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活版原文及翻譯
畢昇發(fā)明的活字印刷術(shù)在我國及世界科技史上具有怎樣的地位? 討論明確:印刷術(shù)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活版原文及翻譯,歡迎借鑒!
原文: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五代時始印五經(jīng),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shè)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數(shù)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nèi)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zhí),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⑤,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譯文:
用刻板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大規(guī)模采用它。五代時才開始印刷五經(jīng),以后的各種圖書都是雕板印刷本。
慶歷年間,有位平民畢升,又創(chuàng)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膠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銅錢的邊緣,每個字制成一個字模,用火來燒使它堅硬。先設(shè)置一塊鐵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蠟混合紙灰這一灰東西覆蓋它。想要印刷,就拿一個鐵框子放在鐵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滿一鐵框就作為一板,拿著它靠近火烤它;藥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塊平板按壓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樣。如果只印刷三兩本,不能算是簡便;如果印刷幾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別快。印刷時通常制作兩塊鐵板,一塊板正在印刷,另一塊板已經(jīng)另外排上字模,這一塊板印刷剛剛印完,那第二板已經(jīng)準備好了,兩塊交替使用,極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每一個字都有幾個字模,像“之”、“也”等字,每個字有二十多個字模,用來防備一塊板里面有重復出現(xiàn)的字。不用時,就用紙條做的標簽分類標出它們,每一個韻部制作一個標簽,用木格儲存它們。有生僻字平時沒有準備的,馬上把它刻出來,用草火燒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頭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頭的紋理有的疏松有的細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藥物互相粘連,不能取下來;不如用膠泥燒制字模,使用完畢再用火烤,使藥物熔化,用手擦試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脫落,一點也不會被藥物弄臟。
畢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們得到了,到現(xiàn)在還珍藏著。
注釋
1、活板:選自《夢溪筆談》卷十八,題目是后人加的。活板,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
2、板。褐傅癜嬗∷ⅰ
3、盛為之:大規(guī)模地做。之,指“版印書籍”。
4、馮瀛王:即馮道(882—954),字可道,瀛洲景城(今河北滄縣西)人,歷仕后唐至后周。死后被周世宗追封為瀛王,是中國古代大規(guī)模官刻儒家經(jīng)籍的首倡者。后唐明宗長興三年(932),馮道和李愚向朝廷建議刻印五經(jīng)發(fā)賣。
5、已:已,同“以”。
6、板本:版印書籍,相對于抄本而言。
7、慶歷:宋仁宗趙禎年號(1041—1048)。
8、布衣:平民。
9、畢昇(?—約1051):蘄州蘄水直河鄉(xiāng)(今屬湖北英山)人,北宋工匠、發(fā)明家,首創(chuàng)活字印刷術(shù)。
10、錢唇:銅錢的邊緣。
11、令:使。堅:硬。
12、和(huò):混合。
13、冒:覆蓋。
14、鐵范:鐵制的框子。
15、持就火煬(yáng)之:把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接近。煬,烘烤。
16、藥:指上文說的松脂、蠟等的混合物。
17、镕:同“熔”,用高溫使固態(tài)物質(zhì)轉(zhuǎn)變?yōu)橐簯B(tài)。
18、字平如砥(dǐ):(所有排在鐵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19、未為簡易:不能算是簡便。
20、自:另自,另外。
21、布字:排印。
22、具:準備(好了)。
23、更(gēng)互:交替,輪流。
24、就:完成。
25、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把字按韻分類,分別放在木格里。貼,一作“帖”。
26、奇字:生僻字。
27、旋:立刻。
28、不以木為之者:不用木頭刻活字的原因。
29、文理:紋理、質(zhì)地。
30、不可。耗貌幌聛怼
31、燔(fán):燒。
32、訖(qì):完畢。
33、殊不:一點也不。殊,根本。
34、群從(cóng):指堂兄弟及諸子侄,古代稱侄子為“從子”,這里指子侄輩。從,指比自己小的或晚的子侄輩。
創(chuàng)作背景
沈括在創(chuàng)作《夢溪筆談》時,政治上不得志,對于繼續(xù)走上仕途的渴望并不強烈,因此在他在序中云:“圣謨國政,及事近宮省者,皆不敢私紀。至于系當日士大夫毀譽者,雖善亦不欲書,非止不言人惡而已。所錄唯山間木蔭,率意談噱,不系人之利害者,下至閭巷之言,靡所不有!笨梢娚蚶▽憽秹粝P談》,不非議朝政大事和議論他人,只是率性而談。
《活板》創(chuàng)作于北宋年間,當時經(jīng)濟發(fā)達,科學技術(shù)水平發(fā)展迅速,沈括是北宋時期的科學家,與活版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者畢昇基本上同時代,且親眼見過由自己的侄輩珍藏的活字,其記載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作品鑒賞
《活板》是一篇介紹活字印刷術(shù)的科普說明文,它的說明對象就是活板!痘畎濉分械摹盎睢笔腔钭钟∷⒌闹饕獌(yōu)點,是活字印刷的特征。作者沈括正是抓住了這個“活”字來進行說明的,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說明:
其一,以《活板》命題,以“活”字總領(lǐng)全文。抓住了“活”就抓住了核心,抓住了綱。
其二,緊緊扣住“活”字安排說明順序。文章開頭由雕板談及畢異發(fā)明了活板,接著就介紹“其法”,這個“法”就是活字印刷的過程和方法,是按照程序順序(亦稱時間順序)進行介紹的。其工作程序是: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取字。在介紹活字印刷的方法和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一個“活”字,而字里行間,卻無不在說明一個“活”字!懊孔譃橐挥 ,字印獨立,不像雕版那樣所有的字都死死地雕在一塊板,可見使用靈活;“有奇字素無備者,旋(用膠泥)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足見制字取材容易,簡便靈活;字數(shù)少則“每字為一印”,多則“二十余印”,無則“旋刻之”,可謂機動靈活;“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謂快速靈活;拆版時,“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何等輕省靈活……一個“活”字,貫穿了活版印刷的全過程。
其三,使用對比說明方法,突出一個“活”字。文章一開頭提及雕版印刷,意在將雕版的死板同活版印刷的靈活作鮮明的對比,使這種對比方法貫穿在全文的說明之中,突出活版印刷的優(yōu)越性,這是頗具匠心的。在介紹活版印刷的工作程序里,雖然沒有提到雕版,但在介紹活版印刷優(yōu)點之中,無不暗示出雕版印刷的缺陷——死板以致少、慢、差、費。
《活板》一文正是抓住了“活”字,才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簡介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學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仁宗嘉祐進士。熙寧五年(1072)提舉司天監(jiān),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出使遼國,次年任翰林學士。后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元豐五年(1082),以徐禧失陷永樂城(今陜西米脂西),連累坐貶。晚年居潤州,筑夢溪園,撰《夢溪筆談》。著述傳世的尚有《長興集》等。
活版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文言文實詞的含義,會認讀課文,讀準句詞;
2、過程與方法:體會文章的結(jié)構(gòu)形式,理解說明語言的簡明、生動,掌握說明文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民間藝術(shù)的神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由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導入,引導學生感受我國古代人民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智慧。(配以圖片)
二、簡介作者
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所不通,均有所論著”(《宋史·沈括傳》)。代表作為《夢溪筆談》,共30卷,詳細記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shù)上的卓越貢獻,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
三、了解活板印刷
1、看資料片
2、在《辭海》中,對“印刷術(shù)”是這樣介紹的:
我國是最早發(fā)明印刷術(shù)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稱“刻板印刷術(shù)”?贪逵∷⒃谖覈拼验_始盛行,并先后傳至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影響到非洲和歐洲。宋代慶歷年間(1041—1048),畢昇首創(chuàng)泥活字板,使書籍印刷更為方便。之后,又陸續(xù)出現(xiàn)用木、錫、銅和鉛等金屬制成活字板印刷書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鉛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為現(xiàn)代金屬活字印刷術(shù)奠定了基礎(chǔ)。
可見,畢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畢昇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印刷術(shù)的先河。
四、聽范讀,練誦讀(聽范讀)
。1)已后典籍/皆為板本(2)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3)持/就火煬之(4)則以一平板/按其面
。5)每一字/皆有數(shù)。6)以備/一板內(nèi)有重復者
。7)有奇字/素無備者(8)沾水/則高下不平
(9)用訖/再火令藥熔(10)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五、疏通語義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jié)合書下注釋,借助工具書將文章譯成白話文。
2、一人一句逐句翻譯。
六、分析課文
1、逐段概括大意。
2、重點分析第二自然段,抓住語言標志將本段分為三層。并結(jié)合課件歸納活版印刷的步驟。(詳見課件)
3、設(shè)計思考題,加深對內(nèi)容的進一步理解。
第一段:刻板印刷發(fā)展情況。
第二段:
第一層——介紹活板發(fā)明的時間,發(fā)明時間,發(fā)明人的身份及姓名。
。ㄓ郑汉魬舷挛,說明活板是在印刷術(shù)上繼刻板之后的“又”一大發(fā)明)
第二層——介紹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
。ㄆ浞ǎ嚎傤I(lǐng)后文,引出活板的制作及下文活板的用法和功效等)
第三層——介紹活字印刷的有關(guān)事項。
第三段:交代字模的下落。
七、整理文章結(jié)構(gòu)(見課件)
八、探究與思考
。ㄒ唬盎畎濉钡摹盎睢弊煮w現(xiàn)在哪里?
(二)本文是按什么說明順序來說明的?
九、課外擴展
中國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與發(fā)展,按其在工藝技術(shù)發(fā)展上的階段性,可劃分為源頭、古代、近代、現(xiàn)代四個歷史時期。其中:
“源頭”為印刷術(shù)的準備時期。內(nèi)容包括印刷術(shù)的萌芽、雛形和成熟;織物、筆、墨、紙等印刷材料之具備;文字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規(guī)范。時間上從約公元前二十六世紀到公元六世紀末的隋朝,時跨三千余年。我們稱其為“源頭期”。
“古代”為印刷術(shù)的手工操作時期。內(nèi)容包括中國傳統(tǒng)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的應用和發(fā)展。時間上處在公元六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清朝,時跨一千二百余年。我們稱其為“古代期”。
“近代”是印刷術(shù)的機械操作時期。內(nèi)容包括以平印、凸印、凹印為主的西方近代印刷術(shù)的傳入和發(fā)展。時間上恰處中國近代前后,大約在公元十九世紀初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們稱其為“近代期”。
“現(xiàn)代”為印刷術(shù)以電子控制為主的自動化控制時期。內(nèi)容包括電子排版、電子分色、電子雕版,輔以由電子控制的平版印刷和裝訂自動化。時間上起于本世紀七十年代,現(xiàn)仍在蓬勃發(fā)展中。我們稱其為“現(xiàn)代期”。
十、布置作業(yè)
1、將重點詞語整理出來。
。1)通假字:已、板、止
。2)一詞多義:為、印、火、以、就
2、查資料,寫一篇介紹造紙術(shù)的說明文。
活版教學反思
確定講這一課后,我先認真研讀了課文,課文共三段,第一段說明了活版印刷發(fā)明前我國雕版印刷發(fā)展的歷史,第三段交代活版的下落,與開頭“畢昇,又為活版”相照應,而第二段“其法”一語,總領(lǐng)全段,引出活版的制作、功效和用法的敘述,構(gòu)成文章的主體部分。
制作活板的過程步驟比較多,學生理解起來會有困難。我想,如果能把這個過程用動畫展示出來,不是既生動有趣又便于理解嗎?于是,我開始在網(wǎng)上搜集資料。一個課件里的`動畫讓我眼前一亮:字模“薄出錢唇”,“先設(shè)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乃密布字印”,“持就火煬之”等等就像實物一樣依照課文的說明一一出現(xiàn)。特別是本課的重點要突出“活字印刷”的“活”字。整個排版過程,第二塊印版的重排,就像有一只無形的手在操作那些字模,將它們排列得十分有序且平整,利用多媒體便能輕松實現(xiàn)。
我設(shè)想:讓一位學生來做解說(翻譯課文),動畫則跟著他的解說依次前進,這樣能夠讓學生參與其中,他會覺得自己在操作活版的制作過程,其他孩子的注意力也會像觀看實物一樣集中于大屏幕,眼、耳、腦并用,增強了記憶,知識性與趣味性自然融為一體。
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是印刷發(fā)展中的一個飛躍,而這個重大貢獻卻是宋朝的一位平民發(fā)明家畢昇作出的,平民能有如此大的貢獻,而且這一技術(shù)早于世界400多年,充分體現(xiàn)出我國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創(chuàng)造精神。我應該抓住這一點對學生進行“增強民族自豪感” 的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加上拓展延伸,給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為現(xiàn)在的生活做一些創(chuàng)造發(fā)明。貼近生活,學生更容易發(fā)揮,也會更加有自信心,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與探索的精神,情感目標自然會生成。
拓展:
《活版》的練習題
一、預習導學
1.給加點的字注音。
蠟和( )紙灰之類冒之 持就火煬( )之 更( )互
燔( )土 訖( ) 貯( ) 拂( )
2.查資料了解本文的作者。
3.解釋加點的詞語。
(1)又為活板( ) (2)唐人尚未盛為( )之
。3)以松脂、蠟和( )紙灰之( )類冒( )之
。4)火燒令堅( ) (5)若( )止( )印三二本
。6)更互( )用之 (7)用訖( )
(8)其印為( )予群從所得
4.認真閱讀課文,你能畫出簡要的工作流程圖嗎?
刻字→ → →拆板
5.關(guān)于這篇文章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大膽提出來。
二、課堂助學:
1.導入。
2.整體感知。
(1)朗讀,注意斷句和特殊字的讀音。
(2)疏通全文。(提醒學生特別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將注釋中的重要詞語劃出。)
3.合作探究。
。1)本文課題是“活板”,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活版,而是從雕版印刷寫起的?
。2)根據(jù)第2段說明內(nèi)容畫出簡要工作流程圖。
刻字→ → →拆板
。3)說說第2段在具體的介紹活板時是按什么順序介紹的?按這樣的順序說明有什么好處?
(4)活板最大的特點在于“活”字,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4.本文語言準確、樸實、簡潔,請加以體會。例:“膠泥刻字,薄如前唇……火燒令堅”寥寥數(shù)語,就非常清晰地說明了活字的材料、形狀和加工方法。
5.質(zhì)疑解疑。
6.一句話小結(jié)。
三、課堂鞏固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板印 (2)盛為之____ (3)已后______ (4)火燒令堅
。5)持就火煬之 (6)則字平如砥
(7)更互用之 (8)瞬息可就
。9)奇字 (10)素無備
。11)燔 (12)訖 (13)拂
2.翻譯下列句子。
。1)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不用,則以紙?zhí)宽崬橐惶,木格貯之。
(3)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沾,不可取。
3.一詞多義。
。1)為: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 又為活板( )
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 每字為一印( )
滿鐵范為一板( ) 未為簡易( )
則極為神速( ) 每韻為一帖( )
不以木為之者( )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
。2)之
唐人尚未盛為之( ) 持就火煬之( )
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 ) 類冒之( )
更互用之( ) 則以紙?zhí)?)
木格貯之( ) 旋刻之( )
不以木為之者( ) 以手拂之( )
【活版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公輸原文及翻譯原文翻譯09-24
《南史》的原文內(nèi)容及原文翻譯01-03
《行宮》原文及翻譯08-30
《詠雪》的原文及翻譯07-20
《狼》的原文及翻譯07-25
《杞人憂天》原文及翻譯12-07
宋史原文翻譯09-24
韓琦原文及翻譯09-24
原文翻譯及賞析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