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簡介及角色介紹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云。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簡介及角色介紹,歡迎閱讀。
《三國演義》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zhàn)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jù)混戰(zhàn)和漢、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tǒng)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并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zhàn)爭場面。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jié),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角色介紹
核心人物
漢:劉備(前期)、諸葛亮(后期)
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后參與鎮(zhèn)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后救援過北?兹、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后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后于赤壁之戰(zhàn)與孫權聯(lián)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后進取益州,建立季漢政權。陳壽評劉備機權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yè)。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貴州全部,陜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為替關張二人復仇發(fā)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蜀漢元氣大傷。公元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葬惠陵。后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7]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大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fā)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fā)。于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吳:孫權
孫權(公元182年-公元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于下邳(今江蘇徐州
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其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后。其兄孫策遇害后,孫權承父兄之業(yè),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先后兩次出兵鎮(zhèn)撫了山越,穩(wěn)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公元二零八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lián)合,獲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公元22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zhàn),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漢軍。公元252年病逝。作者羅貫中通過一系列生動的事例,給讀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獨特、膽識過人、治國有法、治軍有方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形象。[8]
魏:曹操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3月15日[9]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fā)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tǒng)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zhàn)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陽。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但小說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xiàn)了他作為一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氣度。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謀用策,以弱勝強,先后消滅了除劉備、孫權以外的大小軍閥,統(tǒng)一了大半個中國。人生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盵10-11]
其他重要人物
《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451人,漢、三國、晉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12] 三國之中的一些經(jīng)典人物羅列如下:
1、魏:
文臣: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蔣濟、司馬懿、陳群、華歆、鐘繇、滿寵、董昭、王朗、崔琰、毛玠、杜畿、田疇、王修、楊修、辛毗、楊阜、田豫、王粲、蒯越、張繼、杜襲、棗祗、任峻、陳矯、郗慮、桓玠、丁儀、丁廙、司馬朗、韓暨、韋康、邴原、趙儼、婁圭、賈逵、陳琳。
武將:張遼、徐晃、夏侯惇、夏侯淵、龐德、張郃、李典、樂進、典韋、曹洪、曹仁、曹彰、曹純、于禁、許褚、呂虔、李通、文聘、臧霸、郭淮、鐘會、鄧艾、曹休、張燕、張繡、朱靈、路昭、史渙、韓浩、王凌、孫禮、秦朗、鄭文、夏侯尚、毌丘儉、諸葛誕。
2、漢:
文臣:諸葛亮、孫乾、簡雍、糜竺、糜芳、龐統(tǒng)、法正、許靖、馬良、徐庶、陳震、楊儀、費祎、蔣琬、孟優(yōu)、黃皓。
武將: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魏延、關平、周倉、關興、張苞、陳到、李嚴、姜維、廖化、馬謖、馬岱、陳式、雷銅、吳蘭、王平、任夔、張翼、馬忠、張南、馮習、傅僉。
3、吳:
文臣:周瑜、陸遜、張昭、張紘、魯肅、虞翻、顧雍、諸葛謹、諸葛恪、陸凱、駱統(tǒng)、周魴。
武將:呂蒙、甘寧、太史慈、程普、黃蓋、韓當、周泰、蔣欽、丁奉、徐盛、陳武、凌操、凌統(tǒng)、潘璋、朱然、孫桓、馬忠、孫韶、朱桓、夏恂、周平、全琮、于詮。
4、群雄:
諸侯勢力:張角、何進、董卓、袁紹、呂布、袁術、劉表、劉璋、馬騰、張魯、韓遂、公孫瓚、韓馥、劉岱、王匡、張邈、孔伷、陶謙、鮑信、橋瑁、袁遺、孔融、張超、張楊、劉度、趙范、金旋、韓玄。
黃巾:張寶、張梁、程遠志、鄧茂、馬元義、趙弘、韓忠、孫夏、管亥、何儀、劉辟、龔都、裴元紹、高升、張闿、韓暹、李樂、楊奉。
文臣:董承、王子服、李儒、陳宮、田豐、沮授、審配、許攸、郭圖、逢紀、辛評、荀諶、辛毗、陳登、蒯良、王累、韓胤、沮鵠、楊弘、閻象、蒯越、
武將:伍孚、李傕、郭汜、顏良、文丑、潘鳳、俞涉、武安國、穆順、華雄、牛輔、張濟、樊稠、胡軫、胡車兒、李肅、高順、張任、高覽、曹性、閔純、紀靈、馬休、馬鐵、高覽、袁譚、袁熙、袁尚、高干、麴義、呂翔、呂曠、韓猛、淳于瓊、焦觸、張南、馬延、雷薄、張勛、陳紀、橋蕤、郝萌、侯成、宋憲、魏續(xù)、成廉、蔡瑁、張允、黃祖、蘇飛、呂公、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
其他人物:張讓、趙忠、封谞、段珪、曹節(jié)、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呂伯奢、普凈、華佗、于吉、左慈、吉平。
主要人物關系
魏: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均為曹操之子;[13] 司馬師、司馬昭分別為司馬懿之長子和次子。
漢:劉禪、劉封(劉備義子)為劉備之子;關平(關羽義子,正史中是親兒子)、關興為關羽之子;張苞為張飛之子;諸葛瞻為諸葛亮之子;諸葛尚為諸葛亮之孫。
吳:孫策、孫權為孫堅之子;孫仁(孫尚香)為孫堅之女、孫策與孫權之妹,后嫁與劉備(最終回到吳國);陸抗為陸遜之子,諸葛瑾(為諸葛亮之兄)。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簡介及角色介紹】相關文章: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主要故事03-15
《三國演義》關羽簡介及歷史故事03-09
《三國演義》內容及主要人物簡介07-21
《三國演義》曹操簡介及代表作09-14
中國四大名著文學常識11-24
外公的角色06-27
父母的角色作文01-21
四大名著作者介紹08-10
角色初中作文03-04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文學常識題及答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