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歷史典故:三國里面的三大驚險戰(zhàn)役

        時間:2022-01-27 15:35:30 歷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歷史典故:三國里面的三大驚險戰(zhàn)役

          “三國”時期的戰(zhàn)爭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稱三大戰(zhàn)役——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今天就給大家具體分享一下歷史典故:三國里面的三大驚險戰(zhàn)役,希望讀者喜歡。

        歷史典故:三國里面的三大驚險戰(zhàn)役

          歷史典故:三國里面的三大驚險戰(zhàn)役

          官渡之戰(zhàn)

          袁紹曾經(jīng)是反對董卓盟軍的領袖,后來他又想消滅曹操這個強大的對手。

          這次,他向黃河邊上的官渡進攻。

          官渡是通往許昌的重要關口,曹操趕緊親自帶軍隊來防守。

          袁紹的軍隊有七十萬人,而曹操只有幾萬人。

          但是曹操有很多聰明的謀士幫他。

          袁紹修建了一種高塔,士兵站在上面可以向曹操的軍營里射箭。

          曹操的謀士發(fā)明了一種投石車,把高塔上的人全打了下來。

          不管袁紹想出什么辦法,曹操的謀士都能想出新的辦法對付。

          就這樣,袁紹用了一個多月也沒有攻下官渡。

          袁紹也有一群謀士,其中有一個叫許攸的,曾經(jīng)是曹操的朋友。

          他看出曹操的后方空虛,建議袁紹繞過官渡直接進攻許昌。

          但是袁紹不停,還說:“你以前是曹操的朋友,想騙我嗎?”把許攸趕了出去。

          許攸很生氣,連夜逃走來到了曹操的軍營。

          曹操已經(jīng)睡覺了,聽說許攸來了非常高興,鞋都來不及穿,光著腳跑了出來。

          曹操熱情接待許攸,讓他很感動,他告訴曹操一個辦法:“假扮成袁紹的軍隊,放火燒了他的糧庫。”

          第二天晚上,曹操派出一支軍隊,打著袁紹的軍旗,偷偷來到袁紹存放糧食的地方,一把火把袁紹的軍糧全部燒光了。

          袁紹沒了糧食,士兵們都驚慌起來。

          這時曹操的軍隊開始向他們進攻,袁紹抵擋不住,最后只帶了七百多人回到自己的領地。

          官渡之戰(zhàn)以后,曹操又用了幾年時間徹底打敗了袁紹,統(tǒng)一了中國的北方。

          曹操靠他的謀士取得了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

          赤壁之戰(zhàn)

          曹操基本統(tǒng)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訓練水兵,并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qū)采取措施,隨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約今湖北、湖南),欲一統(tǒng)南北。時孫權(quán)已自江東統(tǒng)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并荊、益州(治成都),再向北發(fā)展;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為謀士,以其隆中對策,制定先占荊、益,聯(lián)合孫權(quán),進圖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練水陸軍。

          曹操采用侍中、尚書令荀攸之計,領大軍直出葉縣、宛城(今河南南陽),另遣輕騎襲襄陽(今屬湖北)。八月,劉表病亡,曹軍放慢進軍速度,施加軍威,欲不戰(zhàn)而得荊州。時孫權(quán)派魯肅以吊喪為名,往觀形勢,拉攏劉備,團結(jié)劉表舊將,對付曹操。魯肅在途中得知曹操進軍荊州的消息,乃晝夜兼程趕向襄陽。劉表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軍。正加緊準備迎敵的劉備得知劉琮投降時,曹軍已過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屬河南)接受劉琮投降后,逼向荊州腹地。劉備為避曹軍銳氣,與諸葛亮、徐庶等率十余萬軍民倉促南撤,退向戰(zhàn)略要地江陵(今屬湖北荊沙),并令關羽領萬余水兵順漢水、溯江水會師。劉備至當陽長坂(今當陽境),與魯肅相見,接受其勸說,愿率軍轉(zhuǎn)東,向?qū)O權(quán)靠近。時曹操已過襄陽,恐劉備先占江陵,親率精騎,晝夜行300多里,追上劉備,將其擊敗。先遣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見孫權(quán),共謀抗曹,自率軍屯樊口。

          孫權(quán)見劉備新敗,又懾于號稱80萬的曹軍聲威,舉棋不定。諸葛亮與魯肅、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勢,指出曹軍有后方不安、遠道勞師、水土不服、短于水戰(zhàn)等弱點,堅定了孫權(quán)抗曹決心。孫權(quán)不顧主降派張昭等反對,命周瑜、程普率3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5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

          曹操乘勝取江陵后,又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仍統(tǒng)本部兵,鎮(zhèn)守漢川(今江漢平原)。益州牧劉璋也遣兵給曹操補軍,開始向朝廷交納貢賦。曹操更加驕傲輕敵,不聽謀臣賈詡暫緩東下的勸告,送信恐嚇孫權(quán),聲稱要決戰(zhàn)吳地。孫劉聯(lián)軍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擊曹軍,遇于赤壁。曹軍步騎面對大江,失去威勢,新改編及荊州新附水兵,戰(zhàn)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戰(zhàn)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聯(lián)軍隔江對峙。

          曹操下令將戰(zhàn)船相連,減弱了風浪顛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緊演練,待機攻戰(zhàn)。周瑜鑒于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zhàn)。部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huán)船”的弱點,建議火攻,得到贊許。黃蓋立即遣人送偽降書給曹操,隨后帶船數(shù)十艘出發(fā),滿載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與曹操約定的旗號,并系輕快小艇于船后,順東南風駛向烏林。接近對岸時,戒備松懈的曹軍皆爭相觀看黃蓋來降。此時,黃蓋下令點燃柴草。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邊營屯。聯(lián)軍乘勢攻擊,曹軍傷亡慘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敗局,下令燒余船,引軍退走。

          赤壁大戰(zhàn)后,劉備乘勝取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荊州牧,奠定了壯大發(fā)展、進據(jù)益州的基礎。曹操吸取失敗教訓,大興水軍,進控江淮,與孫權(quán)對峙。孫權(quán)為抗曹,繼續(xù)與劉備聯(lián)盟,任其在荊州發(fā)展。三國鼎立格局逐漸形成。

          彝陵之戰(zhàn)(火燒連營,遺恨失吳)

          前期

          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數(shù)萬人,對吳國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當時,兩國的國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長江三峽成為兩國之間的主要通道。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張南率領約三萬人(后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蠻夷加入,總兵力應達到五萬)為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yún)蔷,在巫?今湖北巴東)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占領秭歸。 為了防范曹魏乘機襲擊,劉備派鎮(zhèn)北將軍黃權(quán)駐扎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爭取當?shù)夭孔迨最I沙摩柯起兵協(xié)同蜀漢大軍作戰(zhàn)。

          孫權(quán)在面臨蜀軍戰(zhàn)略進攻的情況下,奮起應戰(zhàn)。他任命右護軍、鎮(zhèn)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tǒng)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御蜀軍;同時又遣使向曹丕稱臣修好,以避免兩線作戰(zhàn)(所謂的劉備前軍四萬人的說法,主要就依據(jù)這時孫權(quán)向曹丕寫的求救信上所說的劉備支黨四萬)。

          陸遜上任后,通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諸條件的仔細分析,指出劉備兵勢強大,居高守險,銳氣正盛,求勝心切,吳軍應暫時避開蜀軍的鋒芒,再伺機破敵,耐心說服了吳軍諸將放棄立即決戰(zhàn)的要求。果斷地實施戰(zhàn)略退卻,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線。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卻,轉(zhuǎn)入防御,遏制蜀軍的繼續(xù)進兵。并集中兵力,準備相機決戰(zhàn)。這樣,吳軍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嶺地帶,把兵力難以展開的數(shù)百里長的山地留給了蜀軍。

          相持

          公元222年正月,蜀漢吳班、陳式的水軍進入夷陵地區(qū),屯兵長江兩岸。二月,劉備親率主力從秭歸進抵猇亭,建立了大本營。這時,蜀軍已深入?yún)蔷扯俟铮捎陂_始遭到吳軍的扼阻抵御,其東進的勢頭停頓了下來。在吳軍扼守要地、堅不出戰(zhàn)的情況下,蜀軍不得已乃在巫峽、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線數(shù)百里地上設立了幾十個營寨。為了調(diào)動陸遜出戰(zhàn),劉備遣前部督張南率部分兵力圍攻駐守夷道的孫桓。孫桓是孫權(quán)的侄兒,所以吳軍諸將紛紛要求出兵救援,但陸遜深知孫桓素得士眾之心,夷道城堅糧足,堅決拒絕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議,避免了分散和過早地消耗兵力的行為。[7]

          從正月到六月,兩軍仍然相持不決。劉備為了迅速同吳軍進行決戰(zhàn),曾頻繁派人到陣前辱罵挑戰(zhàn),但是陸遜均沉住氣不予理睬。后來劉備又派遣吳班率數(shù)千人在平地立營,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人馬,企圖引誘吳軍出戰(zhàn),伺機加以聚殲。但是此計依然未能得逞。陸遜堅守不戰(zhàn),破壞了劉備倚恃優(yōu)勢兵力企求速戰(zhàn)速決的戰(zhàn)略意圖。蜀軍將士逐漸斗志渙散松懈,失去了主動優(yōu)勢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時節(jié),暑氣逼人,蜀軍將士不勝其苦。劉備無可奈何,只好將水軍舍舟轉(zhuǎn)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等待到秋后再發(fā)動進攻。由于蜀軍是處于吳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上,遠離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難,且加上劉備百里連營,兵力分散,從而為陸遜實施戰(zhàn)略反擊提供了可乘之機。[9]

          反攻

          陸遜看到蜀軍士氣沮喪,放棄了水陸并進、夾擊蜀軍的作戰(zhàn)方針,認為戰(zhàn)略反攻的時機業(yè)已成熟。為此他上書吳王孫權(quán)說:交戰(zhàn)之初,所顧慮的是蜀軍水陸并進、夾江直下。眼下蜀軍舍舟就陸,處處結(jié)營,從其部署來看,不會有什么變化。這樣就有了可乘之機,擊破蜀軍,當無困難。孫權(quán)當即批準了陸遜這一由防御轉(zhuǎn)入反攻的作戰(zhàn)計劃。

          陸遜在進行大規(guī)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隊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這次進攻雖未能奏效,但卻使陸遜從中尋找到了破敵之法—---火攻蜀軍連營的作戰(zhàn)方法。因為當時江南正是炎夏季節(jié),氣候悶熱,而蜀軍的營寨都是由木柵所筑成,其周圍又全是樹林、茅草,一旦起火,就會燒成一片。 決戰(zhàn)開始后,陸遜即命令吳軍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頓時間火勢猛烈,蜀軍大亂。陸遜乘勢發(fā)起反攻,迫使蜀軍西退。吳將朱然率軍五千首先突破蜀軍前鋒,猛插到蜀軍的后部,與韓當所部進圍蜀軍于涿鄉(xiāng)(今湖北宜昌西),切斷了蜀軍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軍馮習部,大破之。諸葛瑾、駱統(tǒng)、周胤諸部配合陸遜的主力在猇亭向蜀軍發(fā)起攻擊。守御夷道的孫桓部也主動出擊、投入戰(zhàn)斗。吳軍進展順利,很快就攻破蜀軍營寨四十余座,并且用水軍截斷了蜀軍長江兩岸的聯(lián)系。蜀軍將領張南、馮習及土著部族首領沙摩柯等陣亡,杜路、劉寧等卸甲投降。劉備見全線崩潰,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命蜀軍環(huán)山據(jù)險自衛(wèi)。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又殲滅蜀軍近萬之眾。至此,蜀軍潰不成軍,大部死傷和逃散,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劉備乘夜突圍逃遁,行至石門山(今湖北巴東東北),被吳將孫桓部追逼,幾乎被擒,后衛(wèi)將軍傅彤等被殺。后依賴驛站人員焚燒潰兵所棄的裝備堵塞山道,才得以擺脫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節(jié)東)。

          這時,蜀軍鎮(zhèn)北將軍黃權(quán)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軍。劉備敗退后,黃權(quán)的歸路為吳軍所截斷,不得已于八月率眾向曹魏投降。同月,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時被步騭截擊而死。

          此戰(zhàn),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shù)萬人,《傅子》更是記載吳軍消滅蜀漢軍八萬余,劉備僅以身免 。

          劉備逃到白帝城后,吳將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擴大戰(zhàn)果。但此時劉備收攏散兵以及趙云的后軍來援,永安駐軍接近兩萬,陸遜已經(jīng)失去攻克永安的機會。再加上他顧忌曹魏方面乘機渾水摸魚、襲擊后方,遂停止追擊,主動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吳,但因陸遜早有準備,魏軍終于無功而返。次年四月,劉備惱羞于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戰(zhàn)就這樣結(jié)束了。

        【歷史典故:三國里面的三大驚險戰(zhàn)役】相關文章:

        莜面的歷史典故07-25

        《莊子》里面的歷史典故07-16

        【熱門】《莊子》里面的歷史典故08-03

        【熱門】《莊子》里面的歷史典故07-15

        長征中四渡赤水戰(zhàn)役的歷史典故01-27

        歷史典故:衣帶里的密詔01-27

        源于三國的歷史典故08-13

        三國時期的歷史典故03-14

        五則有關《三國演義》里精彩的歷史典故07-2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