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鶴《小松》的閱讀答案解析及賞析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都離不開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具有開放性,不是唯一的,我們要敢于辨證揚棄,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你所了解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杜荀鶴《小松》的閱讀答案解析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杜荀鶴《小松》的閱讀答案解析及賞析 篇1
閱讀杜荀鶴的《小松》 一詩,完成小題。(6 分)
自小刺頭深草里, 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①不識凌云②木, 直待凌云始道③高。
注釋:①時人:指普通的人。②凌云:直沖云霄。③始道:才說。
【小題1】詩的首句是抓住小松的哪兩個特點來寫的?(2 分)
【小題2】詩人出身寒微,雖然年輕時就才華畢露,但由于“帝里無相識”,以至屢試不中,報國無門。你覺得作者借這首詩諷刺了什么?(2分)
【小題3】韓愈的《馬說》中有一句與這首詩表達的意思相近,請你默寫出來。(2分)
答案:
【小題1】矮或小、刺頭
【小題2】諷刺了以身世取人的世俗之人目光的淺陋
【小題3】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答案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第一句是寫小松剛剛從草叢是露出“刺頭”,小松才剛剛露出“蓬蒿”的一點點,這是要描寫小松的矮小,且梢葉為刺狀。
考點:詩意理解
點評:本題不難,詩的內容淺顯易懂。此類題首先要對詩歌的信息點作一梳理,抓住重點的“信息點”,看作者重點描寫了什么,是如何突出特點的。
【小題2】
試題分析:仔細閱讀題干介紹的作者身世,再理解“時人不識凌云木”一句的含義,這里的“凌云木”指的是詩人自己,諷刺了世人不識才,見識淺陋以及以地位識人的世俗風氣。
考點:詩歌含義理解
點評:本題不難,詩句短小,意義明確。分析某些詞語的含義和表達作用,是品析詩歌的方法之一,學習古詩要注意詩歌中一些詞語在表達詩意詩情方面的作用。
【小題3】
試題分析:在解答第二題的基本義,理解詩歌的含義,再聯(lián)想到韓愈在《馬說》里所寫到的埋沒人才的的句子。
二:
1)這首詩刻畫“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的精神,同時也批評“時人”的 。
。2)對“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 字顯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 字寫出其銳不可擋的發(fā)展勢頭。
。3)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 ,后者指 。
。4)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第一二句生動地刻畫山小松由小而大,發(fā)展變化的情景。一個“刺”字,顯示出小松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俺觥笔恰按獭钡谋厝唤Y果,也是它未來“凌云”的先兆。
B.第三句由描寫轉入議論,諷刺社會上的一些小人見風使舵,前倨后恭,趨炎附勢,溜須拍馬的時弊。
C.詩人自身微寒,才華山眾,卻報國無門,一生潦倒。埋沒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D.由于詩人觀察敏銳,體驗深切,詩中對小松的描寫精練傳神,描寫和議論,抒情和哲理,達到了有機統(tǒng)一。
參考答案:
。1)不甘埋沒 目光短淺【分析:“小松”象征著詩人不甘埋沒的精神!白孕〈填^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毙∷善鸪趼駴]在“深草里”和“蓬蒿”中,但它不甘埋沒。】
。2)刺 出【一個“刺”字,不僅寫出了小松的外型特點,而且寫出了其銳不可擋的發(fā)展勢頭,顯示了小松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一個“出”字寫出了小松出類拔萃的個性,為后來“凌云”打下基礎!
(3)未長成的小松 長成后的松樹【歌的三四句有兩個“凌云”,意義不同。前一個,指未長成的小松,其內在品格尚未顯現(xiàn),被人小看;后一個,指長成后的松樹,這時候人們才知道它高,也算不得有眼光了!
(4)B(應是藝術地表現(xiàn)了社會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淺,缺乏遠見,在新事物剛剛開始的時候,往往不去關注,待到長成氣候,才去重視。)
三:
①這首詩刻畫“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沒的精神,同時也批評“時人”的目光短淺。
、趯Α靶∷伞毙蜗蟮乃茉欤谝痪涞拇套诛@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出字寫出其銳不可擋的發(fā)展勢頭。
、廴、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未長成的小松,后者指長成后的小松。
4.下列對詩句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D
A.第一句寫小松剛從土里長出來,被掩沒在深草里。
B.第二句寫被雜草遮掩的小松,如今已經(jīng)超出蓬蒿。
C.第三句寫當時之人沒有認識到小松就是凌云之木。
D.第四句寫直到看見別的樹才意識到小松可以長高。
5.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A.借松寫人,沒在深草中的小松反襯出潦倒落魄、報國無門的詩人形象。
B.“刺頭”一詞不但勾勒出小松外形特點,而且把它鮮明個性勾畫出來。
C.“漸覺”一詞用得精當、含蓄,側面寫出了小松由小到大的成長過程。
D.三、四句連說兩個“凌云”,感嘆眼光短淺的時人不識小松是棟梁之材。
賞析:
《小松》借松寫人,托物諷喻,寓意深長。
松,樹木中的英雄、勇士。數(shù)九寒天,百草枯萎,萬木凋零,而它卻蒼翠凌云,頂風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剛出土的小松成長起來的。小松雖小,即已顯露出必將“凌云”的苗頭!缎∷伞非皟删洌鷦拥乜坍嫵鲞@一特點。
“自小刺頭深草里”——小松剛出土,的.確小得可憐,路邊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沒在“深草里”。但它雖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圍中,它不低頭,而是“刺頭”——那長滿松針的頭,又直又硬,一個勁地向上沖刺,銳不可當。那些弱不禁風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敵的。“刺頭”的“刺”,一字千鈞,不但準確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點,而且把小松堅強不屈的性格、勇敢戰(zhàn)斗的精神,活脫脫地勾畫出來了。一個“刺”字,顯示出小松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暫時的,相對的,隨著時間的推進,它必然由小轉大。不是么?——
“而今漸覺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類中長得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腳底下,可現(xiàn)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當然更不在話下。這個“出”字用得精當,不僅顯示了小松由小轉大、發(fā)展變化的情景,而且在結構上也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結果,也是未來“凌云”的先兆。事物發(fā)展總是循序漸進,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從“刺頭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漸覺”!皾u覺”說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誰“漸覺”的呢?只有關心、愛護小松的人,時時觀察、比較,才能“漸覺”;至于那些不關心小松成長的人,視而不見,哪能談得上“漸覺”呢?故作者筆鋒一轉,發(fā)出深深的慨嘆: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這里連說兩個“凌云”,前一個指小松,后一個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實,稱贊它高,并不說明有眼力,也無多大意義。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樣貌不驚人,如能識別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愛護、培養(yǎng),那才是有識見,才有意義。然而時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這個“識”字,故詩人感嘆道:眼光短淺的“時人”,是不會把小松看成是棟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時人不識”,而被摧殘、被砍殺!這些小松,和韓愈筆下“駢死于槽櫪之間”的千里馬,不是遭到同樣悲慘的命運嗎?
杜荀鶴《小松》的閱讀答案解析及賞析 篇2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自小刺頭深草里”中的“刺”表現(xiàn)出小松怎樣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托物言志”是這首詩的一大特色,請就此作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不同凡俗、自強不息、不畏困苦、奮發(fā)向上的品質。
。2)通過描寫松樹小時的特性以及它在不被關注的環(huán)境中漸漸成長的過程,希望社會對小人物的成長要關注與培養(yǎng),在他們還胸懷凌云壯志的時候便將其選拔出來的。(意對即可)
杜荀鶴《小松》的閱讀答案解析及賞析 篇3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5.詩中“刺”一字千鈞,請分析它的妙處。(2分)
答:
16.這首詩借松寫人,托物寓意,請體會詩人的情感態(tài)度。(2分)
答:
15.形象地勾勒出小松滿頭松針,又直又硬,努力向上沖刺生長的外形特點(1分),突出了小松堅強不屈的性格及勇敢戰(zhàn)斗的精神。(1分)
16.作者通過刻畫小松成長的特點,表達了對出身寒微的人在成才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自信、堅強、勇敢精神的贊美之情。(1分)同時對那些目光短淺、不識人才、不關心人才成長的人發(fā)出深深的慨嘆。(1分)
這首小詩借松寫人,托物諷喻,寓意深長。
松,樹木中的英雄、勇士。數(shù)九寒天,百草枯萎,萬木凋零,而它卻蒼翠凌云,頂風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剛出土的小松成長起來的。小松雖小,即已顯露出必將“凌云”的苗頭!缎∷伞非皟删,生動地刻畫出這一特點。
【杜荀鶴《小松》的閱讀答案解析及賞析】相關文章:
杜荀鶴唐詩《小松》譯文及賞析09-05
古詩小松杜荀鶴翻譯賞析10-03
小松_杜荀鶴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6
《溪興》杜荀鶴閱讀答案及賞析12-30
杜荀鶴《山中寡婦》閱讀答案及譯文賞析12-25
杜荀鶴《山中寡婦》的閱讀答案02-06
杜荀鶴小松原文翻譯及賞析12-02
新栽竹杜荀鶴閱讀答案06-13
杜荀鶴《送友游吳越》閱讀答案及原文賞析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