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教學反思精選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使至塞上》教學反思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使至塞上》教學反思精選3篇1
《使至塞上》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30課古詩四首中的第二首詩。該詩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詩人王維的一首邊塞詩。該詩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王國維稱其為“千古壯觀”詩句。蘇軾曾評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開元年間,王維被排擠出朝廷,玄宗派其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出訪邊關,訪問邊關與吐蕃交戰(zhàn)的崔希逸將軍。途中,詩人有感而發(fā),作了此詩。
在了解詩人生平及寫作背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誦讀詩歌,品味詩意,最終欣賞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首聯(lián)以記敘交待作者的使者身份:輕車簡從,遠赴邊關;頷聯(lián)看似寫景,實則情景交融,詩人以翻飛的蓬草,北歸的大雁兩個意象象征了自己被排擠出朝廷的政治遭遇,抒發(fā)了作者幽微難言的悲憤之情;頸聯(lián)是全詩的名句,描繪了一派邊關壯麗的奇景:黃沙漫漫,江水滔滔,一道狼煙,一輪紅日,意境雄奇開闊,詩中有畫,真可謂“千古壯觀”,其中“直”“圓”二字,看似俗,實則妙;尾聯(lián),以敘事點明了邊關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體現(xiàn)了邊關將士們的愛國之情。
總之,這首詩歌敘事、寫景、抒情交相融合,詩人以開闊的自然景色的描繪抒發(fā)了自己孤寂的情感,對邊關壯麗的欣喜。
《使至塞上》教學反思精選3篇2
王維的《使至塞上》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王維在出塞途中所作的,描寫廣袤的塞上風光的絕句。詩的大意是:一片大漠上的一條直上的孤煙,遼遠的河灘盡頭一輪滾圓的落日。簡直把廣袤的塞上風光寫絕了。展示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幅美幻絕倫的塞上風光畫。
學生了解的王維的詩作很多,有《相思》、《雜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鹿柴》、《山居秋暝》、《竹里館》等。每一首詩都是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王維是居“李杜”之后,為學生接觸較多t的唐代詩人。他雖為朝廷命官,卻常隱居藍田輞川別業(yè),過著亦官亦隱的居士生活。他多才多藝,能書善畫,詩歌成就以山水詩見長,描摹細致,富于禪趣。蘇軾謂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正指出其詩畫的特色和造詣。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
我選取了不少的古詩詞讓學生來誦讀,這不失為學習古代文學的'一個好的渠道。但是,單純的讓學生死記硬背或許就失去了編者的本意。應該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進行拓展,了解掌握與其相關的文學知識,或者以其他的方式理解詩作。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來說,可以在學生理解記憶的基礎上,把這句詩意作為背景,讓學生對其描繪的內(nèi)容展開想象,改寫成一篇現(xiàn)代文,同樣是一篇很優(yōu)美的寫景文章。學生的想象力在這里會得到很好的鍛煉,理解記憶也得到升華。
當然,還可以讓學生以繪畫的形式把這句詩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同樣是對學生想象力的訓練,也是對學生繪畫能力的檢驗。
總之,采取靈活多樣的積累古詩文的方式,不僅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更深,記憶更牢。還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使至塞上》教學反思精選3篇3
我先讓學生收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通過寫作背景,讓學生初步了解詩人出塞時的心情,為后面感悟作者出塞心情埋下了伏筆,緊接著我采用了學生間相互問答方式來解決詩中重難點生字詞的意思,完成對詩歌大意的理解。
賞析環(huán)節(jié)我主要是針對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針對頸聯(lián)進一步進行賞析。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幅畫面,感悟“大”“孤”“直”“長”和“圓”字的妙處,最后明晰這句話的美在何處。效果還好。
【《使至塞上》教學反思精選3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