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親子園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報告

        時間:2021-06-11 16:42:2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親子園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報告

          課題經(jīng)江蘇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準立項,確定為省級青年專項課題,課題批準號為:。

        《親子園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報告

          課題《親子園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經(jīng)過充分準備,認真研討,規(guī)范開題,力求以科學和創(chuàng)新精神,高質(zhì)量完成課題研究任務。

          現(xiàn)將課題實施方案報告如下:

          (一)課題名稱:《親子園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和腦科學研究的新進展,嬰幼兒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聯(lián)合國基金會在公布《2001年世界兒童狀況》時指出,保障兒童權利應該盡早入手,因為通過健康投資以及提供社會服務等措施,在兒童的健康、教育和營養(yǎng)方面進行早期投入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將來必然會產(chǎn)生豐厚的回報。這表明,兒童的早期教育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經(jīng)得到廣泛的共識。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提出,要重視和發(fā)展嬰幼兒早期教育。2003年3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轉(zhuǎn)發(fā)了教育部等10部門(單位)《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強調(diào)發(fā)展幼兒教育,提出采取多種靈活的方式,為每個0—6歲的嬰幼兒及其家長提供科學育兒的早期教育服務。”這些法規(guī)的頒布與實施,促進了早期教育的發(fā)展,為推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據(jù)。

          親子園課程,是專門為0—3歲嬰幼兒設計的教育摸式。它能有意識地對寶寶進行大腦潛能的開發(fā),促進其在身體、生理、心理、行為諸方面得到健康平衡的發(fā)育和發(fā)展,使其獲得多種早期經(jīng)驗,為今后身心全面發(fā)展、成為高素質(zhì)人才打好基礎。

          所以,我們力求創(chuàng)設一套科學、全面、系統(tǒng)、有效的課程設置和活動設計,以提高教師組織親子活動和進行親子教育技能為重點,幫助0—3歲嬰幼兒家長完成教育理念和行為上的改變,從實質(zhì)上改善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提升孩子的身心健康水平。

          我們認為,《親子園課程的教學設計和實踐》這一課題,旨在填補0—3歲嬰幼兒教育的空白,使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得以提高,使家長的教育理念和行為方式日趨科學,使寶寶的潛能開發(fā)更為充分,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有助于推進我國親子園教育的研究和實踐。

          (三)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水平和發(fā)展趨勢

          0—3歲嬰幼兒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種對寶寶學習和發(fā)展的關懷、支持和熏陶,為寶寶創(chuàng)造直接安全的、具有激發(fā)性的環(huán)境,鼓勵他們操作、探索、嘗試,使他們在挫折和經(jīng)驗中進行學習。

          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僅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科學的證實。如嬰幼兒心理學的理論證實,嬰幼兒時期是心理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年齡越小,發(fā)展越快。早在20世紀20年代,心理學家平特納(R.Pintner)經(jīng)過研究認為,兒童從初生到5歲是智力發(fā)展最快時期。1925年美國兒科醫(yī)生格塞爾(A.Gesell)指出,在學齡前階段,大腦發(fā)育的速度快,兒童6歲前大腦的大部分幾乎都成熟了。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教育的基礎主要是5歲以前奠定的,它占整個教育過程的90%!1973年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的懷特(White)認為,如果一個3歲的幼兒,在與學術上有關的各方面,如語言和解決問題的技能上,遲開發(fā)6個月或更多一些時間,那么,就不可能在以后的學業(yè)經(jīng)歷中獲得成功。1964年,根據(jù)對近千名兒童多年的觀察研究,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如果把17歲青少年所測得的普通智力水平作為100%的話,那么,大約50%的智力發(fā)展是在出生到4歲內(nèi)完成的,30%是在4—8歲完成的,大約20%是在8—17歲完成的。這就是說,學齡前這個階段的智力發(fā)展幾乎占80%,而出生后的頭4年發(fā)展速度更是驚人,幾乎等于隨后的13年的總和。布魯姆的這項研究成果已經(jīng)日益得到學術界和社會的公認。據(jù)美國1975年的調(diào)查,這項研究成果被列為15年來“最有意義的”一項教育研究。眾多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告訴我們,為0—3歲嬰幼兒提供什么樣的成長環(huán)境,如何促進他們積極主動發(fā)展,將對他們未來的成長具有重大影響。

          嬰幼兒早期教育較系統(tǒng)的理論出現(xiàn)在19世紀初,早期教育的實踐記錄散見于古代的許多著作中,但詳細的、系統(tǒng)的、有意識的早期教育嘗試首推19世紀初威特對兒子卡爾.威特的成功的.教育。他在當時遺傳論占優(yōu)勢的德國,用自己的實踐宣布“1—5歲期間的教育會產(chǎn)生驚人的成果”。

          親子園教育是20世紀末期在美國、日本和我國臺灣等地興起的一種新的教育模式。之前,美國沒有親子園,0—3歲的嬰幼兒教育在家庭或社區(qū)中進行;瑞士有很多嬰幼兒的教育,但一般都是保健醫(yī)生從事;香港有一些兒童活動中心,有類似親子園的教育方式;而臺灣特別開放,私立親子園居多,最早關注到0—3歲孩子的教育市場,于是有了第一家親子園,名叫“工體翻斗樂啟智中心”。

          在我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人們對嬰幼兒早期教育重視的程度越來越高,有關0—3歲嬰幼兒發(fā)展與教育的研究日益增多。如龐麗娟/李輝合著的《嬰兒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徐云主編的《兒童早期教育與訓練》(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鮑秀蘭主編的《新生兒行為和0—3歲教育》(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年);樓必生著的《科學教育:先學前期兒童潛能開發(fā)——03歲兒童潛能開發(fā)的理論與實踐》(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武漢大學的“零歲教育方案”等。這些研究都從某一個層面對0—3歲嬰幼兒發(fā)展與教育進行了論述,既有理論的,也有實踐的,可謂成績卓越。

          從98年開始,我國也出現(xiàn)了很多親子園。那時開親子園的,并不都是從事幼教工作的,而是看中了這個市場和商機,因此在辦園理念和課程設計等方面有很多偏頗。對于什么是親子教育,什么是親子園課程,并沒有一個很規(guī)范、很統(tǒng)一的定義。研究中還存在以下問題:1、理論研究比較薄弱,許多做法缺乏理論的支撐;2、實踐研究的時間不長,還沒有顯出預期的效果;3、商業(yè)炒作成分較多,研究成分較少,影響方案的科學性和生命力;4、這些研究大都各自為政,所研究的只是側(cè)重于該領域的某一方面,顯得零星而不全面。在這種狀況下,開發(fā)和研究一種適合0—3歲嬰幼兒年齡特點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親子園課程,就顯得尤為迫切。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課題將從嬰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及發(fā)展敏感期出發(fā),以多元智能為理論支撐,運用蒙臺梭利、奧爾夫音樂和感覺統(tǒng)合等先進的教育理念,促進嬰幼兒的早期潛能開發(fā)。

          (五)課題主要研究內(nèi)容、方法

          研究內(nèi)容:

          1、親子園課程的特點、設置與開發(fā)。

          2、親子園課程對家庭親子教育實施的輔導。

          3、親子教育活動中構建“三方互動”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4、親子游戲中的生活教育和快樂體驗。

          5、構建“親子教育課程案例信息庫”。

          研究重點:

          1、親子園課程的特點、設置與開發(fā)。

          2、親子活動的案例設計與課后反思。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調(diào)查法、案例研究法、經(jīng)驗總結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驟

          研究對象: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

          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11.4~2011.6):

          (1)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課題組及分工,收集專題情報并進行分析。

          (2)進行調(diào)查研究。

          調(diào)查親子園0—3歲嬰幼兒家庭教養(yǎng)現(xiàn)狀及家長對親子園課程的需求。

          調(diào)查我市其他親子園的課程設置及有關情況,以便參考借鑒。

          2、實施階段(2011.6~2011.2):

          (1)對親子園教師和家長進行0—3歲嬰幼兒的教育教學指導。

          (2)以親子游戲為載體,組織開展0—3歲嬰幼兒親子游戲活動的教學實踐與反思。

          (3)為0—3歲嬰幼兒家長和親子教師開設講座,增強科學育兒常識,建立良好的教學理念和教師行為方式。

          3、總結階段(2011.2~2011.6)

          (1)對研究資料進行整理,構建“親子教育課程案例信息庫”。

          (2)撰寫研究報告。

          我們將通過兩年的時間,對實踐研究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我們期望:總結出一套改善0—3歲嬰幼兒家庭實施親子教育的經(jīng)驗,編撰一套親子活動設計,在本親子園中進行實踐,并向外推廣,努力促進本親子園及我市0—3歲嬰幼兒早教水平的提高。

          (七)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

          課題人員組成情況:

          組長:徐劍媚

          副組長:喬迪

          組員:王影、秦娜、秦緒靜、房雪華、閆環(huán)、劉凌、彭靜、曹穎、吳偉、徐倩

          以上課題組成員長期從事幼兒園教學工作,說談唱跳畫等專業(yè)技能豐富扎

          實,對親子教育的理論有所研究,且承擔本親子園的各種教學實踐活動。

          (八)現(xiàn)有基礎

          1、我市和我校、我園領導十分重視教科研工作,對于本課題的研究他們都

          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支持。

          2、完善課題組的組織管理工作。由親子園園長、執(zhí)教教師與既是家長又是

          老師的教師,共同組成題組,由專家指導,統(tǒng)一思想,形成合力,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課題研究,便于研究資料的獲得。

          3、為充分利用,人盡其材,課題組進行自我調(diào)整,分為四大組:調(diào)查實驗

          組、執(zhí)教組、家教延伸指導、案例設計組,進行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

          4、承擔本課題研究的核心人員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

          省、市論文評比中獲獎,或發(fā)表在專業(yè)幼教雜志上,他們長期從事幼兒園教學工作,對親子園教學有著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和進行研究的實驗基地。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將不斷學習,豐富和充實教科研理論水平,提高教科研能力,保證整個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5、研究成員現(xiàn)已開始定時、定制度,規(guī)范地進行課題研究。

          (九)經(jīng)費估算

          包括上機費、材料費、調(diào)查費、印刷費、教師學習費用等,預計研究經(jīng)費需10000元。

        【《親子園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課程與教學實踐調(diào)研報告07-28

        課程與教學實踐調(diào)研報告2篇07-28

        字體設計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論文06-19

        關于課程實踐教學工業(yè)設計的論文01-11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教學實踐研究論文11-29

        實踐課程調(diào)研報告12-03

        親子園教案設計06-14

        繪畫課程的教學設計06-11

        《初冬》課程教學設計06-1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