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讀后感范文(通用28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蛙》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蛙》讀后感 篇1
讀完了兩遍莫言著作《蛙》,每一次讀完都是不一樣的收獲,第一次讀完后我想的是陳鼻,第二次讀完后我想到的是姑姑。這次讀完《蛙》我合上書腦子里誰都沒有出現(xiàn),似乎一切很朦朧,也像是在思考什么。
一開始我真的覺得挺好看的,所以才會堅持看下去?吹焦霉玫膱(zhí)著,心里既是敬佩又是難以理解,這么堅持的一個人,堅持是不是意味著少了很多人情味?看到王仁美死了,我哭啊,半夜三更在自個床上拿了本書抹著眼淚,有點傻勁?墒俏艺娴膫牡目蘖,你說一個天真的王仁美,只想再要個孩子而已,而那個孩子已經(jīng)在肚子里5、6個月了,都成形了呀,卻要被硬是拿出來,扼殺掉,悲劇的是,連王仁美一同去了,多么美好的生命,在當時的政策和醫(yī)術下,就這樣走掉了。真心心痛。這時候,還真恨那個姑姑啊。最不理解的是,我覺得書中的小跑對王仁美,并沒有王仁美那么愛他,而是在王仁美走了之后,用一種懷念、思念來想念他的好。王仁美不值得啊!更是娶了小獅子后,被小獅子“蕩漾起伏”的胸給征服了。王仁美是天真、沒有心眼的。小跑是有思想的,也許在這一點上小獅子跟貼合他。
結(jié)果,到了晚年,姑姑開始“懺悔”了,毀了多少孩子啊,用一種迷信的方式、瘋傻的行為來彌補自己當年幾近瘋狂的舉動。國家是要感謝她的,她是為國家奔波前后的、她心里只有國家這一個政策?赏砟,她還是懺悔了,站在人性的角度,她怕了。年輕時,她是“大我”,晚年了,她回歸了“小我”。這是多么矛盾的一對結(jié)合,以至于她內(nèi)心的糾結(jié)把她整得有點癡了。
書中還有一些“癡傻”之人,癡傻之人自有可敬之處,他們的感情更為單一、純潔,目標更為明確。作為一個正常人,都是有矛盾的、有猶豫的、有退縮的、有點自私的。可是他們沒有,所以我遠遠的敬重他們,卻不敢靠近!
《蛙》讀后感 篇2
說起來有點兒慚愧,今早讀完的莫言的《蛙》,才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書籍。就是這樣一本不算厚的書本,卻也整整看了2個星期有余。
作為一本“新世紀和諧文學”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筆墨描寫了一個高密縣東北鄉(xiāng)的普通婦產(chǎn)科女醫(yī)生--我的姑姑的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jīng)歷。而記敘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義,通過“姑姑”內(nèi)心的掙扎,反映時代的變革墮落,人內(nèi)心的矛盾變化,無疑在選題上已經(jīng)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書本的題目叫《蛙》,如果沒有看過書,光看這個題目,想必是怎么也不會和婦產(chǎn)科醫(yī)生聯(lián)系到一塊兒去的。但莫言取這么個貌似奇怪的題目顯然有著深刻的寓意,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闡釋:首先,蛙和“娃”讀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從一個受人敬重、人見人愛的“送子娘娘”到計劃生育實施后,被無數(shù)人唾罵和詛咒的“殺人魔頭”,說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愛恨情仇,都和孩子有關;其次,青蛙和叫聲和孩子的哭聲狠相似,都是“哇哇”的聲音,這讓后期的“姑姑”一聽到蛙聲,想起那些還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殺在子宮里孩子,立刻變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備受煎熬。就像“姑姑”獨白說的那樣:我的雙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鮮明,一個敢作敢當,雷厲風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榮的黨員,她果敢地執(zhí)行著國家政策,忠實于黨的方針戰(zhàn)略,甚至為了這一點,犧牲了自己的聲譽,甘心被他人唾罵!肮霉谩睆娦凶審埲睦掀、讓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讓陳鼻的妻子王膽強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時刻在我的腦海浮現(xiàn),但“姑姑”顯然不是一個泯滅人性的人,她愛孩子,喜歡自己的事業(yè),事實上,她做這項殘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尋常人去做多得多。從迎接新生命到扼殺新生命,“姑姑”內(nèi)心實有不忍,但堅決執(zhí)行“計劃生育”的信念卻從來都沒有動搖過。
所以,我也時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沒有錯,她在晚年時的內(nèi)疚、失眠,罪魁禍首到底是誰。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輕女的農(nóng)村人,是“計劃生育”方針的制定者,還是執(zhí)著的、不講情面的姑姑本身?還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摻雜其中。而可憐的“姑姑”,卻顯然是錯生了一個時代,成了那個時代國家政策和家族利益沖突對立的代罪羊和犧牲品。沒錯,她的選擇是“反政策”的,但誰又能說政策本身不是呢,誰又能說明知這個政策還懷著僥幸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
《蛙》讀后感 篇3
前些日子,爸爸從六合帶回一本小說,小說名叫《蛙》,我心想,蛙有什么值得看的?我們農(nóng)村里青蛙多得是,可當我看完這本書之后,發(fā)現(xiàn)完全不是那么一回是。
《蛙》描述的是姑姑--萬心由--一名助產(chǎn)士最后成為一名計劃生育工作者,她專門與那些想超生的婦女們之間的斗爭。結(jié)果使得如她的侄媳王仁美和張拳的老婆家破人亡。最后,晚年的姑姑充滿了不安與自責,每當夜晚,她聽到蛙的叫聲仿佛是成千上萬個嬰兒的哭啼聲和控訴。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慚愧。
記得四年前我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也有同樣的遭遇,媽媽因超生而東躲西藏。我從小就一直待在媽媽身邊,從未離開過她的懷抱,我整天以淚洗面,后來生了一場大病,爸爸回來幫我掛了十天水。后來聽大人們說弟弟沒保住,而且房子又被拆了。媽媽回來以后我一點沒怪她,相反,我覺得媽媽是偉大的勇敢的!
媽媽是幸運的,書中的王仁美因大出血而死亡,然而上天眷顧她的生命沒有輕易離去。媽媽回來時明顯瘦了許多,她看見別人的孩子總要抱一抱,我知道媽媽是在想念夭折的弟弟,每當這時我就心如刀割。2009年一個新生命降臨在我家,這個家又充滿了朝氣!
《蛙》讀后感 篇4
莫言這本書直面社會敏感問題,放在二十年前,這的確是個社會敏感問題,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算不上了。
我是經(jīng)歷過嚴格執(zhí)行國家計劃生育年代的人,上世紀九十代,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在廣大農(nóng)村得到完全徹底的貫徹,計劃生育的標標語到處刷“計劃生育,三分鐘;再不通,龍卷風”,這種類似的標語被我們小孩當歌唱,意思就是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只跟你講道理三分鐘,講不通,就像龍卷風襲擊,把家里洗劫一空。當時院子里就有一戶人家的屋子被拆了一半,后面家人告訴我說是這棟房子是兄弟二人修建的,因為哥哥違反計劃生育超生了就把哥哥家的房子拆了,就只剩下另一半光禿禿的紅磚房,真的是說到做到呀!另外聽說跟計劃生育相關的事,在農(nóng)村叫做躲計劃生育,哪家要是因違反計劃生育懷孕了,時時刻刻就提心吊膽計劃生育人員上門,計劃生育的人都是晚上進家門,抓到孕婦后直接引流,不管你懷孕幾個月,聽說一個遠方姑姑在家躲計劃生育,跑到深山老林躲了兩三天,有的直接跑到外省躲,生下來后才敢回老家。
莫言寫的這些計劃生育的情節(jié)我相信都不是捏造的,都是源于生活,看完后令人反思。
《蛙》讀后感 篇5
莫言《蛙》是這個月讀完的第一本書,因為我原本選的第一本書看了很多天也沒看完,我順便看莫言。
但其實這本書也不好讀,背景是中國近六十年的農(nóng)村生育史,開篇就物資匱乏到啃煤的畫面我著實無法想象。作者寫得很生動,一個個人物都躍然紙上,合上書本,我都還記得,用了半輩子在追逐愛情的王肝,侏儒妹妹王膽,雷厲風行還有些胡攪蠻纏的王腳,令人暗淡垂淚的陳眉,是個冰清玉潔卻被命運戲弄的女人……當然還有我們的主角,蝌蚪的姑姑。對黨忠心耿耿又傷痕累累的姑姑,她的父親是白求恩的學生,她從成為醫(yī)生的那一刻就是自帶光環(huán)。從打破老娘婆傳統(tǒng)的年輕女孩,到接生了成千上萬的孩子的送子娘娘,再到計劃生育里手段雷霆的代表人物。村民們從敬愛到恨之入骨,也不過就一瞬間。他們打她罵她的時候從未記著家里孩子還是人家接生的呢。
當時我就在想,人性是丑陋的吧。因為丑陋才會在一旦涉及自己的利益便變得忘恩負義,粗鄙不堪。這人性,普遍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
可消極終究不是我的風格啊,琢磨著反過來一看,嘿!因為人性是丑陋的,所以我們在遇到善良的時候,得覺得這是彌足珍貴的禮物,這是光,這是彩虹,這是難得可貴的東西。
《蛙》讀后感 篇6
無意間收到公司團委贈送的《蛙》,心想,《蛙》有什么值得看的?我們農(nóng)村青蛙多得是,可當我看完這本書之后,發(fā)現(xiàn)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蛙》描述的是姑姑由一名助產(chǎn)士最后成為一名計劃生育工作者,她專門與那些想超生的婦女們之間作斗爭。結(jié)果使得她的侄媳王仁美和張拳的老婆家破人亡。最后,晚年的姑姑充滿了不安與自責,每當夜晚,她聽到蛙的叫聲仿佛是成千上萬個嬰兒的哭啼聲和控訴,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慚愧。
這是部直面中國近幾十年來有關計劃生育政策的小說。說起計劃生育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我們不得不感慨一下。
讀罷該書,猶如在中國人的心靈長廊進行了一番巡禮,禁不住重新探尋一下人類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旅程。正如書中所說,歷史是只看結(jié)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們只看到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許多偉大建筑,而看不到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說,《蛙》對人性的剖析與批判更為深刻,對社會的剖析也一針見血。通讀小說,我們能感覺到作家雖然始終在寫家鄉(xiāng)的故事,卻已經(jīng)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類或人性的角度去寫“人”。
《蛙》讀后感 篇7
自己想讀莫言作品久已,只是囊中羞澀和暢銷書時髦我卻等待降溫兩個原因,一直耽擱了。十天前,到縣圖書館辦了圖書證,借到了書,花了一周讀完了莫言的代表作《蛙》。
記得大二的時候,我給班上同學講解美國文學,我列舉了美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當時我給大學同學發(fā)出感嘆,中國人何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當時的話題不了了之。關于諾獎文學夢,我在中學時代特別關注。據(jù)說魯迅有獲獎的資格,他放棄了,后來我讀了一些文章,沒有官方的資料。小學老師焦賀春說路遙有資格獲得諾獎,可是他英年早逝,留下了不朽的兩部小說《平凡的世界》和《人生》。2012年10月11日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舉國歡慶,一時掀起諾獎熱。我看了莫言領獎的直播,記住了一句話。莫言說他是個講故事的人。的確,看莫言的書,語言地道,通俗上口,很有農(nóng)村氣息,故事讓人震撼。
《蛙》這部作品給我最大的印象是情節(jié)跌宕起伏,描寫生動形象。對于特定歷史時刻的低層人,引發(fā)讀者共鳴!姑姑這個角色特別給力,她晚年懺悔自己的罪惡,她也沒有孩子,一輩子給人接生,結(jié)果自己膝下無子,一個諷刺性的結(jié)局!
《蛙》讀后感 篇8
忙里偷閑地看完了莫老爺子的《蛙》,總體上的感受不是很舒服。
《蛙》以鄉(xiāng)村婦產(chǎn)科醫(yī)生姑姑的一生為主線,為我們展現(xiàn)了國家人口政策的歷程,展現(xiàn)了時代變遷給人們精神上、物質(zhì)上帶來的巨大變化。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掙扎的,邪惡的東西源于美好,而看起來美好的東西卻孕育著更邪惡,這就是讓人感覺不舒服的原因。
《蛙》,據(jù)說是莫老爺子四年磨一劍,無疑是成功的。一部成功的小說一定是基于對人性的深刻剖析、甚至是揪心掏肺的挖掘之上的,至于非要讓其承載所謂的歷史使命則大可不必。當然,大氣之作是無法脫離歷史而孤立存在的。
對人性的剖析,就如同將一個人放在手術臺上,放在高倍顯微鏡下,把輕易不容發(fā)覺的東西淋漓盡致地、暴露無遺地、血淋淋地展現(xiàn)出來。其過程是痛苦的,更是不堪的,如同把心掰開,再揉碎。更像是把人放在油鍋里煎熬,直至水分全無,讓人產(chǎn)生一種透過表皮看到靈魂般的感覺。只有這樣,小說中的人物才鮮活,才有冒著熱乎氣般的真實,讀者才會有對號入座的沖動,才會與作者共鳴。
讓讀者對號入座、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的小說就是好小說,《蛙》就是這樣一部小說。
《蛙》讀后感 篇9
讀完這部小說感覺與別的小說不同,很是獨特。
想了一下,我理解的主題是:表現(xiàn)中國農(nóng)村婦產(chǎn)科醫(yī)生的貢獻和憂傷,同時勾畫計劃生育時代農(nóng)民和知識分子的眾生相。
就這個題材而言,夠獨特的了。計劃生育,有點敏感。小說卻寫得非常尖銳,并深入人性。小說能夠出版,說明社會的進步。不回避這個問題的兩難,反而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主人公姑姑形象鮮明,她作為杰出的婦產(chǎn)科醫(yī)生,既接生了成千小生命,又扼殺了成千小生命。外表強悍、剛烈的她,內(nèi)心卻柔弱、糾結(jié)。她既驕傲又惶恐。無兒無女終其一生。這樣的人物以往文學未曾出現(xiàn)。
圍繞著生育問題,小說中有不少“死去活來”的`故事,夠大膽的。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說莫言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是的,夠魔幻的。比如姑姑怕蛙,因為蛙太像婦女和嬰兒,她醉酒夜歸在郊外夢幻被蛙圍的情境,令人毛骨悚然。書中有很多幻覺的和荒誕的描寫。
小說的結(jié)構特別,四封信和一個話劇本。完全打破了一般的敘述體。那個話劇,如作者自己所說,是無法排演的,完全是為了用魔幻的形式為主要人物安排歸宿。
語言老道純熟,毫無刻意雕琢的痕跡。
這樣的功力,讓他代表中國作家首獲諾獎實至名歸。
《蛙》讀后感 篇10
今天終于看完了的《蛙》,感覺很平淡,像一個人在嘮嘮叨叨的講述自己人生的往事。一個能得諾貝爾獎的大師寫出的作品就像是剛?cè)腴T的新手似的,毫無欣賞性。
一,故事很平淡,敘述也很平淡,而且主角并不明朗,到底是“姑姑”還是“蝌蚪”?
二,人物性格描寫也不突出,甚至自相矛盾。難道這是得“茅盾文學獎”的原因?文中的人物大都沒受過高等教育,卻有時能出口成章。故事中的人物好像都有精神病。
三,有幾處細節(jié)未交待清楚,例如“小獅子”為要孩子假裝大肚子
四,文中對“蛙”及“嬰兒”的描寫確實有些“魔幻”,但我覺得更多的是“魔”,是精神病人的眼中世界,由此我懷疑莫言是否受過什么刺激,而“蛙”則是他在不正常的狀態(tài)下寫成的。
五,文中以文學后輩“蝌蚪”對“杉谷義人”所寫書信的形式來寫作,確實有對“諾貝爾文學獎”獻媚之嫌。
總之,這是一本不值得閱讀的破書。
后記;只看過莫言的這一部作品,或許評價有偏頗,待看過其更多作品后再對莫言評論吧。但《蛙》確實寫得太平淡,包括文字。不能算是一部好作品。
《蛙》讀后感 篇11
帶著欽佩之情,我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拜讀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代表作《蛙》。這部作品,作者用了十年之久,三易其稿,是以寫信的口吻訴說了所在的鄉(xiāng)村,為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所發(fā)生的一些事情。
小說的名字叫《蛙》,聽說莫言取這么個貌似奇怪的題目顯然有著深刻的寓意:首先,蛙和“娃”讀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從一個受人敬重“送子娘娘”,到計劃生育實施后,被無數(shù)人唾罵的“殺人魔頭”,說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愛恨情仇,都和娃娃有關;其次,青蛙和叫聲和孩子的哭聲很相似,都是“哇哇”的聲音,這讓后期的“姑姑”一聽到蛙聲,想起那些還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殺在子宮里的孩子,立刻變得神神叨叨,備受煎熬。因此,晚年的姑姑在老伴的支持下,做了無數(shù)個泥人,她說這都是她“毀”了的孩子,現(xiàn)在都有了別的去處。這是姑姑一輩子留下的懺悔,也許沒有人同情她,但是真的,她心里的無奈恐怕也只有看到過這些泥人的人才會懂。
每個人都是自然人,都有愛護生命、尊重生命的天性,不是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姑姑”也不愿去做這樣一件與本性相悖的事。
《蛙》讀后感 篇12
10個小時,看完了這本書,留在心底的震撼去遲遲不能消退。
《蛙》,一部簡短而直面現(xiàn)實的小說。讀罷該書,就像走過了國人的心靈長廊,不由自主的重新探尋了人類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歷程。
該書的主人公是一位堅實捍衛(wèi)計劃生育政策的執(zhí)行者——我的“姑姑”。她不惜一切代價,費盡心機,目的就是不讓任何一個超生的孩子出生。她寧可血流成河,也堅決不會讓超生一個。在她強大的攻勢下,上千的孩子在她手上流掉。而這些,只是故事的一半而已。也許,我們會禁不住的厭惡計劃生育政策,對“姑姑”也會產(chǎn)生憎恨之感。但是,作者——莫言并沒有就此停筆,在小說的后半部分,“姑姑”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對“我”的超生卻只是睜只眼閉只眼。
讀完這部書,留下的不只是對心靈的震撼,還有是對現(xiàn)實的無奈。計劃生育始終是國人內(nèi)心的傷痛,在中國廣袤的農(nóng)村,像“姑姑”這樣的人物數(shù)不勝數(shù),而現(xiàn)實往往比書中描寫的還要殘酷很多。
我們有活著的權力,但未必有有出生的權力,這就是人性要服從社會。但是無論什么情況下,人的生命始終是第一位的,任何借口都無法剝奪人生存的權力。
《蛙》讀后感 篇13
窗外又是漫天的雪花,如此陰沉的天氣,很適合用一本好書和一堆零食來打發(fā)時光。
最近,莫言這個名字在整個中國真是鋪天蓋地,出于“附庸風雅”,我買了本他的獲獎作品《蛙》,用了一天時間拜讀完畢。
對于這樣一部作家醞釀十余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打造的長篇力作,我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對作家似乎有點不夠尊重,對于小說想要表達的深刻思想,理解的也不夠透徹。但確定的是,我被小說感動了,幾次落淚,對于姑姑年輕時的執(zhí)著和年邁時的懺悔我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對于王仁美、王膽等人的死深感痛心和遺憾……。
這部作品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nóng)村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從事婦產(chǎn)科工作50多年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在描述了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農(nóng)村婦科醫(yī)生形象;并結(jié)合計劃生育過程中的復雜現(xiàn)象,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jié)、矛盾的精神世界。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記憶,而每一個身處當時的人,都會有屬于他們那個時代的烙印。
《蛙》讀后感 篇14
暑假里本人讀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一本書《蛙》。這本書給我的印象有三點:
第一、語言平實有趣,個人語言口味濃重而又通俗易懂,很有個人特色。比如:“王肝與王膽是一卵雙胎。王肝身體高大,但王膽卻是個永遠長不大的袖珍姑娘——說得難聽點吧,是個侏儒。大家都說,在娘肚子里時,王肝把營養(yǎng)霸光了,所以王膽長得小。”這里把雙胞胎說成一卵雙胎,雖然不是很雅致,但聽起來即通俗又可笑。就算是剛懂事的小孩子一聽都明白四五成了。
第二、故事真實性強,取材于身邊的人和事。真實的故事給人的感覺總是無賴可擊,描繪起來是那么地貼近生活,是那么是自然流暢。比如“譬如我曾講過的吃煤的故事。許多人以為是我胡亂編造,我以我姑姑的名義起誓:這不是胡編亂造,而是確鑿的事實!诙煳覀冊谡n堂上一邊聽于老師講課一邊吃煤。我們滿嘴烏黑,嘴角上沾著煤末子。”以前生活窮苦,孩子都是餓著肚子上課的,連煤都吃。但在莫言平實的描繪下就顯得很真實,很有童趣。
第三、人文關懷能引起讀者的思考,但小說里面沒有提出更有思想性的個人看法,未能領引讀者向更高更寬的方面去思考。比如文章最后,只提到姑姑末落的尾聲,但沒有在更高更深遠地去看待計劃生育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莫言的這篇小說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對計劃生育好壞參半那樣,顯得平淡奇。
《蛙》讀后感 篇15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本名叫《百萬英鎊》的書。我看的是其中一個章節(jié),那個故事的名字,叫做卡縣名蛙。
在法國,有一個名叫斯邁利的人。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跟別人打賭。甚至連電線桿上停著兩只小鳥,他都會跟你賭,看看啊只小鳥會先飛走。他家里養(yǎng)了許多的小動物,他經(jīng)常用它們來進行賭注。
有一回,他抓住了一只青蛙。并決定,要教育它。果真,他三個月內(nèi),什么都沒做。就在自己家的后院,教育那只青蛙。不久之后,那只青蛙就學會了,在空中進行360度的旋轉(zhuǎn)。還學會在跳起來的時候捉住蒼蠅。那個人就開始拿著那只青蛙去賭博。他找了一個人,想那個人介紹自己的青蛙。說他的青蛙是卡縣最棒的青蛙。那個人不相信。斯邁利就用他的青蛙,跟他賭博。可是那個人沒有青蛙。司馬烈就讓他拿著自己的青蛙,去幫那個人捉一只青蛙。那個人趁他走的時候,就把打鵪鶉的鐵砂往青蛙嘴里灌。等斯邁利回來的時候,把那只青蛙遞給他。他們兩個同學碰了一下青蛙的背。新補來的青蛙跳了出去,而那只被稱為卡縣名蛙的青蛙,卻在原地一動不動。那個人二話不說,拿著錢就走了。斯邁利拿起他的青蛙。他意想不到的是,那只青蛙十分重。他把青蛙倒過來,青蛙竟然吐出了約兩捧鐵砂。那個人十分生氣,轉(zhuǎn)頭一看,那個人已經(jīng)走遠了。他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家。這個人因為賭博,就是自己吃了虧。我們一定不要養(yǎng)成這種壞習慣。不過,他那堅強的毅力,使人稱贊。
看書可真有趣啊,我愛看書。
《蛙》讀后感 篇16
莫言的作品《蛙》,首先,這個題目吸引了我,我不得不承認,莫言是一個非常有商業(yè)頭腦的作家,只是一個題目就已經(jīng)足夠吸引讀者,贏過許多“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
通讀全文才知道《蛙》這個題目并不是一開始我認為的只是為了“賣座”那么膚淺!巴堋蕖獘z”,這樣一說,會顯示出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小說中描寫了做了50多年婦產(chǎn)科工作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反映了新中國60年間農(nóng)村生育率的起伏,并描述了中國控制人口急劇增長和實現(xiàn)國家計劃生育政策艱苦而復雜的歷史過程。
我不知道莫言寫這本小說的意圖是贊揚還是批評,還是在醞釀更深刻的東西。在這里,我只是想談談看完小說后的感受。
我過去認為計劃生育是一項正常而明智的政策。中國人口眾多,造成了資源匱乏、生活質(zhì)量下降等問題。我是獨生子女,我的親戚朋友也是獨生子女,偶爾也有幾個不是獨生子女的,我不禁在心理上嘲笑家里觀念落后。
我一直認為計劃生育是一件很自然,很容易實現(xiàn)的事情。我怎么能想到執(zhí)行這項政策會如此困難呢?在小說中,在落后中國的一個落后鄉(xiāng)村,“姑姑”為了執(zhí)行計劃生育政策,親手除掉了2000多名胎兒,間接地摧毀了許多婦女的生命。正如一句話說的那樣,我不殺伯仁,但伯仁因我而死。
《蛙》讀后感 篇17
《蛙》是莫言醞釀十多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創(chuàng)作的第十一部長篇小說,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與他的其他重要長篇作品,如《酒國》等相比,《蛙》延續(xù)了這些作品對小說結(jié)構、敘述語言、審美訴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詩般反映社會變遷等方面的執(zhí)著探索,在整體上達到了極高藝術水準,也是近幾年中國原創(chuàng)長篇小說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這部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是: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nóng)村生育史為背景,通過講述從事婦產(chǎn)科工作50多年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在形象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農(nóng)村婦科醫(yī)生形象;并結(jié)合計劃生育過程中的復雜現(xiàn)象,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jié)、矛盾的精神世界。
小說結(jié)構新穎而縝密,由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五封信構成。前四封信附有關于當了50多年婦科醫(yī)生的姑姑的長篇敘事,當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則附有一部關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話劇。因此,這是一部將書信、元小說敘事和話劇巧妙地融合雜揉為一體、拓寬了小說藝術表現(xiàn)空間的作品;是莫言創(chuàng)作中的又一次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藝術嘗試。
《蛙》讀后感 篇18
從去年知道莫言榮獲諾貝爾獎之后,各種道聽途說地介紹《蛙》怎么怎么寫的好,沒有讀之前,設想過好多種關于它的版本,最后竟沒有一種是與原著的情節(jié)相符的,想來挺可笑。那是在書店貌似還是緊俏貨,第一次讀還是手機上下載的,讀起來真心不方便,直到網(wǎng)購得了一本,才真正開始認真的讀。
跟著莫言老師去的地方是與現(xiàn)在完全不同的一個世界,我能看到一群以身體器官命名的孩子們津津有味地啃著煤球,跟著“姑姑”走過她年輕時將職業(yè)視為生命的宗旨,又被稱為“松子娘娘”的光輝歲月,又目睹了她為履行社會主義號召成為了一名為黨和人民鞠躬盡瘁的婦產(chǎn)科醫(yī)生,在她的一生中,迎接過新生命的誕生,也打擊過新生命的到來,在她的靈魂里有罪惡,有鮮血,有感激她的人,也有憎恨她的人。她的一生,代表了一個年代的歷史,因為她是社會主義的忠臣。
讀到王仁美的死,忍不住心酸流淚。她的死無疑是一個不該發(fā)生的悲劇,那個政策高于一切的年代,若非書中所言,生活在我們這兒幸福年代的人,估計很難體會到,有時候甚至不理解當時的政策如此無情?墒潜M管這樣,如果沒有當時那些政策實在不敢想象如今的中國又該是何種模樣。
讀完這本書,心里劃了一道口子,不明白當初人們的無知和愚昧,又悲傷著無辜人們的犧牲,心疼著“姑姑”不平凡的一生換來的僅是內(nèi)心無盡的痛苦,這都是為了一個“忠”。如今,時代進步了,政策也改變了,愿人性在新環(huán)境中能得到新的熏陶和提升。
《蛙》讀后感 篇19
今天我看了這樣一幅漫畫:圖上畫著一只奄奄一息的青蛙媽媽,背上插著一把血淋淋的鋼釵,用顫抖的手在它的孩子背上刻著幾個血淋淋的大字“我是益蟲”。我看了之后,并沒有哈哈大笑,而是陷入了沉思……
人們常說“母子連心痛”,青蛙媽媽何嘗不知道這鋼針刺在身上是多么的疼啊,可這也許是它臨終時想出的保護它的孩子的最好辦法呀!
看著看著,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仿佛聽見了青蛙母子那令人心痛的對話……
“孩子,你疼嗎!如果受不了就叫出來吧!”青蛙媽媽含淚問道。
小青蛙咬著牙、忍著淚說:“媽媽,我不怕疼,這點疼比起那些已經(jīng)成為盤中餐的哥哥姐姐們所受的苦來說,又算得了什么?”
青蛙媽媽泣不成聲……
小青蛙為了安慰媽媽,說:“媽媽,我在學校旁邊的池塘里聽小朋友讀‘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多美啊!”
青蛙媽媽嘆了口氣,說:“孩子,那已經(jīng)成了遙遠而美好的回憶了,今天的我們還敢自由地唱、歡快地叫嗎!孩子,天下之大,已無我們的藏身之處了!
小青蛙對媽媽說:“媽媽,我們整天全心全意地為人類消滅害蟲,保護莊稼,可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那張饞嘴,無情地捕捉我們,好像忘了我們是益蟲,是人類的好朋友!
“兒呀!如果你背上的這幾個血字能喚醒人類保護我們的意識,那該多好……”青蛙媽媽話還沒有說完,就永遠閉上了眼睛。
想到這里我悲憤不已,人們呀,不要等到我們的朋友瀕臨滅絕的時候才想起來保護它們!
《蛙》讀后感 篇20
《蛙》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壯闊的農(nóng)村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從事婦女工作50多年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反映出中國計劃生育的艱難歷程。
之所以取名“蛙”,并不是因為文中充滿對蛙聲的描寫,而是因為它的諧音“娃”,突出了主題——生命的歌頌。
在文中,姑姑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是兩面的:送子娘娘和殺人妖魔。
當姑姑聽到孩子即將生產(chǎn)的消息,從鄉(xiāng)衛(wèi)生所到村里,只用了10分鐘?墒,有人說:“你姑姑不是人,是妖魔。這些年來她糟蹋了多少生命?她的手上沾滿了鮮血,她是要被閻王爺千刀萬剮的!”如此鮮明的反差是為什么呢?
姑姑首先是一位鄉(xiāng)村醫(yī)生,人稱“送子娘娘”;她也是堅決執(zhí)行計劃生育國策的計生干部,人們稱她為“殺人狂魔”。對于她來說必須做到統(tǒng)一,她的一生因而活在無法逃脫的痛苦之中。
讀《蛙》其實會感到殘酷:一是小說情節(jié)和人物命運的殘酷,另一是莫言客觀冷靜的書寫他人靈魂深處極致痛苦的殘酷。莫言的書因而有著廣泛的代表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蛙》里的一切無不指向“生命”二字。主要人物的名字、故事情節(jié)甚至刊物的名稱都在為生命鳴唱,這一切寓言式以及象征式的手法,把小說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也就是關照生命,歌贊生命,敬畏生命。
正如弘一法師在圓寂之前,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龕的四腳下墊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后在火化時被無辜燒死。
又如曾國藩所說:人生在世,應該心存敬畏。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歸,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反之,若心無敬畏,則行無所止,于是膽大妄為,傷天害理,所以必自取滅亡。
心存敬畏,常懷悲憫,我們的情感將更加豐富沉淀,我們的心靈將更加美好豐盈,我們的人生將更加從容不迫。
《蛙》讀后感 篇21
看完了莫言的《蛙》,不愧是獲獎作品,寫的很好,對人物、事件的描述,生動、逼真,像是把現(xiàn)實的場景做了特寫放在了你的面前。這個作品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中國計劃生育在群眾生活中、在歷史中做了真實的記錄。
因為我了解到一些計劃生育的實際情況,這部小說并沒有夸張,而現(xiàn)實情況其實更加夸張。對計劃生育這件事情,很難進行褒貶,對個人絕對是慘無人道,但是對國家看起來像是好的,事實上究竟是不是好的,歷史與未來也難以評判。但是中國人對生命的追求、對根的延續(xù)這種情節(jié),又那么特殊,它并不是愚昧或者封建,而更像是一種本能的圖騰。通過計劃生育這個主線,又描述了人物心理,以及相關的社會變化。在平實的文字下,卻充滿了各種諷刺。
尤其是老同學見面的寒暄與對白,太常見了,平時里,人們真的就是這樣說話,但是在這本書里,看起來卻是那么諷刺,感覺人與人之間怎么就變成了這樣呢?后面的話劇,一幕一幕,顯得更加怪誕與意識流,也扣住了主題“蛙”,這個粘膩與怪誕東西,與計劃生育之間莫名其妙的關系,讓人感覺計劃生育像蛙一樣奇怪、粘膩、甚至惡心,可能這個是對計劃生育這件事情無法訴說的形容。
姑姑這個形象,是那個年代很多正面人物的理想代表,人們那時的理想就是要做一個她這樣的人,作品表達了不同歷史背景下,人物命運的變化。人的思想意識決定人的命運,人的思想意識又來自外界對她的灌輸?這個就是人物的悲劇人生。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人即便有一些獨立思考能力,這個能力也是微弱的,更加容易受到影響和左右。真是個奇怪的世界,時代與人物彼此構造對方,人物有時厭惡這個時代,想擺脫這個時代,又依賴這個時代,又構成了這個時代,最終實際上還是最喜歡自己的這個時代。
總之可以回味的地方很多,好的作品就是這樣,越想,就越覺得,好棒。
《蛙》讀后感 篇22
花了兩天時間一口氣把《蛙》讀完,實在地覺得是部引人入勝的好作品。姑姑、蝌蚪、小獅子、王仁美等人形象躍然紙上,個個角色或濃妝或淡抹幾乎都詮釋地恰到好處。小說到最后,也諷刺地寫出了社會的畸形。在中國乃至放眼世界,生殖崇拜都是一脈相承的。計劃生育稍稍地阻撓了這一腳步,但是只要國家在進步,人民生活安居樂業(yè),這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就源源不斷。
小說把鏡頭定格在了農(nóng)村,更加突出了這一矛盾。通過蝌蚪與日本作家的來信來貫穿整個始終,雖然比較傳統(tǒng),但也很好地引出了姑姑這條線。特別是姑姑在小說中多次不同場合不同語氣,每每搬出與日本人作斗爭的事情,讓人會心一笑,可愛與可悲。比照現(xiàn)實,周遭也存在很多這樣的人,一件事從小講到大,每次都能恰如其分的表達。而故事的開始就新穎逗趣地寫到“命名”。名字在每個娃娃身上,可真是人生的頭等大事。如此重要的事,在高密鄉(xiāng)這個地方,居然以如此普及如此詼諧的形勢存在,好像我們小時候隨口給別人起的外號。
故事從一開始的陰暗到后來的荒誕,只是從蝌蚪與小獅子的來回高密鄉(xiāng)就完成了,又通過堂吉訶德來串燒,雖然我覺得銜接有點困難,尤其是蝌蚪性格的變化讓人驚訝,作為一名軍人,怎么會被一小破孩追跑,而這人早前還能用軍人的身份勸架?總之,最后我覺得是愈往荒誕發(fā)展,可通讀下來,也能與現(xiàn)實接軌,不得不說現(xiàn)實與荒誕也許只隔一線。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那部《百年孤獨》,通篇的荒誕奇幻,真真假假,演繹了觸目驚心的現(xiàn)實。
總之,這也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小說,值得一看。
《蛙》讀后感 篇23
趁著春節(jié)前的一段閑暇時間,我加快了之前已經(jīng)被自己擱置了很久的閱讀計劃。前兩天又購置了一批新書,內(nèi)容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比如有:社科經(jīng)濟類的,也有算學邏輯類的……這兩大類都涉及到了謀生的手段。還有文學類的及語言類的,這兩類都是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方面,閑暇時權當換腦子的消遣了。也就是因為文學類的書籍,尤其是現(xiàn)代文學,之前的我關注比較少,所以很少品味。最近熱衷于矛盾文學獎系列,發(fā)現(xiàn)其中幾本以前聽說過名字的基本上都開始翻閱了。每一部書都會為你打開一扇大門,讓你穿越到那個年代那個地方,帶你去見識一下那躲在不知道哪個歷史角落里的一群人,一些事兒。無論涉及到多寬廣的時間軸,無論涉及到多遼闊的地理跨度,總會有那么十幾個人,有那么幾件牽繞你的事兒,讓你跟著一起擔心,一起哭,一起笑。這也許就是這些作家,這些文學巨匠所擁有的魔力吧?
這回打開的傳送門是通往前幾十年那山東高密地區(qū),一個具有北方農(nóng)村味兒十足的地方。我不知道該如何描述,因為與上一本我讀到《穆斯林的葬禮》相比,這本書完全沒有給我?guī)砟欠N沉浸式的代入感,可能是因為環(huán)境和年代感差距有些遠。不過說遠也不過就是幾十年間的事情,有許多事情要不就是父輩經(jīng)歷過的,有一些事情可能我輩之人也多少在小的時候聽說過一些。說到這里,請允許我扯幾句題外話。
有的作者(包括之前的自己)總喜歡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找尋那些最隱秘的角落,一個好的時代背景,一群英雄人物,或是閃爍在歷史長河中的,或是淹沒在浩瀚繁星中的,扒一扒某段秘史秘事,又或是換個角度去解毒一番固有認知,從而博得一些關注。不過在讀過這些作品后,我猛然意識到我錯了,“大錯特錯”了!任何不投入感情的寫作都是耍流氓,都是碼字的奴隸。這個和你創(chuàng)作的題材無關,即使是虛幻的,是虛無的,是縹緲的。作者也是在投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經(jīng)驗,自己的視野。所謂“人有多大,書有多大”既是這個意思。
說回《蛙》這個故事。這恐怕是最新鮮的一篇讀后感了。因為寫到現(xiàn)在也不過離我讀完蛙也就十分鐘左右的時間。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運用了一些速讀的技巧,這不是我刻意學過,而是因為以前閱讀過大量的作品,慢慢練就的。我知道這多少有些褻瀆了這部作品,不過好在這篇作品的語言描述樸實,故事結(jié)構比較直接。這么說吧,也許更專業(yè)的點評作家會用上這樣的描述:“結(jié)構新穎,節(jié)奏鮮明,筆觸細膩,文字樸實,富有張力”;但我想說的是:一眼就看出是山東人寫的,實在!有的人聽了我的這個結(jié)論也許會和我討論刻板印象的問題,不過這種討論不在這次的文章中進行展開。
作者使用了書信體和話劇的方式,為我們講述了一段精彩而又充滿了矛盾的故事。這種半實半虛的方式很容易讓人融入到故事的情節(jié)之中,為了不劇透,大部分情節(jié)還是請觀者自己去賞鑒吧。那是一段在特殊時代下的特殊經(jīng)歷。恐怕沒有在那個角色下得人真的沒有過多的發(fā)言權。我總在設想如果我也是那個時代背景下得一員,也許我內(nèi)心也有反叛的狀態(tài),但可能不會真的付諸行動。與其故事中的張拳,王膽一家相較,內(nèi)心中多少還有些羨慕。
故事主線圍繞著一個靈魂人物“姑姑”展開。不知道這個是取材與現(xiàn)實還是多少受了《射雕》的影響?傊以诠适乱婚_始的時候,遇到這個名字就會有往射雕跑偏的節(jié)奏。一個鄉(xiāng)村接生員。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無數(shù)的新生命,也制止了無數(shù)新生命的到來。我個人一直對兩種人有著某明奇妙的尊重。這種尊重不是那種拘于禮數(shù)的尊重,而是一種特別原始的尊重。自從我懂得了“死亡”這個概念的時候,恐怕這種尊重就被恐懼埋藏進了內(nèi)心深處。生命的起點以及生命的終點,都有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每當這種時刻出現(xiàn)的時候,總有一些人會在我們的身邊,我不是說家人,朋友。而是那些從事著這一特殊工作的人物。對于我們來說,一輩子恐怕也經(jīng)歷不了的幾次事件,或歡喜,或悲傷。這些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在不過日常的一天了。不是有那么一句話么:偉大就孕育在平凡之中。
作者在他的故事里多多少少也有這個意思,但這樣一雙迎來的圣潔之手也是后來那個特殊時期下的一雙骯臟之手,侵泡在了污濁腥臭的血肉下。這個故事中的矛盾對立的確把讀者也帶入到了一種糾結(jié)對立的情感中,無法自拔。我甚至絞盡腦汁也無計可施,不僅僅是姑姑,故事中的人物?吹轿恼碌淖詈,我也不能確定,那雙手究竟是圣潔的還是骯臟的?最后只能權且安慰一下姑姑,也算是給自己一個答案吧。
人物在后續(xù)的話劇中相繼演出了自己命運的結(jié)果,大多數(shù)都已瘋癲,那些純白與黑暗相融合的人物,也變成了灰色,感覺伴隨著那個遙遠的小村落,整個天空,大地,房舍,阡陌都灰暗了。只有姑姑那奇怪結(jié)構的三口之家,還在奮力的給這灰色添加著濃墨,希望以黑色的結(jié)局收尾。
請各位讀者原諒我現(xiàn)在的不知所云,這也正是這篇讀后感的真實感受。故事的開始,我很清晰的知道他在說什么;故事中我也很明白他要告訴我們什么;可是看完整個故事之后,哪怕就是十幾分鐘前,我已經(jīng)完全不知道他要說什么了;好像說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沒有。剛才有那么一瞬間,我甚至不知道該寫點什么,所以才有了現(xiàn)在的不知所云。還好有個秦河和郝大手。
現(xiàn)在真的想好好感謝一下故事中的這兩個民間藝術家。如果沒有他們的存在,我都不知道這篇讀書筆記如何收尾。他們給我更多的啟示是專注,瘋魔。他們內(nèi)心所持有的熱忱,只有內(nèi)心燃著火的人才能明白。如果你也恰巧讀過這故事,恰巧也驚鴻一瞥過這兩個人物,那你有沒有對他們在故事里的狀態(tài)有共情呢?你心中是否還燃著那團火呢?
今天只能寫到這里了,筆記突然戛然而止,意猶未盡。因為有個小天使剛剛從睡夢中醒來,輕輕的呼喚著我。我承認這是世間最美妙的聲音,但它也的確中斷了我的所有思緒,讓我放下一切奔向她。誰讓“娃”(諧音梗)這么可愛呢?
《蛙》讀后感 篇24
“我這雙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惡臭!惫霉萌缡钦f。
《蛙》塑造了一個復雜矛盾的鄉(xiāng)村婦科醫(yī)生——姑姑。正如她所說的那樣,她的人生變成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可憐姑姑夾在中間忍受著冰火的煎熬。姑姑擁有著高貴的出身,精湛的醫(yī)術,人稱送子娘娘,挽救了無數(shù)婦嬰的性命,可她又殺死了多少未出世的嬰兒。姑姑一直崇尚著“生是黨的人,是黨的鬼”的信念,所以她為了政府發(fā)行的計劃生育的政策,可以冷酷無情。她為了控制人口,不惜上房揭瓦,大義滅親。我一直以為姑姑并沒有對那些未出世的孩子而感到愧疚過,但姑姑,最終卻嫁給了一個泥塑藝人,制造出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娃娃。這些娃娃是來減輕自己感到罪惡的靈魂,可是姑姑沒有選擇,沒有退路,她追求著人生至善的理想,忘我地投入到服務革命或進步事業(yè)中去。
“蛙”與“娃”同音。莫言不僅僅是想通過《蛙》來反應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路程,更想表達的是對生命和繁殖的崇敬和膜拜。
生命是一個很空泛的概念,陽臺上灑滿的陽光,高大的樹木,碧綠色起風的下午,都會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每個人對生命的感知是不同的,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對生命充滿敬意,不管是否存在,是否年輕。生命總要被歲月所清洗,老去的生命,總渴望陽光的照射,所以在街上總能見到曬曬太陽的老人,也會有年輕的腳步從他們身旁很匆忙地走過,那如疾似火的腳步,似乎一刻也停不下來。有一天,當生命過去大半時,他們也會放慢腳步,站在陽光里,望著來來往往步履匆匆的年輕人,想起自己所走過的生命,莞爾一笑。生命總是這樣,周而復始,一代一代延續(xù)下去。從哪里來,又到那里去,那些匆匆的年輕人不明白,緩緩的老人也不知道。
生命與我意義又是什么呢?我渴望有太多的正能量的東西在我生命力徘徊,但沒有一個人可以擁有這么多優(yōu)秀品質(zhì)!锻堋愤@篇小說帶給我一些方向。《蛙》里真正有描寫到蛙的只有姑姑在晚上經(jīng)過洼地時,水塘里成千上萬只蛙在呱呱地叫。姑姑說那天晚上的蛙聲如哭,仿佛是成千上萬的初生嬰兒在哭,那天晚上的蛙叫聲里,有一種怨恨,一種委屈,仿佛是受了無數(shù)傷害的嬰兒的精靈發(fā)出控訴。然后那些青蛙就全部撲在姑姑身上,把她的衣裳皮膚都劃破了。這里面又夸張的成分,但卻更真切地表達了姑姑對自己扼殺的孩子的愧疚,悔恨,對那些鮮活生命的渴望,但姑姑終究是有悖于自己對生命的渴望的,因為時代不同,姑姑必須遵守黨的指令。而我們卻可以去平等對待每一個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更應當去愛護他人的生命。每一個生命都是可貴的,都應活出自己的價值,莫言寫《蛙》是為了告訴大家生命的珍貴。
物種相傳,代代延續(xù),生命正是由此進化而來。
《蛙》讀后感 篇25
2020,庚子年2月9日。新冠肺炎的事情卻愈演愈烈,仿佛本書一般,消息密集,但還看不到一絲令人安慰的消息,恐慌籠罩在城市上空,但依舊前行。
蛙,恰如其分的名字,聽取蛙聲一片,在四野之中,一陣陣蛙聲比黃豆落在鼓面上還要密集,故事的情節(jié)就像蛙聲一樣,密密麻麻的砸下來,蛙聲侵襲耳膜,情節(jié)充斥眼球。然后吃青蛙的人,會變白癡!突然炸裂開來。
被時代裹挾的人,都是受害者。國家機器的運轉(zhuǎn)免不了要將人卷入其中,碾成碎片,在憤怒的時候,不妨想想,多少碎片,不論碎片是否想成為碎片,一旦卷入必成終局事實,多少碎片才換得片刻安穩(wěn)。
故事的人物名字也甚是有趣,萬心,一顆紅心始終,讓人開心,也讓人傷心;萬足,小跑,確實善于跑,善于逃避,善于避開銳利鋒芒的真相;肖上下唇,父子二人,搖唇鼓舌之人,恰似盜取了革命的果實,無比憤慨,可又不得不接受,存在即合理。袁腮,腦海第一個詞便是尖嘴猴腮,能言善辯,勢為識時務者,可真為俊杰?王肝,忠肝一片只為了一人,哎,可嘆。妹妹王膽亦是如此,而陳鼻的一生,從姑姑手里開始也從姑姑手里毀滅。人物紛繁眾多,但初看名字便能略知一二。
也是這粗獷的行文,人物紛繁但通過名字直接將主要性格暴露,配合密集的故事點,應接不暇,仿佛那潮濕,黏膩,冰冷的肚皮將你團團圍住,想要逃離,卻發(fā)現(xiàn)一拳擂上去,軟綿綿軟綿綿,又陷得更深,將人都裹在肚皮之中,就好像也在被時代裹挾的我們,仿佛也放棄了掙扎。
莫言老師好像剝開蛙的皮,將社會的問題直接生生剝下來,場面過于血腥,沒有一點緩沖,故偷減一顆星,因為有些人看了可能倍感壓力而夢魘。
愿陽光射穿陰霾,春回大地。
《蛙》讀后感 篇26
最近讀了莫言的長篇小說《蛙》,這篇小說是一部徹徹底底以“人”為主題的小說,獲得了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初讀《蛙》,如果沒有看過書,光看這個題目,想必是怎么也不會和婦產(chǎn)科醫(yī)生聯(lián)系到一塊兒去的。作為一本“新世紀和諧文學”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筆墨描寫了一個高密縣東北鄉(xiāng)的普通婦產(chǎn)科女醫(yī)生——我的姑姑的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jīng)歷。
讀完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莫言取這么個貌似奇怪的題目顯然有著深刻的寓意,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闡釋:首先,蛙和“娃”讀音相同,其次,青蛙和叫聲和孩子的哭聲狠相似,都是“哇哇”的聲音,寫蛙實際上是寫娃。
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是上世紀,北京大學校長、經(jīng)濟學家馬寅初發(fā)現(xiàn)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jīng)高達22%。他測算,如果不實行計劃生育,50年以后,也就是2007年以后,中國的人口將會達到50億!一直生到了70年代初期,中國人口的膨脹已經(jīng)無可收拾了,到了70年代末期,中央才下了狠心,決定城市育齡夫婦只能生一胎,農(nóng)村一胎是女孩子的可以間隔5年生第二胎。這就是計劃生育政策。
從鼓勵生育到計劃生育,這樣的政策就像是是一劑猛藥,突然下來,很多人接受不了,尤其是在“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統(tǒng)中國,尤其農(nóng)村人接受不了,必須靠強制執(zhí)行,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一批像小說中的“姑姑”那樣的人,他們熱愛黨,熱愛國家,是優(yōu)秀的黨員,為了執(zhí)行國家政策從一個受人敬重、人見人愛的“送子娘娘”到被無數(shù)人唾罵和詛咒的“殺人魔頭”,當然也出現(xiàn)了一些過激行為。
她是一名光榮的黨員,她果敢地執(zhí)行著國家政策,忠實于黨的方針戰(zhàn)略,甚至為了這一點,犧牲了自己的聲譽,甘心被他人唾罵!肮霉谩睆娦凶審埲睦掀、讓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讓陳鼻的妻子王膽強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時刻在我的腦海浮現(xiàn),但“姑姑”顯然不是一個泯滅人性的人,她愛孩子,喜歡自己的事業(yè),事實上,她做這項殘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尋常人去做多得多。從迎接新生命到扼殺新生命,“姑姑”內(nèi)心實有不忍,但堅決執(zhí)行“計劃生育”的信念卻從來都沒有動搖過。這讓后期的“姑姑”一聽到蛙聲,想起那些還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殺在子宮里孩子,立刻變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備受煎熬。就像“姑姑”獨白說的那樣:我的雙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為一名黨員,應當像“姑姑”一樣,堅決徹底地執(zhí)行國家政策,牢牢地站在黨的立場上,堅定為人民服務的決心。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跟黨走,在執(zhí)行政策的時候可以靈活一點,人性一點。
《蛙》讀后感 篇27
一絲亮光初現(xiàn),疲憊的人兒還在夢中,都說這個時刻是睡的最香的時候;但,此時的田野上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已經(jīng)有人開始忙碌了,有一個急匆匆的身影正在使勁地蹬著車子,內(nèi)心十分焦急,仿佛有什么正在等著她……是的,一個小生命正在等著她去迎接呢!她愿意這樣忙碌,這樣的忙碌使她覺得無比幸福,村里的孩子們都是她這樣用自己的雙手小心翼翼地迎接來的,村里人也稱她為“送子觀音”。是的,她是一名產(chǎn)科醫(yī)生。她是當時村里真正意義上的產(chǎn)科醫(yī)生,“科學”的化身,“科學”的信仰。她學習婦科知識歸來,用自己的力量替代了那些接生靠經(jīng)驗、靠蠻力的害人產(chǎn)婆,把產(chǎn)婦從生死邊緣拉回來。長此以往,她的形象如同寺廟里供奉著的送子娘娘。那段日子里,村民們對她是敬重的,信賴的。
她以為她的余生便這樣在村民的敬重、信任下度過,雖平淡,但也極為美好!可生活并不是想要怎樣就怎樣,天有不測風云,隨著當時國家政策的改變,她的命運也開始向反方向行走,打破了原本清靜幸福的生活。這時候的她竟然成為了抓超生的負責人,這個消息著實令她、令村民難以置信。但是她不能拒絕!她自有他的苦衷,但村民似乎不理解。此后,村民們見她似見瘟疫,遠路看到她趕緊躲著、逃著。被她抓著后,叫罵著、痛斥著、憎恨著。作為送子觀音在人間的化身,她那雙手本該是用來迎接一個個新生命的,但無奈的是她的手卻一次又一次用近乎慘烈的方式,無情地將新生命化為泥土。
她,正是莫言先生的小說《蛙》里面的姑姑。姑姑的命運是坎坷的,也是令人嘆息的!姑姑與“蛙”,似乎沒有任何聯(lián)系,又無法將人物和“蛙”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小說的后面,“蛙”便出現(xiàn)了。那天一個小孩子把一只蛙丟到了姑姑身上,天不怕地不怕的姑姑此時卻面如死灰,這件事作為引子,道出了與蛙的故事,“蛙”諧音“娃”。命運總愛捉弄人,姑姑特別喜歡小孩,最愛聽初生嬰兒的哭聲,一聽那哭聲,心中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墒蔷驮谒诵菽峭,在酒精的作用下,屋外蛙鳴一片,那些蛙的叫聲好似孩童的哭聲,蛙需要新生,孩子想要看看這個世界……蛙不停的叫著,聽得姑姑嚇得臉色蒼白,嚇得只剩下半條命。她為什么這么驚慌失色?是啊,姑姑是個大義凜然的人,或許在抓超生的那幾年,她義不容辭、鐵面無私,不顧村人,不顧親戚,近乎無情的讓懷胎數(shù)月的婦人拿掉孩子,如今看來多么殘忍!所以當這晚姑姑退休成為普通人的夜晚,姑姑回憶起以往殘忍的畫面,讓她悔恨,讓她害怕,讓她悲痛欲絕,以至于讓她在懺悔中度過了余生。換個角度,如果當時的姑姑早早結(jié)了婚、生了子,如果她不僅僅是一個產(chǎn)科工作者,我想她的心就不會這么硬,這么冰冷,這么麻木?上В贻p的時候與那個令她傾慕的飛行員擦肩而過,后來在她徐娘半老的年紀里,玩笑般地嫁給了郝大手。她一輩子接生了上萬個孩子,卻沒有一個孩子屬于她,這也許就是對她作惡的報應吧!也是她在懺悔中度過余生的原因吧!
整部小說通過描寫“姑姑”的一生,特別是她所擔任的接生和抓計劃生育工作,為超計劃生育的大齡產(chǎn)婦做人工引產(chǎn)的悲劇故事。姑姑的一生,一方面反映了當時我國計劃生育工作艱巨性,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具體工作中反人性殘忍的一面。作品的最后是用劇本的形式,表現(xiàn)了處于社會底層的青年婦女代人懷孕的悲劇,全書也在“姑姑”痛苦的自責和認罪中結(jié)束。這部小說的妙處無法言語,從小說中里面的人物所做的事情,我們無法僅用對或錯,就給他們拍板定論。這些人物的做法,有很多是無法解釋的,也是有很多原因的。細讀的時候,你的是非觀、你的內(nèi)心告訴自己,這件事情是錯的,不應該這樣做,但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你又能理解他們的行為,甚至嘆息他們的結(jié)局,但卻無能為力。
蛙,文中蛙的鳴叫有意義嗎?我想意義極大。人生在世,想事事如意,似乎不太可能,不如意事常八九,每當遇到這些糟心事或者自己不想去做的事,你該怎么辦?蛙鳴了,它在提醒你該做出選擇,。那你想說些什么?還是說“沒關系,硬著頭皮上吧”。當你說“沒關系,再試試吧…”但通常的情況是,世界反而會給你一記響亮的耳光,這時的你還會堅持初心嗎?你是否還能夠和這個世界和平相處?你是否能一笑而過?其實,我們每個人并不是在和世界相處,想要戰(zhàn)勝的也不是這個世界,而是自己的內(nèi)心,和自己的內(nèi)心相處,也是戰(zhàn)勝自己的內(nèi)心。你可以發(fā)自內(nèi)心地吶喊,也可以和自己的內(nèi)心抗爭,當然你也有權利保持沉默,如小說中的姑姑;你可以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你也可以舒舒服服、停滯不前;你可以選擇原則,也可以選擇變化。但是我想說的是命運由自己決定,生活由自己選擇,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難題時,是進還是退,是堅持還是放棄,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站在十字路口上,一切都很迷茫......但是不管遇到什么,再怎么不如意,再怎么迷茫,,再怎么不順心,再怎么不愿意……你能否堅持自己的初心?能否堅持自己的堅持?哪怕它是錯的!只要問心無愧!或者,就當它是一場夢吧……
人生路漫漫,生命的價值不在于生命的長度,而在于生命的深度,而是你做了怎樣的選擇,選擇了怎樣的人生,做了一個怎樣的人。走在人生之路,你可以選擇做一個有意義的人,也可以做一個虛度年華的人。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你都要為這個選擇而奮斗,但重要的是要無怨無悔。但要是你不去選擇,不去搶占先機,結(jié)果肯定是不盡人意的,如同“姑姑”。
姑姑從接生醫(yī)生的角色轉(zhuǎn)換到村里抓計劃生育的帶頭人,那段時間對姑姑來說好像做了一場夢,一場很長的夢,一場可怕的夢!她無法選擇,她無法決定,她也不知道如何選擇、如何決定!那個年代的特殊,也是情況所需,姑姑的內(nèi)心深處也不想做這樣殘忍不已的事,但是內(nèi)心脆弱的她只能妥協(xié)。姑姑的人生也不能說只有遺憾和懺悔,畢竟她的前半生是非常有意義的前半生,那時候的她熱愛過,她熱忱過,她歡喜過,她堅持過,她自豪過,她擁有過,她幸福過……她和每個小生命擁抱過,也和自己的生命擁抱過,即使后來這個世界沒有溫柔的對待她,反而令她痛苦不堪,但姑姑卻在靈魂深處,她早已完美的走過一遭,如同你,如同我,如同他們……
一個人,一場夢,你我如此,回顧來時的路,似乎有些模糊不清,似乎一場夢,但是我相信肯定精彩過!人們常說命運永遠不會告訴你他下一步的計劃。是啊,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但是我們不必擔憂,不必抱怨,我們自己可以告訴自己,我曾經(jīng)怎樣精彩的活過。
《蛙》讀后感 篇28
《蛙》這本書算是看完了,它在我讀過得莫言的小說中不是特別壓抑的一本,語言上比較詼諧,人物間的對話也比較接近生活,比較真實。但是看到王仁美死在手術臺上的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內(nèi)心還是比較壓抑的。
書中除了“我”萬足以及姑姑萬心之外,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仁美。
王仁美的父親是個文化人,所以她并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根據(jù)當?shù)氐牧曀灼鹈帧M跞拭雷鳛橹鹘侨f足的妻子,在書中對她的描述卻很少,書中對王仁美最初的描述便是上學時幾個人一起吃煤球的樣子,“王仁美吃得最歡。吃煤時她滿嘴都是血”。
王仁美是一個直率、可愛、執(zhí)著的女人,書中,他和肖家訂婚的時候覺得肖不好,就和人家主動解除婚約,然后大膽向蝌蚪表白,要知道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能做出這樣決定的姑娘能有幾個。
在文中對每一個人長大后的樣子都有一個詳細的描述,但是對她的描述少之又少,直到后來萬足在井邊向王仁美求愛時,她才再一次進入到人們的視野,顯得十分的突兀。而萬足對王仁美的描述也是極具特色,“仁美也與我一樣,有兩條仙鶴般的長腿”。挑扁擔的時候大步流星,不男不女。
到后來想要二胎,仁美私自取下節(jié)育環(huán),在躲避著了魔似的執(zhí)行計劃生育的姑姑時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但是她的精神并沒有像她的外貌一樣,依舊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在手術臺上仍然抓著萬足的手撒嬌。從她與萬足在一起憧憬孩子的未來時,可以看出無論什么時候她都是一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溫柔可愛的女人卻在手術臺上失血過多意外去世了。
她的死成了全書最壓抑的地方,在國家計劃生育的政策面前她的生命顯得那么脆弱,那么微不足道。而姑姑卻在她走不久后就讓萬足和小獅子結(jié)婚,作為一名讀者我從此刻開始反感和厭惡姑姑這個角色,甚至懷疑仁美是姑姑故意害死的。就像魯迅所說:可伶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姑姑最后終日活在幻覺折磨的恐懼中,每日耳邊都是嬰兒的哭聲。但是細想起來她也只是政策的執(zhí)行者,也只是一個可伶的人。
而作為仁美最后關頭依靠和相信的人——萬足。竟然同意了姑姑的安排與小獅子結(jié)婚。在我看來這是對仁美的背叛。但是文中最矛盾的地方就在這里,仁美死前對她描述的很少,但在她死后,無論是在去和小獅子登記的路上,還是在于小獅子同房時萬足心中始終想的是仁美,顯得格外的諷刺。
在《蛙》中所有的人物都是立體的,無論是萬足還是姑姑都有好壞兩面。但王仁美仿佛是個例外,無論在什么時刻,哪怕是在反抗計劃生育中還是最后躺在手術臺上,她的形象、心靈都是完美的,她的死才是最觸動人心的地方。
【《蛙》讀后感】相關文章:
蛙的經(jīng)典讀后感12-11
蛙讀后感范本05-11
關于《蛙》讀后感06-16
蛙讀后感范文04-15
《蛙》讀后感范文12-11
《蛙》讀后感(精選10篇)10-31
蛙母刺字的讀后感05-08
蛙的讀后感600字09-03
蛙年蛙心事 閱讀答案09-26
《蛙》讀后感范文1000字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