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游日記四十六的原文與翻譯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將結(jié)束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獲吧,讓我們一起認(rèn)真地寫一篇日記吧。如何把日記做到重點(diǎn)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滇游日記四十六的原文與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初十日晨起,問沈翁,猶未歸。蘭宗具飯,更作餅食。
余取紙為獅林四奇詩畀之。
水簾、翠壁、側(cè)樹、靈泉。見顧仆不至,余疑而問之。蘭宗曰:“彼知君即下,何以復(fù)上?”而余心猶怏怏不釋,待沈翁不至,即辭蘭宗下。才下,見一僧倉皇至,蘭宗尚隨行,訊其來何以故。曰:“悉檀長老命來候相公者!庇嘀湾蚥ū逃亡矣。再訊之。曰:“長老見尊使負(fù)包囊往大理,詢和光,疑其未奉相公命,故使余來告!庇喙讨涮右,非往大理也。遂別蘭宗,同僧亟下。五里,過蘭那寺前幻住庵東,又下三里,過東西兩澗會處,抵悉檀,已午。
啟篋而現(xiàn),所有盡去。體極、弘辨欲為余急發(fā)二寺僧往追,余止之,謂:“追或不能及。及亦不能強(qiáng)之必來。亦聽其去而已矣。”但離鄉(xiāng)三載,一主一仆,形影相依,一旦棄余于萬里之外,何其忍也!
十一日余心忡忡。
體極恐余憂悴cuí憂傷,命其侄并純白陪余散行藏經(jīng)樓諸處。有圓通庵僧妙行者,閱《藏》樓前,瀹茗設(shè)果。
純白以象黃數(shù)珠即今珠見示。
象黃者,牛黃、狗寶之類,生象肚上,大如白果,最大者如桃,綴肚四旁,取得之,乘其軟以水浸之,制為數(shù)珠,色黃白如舍利,堅(jiān)剛亦如之,舉物莫能碎之矣。出自小西天即今印度,彼處亦甚重之,惟以制佛珠,不他用也。又云,象之極大而肥者乃有之,百千中不能得一,其象亦象中之王也。坐樓前池上征迦葉事,取《藏經(jīng)》中與雞山相涉者,摘一二段錄之。始知《經(jīng)》言“迦葉守衣入定,有四石山來合”,即其事也,亦未嘗有雞足名。又知迦葉亦有三,惟迦葉波名為摩訶迦葉。
“摩訶”,大也,余皆小迦葉耳。
是晚,鶴慶史仲自省來。史乃公子,省試下第未通過歸,登山自遣。
十二日妙行來,約余往游華嚴(yán),謂華嚴(yán)有老僧野池,乃月輪之徒,不可不一晤,向以坐關(guān)龕中,以未接顏色為悵。
昔余以歲首過華嚴(yán),其徒俱出,無從物色。余時時悼月公無后,至是而知尚有人,亟飯而行。和光亦從。西一里,逾東中界溪,即為迎祥寺,于是涉中支界矣。又一里余,南逾鎖水閣下流水登坡,于是涉中支脊矣。西北溯脊一里,過息陰軒。又循瀑布上流,西北行里余,渡北來之溪,于是去中支涉西支界矣。又北里余,西涉一峽溪,再上一西來小支之嘴,登之西北行。一里,又西度亭橋,橋下水為華嚴(yán)前界水,上下俱有橋,而此其下流之渡橋。內(nèi)峽中有池一圓,近流水而不混,亦龍?zhí)额愐。由溪南向西北行,于是涉西支脊矣。半里,乃入華嚴(yán)寺。寺東向,踞西支大脊之北,創(chuàng)自月潭,以其為南京人,又稱為南京庵。至月輪而光大之,為雞山首剎,慈圣太后賜《藏》貯之。后毀于火,野池復(fù)建,規(guī)模雖存,而《法藏》不可復(fù)矣。野池年七十余,歷侍山中諸名宿,今老而不忘先德,以少未參學(xué),掩關(guān)靜閱,孜孜不倦,亦可取也。
聞余有修葺《雞山志》之意,以所錄《清涼通傳》假余,其意亦善。
下午將別,史君聞余在,亦追隨至。
余恐歸途已晚,遂別之,從別路先返,以史有輿騎也。
出寺,西北由上流渡橋,四里,連東北逾三澗,而至其東界之支,即圣峰、燃燈之支垂也。又一里,東下至其盡處,有寺中懸,是為天竺寺。其北澗自仰高亭峽中下,其南澗又從西支東谷屢墜而下者,夾圣峰之支,東盡于此。王十岳《游紀(jì)》以圣峰為中支,誤矣。由其垂度北峽小橋,于是又涉中支之西界。循北麓而東,半里,兩過南下小水,乃首傳寺前左右流也。其南峽中始辟為畦,有廬中央,是為大覺菜圃。
從其左北轉(zhuǎn),半里,逾支脊,連橫過法華、千佛、靈源三庵,是皆中脊下垂處。半里,北逾鎖水閣下流,即大覺寺矣,仍東隨大路一里,過西竺寺前,上圓通庵,觀“燈籠花樹”。其樹葉細(xì)如豆瓣,根大如匏瓠,花開大如山茱萸,中紅而尖,蒂俱綠,似燈垂垂。余從永昌劉館見其樹,末見其花也。此庵為妙行舊居,留瀹茗乃去。一里,由迎祥寺北渡澗,仍去中界而入東支界。溯水而北,過龍泉庵、五華庵。五華今名小龍?zhí)叮讼ぬ创簖執(zhí)吨狭。大龍(zhí)兑押詾樯钲,乃小龍(zhí)丢q匯為下流。余屢欲探之,至是強(qiáng)二僧索之五華后坡。見水流淙淙,分注悉檀右,而坡道上躋,不見其處。二僧以日暮勸返,比還,寺門且閉矣。
是夜,與史君對談復(fù)吾齋頭。史君留心淵岳,談大脊自其郡西金鳳哨嶺南過海東,自五龍壩、水目寺、水盤鋪,過易門、昆陽之南,而包省會者,甚悉。且言九鼎山前梁王山西腋之溪,乃直南而下白崖、迷渡者,其溪名山溪。后人分鑿其峽,引之洱海,則此溪又一水兩分矣。果爾,則清華洞之脈,又自梁王東轉(zhuǎn)南下,而今鑿斷之者。余初謂其脊自九鼎西墜,若果有南下白崖之溪,則前之所擬,不大誤戰(zhàn)?目前之脈,經(jīng)杖履之下如此,故知講求不可乏人也。史君謂生平好搜訪山脈,每被人曬shěn,譏笑,不敢語人,邂逅遇余,其心大快。然余亦搜訪此脊,幾四十年,至此而后盡,又至此而遇一同心者,亦奇矣。夜月甚明,碧宇如洗,心骨俱徹!
十三日史君為悉檀書巨扁同“匾”,蓋此君夙以臨池書法擅名者,而詩亦不俗。
復(fù)相與劇談。
既午,輿人催就道,史懇余同游九重崖,橫獅林、旃擅而西,宿羅漢壁,明日同一登絕頂作別。余從之。遂由悉檀東上坡,半里,過天池靜室,六里而過河南止足師靜室。更北上里余,直躡危崖下,是為德充靜室。德充為復(fù)吾高足,復(fù)吾與史君有鄉(xiāng)曲之好,故令其徒引游此室,而自從西路上羅漢壁,具飯于西來寺,以為下榻地。
此室當(dāng)九重崖之中,為九重崖最高處,室乃新構(gòu)而潔,其后危巖之半,有洞中懸,可緣木而上。余昔聞之,不意追隨,首及于此。余仰眺叢木森霄,其上似有洞門仿佛。時史君方停憩不前,余即躡險以登。初雖無徑,既得引水之木,隨之西行,半里,又仰眺洞當(dāng)在上,復(fù)躡險以登。初亦無徑,半里,既抵巖下,見一木倚崖直立,少斫級痕以受趾,遂揉róu攀援木升崖。
凡數(shù)懸其級,始及木端,而石級亦如之,皆危甚。
足之力半寄于手,手之力亦半無所寄,所謂憑虛御風(fēng),而實(shí)憑無所憑,御無所御也。洞門正南向,上下皆削壁,中嵌一門,高丈五,闊與深亦如之,而旁無余隙。中有水自頂飛灑,貯之可供一人餐,憩之亦僅受一人榻,第無余隙,恐不免風(fēng)雨之逼。然臨之無前,近則香木坪之嶺已伏于下,遠(yuǎn)則五龍壩之障正橫于南,排沙、觀音箐諸山層層中錯,各獻(xiàn)其底里深藏不易顯現(xiàn)的地方而無余蘊(yùn)焉。
久之,聞室中呼聲,乃下。又隨引水木而東過一棧,觀水所出處,乃一巨石下。甫出,即刳木引之西注,此最上層之水也;其下一二丈,又出一水,則復(fù)吾之徒引入靜室;其下又出一水,則一衲軒引之。連出三級,皆一峽坳,雖穴異而脈必潛通,其旁分而支引者,舉巖中皆藉之矣。
既下室中,啜茶果,復(fù)繼以餅餌,乃隨下層引水之木,西一里入一衲軒。延眺久之,又茶而行。西一里,過向所從登頂之坡。橫而西,路漸隘,或盤坡嘴,或過峽坳,皆亂礫垂脊,而中無滴水,故其地不能結(jié)廬,遂成莽徑。二里余,峽拗中有一巨木,橫偃若橋。又西二里,乃踐坡轉(zhuǎn)嘴而上,過野愚靜室。又半里,上至白云靜室。白云固留,以日暮而去,白云隨過體極靜室而別。西半里,過一宗靜室。傍水又躡坡半里,逾望臺南突之脊,于是瞑色已來,月光漸耀。
里余,兩過望臺西坳之水,又一里,南盤旃檀嶺,乃西過羅漢壁東垂,皆乘月而行也。又稍盤嘴而上半里,是為慧心靜室,此幻空碧云寺前南突之坡也。
余昔與慧心別于會燈寺,訪之不值,今已半載余,乃乘月叩扉。出茗酌于月下,甚適。此地去復(fù)吾先期下榻處尚三里,而由此西下度管,暗不可行,慧心乃曳杖為指迷。半里,度而上,又半里,登坡,與碧云大路合,見月復(fù)如前,慧心乃別去。又西一里,過一靜室,乃盤嘴北向躡坡,則復(fù)吾使人遍呼山頭矣。又一里,入西來寺。寺僧明空他出,其弟三空,余向所就餐者,聞之,自其靜廬來迎。
復(fù)吾知吾輩喜粥,為炊粥以供。久不得此,且當(dāng)行陟之后,吸之明月之中,不啻仙掌金莖矣。
十四日三空先具小食,饅后繼以黃黍之糕,乃小米所蒸,而柔軟更勝于糯粉者。乳酪、椒油、葼油、梅醋,雜沓而陳,不豐而有風(fēng)致。蓋史君乃厥兄明空有約而來。
譯文
初十日早晨起床,打聽沈翁,仍未歸來。蘭宗備好飯,另外做餅子來吃了。我取來紙作了獅子林四奇詩送給他!菜、翠壁、側(cè)樹、靈泉四奇。〕見顧仆不到,我疑心去查問他。蘭宗說:“他知道先生就要下去,為何再上來?'’可我心里仍然快快不樂放不下心,等不到沈翁,立即辭別蘭宗下山。才下走,見一個和尚倉皇來到。蘭宗還隨行,詢問他來是為什么事。說:“悉檀寺的長老命令前來迎候相公的!蔽倚闹腿颂幼吡恕T俅卧儐柡蜕校f:“長老見貴使背著包袱前去大理,詢問和光,懷疑他未奉相公的命令,因而派我來報告!蔽冶緛砭椭浪优芰耍皇侨ゴ罄。于是告別蘭宗,同和尚急忙下山。五里,經(jīng)過蘭那寺前幻住庵東邊,又下走三里,經(jīng)過東西兩條山澗會合之處,抵達(dá)悉檀寺,已是中午。打開箱子來看,所有東西全都不見了。體極、弘辨打算為我急速派遣兩個寺中的僧人去追,我止住了他們,說道:“追或許追不上。追上他也不能強(qiáng)迫他一定回來。也只能聽任他離開而已了!敝皇请x開家鄉(xiāng)三年,一主一仆,形影相依,一旦在萬里之外拋棄了我,為何這樣狠心呀!十一日我憂心忡仲。體極擔(dān)心我憂傷,命令他侄子及純白陪我到藏經(jīng)樓諸處散步。有個圓通庵的僧人妙行,在藏經(jīng)樓前讀經(jīng),烹茶布果。純白把象黃念珠給我看!蚕簏S這種東西,是牛黃、狗寶之類,生在大象肚子上,大處如同白果,最大的如像桃子,連綴在肚子四旁,取到它后,乘它軟時用水浸泡,制成念珠,顏色黃中帶白如像舍利子,堅(jiān)硬也如舍利子一樣,舉起重物不能砸碎它。出自于小西天,那地方也十分看重它,只用來制造佛珠,不作其他用途。又說,極大而肥壯的象才有象黃,千百頭中不能找到一頭,那象也算是象中之王了。〕坐在樓前的水池上訪詢逛葉的事跡,取來藏經(jīng)樓中與雞足山相關(guān)的書,摘取一二段把它們抄錄下來,這才知道佛經(jīng)所說的“迎葉守護(hù)佛衣坐禪,有四座石山飛來合攏”,就是這里的事了,也未曾有雞足山的名字。又知道迎葉也有三個,只有迎葉波名字是摩訶迎葉。“摩訶”,是大的意思,其余全是小迎葉而已。這天晚上,鶴慶史仲文恰好從省城來!残帐返氖俏还樱〕菓(yīng)試落第歸來,登山自我排遣。〕
十二日妙行來,約我去游華嚴(yán)寺,說是華嚴(yán)寺有位老和尚野池,是月輪的徒弟,不可不見一面,從前因?yàn)樵陉P(guān)閉的佛盒中坐禪,所以未能接近他的容貌,為之帳恨。從前我在歲首路過華嚴(yán)寺,他的徒弟全外出了,無法找到。我時時悲傷月輪公無后人,到此時才知道還有人,急忙吃完飯上路。和光也跟隨去。往西一里,越過東面支峰與中間支峰分界的溪水,就是迎祥寺,從這里起進(jìn)入巾間支峰界內(nèi)了。又走一里多,向南越過鎖水閣下游的溪水登坡,于是到了中間支峰的山脊上了。往西北溯山脊行一里,路過息陰軒。又沿瀑布的上游,往西北行一里多,渡過北來的溪流,在這里離開中間的支峰進(jìn)入西面支峰界內(nèi)了。又向北一里多,往西涉過一條峽谷中的溪水,再上登一條西來小支脈的山嘴,登上它后往西北行。一里,又向西越過一座亭橋,橋下的水是華嚴(yán)寺前面分界的水流,上下游都有橋,而此處是渡過它下游的橋。橋內(nèi)峽中有一個圓形水池,接近流水卻不相混,也是龍?zhí)兑活。由溪南向西北行,于是跋涉西面支峰的山脊了。半里,便進(jìn)入華嚴(yán)寺。寺院向東,高踞在西面支峰主脊的北面,創(chuàng)始于月潭,由于他是南京人,又稱為南京庵。到月輪擴(kuò)大了它,成為雞足山的首要佛寺,慈圣太后賜給《藏經(jīng)》貯藏在寺中。后來毀于火災(zāi),野池重新修建,規(guī)模雖然保存下來,但《法藏》不可恢復(fù)了。野池年齡七十多歲,逐一伺候過山中有名望的前輩,如今老來不忘先人的功德,因?yàn)樯倌陼r未探究過學(xué)間,掩上門門靜心讀書,孜孜不倦,也是值得贊許。聽說我有修撰《雞足山志》的意圖,把所抄錄的《清涼通傳》借給我,他的用意也很好。下午即將告別,史君聽說我在這里,也追隨而來。我擔(dān)心歸去途中已太晚,于是辭別野池,從別的路先返回去,因?yàn)槭肪修I子、坐騎。
出寺后,往西北由上游過橋,四里,接連向東北越過三條山澗,然后來到那東面的支峰,這就是圣峰燃燈寺下垂的支峰了。又走一里,向東下到它的盡頭處,有寺院懸在中央,這是天竺寺。它北邊的山澗自仰高亭的峽中流下來,它南邊的山澗又是從西面支峰東邊的山谷屢次墜落下流的,夾住圣峰的支脈,東邊在此到了盡頭!锻跏烙渭o(jì)》把圣峰作為中間的支峰,錯了。由它的下垂處越過北峽中的小橋,于是又進(jìn)入中間支峰的西界。沿北麓往東走,半里,兩次跨過南下的小溪,是首傳寺前方左右兩側(cè)的溪流。它南邊峽中開始開墾為田地,有房屋在中央,這是大覺寺的菜園。從它左邊向北轉(zhuǎn),半里,越過支峰的山脊,一連橫著走過法華庵、千佛庵、靈源庵三座寺庵,這里全是中間的山脊下垂之處。半里,向北越過鎖水閣的下游,就到大覺寺了。仍往東順大路走一里,經(jīng)過西竺寺前,登上圓通庵,觀賞燈籠花樹。這種樹的樹葉細(xì)如豆瓣,樹根大如葫蘆,花開大如山茱英,中間紅但花尖花蒂全是綠色的,似燈籠樣低低下垂著。我在永昌劉家書館見過這種樹,未見過它的花。此庵是妙行的舊居,留下烹茶喝后才離開。一里,由迎祥寺北邊渡過山澗,仍離開中間支峰的界內(nèi)進(jìn)入東面支峰界內(nèi)。溯澗水往北走,經(jīng)過龍泉庵、五華庵。五華庵如今名叫小龍?zhí)叮窍ぬ此麓簖執(zhí)兜纳嫌,大龍(zhí)兑迅珊詾樯钲,小龍(zhí)毒谷蝗苑e著水往下流。我多次想去探尋它,到此時強(qiáng)迫二位僧人到五華庵的后坡去找它。只見水流涂涂,分散注入悉檀寺右側(cè),可沿坡上的路上登,不見它所在之處。二位僧人用天晚勸我返回去,等回來時,寺門將要關(guān)閉了。
這天夜里,在復(fù)吾的書齋與史君交談。史君留心山川,談起大山脊自他府中西境金鳳哨嶺往南經(jīng)過洱海東面,自五龍壩、水目寺、水盤鋪,經(jīng)過易門縣、昆陽州的南部,而后包圍省會的山脈,非常熟悉。并且說到九鼎山前梁王山西側(cè)的溪流,是一起往南下流到白崖站、迷渡的,此溪名叫山溪。后代人分流鑿斷它流經(jīng)的山峽,把它引進(jìn)洱海,那么此溪又是一條溪水分為兩條支流了。果然這樣,那清華洞的山脈,又自梁王山東邊轉(zhuǎn)向南下延,是今天鑿斷之處。我當(dāng)初認(rèn)為那條山脊自九鼎山往西下墜,如果有往南下流到白崖站的溪流,那么從前我估量的,不大錯了!眼前的山脈,經(jīng)我扶杖漫游之下還如此,因而真不可缺少議論探究的人呀!史君說起生平喜愛搜尋訪求山脈,每每被人譏笑,不敢告訴人,邂逅間遇上我,他的心里非常痛快。不過我也搜尋訪求此條山脊,幾乎四十年,到此時才完結(jié),又到此地然后才遇見一個同心的人,也是奇跡呀!夜間月亮十分明亮,澄碧的天宇如洗滌過一般,心骨全都明徹透了!
十三日史君為悉檀寺寫了巨匾,原來這位先生是向來以擅長書法出名的人,而且詩也不俗。再次互相暢談。午后,轎夫催著上路,姓史的懇切邀請我一同去游九重崖,向西橫過獅子林、旎檀林,住宿在羅漢壁,明天一同登一次絕頂告別。我聽從了他。于是由悉檀寺東邊上坡,半里,經(jīng)過天池的靜室,六里后經(jīng)過河南止足禪師的靜室。再向北上走一里多,一直踩著危崖下走,這是德充的靜室。德充是復(fù)吾的高足弟子,復(fù)吾與史君有鄉(xiāng)親的情誼,所以命令他徒弟領(lǐng)路來游此處靜室,然后自此從西路上羅漢壁,在西來寺備好飯菜,用為住宿之地。
此處靜室正當(dāng)九重崖的中心,是九重崖的最高處,靜室是新建的而且整潔,它后方危崖的半中腰,有山洞懸在中央,可以沿著樹上登。我從前聽說過它,不料跟隨別人游山,首先到達(dá)此地。我仰面眺望,叢林森森入云霄,山崖上仿佛像有洞口。此時史君正好停下休息不再前走,我立即踏著險阻上登。最初雖然沒有路徑,遇到引水的木槽后,順著它往西行,半里,又仰面眺望,山洞應(yīng)當(dāng)在上方,又踏著險阻上登。起初也沒有路徑,半里,抵達(dá)危崖下后,見一棵樹緊靠危崖直立,稍微有砍鑿過臺階的痕跡以便承受腳掌,于是攀著樹枝上登危崖。一共懸空越過幾層樹枝,才到達(dá)樹梢,而石崖上的臺階也如此,全危險極了。腳的力量一半寄托在手上,手的力量也是一半無所寄托,這是所謂的憑靠虛空駕御山風(fēng)了,可實(shí)際上憑靠又無所憑靠,駕御也無所駕御。洞口向正南,上下全是陡削的石壁,中間嵌入一個洞口,高一丈五,寬處與深處也如此,可四旁沒有其余的縫隙。洞中有水從洞頂飛灑下來,把水貯存起來可供一個人飲用,在這里憩息也僅能放下一個人的床,只是沒有其余的空隙,恐怕免不了風(fēng)雨的逼迫了。不過在洞內(nèi)臨眺一望無際,近處是香木抨的山嶺已低伏在下方,遠(yuǎn)處則是五龍壩的山峰正橫在南面,排沙、觀音著諸山層層交錯在中間,各自呈獻(xiàn)出它們深藏的地方而沒有剩下的深奧之處了。很久,聽見靜室中的呼叫聲,這才下來。又順著引水的木槽往東走過一處棧道,觀看泉水流出之處,是在一塊巨石下。剛流出來,就用挖空的樹把水引向西流,這是最上層的水;它下方一二丈,又涌出一處泉水,復(fù)吾的徒弟把水引入靜室;它的下邊又涌出一處泉水,一袖軒把水引去。一連涌出三層,全在一個峽坳中,雖然泉眼的位置不同可脈胳必定暗中相通,那往旁邊分支引流的水,是整座山崖之中全仰仗的。
下到靜室中后,吃了茶水果子,又繼之以糕餅,于是順著下層引水的木槽,向西一里進(jìn)入一鈉軒。抬頭眺望了很久,文喝了茶上路。往西一里,經(jīng)過先前來時登頂?shù)纳狡。橫向西,路漸變窄,有時繞過坡嘴,有時走過峽坳,全是亂石塊垂下山脊,峽中沒有滴水,所以這個地方不能建屋,便成了滿是草叢的小徑。二里多,峽坳中有一棵巨樹,橫倒著好似橋梁。又向西二里,便踏著山坡繞著山嘴上登,經(jīng)過野愚的靜室。又走半里,上到白云的靜室。白云堅(jiān)決挽留,由于天晚便離開了,白云跟著走過體極的靜室才告別。往西半里,經(jīng)過一宗的靜室。傍著水流又爬坡半里,越過望臺向南突的山脊,到這里暮色已經(jīng)來臨,月光漸漸照耀起來。一里多,兩次越過望臺西面山坳的水流,又走一里,向南繞過旎檀嶺,于是往西走過羅漢壁的東垂,都是乘著月色前行的。又慢慢繞過山嘴上走半里,這是慧心的靜室,此地是幻空碧云寺前往南突的山坡。我從前與慧心在會燈寺分別,拜訪他沒遇上,至今已是半年多,于是乘著月光叩開門;坌哪贸霾柙谠鹿庀嘛嫞诌m意。此地離復(fù)吾事先約定的住宿處還有三里,可由此向西下走越過山著,黑得不能走,慧心于是拖著手杖為我指點(diǎn)迷途。半里,橫越而上,又走半里,登坡,與碧云寺來的大路會合,見月光又如先前一樣,慧心這才告別離去。又一里,路過一處靜室,就繞著山嘴向北登坡,就見復(fù)吾派人在山頭遍處呼叫了。又一里,進(jìn)入西來寺。寺中僧人明空出門去其他地方,他的弟子三空,是從前我們一起就餐的人,聽見聲音,從他的靜室出來迎接。復(fù)吾知道我們這幫人喜歡喝粥,為此煮了粥獻(xiàn)上來。很久沒吃到過此等東西,況且正當(dāng)行走上登之后,在明月之夜喝到,如同仙掌金莖一般。
十四日三空先準(zhǔn)備了小吃,饅頭之后是黃黍做的糕,是用小米蒸制的,但柔軟更勝過糯米粉做的。乳酪、辣椒油、雞蘿油、梅子醋,雜亂地陳放著,不豐盛但頗有風(fēng)味。原來史君是與他的師兄明空有約而來的。
作者簡介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偉大的地理學(xué)家、旅行家和探險家。崇禎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贛入湘,從攸縣進(jìn)入今衡東縣境,歷時55天,先后游歷了今衡陽市所轄的衡東、衡山、南岳、衡陽、衡南、常寧、祁東、耒陽各縣(市)區(qū),三進(jìn)衡州府,飽覽了衡州境內(nèi)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觀,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勝、風(fēng)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記。他對石鼓山和石鼓書院的詳盡記述,為后人修復(fù)石鼓書院提供了一筆珍貴的史料。
作品注釋
。1)二十七日——指1639年(己卯年)四月二十七日。作者當(dāng)時五十四歲,這次離家出游已進(jìn)入第四個年頭了。他在這年四月十三日抵達(dá)騰越,由此南觀跌水,考大盈江的出路;西游尖峰,西北游寶峰寺、打鷹山;下由順江村,到固棟,探究龍川支流東,西二江的發(fā)源;溯西江而北,出滇灘關(guān),抵阿幸廠;東南雅鳥山,進(jìn)入東江谷;北趨南竿甸廠。這一則日記,記錄了途經(jīng)石房洞山,探洞遇險的始末。
。2)飯——吃罷早食(作動詞用)。
。3)“木膽”——作者前三天(四月二十四日)游固棟玉皇閣時所發(fā)現(xiàn)的一種植物,當(dāng)日日記載:“……南出峽門,其門南臨絕壑,上夾重崖,有二木球倒懸其前,仰睇之,其上垂藤自崖懸空下丈余,即結(jié)為癭,如瓠匏之綴于蔓者;癭之端綴旁芽細(xì)枝,上迎雨露,茸茁夭矯,花葉不一狀,亦有結(jié)細(xì)子員綴枝聞?wù),即山僧亦不能名之,但曰‘寄生’,或曰‘木膽’而已……是午,返寺,同顧仆取斧縛竿,負(fù)梯而往,……久而后得之。癭圓若葫蘆倒垂,上大下小,中環(huán)的頸;一癭環(huán)若巨石,兩端圓奏而中空,皆藤懸于上,而枝發(fā)于下;如藤者輕而松,如葫蘆者堅(jiān)而重。余不能兼收,后行時置輕鍘堅(jiān)者而走!
(4)郁勃——煙氣彌漫的樣子。
(5)熱水——指溫泉。塢——四周高,中間低的地方。作者四月二十六日游熱水塘,當(dāng)日日記載:“……時猶下午,遍觀熱水所匯,其出甚異。蓋塢中有淚水自東峽中注一而西者,冷泉也。小水這左右,泉孔隨地而出,其大如管,噴竅而上,作鼓沸狀,滔滔有聲,躍起水面者二三寸,其熱加沸,有數(shù)孔突出一處者,有從石隙一處者,有從石窞中斜噴者,其熱尤甚!
(6)壑(huò)——聚水的深谷,山坳里的溝池。
。7)塹(qiàn)——壕溝。
(8)墜——往下低落。
。9)坪——平地。
。10)岐——岔道。
。11)意——以為,猜測。
。12)其南逾——越過它(指塢)的南邊。岰(yǒu)——山洼,山谷。
。13)固棟道 ——通向固棟的道路。
。14)亟——趕緊。
(15)莽行——在草莽中摸索前進(jìn)。坂——山坡。
。16)從之——順著這條路走。
。17)脊——這里指山嶺。
。18)當(dāng)——本應(yīng)該。
。19)迂——走了彎路。
。20)開——開闊。
(21)阡塍(chéng)——田間的界路。
。22)芃(péng)芃——草木茂盛的樣子。
(23)嶻嶪(jié yè)——山勢高大雄壯。前標(biāo)——形狀突出顯眼。
(24)倚南坡而廬——靠著南坡筑廬。廬,房屋。
(25)莫可問為何所——找不到人詢問這是什么地方。
(26)已而——過了一會兒。
。27)畏途——大家都不敢行走的危險的道路。
。28)停趾——止步不前,歇足。
。29)貿(mào)貿(mào)焉——滿不在乎,無所謂的樣子。自適——自管自走(也有自得其樂的意思)。
(30)破——穿越。
。31)嶻嵲(niè)——這里作名詞用,借指前面提到的那座“東突”“前標(biāo)”的石房洞山。
。32)拓(tuò)——土地平夷開展。
。33)截流渡舟——乘船過江。
。34)亙屏——橫列的屏風(fēng)。
。35)豁然——開闊。遙達(dá)——通往遠(yuǎn)處。
。36)嶂(zhàng)——像屏風(fēng)一樣的山峰。
。37)矗立(chù)峙——兩山高聳對立。
。38)宛轉(zhuǎn)而注——轉(zhuǎn)折前行。
。39)不能竟去——舍不得就此而去。
。40)停——放下。
。41)削——陡峭。
。42)不能受足——無法插腳,踩不上去。
(43)不能受指——承受不起手指的攀扯。
。44)及——登上。
(45)輒——馬上就會。隕(yǔn)——往下墜落。
。46)間得——偶得。少(shāo)粘者——稍微牢固些的(指石)。
。47)繃足——緊繃著腳跟。掛指——貼緊雙手。
。48)平帖于壁——(人)像掛在墻壁上。
。49)援——攀扯。
。50)蘇土——松動的土。
。51)流土——也是松動的土。
。52)蘇石——松散的石塊。
。53)先試得其兩手兩足四處不摧之石——先措到了一處可以經(jīng)得起手攀腳蹬的石塊。
。54)橫帖——斜著身子緊貼在石壁上。
。55)稍循而下墜——又稍微下退了一段距離。
。56)穹然——高高的。
。57)乳——石鐘乳,從石灰?guī)r洞頂下垂的石術(shù),又名鐘乳石。
。58)批隙而入——從隙縫間擠身進(jìn)去。
。59)難于橫帖之陟——比剛才斜著身子緊貼石壁而行更艱難。陟(zhì),走山路。
(60)冀(jì)——希望。
(61)竭蹶從之——勉力攀登上去。
。62)透——穿越。
。63)囁(niè)——踩踏(梯子)而登。
。64)攬——收入眼底的景象。
。65)綴——連續(xù)一大片的意思。
。66)揣(chuǎi)——拉扯著。
。67)逗——身子晃蕩一下配合出某種姿勢。
。68)及——到達(dá)。
(69)更生——重生,死而再生。
。70)攜飯——所帶的干糧。路隅(yú)——路旁。
(71)中遜——(山脈)中斷的意思。
。72)稱——對稱,相配。
(73)勝處——住處,好地方。
。74)注溯——沿著。
。75)檐覆飛空——就是“覆檐飛空”的意思。飛空,形容結(jié)構(gòu)很生動也形容覆檐很高。
(76)檻(kǎn)——門限。
(77)陟境——可以通行的山路。
。78)釋——卸下,解除。
。79)廠——指南香甸廠。
。80)村廬——房舍。接叢——密接成群。
(81)礦爐——煉礦用的爐子。
。82)甫——剛剛。
。83)止存——只剩有。青蚨——本是蟲名,扣世用作錢的代稱。
。84)計(jì)——盤算一下。界頭——作者四月二十八日有界頭之行。再過一天(四月二十九日)回到騰越。城——指騰越。
(85)為一日供——供一天的需要。
。86)迨——及至,等到。扒——同“爬”字。
(87)褶(dié)——夾衣。裙——古代男子所穿的下衣。三事——三件東西(物品)。
(88)紬——同“綢”字。
。89)沽酒市肉——打酒買肉。
。90)僰(bó)彝——古代住豐我國云、貴一帶的一種少數(shù)民族。
。91)迤(yǐ)邐——綿延,連接。
(92)造——抵達(dá)。
(93)楹——原本是房柱,這里引申為屋子的意思。
。94)額——題扁額(作動詞用)。
(95)廠——同“敞”字,高大開闊。
。96)繽紛——花樣繁多。飄颺(yāng)——形容那些鐘乳石柱的形狀非常生動。
(97)極其北——互它的最北頭。
(98)穹盤——向高處盤旋。
。99)因——借,順。
(100)龕(kān)——供奉佛像的小室。迸——突然出現(xiàn)。
【滇游日記四十六的原文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滇游日記四十六的原文與翻譯08-02
滇游日記原文及翻譯參考06-14
滇游日記十一原文翻譯06-14
《滇游日記十八》原文及翻譯06-14
滇游日記十六的原文與譯文06-11
關(guān)于滇游日記四十原文及譯文06-11
徐弘祖滇游日記原文06-12
滇游日記文言文翻譯03-28
游大理日記翻譯及原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