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條線段上植樹》教學設計
《在一條線段上植樹》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07頁例2及相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建立并理解在線段上植樹(兩端都不栽)的情況中“棵數(shù)=間隔數(shù)-1”的數(shù)學模型。
2.通過畫線段圖初步培養(yǎng)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嘗試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yǎng)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建立并理解“棵數(shù)=間隔數(shù)-1”的數(shù)學模型。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入
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植樹問題中兩端都栽的情況,誰能說一說是用怎樣的數(shù)學模型解決這類問題的?(棵數(shù)=間隔數(shù)+1)能快速地完成下一題嗎?(課件出示題目)
準備題:綠化隊要在相距60 m的小路一邊植樹(兩端都栽),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 m。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指名回答:60÷3+1=21(棵) 答:一共要栽21棵樹。
再來看看這一題(課件出示例2)認真思考,這兩個題目有什么不同?
大象館和猴山相距60 m。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兩端不栽),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 m。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設計意圖】例2是在例1的基礎上教學的,對已學知識的復習是為了找準知識遷移的“原點”,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比較分析,遷移新知
教師:你能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你的發(fā)現(xiàn)嗎?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指名匯報)
預設1:準備題是一邊,例2是小路兩旁。(追問:在圖上該如何表示?)就是有兩條線段。(怎么計算?)只要先算出一邊的樹木數(shù)量,再“×2”就可以了。
預設2:準備題是兩端都栽,例2是兩端不栽。(追問:你能通過示意圖說說為什么嗎?)因為小路的兩端都是場館。
教師:這個題目該如何解決呢?你想到了什么方法?(可以先從簡單的事例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請你在草稿本上試一試。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分析,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題意,引導“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來”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該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還重點突出了對“先從簡單的事例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再將規(guī)律應用于問題的解決”這一數(shù)學方法的遷移。
三、理解歸納,得出模型
指名回答,過程預設:
1.先畫一個簡單的線段圖看看,以20 m長的線段為例,在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shù)=間隔數(shù)+1”,需要栽5棵樹。
2.同樣長的線段,在兩端都不栽的情況下只需要栽3棵樹,也就是說栽的棵數(shù)比間隔數(shù)少1。(教師追問:可以用怎樣的數(shù)學模型表示?)棵數(shù)=間隔數(shù)-1。
教師: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試一試,對這一數(shù)學模型進行驗證嗎?(學生操作,交流發(fā)現(xiàn)。)運用這一模型,例2可以怎樣解答?
60÷3-1=19(棵) 19×2=38(棵)
答:一共要栽38棵樹。
教師追問:為什么要“×2”?(因為小路兩旁都要栽樹)
教師小結: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個題目的解決過程。通過與例1中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相比較,采用同樣的方法得出了兩端不栽的植樹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即棵數(shù)=間隔數(shù)-1。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引導,促使學生自主探索,經(jīng)歷了問題解決的整個過程,對數(shù)學思想的滲透也在知識的遷移和轉化過程中得到了體現(xiàn)。在教學實際中,可結合“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對這一數(shù)學模型進行驗證嗎?”這一問題,進行開放式的教學實踐,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出規(guī)律。
四、課堂練習,應用新知
教師:利用這一數(shù)學模型,還能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
1.一條走廊長32 m,每隔4 m擺放一盆植物(兩端不放)。一共要放多少盆植物?
學生練習,指名回答:
32÷4-1=7(盆)
答:一共要放7盆植物。
教師:如果改為兩端都放,該怎么算?
32÷4+1=9(盆)
教師:這兩種不同的擺法相差幾盆?(2盆)為什么?(兩端都放時,盆數(shù)=間隔數(shù)+1;兩端都不放時,盆數(shù)=間隔數(shù)-1。)
2.一根木頭長10 m,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段需要8分鐘,鋸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鐘?
教師:這個問題和我們學習的植樹問題有關聯(lián)嗎?屬于植樹問題中的哪一種情況?可以先用畫圖的方法試一試。
學生練習,分析講評:
10÷5-1=4(次) 8×4=32(分鐘)
答:鋸完一共要花32分鐘。
【設計意圖】第1題在完成后進行了比較練習,加深了學生對兩種不同數(shù)學模型之間關系的認識;第2題雖然不是植樹的情境,但規(guī)律是相同的,引導學生通過畫線段圖的方法即可抓住題目的本質,同時擴展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視野。
五、利用變式,強化認知
小明家門前有一條35 m的小路,綠化隊要在路旁栽一排樹。每隔5 m栽一棵樹(一端栽一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
教師:這題與已經(jīng)學過的植樹問題有什么不同?(一端栽一端不栽)先猜一猜,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預設1: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shù)=間隔數(shù)+1;兩端不栽的情況下,棵數(shù)=間隔數(shù)-1。這種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況,應該是棵數(shù)=間隔數(shù)。
預設2:是用畫線段圖的方法得出的,一共要栽7棵。
預設3:直接用35÷5=7(棵)。(教師追問:35÷5算的是什么?)間隔數(shù)。(用這樣的方法計算其實是以什么作為依據(jù)的?)在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況下,棵數(shù)=間隔數(shù)。
教師:比較植樹問題的三種情況,說說你自己的理解。
【設計意圖】以已學知識為基礎,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鼓勵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探索這種情況的規(guī)律,在最后的比較環(huán)節(jié)也強調(diào)說出自己的理解。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取的知識、思維活動的經(jīng)驗才能更加鮮活和深刻,充分體現(xiàn)了“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一基本理念。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小結:植樹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應該先判斷出屬于哪一種情況,再根據(jù)題意列式解答。
課外作業(yè):先判斷以下各題屬于哪種情況,再列式解答。
(1)在一條長2千米的公路的一邊栽白楊樹,每隔8米栽1棵,最多可以栽多少棵?最少可以栽多少棵?
(2)搬運工從一樓到二樓,走了16級臺階,王麗家住6樓,每相鄰兩層臺階相同,從一樓到六樓一共走多少級臺階?
(3)一個古老的擺鐘,于六時整敲響六下,需時五秒鐘;那么,在正午敲響十二下時,需時多少秒?
【《在線段上植樹》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植樹問題的教學設計02-28
教科版《我們?nèi)ブ矘洹返慕虒W設計(精選12篇)04-18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六上數(shù)學教學反思03-20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jīng)》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