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吳冠中:整個社會太浮躁,需要有人說真話
導語:他的畫作價值千萬,卻拘泥于五平米的書房中。他的生活簡樸,精神世界卻異常豐富。他一生淡泊名利,卻讓后輩欽佩不已。
2010年6月25日23點57分,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吳冠中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遵照先生生前遺愿,將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
剛直的老人:“總要有人把真話說出來”
吳冠中的得意門生、畫家趙士英認為,魯迅先生的精神給吳冠中以極大的啟迪。“吳先生非常崇拜魯迅,他說魯迅是自己精神上的父親,他要做一個有脊梁的中國文人。”
2007年,吳冠中“以獎代養(yǎng)”、“取消美協、畫院”等言論激起軒然大波。雖然在生活中淡泊名利,但對于自己看不慣的事情,吳冠中依然是藝術家脾氣,痛陳利弊。
“美協機構很龐大,就是一個衙門,養(yǎng)了許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術沒關系,他們靠國家的錢生存,再拿著這個牌子去抓錢。”吳冠中當年接受采訪時,炮轟美協和畫院,指出體制弊端。吳冠中指出,當下很多畫家千方百計地與美協官員拉關系,進入美協后努力獲得一個頭銜,再把畫價炒上去。
吳冠中當時有個著名的論斷,就是“中國美術比非洲還落后”。在他看來,真正的藝術家都是苦難中成長的,社會是不養(yǎng)詩人、畫家的,藝術家沒有吃過苦、沒有感情和心靈的波動是成長不起來的。
而對于自己的畫作屢屢拍出天價,吳冠中自己也有著清醒的認識。他曾指出,所謂的拍賣天價,都是很多收藏者為了盈利、套現,聯合拍賣行、買家一起炒出來的。
“我90歲了,我要把想說的話說完,總要有人把真話說出來。我年紀大了,沒什么顧忌了。”吳冠中說。
平民藝術家畫作超千萬元,書房僅五平米
吳冠中畫作一向是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寵兒”,拍賣價格屢屢創(chuàng)出新高,甚至高達數千萬元。2010胡潤藝術榜上,91歲的吳冠中以2。2億元排名第二。
這樣一位作品屢屢拍出天價的畫家,卻過著簡樸的平民生活。
吳冠中生活在北京方莊小區(qū)附近一處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居民樓里。在吳冠中不足五平方米的書房里,除了靠墻兩個裝滿畫冊和書籍的鐵架子,就是臨窗一張比課桌略大的書桌和一張椅子。椅子拉開就幾乎頂到了書架。
對藝術一絲不茍,對名利特別淡泊,這是吳冠中留給弟子的最深刻印象。
“吳先生在生活中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非常簡樸。理發(fā)就在馬路邊的攤子上,五角錢就理完了。”趙士英提起這些欷歔不已。晚年生活一邊創(chuàng)作,一邊毀畫
吳冠中晚年在家里常常抽空做這樣的功課:一邊作畫,一邊把不滿意的舊作毀掉。盡管他的畫在市場上寸紙寸金,在拍賣行里打破了在世畫家中的作品最高價,卻有好幾百幅浸染著自己血汗的畫在他的眼皮底下化為灰燼。畫在紙上的墨彩、水彩、水粉畫可撕得粉碎,繪在布上的油畫只能用剪刀剪成碎片,繪在三合板上的需用油畫顏料涂蓋。
有一次,一位新加坡著名攝影師來訪,正碰上吳冠中和家人焚燒一批已裱過的水墨畫,足足有200多幅,堆得像座小山。他按動快門把這個焚燒場面搶拍了下來,并將照片在國外發(fā)表了,引起國際上的震撼。
愛心人士“我的作品應該屬于國家”
“我的作品應該屬于國家。”吳冠中常常這么說。“很多藝術家的子女為了爭畫會產生很大的矛盾,但吳先生只給自己的子女選了幾幅作品做紀念,其他的都捐出去了。”趙士英說。
2009年,吳冠中畫作《北國風光》在北京嘉德秋拍“新中國美術”夜場中以3024萬元成交。此畫拍賣所得將全部用于桑梓助學基金會資助特困大學生就學。
就在吳冠中先生逝世當天,香港特區(qū)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宣布,中國當代畫家吳冠中再贈五幅水墨作品給香港藝術館作永久收藏。
吳冠中的兒子吳可雨表示,雖然父親的畫作在市場上價格很高,但他最大的心愿和追求是讓大家欣賞其畫作,因此堅持不把最精彩的作品出售,而選擇捐給公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