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教學設計
一、問題提出
1.一名警察在高速公路上隨機地觀察了6輛車的車速,然后他給出了這樣一份報告:
調查時間:2001年12月1日8:00——8:15。
調查地點:高速公路某路段。
調查車輛數目:6輛
調查結果如下表和下圖。
看到以上的統(tǒng)計圖表,傳遞給我們的一組數據:
66、57、71、54、69、58
現在我們對收集來的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找出這一組數據的代表。小學我們已學習過的平均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一個代表。
通過計算這6輛車的車速的平均值為:(66+57+71+54+69+58)÷6=62.5(km/h)
除了平均數可以作為這一組數據的代表之外,今天我們還要學習常用的中位數和眾數。
所謂“中位數”,就是把一組數據由低到高重新排列,用去掉兩端逐
步接近正中心的辦法可以找出處在正中間位置的那個值,即中位數。
如果正中間位置有兩個數呢?那么它的中位數就是這兩個中間數的平
均數。
上述66、57、71、54、69、58
重新由低到高排列為:54、57、58、66、69、71。
去掉兩端逐步接近正中心有兩個數是58和66。那么這組數據的中位數為(58+66)÷2=62。
所謂“眾數”就是一組數據中出現頻數最多的那個數,叫做眾數。如果一組數據中出現頻數最多的是并列的兩個數,不是用這兩個數的平均數做它們的眾數。而是說這兩個值都是它們的眾數。如果一組數據中沒有哪一個數值出現的次數比別的多,我們就說它們沒有眾數。
上述66、57、71、54、69、58中就沒有哪一個數值出現的次數比別的多,我們說這一組車速沒有眾數。(切記:沒有眾數,不能說眾數為0)
小結:
平均數是描述一組數據的一種常用方法,反映了這組數據中各數據的平均大小。
中位數是描述數據的`第一種方法,將一組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好的數據平分為左右兩部分(這兩部分所含的數據個數相等)中位數就
是這兩部分數的分界線。這里要注意的是統(tǒng)計數據個數的時候,相等的數據不能結合起來只當一個數據。
“眾數”告訴我們,這個值出現的次數最多,一組數據中可以不止一個眾數,也可以沒有眾數。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從不同側面給我們提供一組數據的面貌,正因為如此,我們把這三種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
2.閱讀課文P99表10.22
表中給我們提供哪些信息(給我們31個城市2001年8月23日8時預報的各地當日最高氣溫值)。
這些數據的平均值為30.2℃。
它們的中位數是:31℃。
它們的眾數為32qZ。
二、練習
P101 1、2
三、用計算器計算平均數
當數據個數很多時,用計算器來算就顯得方便。只要我們按照指定的順序按鍵,將各個數據輸入計算器,然后按一下有關的鍵,就可以直接得到所要的結果。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說課稿06-27
初二數學《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教學設計06-16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選用》教學反思06-20
《中位數和眾數》的教學設計范文07-07
中位數和眾數的教學設計及反思07-05
中位數與眾數的教學設計12-19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選用教學反思范文03-24
中位數和眾數的教學設計3篇08-17
《中位數和眾數》的教學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