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對于這節(jié)課中涉及的估算內(nèi)容學生們完成得不好,估算能力差,大部分學生是靠用尺子量來完成估算習題的,比較依賴測量工具。下節(jié)課在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上要多下些功夫。以下內(nèi)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參考!
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一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測一測、量一量、估一估等動手操作的方法,讓學生感知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厘米及如何對一些較短的物體進行測量。 因此我根據(jù)這課是一節(jié)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課,我設計了一系列活動:
第一,設計了觀察直尺,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jīng)驗,讓他們通過觀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又為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
第二,認識1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動:第一次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體會每一大格的長是1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這個觀念也是學生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第二次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厘米,學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寬度、拉鏈扣、紐扣寬度等等,對學生建立1厘米與生活實際練習起來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勢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厘米的長度觀念。然后應用厘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讓學生在嘗試測量、比較、交流中,逐步總結(jié)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明白為什么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而且也學會了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較短的物體長度。但也有個別學生在量物體長度時總忘記對準“0”刻度。在今后應該多給學生提供測量的機會,以便熟練掌握測量方法,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時也要對少數(shù)落后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對于這節(jié)課中涉及的估算內(nèi)容學生們完成得不好,估算能力差,大部分學生是靠用尺子量來完成估算習題的,比較依賴測量工具。下節(jié)課在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上要多下些功夫。
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二
《認識厘米和米》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長度單位,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間表象,讓學生在頭腦中能夠明確1厘米和1米的長度。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都會給學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間表象,而很少有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建立10厘米的空間表象,如果教師能夠在10厘米的表象上下夠功夫,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用好10厘米,為米做鋪墊:
二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到長度單位,并且只認識了厘米,由于在厘米的教學中,教師們都很注意對1厘米表象的建立,所以學生對1厘米的理解和掌握比較到位。認識了厘米,緊接著就認識米,眾所周知,1米等于100厘米,而100厘米相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教師若把1米等于100厘米的知識直接灌輸,不利于學生真正的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如果教師能夠讓學生對10厘米的長度有個明確的表象,學生在頭腦中有個10厘米的大概長度的認識后,教師引導學生用10個10厘米長的紙條在黑板上貼成一個長紙條,學生有了10個10是100的認識,他們能夠認識到這個長紙條是100厘米,這是教師再揭示100厘米的長度又有個新的名稱,叫做1米,學生就能夠清晰的認識到100厘米構成了1米,1米就等于100厘米。這樣一來,學生既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有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學生們獲取了米這個單位的形成過程。
二、用好10厘米,滲透1分米:
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看10厘米的長度、閉上眼想10厘米的長度、用手比10厘米的長度等一系列的活動后,教師注重了10厘米表象的建立,學生已經(jīng)在頭腦中有了10厘米的大概長度,也明白了10厘米的含義,即10個1厘米,這些活動都為了三年級時學習1分米做好了滲透,只不過此時沒有揭示1分米的概念罷了,其實1分米的表象、厘米和分米的關系,學生都已經(jīng)理解了。雖然分米的認識不是二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但是作為教師,就應該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掌握數(shù)學知識系統(tǒng)性,訓練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而不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三、用好10厘米,估測有標尺:
學生既然認識了厘米和米,就要對生活中的一些長度進行估測,雖然在估測的過程中,允許學生有誤差,一般來說,教師也會給一個估測的取值范圍,但是,我覺得學生在自己的認知基礎上,應該盡量的準確一些。學生在二年級階段,只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由于這兩個長度單位的長度相差比較大,一般的學生在估單位時不會出錯,而面對生活中的一些物體的長度時,尤其是幾厘米和十幾厘米的物體,這時要估測它們的長度,學生們的誤差就比較大,因為學生只有1厘米的表象,如果教師注重了10厘米表象的建立,學生就可以把10厘米長度當個標尺,首先去判斷所給物體是比10厘米長,還是比10厘米短,判斷出大概的范圍后,再進行估測,這樣一來,估測的準確性就會大大的提高。
由此可見,在教學厘米和米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加強對1厘米和1米表象的建立,還要注重對10厘米長度的表象建立,這正是“巧用10厘米,一舉而三得”。
【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厘米和米教學反思05-20
《厘米和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6-15
認識厘米和米的教學反思11-27
認識厘米和米的教學反思范文05-01
認識厘米和米教學反思范文12-23
厘米和米教學反思05-25
厘米和米教學反思05-22
關于《厘米和米》的教學反思06-12
數(shù)學厘米和米教學反思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