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察言觀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歷史典故嗎?
“察言觀色”是一個成語,同時也是一個典故。
那“察言觀色”的典故出自哪里呢?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提到“察言觀色”,就要說說孔子和他的學生子張了,因為“察言觀色”的典故就是和他們有關。
說到孔子,想必大家對他都是了解的,他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同時也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后世尊為圣人、至圣、至圣先師,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者72人,子張就是其中一位。
提到孔子的弟子,大家最為熟悉的.可能就是子路、顏回。
那子張是誰呢?
子張是72賢之一,同時還是孔門十二哲之一,其復姓顓孫,名師,字子張。子張雖然性情偏激,但卻交友廣闊。
還是回到“察言觀色”的問題上來。
察言觀色的典故出自《論語·顏淵》:
“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
子張比孔子小48歲,他曾多次向孔子求教如何做到“達”。
有一次,子張問老師孔子:“讀書人如何才能做到‘達’呢?”
孔子覺得子張問的問題不明確,所以就反問說:“你說的‘達’是什么意思?”
子張就說:“在外做官要有名望,在家也要有名望!
孔子聽了子張說的后,搖搖頭對子張說:“你這說的不叫‘達’,而是叫‘聞’。什么叫‘達’呢?品質正直而又崇尚禮儀,善于分析別人說話的話,善于觀察別人的臉色,總想著屈己待人,這樣人在外做官和在家的時候才能‘達’。
后來,人們就用“察言觀色”來表示一個人仔細觀察別人的言語和表情,以便見機行事。
【成語察言觀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歷史典故嗎?】相關文章:
成語金口木舌有什么歷史典故嗎?金口木舌是什么意思呢?03-02
物極必反有什么歷史典故04-20
捉襟見肘的歷史典故及成語意思02-22
人言可畏有什么歷史典故04-20
成語塞翁失馬的歷史典故07-29
關于歷史典故成語故事08-18
破釜沉舟出自什么歷史典故09-04
文靜的意思是什么07-21
成語鴻雁傳書的歷史典故07-31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