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晉書·王浚傳》原文及譯文
《王浚傳》是唐代房玄齡(唐代初年名相)創(chuàng)作的一篇傳記。作品出處為《晉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晉書·王浚傳》原文及譯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王浚,字士治,弘農(nóng)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墳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為鄉(xiāng)曲所稱。晚乃變節(jié),疏通亮達,恢廓有大志。嘗起宅,開門前路廣數(shù)十步。人或謂之何太過,浚曰:“吾欲使容長戟幡旗!北娤绦χ,浚曰:“陳勝有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敝菘け俸訓|從事。守令有不廉潔者,皆望風自引而去。刺史燕國徐邈有女才淑,擇夫未嫁。邈乃大會佐吏,令女于內(nèi)觀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參征南軍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為人志太,奢侈不節(jié),不可專任,宜有以裁之!膘镌唬骸翱S写蟛牛瑢⒂麧渌,必可用也。”轉(zhuǎn)車騎從事中郎,識者謂祜可謂能舉善焉。
除巴郡太守?み厖蔷常靠嘁,生男多不養(yǎng)。浚乃嚴其科條,寬其徭課,其產(chǎn)育者皆與休復,所全活者數(shù)千人。轉(zhuǎn)廣漢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賴之。及賊張弘殺益州刺史皇甫晏,遷浚為益州刺史?TO(shè)方略,悉誅弘等,以勛封關(guān)內(nèi)侯。懷輯殊俗,待以威信,蠻夷徼外,多來歸降。征拜右衛(wèi)將軍,除大司農(nóng)。車騎將軍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謀伐吳,詔浚修舟艦?D俗鞔蟠B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來往。又畫鹢首怪獸于船首,以懼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T齑谑,其木杮蔽江而下。尋拜浚為龍驤將軍、監(jiān)梁益諸軍事。
時朝議咸諫伐吳,浚乃上疏曰:“臣數(shù)參訪吳楚同異,孫皓荒淫兇逆,荊揚賢愚無不嗟怨。且觀時運,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變難預。令皓卒死,更立賢主,文武各得其所,則強敵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敗,又臣年已七十,死亡無日。三者一乖,則難圖也,誠愿陛下無失事機。”帝深納焉。(節(jié)選自《晉書·列傳十二》,有刪節(jié))
譯文:
王浚,字士治,是弘農(nóng)湖人,家中世代為二千石。王浚博通典籍,姿貌俊美,但不注意修養(yǎng)品行博取名聲,不被鄉(xiāng)里人稱道。稍后才改變志節(jié),爽朗曠達,恢宏有大志。曾經(jīng)修建宅第,在門前開了一條數(shù)十步寬的路。有人對他說路太寬有何用,王浚說:“我打算使路上能容納長戟幡旗的儀仗!北娙硕夹λ蹩Uf:“陳勝說過,燕雀哪能知道鴻鵠的大志呢?”州郡征召王浚為河東從事。一些不廉潔的官吏聞其到任,皆望風而去。刺史燕國人徐邈有個才貌俱全的女兒,因選擇夫婿而未嫁。徐邈便大會同僚佐吏,令女兒在內(nèi)觀看,女兒看中了王浚,并指著告訴了母親,徐邈便把女兒嫁給了王浚。后為征南將軍參軍,羊祜以深交知己待他。羊祜的侄子羊暨對羊祜說:“王浚為人志向太高,奢侈不節(jié),不可單獨擔當大事,對他應該有所抑制!毖蜢镎f:“王浚有大才,將要實現(xiàn)他的愿望,是可以任用的!焙筠D(zhuǎn)為車騎將軍從事中郎,有見識的人認為羊祜可算是善于薦賢的人了。
后任巴郡太守,此郡與吳國接壤,兵士苦于戰(zhàn)爭徭役,生了男孩多不愿養(yǎng)育。王浚制定了嚴格的法規(guī)條款,減輕徭役課稅,生育者都可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嬰兒有數(shù)千人。不久盜賊張弘殺了益州刺史皇甫晏,朝廷遷王浚為益州刺史。王浚設(shè)下計謀,將張弘等賊人全部殺掉,因功封關(guān)內(nèi)侯。王浚在任,懷柔安撫招來的不同習俗的人,并用威嚴信用待人,當?shù)馗髯灏傩,多來歸附。王浚被拜為右衛(wèi)將軍、大司農(nóng)。車騎將軍羊祜一向知道王浚奇略過人,便密上表章,請仍留王浚于益州。于是復任王浚為益州刺史。
晉武帝謀劃滅吳,下詔讓王浚修造舟艦,王浚造連舫大船,方一百二十步,每艘可裝載二千余人。大船周邊以木柵為城,修城樓望臺,有四道門出入,船上可以來往馳馬。又在船頭畫上鹢首怪獸,以恐嚇江神,船艦規(guī)模之大數(shù)量之多,自古未有。王浚在蜀地造船,削下的碎木片浮滿江面,順流漂下。不久晉武帝拜王浚龍驤將軍,監(jiān)梁益諸軍事。
當時朝中大臣對伐吳紛紛議論諫阻,王浚給皇帝上疏說:“臣多次查訪研究吳楚的情況,孫皓荒淫兇暴,荊揚一帶無論賢愚,沒有不怨恨的,觀察目前形勢,應從速伐吳。今日不伐,形勢變化不可預測。如果孫皓突然死去,吳人更立賢主,文武各得其所,人盡其才,則吳國就成了我們的強敵。再者,臣造船已經(jīng)七年,船日漸腐朽損壞,另外臣年已七十,死期臨近。以上三事如不遂人愿,伐吳更加困難。誠懇希望陛下不要失去良機!蔽涞蹆(nèi)心同意王浚的意見。
作者簡介
房玄齡,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唐代初年名相。他年輕時博覽經(jīng)史,18歲時中進士,官拜羽騎尉。李淵起兵反隋后,他投奔了李世民,協(xié)助李世民經(jīng)營四方,削平群雄,并參與策劃了玄武門之變,為貞觀之治的到來立下了功勛,李世民稱贊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
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齡被任命為中書令,總領(lǐng)百司,掌管政務(wù)達20年,主持制定了唐初的律令、格敕和各種典章制度,并調(diào)整政府機構(gòu),精簡中央官員,為政府選拔了大量人才。他任職期間善于用人,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后世把他和杜如晦作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杜”。唐太宗征高旬麗時,他留守京師,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病逝。
【《晉書·王浚傳》原文及譯文】相關(guān)文章:
《晉書王渾傳》原文賞析及譯文07-27
《晉書·陶潛傳》原文及譯文09-26
《晉書孫綽傳》原文及譯文10-02
晉書·王舒?zhèn)鞯脑募胺g09-24
《晉書華廙傳》原文及譯文解析09-27
《晉書山濤傳》的原文與譯文解析09-26
《晉書何攀傳》原文及譯文解析09-27
《晉書卞望之傳》原文及譯文09-27
《晉書嵇紹傳》的原文及譯文解析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