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1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夜深宴飲在東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來的時候仿佛已經三更。這時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聲如雷鳴。輕輕地敲了敲門,里面全不回應,只好獨自倚著藜杖傾聽江水奔流的吼聲。
經常憤恨這個軀體不屬于我自己,什么時候能忘卻為功名利祿而奔競鉆營!趁著這夜深、風靜、江波坦平,駕起小船從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注釋
東坡:在湖北黃岡縣東。蘇軾謫貶黃州時,友人馬正卿助其墾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間。
聽江聲:蘇軾寓居臨皋,在湖北黃 縣南長江邊,故能聽長江濤聲。
營營:周旋、忙碌,內心躁急之狀,形容為利祿竟逐鉆營。
夜闌:夜盡。
縠紋:比喻水波細紋?e,縐紗。
賞析:
作者:佚名
上片賞析
這首詞作于神宗元豐五年,即東坡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全詞風格清曠而飄逸,寫作者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后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表現了詞人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生活態(tài)度和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展現了作者曠達而又傷感的心境。
上片首句“夜飲東坡醒復醉”,一開始就點明了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復醒,醒而復醉,當他回臨皋寓所時,自然很晚了!皻w來仿佛三更”,“仿佛” 二字,傳神地畫出了詞人醉眼朦朧的情態(tài)。這開頭兩句,先一個“醒復醉”,再一個“仿佛”,就把他縱飲的豪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
接著,下面三句,寫詞人已到寓所、在家門口停留下來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走筆至此,一個風神瀟灑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懷曠達、遺世獨立的“幽人”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其間浸潤的,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超曠的精神世界,一種獨特的個性和真情。
上片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諦聽江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境界,從而烘托出歷盡宦海浮沉的詞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聯翩,從而為下片當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鋪墊。
下片賞析
下片一開始,詞人便慨然長嘆道:“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嘆,既直抒胸臆又充滿哲理意味,是全詞樞紐。
以上兩句精粹議論,化用莊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之言,以一種透徹了悟的哲理思辨,發(fā)出了對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托的深沉喟嘆。這兩句,既飽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達出一種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人生困惑與感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詞人靜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無法掌握命運,就當全身免禍。顧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闌風靜縠紋平”,心與景會,神與物游,為如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產生脫離現實社會的浪漫主義的遐想,唱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駕一葉扁舟,隨波流逝,任意東西,他要將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無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闌風靜彀紋平”,表面上看來只是一般寫景的句子,其實不是純粹寫景,而是詞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契合的產物。它引發(fā)出作者心靈痛苦的解脫和心靈矛盾的超越,象征著詞人追求的寧靜安謐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兩句,自是順理成章。蘇東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之后,思想幾度變化,由入世轉向出世,追求一種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復雜的人生觀中,由于雜有某些老莊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曠達不羈的性格!靶≈蹚拇耸,江海寄馀生”,這余韻深長的歇拍,表達出詞人瀟灑如仙的曠達襟懷,是他不滿世俗、向往自由的心聲。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2
東坡引
玉纖彈舊怨。還敲繡屏面。清歌目送西風雁。雁行吹字斷。雁行吹字斷。
夜深拜月,瑣窗西畔。但桂影、空階滿。翠幃自掩無人見。羅衣寬一半。羅衣寬一半。
賞析
這是一首愛情詞,是寫閨怨的。它寫出了閨中人的怨恨、期望和苦惱,寫得比較細致,抒情味道很濃。作者截取閨中人一天生活的幾個片段,做了細致描寫,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坝窭w”二句寫其理琴。玉纖,寫彈琴者手指纖細柔滑,既暗示其為女性,又以部分代全體,顯示其身材之美。中間著一“彈”字,言其怨苦無處訴說,只好托之琴音訴之。則其幽怨之深不言可知。因其幽怨甚深,故彈奏到憤激之處時,情不自禁地“還敲繡屏面”。通過以上兩個動作的描敘,把閨中人長期郁積于胸中的怨苦全部寫了出來!扒甯琛比鋵懫鋵σ魰慕^望。言閨中人放下瑤琴來到室外,以清歌抒發(fā)胸中郁悶,仰天長嘯,目送南飛的大雁,盼望它能帶來好的'消息。不料西風太猛,把雁字吹斷,把音信給吹沒了。在這里,作者使用“雁行吹字斷”這一重疊句式,把閨中人面對音訊皆無的怨苦和無奈準確地描繪了出來!耙股睢比鋵懓菰碌氖。時間由晝入夜,閨中人的情緒又由無奈轉向期望,轉向訴求,企圖通過拜月,求得月圓人圓,孰料再一次陷入失望的深淵,“但桂影、空階滿”,拜月拜來的只是滿階月影,使其陷入了更加悲苦的境地。“翠帷”三句寫其瘦。閨中人由室外轉入室內,獨自一人,拉上帷幕,脫下羅衣,意欲就寢,以便使身心輕松一點,卻無意之中發(fā)現“羅衣寬一半”,也就是說“為伊消得人憔悴”,或者說人比過去瘦了一半。在這里,作者以抒情的筆調,驚呼的語氣,把閨中人出人意外的消瘦寫了出來,更進一步寫出了閨中人怨苦之深之重,以情結情,醒豁有力。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3
神州沉陸,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塞馬晨嘶,胡笳夕引,贏得頭如雪。三秦往事,只數漢家三杰。
試看百二山河,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fā)。閫外何人,回首處、鐵騎千群都滅。拜將臺欹,懷賢閣杳,空指沖冠發(fā)。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
譯文
我神州大地淪喪,試問誰會成為范仲淹、韓琦式的人物來保家衛(wèi)國。北望中原已失,連函谷關以西的大半土地也拋棄了。在邊塞,我清晨騎在嘶嗚的馬背上出營,晚上伴著胡笳聲宿營,所贏得的不過是滿頭的白發(fā)。收復“三秦”,只有漢初三杰再世了。
關中易守難攻,怎奈朝廷遠在萬里之外,又不肯發(fā)兵抗敵。主張和議的人誰還記得邊關的恥辱,諸路兵馬都幾乎被滅。拜將臺歪在一邊,懷賢閣不見蹤影,我怒發(fā)沖冠又有什么用。拍遍欄桿,只能獨自仰望天空中的明月。
注釋
酹(lèi)江月:詞牌名。又名《大江東去》《念奴嬌》《赤璧詞》《百字令》《壺中天》等。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體多見,正體為雙調百字,上下闋皆十句四人韻。平韻正體惟改仄韻為平韻。
興元:秦時名南鄭,為漢中郡治所,在今天的陜西漢中市。
一范一韓:范指范仲淹,韓指韓琦。范韓二人曾主持陜西邊防,西夏敢騷擾。
長安:借指汴京,代表已被金人占領的中原大地。
三秦:當年項羽入咸陽后,把關中分封給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三秦。
漢家三杰:指漢初名臣張良、蕭何、韓信。
百二山河:形容關中形勢險要,二人扼守,敵百人。
閫(kǔn)外:指朝廷之外,或指邊關。此指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浚合五路兵馬與金兀術戰(zhàn)于富平(甘肅靈武),諸軍皆敗之事。
拜將臺:指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之臺,在陜西西部。
懷賢閣:是宋代為追懷諸葛亮而建的閣,在陜西鳳翔東南。
賞析
本詞作于公元1140年(宋高宗紹興十年)秋。公元1140(年宋高宗紹興十年),胡世將任川陜宣撫副使,治兵于興元,積極抗金。但不久,朝廷任用秦檜,力主和議,把淮河至大散關以北土地拱手讓人,此詞為感時而發(fā)所作。
創(chuàng)作背景
1140年(宋高宗紹興十年),胡世將任川陜宣撫副使,與吳積極抗金,劉琦、岳飛、韓世忠等也在中原重擊金兵,抗金形勢大好。但不久,朝廷任用秦檜,力主和議,罷斥一批抗戰(zhàn)人士,把淮河至大散關以北土地拱手讓給敵人,本詞作于同年秋季。作者痛感朝廷失計、和議誤國,滿腔憤懣,發(fā)之于詞。上片以眼看神州淪喪哪有范仲淹、韓琦式的'英雄人物來保衛(wèi)河山起句,極度憤慨溢于言詞!氨蓖倍,北望長安不見,意為中原已淪喪,連函谷關以西的大半土地也失陷了,語含譏諷,情極沉痛!俺克弧倍洌瑢懽约呵宄框T馬出營,傍晚伴著胡笳宿營,因為訂了和議,結果任憑歲月流逝,閑白了頭發(fā),卻不見抗戰(zhàn)殺敵!叭亍倍,宕開一筆,回顧歷史。收復陜西,在歷史上有過,那是漢初三杰的故事。言下之意,今天仍可以收復失地,關鍵在于實行抗戰(zhàn)政策和任用賢才。
下片緊承上片寫不能收復失地的原因!霸嚳础倍,關中形勢險要可以堅守,但朝廷在千里之外,又力主和議,不肯發(fā)兵。這里,他把矛頭直接對準秦檜一幫賣國賊,進行譴責。憤怒地揭發(fā)了投降派的罪行!伴外”二句,回顧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張浚合五路兵馬與金兀術戰(zhàn)于富平(甘肅靈武),諸軍皆敗之事,但今天人們忘記恥辱,又談和議。“拜將”三句,“臺”,“閣杳”,寫這幾處歷史文物被破壞和被遺忘,表現了當時人們不重人才和糟蹋人才。能守而不守,忘記恥辱,糟蹋人才而侈談和議,這些現實都促使充滿愛國激情的作者激憤難當,但又無可奈何,他只有仰天長嘆。最后以“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作結。全詞充滿政治色彩,論事透徹,用典恰當;感情飽滿,激昂慷慨;風格沉郁悲壯,灑脫豪放。
此詞為感時而發(fā)所作,斥責和議之非,期待有抱負才能的報國之士實現恢復中原的大業(yè)。固它用東坡赤壁懷古韻,故此詞亦可稱“興元懷古”。全詞憂懷國事,著眼大局,感情飽滿,激昂慷慨;風格沉郁悲壯,灑脫豪放。
不過東坡赤壁詞主要追思懷念周瑜,此詞則追懷與當地有關的好幾個歷史人物。
。ㄒ唬叭赝,只數漢家三杰。”項羽入關后分秦地為三,后因稱關中為三秦。漢家三杰,就是輔助劉邦奪取天下的張良、蕭何與韓信。劉邦于秦亡后被項羽封為漢王,定都南鄭。后來他聽從蕭何建議,南鄭為韓信筑壇拜將。劉邦后來出關向東討伐項羽,并最終取勝,主要就是依靠了張良、蕭何、韓信。
。ǘ鞍輰⑴_欹,懷賢閣杳!睉奄t閣是紀念三國時北伐至此的諸葛亮。這是因為諸葛亮幾度北伐,即駐兵漢中以出斜谷,而且死后葬于漢中的定軍山。陸游《感舊》詩記南鄭兩個勝跡,就是拜將壇與武侯廟!皯K淡遺壇側,蕭條古廟壖!弊宰ⅲ骸鞍蓓n信壇至今猶存。沔陽有蜀后主所立武侯廟。”懷賢閣建于斜谷口,北宋時猶存!短K軾詩集》卷四有詩題曰:“是日至下馬磧,憩于北山僧舍,有閣曰懷賢,南直斜谷,西臨五丈原,諸葛孔明所從出師也!
(三)“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币环兑豁n,指的是北宋時駐守西北邊境的范仲淹與韓琦。仁宗康定元年,范仲淹與韓琦同為陜西經略安撫副使,為抵御西夏、鞏固西北邊防起了重要作用。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七:“(范)仲淹與韓琦協(xié)謀,必欲收復靈夏橫山之地,邊上謠曰:‘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
這些歷史人物,有的成就大業(yè),有的北伐中原,有的威震邊陲。“神州沉陸”、北宋淪亡之后,面對“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的山河殘破的形勢,不能不令人臨風懷想古來于此為國立功的上述先賢。這時作為邊帥初到興元的胡世將懷古感時,以表達他希欽和追慕的先賢感情。但首句“神州沉陸”之后,緊接著“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這么寫實是深慨當代沒有這樣的人物。緊接著下面說“漢家三杰”已成“往事”,拜將臺與懷賢閣則一“欹”一“杳”,都是暗寓“時無英雄”之慨。
當時張浚是個名望很高的主戰(zhàn)派領袖,主張“中興當自關、陜始”,自請宣撫川陜?上敬蟛攀,對金兵作戰(zhàn)常失利。建炎四年九月,他所指揮的五路之兵四十萬人與金兵交戰(zhàn)合潰敗于富平(今屬陜西),至追此關、陜喪失不可復。胡世將上痛和議之非,近傷富平之敗,和則非計,戰(zhàn)則非能,撫今懷古之余,內心更加感到自己責任重大,既憤且憂,自然“贏得頭如雪”了。以功業(yè)論,無疑胡世將還算不上什么“中興名臣”。但此詞憂懷國事,著眼大局,不失閫外邊的氣度!叭R晨嘶,胡笳夕引”兩句,也很好體現了西北戰(zhàn)場特有的邊塞氣氛。篇末寫怒發(fā)上指,闌干拍遍,情懷激憤,這么寫顯示內心憂憤既巨且深,再也無法平復了。
胡世將
胡世將(1085年—1142年),字承公。常州晉陵(今江蘇武進)人。樞密副使胡宿曾孫、浙西安撫使胡唐老之弟。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大臣。崇寧五年(1106年),胡世將登進士第,歷尚書右司員外朗、兵部侍郎等職。紹興八年(1138年),以樞密直學士出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紹興十二年(1142年)病逝,年五十八,謚號“忠獻”,后改謚“忠烈”。有《胡忠獻集》六十卷,已佚!度卧姟、《全宋詞》、《陜西通志》等錄其詩詞。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譯文
雨點紛落,把東坡洗得格外干凈,月亮的光輝也變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離開,此處只有山野中人閑游散步。
千萬別去嫌棄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歡這樣拄著拐杖鏗然的聲音。
注釋
野人:泛指村野之人;農夫。
犖確:怪石嶙峋貌,或者堅硬貌。
鏗然:聲音響亮貌。
賞析:
東坡是一個地名,在當時黃州州治黃岡(今屬湖北)城東。它并不是什么風景勝地,但對作者來說,卻是灌注了辛勤勞動、結下深厚感情的一個生活天地。宋神宗元豐初年,作者被貶官到黃州,棄置閑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馬正卿看不過眼,給他從郡里申請下來一片撂荒的舊營地,蘇軾加以整治,躬耕其中,這就是東坡。詩人在此不只經營禾稼果木,還筑起居室——雪堂,親自寫了“東坡雪堂”四個大字,并自稱東坡居士了。所以,他對這里是傾注著愛的。
詩一開始便把東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岡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潔月光,透過無塵的碧空,敷灑在澡雪一新、珠水晶瑩的萬物上,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確實當得起一個“清”字。謝靈運寫雨后叢林之象說:“密林含余清”。詩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謝。
詩人偏偏拈出夜景來寫,不是無謂的'。這個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叭罩袨槭小保腥藶樨斃屍,只能在炎日囂塵中奔波。唯有“野人”,脫離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詩人,才有余裕獨享這勝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盡野人行”。這讀來極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詩,使我們不禁從“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鬧市囂塵的喧鬧氣息,又從“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處而自足于懷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盡在不言中。詩人在另一首詩里說:“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蹦请m是詠定惠院海棠的,實際是借海棠自詠身世,正好幫助我們理解這句詩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這個詩人獨有的天地里,難道就沒有一點缺憾嗎?有的。那大石叢錯、凸凹不平的坡頭路,就夠磨難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將拐杖著實地點在上面,鏗然一聲,便支撐起矯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擻地前進了。沒有艱險,哪里來征服的歡欣!沒有“犖確坡頭路”,哪有“鏗然曳杖聲”!一個“莫嫌”,一個“自愛”,那以險為樂、視險如夷的豪邁精神,都在這一反一正的強烈感情對比中凸現出來了。這“犖確坡頭路”不就是作者腳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對待仕途挫折,從來就是抱著這種開朗樂觀、意氣昂揚的態(tài)度,絕不氣餒頹喪。這種精神是能夠給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詩所以感人,正由于詩人將這種可貴的精神與客觀風物交融為一,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無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遠,耐人咀嚼。同一時期,作者有《定風波》詞寫在風雨中的神態(tài):“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迸c此詩可謂異曲同工,拿來對照一讀,頗為有趣。
詩的第一段,通過景物描寫,突出當時的靜。說明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對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長醉山水間之意。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大江東去·用東坡先生韻
元代:趙秉文
秋光一片,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一葉扁舟波萬頃,四顧粘天無壁。叩枻長歌,嫦娥欲下,萬里揮冰雪。京塵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磯邊,騎鯨人去,幾度山花發(fā)。澹澹長空今古夢,只有歸鴻明滅。我欲從公,乘風歸去,散此麒麟發(fā)。三山安在,玉簫吹斷明月!
譯文:
秋光一片,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一葉扁舟波萬頃,四顧粘天無壁。叩枻長歌,嫦娥欲下,萬里揮冰雪。京塵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秋夜月光灑滿整片大地,我舉起酒杯,對問無際的桂樹下的月影:其中是什么東西呢?一葉小船獨行在萬頃波濤中,四周全是山峰環(huán)繞。我拿起船槳擊打船舷高唱一曲,嫦娥仿佛要從天而降,揮舞著萬里的冰雪。京城塵土千丈,怎能容得下如此人杰?
回首赤壁磯邊,騎鯨人去,幾度山花發(fā)。澹澹長空今古夢,只有歸鴻明滅。我欲從公,乘風歸去,散此麒麟發(fā)。三山安在,玉簫吹斷明月!
回首赤壁石旁邊,騎鯨的人已經遠去,不知過了多少載春秋。長空浩蕩,千古之夢,也只得灰飛煙滅。我愿隨著東坡,乘著風歸去,披頭散發(fā)。三山在何處?玉簫的樂聲吹斷了月亮皎潔的光芒。
注釋:
秋光一片,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一葉扁(piān)舟波萬頃,四顧粘天無壁。叩枻(yì)長歌,嫦娥欲下,萬里揮冰雪。京塵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大江東去:詞牌名,即“念奴嬌”。該詞牌雙調一百字,前后闋各四仄韻,一韻到底,不甚拘平仄。上下闋后七句字數平仄相同。蒼蒼:無邊無際、空闊遼遠的樣子。扁舟:小船。粘天:貼近天,仿佛與天相連。枻:船舷。
回首赤壁磯(jī)邊,騎鯨人去,幾度山花發(fā)。澹(dàn)澹(dàn)長空今古夢,只有歸鴻明滅。我欲從公,乘風歸去,散此麒麟發(fā)。三山安在,玉簫吹斷明月!
磯:石頭。騎鯨人:本指唐代李白,這里借指蘇軾。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今古:一作“千古”。麒麟發(fā):散亂的.頭發(fā)。
賞析:
詞的上片以問月起句。以“桂影”代月,以“秋光”襯托“桂影”,又以“蒼蒼”形容秋光,一片高潔蒼涼之氣,橫空而降。古詩詞以“問月”起筆,以蘇軾為例,就有其《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的千古絕唱。該詞問月,雖化用蘇詞,卻亦有新意。他的問月,點明了作詞的時間:深秋的月明之夜,(當年蘇軾游赤壁也恰是秋涼之夜)。他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其實答案已經巧寓其中:“桂影“之中,桂影而已!彼,他的問月,不是在于探求,而是在于借問月點明作詞的時間:秋季的月明之夜。這也正是東坡游覽赤壁的時間。隨后,作者筆鋒一轉,由月及人,此情此景,與當年一葉扁舟夜游赤壁的蘇東坡極度相似。
“叩枻長歌,嫦娥欲下,萬里揮冰雪”皆是對蘇軾《赤壁賦》語意的隱括,雖只寥寥數語,但當年蘇軾夜游赤壁的情景卻盡觀讀者眼前,真是于平淡處見功力。“京塵千丈,可形容此人杰?”雖是問句,卻表達了詞作者的深切感慨。這兩句從技法上來看,不僅由寫景轉入了抒情,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下片由此句的“人杰”不得見容“引發(fā)到”騎鯨人去“,由對蘇軾一生坎坷際遇的深切同情及憤慨,轉入自抒悲感!睅锥壬交òl(fā)“寫蘇軾逝后光陰的流逝,讀來不禁讓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卞eiL空今古夢,只有歸鴻明天“化用杜牧《登樂游原》”長空澹澹孤鳥設,萬聲銷沉向此中“句,表露了作者吊古傷今,消極悲觀的人生態(tài)度!蔽矣麖墓叭鋭t語意更加決絕,欲與蘇軾仙去,消極出世的思想更加表露無疑。但畢竟仙山難尋,只有徘徊月下,把滿腔心事寄于玉簫罷了,故有”三山安在“句結尾。感懷、悲戚、無奈之意縈繞不絕。
該詞雖是和韻之作,但作者借景抒情,借古傷今,與蘇軾《念奴嬌》之壯美相比,卻也是別一番氛圍和意境。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6
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紅。蘆葉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夢,無語寄歸鴻。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
蘋洲外,山欲暝,斂眉峰。人間俯仰陳跡,嘆息兩仙翁。不見當時楊柳,只是從前煙雨,磨滅幾英雄。天地一孤嘯,匹馬又西風。
古詩簡介
《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是南宋詩人方岳所作,此詞從登平山堂所見景物寫起,轉入抒情、議論,除了懷念歐陽修、蘇東坡兩位“文章太守”以外,也抒發(fā)了對國土未被收復的愁恨。
翻譯/譯文
平山堂上佇立遠望,秋雨過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襯下分外青碧。一個人輾轉大江南北,有多少憂愁思緒,都付之一醉,暫且忘卻吧。乘坐小船沿蘆葦岸邊千里漂泊,張翰那種思念菰菜莼羹就辭官歸家的作為,于我只能是一場夢了,我惟有默默無語把思念寄托給南飛鴻雁。醉眼朦朧中回望渺遠的黃河洛水,夕陽籠罩下留存多少遺憾和憤恨!
在蘋草萋萋的洲渚外面,遠山在暮色里就要收斂他的眉峰。俯仰憑吊平山堂的人間遺跡,嘆息歐、蘇兩位仙翁已然遠逝。眼前沒了當時的楊柳,只是從前的煙雨,磨滅了幾位英雄。且唱響一聲孤嘯,我又將匹馬啟程,在西風凄緊的天地間。
注釋
⑴水調歌頭:詞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為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后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于句句用韻者。
、破缴教茫涸诮駬P州西北蜀崗上,為歐陽修所建。
、巧缴荷降木吧
、惹缈眨呵謇实奶炜。
⑸愁思:憂愁的思緒。
、事菁t:紅色的螺杯。
⑺千重:千層,層層迭迭。
⑻菰(gū)菜:即茭白。
、洼唬╟hún)羹:用莼菜烹制的羹。
、螝w鴻:歸雁。
、献硌郏鹤砗竺院难劬。
⑿河洛:黃河與洛水之間的地區(qū)。此處泛指淪陷于金兵之手的土地,故詞人有遺恨在焉。
⒀蘋(píng)洲:萍洲,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城北,瀟湘二水匯流處,為永州著名風景勝地,唐宋以來,即負盛譽。
、覕棵迹喊櫭。
⒂陳跡:舊跡;遺跡。
、詢上晌蹋褐笟W陽修與蘇東坡。
、諢熡辏好擅杉氂。
⒅磨滅:消失;湮滅。
⒆匹馬:一匹馬,后常指單身一人,有作者自喻意。
創(chuàng)作背景
歐陽修在揚州西北修建了平山堂,一個世紀后,方岳身處平山堂,俯仰江山,緬懷先賢,不禁詩思如潮,就以蘇東坡《黃州快哉亭》詞的韻腳,寫下了這首《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賞析/鑒賞
“江南江北愁思”兩句,意思是說平生行遍江南江北,積累起來的許多愁思,都付之一醉,暫時忘卻吧。借酒消愁本來是人之常情,尤以文人為甚。但作者哪里來這么多“愁思”,它的具體內容又是什么呢?一是自傷飄泊無定,二是慨嘆中原未復。這就是有點有染的寫法,即先說明性質,然后再表現內容。
“蘆葉蓬舟千里”三句,寫詞人長年飄泊在外,不能回鄉(xiāng)!疤J葉”句展示“蓬舟”(蓋有蓬頂的小舟)在長滿蘆葉的岸邊行駛之狀!扒Ю铩睒O言行程之長,飄泊地域之廣闊!拜圆溯桓庇玫氖菑埡驳牡涔剩合鄠鲝埡苍谕庾鞴贂r,見秋風起,想起了家鄉(xiāng)的菰菜、莼羹和鱸魚膾,就命駕而歸!拜圆溯桓焙竺婕由稀耙粔簟眱勺,就否定了此事的現實性。因而只好“無語寄歸鴻”,默默無言地目送征鴻南歸。方岳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江湖派詩人之一,他少年飄蕩江湖,中年以后,雖中了進士而宦游各地,還不免有“游宦成羈旅”之感。思歸而不得,發(fā)為愁思,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一句,意思是醉酒后的詞人雙眼朦朧,河洛一帶渺不可及,而遺恨于夕陽之中,這不是其字面意思,實質上它抒發(fā)的是詞人為中原淪落,未能收復而遺恨。
下片又從眼前景物寫起!疤O洲外”三句,寫遠山在黃昏中的姿態(tài)!疤O洲”是長滿蘋草的洲渚;蘋洲之外,遠山在暮色中斂下了它的眉峰,這是將愁苦的感情移入于物,寫的是帶情之景。這種寫法,一方面增加了狀物的形象性,一方面也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情,可謂一舉兩得。
“人間俯仰陳跡”至“磨滅幾英雄”五句,轉入懷古。作者遙想當年與平山堂有密切關系的歐陽修和蘇東坡兩位“仙翁”已經逝去,黯然神傷扼腕嘆息。
“楊柳”和“煙雨”是歐陽修和蘇東坡詞中描寫的平山堂景色,作者巧妙地引用這兩個詞,除了表示對歐蘇二公無限景仰外,還寄托了滄桑之感!皸盍币逊牵盁熡辍币琅f,而幾許英雄,已磨滅于此變化之中。這幾乎是文人登臨懷古的一個永恒主題,骨子里是感到人生虛幻,蒙上了一層虛無的感傷色彩,這是失意牢落者常有的感情。
最后兩句,從懷古議論回到現實,寫自己又將匹馬登程,在西風凄烈的天地之間,悵然孤嘯。其情其景,是夠令人感傷的。這一結尾,又回到了飄泊的愁思,與上片遙相呼應。
方岳,安徽祁門人。生于南宋寧宗慶元五年(1199),紹定5年(1232)登進士第,做過吏部侍郎和饒、撫、袁三州知州等官。從這首詞中看,他是有收復中原之志的。全詞表現了一種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
本詞一開始,就展現了一幅江南的秋景:“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寥寥兩句,就把江南秋日雨天和晴天的`特色呈現于讀者眼前。以“碧”形容秋雨,這是詞人的獨創(chuàng),一則寫出江南的秋日依然一片青綠,連下的雨都映成碧綠的顏色,二則寫出秋雨過后,山色、田野都變得更綠,仿佛為碧綠的雨絲染過似的,這就自然引出“山色倚晴空”這樣的晴晝景色。南國的秋并不如北國那樣凄涼蕭索,但詞人的愁情卻彌漫在“江南江北”,這就表明他的愁不是由自然景色引起的一般性的悲秋,而是另有原因!敖辖薄彼淖终沁@愁的原由,悵望江南,偏安一隅;放眼江北,淪于敵手。江山社稷正處于內憂外患之中,哪能不令人愁?“分付酒螺紅”即借酒澆愁之意,“螺紅”乃是一種酒的名字。“蘆葉蓬舟千重”表明詞人正在行旅途中,蓬舟一葉穿過重重蘆葉飄泊于江湖之上,菰菜莼羹的美味僅存于昔日的記憶之中。抬頭仰望南歸的大雁,因事業(yè)無成,壯志未酬,無語可寄;醉眼朦朧中北望黃河、洛水,縹緲難見,大好河山不能恢復的遺恨只能沉浸在眼前的夕陽之中,“夕陽”這既是詩人眼前的景象,又是南宋小王朝的象征!斑z恨夕陽中”是一句多么沉痛、深刻的警句呵!
下闋依然是眼前景物與內心情緒的交織。詩人在江上飄泊,回眸蘋洲之外,暮色四面襲來,幾乎溶盡了山影,山似眉峰皺,山峰與詩人的眉頭一樣都在愁苦中緊蹙!叭碎g俯仰陳跡”用的是王羲之《蘭亭集序》的典故,言光陰倏忽,人生短暫,“俯仰人間已為陳跡”,慨嘆自身盛年易逝,事業(yè)無成,轉眼之間年華老大,壯志即盡付東流!安灰姰敃r楊柳”以下三句亦是時光荏苒,世事推移,人壽難久之意。英雄豪杰尚且隨著時光的流駛而磨滅,何況我輩?最后詞人發(fā)出“天地一孤嘯”的長嘆:茫茫天地之間,只有我一人如此長嘯浩嘆,而嘆有何用,嘯又何益?明天還是得迎著西風匹馬踏上人生的征途,跋涉長驅!這又表現了詩人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一種雖九死而未悔的韌性和頑強毅力!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03-18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02-06
東坡原文,翻譯,賞析02-18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01-10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04-24
東坡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1-29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7篇03-18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7篇)03-18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7篇02-06
《東坡》原文翻譯及賞析(7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