化,與僧侶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純凈的茶湯、清香的茶味,給修佛者洗去塵慮,蕩滌心情。一壺香茗,一輪皓月,一剪清風(fēng),幾卷經(jīng)書,陪伴他們度過無數(shù)寂寞的歲月。而茶,也在他們的杯盞中,有了性靈,有了禪意。皎然將他所悟的茶理、茶道與陸羽交流,使得陸羽的《茶經(jīng)》在盛世茶文化中,抵達至高之境。

          飲酒是自欺、自醉,品茶則是自醒、自解。世間之人,多半戀酒,認為一切煩惱之事,可以一碗喝下,卻不知醉后愁悶更甚。而飲茶則可清神,幾盞淡茶,似玉液瓊漿,品后煩惱自消。真正的好茶,來自深山,沒有塵埃,只浸染云霧和清露。真正的好壺,卻是久埋的塵泥和水調(diào)制而成,被時光之火炙烤,再經(jīng)過歲月的打磨。品茶的人,則是深邃純凈之人,在一杯清澈的水中,禁得起世間的誘惑。任憑世間風(fēng)煙彌漫,只在一盞茶的柔情里,細數(shù)光陰的淡定。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世間總是有太多的繁華,撩撥我們本就不平和的心境。倘若浮躁或是疲憊了,必定會有一個嫻靜的茶館,將你我收留。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天氣,不同的心情,喝出來的茶,會有不同的味道。也許我們不懂得陸羽《茶經(jīng)》里那許多的茶文化,不懂得各式品種的茶所隱藏的玄妙,也不懂得壺中的日月,但在茶館里只需要品一盞適合自己口味的茶,不為風(fēng)雅,只為清心。再捧讀皎然的詩,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其間的詩韻,但是一定可以感受到,那份平實簡樸的意境。當(dāng)世人都以為禪意高深莫測時,其實禪就是野徑的桑麻,是籬院的菊花,是一聲犬吠,幾戶農(nóng)家。

          轉(zhuǎn)眼又是清秋時節(jié),蓮荷褪盡了潔凈的霓裳,只余殘葉瘦梗鋪陳在荷塘,守候未了的心事。無人的時候,還有幾枝秋菊,幾樹桂子,在陽光下孤芳自賞。如果你打天涯而來,恰好經(jīng)過一間叫茶緣過客的茶館,請你記得,那里有一盞茶,屬于你。

          白落梅經(jīng)典散文【二】

          我是一個習(xí)慣在夜幕中獨自寂寞的人,寂寞并不是一種頹廢,只是給喧鬧的白日尋找一個沉靜的借口。友發(fā)來短信問我:在做什么?我回:在看月亮,聽古曲,想一些老掉牙的陳年往事。回首往事知多少?往事就是這樣,你想要記起的時候,發(fā)覺原來已經(jīng)忘得差不多了。你想要忘記的時候,卻一直在心頭縈繞,讓你心緒難安。往事太多,不是所有的過去都值得你去懷想。許多記憶的碎片在夜色里發(fā)出凌厲的光,會將我們僅存的一點完整也割傷。在模糊的印象里,我們又何須在意遺忘或是憶起?

          看到明月,總是會不經(jīng)意地想起《西游記》女兒國里的片尾曲。“人間事常難遂人愿,且看明月又有幾回圓?”其實這句話我在文中多次提起,甚至有些不厭其煩。因為喜歡,銘刻在心間,才會如此。于是想起了唐僧,一個誓死要將此生交付給佛祖的和尚。他卻在女兒國動了凡心,唯一的一次凡心,讓看客不能忘懷。女兒國的女王,其實只是唐僧的一場情劫。當(dāng)時唐僧被女王請去,夜賞國寶,孫悟空說了一句話:“就看師傅的道行了。”這里的道行,說的也是唐僧的定力,一個風(fēng)華正茂的男子,面對一位如花似玉的紅粉佳人,確實需要非凡的定力,才可以坐懷不亂。

          今日偶讀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的一首禪詩,亦知道他就是《西游記》里唐僧的原型。明代吳承恩是根據(jù)玄奘西行印度求法取經(jīng)等事跡,衍生而出一部文學(xué)名著。歷史中的玄奘與小說中的唐三藏有很大的區(qū)別,但相同之處都是不畏艱險,從長安出發(fā),一路西行?商迫氐糜^音大師點化,收了四位高徒,一路上騎著白龍駿馬,雖歷盡艱辛,卻也有許多溫暖的情義。當(dāng)時唐朝國力尚不強大,與西北突厥人正有爭斗,官方禁止人們私自出關(guān)。玄奘在夜間偷渡,孤身一人,騎著一匹瘦馬,走過戈壁險灘,雪峰荒原,多少次來到“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fù)無水草”的地方。他只能默念《心經(jīng)》,似乎佛祖就在前方對他招手,那么近的距離,就可以看到蓮花盛開,靈臺清澈。

          玄奘下定了西行的決心:不到印度,終不東歸,縱然客死于半道,也決不悔恨。所以這一路,無論經(jīng)歷多少災(zāi)難,他都當(dāng)作是佛祖對他的考驗。最后往返耗費了十七年,行程近十萬里,于貞觀十九年正月還抵長安,受到唐太宗及文武百官的盛情迎接。他給中土大唐帶來了佛像、佛舍利以及大量的佛經(jīng)梵文原典。一部《大唐西域記》蘊含了一百多個國家的風(fēng)土文化、宗教信仰,可謂海納百川、包羅萬象。這部書由唐太宗欽定,玄奘親自編撰,弟子辯機整理而成。內(nèi)容翔實生動,文采流暢飛揚,堪稱佛學(xué)寶典。

          十七年,玄奘將最好的年華交付給漫長的旅程,回來已是風(fēng)霜滿鬢,手捧用青春歲月?lián)Q回的經(jīng)卷,他的一生或許真的可以無悔了。盡管不能青春重現(xiàn),至少他能夠在舍利、經(jīng)卷中,找回點滴失去的記憶。跪于佛祖面前,他可以坦然地說,我不負所托。他的回憶錄足夠蓄養(yǎng)他一輩子,佛法追求圓通自在,所以他記住的應(yīng)該是擁有的喜悅,而非付出的苦難。歲月的磨礪,早已更換了曾經(jīng)堅韌的容貌,他有的,只是容忍過去、寬釋未來的慈悲和平寧。

          玄奘算是一位被佛祖庇佑的高僧,他并不是第一個到西天取經(jīng)的和尚,也不是最后一個。在寥廓的歷史長河中,多少僧人為求取真經(jīng),不顧個人安危,毅然離開中土,長途跋涉前往西域?墒悄芊祷氐.人卻寥寥無幾,他們都葬身在沙漠荒野、寒林雪域。無人收拾的尸骨,只能同野獸一起掩埋,在寂夜時發(fā)出閃爍的磷火,告訴蒼茫的天地,他們的靈魂始終不肯離去。是佛陀的召喚,讓他們可以做出如此深遠的追求,只身奔赴險境,只為了度化蕓蕓眾生。都說寂滅意味著重生,這些不死的靈魂,一定被佛祖安頓,在功德圓滿時,終會得以重見天日。

          放下這些沉重的過程,再來賞讀玄奘的禪詩:“孤峰絕頂萬余嶒,策杖攀蘿漸漸登。行到月邊天上寺,白云相伴兩三僧。”此時的玄奘,儼然是一位超脫世外的高僧。策杖攀蘿,只為在孤峰絕境處,尋訪山林閑趣。坐落在縹緲頂峰的寺院,有如倚著明月,澄凈得已經(jīng)找不到一絲煙火。唯有幾位閑僧,在白云中往來,那么悠然自在。他們?nèi)缃竦纳L,也是用曾?jīng)的滄海換來。佛祖不會厚此薄彼,在求道的旅程中,有天賦和緣法的人,或許悟得早些,但過程其實是同樣的繁復(fù)。待到風(fēng)雨成昨,聚散都成往事的時候,就可以放下一切,禪寂淡然了。

          麟德元年(664)二月五日,六十三歲的玄奘圓寂。高宗哀慟逾恒,為之罷朝三日,追謚“大遍覺”之號,敕建塔于樊川北原。其后,黃巢亂起,有人奉其靈骨至南京立塔。太平天國時,塔圯;迨至亂平,堙沒無人能識。百代浮沉有定,世事滄桑迭變,渺渺塵路,沒有誰可以做到一勞永逸。想要拋擲一切,坐看云起,就必須先經(jīng)歷劫數(shù)。走過災(zāi)厄多襲的漫漫黑夜,站在黎明的樓頭,才知道,誰是真正走到最后的人。

          人生一世,如同浮云流水,過往是覆水難收,我們有的就只是現(xiàn)在。做一個忘記苦難的人,在殘缺和破碎中學(xué)會感恩。在生命空白的書頁里,我們填充著自己,漂染不一樣的顏色,涂抹不一樣的煙火。直到有一天,靈魂寧靜如拂曉的幽蘭,那時候,我們就真的圓滿了。

        【白落梅經(jīng)典散文】相關(guān)文章:

        白落梅1500字作文09-04

        有關(guān)雪的散文:雪落梅間,暗香來11-13

        冬雪落梅香飄初中作文09-18

        過落散文08-24

        流星落散文07-04

        待到雪落梅開時,友誼綻放作文09-17

        待到雪落梅開時友誼綻放作文09-07

        雪落無聲的現(xiàn)代散文06-13

        情感散文:夢落揚州12-2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