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原文及寫作背景
《阿房宮賦》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jié)了秦朝統(tǒng)治者因為驕奢而亡國的歷史教訓(xùn),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警告,表現(xiàn)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阿房宮賦原文及寫作背景,歡迎參考閱讀!
原文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東 一作:東西)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yuǎn)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有不見者 一作:有不得見者)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寫作背景
分析:《阿房宮賦》作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唐敬宗李湛十六歲繼位,善于擊球,喜手搏,往往深夜捕狐,與宦官嬉戲終日,貪好聲色,大興土木,游宴無度,不視朝政,求訪異人,希望獲得不死之靈藥,曾在長安洛陽有興修宮殿的龐大計劃。后因平盧.成德節(jié)度使借口“以兵匠助修東都”想趁機奪取洛陽,才作罷。作者預(yù)感到唐王朝的危險局勢,與黑暗現(xiàn)實,就寫這篇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是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guī)勸唐朝的當(dāng)政者,要以古為鑒,不能哀而不鑒,最終只能落得“后人復(fù)哀后人也”的結(jié)局。本文借寫阿房宮的興建與毀滅,揭露了秦朝統(tǒng)治者的窮奢享樂,并借古諷今,闡述了天下興亡的道理。希望唐朝的統(tǒng)治者不要只圖自己奢侈享樂,重蹈覆轍。但是杜牧的忠告沒有使統(tǒng)治者更改。兩年后,王死,半個世紀(jì)后,黃巢起義后唐王朝與秦王朝一樣歸于滅亡。
寫作特點
這是篇典型的賦。賦是一種文體,講究鋪張敘事,重視辭藻押韻,本文體現(xiàn)了賦的特點。比如發(fā)端之辭“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不僅有氣勢,而且含義尤豐,寫盡秦王朝暴興速滅的歷史,其中“畢”、“一”、“!薄ⅰ俺觥卞N煉極佳。“畢”、“一”概括了六國互喪、天下為秦的`史實,而“!、“出”,則形象說明“阿房出”是由“蜀山!睋Q來的。作者以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不僅寫出了阿房宮規(guī)模宏大,而且生動地揭露了秦始皇荒淫。這些無不反映賦的藝術(shù)特點。
賦是一種鋪陳辭藻、描繪事物、抒寫情志的文體。
賦的特點有:
1)鋪陳描寫:做大量鋪墊、伏筆,用以說明最終觀點
2)夸張渲染:大量排比、比喻、夸張的運用
3)駢散結(jié)合:使句式張齊、錯落有致
4)音律和諧:讀之瑯瑯上口
【阿房宮賦原文及寫作背景】相關(guān)文章:
杜牧《阿房宮賦》寫作背景08-25
赤壁賦原文寫作背景11-30
杜牧《阿房宮賦》寫作背景和目的12-01
《阿房宮賦》原文10-14
《阿房宮賦》的原文10-21
前赤壁賦原文翻譯及寫作背景10-23
阿房宮賦原文及翻譯06-12
阿房宮賦翻譯及原文06-11
《阿房宮賦》原文及解釋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