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時間:2023-01-17 10:29:2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通用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通用9篇)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1

          一、活動主題:

          國學經典與我們同行

          二、活動時間:

          20xx年4月22日

          三、地點

          20xx級統招3班(教室)

          四、參與人員:

          全班同學及班主任老師

          五、主持人:

          劉靜王倩倩

          六、發言人:

          田金榮張夢怡

          七、主持稿:

          劉靜:尊敬的老師!

          王倩倩:親愛的同學們!

          劉王:大家晚上好!

          劉靜: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王倩倩:經典誦讀,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撒播在我們的心里,生長在我們人生的路上,讓我們一生受用。

          劉靜: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生命智慧的最高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堅實根基,是中華民族屢經劫難而生生不息的強大紐帶。

          王倩倩: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該自覺承擔起傳承民族文化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圣命。

          劉靜:.同學們我們的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傳承祖國文化,誦讀經典活動,讓我們認識了《弟子規》。

          王倩倩:是的,《弟子規》教我們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們受益匪淺。

          劉靜:同學們,接下來讓我們大聲朗誦一遍《弟子規》起

          弟子規圣人訓~

          (全文附后)

          王倩倩:同學們,中國古典名著博大精深,我們現在誦讀的《弟子規》則是古代啟蒙教材的經典之作。

          劉靜:弟子規伴我們同行,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在我們心里,生長在我們的精神家園,接下來有請田金榮同學為大家講述一個關于弟子規的故事,大家掌聲有請。

          王倩倩:下面有請李翎蕓等人為大家演唱一首《大中國》,掌聲有請。

          劉靜: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的經典詩文,是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的瑰寶。接下來有請張夢怡同學為大家朗誦一篇關于國學文化的知識。

          王倩倩:接下來有請常妮為大家演唱一首國歌,大家掌聲有請。

          王倩倩:希望同學們以后也能夠堅持吸取《弟子規》中的精華部分,牢記于心,在學習和生活中慢慢去思索、慢慢去體會。我相信前輩們的人生經驗、生活智慧一定會在我們人生旅途的迷茫之時,給我們指引前行的明路!

          劉靜:國學經典是我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誦讀中華經典對于提升人的境界、豐富人的內涵、開闊人的胸襟、凈化人的'靈魂、啟迪人的智慧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國學經典簡潔而不簡單,寥寥數語卻盡現悠長韻味、深遠意境,正如孔子所說“不學詩,無以言。”

          王倩倩: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深刻認識到有關國學的文化,老師讓同學們寫了一封關于國學的信,相信大家也已經更多了解了有關國學的知識,請同學們把自己寫的信放到桌子上,我們來收一下。

          劉靜:同學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王倩倩:愿同學們在成長的路上不忘祖訓,繼承傳統美德,讓國學伴著書香隨我們遠航!

          劉靜:這次我們班會就開到這里,謝謝大家。

          八、主持人反思: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是幾千年積淀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每一位華夏兒女都應該從小就開始循序漸進地學習,終身研讀不止。事實上,在新世紀、新階段,要想真正地振興國學,就應該夯實基礎。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增長關于國學的知識,熟知一些關于國學的文化思想經典,并懂得發揮我們傳統文化的優長。一個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會誕生偉大的思想,一個擁有偉大思想的國家,才能擁有不斷前行的力量,讓我們用國學文化照亮未來的行程。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2

          班會目的:

          1、通過這次的班會的準備過程,讓學生初步了解國學經典,主要是《弟子規》的內容。

          2、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班級存在的問題,摘選《弟子規》中與之相關的內容,和學生一起學習,并自查自身的行為。

          3、根據學習的情況,由全班同學選出前半期用來規范自已行為,凈化班級環境的《弟子規》內容,作為班規的一部分。

          4、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繼承中華民族的文明禮儀傳統。

          班會準備:

          每小組自己準備班會課上要講的內容,以正面、積極的材料為主,正面引導。形式包括:誦讀、小品、相聲、感悟

          班會流程:

          一、開場白主持人:

          A:尊敬的各位老師

          B:親愛的同學們

          AB:大家上午好!

          A: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謙遜禮貌的語言,一直是我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的習慣用語。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更應該明禮儀,講禮貌,做最好的我。

          B:一句文明用語、一個優雅的動作,體現了我們的文明程度,文明與優雅不是表演,而是內在氣質的自然流露。

          AB:讓我們從講文明,講禮貌,讓文明之風吹遍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山東省泰山中學高二(11)班,“誦國學經典,傳文明禮儀”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A:今天朗誦的是《弟子規》,同學們可能覺得《弟子規》這本書離我太遠了,她是過去學童們的生活規范,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

          B:但是,直到今天,它仍不過時,對我們的言行舉止思想品德仍有很高的指導意義

          A: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同學們是怎樣誦國學經典、傳文明禮儀的

          B:下面有請第一小組的同學來朗誦《出則弟》

          第二部分小組活動

          第一小組

          1、誦讀經典解釋經典《出則弟》

          王:說到文明禮儀,我們再熟悉不過了

          白:是啊,從生下來父母的教育,到長大后老師的教育,我們都能學到有關文明禮儀的知識王:那么,究竟怎樣才算講文明,重禮儀呢

          白:我認為禮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涵養

          王:說到禮貌,我們的同學也有著不同的見解,讓我們一起來聽一段相聲《說話》

          2、相聲《說話》

          B:第一小組的同學用相聲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講禮貌,特別是禮貌用語。謝謝第一小組的同學們。下面有請第二小組的同學來朗誦經典《信》

          第二小組

          1、誦讀經典解釋經典《信》

          白:在我們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有一樣東西是我們不可丟失的,他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他就是我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朋友——誠信。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個小品《誠信是金》。

          2、小品《誠信是金》

          B:誠信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生存的必備條件。在社會主義文明高度發展、人與人相處難見真情的今天,誠信品質尤為重要。一個誠信的人,是一個胸懷坦蕩的人,是一個有高尚品德的人。謝謝第二小組的同學們的精彩表演。下面讓我們來聆聽第三小組同學朗誦的經典《謹》。

          第三小組

          1、誦讀經典解釋經典《謹》

          王:我們很幸運,生活在一個很有愛的班集體,我們有著一位可愛可親的班主任,我們有著一群兄弟姐妹般的同學,我們每天的生活很充實,很豐富,很精彩。下面就來看一看《我們的生活》

          2、視頻《我們的生活》

          A:同學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泰中生活的點點滴滴向我們展示了校園文明的方方面面,希望我們能有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所用的同學,為創建文明校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有請我們的第四小組同學來朗誦《入則孝》。

          第四小組:

          1、誦讀經典解釋經典《入則孝》

          白:百善孝為先,聽了同學們朗誦的《入則孝》,我心中十分感慨,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媽媽王:恩,是的。母親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需要感恩的人,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詩歌朗誦《母親》。

          白:母愛確實是偉大的,那么同學們想對媽媽說些什么呢?

          采訪。

          王:感謝同學們的踴躍發言,每個字,每句話,都體現了同學們對母親的那份愛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父親和母親

          A:母愛像春天的'暖風,吹拂著你的心;母愛像綿綿細雨,輕輕拍打著你的臉面,滋潤著你的心田;母愛像冬天的火爐,給你在嚴冬中營造暖人心意的陽光

          B:父愛是一杯濃茶,當你疲憊時,只消幾口便神清氣爽;父愛是一曲高山流水,當你浮躁時,使你如夢方醒;父愛是一根拐杖,為你找好重心,建立起希望的原野。不知不覺中,我們的主題班會已接近尾聲,下面請我們的班主任秦老師做總結。

          第三部分

          班主任總結:

          同學們,我國在歷史上,是世界公認的“文明之邦”、“禮儀之邦”,是一直奉行“忠、孝、仁、義、理、智、信”等社會公德的國家。到了現代,在我們的身邊,你也總會看見那些談吐文雅,舉止謙和,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人。在我們的班集體里,也有不少文明標兵。可是令人惋惜的是,生活中總是有那么一些不和諧的音符。

          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合格的中國公民,我們該怎樣去做,才能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我們成為當之無愧的禮儀之邦的后代呢?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從思想和生活實際出發,從你們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循序漸進,文明禮儀之花一定會在泰中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綻放。就讓我們用自己的言行,從今天這次班會活動做起吧!

          第四部分:全體宣誓,向全校師生倡議

          全班活動:(范成程:全體起立)宣誓《倡議書》

          范成程:坐下

          A:有請席書記、王校長

          第五部分:結束

          主持人: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文明之花在心中開放,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我們要做21世紀文明人。讓我們插上文明的翅膀,飛向藍天,飛向美好的未來,做文明的我。同時我們還要感謝校領導及各位老師在百忙中來到高二(11)班蒞臨指導。謝謝你們!! “誦國學經典,傳文明禮儀”主題班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3

          一、活動目的:

          1.使學生理解“國學”的含義,體驗學國學的歡欣和喜悅,掀起小學生學國學的熱潮。

          2.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小學生的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素質。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準備具有古典特色的音樂。

          2.準備孔子畫像、將教室布置成古代書塾環境。

          3.相關的孔子及其弟子研究學問的課件及孔子游歷各國講學的課件。

          4、孔子格言課件

          三、活動形式:

          班會形式

          四、活動時間:

          20xx年5月13日

          五、活動地點:

          多媒體教室

          六、活動內容:

          1.欣賞古典音樂,營造氣氛。

          2.全體學生以古典方式向孔子畫像敬禮,以示尊崇。

          3.欣賞孔子及其弟子共同做學問的課件,引入情境。

          4.學生活動展示:

          ⑴以接龍的形式背誦弟子規。

          ⑵“弟子規節選文字”情景表演。

          ⑶兩人一組,以比賽的形式背誦國學經典。

          ⑷以創新形式翻唱國學經典。

          5.欣賞孔子及其弟子到各國游歷講學的課件。

          6.全體學生共同誦讀孔子名言。七.活動過程:

          (一)課前欣賞,營造氛圍:播放古典音樂。

          (二)激情導入:同學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國學作為中華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可分為經、史、子、集、蒙五部。學習國學,對于同學們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素質有著很大的作用。作為國學的代表人物,孔子在中國千年歷史長河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國學,不能不提孔子。下面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向我們的先輩以古禮祭拜。(禮畢)

          主持人:孔子一生誨人不倦,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育,相傳所收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出自此處。下面我們大家就和老師一起欣賞孔子及其弟子在一起做學問的課件,。

          (三)欣賞孔子及其弟子做學問的畫面,(播放課件)

          主持人:多麼濃厚的學習氛圍,多麼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我們一起沿著先人的足跡,去感受學習國學的樂趣。

          (四)學生活動展示:

          主持人:從幼兒到少兒階段,相信我們同學一定誦讀了許多國學中的經典書目,如蒙學讀物:.《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伴著書香,請同學們一起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收獲吧。

          1.以接龍的形式背誦弟子規。

          (弟子規三個字一句話,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內容較長,全班同學以接龍的形式每人誦讀四句,生生互動,感受國學之美),

          2.“弟子規節選文字”情景表演

          主持人:的確,《弟子規》內容豐富,包括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人、學文七部分。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弟子規誦讀的感受,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展示出來。具體過程如下:A.全班交流資料。每組選派代表上臺交流資料及故事。

          B.小組內交流收獲。小組內交流學習收獲,說說你學習了《弟子規》以后理解了哪些地方,做到了哪些地方,還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需要繼續努力。 C.全班交流學習成果,《弟子規》中經典語句情景表演

          3.兩人一組,以比賽的形式背誦國學經典。

          主持人:國學經典內容很多,為了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學,我們以比賽的形式背誦。(兩人一組進行比賽,激起學生的熱情,同時進一步發揚光大了國學。)

          4.以創新形式翻唱國學經典。

          主持人:前邊我們對國學經典進行了精彩的誦讀與表演,這是傳統意義上的模仿與探究。在此基礎上對所掌握的國學經典內容進行翻唱,將是一個創新思維的挑戰。

          (五)欣賞孔子及其弟子到各國游歷講學的課件。國學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不但國人爭相學習,即使是外國人也在爭相學習中國的國學經典。看,孔子坐著馬車和他的弟子們已經走出國門到各國游歷講學去了。(播放課件)

          (六)全體學生共同誦讀孔子格言。(出示課件)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七)結束語:

          同學們,人生成長離不開精神生活,只有我們的身體長大了、知識增加了、精神豐富了,才是真正意義的成長。愿同學們在成長的路上不忘祖訓,繼承傳統美德;讓國學伴著書香隨我們遠航!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4

          一、 學習內容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二、 教材分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種過錯;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種惡劣的行為了,就會受到眼里的'懲罰。生活中,我們要做到知錯就改。

          三、 教學目標

          1、 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2、 養成嚴于律己知錯就改的良好品質

          四、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由《曹操割發》的故事導入

          三國時,有一次曹操率領軍隊去打仗。出發前,他警告將士,不要毀壞麥田,如果有人違反規定,一定殺無赦。隊伍正在田間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群小鳥從麥田中飛出來,曹操的戰馬受驚,沖向麥田,踏壞了一大片麥子。

          曹操對軍法官說:“我違反了軍令,應按軍法治罪。”說著,他拔出了寶劍,說:“我是主帥,不能自殺,就把頭發割下來代替砍頭吧!”說完,用劍割下了自己的頭發。

          曹操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品質,表現出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胸懷。

          2、 指名讀出學習目標。

          3、 齊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讀背這一內容。

          4、 檢查背誦情況。

          5、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6、 指名小組發言,說一說對這一段文字的理解。其他小組補充矯正。

          7、 教師重點點撥突破難點。

          8、 小組討論:如何做一個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中學生?

          每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交流

          9、 集體交流

          10、 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無心)非——錯

          (有心)非——惡

          非既是錯

          嚴于律己 有錯必糾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曉、眠、啼”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解題:同學們,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去觀察自然景物的變化,你們都觀察了嗎?能把你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一說嗎?(同學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很好。把你們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寫出來的話,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詩人就是這么做的。他的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這首詩就是《春曉》。(板書課題)

          你們知道題目的意思嗎?春曉:春天的早晨。曉:天剛亮的時候。

          2.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長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學習方法: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教師出示生詞卡片,檢查字詞讀音。

          3.指名朗讀,正音。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受詩的意境。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詩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覺中天已經亮了。醒來后聽見到處是鳥叫的聲音。回想起昨夜曾聽到風聲和雨聲,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風雨打落了。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眠:睡眠、睡覺。

          聞:聽到。

          啼:叫。

          四、練習朗讀、背誦。

          1.聽課文錄音,體會讀詩的語氣和停頓。

          2.指名朗讀,讀后評議。

          3.教師說詩意,學生念出詩句。

          4.同桌互背古詩。

          5.學生扮演詩人吟誦古詩。

          小結: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我們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時光,愛惜時間。

          五、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讀課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記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記的。

          2.班內交流。

          重點指導:

          聲: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筆是豎,不是豎彎鉤。

          夜:第四筆是豎,不是堅提。

          3.指導書寫。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4.學生在田字格本上練習書寫。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春曉》一課,描寫作者早晨所感所聞,再回想昨夜的風雨落花,表達出作者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遵循學生識記規律,先初讀,再理解,后記憶。教學中,媒體運用恰當、適度,為突破重、難點服務。同時注意加強課堂訓練意識,培養學生寫字和朗讀能力。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歌曲《春曉》的學習,感受音樂與古詩的完美結合,對以我國古典詩詞為題材的'現代音樂作品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2、通過用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春曉》,

          3、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表現《春曉》。教學重點、難點:

          1、小切分節奏練習、附點節奏的演唱

          2、二聲部的練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詩歌導入:

          師:誰來給我背誦一下《春曉》。

          1、集體表演《春曉》朗誦

          三、古詩文化

          師:剛才有同學們吟誦了《春曉》這首詩,你們看,唐朝詩人孟浩然多了不起,僅僅用了20個字就描繪了春天的美景。

          2、提問:讀了這首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師:大家說的太好了,面對這么美麗的春光。

          四、學唱歌曲

          師:同學們知道嗎,這首詩還能唱一唱,這種唱法叫古詩新唱,想聽聽嗎?

          1、欣賞童聲合唱《春曉》,感受歌曲情緒。

          2、出示歌單,老師做示范演唱。

          3、老師逐句教唱。

          4、老師唱詞,學生唱la音。

          5、輕聲演唱歌詞。

          6、解決難點:

          五、節奏難點練習

          7、再次輕聲、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領唱,男聲伴唱。

          9、男生領唱,女生伴唱。

          10、分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表現《春曉》。

          11、教師指揮完整演唱一遍。

          六、歌曲處理

          1、師分別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請學生仔細聆聽后說一說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緒有什么不同。

          2、排練合唱《春曉》,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節目——大合唱《春曉》。

          教學反思:

          完成課程內容后,回去寫反思總結!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7

          一、教學內容: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兩句話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這兩句話。

          2.看故事、聽故事,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三、教學難點:

          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四、教學流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弟子規》,誰來背背上節課的內容。

          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弟子規》。

          (二)看一看,說一說,體會情感。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弟子規》中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自由讀,指名讀。

          2出示:兄道友,弟道恭

          (1).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動畫片,想不想看?

          播放《孔融讓梨》的故事。

          (2).誰來說說哥哥為什么要讓孔融先拿?

          (3).那孔融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他為什么要把大的讓給哥哥,從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個什么樣的孩子?表現出孔融對哥哥怎樣?

          (4).那爸爸說弟弟比他小的時候,他說了什么?從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表現出孔融對弟弟怎樣?

          (5).孔融作為哥哥很友善,作為弟弟很尊重哥哥,這就是——(引說)

          3、學習“兄弟睦,孝在中”

          (1).小朋友看這些是什么?老師帶來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斷,如果是一把呢?我們下面就來看一個關于折箭的故事。

          (2).讀《兄弟折箭》的故事。

          (3).從故事中你知道了母親為什么吃不下飯呢?經過折箭這件事,后來這些兄弟有沒有團結和睦呢?看著和睦相處的幾個弟兄,這時如果你是母親你心情怎樣?會覺得這幾個兒子怎樣?

          (4).是呀兄弟之間和睦就是孝順的一種表現呀。這就是——

          4、學習“財物輕,怨何生”

          (1).我們再看《兄弟折箭》這個故事,幾個兄弟因為什么差點打起來呀?得到那只鹿有什么好處呢?如果他們不去爭那只鹿還會打起來嗎?

          (2).把財物看輕,不去爭,不去搶,就不會打起來,就不會產生怨恨。這就是——

          5、 學習“言語忍,忿自泯”

          (1).學了這么久同學們也累了,老師讓同學們放松一下,再看一個動畫片好不好?

          看《將相和好》。

          (2).廉頗得知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大的時候很不服氣,開始說的什么?如果是你聽了這話你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你會怎么做?藺相如聽了怎么做的?藺相如是怕了廉頗嗎?他說了什么?從這兒可以看出藺相如懂得怎樣?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他?結果廉頗還生氣嗎?

          (3).小結,是呀在言語方面如果我們懂得忍讓就會減少很多言語所造成不必要的誤會,還有爭吵。這就是——

          (三) 誦讀

          1.下面我們把學的內容連起來讀一讀。

          2.小朋友能不能把今天學的內容記在你的腦海呢?

          (四) 談一談,升華感情。

          1.同學們學習生活在一起,我們就像一家人,大家親如兄弟姐妹,通過今天的學習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你準備怎么做呢?

          2.不光《弟子規》教育我們這樣做,古人還有好多關于我們今天學的內容的成語、名言警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以和為貴;禮之用,和為貴;得饒人處且饒人;和睦相處;一團和氣;化干戈為玉帛;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3.最后老師有一首歌送給大家。我們來一起唱一唱結束今天的課程。

          唱《相親相愛一家人》。

          (五) 作業:背誦今天所學的內容。

          教學反思:

          哲學家菩德曼說過:“播下一個信念,你將收獲一種行動;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個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教育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多方位的滲透、熏陶、感染往往比直白的說教效果更好。因此本節課,我沒有直白的說教,而是通過《孔融讓梨》、《兄弟折箭》、《將相和好》的故事,最后唱《相親相愛一家人》,讓學生一步步加深理解和體會,使孝敬父母的美德逐漸深入學生心靈。

          古人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這兩句話都強調了積累的作用。離開了積累,一切語文活動都好像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那么語文素養的提高就成了“空中樓閣”了。該如何幫助學生進行積累呢?我通過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自讀、齊讀、誦讀,讀出節奏,讀出感情,讀出韻味;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悟理。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達到熟讀成誦。學生不僅積累了語言,更積累了品質。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重點字詞的用法,了解《論語》反映的主要思想。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點撥,學生互動,師生互動等方法,讓學生理解掌握文中重點字詞的用法,領會孔子勇于擔當社會道義的精神。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領會孔子“仁”的思想。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凡事多站在別人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與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間需要幫助與支持,從而為樹立良好的團隊精神打下較好的基礎。

          二、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領會孔子“仁”的思想。

          三、難點:

          在生活中怎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課堂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展開話題

          1.古代的前賢給我們留下了儒家思想及其《論語》。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統治的思想。儒家傳統經典即六經或六藝,即《易》《書》《詩》《禮》《樂》《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造者。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禮,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張中庸之道,反對"過"與"不及"。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

          2.《論語》,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互談論,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資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長短不一,前后兩章之間也不一定有什么關聯。

          3.關于書名的來源,班固《漢書藝文志》中有這樣的解釋:"《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論lún:編纂。

          4.語錄體的特點。《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書,主要體式有四種:

          (1)直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

          (2)答問體,即先指出問者及所問問題,然后記錄孔子的回答;

          (3)對話體,記錄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間的對話經過情形;

          (4)一邊記敘事情的經過,一邊記錄孔子的言論。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這千萬條格言中的一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以發現這句話的被人們熟知和推崇的程度。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將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厭惡,自己視為痛苦、災禍的東西強加給別人。但是現實生活中真正要做到這一點,卻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和實踐前賢的至理名言。請大家暢所欲言,用自己的話表達你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二)理解原文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三)感悟內容

          1.克己復禮:克制自己,回復到禮的規定。生活中,我們都會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則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學樓前的月季花開了,我相信許多同學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學校的規章制度里面有明確的規定:不得損壞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們就得抵住誘惑,這樣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注我們一點,多關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心過老師,關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為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愛人仁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懂得愛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識到,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經關注過他們,比方說為我們學校的校園環境衛生默默奉獻的老師,如為我們宿舍的安定和諧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師,如為我們學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線的門衛老師,當你再次遇見他們時,請問一聲好,請給他們一個微笑,這樣,你就已經是一個“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當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時,也要讓別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話,也要讓別人事業發達。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別人而自己站穩了,也不是損害他人發展了自己。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推己及人,我們想到的,別人也會想到;我們想做的,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所以,只要每個人都能夠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和包容的心來面對他們的時候,那么,整個社會就和諧了。

          (四)師生互動,展開活動

          1.故事: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名叫孫叔敖的人,小時候,他在路上見到一條兩頭蛇,趕快把蛇殺死并且深深地埋起來。當時傳說見到這種兩頭蛇的人必死無疑,孫叔敖哭著告訴媽媽。媽媽問他:“那條蛇現在在哪里?”他回答說:“怕它再害別人,已經把它殺死埋起來了。”媽媽說:“你有幫助別人的心,老天必然會保佑你。”后來,孫叔敖不但沒有死去,長大后還做了楚國的名臣。

          教師提問:你能想象出當時孫叔敖見到兩頭蛇時的情景嗎?請你描述一下他當時的心情。

          教師提問:你覺得孫叔敖媽媽的話有道理嗎?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情?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孫叔敖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教師提問:從孫叔敖的這種舉動中你看出他具有什么樣的品德?

          教師提問:這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教師講述:孫叔敖見到兩頭蛇心情很不好,但他能站在別人的立場、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問題,他自己碰到的不順心的事情,不希望別人也遇到,在自己遇見麻煩后常替別人著想。這種思維方式就是一種換位思考。

          教師總結:換位思考:站在他人位置上思考問題,常替別人著想。

          2.心靈劇場:(選三位同學演一演)人物:李勇 朋友王小海 同學甲 故事梗概:李勇號稱班里的“大哥”,好講哥們義氣,平時待他的朋友也不錯。一天中午,李勇與班里的一位同學因意見不一致而發生爭執,并一時氣憤地將那位同學推倒在地。他的好朋友王小海覺得李勇有點過分,下課后便去安慰了那位同學。這令李勇非常惱怒。他想:我對王小海不錯,可他居然去幫助別人,太不夠朋友了。于是他揚言今后與王小海勢不兩立。 教師提問:李勇為什么氣惱? 教師提問:李勇這么做有什么不良影響?

          教師提問: 如果換位思考,假如李勇是王小海他會怎么想?假如李勇是被推倒的那位同學他會怎么想?猜一猜:故事會怎么繼續下去?(鼓勵同學多設想幾種結局。) 教師提問:造成這幾種不同結局的原因何在? 教師講述:在社會生活中,如果每個人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多想一想,多記住他人的幫助,克服偏激或走極端的思維習慣,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千萬不能己所不欲,卻施于人,這是一種很明顯的損人利己,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是非常自私的一種做法。我們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他人,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充滿陽光,日子將會更加多姿多彩。

          3.我來做選擇

          (1)考試后,全班誰的成績最好,最好成績是多少,你總是:A特別感興趣,因為這關系到我的排名;B無所謂;C尋找自己與同學們之間的差距;D恨那些成績比自己好的同學

          (2)在你幫助別人后,會有這種感覺: A很自豪,覺得自己生活得有價值;B很后悔,覺得自己吃虧了;C很自然,覺得人與人之間應該這樣;D下次一定找機會讓他幫我

          4.探究話題,價值引導

          教師提問:當你受到委曲、被人誤解時,你是怎么做的?你如何表達你的寬容?

          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述:寬容其實就是尊重他人,求同存異;適度忍讓,體諒別人;坦誠相待,主動溝通;正視缺點,自我提高。剛剛這幾位同學就在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寬容之心,這就十分難得。

          教師小結:生活在團體中,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顆寬容的心,真正地學會了換位思考,那么我們就是擁有善良之心的人,我們就是一個能扶危幫困的人,那么,我們就能在危難之時顯身手,既幫助別人又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教師提問: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你如何理解?

          學生回答:在生活中,個人的力量總是單薄的,任何個人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

          教師提問:你覺得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他人?

          學生回答:一個會心微笑

          學生回答:一句真誠的安慰

          學生回答:一次無私的幫助

          學生回答:一句真摯的祝福

          教師提問: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回答,你能小結出相互支持的表現嗎?

          學生回答:待人和善、關心他人,多考慮別人的感受,不企求回報;以實際行動幫助別人。

          教師提問:閱讀“盲人點燈籠”這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學生自由發揮談感想)

          教師小結:人應該盡力去幫助別人,同時也不應一味拒絕別人的幫助,適當接受別人幫助,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對他人所付出的愛的承認。生活中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將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厭惡,自己視為痛苦、災禍的、不愿意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切記不可“己所不欲,卻施于人”。

          (五)總結:學以致用。了解了仁的思想,我們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許一開始我們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堅持,我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們為中心,他人也以我們為榜樣,這樣,和諧校園又怎么可能建設不起來呢?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流利的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

          2、知道這幾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流利地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

          教學難點:

          理解三字經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提問:有誰背過“三字經”?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二、學文曉理: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譯文:人出生之初,稟性本來就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

          只是后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提問:你知道是以什么意思嗎?

          學生解釋它的意思。

          三、熟讀背誦

          自己讀熟

          分組檢查,指名背誦

          會背的還可以接著往下進行背誦

          四、總結

          (1)朗讀今日所學。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好孩子?試著用完整的話說向老師和同學們說說你的打算。

        《{首页主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相關文章:

        開展誦國學經典活動實施方案01-04

        學國學誦典傳美德征文08-21

        主題班會的教案04-08

        “誦讀國學經典,傳承傳統美德”主題班會教案(精選5篇)04-05

        小學班會主題教案02-18

        小學班會主題教案09-16

        冬至主題班會的教案11-24

        開學班會主題教案03-12

        大學班會主題教案02-21

        感恩班會主題教案12-2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亚洲第一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 中文乱码在线精品日本 | 亚洲欧美vt一区二区 |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精品免费看国产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线路2区 |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通用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通用9篇)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1

              一、活動主題:

              國學經典與我們同行

              二、活動時間:

              20xx年4月22日

              三、地點

              20xx級統招3班(教室)

              四、參與人員:

              全班同學及班主任老師

              五、主持人:

              劉靜王倩倩

              六、發言人:

              田金榮張夢怡

              七、主持稿:

              劉靜:尊敬的老師!

              王倩倩:親愛的同學們!

              劉王:大家晚上好!

              劉靜: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王倩倩:經典誦讀,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撒播在我們的心里,生長在我們人生的路上,讓我們一生受用。

              劉靜: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生命智慧的最高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堅實根基,是中華民族屢經劫難而生生不息的強大紐帶。

              王倩倩: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該自覺承擔起傳承民族文化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圣命。

              劉靜:.同學們我們的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傳承祖國文化,誦讀經典活動,讓我們認識了《弟子規》。

              王倩倩:是的,《弟子規》教我們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們受益匪淺。

              劉靜:同學們,接下來讓我們大聲朗誦一遍《弟子規》起

              弟子規圣人訓~

              (全文附后)

              王倩倩:同學們,中國古典名著博大精深,我們現在誦讀的《弟子規》則是古代啟蒙教材的經典之作。

              劉靜:弟子規伴我們同行,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在我們心里,生長在我們的精神家園,接下來有請田金榮同學為大家講述一個關于弟子規的故事,大家掌聲有請。

              王倩倩:下面有請李翎蕓等人為大家演唱一首《大中國》,掌聲有請。

              劉靜: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的經典詩文,是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的瑰寶。接下來有請張夢怡同學為大家朗誦一篇關于國學文化的知識。

              王倩倩:接下來有請常妮為大家演唱一首國歌,大家掌聲有請。

              王倩倩:希望同學們以后也能夠堅持吸取《弟子規》中的精華部分,牢記于心,在學習和生活中慢慢去思索、慢慢去體會。我相信前輩們的人生經驗、生活智慧一定會在我們人生旅途的迷茫之時,給我們指引前行的明路!

              劉靜:國學經典是我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誦讀中華經典對于提升人的境界、豐富人的內涵、開闊人的胸襟、凈化人的'靈魂、啟迪人的智慧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國學經典簡潔而不簡單,寥寥數語卻盡現悠長韻味、深遠意境,正如孔子所說“不學詩,無以言。”

              王倩倩: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深刻認識到有關國學的文化,老師讓同學們寫了一封關于國學的信,相信大家也已經更多了解了有關國學的知識,請同學們把自己寫的信放到桌子上,我們來收一下。

              劉靜:同學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王倩倩:愿同學們在成長的路上不忘祖訓,繼承傳統美德,讓國學伴著書香隨我們遠航!

              劉靜:這次我們班會就開到這里,謝謝大家。

              八、主持人反思: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是幾千年積淀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每一位華夏兒女都應該從小就開始循序漸進地學習,終身研讀不止。事實上,在新世紀、新階段,要想真正地振興國學,就應該夯實基礎。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增長關于國學的知識,熟知一些關于國學的文化思想經典,并懂得發揮我們傳統文化的優長。一個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會誕生偉大的思想,一個擁有偉大思想的國家,才能擁有不斷前行的力量,讓我們用國學文化照亮未來的行程。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2

              班會目的:

              1、通過這次的班會的準備過程,讓學生初步了解國學經典,主要是《弟子規》的內容。

              2、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班級存在的問題,摘選《弟子規》中與之相關的內容,和學生一起學習,并自查自身的行為。

              3、根據學習的情況,由全班同學選出前半期用來規范自已行為,凈化班級環境的《弟子規》內容,作為班規的一部分。

              4、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繼承中華民族的文明禮儀傳統。

              班會準備:

              每小組自己準備班會課上要講的內容,以正面、積極的材料為主,正面引導。形式包括:誦讀、小品、相聲、感悟

              班會流程:

              一、開場白主持人:

              A:尊敬的各位老師

              B:親愛的同學們

              AB:大家上午好!

              A: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謙遜禮貌的語言,一直是我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的習慣用語。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更應該明禮儀,講禮貌,做最好的我。

              B:一句文明用語、一個優雅的動作,體現了我們的文明程度,文明與優雅不是表演,而是內在氣質的自然流露。

              AB:讓我們從講文明,講禮貌,讓文明之風吹遍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山東省泰山中學高二(11)班,“誦國學經典,傳文明禮儀”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A:今天朗誦的是《弟子規》,同學們可能覺得《弟子規》這本書離我太遠了,她是過去學童們的生活規范,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

              B:但是,直到今天,它仍不過時,對我們的言行舉止思想品德仍有很高的指導意義

              A: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同學們是怎樣誦國學經典、傳文明禮儀的

              B:下面有請第一小組的同學來朗誦《出則弟》

              第二部分小組活動

              第一小組

              1、誦讀經典解釋經典《出則弟》

              王:說到文明禮儀,我們再熟悉不過了

              白:是啊,從生下來父母的教育,到長大后老師的教育,我們都能學到有關文明禮儀的知識王:那么,究竟怎樣才算講文明,重禮儀呢

              白:我認為禮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涵養

              王:說到禮貌,我們的同學也有著不同的見解,讓我們一起來聽一段相聲《說話》

              2、相聲《說話》

              B:第一小組的同學用相聲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講禮貌,特別是禮貌用語。謝謝第一小組的同學們。下面有請第二小組的同學來朗誦經典《信》

              第二小組

              1、誦讀經典解釋經典《信》

              白:在我們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有一樣東西是我們不可丟失的,他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他就是我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朋友——誠信。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個小品《誠信是金》。

              2、小品《誠信是金》

              B:誠信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生存的必備條件。在社會主義文明高度發展、人與人相處難見真情的今天,誠信品質尤為重要。一個誠信的人,是一個胸懷坦蕩的人,是一個有高尚品德的人。謝謝第二小組的同學們的精彩表演。下面讓我們來聆聽第三小組同學朗誦的經典《謹》。

              第三小組

              1、誦讀經典解釋經典《謹》

              王:我們很幸運,生活在一個很有愛的班集體,我們有著一位可愛可親的班主任,我們有著一群兄弟姐妹般的同學,我們每天的生活很充實,很豐富,很精彩。下面就來看一看《我們的生活》

              2、視頻《我們的生活》

              A:同學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泰中生活的點點滴滴向我們展示了校園文明的方方面面,希望我們能有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所用的同學,為創建文明校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有請我們的第四小組同學來朗誦《入則孝》。

              第四小組:

              1、誦讀經典解釋經典《入則孝》

              白:百善孝為先,聽了同學們朗誦的《入則孝》,我心中十分感慨,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媽媽王:恩,是的。母親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需要感恩的人,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詩歌朗誦《母親》。

              白:母愛確實是偉大的,那么同學們想對媽媽說些什么呢?

              采訪。

              王:感謝同學們的踴躍發言,每個字,每句話,都體現了同學們對母親的那份愛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父親和母親

              A:母愛像春天的'暖風,吹拂著你的心;母愛像綿綿細雨,輕輕拍打著你的臉面,滋潤著你的心田;母愛像冬天的火爐,給你在嚴冬中營造暖人心意的陽光

              B:父愛是一杯濃茶,當你疲憊時,只消幾口便神清氣爽;父愛是一曲高山流水,當你浮躁時,使你如夢方醒;父愛是一根拐杖,為你找好重心,建立起希望的原野。不知不覺中,我們的主題班會已接近尾聲,下面請我們的班主任秦老師做總結。

              第三部分

              班主任總結:

              同學們,我國在歷史上,是世界公認的“文明之邦”、“禮儀之邦”,是一直奉行“忠、孝、仁、義、理、智、信”等社會公德的國家。到了現代,在我們的身邊,你也總會看見那些談吐文雅,舉止謙和,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人。在我們的班集體里,也有不少文明標兵。可是令人惋惜的是,生活中總是有那么一些不和諧的音符。

              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合格的中國公民,我們該怎樣去做,才能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我們成為當之無愧的禮儀之邦的后代呢?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從思想和生活實際出發,從你們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循序漸進,文明禮儀之花一定會在泰中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綻放。就讓我們用自己的言行,從今天這次班會活動做起吧!

              第四部分:全體宣誓,向全校師生倡議

              全班活動:(范成程:全體起立)宣誓《倡議書》

              范成程:坐下

              A:有請席書記、王校長

              第五部分:結束

              主持人: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文明之花在心中開放,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我們要做21世紀文明人。讓我們插上文明的翅膀,飛向藍天,飛向美好的未來,做文明的我。同時我們還要感謝校領導及各位老師在百忙中來到高二(11)班蒞臨指導。謝謝你們!! “誦國學經典,傳文明禮儀”主題班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3

              一、活動目的:

              1.使學生理解“國學”的含義,體驗學國學的歡欣和喜悅,掀起小學生學國學的熱潮。

              2.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小學生的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素質。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準備具有古典特色的音樂。

              2.準備孔子畫像、將教室布置成古代書塾環境。

              3.相關的孔子及其弟子研究學問的課件及孔子游歷各國講學的課件。

              4、孔子格言課件

              三、活動形式:

              班會形式

              四、活動時間:

              20xx年5月13日

              五、活動地點:

              多媒體教室

              六、活動內容:

              1.欣賞古典音樂,營造氣氛。

              2.全體學生以古典方式向孔子畫像敬禮,以示尊崇。

              3.欣賞孔子及其弟子共同做學問的課件,引入情境。

              4.學生活動展示:

              ⑴以接龍的形式背誦弟子規。

              ⑵“弟子規節選文字”情景表演。

              ⑶兩人一組,以比賽的形式背誦國學經典。

              ⑷以創新形式翻唱國學經典。

              5.欣賞孔子及其弟子到各國游歷講學的課件。

              6.全體學生共同誦讀孔子名言。七.活動過程:

              (一)課前欣賞,營造氛圍:播放古典音樂。

              (二)激情導入:同學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國學作為中華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可分為經、史、子、集、蒙五部。學習國學,對于同學們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素質有著很大的作用。作為國學的代表人物,孔子在中國千年歷史長河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國學,不能不提孔子。下面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向我們的先輩以古禮祭拜。(禮畢)

              主持人:孔子一生誨人不倦,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育,相傳所收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出自此處。下面我們大家就和老師一起欣賞孔子及其弟子在一起做學問的課件,。

              (三)欣賞孔子及其弟子做學問的畫面,(播放課件)

              主持人:多麼濃厚的學習氛圍,多麼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我們一起沿著先人的足跡,去感受學習國學的樂趣。

              (四)學生活動展示:

              主持人:從幼兒到少兒階段,相信我們同學一定誦讀了許多國學中的經典書目,如蒙學讀物:.《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伴著書香,請同學們一起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收獲吧。

              1.以接龍的形式背誦弟子規。

              (弟子規三個字一句話,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內容較長,全班同學以接龍的形式每人誦讀四句,生生互動,感受國學之美),

              2.“弟子規節選文字”情景表演

              主持人:的確,《弟子規》內容豐富,包括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人、學文七部分。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弟子規誦讀的感受,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展示出來。具體過程如下:A.全班交流資料。每組選派代表上臺交流資料及故事。

              B.小組內交流收獲。小組內交流學習收獲,說說你學習了《弟子規》以后理解了哪些地方,做到了哪些地方,還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需要繼續努力。 C.全班交流學習成果,《弟子規》中經典語句情景表演

              3.兩人一組,以比賽的形式背誦國學經典。

              主持人:國學經典內容很多,為了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學,我們以比賽的形式背誦。(兩人一組進行比賽,激起學生的熱情,同時進一步發揚光大了國學。)

              4.以創新形式翻唱國學經典。

              主持人:前邊我們對國學經典進行了精彩的誦讀與表演,這是傳統意義上的模仿與探究。在此基礎上對所掌握的國學經典內容進行翻唱,將是一個創新思維的挑戰。

              (五)欣賞孔子及其弟子到各國游歷講學的課件。國學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不但國人爭相學習,即使是外國人也在爭相學習中國的國學經典。看,孔子坐著馬車和他的弟子們已經走出國門到各國游歷講學去了。(播放課件)

              (六)全體學生共同誦讀孔子格言。(出示課件)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七)結束語:

              同學們,人生成長離不開精神生活,只有我們的身體長大了、知識增加了、精神豐富了,才是真正意義的成長。愿同學們在成長的路上不忘祖訓,繼承傳統美德;讓國學伴著書香隨我們遠航!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4

              一、 學習內容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二、 教材分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種過錯;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種惡劣的行為了,就會受到眼里的'懲罰。生活中,我們要做到知錯就改。

              三、 教學目標

              1、 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2、 養成嚴于律己知錯就改的良好品質

              四、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由《曹操割發》的故事導入

              三國時,有一次曹操率領軍隊去打仗。出發前,他警告將士,不要毀壞麥田,如果有人違反規定,一定殺無赦。隊伍正在田間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群小鳥從麥田中飛出來,曹操的戰馬受驚,沖向麥田,踏壞了一大片麥子。

              曹操對軍法官說:“我違反了軍令,應按軍法治罪。”說著,他拔出了寶劍,說:“我是主帥,不能自殺,就把頭發割下來代替砍頭吧!”說完,用劍割下了自己的頭發。

              曹操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品質,表現出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胸懷。

              2、 指名讀出學習目標。

              3、 齊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讀背這一內容。

              4、 檢查背誦情況。

              5、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6、 指名小組發言,說一說對這一段文字的理解。其他小組補充矯正。

              7、 教師重點點撥突破難點。

              8、 小組討論:如何做一個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中學生?

              每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交流

              9、 集體交流

              10、 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無心)非——錯

              (有心)非——惡

              非既是錯

              嚴于律己 有錯必糾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曉、眠、啼”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解題:同學們,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去觀察自然景物的變化,你們都觀察了嗎?能把你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一說嗎?(同學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很好。把你們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寫出來的話,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詩人就是這么做的。他的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這首詩就是《春曉》。(板書課題)

              你們知道題目的意思嗎?春曉:春天的早晨。曉:天剛亮的時候。

              2.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長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學習方法: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教師出示生詞卡片,檢查字詞讀音。

              3.指名朗讀,正音。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受詩的意境。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詩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覺中天已經亮了。醒來后聽見到處是鳥叫的聲音。回想起昨夜曾聽到風聲和雨聲,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風雨打落了。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眠:睡眠、睡覺。

              聞:聽到。

              啼:叫。

              四、練習朗讀、背誦。

              1.聽課文錄音,體會讀詩的語氣和停頓。

              2.指名朗讀,讀后評議。

              3.教師說詩意,學生念出詩句。

              4.同桌互背古詩。

              5.學生扮演詩人吟誦古詩。

              小結: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我們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時光,愛惜時間。

              五、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讀課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記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記的。

              2.班內交流。

              重點指導:

              聲: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筆是豎,不是豎彎鉤。

              夜:第四筆是豎,不是堅提。

              3.指導書寫。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4.學生在田字格本上練習書寫。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春曉》一課,描寫作者早晨所感所聞,再回想昨夜的風雨落花,表達出作者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遵循學生識記規律,先初讀,再理解,后記憶。教學中,媒體運用恰當、適度,為突破重、難點服務。同時注意加強課堂訓練意識,培養學生寫字和朗讀能力。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歌曲《春曉》的學習,感受音樂與古詩的完美結合,對以我國古典詩詞為題材的'現代音樂作品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2、通過用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春曉》,

              3、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表現《春曉》。教學重點、難點:

              1、小切分節奏練習、附點節奏的演唱

              2、二聲部的練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詩歌導入:

              師:誰來給我背誦一下《春曉》。

              1、集體表演《春曉》朗誦

              三、古詩文化

              師:剛才有同學們吟誦了《春曉》這首詩,你們看,唐朝詩人孟浩然多了不起,僅僅用了20個字就描繪了春天的美景。

              2、提問:讀了這首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師:大家說的太好了,面對這么美麗的春光。

              四、學唱歌曲

              師:同學們知道嗎,這首詩還能唱一唱,這種唱法叫古詩新唱,想聽聽嗎?

              1、欣賞童聲合唱《春曉》,感受歌曲情緒。

              2、出示歌單,老師做示范演唱。

              3、老師逐句教唱。

              4、老師唱詞,學生唱la音。

              5、輕聲演唱歌詞。

              6、解決難點:

              五、節奏難點練習

              7、再次輕聲、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領唱,男聲伴唱。

              9、男生領唱,女生伴唱。

              10、分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表現《春曉》。

              11、教師指揮完整演唱一遍。

              六、歌曲處理

              1、師分別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請學生仔細聆聽后說一說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緒有什么不同。

              2、排練合唱《春曉》,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節目——大合唱《春曉》。

              教學反思:

              完成課程內容后,回去寫反思總結!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7

              一、教學內容: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兩句話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這兩句話。

              2.看故事、聽故事,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三、教學難點:

              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四、教學流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弟子規》,誰來背背上節課的內容。

              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弟子規》。

              (二)看一看,說一說,體會情感。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弟子規》中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自由讀,指名讀。

              2出示:兄道友,弟道恭

              (1).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動畫片,想不想看?

              播放《孔融讓梨》的故事。

              (2).誰來說說哥哥為什么要讓孔融先拿?

              (3).那孔融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他為什么要把大的讓給哥哥,從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個什么樣的孩子?表現出孔融對哥哥怎樣?

              (4).那爸爸說弟弟比他小的時候,他說了什么?從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表現出孔融對弟弟怎樣?

              (5).孔融作為哥哥很友善,作為弟弟很尊重哥哥,這就是——(引說)

              3、學習“兄弟睦,孝在中”

              (1).小朋友看這些是什么?老師帶來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斷,如果是一把呢?我們下面就來看一個關于折箭的故事。

              (2).讀《兄弟折箭》的故事。

              (3).從故事中你知道了母親為什么吃不下飯呢?經過折箭這件事,后來這些兄弟有沒有團結和睦呢?看著和睦相處的幾個弟兄,這時如果你是母親你心情怎樣?會覺得這幾個兒子怎樣?

              (4).是呀兄弟之間和睦就是孝順的一種表現呀。這就是——

              4、學習“財物輕,怨何生”

              (1).我們再看《兄弟折箭》這個故事,幾個兄弟因為什么差點打起來呀?得到那只鹿有什么好處呢?如果他們不去爭那只鹿還會打起來嗎?

              (2).把財物看輕,不去爭,不去搶,就不會打起來,就不會產生怨恨。這就是——

              5、 學習“言語忍,忿自泯”

              (1).學了這么久同學們也累了,老師讓同學們放松一下,再看一個動畫片好不好?

              看《將相和好》。

              (2).廉頗得知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大的時候很不服氣,開始說的什么?如果是你聽了這話你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你會怎么做?藺相如聽了怎么做的?藺相如是怕了廉頗嗎?他說了什么?從這兒可以看出藺相如懂得怎樣?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他?結果廉頗還生氣嗎?

              (3).小結,是呀在言語方面如果我們懂得忍讓就會減少很多言語所造成不必要的誤會,還有爭吵。這就是——

              (三) 誦讀

              1.下面我們把學的內容連起來讀一讀。

              2.小朋友能不能把今天學的內容記在你的腦海呢?

              (四) 談一談,升華感情。

              1.同學們學習生活在一起,我們就像一家人,大家親如兄弟姐妹,通過今天的學習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你準備怎么做呢?

              2.不光《弟子規》教育我們這樣做,古人還有好多關于我們今天學的內容的成語、名言警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以和為貴;禮之用,和為貴;得饒人處且饒人;和睦相處;一團和氣;化干戈為玉帛;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3.最后老師有一首歌送給大家。我們來一起唱一唱結束今天的課程。

              唱《相親相愛一家人》。

              (五) 作業:背誦今天所學的內容。

              教學反思:

              哲學家菩德曼說過:“播下一個信念,你將收獲一種行動;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個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教育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多方位的滲透、熏陶、感染往往比直白的說教效果更好。因此本節課,我沒有直白的說教,而是通過《孔融讓梨》、《兄弟折箭》、《將相和好》的故事,最后唱《相親相愛一家人》,讓學生一步步加深理解和體會,使孝敬父母的美德逐漸深入學生心靈。

              古人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這兩句話都強調了積累的作用。離開了積累,一切語文活動都好像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那么語文素養的提高就成了“空中樓閣”了。該如何幫助學生進行積累呢?我通過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自讀、齊讀、誦讀,讀出節奏,讀出感情,讀出韻味;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悟理。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達到熟讀成誦。學生不僅積累了語言,更積累了品質。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重點字詞的用法,了解《論語》反映的主要思想。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點撥,學生互動,師生互動等方法,讓學生理解掌握文中重點字詞的用法,領會孔子勇于擔當社會道義的精神。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領會孔子“仁”的思想。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凡事多站在別人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與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間需要幫助與支持,從而為樹立良好的團隊精神打下較好的基礎。

              二、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領會孔子“仁”的思想。

              三、難點:

              在生活中怎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課堂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展開話題

              1.古代的前賢給我們留下了儒家思想及其《論語》。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統治的思想。儒家傳統經典即六經或六藝,即《易》《書》《詩》《禮》《樂》《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造者。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禮,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張中庸之道,反對"過"與"不及"。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

              2.《論語》,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互談論,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資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長短不一,前后兩章之間也不一定有什么關聯。

              3.關于書名的來源,班固《漢書藝文志》中有這樣的解釋:"《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論lún:編纂。

              4.語錄體的特點。《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書,主要體式有四種:

              (1)直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

              (2)答問體,即先指出問者及所問問題,然后記錄孔子的回答;

              (3)對話體,記錄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間的對話經過情形;

              (4)一邊記敘事情的經過,一邊記錄孔子的言論。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這千萬條格言中的一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以發現這句話的被人們熟知和推崇的程度。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將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厭惡,自己視為痛苦、災禍的東西強加給別人。但是現實生活中真正要做到這一點,卻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和實踐前賢的至理名言。請大家暢所欲言,用自己的話表達你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二)理解原文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三)感悟內容

              1.克己復禮:克制自己,回復到禮的規定。生活中,我們都會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則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學樓前的月季花開了,我相信許多同學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學校的規章制度里面有明確的規定:不得損壞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們就得抵住誘惑,這樣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注我們一點,多關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心過老師,關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為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愛人仁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懂得愛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識到,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經關注過他們,比方說為我們學校的校園環境衛生默默奉獻的老師,如為我們宿舍的安定和諧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師,如為我們學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線的門衛老師,當你再次遇見他們時,請問一聲好,請給他們一個微笑,這樣,你就已經是一個“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當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時,也要讓別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話,也要讓別人事業發達。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別人而自己站穩了,也不是損害他人發展了自己。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推己及人,我們想到的,別人也會想到;我們想做的,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所以,只要每個人都能夠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和包容的心來面對他們的時候,那么,整個社會就和諧了。

              (四)師生互動,展開活動

              1.故事: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名叫孫叔敖的人,小時候,他在路上見到一條兩頭蛇,趕快把蛇殺死并且深深地埋起來。當時傳說見到這種兩頭蛇的人必死無疑,孫叔敖哭著告訴媽媽。媽媽問他:“那條蛇現在在哪里?”他回答說:“怕它再害別人,已經把它殺死埋起來了。”媽媽說:“你有幫助別人的心,老天必然會保佑你。”后來,孫叔敖不但沒有死去,長大后還做了楚國的名臣。

              教師提問:你能想象出當時孫叔敖見到兩頭蛇時的情景嗎?請你描述一下他當時的心情。

              教師提問:你覺得孫叔敖媽媽的話有道理嗎?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情?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孫叔敖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教師提問:從孫叔敖的這種舉動中你看出他具有什么樣的品德?

              教師提問:這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教師講述:孫叔敖見到兩頭蛇心情很不好,但他能站在別人的立場、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問題,他自己碰到的不順心的事情,不希望別人也遇到,在自己遇見麻煩后常替別人著想。這種思維方式就是一種換位思考。

              教師總結:換位思考:站在他人位置上思考問題,常替別人著想。

              2.心靈劇場:(選三位同學演一演)人物:李勇 朋友王小海 同學甲 故事梗概:李勇號稱班里的“大哥”,好講哥們義氣,平時待他的朋友也不錯。一天中午,李勇與班里的一位同學因意見不一致而發生爭執,并一時氣憤地將那位同學推倒在地。他的好朋友王小海覺得李勇有點過分,下課后便去安慰了那位同學。這令李勇非常惱怒。他想:我對王小海不錯,可他居然去幫助別人,太不夠朋友了。于是他揚言今后與王小海勢不兩立。 教師提問:李勇為什么氣惱? 教師提問:李勇這么做有什么不良影響?

              教師提問: 如果換位思考,假如李勇是王小海他會怎么想?假如李勇是被推倒的那位同學他會怎么想?猜一猜:故事會怎么繼續下去?(鼓勵同學多設想幾種結局。) 教師提問:造成這幾種不同結局的原因何在? 教師講述:在社會生活中,如果每個人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多想一想,多記住他人的幫助,克服偏激或走極端的思維習慣,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千萬不能己所不欲,卻施于人,這是一種很明顯的損人利己,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是非常自私的一種做法。我們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他人,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充滿陽光,日子將會更加多姿多彩。

              3.我來做選擇

              (1)考試后,全班誰的成績最好,最好成績是多少,你總是:A特別感興趣,因為這關系到我的排名;B無所謂;C尋找自己與同學們之間的差距;D恨那些成績比自己好的同學

              (2)在你幫助別人后,會有這種感覺: A很自豪,覺得自己生活得有價值;B很后悔,覺得自己吃虧了;C很自然,覺得人與人之間應該這樣;D下次一定找機會讓他幫我

              4.探究話題,價值引導

              教師提問:當你受到委曲、被人誤解時,你是怎么做的?你如何表達你的寬容?

              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述:寬容其實就是尊重他人,求同存異;適度忍讓,體諒別人;坦誠相待,主動溝通;正視缺點,自我提高。剛剛這幾位同學就在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寬容之心,這就十分難得。

              教師小結:生活在團體中,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顆寬容的心,真正地學會了換位思考,那么我們就是擁有善良之心的人,我們就是一個能扶危幫困的人,那么,我們就能在危難之時顯身手,既幫助別人又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教師提問: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你如何理解?

              學生回答:在生活中,個人的力量總是單薄的,任何個人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

              教師提問:你覺得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他人?

              學生回答:一個會心微笑

              學生回答:一句真誠的安慰

              學生回答:一次無私的幫助

              學生回答:一句真摯的祝福

              教師提問: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回答,你能小結出相互支持的表現嗎?

              學生回答:待人和善、關心他人,多考慮別人的感受,不企求回報;以實際行動幫助別人。

              教師提問:閱讀“盲人點燈籠”這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學生自由發揮談感想)

              教師小結:人應該盡力去幫助別人,同時也不應一味拒絕別人的幫助,適當接受別人幫助,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對他人所付出的愛的承認。生活中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將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厭惡,自己視為痛苦、災禍的、不愿意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切記不可“己所不欲,卻施于人”。

              (五)總結:學以致用。了解了仁的思想,我們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許一開始我們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堅持,我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們為中心,他人也以我們為榜樣,這樣,和諧校園又怎么可能建設不起來呢?

              品國學誦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流利的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

              2、知道這幾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流利地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

              教學難點:

              理解三字經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提問:有誰背過“三字經”?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二、學文曉理: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譯文:人出生之初,稟性本來就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

              只是后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提問:你知道是以什么意思嗎?

              學生解釋它的意思。

              三、熟讀背誦

              自己讀熟

              分組檢查,指名背誦

              會背的還可以接著往下進行背誦

              四、總結

              (1)朗讀今日所學。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好孩子?試著用完整的話說向老師和同學們說說你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