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如夢令》評課稿(通用11篇)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無論我們說話還是作文,都要運用好文字。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fā)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七年級語文《如夢令》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如夢令》評課稿 篇1
今天聽了李老師的《如夢令》后,我覺得這堂課教學思路清晰,語言精練,根據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設計,分散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一開始李老師就以舊帶新,讓學生通過介紹李清照的資料,然后通過詩與詞的對比,一下子就把詞的特點抓住了,詞有詞牌名、句子有長有短等,教學中滲透詞的特點,讓學生了解來了詩與詞的知識。
李老師的這堂課中我認為最大的優(yōu)點是處處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中間有語言、音樂的渲染,讓學生先用自己的理解說說每句詞的意思。同時她還利用文本多處空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出示“溪亭日暮” “藕花深處”、“驚飛鷗鷺”這些詞語后,讓學生讀后想象,并用筆描述出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之后教師通過播放樂曲吟唱這首詞,使學生的興趣馬上濃厚。所有這些,都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如夢令》的樂趣,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語文的熱愛,更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一個重要途徑。
聽了李老師的課后,還有最大的一個感觸是品讀《如夢令》后,拓展閱讀了李清照的《聲聲慢》《夏日絕句》《怨王孫》《一剪梅》《永遇樂》等宋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讀,師生共同讀,學生齊讀等形式,讓學生通過讀感受李清照高興時和憂愁時的心情,感受詞的字少內涵豐富,這是我今后的課堂中應該學習的。
總而言之,聽了李老師的這節(jié)課,我受益匪淺。
七年級語文《如夢令》評課稿 篇2
聽了石老師上的《如夢令》后,我覺得這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吃透了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一堂課下來已經把應該掌握的東西牢牢地把握住了。如:一開始石老師就以舊帶新,讓學生通過詩與詞的對比,一下子就把詞的特點抓住了。(詞有詞牌名、句子有長有短等)。
古詩詞語言精煉,富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詩人往往在寥寥幾筆中容納了豐富的內容,或表現(xiàn)極富特征的生活場景,或表達真摯豐富的思想感情。小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還不是很強,再加上一些字詞在古今意義上的不同,理解起來會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通過絢麗的畫面,悅耳的音樂或優(yōu)美、慷慨激昂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詩境”。這樣有助于學生較為迅速、深刻地整體感知詩文,體會作者蘊含在古詩中的思想感情。
石老師的這堂課處處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詞境”,中間有語言、圖片、音樂的渲染,讓學生先用自己的理解說說每句詞的意思。同時她還利用文本多處空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出示“溪亭日暮”美景圖后,石老師描述:“黃昏時候,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山、近水、亭子,樹林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當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那樣的時候,那樣的地方,詞人和她的朋友們會在溪邊的亭子里干什么呢?學生說到飲酒、作詩、下棋等等,他們表現(xiàn)出極大的學習興趣。
想象,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一個重要途徑。石老師通過想象三個畫面“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最后又把整體作為一幅流動的畫,在想象畫面的過程中,石老師重視學生古詩詞的積累,語言的訓練,為學生的語言文字打下根基。
“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這首詞語言精煉優(yōu)雅,石老師引導學生抓住“詞眼”——“醉”,品味語言,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讓學生體會到詞人不僅醉在美酒中,還醉在美麗的風景中,更醉在幸福的生活中,把握住了詞人的情感脈搏。
李清照的作品分早期和后期兩部分。后期作品多寫凄涼愁苦,而這首《如夢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反映了她無憂無慮的閨中生活和豪爽開朗的性格。石老師將李清照的后期作品《聲聲慢》與這首詞進行對比,使學生對李清照有更深層次的了解。由讀詞到讀作者,又由作者的生活、情感經歷回歸到本首詞。通過對比讀,讓學生體會到年輕的李清照的生活、心境和年老時截然不同,讀出了“醉”的兩種情感,《聲聲慢》中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而《如夢令》則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從而產生比較強的情感沖擊。
七年級語文《如夢令》評課稿 篇3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是宋朝著名婉約女詞人李清照的佳作。詞人回憶了一次愉快的郊外游的情景,因酒醉在歸途中誤入荷花叢中,把棲息的水鳥都嚇飛了。表現(xiàn)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這是一首詞,學生對此缺少相關的學習經驗,那怎樣借助學生以往的基礎恰到好處地教學這詞呢?經過反復的琢磨,精心地備課從以下的幾個方面去攻破:
一、朗讀全詞,讀出韻味。
古詩詞具有一定的音律美,只要恰如其分地把詞的節(jié)奏,讀來將會抑揚頓挫,耐人尋味。根據以往讀詩的經驗,對于七言詩學生會讀成二二三的節(jié)奏,他們都能讀得游刃有余?墒菍W生對古詞的朗讀欠缺經驗,不知該如何把握詞的節(jié)奏、韻律。那么,通過老師的娓娓范讀就成了學生讀詞的入門了。領讀、自由讀、指名讀等方式,以及朗讀的指導,使學生能讀出詞的節(jié)奏。
二、結合注解理解內容
古詩詞的教學,最忌逐句串講。由于這首詞的意思淺白,貼近生活,學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學生課前已經預習過,因此,教學時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首先讓學生在注釋的幫助下,小組合作學習,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接著全班交流,請學生說說整首詞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讀懂了詞的內容,而作者卻只用33個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感悟古詩詞語言的凝練、含蓄。
三、展開想象體悟意境
李清照的《如夢令》向我們展現(xiàn)了“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這一幅幅流動的畫。教學中,在學生熟讀詩文的基礎上,在古曲的縈繞中,讓學生展開想象,用耳聽、用嘴吟、用腦想、用心靈感受,不知不覺把自己帶入了特定的詞境中。此時學生眼前的畫面不單是視覺的畫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緒,學生的腦海中增加了許多詩詞中并未提到的物象,黃昏時候,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暉當中。李清照時而倚亭而立,與朋友們把酒言歡;時而仰望著天,欣賞落日余暉;時而眺望河面,哼著小曲;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這一切則能不讓學生沉醉?又怎能不讓李清照沉醉呢?這時,教者趁熱打鐵讓學生用筆描述下腦海中浮現(xiàn)的畫面,并美美地讀一讀。讓語文能力的訓練扎扎實實地落實在有效的課堂教學中。
四、課外延伸感情升華
在課的后部分,品讀李清照的另一首《如夢令》,體會李清照晚年流亡到南方,再加上自己深愛的丈夫也因病去世,孤苦伶仃凄慘的經歷。深深感受到每一首古詩詞的字里行間都寄托著作者的不一樣的情感,領略中華古詩詞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認為,本古詩詞教學的難度一點兒不比作文教學的遜色。所以一直都不敢嘗試在公開課上展示古詩詞的教學。但,此次的收獲,讓我敢于挑戰(zhàn)那些所謂難上的課例。
七年級語文《如夢令》評課稿 篇4
《如夢令》這首詞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追敘她一次泛舟流連忘返,酒醉后幾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無憂無慮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作為詩詞,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難點之最,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個人認為本堂課的“煽情”或者“鋪墊”應該做好。讓學生回憶并背誦學過的古詩詞,以及詞牌名;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詞句把課文讀活讀美、提醒學生體會33個字包含了無比豐富的內涵。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如夢令》的樂趣,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語文的熱愛。
2、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本課不僅采用了讓學生課前自學的方式理解每句詞的意思,還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這三幅畫面,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詞的基本內容。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課堂細節(jié)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意思。例如,當學生把“興盡晚回舟”中的“興”讀成第一聲時,我就馬上給予糾正,讀準了“興”的聲調是第四聲,學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
3、語文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欣賞文學作品時,要帶著學生進入到文字深處,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感悟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我在引導學生找到本詞所描繪的三幅畫面之后,想方設法將學生引入到三幅畫所展示的意境之中,感受美景、美酒之后美好的心情。當學生想像了這三幅畫面之后,再巧妙地把這三幅畫面統(tǒng)統(tǒng)歸結于一個“醉”字,引導學生把這三幅畫聯(lián)系在一起,由那個“醉”字使學生體會到詞人不僅僅為“美酒”而醉,更為眼前的“美景”而醉,為自己與同行朋友之間的“美情”而醉。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審美情趣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學生對三幅畫面的意境的感悟很深刻,教學完這首詞后,我又讓學生們學習了李清照的另一首《如夢令》,比較這兩首詞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從而體會詞人在少年時期寫作時的快樂喜悅心情,一喜一悲,充分表現(xiàn)了詞人在不同時期所表達的不同情感
最后,我還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于詞的理解,改寫詞成記敘文,學生因為在學習時對詞的理解比較到位,因此在完成這一作業(yè)時都很輕松,這樣,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總的來說,本課的教學還是比較成功的,學生無論是字義、詞義,還是句子的理解,學生都能夠自己讀懂,說到。
七年級語文《如夢令》評課稿 篇5
因為要上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匯報課,所以花了將近3周的時間思考,可是一直都沒有什么頭緒。直到在上看到一則朗誦視頻,反復的看,聽,試讀,漸漸的喜歡上李清照,雖然對她沒有太多的研究,只是記住了她的幾句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笔亲钕冗M入我靈魂深處的,后來漸漸知道了她少年時的快樂,新婚時的甜蜜,中年時的幽怨……所以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李清照的《如夢令》。
1、教方法。教學時,我以3個板塊為一條主線,連貫全文教學。先是通過注釋理解詞義——讀“胖”,接著是學會想象畫面,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讀畫面,最后尋找詞眼——讀“廋”。同時也交給學生學習古詩詞的3步驟或者是3個方法。
2、教朗讀。記得學校聽推門課的時候,我正好在上《漁歌子》這首詞,當時我僅僅是讓學生說了詞義,動筆寫下來后,認為教學任務已經完成,沒什么好教的,直接讓他們業(yè)。課后,學生的詞義硬梆梆的,一點詩情畫意都沒有,完全失去了教材所安排學習詞的意圖。其實,朗讀的指導可以讓學生更深層的理解詞義,去推敲詞義。于是在教學設計上,我特別重視了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3個步驟,層層遞進的指導朗讀,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值得肯定的。
3、積累很重要。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借用名家的。在我的古詩詞教學中,往往只是想著怎樣能完成教學任務,把練習做完。很多時候忽略了積累。既然是古詩詞的教學,那就應該是可以擴展開來的。通過想象畫面,聯(lián)想有關的詞句,不僅達到教學目的,同時還可以做到積累。這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方法,可以借鑒。
4、多揣摩教材。集體備課時,葉老師就提醒了我:詞中的字不一定只有一個意思,特別是“醉”字。于是我自己也尋思著還有沒有別的字也是這樣的呢?雖然教材分析中沒有,但經過反復的思考,及名師的示范,我認為“驚”字也可以拿來“章”,一是驚嚇,二是驚喜。所以在教學是我問學生:你覺得這個“驚”,除了指白鷺受驚,還向我們傳遞了詞人當時怎樣的心情?學生回答也令人滿意,得到的朗讀效果也比較滿意。教學中有些地方出現(xiàn)了錯誤,如:李煜的煜(yù)字,讀成了yì;給學生考慮時間、討論時間過短;寫的環(huán)節(jié)遺漏了等等。
教學沒有完美的,只有在不斷探索、實踐中得到完善。
七年級語文《如夢令》評課稿 篇6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是宋朝著名婉約女詞人李清照的佳作。詞人回憶了一次愉快的郊外游的情景,因酒醉在歸途中誤入荷花叢中,把棲息的水鳥都嚇飛了。表現(xiàn)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是小學階段極其少數(shù)的詞,學生憑借以往的學習經驗,對詞的理解的少之又少的。因此,課前是非常有必要先介紹有關詞的基本知識,諸如什么是詞、什么是詞牌、詞的格調指的是什么,要使學生對詞“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韻”的固定格式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對作者的理解也是相當?shù)闹匾。往往作者會把此情此感會滲透于詩詞的字里行間,這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詩詞的意境。在初步理解詞的相關知識后,可以進入本詞的教學了。古詩詞的教學,應突出一個“讀”字,為此,在簡要介紹詞人與作詞背景以后以“四讀”來組織《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的教學。
教學“第一讀”:力求讀好詞作節(jié)奏、停頓,讀得連貫、流利。可以先由教師范讀或聽錄音朗讀,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二至三遍。
“第一讀”之后,師生共同理解詞作中有關詞語的含義,弄懂各句的意思,要使學生真正掌握本詞所寫的內容。為了及時檢測學習效果,可以讓學生先復述后概括本詞內容。然后進入教學“第二讀”。此時的“讀”是在學生對詞作內容掌握之后的讀,可以采取分組讀、男女組接力讀的方式進行。此番“讀”也可以讓學生朗讀二至三遍。
“第二讀”之后,師生共同體會、揣摩詞作的豐富意味?梢蕴釂枺涸~人為什么“常記”溪亭日暮,沉醉晚歸,迷路驚鷗這樣一件生活事件?只要給予學生啟發(fā)和鼓勵,學生定能品味出各種不同的意味來。
此時,創(chuàng)設情境,感情朗讀,感受意境美、音樂美。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訓練重點在朗讀指導上,而朗讀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應引導學生感受情境,讓他們進入角色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見性去表現(xiàn)古詩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多渠道創(chuàng)設情境,引學生入 “ 境 ” ,通過教師范讀,學生領讀,教師學生講讀,指名朗讀和熟讀成誦,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學生每找出一種答案,教師均予以及時評點、肯定,學生自然倍受鼓舞,積極思維,爭先恐后舉手答題。在興趣盎然的熱情探討中,學生對詞人的內心活動、思想情感有所洞悉,能真切體會到女詞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向往自由的熾烈情懷。于是,進入教學“第三讀”:要求通過自己的朗讀,力求讀出女詞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這樣讀上一兩遍便有學生自動合上書本朗聲背誦了。
“第四讀”,在學生理解李清照此情此感后,進行課外的延伸,品讀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體會李清照在晚年時,因外族入侵中原,她流亡到南方,再加上自己深愛的丈夫也因病去世,可以說是孤苦伶仃。深深感受到每一首古詩詞的字里行間都寄托著作者的不一樣的情感,領略中華古詩詞文化的博大精深。
七年級語文《如夢令》評課稿 篇7
唐代著名詩人張志和所寫的這首千古流傳的漁歌子,被世人一直所模仿然而卻從未被超越,《漁歌子》教學反思。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詩情畫意。本首詞內容淺顯,生字不多,詞意境很美,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因此本課的教學中,我沒有像以前那樣逐字逐句的翻譯,沒有一問一答讓學生回答,沒有過多講述,而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恰當?shù)囊龑,豐富的地的評價,在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讓學生感受詩詞的韻味,節(jié)奏,體驗詩人的情懷,“讀”“想”結合教導學生學習詩詞不但要讀還要思考,理解詞句的表面意思,而且要展開想象,進入詩詞所描繪的意境,感受到作者的心情,體會寫作意圖,從而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種讀的形式,從一開始的指名讀,范讀,小組比賽讀,分角色讀到后面的配樂聽讀,師生對讀等。達到在多種朗讀形式中品賞佳句,體味情感,入情入境,熟讀成誦。增加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在詩詞的學習中采用讓學生閉眼想象畫面的方法。問你看到了什么景色?聽到了什么聲音?聞到了什么味道?在啟發(fā)想象下,學生的思維拓展了,教學反思《《漁歌子》教學反思》;卮鸬氖舟x躍,不僅僅看到了詩詞中連綿的西塞山,自由飛翔的的白鷺,盛開的桃花,潺潺的流水,肥美的鱖魚,青色的箬笠,綠色的蓑衣,細細的春雨;聽到了鳥鳴,聞到了桃花的花香,流水,風聲,魚的游動……學生陶醉的眼神,動情的描述,給我描繪出一幅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動靜結合,聲色合一,相得益彰的唯美畫面。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詩詞所描繪的意境,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不僅可以豐富對詞的理解,還可以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
古詩詞的學習一定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節(jié)課我對張志和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介紹,出示了張志和的兄長張松嶺寫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均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力浪起且須還。)這首詞,并設計了和學生一起對詩詞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完全被帶入了兩首詩的意境中,最后有介紹張志和是一名直釣者,又問:“張志和釣到了什么?”學生立即答到:“釣到了快樂,釣到了閑適,釣到了自由……在此情此境中,學生深刻的感悟了,品出了“釣”中情。
總之,給全鎮(zhèn)老師上這樣的公開課,我感受到了自己不足之處,開始的緊張,在上課環(huán)節(jié)上的不夠銜接,對學生語言評價的不夠豐富,自己教態(tài)的不夠自然,然而這節(jié)課我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感受此次公開課到對自己教學能力的提高。我也將會以此為戒勉勵自己不斷去學習,在教育教學上取得進步。
七年級語文《如夢令》評課稿 篇8
帶領學生學完李清照的《如夢令》,黑板上留下了幾行板書:傍晚、小溪、亭子、劃船的女子、滿溪的荷花、驚飛的鷗鷺。
此時僅剩一道“工序”,就該圓滿結束。這就是想象詞的意境。于是我讓學生再讀一讀板書,然后閉上眼睛,一邊背誦,一邊想象。
背誦進行得很順利。我問:剛才眼前出現(xiàn)了詞中所描繪的情景了嗎?指著一句中等學生回答,結果是沒看見。不死心,又問一名優(yōu)等生,回答依然讓人失望。鈴聲響起來了,這堂課只能在缺撼中結束了。
好在下午就是兩節(jié)作文課,且這次安排的訓練內容就是把自己當成李清照,以第一人稱的寫法,把《如夢令》改寫成一篇想象作文。這等于是一次彌補缺撼的機會。
上課伊始,我指著教室后面的一口池塘說:“大家就把它想象成一條小溪,咱們的教室可當作亭子,你就是詞人,同學就是你的朋友——當然李清照不會有這么多的朋友去喝酒!
從身邊的這口池塘引導學生展開了想象,學生倒也來了興趣。
然后請學生們按李清照的個性想象她們是如何“盡興”的。討論之后,總結盡興的方式:彈琴、唱歌、猜謎、喝酒……只是不能玩電子游戲——那是不符合歷史的。
盡興之后,各自劃船回家。此時,引導讓學生從三個方面想象:一是眼中所見,二是耳中所聞,三是心中所想。經過討論,田田的荷葉、燦爛的荷花、驚飛的鷗鷺,劃漿的水聲、鷗鷺的拍翅與鳴叫以及詞人的焦急都被想象出來了。
在此基礎上,學生動筆作文,基本上能夠一氣呵成了。
后來我想,想象真不是閉上眼睛這么簡單的事。想象的基礎是學生的生活經歷。雖然文學作品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如果不能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想象仍然是不到位的。當然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讓《如夢令》的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可學生終究是要走出學校的,他不能每讀一篇文章都去打開多媒體吧。況且多媒體的直觀性也限制了想象的豐富性——所有學生的眼前只出現(xiàn)一個相同的情景了。
七年級語文《如夢令》評課稿 篇9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有這樣的論述:“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學生初學宋詞,首先是有趣易懂。這首詞的意思淺白,貼近生活,學生易于理解;詞的畫面豐富多彩,有靜有動,學生易于想象;詞的語言精煉優(yōu)雅,學生易于鑒賞。因此,讀通、讀懂、讀美就成為我整堂課的教學主線。課堂上,我與學生一起靜心品讀,推敲語言,想象畫面,力求使文字鮮活起來,畫面豐富起來,力求使學生的情感與詞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彼此溝通、融合,最終達到美的熏陶和修養(yǎng)的提升。
古人有“一首詩詞一幅畫”的說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賞析經典詩詞的訣竅,也是教學經典詩詞的妙法。學習整首詞時,我將引導學生想象“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三個畫面,并運用自己的語言生動描述畫面,體會感悟意境作為學習的重點。學生或聯(lián)系生活運用語言描述“溪亭日暮”之美景,或聯(lián)系以往的古詩詞積累想像描述“藕花深處”的畫面,或通過想象“爭渡爭渡”,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深深感受到這首詞所表達的那種如詩如畫的美——美景,美酒,美麗的意外,美麗的生活。當學生想像了這三幅畫面之后,我又引導學生將這三幅畫面統(tǒng)統(tǒng)歸結于一個“醉”字,由那個“醉”字使學生體會到詞人不僅僅為“美酒”而醉,更為眼前的“美景”而醉,為自己與同行朋友之間的“美情”而醉。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審美情趣自然得到了提高。
一篇帶多篇,幾乎是教古詩詞作為拓展延伸的共同做法。有的是同一主題,不同詩人的對比;有的是同一詩人,不同風格的對比;有的是同一詞牌,不同作者的對比。經過細致考慮,我選擇同一詞人(李清照)、同一詞牌(如夢令)的組合,通過運用比較教學法,使學生對詞人、詞牌加深了解。而對于兩次“醉”所包含的情感體會,則讓學生更深的走近李清照,了解她的詞風。
七年級語文《如夢令》評課稿 篇10
周一下午是關于六年級下冊《如夢令》的錄課。當下課時間一到,我便意識到自己失敗了。
我很沮喪地走下講臺,非常愧疚地對熱情直爽的孫曉霞老師說:“孫老師,我講亂了……”孫老師安慰我說:“沒事,沒事!钡疫是覺得臉紅得發(fā)燙,恨不得有個地縫鉆進去。我在講臺上的后半節(jié)課自己都不知道啰嗦的什么,完全亂了方寸,也忽略了學生,只顧著時間不要拖堂,然后轟隆隆地往后講……
走出多媒體教室,陰霾的天氣已經停止了冷雨,但我還是木然而習慣性地撐開傘,一個人默默地走著,想著課堂上的一幕幕,一一分析著自己的失誤。
第一、沒有充分誦讀。因事先沒有讓學生預習,這也是我事先安排的,沒有告訴學生我要講什么,想給他們一種心理上的新鮮和期待,想讓他們的思想的翅膀不受參考書的約束,而是在課堂上從零出發(fā),自由馳騁。同時,我覺得《如夢令》這首詞很短,意思應該比較好領會。但是我錯了,課堂上我給予學生品讀文本的時間太少,導致學生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便開始了這堂課的探究學習,故而探究不深,啟而不發(fā)。
第二、環(huán)節(jié)不清,設置失誤。自始至終,對于這節(jié)課內容的解讀,我都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只是任憑學生說到哪就講到哪,我沒有起到一個清晰的導向作用,而是設計有些凌亂。歸根結底,我還沒有那種熟練駕馭課堂的功力,所以才如此無頭緒。更蹩腳的一處設計是,我設置了學生身臨其境的“穿越”,去感知李清照寫這首詞當時的場景,想象女詞人和“卷簾人”的對白,但是由于把握不當,臨時興起加了一個“小尾巴”,沒想到成了畫蛇添足,顯得十分牽強。
第三、只顧把握時間,導致師生脫離。因為中間我自作主張多設置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自己立時意識到了設計的失敗,于是開始有些慌張,只顧時間上不要拖延,能把內容完美結束,于是就有點“趕”,忽略了師生之間關于文本的交流,成了我在講,學生在聽,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然后就是一塌糊涂……
這次講課,終于讓我明白了自己的差距,原來我需要努力的還有太多太多,在各位老師面前,我需要的仍是不斷地學習,學習,汲取營養(yǎng),來豐富自己。
想著想著,抬頭一看,我已經走出了實驗中學的大門,這時才恍然意識到天已經無雨。于是收起傘,腦中瞬時清醒了許多,失敗讓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會朝著方向去彌補。加油吧!
七年級語文《如夢令》評課稿 篇11
今天我翻開《如夢令》準備上校級教研課。首先,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古詩詞的教學這樣建議:“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歌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逼浯握J真思考了如何體現(xiàn)“減負增效”的課堂模式,并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教學李清照的《如夢令》時,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朗讀全詞,讀出節(jié)奏。
詩詞具有音律美,讀來抑揚頓挫。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等方式,以及朗讀的指導,使學生能讀出詞的節(jié)奏。
二、結合注解理解內容
古詩詞的教學,最忌逐句串講。由于這首詞的意思淺白,貼近生活,學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學生課前已經預習過,因此,教學時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首先讓學生在注釋的幫助下,小組合作學習,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接著全班交流,請學生說說整首詞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讀懂了詞的內容,而作者卻只用33個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感悟古詩詞語言的凝練、含蓄。
三、展開想象體悟意境
別林斯基說過:“在詩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動力量,創(chuàng)造過程只有通過想象才能完成!毙蜗笠饩常I會詩情,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古詩詞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李清照的《如夢令》向我們展現(xiàn)了“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這一幅幅流動的畫。教學中,在學生熟讀詩文的基礎上,在古曲的縈繞中,讓學生展開想象,用耳聽、用嘴吟、用腦想、用心靈感受,不知不覺把自己帶入了特定的詞境中。此時學生眼前的畫面不單是視覺的畫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緒,學生的腦海中增加了許多詩詞中并未提到的物象,如“一條清澈的河流在茵茵原野上流淌。黃昏時候,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暉當中。李清照時而倚亭而立,與朋友們把酒言歡;時而仰望著天,欣賞落日余暉;時而眺望河面,哼著小曲;……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來lsquo;一道殘陽撲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rsquo;……”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這一切則能不讓學生沉醉?又怎能不讓李清照沉醉呢?這時,教者趁熱打鐵讓學生用筆描述下腦海中浮現(xiàn)的畫面,并美美地讀一讀。讓語文能力的訓練扎扎實實地落實在有效的課堂教學中。
四、把握重點品味語言
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品讀,發(fā)現(xiàn)哪個詞最能概括表達詞的意境,并聯(lián)系詞的內容說出自己的體會。要求學生不僅要感悟哪個詞用得好,還要說明為什么好,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學生列舉了“醉”、“誤”、“深”、“驚”等詞語,我并沒有否定哪個詞不妥,而是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學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個性化解讀。我肯定了大家說的都有道理,告訴學生李清照留下來的詞并不多,但是首首精,字字妙,這首《如夢令》里邊的33個字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地品味。
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基礎上,我再結合自身對文本解讀,引導緊扣詞眼,欣賞“醉”字,分析詞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詞意的關聯(lián),以及作者為何對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進而體會語言運用的精煉、巧妙,進一步感悟詞的意境、情感。像這樣憑借情境,讓學生咀嚼詩句、品味詩句的語言的豐富內涵和情味,學生就有了很具體的感受調適。此時鼓勵學生把這首詞背下來,于永正曾這樣說過:誰擁有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好的古詩文,好的現(xiàn)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記就不是學語文。
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不僅能輕松愉快地學好這首詞,而且能通過朗讀、練寫、背誦等形式扎扎實實學語文,每一位學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七年級語文《如夢令》評課稿】相關文章:
如夢令評課稿11-02
如夢令評課稿范文11-04
如夢令評課稿2篇12-31
語文評課稿11-24
小學語文評課:《太陽》評課稿10-27
語文微課評課稿09-30
語文《馬》評課稿10-25
語文《關雎》評課稿09-29
語文老師的評課稿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