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縣基礎教育情況調查報告范文
農村問題是國家制定經濟與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的重點內容之一,現階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成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黨中央明確要求全黨和全國人民行動起來,要求全社會廣泛參與新農村建設。而在此進程中,農村教育的發(fā)展無疑應成為要首先考慮的問題。因為農村教育發(fā)展狀況與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問題的解決是息息相關的,可以說農村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奠基工程。發(fā)展農村教育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現實告訴我們,現階段我國農村基礎教育還存在許多問題、困難和不足。如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xiāng)教育差距有擴大的趨勢等。
xx年7月暑假期間,我們在安徽省團委的支持下,來到XX縣進行了以“青春映沃土,服務新農村”為主題的社會實踐調查,以XX縣為例來調查安徽省新農村建設情況。作為分工調查,我主要調查訪問了XX縣的基礎教育方面情況。調查了水湖鎮(zhèn)、吳山鎮(zhèn)、陶樓鄉(xiāng)及雙墩鎮(zhèn)的基礎教育,在XX縣每到一個地方我們都會和當地教育部門聯系,并參觀走訪了一些農村中小學校,同時深入農戶家進行調查訪問,了解農民對基礎教育的看法和認識。調查結果表明,近幾年XX縣農村基礎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取得了可喜進步,“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得到初步落實,逐步實現了“農村教育農民辦”向“義務教育政府辦”的方向轉變,農民的教育負擔有所減輕;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的發(fā)放也能基本到位,沒有出現新的拖欠教師工資的狀況;教育基礎設施和教育“布局調整”工作得到改善。在過去的幾年內,XX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縣”戰(zhàn)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切實保障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使長豐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為長豐經濟社會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一)、主要成就
1、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fā)展,結構漸趨合理。
XX縣在過去幾年里全縣“兩基”(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輕壯年文盲)成果得到了進一步鞏固,高中階段教育在規(guī)模和水平上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今年長豐高考本科達線率29%,超過了全省22%的平均水平),幼兒教育持續(xù)發(fā)展,職業(yè)教育顯露生機,民辦教育乘勢而上。到2006年,全縣共有中小學、幼兒園348 所(含社會力量辦學),其中:普通高中九所(社會力量辦學2所),職業(yè)高中九所(社會力量辦學7所),普通初中30所(社會力量辦學4所),職業(yè)初中3 所,小學22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72所(社會力量辦學47所)。
2、義務教育成效顯著。
XX縣于1998年、2000年通過政府“兩基”驗收和復核。2005年底,全縣小學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9、8%,初中適齡少年兒童入學率達96、2%,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達到99、7%,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95、5%。全縣現有基礎教育學校267所,在校學生13、3萬余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7%,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6、1年上升到7、6年,全縣人口素質大大提高。
3、基礎教育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校舍總面積和生均校舍面積大幅提高。在“兩基“達標、學校布局調整工作的基礎上,縣里多方爭取5000多萬元,改造中小學D級危房面積14萬多平方米,使全縣校舍總面積達到648950平方米,小學生均校舍面積4、25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積4、22平方米,創(chuàng)歷史最好水平。創(chuàng)建各級各類示范學校、培植壯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提升辦學水平工作成效顯著。長豐一中、長豐二中分別創(chuàng)省、市級示范高中成功,長豐朱巷中學、下塘中學已通過市級示范高中評估驗收,莊幕職中通過省重點職業(yè)學校復核驗收。教育信息網站建設、中小學多媒體網絡教室建設加快了全縣教育信息化進程。進一步完善了教育教學評估管理制度,加強了教育教學過程評估管理,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2004、2005年高考本科達線人數均超過1100人,達線率位居全市前列。
4、建設了一支基本穩(wěn)定的教師隊伍。
全縣中小學教師隊伍基本穩(wěn)定,學歷合格率不斷提高,骨干教師隊伍正在形成。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94%、82%、76%,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層次提升到專科、本科、研究生(含研究生課程班)水平的分別達到32%、29%、5%。全縣有154名中青年教師被評為省、市、縣骨干教師,12位教師被評為縣委、縣政府授予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榮譽出稱號,124名青年教師榮獲省、市、縣“教壇新星”稱號。
5、初步建立了“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撤消了鄉(xiāng)鎮(zhèn)教辦,成立了鄉(xiāng)鎮(zhèn)中心校、縣教育經費核算分中心,中小學教師工資由縣統(tǒng)一發(fā)放,“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運轉基本正常。
6、教育投入不斷增加。
依法保障教育經費投入,努力做到教育經費“兩個提高”、“三個增長”。即全縣教育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隨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提高,教育經費支出占財政支出總額的比例隨國民經濟的發(fā)展逐步提高;教育經費拔款的增長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教師平均工資和生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城市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費基本做到足額征收并全額用于發(fā)展教育事業(yè)。
當然在調查訪問的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了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XX縣農村基礎教育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總的說來,農村教育的發(fā)展水平仍還非常落后,黨和政府應當高度重視農村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義務教育發(fā)展不夠均衡。
XX縣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分布不夠合理,造成了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發(fā)展不夠均衡。農民的大部分小學無法按國家要求開設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而在水家湖縣城里進行調查時我們看那里的一小、二小基礎設施齊備、課程完備,電教化、鋼琴等設施應有盡有。這里任課教師的生活、住宿條件也要遠遠好于農村,教師的學歷和知識水平也高于農村。而在陶樓鄉(xiāng)大堂村小學我們看到的是另一幅情景,這里總共只有幾十個學生和三個教師,剛到那里時映入我們眼前的是幾間破舊不堪的小瓦房,教師只給學生上語文、數學及自然課。且一個教師有時會三門課兼代,教師的學歷、水平與城市相比,都相差甚遠。且因為教師的生活條件差,農村中小學也難以留住優(yōu)秀教師。
2、職業(yè)教育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不相適應。
XX縣職業(yè)教育盡管起步早,但發(fā)展緩慢,規(guī)模不大,且招生困難,與推進縣里提出的經濟跨越式發(fā)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求不相適應。
3、教育經費投入相對不足。
由于XX縣經濟總量相對不足,加上“一費制”的實施,縣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尚不能適應教育發(fā)展需要,使教育教學工作所需經費普遍不足,建設和發(fā)展經濟嚴重短缺。
4、農村教師現狀問題突出。
小學教師老齡化問題嚴重,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許多小學教師年齡平均超過40歲,很少有年輕的師范畢業(yè)生,因為條件的艱苦,許多年輕人不原留在農村任教。同時在農村中學,骨干教師流失現象嚴重,他們大多去了高中,市內,也有一部分下海經商。有些學校老師流失過多,課程無法正常開展,不得不從小學借調年輕教師到中學代課。
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也具體走訪了一些農戶和學生,在調訪過程中我們發(fā)現了另一種農村教育存在的困難現象即“農民工”的遺憾。
5、“農民工”的遺憾
由于市場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大量的農民涌進城市務工,成為“農民工”。因此,也出現了大量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長”。由于留守子女與父母長期分離,在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受到影響,尤其是親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這一群體存在巨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性格變得較為孤僻,學習成績下降。通過對留守學生所作的專題調查,發(fā)現具體體現為:
(1)缺乏家庭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F代教育理論認為,家庭教育重于學校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養(yǎng)與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許多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經商,甚至多年未與孩子謀面,很難與子女交流,使得孩子產生孤獨、寂寞、膽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在調查中,發(fā)現67.5%的留守子女認為父母外出對自己的學習產生了不利影響。許多學校老師反映,從留守學生心理特征來看,其心理、性格、智力、行為習慣等方面都具有與正常家庭學生所不同的特征,如膽小、任性、孤僻、恐懼、習慣于防衛(wèi)別人等等。在專題調查中,不合群,喜歡獨處的留守學生占25.5%。
(2)隔代撫養(yǎng),老人力不從心。調查發(fā)現,留守子女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監(jiān)管的占70%。由于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并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輔導孩子的功課。調查中,26%的留守子女認為父母外出對自己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習無人輔導,占第一位;調查還發(fā)現,29.5%的留守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問題無人可問。
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縱容、溺愛孩子,管教不嚴,這使得孩子的不良學習和行為習慣較為突出。由于“代溝”現象的客觀存在,孩子與祖輩之間不易溝通,這使得老年人更不易了解到孩子的內心思想,不易察覺孩子的不良思想苗頭,難以盡到對留守學生的人格教育、道德養(yǎng)成、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管理責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和提高。
(3)學校難和家長溝通,教育脫節(jié)嚴重。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家長外出,學校不能與家長溝通,甚至學生的作業(yè)都沒有家長簽字,不了解學生動態(tài),缺乏互動,不利于共同教育培養(yǎng)下一代大部分留守學生不愿意參加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也很少主動回答老師提問,他們性格內向,社交意識和能力較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愿意與監(jiān)護人或老師交流、溝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約束,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厭學、逃學、甚至輟學。
(4)留守學生學習成績普遍偏低。在專題調查中,留守學生自認為自己的學習一般、較差的占61%。學生們將“學習無人輔導”列為造成自己學習成績偏低的第一因素,占39%,將“生活無人照顧”列為第二因素,占23%,將“心里話無人說”列為第三因素,占13.5%。由于學習困難、交往困難、社會誘惑等因素,導致留守學生厭學、逃學、退學等現象的發(fā)生。對自己的未來也相當迷茫。被調查的留守學生中有18%的人打算將來外出打工掙錢,不想繼續(xù)讀書。
(5)留守學生成為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體。由于缺乏有效監(jiān)護,使得留守子女很容易成為不法分子實施侵害的對象,同時也容易誤入歧途,走向犯罪道路。一些留守學生由于缺乏約束,養(yǎng)成自由散漫的習氣,時間觀念差,愛遲到、曠課,喜歡進網吧和游戲廳。甚至一些孩子成了日不進校、夜不歸宿的流浪漢
(6)父母行為對子女造成不良影響。一些農民進城務工后改變了職業(yè)和生活方式,從而價值觀發(fā)生了變化,在對金錢、家庭的態(tài)度上畸變,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6、農村地區(qū)農民的教育觀念開始有進一步淡薄的趨勢。
不少農村家庭對供養(yǎng)子女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已頗感吃力,而高等教育并軌以來,高額的高等教育費用更是讓農村家庭難堪其受。另外,加上近些年大學就業(yè)難度加大,就業(yè)率低,使得農民子女上學“跳龍門”的傳統(tǒng)觀念受到沖擊,父母支持子女上學的積極性大打折扣。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招生就業(yè)體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讀書無用論”在農村有所抬頭。突出的表現就是輟學率升高,學生大都完不成九年義務教育。更不用說上高中了。另外,一部分農村地區(qū)中小學教育收費混亂,教育亂收費,搭載收費等現象層出不窮,屢禁不止。有的地方情況還較嚴重,甚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使不少村民對子女上學受教育望而卻步,逐漸形成了一種對教育的淡漠思想。于是大多就選擇了輟學。許多農村孩子初中畢業(yè)后就選擇出去打工了。
總之,近幾年農村基礎教育發(fā)展取得了顯著,但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認為只要各級政府能從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堅持把農村基礎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思路,那么存在的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農村基礎教育發(fā)展速度是可以“提速”的,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鞏固和完善“以縣為主”的統(tǒng)籌管理體制,切實健全經費投入保障機制。重點是要在人員統(tǒng)管、經費統(tǒng)籌上下功夫,尤其是要對基礎薄弱的農村學校的經費投入和教學設施配備,要予以保障或傾斜。做到逐年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確保教學設施得到合理更新,使農村基礎教育健康、有序、快速發(fā)展。
2、加大對相關教育法律法規(guī)的督導與檢查力度。特別是要針對農村基礎教育中,挪用、克扣學校公用經費予以經常性檢查,對老欠的教師工資進行一次清查,并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決。另外,教師的“醫(yī)!保處煹目床【歪t(yī)等問題,也應有配套措施,著重落實。
3、切實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充實和穩(wěn)定師資隊伍。一是要政府撥付師資培訓經費,鼓勵大批教師參加各級各類非學歷培訓,確保培訓質量;二是急需實行城鄉(xiāng)支教、助教措施。城區(qū)的
專業(yè)教師與骨干教師,必須輪流到農村中小學支教。這樣一來,既達到了充實農村教師隊伍,支援農村基礎教育,又把城區(qū)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手段帶向農村的目的,同時對城區(qū)教師本人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與錘煉。
4、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網點調整與統(tǒng)籌規(guī)劃。做到統(tǒng)而不漏,籌而有序,全面規(guī)劃,加強建設。在各鄉(xiāng)鎮(zhèn)應建立和完善一所或幾所基礎教育中心,有利于人、財、物的相對集中,避免重復投資和網點布局鋪大而造成的資源浪費,要降低教育管理成本,提高農村基礎教育資源利用的效益。
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未來,教育問題是一個關乎未來的哲學。古人云:無以教而不知榮辱。在我們全社會大力倡導“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問題更是重要。人們應多關注教育!尤其是農村基礎教育。只有農村教育的發(fā)展了,才談的上全民族教育的發(fā)展和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因為,發(fā)展農村教育尤其是農村基礎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奠基工程,是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不可或缺的方面,是構筑“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建設我們美好和諧家園的應有之義!。
思考XX縣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及今后的發(fā)展,我們認為在今后發(fā)展中很重要的是如何把我們過去和現在的農村基礎教育中已形成特色的一些好的思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繼承下去、延續(xù)下去。然后在此基礎上結合時代發(fā)展和農村經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去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培養(yǎng)大批有用之才,迎接美好的明天!
【縣基礎教育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基礎教育調查報告03-09
縣春耕備耕情況匯報06-23
縣路燈節(jié)能情況報告08-25
基礎教育發(fā)展調查報告06-12
基礎教育發(fā)展調查報告03-10
基礎教育調查報告范文03-21
縣扶貧攻堅情況工作匯報05-24
縣防治小金庫情況報告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