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踏莎行》原文,譯文,賞析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準(zhǔn)確地來說應(yīng)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踏莎行》原文,譯文,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踏莎行》
原文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裊。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譯文/注釋
譯文
春色將盡,鶯聲燕語漸漸不聞,滿地落花堆積,稀疏的青梅斜掛枝頭,眼見著春殘夏初了。蒙蒙細(xì)雨中,一個消瘦的女子靜靜獨立在畫閣外,眼前的屏風(fēng)半掩著廳堂,惟見縷縷沉香從屏后裊裊散來,更添了幾分幽幽的心事。遙想當(dāng)年,我們依依惜別時的深情約定啊。如今一別經(jīng)年,遠(yuǎn)方的他依然杳無音訊,可曉得我這份斷腸的思念么。妝奩久未開,菱飾塵灰滿,眼下竟然連照鏡的心都懶了。只是落寞地倚在欄桿上,心下縱萬語千言,卻又向誰人說起?惟有無語凝噎,暗自銷魂罷了。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銜著綿綿不盡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
注釋
、抨@:消失。
⑵紅英:紅花。
、瞧辽剑浩溜L(fēng)。
、让芗s:指男女之間互訴衷情,暗約佳期。
、沙脸粒荷畛。此指重大之事,即終身之事。
⑹杳杳:深遠(yuǎn)無邊際。
、肆饣ǎ虹R子。
、蹄紝⒄眨簯械媚闷痃R子來照。慵:懶散。將:拿。
、弯N魂:形容極度傷心。
全文賞析
“忠愍詩思凄惋,蓋富于情者!笔撬稳撕性凇盾嫦獫O隱叢話》中對寇準(zhǔn)詩作的評價,用來評論寇準(zhǔn)的詞,其實也很恰當(dāng)。試讀該首《踏莎行》,便可窺豹一斑。
這首小令以細(xì)膩而優(yōu)美的筆觸刻畫暮色景物的衰殘、畫堂風(fēng)光的孤寂,進(jìn)而透露人物內(nèi)心的惆悵和迷惘,外在與內(nèi)在交匯,情懷與物象相通,激蕩回旋,錯綜交織,譜寫成一首傷春念遠(yuǎn)的閨怨心曲,委婉有致,真切動人,活畫出獨守空閨的這位女性對于羈旅天涯、久客不歸的心上人的無限思念和一片深情,顯示出婉約詞派高度的藝術(shù)技巧。
上片著力所在其實是傷春自憐的孤寂心境。
時序暮春,美好的春景很快就要殘盡,黃鶯的啼聲日漸老澀,再也不是“鶯初學(xué)囀尚羞簧”那么稚嫩清脆、悅耳動聽。先前斗艷爭妍、繽紛爛縵的紅花,紛紛辭謝枝頭,飄零殆盡。綠葉成蔭的梅樹上竟已悄悄結(jié)出了小小的青果。這是十分精彩的景物描寫!苞L聲”、“紅英”、“青梅”,僅僅三項事物,由于極富春的特征,足以將無邊春色展示具體!吧迸c“聲”,“青”與“紅”,“老”與“小”,對照映襯,生動鮮明,煉字工巧,耐人尋味!皩㈥@”、“漸老”、“落盡”而“小”,更是次第分明,動感強烈,春事闌珊的衰殘變化,足以驚心動魄。妙在雖不言情而情自見:春光易逝,無可奈何,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離騷》)一旦有此感觸,自然也應(yīng)該是“春色惱人眠不得”了。
戶外如此觸景生感,華美的廳堂里一片冷靜,更無伊人相伴,只有迷茫密布的春雨下個不停,催促春光更快地消逝。畫著山水圖案的精美屏風(fēng),半開半掩,可誰還有心腸去理睬它,香爐里燃了許久,即將燃盡的一縷余香,輕輕飄散,搖蕩著,繚繞著,彌散在冷寂的畫堂里,仿佛幽遠(yuǎn)的思緒一樣連綿不絕。“半掩”、“濛濛”、“裊”、“靜”,用詞精當(dāng),刻畫入微,生動地展現(xiàn)出一個華麗精美然而冷落空虛的畫堂環(huán)境,巧妙地折射出閨中獨守、百無聊賴的郁郁情懷、沉沉幽怨,完美地構(gòu)成了環(huán)境與心境的和諧統(tǒng)一。
下片著力所在分明是傷別懷遠(yuǎn)的深沉離恨。
閨中愈是孤寂,愈加懷念伊人。想當(dāng)年,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依依惜別,密約歸期,千般叮嚀,萬般囑咐,情意何等深沉?烧l知到如今望不到伊人寄來的音信,盼不見伊人歸來的身影!俺脸痢、“杳杳”,巧用疊字,突出離別情思的幽暗深遠(yuǎn)與遼闊無際。既然如此,誰還有心情去對鏡梳妝,“菱花塵滿”,細(xì)節(jié)突出!白圆畺|,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所以聽?wèi){菱花寶鏡積滿了灰塵,也懶心無腸地不去拂拭它了。思念伊人,情不能已,還是再到樓頭去看看罷,說不定能盼望到伊人意外歸來的行旌哩!可是事實無情,依然只有失望,沮喪之余,啞然無語。但見萬里長空,一片陰沉,恰似閨中的心境;唯有芳草連天接地,一直延伸到伊人所在的遠(yuǎn)方。借景抒情,造語自然;芳草懷遠(yuǎn),巧于用典!按翰菽昴昃G,王孫歸不歸?”“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碑(dāng)離情別恨使人傷感至極時,真好象魂魄離體而去一般。凄惋之情,溢于言表;不盡之意,更在言外。
總之,全詞上片寫景,情由景生,景中有情;下片寫情,寄情于景,以景結(jié)情。于是情經(jīng)景緯,織成天機云錦。
二、《踏莎行》
【原文】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①春風(fēng)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②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zhuǎn)。③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注釋】
①“小徑”兩句:寫春末夏初景色。紅稀:花兒稀少。綠遍:遍地綠草。陰陰見(xian現(xiàn)):暗暗顯露出來。見:同現(xiàn)。②蒙蒙:原用以形容微雨!对姟め亠L(fēng)·東山》:“我來自東,其雨蒙蒙!边@里形容楊花紛飛的樣子。③游絲:指蜘蛛、青蟲之類所吐的絲,飄蕩在空中,故稱游絲。
【譯文】
稀疏的殘紅點綴著幽靜的小路,萋萋芳草將遼闊的原野綠透。遠(yuǎn)處綠樹的濃蔭中,隱隱現(xiàn)出一角高樓。和煦的春風(fēng)不懂得禁住楊花,蒙蒙飛絮,直往行人臉上亂撲,似乎要把春天匆匆?guī)ё。茂密的翠葉深處,隱約傳來幾聲黃鶯的啁啾,珠簾外,燕兒雙雙在輕盈地飛舞。室內(nèi)的爐香裊裊上升,靜靜地把空中飄蕩的游絲追逐。從酒后的醉夢中醒來,濃郁的愁思仍沉重地縈繞心頭。斜陽的余輝無聲地照在深幽的庭院,心中更感到一種難以排遣的孤獨。
【集評】
明·沈際飛:“景物不殊,運掉能離奇天矯。結(jié)‘深深’妙,換不得實字!保ā恫萏迷娪嗾肪矶
清·沈謙:“‘夕陽如有意,偏傍小窗明’不若晏同叔‘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更自神到!保ā短钤~雜說》)
清·李調(diào)元:“晏殊珠玉詞極流麗,能以翻用成語見長。如‘垂楊只解惹春風(fēng),何曾系得行人住’,又‘春風(fēng)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等句是也。翻復(fù)用之,名盡其致!保ā队甏逶~話》卷二)
清·張惠言:“此詞亦有所興,其歐公《蝶戀花》之流乎!保ā对~選》)
清·黃蘇:“首三句言花稀而葉盛,喻君子少而小人多也!吲_’指帝閽!畺|風(fēng)’二句,言小人如楊花之輕薄,易動搖君心也。‘翠葉’二句,喻事多阻隔。‘爐香’句,喻己心郁紆也!标枀s照深深院’,言不明之日難照此淵衷也。臣心與閨意雙關(guān),寫去細(xì)思,自得之耳。”(《蓼園詞選》)
清·譚獻(xiàn):“刺詞。‘高臺樹色隱隱見’,正與斜陽相映。”(《譚評詞辨》卷一)
【總案】
這首詞描繪了暮春時節(jié)特有的景色,寫景極為流麗。以“斜陽卻照深深院”作結(jié),透露出由春暮而觸起的淡淡哀愁和人生遲暮之感,含蓄傳神。張惠言,黃蘇、譚獻(xiàn)認(rèn)為這首詞有寄托,實為穿鑿附會。
三、《踏莎行》
原文
朝代:宋代|作者:謝逸|
柳絮風(fēng)輕,梨花雨細(xì)。春陰院落簾垂地。碧溪影里小橋橫,青簾市上孤煙起。
鏡約關(guān)情,琴心破睡。輕寒漠漠侵鴛被。酒醒霞散臉邊紅,夢回山蹙眉間翠。
全文賞析
這首詞寫思婦懷人而愁苦不堪。詩詞以離愁為主題的作品很多,然而此詞卻頗有特色,顯得標(biāo)致雋永。
上片描繪足以烘托思婦離愁的景色!傲躏L(fēng)輕,梨花雨細(xì)”,起筆這兩句都省略了動詞謂語,且語序亦倒置,補足還原應(yīng)為:“風(fēng)輕飄柳絮,雨細(xì)濕梨花!边@里首先借景象點明了時在暮春,此時正值輕輕暖風(fēng)將柳絮吹向半空亂飛,細(xì)細(xì)春雨使一枝枝梨花帶上亮晶晶的水滴。然而如此大好春光,對于獨守空幃的思婦,只能成為她離恨綿綿的反襯,更沒有心思去觀賞。正如湯顯祖《牡丹亭》所寫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一樣。確實如此啊,天亮好久了,可她所住之處,猶然“春陰院落簾垂地”,房門上,掛的繡簾還未卷起,她仍然慵懶地躺在床榻之上。她本來早已醒了,于是半睜惺忪睡眼,情不自禁地從窗欞看出去,只見“碧溪影里小橋橫,青簾市上孤煙起”。她終于忍不住要往外看,她的目光一下子就落在橫于“春陰院落”不遠(yuǎn)的“小橋”上。這正是由于她的情郎曾打從橋上而去,歸家也必然會打從那橋上而來,所以對于那座小橋她不知望過多少次了,而今晨又忍不住再望了一回?墒沁@一回仍舊失望,他依然未打從那橋上歸來,這真如溫庭筠《思帝鄉(xiāng)》所寫的“惟有阮郎春盡,不歸來”。接下去,她再將目光向遠(yuǎn)處的市鎮(zhèn)看去,同樣什么動靜也沒有,只有那晨飲的“孤煙”冉冉升起而已。此處著一“孤”字,又正好是她此時此刻內(nèi)心感到無比孤寂的寫照。
下片抒發(fā)思婦對其情郎的蜜意柔情。過片“鏡約”二句,化用了南朝陳徐德言、樂昌公主夫婦及西漢司馬相如、卓文君夫婦的有關(guān)典故。陳朝太子舍人徐德言,尚樂昌公主。陳政衰,徐謂公主曰:“國破,汝必入權(quán)豪家。倘情緣未斷,尚冀相見乎?”乃破鏡各分其半,約他日以元宵日賣于都市,這就是詞中“鏡約關(guān)情”的出處,借此表明思婦對其情郎忠貞不渝,期能重溫舊好。又西漢臨邛富豪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知琴。時司馬相如赴卓宅赴宴,酒酣,操《鳳求凰》琴曲以挑之。文君心悅,夜奔相如,馳歸成都,結(jié)為伉儷。這就是“琴心破睡”的來源,意謂那位思婦回憶起她和情郎的相遇,與相如、文君的結(jié)合極其相似,因之越想越覺甜美,竟至使睡意也淡化了。她完全清醒過來以后,才覺晨風(fēng)吹涼,使得“輕寒漠漠侵鴛被”。當(dāng)她一眼瞥見被面上繡制的的鴛鴦時,心中又不禁產(chǎn)生了鴛鴦倒永不分離而自己如今卻形單影只的慨嘆,真是無可奈何!歇拍兩句“酒醒霞散臉邊紅,夢回山蹙眉間翠”,是寫思婦起床后整妝時從鏡中所看到的自己的形狀。她記起昨夜因欲解愁而飲酒的事來,喝得兩頰升起了紅霞,現(xiàn)在雖然酒意已消,可臉邊余紅猶在;而剛才她與情郎相遇的美夢,可惜一下就幻滅了,她的有如春山一樣翠綠的雙眉怎不蹙了又蹙呢!如此以她顧影自憐的行動描寫作結(jié),給人留下她不勝相思之愁的印象就更深刻難忘了。
此詞寫思婦之離情,側(cè)重于對她內(nèi)心活動過程的揭示;然而全都以景物及其自身的行動烘染之,不僅無概念化、抽象化之弊,且更如小說塑造人物形象那樣,頗有浮雕感、立體感的審美效應(yīng)。此外,詞中幾乎每一個句子都提煉得綺麗而自然,全詞行文暢達(dá)得如行云流水。宋人胡仔《苕溪漁隱詞話》卷一云:“詞句欲全篇皆好,極為難得”
四、《踏莎行》
原文
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辛棄疾
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凄涼?當(dāng)年宋玉悲如許。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jié)近多風(fēng)雨。
全文賞析
題目寫明,這首詞作于庚戌年,即南宋光宗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中秋后二夕,即中秋后二日之夜晚;帶湖篆岡,作者辛棄疾在上饒的帶湖別墅的一處地名;小酌,小宴。就是說,這個作品是在1190年8月17日之夜帶湖別墅篆岡的一次小宴上寫成的。當(dāng)時南宋的國力很弱,隨時面臨著金兵南進(jìn)的威脅,特別是在秋高馬肥的季節(jié);作者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關(guān)方略,都沒有被采納;42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此時已年屆半百,憂國之心甚切,但在詞中卻表現(xiàn)得深沉含蓄,只是借寫節(jié)序來寄托自己對政局的憂慮,頗有一點“欲說還休”的味道;正因為如此,其情感更見沉郁悲慨,以比興“風(fēng)雨”一筆點出題旨,也格外撼人心弦。章法曲轉(zhuǎn),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搖曳生姿,于短小的篇幅中回環(huán)反復(fù),不斷蓄勢,鋪墊反襯,到點睛處給人以石破天驚之感。筆重千鈞而氣度從容,非詞家老手?jǐn)嚯y做到這樣一點。
作品先寫帶湖秋夜的景色:篆岡的樓臺為皎潔的明月所照亮,庭院里散發(fā)出秋花秋果的清香,秋天的景色多么美好啊。這就同歷來多愁善感地寫悲秋詞章的文人唱了反調(diào),為下文鋪墊蓄勢。接著寫景中之人,“笑吟吟地人來去”,秋景是美好的,賞景的人來來往往,也都是“笑吟吟地”,縱情飲酒看月。情景歷歷,如在畫中。寫到這里,自然要引出問題:“是誰秋到便凄涼?當(dāng)年宋玉悲如許!鼻岸䦟诱鎸懥速p秋和樂秋,作了足夠的鋪墊,這一層自然要詰難和否定悲秋的人:是什么人一到秋季就感嘆時序由盛變衰,聯(lián)想到個人的不得志,從而凄涼感傷,大寫“悲哉秋之為氣也”?回答是:當(dāng)年宋玉悲秋之詞就有如許之多,影響又有如許之廣(參見宋玉《九辯》)。當(dāng)然,宋玉只不過是一個典型,歷代文人寫悲秋文章的還有許許多多,他們大多只從“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自然景觀和“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個人身世出發(fā),這就大可不必了。
換頭繼續(xù)反駁宋玉式的悲秋,說是秋天到來之后,照樣可以隨意飲酒,隨意吃菜,隨意欣賞歌舞,隨意觀看天上的秋月,欣享庭院中秋花秋果的清香,問他還有什么值得悲傷的呢?到此鋪墊已經(jīng)很多,蓄勢也已十分充足,該是打開真情流瀉的閘門,讓思想的浪峰縱情奔流的時候了。于是,結(jié)末反跌下來:“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jié)近多風(fēng)雨。”北宋詩人潘大臨就曾寫過“滿城風(fēng)雨近重陽”的名句,稼軒詞暗中化用這個詩句,憂慮重陽節(jié)快到時,那多風(fēng)多雨的天氣會給人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方便,更不用說看月賞花了。這是雙關(guān),也是比興,“風(fēng)雨”不僅是自然的,更多的還是暗喻南宋的政治形勢,擔(dān)心金兵于秋高馬肥之時前來進(jìn)攻,他多年之前的詞作《水調(diào)歌頭》就曾寫到“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常在秋高馬肥的時節(jié)犯擾中原,1161年秋季金主完顏亮率兵南侵一事,給稼軒留下極深的印象,他寫的“胡騎獵清秋”,即指此事而言。現(xiàn)在中秋又過,快近重陽,南宋朝廷風(fēng)雨如磐,搖搖欲墜,如何能不憂慮悲愁呢?至此,我們知道詞人辛稼軒也是暗中悲秋的;不過,他一不是為節(jié)候的蕭疏而悲秋,二不是為個人身世的衰落而傷情,這二者都是他所反對的,他的悲秋有更深刻的政治原因,更廣泛的社會意義,他是為國家、民族的命運而悲秋,他所抒寫的是對當(dāng)時整個政治軍事形勢的憂慮。這首詞用比興手法,明寫對節(jié)序的態(tài)度,暗寫對政局的關(guān)注。
【《踏莎行》原文,譯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踏莎行原文及賞析05-09
踏莎行原文及賞析02-27
踏莎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5-04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與賞析04-18
踏莎行·秋入云山原文及賞析10-30
踏莎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05-12
踏莎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05-12
踏莎行·情似游絲原文及賞析11-05
踏莎行雪似梅花的原文及賞析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