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03-01 15:47:3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總8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總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材簡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課文《黃河象》是一篇科學小品文。文章介紹了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黃河象的骨架的形態,及這具大象化石的發掘過程,并從科學家假想的角度說明了黃河象化石的來歷。文中假想的大象化石的形成故事,想象細致合理,描寫生動形象,讀后可以使我們思接千古,不僅增長關于化石的科學知識,而且激發起熱愛科學探索的興趣。

          【設計理念】

          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生參與,強調活動,實踐,探究,經歷。在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本課教學主要目標并非在于教教材讓學生去弄清一個科學假想故事,接受書本知識,而是以教材作為一種憑借,引領學生通過圖文結合,發現化石特點大膽實踐,創編故事--文我比較,產生新的感受--發展改造原有知識經驗的過程,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去親歷,去發現,去探究,去完善他們自己的知識建構。

          【教學目標】

         �、币越滩臑閼{借,引領學生觀察大象化石,了解發掘經過,在現實基礎上大膽推測,合理想象,培養創新精神與想象能力。

         �、苍诎炎跃幑适屡c課文故事對比賞評中,領悟科學假想的一般方法,感受作者的想象合理﹑嚴密,描寫生動形象,培養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逭勗拰耄ぐl興趣

          許多同學對現已滅絕的古生物挺感興趣,特別是恐龍,因而對一年前去過的中華恐龍園是念念不忘,說說那次游園最令你難忘的,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ㄔO計意圖:學習興趣是學生的內在需要之一,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從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切入,又緊接下面環節古生物化石及相關知識介紹,激發學生內需。)

         �、婊Y料交流,豐富感性認識

          課前搜集了不少有關化石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所獲所得。

          (設計意圖:資料搜集交流是開放式教育下對信息處理的一種學習,亦通過感性材料的積淀,豐富對化石這一科學知識的感知,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欲。)

         �、鐖D文結合,發現化石特點

          ⒈觀察化石圖片。

          老師也帶來一張古生物化石的圖片,想看看嗎?(出示)這是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里的古代黃河象骨骼的化石,仔細觀察一下。

         �、哺兄攸c。

          怎么樣,看了有什么感覺,跟大家來說說。

         �、骋龑ёx文,加深感受。

          陳列館旁邊還豎著一展牌,上面寫的正是這具化石的介紹,你們讀讀看,有什么新的感覺。

         �、醋x中感悟,感情朗讀,表現化石特點。

          指名讀,齊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中感受化石的大和保存完整。

          ⒌了解發掘經過。

          師引述過渡:這具化石在地底下沉睡了200萬年,直到1973年的春天,甘肅省的一些農民在黃河邊挖掘沙土,忽然發現沙土中有一段潔白的象牙,便向當地政府報告,這具化石終于得以重見天日。讓我們再去挖掘現場看看,又了解了哪些情況。自讀課文最后一段。

         �。私饣鐾磷藙荩耗_踩石頭,斜斜插入土里)

         �、兑l生疑。

          了解了有關黃河象化石的這么多內容,接下去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⒎過渡引導。

          我們也來做做小科學家,假想一個有關黃河象來歷的故事,你們說怎么樣。

         �、柘胂髞須v,自編假想故事

          ⒈指導假想。

         �、趴茖W假想我們還是第一次。首先讓我們來策劃一下,看這個假想該怎么個想法。

          ⑵學生討論,引導歸納科學假想的要點:以現實為依據,大膽推測,展開科學合理想象。

          ⒉小組合作,自編故事。

         �、辰涣髯跃幑适�,學生評議。

          評評:①故事創意,②現實為依,③科學合理。

         �。ㄔO計意圖:學生自己觀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感知化石的特點,自己分析,思考,推斷,自編故事,通過自己親歷、實踐,體驗科學家假想的一般過程,逐步發展完善了對科學假想的認知。)

          ㈤賞評課文故事,交流感悟

         �、弊x中充分感知課文故事。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喜歡的段落可以多讀幾遍。

          ⑵指名分段讀,進一步感知。

         �。ㄔO計意圖:多層次的讀,充分感知,讓文字內容在頭腦中逐漸清晰明朗起來,為后面對文本故事的分析,比較,賞評奠定基礎。)

          ⒉比較故事,細細品味。

          ⑴小組學習,把剛才自編的故事和課文故事比一比,誰編得好,好在哪里。

          ⑵交流感受。

         �、俟适掳l展的背景環境:氣候干燥炎熱,動物們干渴難忍,為后文急于喝水,忘了危險埋下伏筆。(細致形象)

          ②老象陷入淤泥的經過,環環緊扣,故事想象合理、

          ③地質變化的過程,具有科學性。

         �。ü膭顚W生有自己的見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欣賞書本故事的優點,亦可評其不足,也應肯定自編故事的獨特創意,細膩周密之處,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書本)

         �。ㄔO計意圖: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賞評文本故事,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表達,旨在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和批判意識。)

         �、承〗Y親歷感悟。

          說說通過自編科學假想,再與課文故事對比,你們有什么收獲。

         �。ㄔO計意圖:傳統教學重結論,而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起初,學生憑著已有的對科學假想粗淺的認知進行自編故事實踐,再經歷生生互評,與文本故事進行比較,分析,選擇,經歷了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不僅探究獲得新知,發展了已有的知識經驗,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為學生個性化發展創造空間。)

          附:板書設計:

          個頭大,保存完整

          以現實為依據

          腳踩石頭,斜插土里

          科學

          假想

          大膽推測,合理想象

          嚴密

          科學

          細致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活動背景

          為促進教師對課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結合縣教研室大集體備課活動宗旨,開展語文組教師教學設計評比活動。

          二、活動目標

          加強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引導教師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積極探索教法改革,促進教師業務水平提高。

          三、參賽對象

          一年級語文全體老師

          四、參賽要求

          1、選題要求:結合縣教研室大集體備課空白課時進行比賽,本次比賽課題定為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比尾巴》。

          2、內容要求

          一般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第一、教材分析。所選教材的基本情況和基本特點;選擇該教材的依據和實際教學效果;教材的重點難點、結構體系;本課時所講授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等。

          第二、本課時教學目標。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

          第三、本課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確定、分析本課時教學的重點、難點并說明依據。

          第四、教法和學法。說明選擇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方法及依據。

          第五、教學過程安排。

          第六、板書設計。

          3、其他要求

         �。�1)在教學過程設計時,要說明所設計教學環節的意圖及理論依據。

          (2)教學設計中盡量體現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和思想,體現教師本人的教學理念和觀點。

          4、截止時間

          20xx年11月6日。

          方案二:教學設計評比活動方案

          一、主題

          課堂教學特色教案(教學設計)要求:充分體現學科教學特點,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充分體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有效結合,具有可操作性和說服力。

          二、具體要求

          課堂教學特色教案(教學設計),必須是本人認真設計的真實成果。在設計中要求做到《標準》、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符合學生及小學學科教學實際,符合新課程改革精神,突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特色。

          1.特色教學設計應以課堂活動事實為基礎,貼近學生,具有可行性。

          2.特色教學設計應對課堂活動作出具體敘述,能夠體現出教學思想、教學觀點、教學原則和有特色的教育技能。

          3.所有報送的課堂教學特色教學設計,稿件文責自負,嚴禁抄襲,一經舉報或被發現抄襲者,將取消其參評資格并進行通報。

          4.教學設計封面頁請提供以下信息:課題、年級、作者姓名、工作單位、

          5.內容格式不作統一規定,但一般應包括(1)教材分析(2)教學目標(3)教學準備

          (4)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管理信息

          課程名稱:應用文寫作批 準 人:范守才 課程代碼: 所屬系部:旅游系 制 定 人:李靜 制定時間:20xx.9.3

          二、基本信息

          課程類型:公共基礎課學 分:2 必 修 課:是 學 時:36 選 修 課:否 授 課 對 象:12烹飪一、二、三班

          三、課程設計

          1、 課程目標設計

          2、課程內容設計

          3、能力訓練項目設計

          4、教學進度表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2.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3.讀懂詩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

          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讀懂詩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我也非常喜歡,因為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古以來,優美詩作就浩如煙海。據我了解,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的古詩了,誰愿意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老師聽一聽?(3、4名同學,及時評價)

          同學們背的詩真不少,看來都非常善于積累。

          二、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詩,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板書:李白)對于李白,同學們并不陌生,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李白呢?(指名說)

          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望天門山》(齊讀)

          三、初讀古詩

          1.自讀

          大家喜歡這首詩嗎?那就趕快自己讀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待會兒老師檢查,看誰讀得好。

          2.檢查讀

          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大家注意聽他字音讀準了沒有。

          大家覺得他讀得怎么樣?指名點評

          誰還想讀給大家聽?師點評

          四、小組合作學習

          為了把古詩讀得更好,老師建議大家再來讀古詩。合作理解詩意,再來讀古詩,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出色。(個人自學開始)

          現在,小組交流一下你的學習收獲。

          五、交流、品讀

          同學們交流的非常認真,下面我們就談一談,你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什么樣的美景呢?

          1.天門山

          你們知道天門山在哪里嗎?為什么叫天門山呢?

         �。ǔ鍪咎扉T山圖片)

          你們看,這就是天門山,你們覺得天門山怎么樣?

          雄偉險峻的東、西梁山分別矗立在長江兩岸,兩山隔江相對,猶如天然的江上巨門,浩瀚的長江水從中間擠開一條通道,奔騰前行。

          2.學習前兩句詩

          此時,作者李白看到了這壯觀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兩句詩。

          (1)誰來讀一讀前兩句?

         �。�2)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種情景?

          真是山水相依,你沖我擋。

         �。�3)從這兩句我們可以體會出江水怎么樣?

         �。坝康慕浵瘢�

          你們看,洶涌的江水正奔流而下,多有氣勢��!

         �。�4)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指名讀,生點評優點或缺點

         �。�5)學生練習,再指名讀,女生讀、男生讀、齊讀

          3.學習后兩句

          (1)讀到這里,我不由得要問:這么壯美的景色,詩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怎么知道的?

          詩人是在船上看到的:兩岸青山------相對出

          (2)“相對出“什么意思?青山為什么能出來呢?

         �。ùS著激流前行,詩人望著人前方迎面的天門山撲入眼簾,又向后移去,好像是出來迎接自己一樣。感覺不是船在動,而是青山在逐漸靠近自己。)

          (3)生活中你有這種感受嗎?(行駛的車輛)

          詩人用詞多么精妙啊,一個“出”字把山給寫活了。

         �。�4)這青山仿佛是要出來迎接自己一樣,詩人的心情怎樣呢?

         �。ǜ吲d、激動、自豪)

          那你就是李白,請你讀出詩人的這種心情。指名讀

         �。�5)李白在高大的天門山面前,絲毫沒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雖從遙遠的天邊來,卻有這青山專程相迎,這又是多么豪邁呀!

          讓我們齊讀后兩句。

          結:

          詩中這么幾個字,我們卻品味欣賞了這么久,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詩歌中藏著的美,并從內心產生一種震撼,一種敬畏,這就是詩的魅力。

          4.再讀悟情

         �。�1)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再把詩讀一讀,看看詩中都描繪了哪些色彩鮮明的景物?(板書:青山碧水白帆紅日)

          同學們都有一雙慧眼,你們看,青的山、綠的水、白白的帆、紅紅的太陽,構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圖畫呀!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同學們,詩歌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不僅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呢?

          (板書: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3)請同學們帶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滿腔的愛一起朗誦。

          評價:非常有感情,體現出了長江流經天門上時的壯觀景象。

          五、欣賞錄像

          1.下面就讓我們走近長江,去領略一下它的風采。

         �。úシ拧对僬f長江》的片段)

          解說: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在這個世界上已經生活了千千萬萬個春秋了,可她還是這樣年輕,這樣清秀,充滿著青春的活力。

          你們看,這兩岸陡壁聳立,直插云天,浩瀚的長江水只好緊束腰身,使出渾身力氣,從兩山之間擠出一條彎彎的水路,奔騰洶涌,勇往直前。她是那么百折不撓,銳不可當。有人說長江像一幅展不盡的山水畫;也有人說長江是一條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長廊;依我看,長江倒更像一部輝煌的交響樂!你們聽,由江流組成的主旋律多么高亢、多么雄壯!

          2.我聽到了同學們的驚嘆,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看到這驚心動魄的江山勝景,我和你們的感受一樣,難怪當年的李白看到后詩興大發,寫下這如此不同凡響的《望天門山》,連清代的乾隆皇帝都稱贊這首詩:“詞調高華,言盡意不盡�!�

          六、背誦

          1.同學們,這么好的一首詩,你們想不想背下來?試試看

          誰愿意上前面背給大家聽?(配樂)

          2.你們都能背下來嗎?

          請同學們站起來,面向聽課的老師,讓我們用激情的朗誦把詩中的情傳送給在座的每一位老師。

          同學們朗誦的非常精彩,讓我感受到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七、總結拓展

          李白一生熱愛大自然,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寫下了大量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詩,你們想一想,我們曾學過李白的哪一首詩也是抒發了這種感情?(《望廬山瀑布》)同學們記得可真清楚。

          這首詩通過描繪廬山瀑布的壯美景象,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江山真是美如畫,歷代詩人都為之陶醉,并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像這種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不僅李白寫過,其他詩人也有很多,請你們回去后繼續搜集背誦,我們開一個“贊美祖國誦詩會”!

          板書:

          望天門山

          青山碧水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白帆紅日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誦讀能力;聯想,想象能力,背誦這首詩;理解詩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理解詩的意境,背誦此詩。

          3、情感與價值觀: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重點、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品味詩中的美點。

          【板書設計】

          望岳

          杜甫

          遠望──綿延高聳

          近觀──神奇秀麗 熱愛

          細看──胸懷浩蕩、眼界開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登過泰山嗎?站在泰山之巔,俯瞰群山,感受如何呢?唐代大詩人杜甫卻另有一種感受。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他的佳作《望岳》。

          二、背景和作者簡介(略)

          三、齊讀本詩二遍(要求聲音響亮,讀音準確,停頓正確。)

          四、理解此詩的意境

          討論:

          1、這兩聯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詩人是怎樣表現泰山的高遠幽深、神奇秀麗的?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開篇以設問起句,寫意中遙想,久慕其名,而未得親歷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稱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樣呢?夫,在這里無實在意義。接句自問自答,以夸張手法,極寫齊魯青未了的氣勢,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蒼都,綿延不絕。齊魯,春秋時兩諸侯國,后用為該地域的簡稱。泰山北為齊,泰山南為魯。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脈綿延深遠,青翠蒼都,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一句是遠望,摹寫泰山臥齊魯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偉宏闊的氣勢。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曉的景象寫泰山高聳云端、萬仞摩天的高偉雄俊。這里是近望,贊嘆大自然把天地間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兩大部分:陽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這奇偉壯觀的景象真是鬼設神施,造化所鐘。造化,指天地自然。鐘神秀,天地間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鐘,聚集的意思。

          2、這兩聯望的角度又有什么不同?詩人是怎樣抒發情感的?

          蕩胸生層云,決眥人歸鳥。這兩句是想像之辭。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氣象萬千,云氣層生,一定會震蕩人們的心胸。使之豁然開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會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歸鳥也收入眼底。這兩句寫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蕩胸,心頭滌蕩,胸襟為之開豁。蕩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層云疊起,沖擊滌蕩著心胸,胸襟為之開豁。決眥,眼睛睜大,眼角欲裂,形容極力張大眼睛。眥,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結尾兩句寫有望岳而引起的決心。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余而后快的心緒,抒發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會當,應當,一定要。凌,登臨,登上。絕頂,最高峰。覽,俯視的意思。這兩句既寫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的壯志和毅力,能開闊讀者的眼界和心胸。

          3、找出詩中的對偶句,分析它們在結構上的特點,模仿著寫兩組對偶的句子。

          小結:這首詩層次清晰,形象鮮明,寫景抒情,交相輝映,通篇寫望而不著一個望字,含蓄蘊藉又自然開朗。始終在研詞煉句方面頗見功夫。

          五、課上練習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2、填空:

          《望岳》中富有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背誦這首詩。

          六、學習小結(學生自己歸納)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這篇文章篇幅不長,是自讀課文,需要討論和探討的問題很多。主題、語言和寫法均有可探討之處,向課外拓展可供設計的點也較多,在一堂課中想面面俱到,很難做到。因此,抓主抓重,突出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大膽取舍教材,顯得尤為必要。

          一、關于學習目標

          依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感和態度確立了三個學習目標為: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積累本文的美句;

          2、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讓學生學會聽、知道如何聽、怎樣用心聽;

          3、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用聽覺感受世界、欣賞美的聲音的能力。

          二、關于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掌握會聽的人怎樣聽,不會聽的人會怎樣以及我們應該怎樣聽。難點則為學習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活潑幽默,使用排比加強語勢,大量使用問句,反問,設問使文章親切自然以及使用第二人稱寫作的特點。

          三、關于教學設計和施教方法

          教學時間為一課時,時間緊、任務重�;诖耍瑖@教學過程要緊湊、問題設計要有精心的思路,抓主抓重,切中主題,設計了四個問題,教師精講點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關注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四、關于問題設計

          本著面向全體、關注個體的原則,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主線,設計了本課的四個問題。前三個問題圍繞聽展開,注重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第四個問題連接學生情感生活,在課內拓展,旨在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了解自己的聽覺,尊重和愛護自己的'聽覺,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態度。至于拓展探究性問題的設計,也緊緊圍繞課文內容展開,而且問題的設置重在提高學生的能力。

          五、關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這篇課文探究性問題較多,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有較大的幫助,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在開放的活動中通過嘗試,解決問題,探究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用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經歷,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獲取過程。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通過相互討論,分工協作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和交流,并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六、關于媒體設計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教學環節之間的自然過渡,也為了更好的營造學習氛圍,本節課應用的媒體主要有幻燈片、錄音和動畫設置。分別應用在各環節之間。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設計理念:

          這是對學生進行科學上的“模糊與準確”的教育,讀這篇文章,你傳感到這篇文章寫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讀完自會豁然開朗。而我認為,第一課時應該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從自己思考的定位說來設計這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誰能說出“模糊”的反義詞是什么?

          生:

          師:誰能說出“大概”的反義詞是什么?

          生:

          [以讓學生說反義詞來定位這一課,學生是喜歡的,因為學生愿意做這個活動,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是活躍的,孩子們是愿意把自己頭腦中的思考表現出來的]

          師:在第三單元中,全班同學根據范文,模仿寫出一篇觀察植物的文章。這篇文章我已經批完了,同學們也讀過了批改過的文章,你們觀察能力怎么樣?我想同學們心中有數。我尊重你們的隱私,在這里我不說每個同學的觀察能力,今天我們來共同研究一篇特別有意義的觀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書),我們一起來欣賞科學家的觀察吧。

          [以欣賞觀察定位此課,可以使學生輕松學生,讓他們與自己的觀察對比后,自己就十分清楚自己的觀察是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師:請同學們先自已欣賞一篇吧!

         �。▽W生自讀課文)

          師:合上書本想一想這一課,然后談談這篇閱讀的感受好嗎?

          生:

          師:看來大家第一遍閱讀知道了許多東西,其實欣賞科學的觀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讀一遍或者再讀兩遍,會有怎樣的感覺?

          (生繼續讀,此時我也與大家一起讀,因為我本人也需要欣賞呀!好的文章誰不喜歡?)

          師:請同學再一次談談,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沒有?

          生:

          [這兩次閱讀可以把孩子定位在一個較高的層次,這也為第二課時的沖動教學打好基礎,當然這也是對孩子進行一次有意義的提供材料式說話訓練]

          師:我輕輕地放一遍標準的朗讀,哪個同學愿意與錄音比讀?

          (放光盤中的讀)(一學生同讀,大家共同欣賞兩種讀)

          [這是一種朗讀定位,過去我常常讓學生聽后再讀,訓練一段時間后,發覺效果不好,所以想到了用這種復合式讀,效果很好,孩子的辨別能力提高較高]

          師:(讀完后)請同學們靜靜傾聽一遍錄音吧!

          (重放錄音)(我與師生共同傾聽欣賞

          師: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訴說第一朵杏花?

          生:

          師:(放一段輕音樂)其他同學閉上眼睛,一個同學在那里訴說“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三次傾聽,學生的欣賞定位可以達到了第一課時的高潮]

          師:讀完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問題?請提出來好嗎?

          生:

          師:請大家把這些問題寫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課后自己或者與同學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決這些問題?不管找到怎樣的答案,都是你們努力得來的,建議你們最好把尋找的過程作為日記記下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范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課前準備

          1.重點句子的課件、掛圖.

          2.其他有關誠信的文章.

          3.搜集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有關道德實踐方面的點滴小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的主題是什么,在學習本組課文時有什么要求.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看一看課文中描述了怎樣一件事?(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揭題質疑

          讀課題你有什么疑問?教師歸納:“啟示”是什么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啟示?為什么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閱讀課文,解決疑問.

          初讀理解

          “啟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讀課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啟示,畫出有關語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我”在釣到魚、放走魚的過程中受到了什么啟示.

          復習生詞

          認讀生字、詞語:捕撈、魚餌、濺起、魚鉤、小心翼翼、操縱、魚鰓、皎潔的月光、嘴唇、沮喪、誘惑、告誡、實踐、抉擇、翕動.

          誰還記得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首页主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總8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總七篇02-1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10篇02-09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6篇02-08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6篇02-07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五篇03-1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六篇02-27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八篇01-2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十篇02-0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五篇02-0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6篇01-2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 少妇按摩中文字幕 | 一本一级特黄大片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 | 中文字幕久久天堂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网站精品片在线观看 |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總8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總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材簡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課文《黃河象》是一篇科學小品文。文章介紹了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黃河象的骨架的形態,及這具大象化石的發掘過程,并從科學家假想的角度說明了黃河象化石的來歷。文中假想的大象化石的形成故事,想象細致合理,描寫生動形象,讀后可以使我們思接千古,不僅增長關于化石的科學知識,而且激發起熱愛科學探索的興趣。

              【設計理念】

              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生參與,強調活動,實踐,探究,經歷。在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本課教學主要目標并非在于教教材讓學生去弄清一個科學假想故事,接受書本知識,而是以教材作為一種憑借,引領學生通過圖文結合,發現化石特點大膽實踐,創編故事--文我比較,產生新的感受--發展改造原有知識經驗的過程,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去親歷,去發現,去探究,去完善他們自己的知識建構。

              【教學目標】

             �、币越滩臑閼{借,引領學生觀察大象化石,了解發掘經過,在現實基礎上大膽推測,合理想象,培養創新精神與想象能力。

             �、苍诎炎跃幑适屡c課文故事對比賞評中,領悟科學假想的一般方法,感受作者的想象合理﹑嚴密,描寫生動形象,培養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逭勗拰耄ぐl興趣

              許多同學對現已滅絕的古生物挺感興趣,特別是恐龍,因而對一年前去過的中華恐龍園是念念不忘,說說那次游園最令你難忘的,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ㄔO計意圖:學習興趣是學生的內在需要之一,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從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切入,又緊接下面環節古生物化石及相關知識介紹,激發學生內需。)

             �、婊Y料交流,豐富感性認識

              課前搜集了不少有關化石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所獲所得。

              (設計意圖:資料搜集交流是開放式教育下對信息處理的一種學習,亦通過感性材料的積淀,豐富對化石這一科學知識的感知,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欲。)

             �、鐖D文結合,發現化石特點

              ⒈觀察化石圖片。

              老師也帶來一張古生物化石的圖片,想看看嗎?(出示)這是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里的古代黃河象骨骼的化石,仔細觀察一下。

             �、哺兄攸c。

              怎么樣,看了有什么感覺,跟大家來說說。

             �、骋龑ёx文,加深感受。

              陳列館旁邊還豎著一展牌,上面寫的正是這具化石的介紹,你們讀讀看,有什么新的感覺。

             �、醋x中感悟,感情朗讀,表現化石特點。

              指名讀,齊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中感受化石的大和保存完整。

              ⒌了解發掘經過。

              師引述過渡:這具化石在地底下沉睡了200萬年,直到1973年的春天,甘肅省的一些農民在黃河邊挖掘沙土,忽然發現沙土中有一段潔白的象牙,便向當地政府報告,這具化石終于得以重見天日。讓我們再去挖掘現場看看,又了解了哪些情況。自讀課文最后一段。

             �。私饣鐾磷藙荩耗_踩石頭,斜斜插入土里)

             �、兑l生疑。

              了解了有關黃河象化石的這么多內容,接下去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⒎過渡引導。

              我們也來做做小科學家,假想一個有關黃河象來歷的故事,你們說怎么樣。

             �、柘胂髞須v,自編假想故事

              ⒈指導假想。

             �、趴茖W假想我們還是第一次。首先讓我們來策劃一下,看這個假想該怎么個想法。

              ⑵學生討論,引導歸納科學假想的要點:以現實為依據,大膽推測,展開科學合理想象。

              ⒉小組合作,自編故事。

             �、辰涣髯跃幑适�,學生評議。

              評評:①故事創意,②現實為依,③科學合理。

             �。ㄔO計意圖:學生自己觀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感知化石的特點,自己分析,思考,推斷,自編故事,通過自己親歷、實踐,體驗科學家假想的一般過程,逐步發展完善了對科學假想的認知。)

              ㈤賞評課文故事,交流感悟

             �、弊x中充分感知課文故事。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喜歡的段落可以多讀幾遍。

              ⑵指名分段讀,進一步感知。

             �。ㄔO計意圖:多層次的讀,充分感知,讓文字內容在頭腦中逐漸清晰明朗起來,為后面對文本故事的分析,比較,賞評奠定基礎。)

              ⒉比較故事,細細品味。

              ⑴小組學習,把剛才自編的故事和課文故事比一比,誰編得好,好在哪里。

              ⑵交流感受。

             �、俟适掳l展的背景環境:氣候干燥炎熱,動物們干渴難忍,為后文急于喝水,忘了危險埋下伏筆。(細致形象)

              ②老象陷入淤泥的經過,環環緊扣,故事想象合理、

              ③地質變化的過程,具有科學性。

             �。ü膭顚W生有自己的見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欣賞書本故事的優點,亦可評其不足,也應肯定自編故事的獨特創意,細膩周密之處,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書本)

             �。ㄔO計意圖: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賞評文本故事,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表達,旨在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和批判意識。)

             �、承〗Y親歷感悟。

              說說通過自編科學假想,再與課文故事對比,你們有什么收獲。

             �。ㄔO計意圖:傳統教學重結論,而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起初,學生憑著已有的對科學假想粗淺的認知進行自編故事實踐,再經歷生生互評,與文本故事進行比較,分析,選擇,經歷了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不僅探究獲得新知,發展了已有的知識經驗,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為學生個性化發展創造空間。)

              附:板書設計:

              個頭大,保存完整

              以現實為依據

              腳踩石頭,斜插土里

              科學

              假想

              大膽推測,合理想象

              嚴密

              科學

              細致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活動背景

              為促進教師對課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結合縣教研室大集體備課活動宗旨,開展語文組教師教學設計評比活動。

              二、活動目標

              加強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引導教師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積極探索教法改革,促進教師業務水平提高。

              三、參賽對象

              一年級語文全體老師

              四、參賽要求

              1、選題要求:結合縣教研室大集體備課空白課時進行比賽,本次比賽課題定為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比尾巴》。

              2、內容要求

              一般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第一、教材分析。所選教材的基本情況和基本特點;選擇該教材的依據和實際教學效果;教材的重點難點、結構體系;本課時所講授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等。

              第二、本課時教學目標。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

              第三、本課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確定、分析本課時教學的重點、難點并說明依據。

              第四、教法和學法。說明選擇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方法及依據。

              第五、教學過程安排。

              第六、板書設計。

              3、其他要求

             �。�1)在教學過程設計時,要說明所設計教學環節的意圖及理論依據。

              (2)教學設計中盡量體現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和思想,體現教師本人的教學理念和觀點。

              4、截止時間

              20xx年11月6日。

              方案二:教學設計評比活動方案

              一、主題

              課堂教學特色教案(教學設計)要求:充分體現學科教學特點,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充分體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有效結合,具有可操作性和說服力。

              二、具體要求

              課堂教學特色教案(教學設計),必須是本人認真設計的真實成果。在設計中要求做到《標準》、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符合學生及小學學科教學實際,符合新課程改革精神,突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特色。

              1.特色教學設計應以課堂活動事實為基礎,貼近學生,具有可行性。

              2.特色教學設計應對課堂活動作出具體敘述,能夠體現出教學思想、教學觀點、教學原則和有特色的教育技能。

              3.所有報送的課堂教學特色教學設計,稿件文責自負,嚴禁抄襲,一經舉報或被發現抄襲者,將取消其參評資格并進行通報。

              4.教學設計封面頁請提供以下信息:課題、年級、作者姓名、工作單位、

              5.內容格式不作統一規定,但一般應包括(1)教材分析(2)教學目標(3)教學準備

              (4)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管理信息

              課程名稱:應用文寫作批 準 人:范守才 課程代碼: 所屬系部:旅游系 制 定 人:李靜 制定時間:20xx.9.3

              二、基本信息

              課程類型:公共基礎課學 分:2 必 修 課:是 學 時:36 選 修 課:否 授 課 對 象:12烹飪一、二、三班

              三、課程設計

              1、 課程目標設計

              2、課程內容設計

              3、能力訓練項目設計

              4、教學進度表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2.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3.讀懂詩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

              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讀懂詩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我也非常喜歡,因為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古以來,優美詩作就浩如煙海。據我了解,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的古詩了,誰愿意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老師聽一聽?(3、4名同學,及時評價)

              同學們背的詩真不少,看來都非常善于積累。

              二、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詩,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板書:李白)對于李白,同學們并不陌生,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李白呢?(指名說)

              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望天門山》(齊讀)

              三、初讀古詩

              1.自讀

              大家喜歡這首詩嗎?那就趕快自己讀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待會兒老師檢查,看誰讀得好。

              2.檢查讀

              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大家注意聽他字音讀準了沒有。

              大家覺得他讀得怎么樣?指名點評

              誰還想讀給大家聽?師點評

              四、小組合作學習

              為了把古詩讀得更好,老師建議大家再來讀古詩。合作理解詩意,再來讀古詩,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出色。(個人自學開始)

              現在,小組交流一下你的學習收獲。

              五、交流、品讀

              同學們交流的非常認真,下面我們就談一談,你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什么樣的美景呢?

              1.天門山

              你們知道天門山在哪里嗎?為什么叫天門山呢?

             �。ǔ鍪咎扉T山圖片)

              你們看,這就是天門山,你們覺得天門山怎么樣?

              雄偉險峻的東、西梁山分別矗立在長江兩岸,兩山隔江相對,猶如天然的江上巨門,浩瀚的長江水從中間擠開一條通道,奔騰前行。

              2.學習前兩句詩

              此時,作者李白看到了這壯觀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兩句詩。

              (1)誰來讀一讀前兩句?

             �。�2)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種情景?

              真是山水相依,你沖我擋。

             �。�3)從這兩句我們可以體會出江水怎么樣?

             �。坝康慕浵瘢�

              你們看,洶涌的江水正奔流而下,多有氣勢��!

             �。�4)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指名讀,生點評優點或缺點

             �。�5)學生練習,再指名讀,女生讀、男生讀、齊讀

              3.學習后兩句

              (1)讀到這里,我不由得要問:這么壯美的景色,詩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怎么知道的?

              詩人是在船上看到的:兩岸青山------相對出

              (2)“相對出“什么意思?青山為什么能出來呢?

             �。ùS著激流前行,詩人望著人前方迎面的天門山撲入眼簾,又向后移去,好像是出來迎接自己一樣。感覺不是船在動,而是青山在逐漸靠近自己。)

              (3)生活中你有這種感受嗎?(行駛的車輛)

              詩人用詞多么精妙啊,一個“出”字把山給寫活了。

             �。�4)這青山仿佛是要出來迎接自己一樣,詩人的心情怎樣呢?

             �。ǜ吲d、激動、自豪)

              那你就是李白,請你讀出詩人的這種心情。指名讀

             �。�5)李白在高大的天門山面前,絲毫沒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雖從遙遠的天邊來,卻有這青山專程相迎,這又是多么豪邁呀!

              讓我們齊讀后兩句。

              結:

              詩中這么幾個字,我們卻品味欣賞了這么久,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詩歌中藏著的美,并從內心產生一種震撼,一種敬畏,這就是詩的魅力。

              4.再讀悟情

             �。�1)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再把詩讀一讀,看看詩中都描繪了哪些色彩鮮明的景物?(板書:青山碧水白帆紅日)

              同學們都有一雙慧眼,你們看,青的山、綠的水、白白的帆、紅紅的太陽,構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圖畫呀!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同學們,詩歌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不僅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呢?

              (板書: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3)請同學們帶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滿腔的愛一起朗誦。

              評價:非常有感情,體現出了長江流經天門上時的壯觀景象。

              五、欣賞錄像

              1.下面就讓我們走近長江,去領略一下它的風采。

             �。úシ拧对僬f長江》的片段)

              解說: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在這個世界上已經生活了千千萬萬個春秋了,可她還是這樣年輕,這樣清秀,充滿著青春的活力。

              你們看,這兩岸陡壁聳立,直插云天,浩瀚的長江水只好緊束腰身,使出渾身力氣,從兩山之間擠出一條彎彎的水路,奔騰洶涌,勇往直前。她是那么百折不撓,銳不可當。有人說長江像一幅展不盡的山水畫;也有人說長江是一條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長廊;依我看,長江倒更像一部輝煌的交響樂!你們聽,由江流組成的主旋律多么高亢、多么雄壯!

              2.我聽到了同學們的驚嘆,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看到這驚心動魄的江山勝景,我和你們的感受一樣,難怪當年的李白看到后詩興大發,寫下這如此不同凡響的《望天門山》,連清代的乾隆皇帝都稱贊這首詩:“詞調高華,言盡意不盡�!�

              六、背誦

              1.同學們,這么好的一首詩,你們想不想背下來?試試看

              誰愿意上前面背給大家聽?(配樂)

              2.你們都能背下來嗎?

              請同學們站起來,面向聽課的老師,讓我們用激情的朗誦把詩中的情傳送給在座的每一位老師。

              同學們朗誦的非常精彩,讓我感受到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七、總結拓展

              李白一生熱愛大自然,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寫下了大量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詩,你們想一想,我們曾學過李白的哪一首詩也是抒發了這種感情?(《望廬山瀑布》)同學們記得可真清楚。

              這首詩通過描繪廬山瀑布的壯美景象,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江山真是美如畫,歷代詩人都為之陶醉,并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像這種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不僅李白寫過,其他詩人也有很多,請你們回去后繼續搜集背誦,我們開一個“贊美祖國誦詩會”!

              板書:

              望天門山

              青山碧水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白帆紅日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誦讀能力;聯想,想象能力,背誦這首詩;理解詩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理解詩的意境,背誦此詩。

              3、情感與價值觀: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重點、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品味詩中的美點。

              【板書設計】

              望岳

              杜甫

              遠望──綿延高聳

              近觀──神奇秀麗 熱愛

              細看──胸懷浩蕩、眼界開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登過泰山嗎?站在泰山之巔,俯瞰群山,感受如何呢?唐代大詩人杜甫卻另有一種感受。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他的佳作《望岳》。

              二、背景和作者簡介(略)

              三、齊讀本詩二遍(要求聲音響亮,讀音準確,停頓正確。)

              四、理解此詩的意境

              討論:

              1、這兩聯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詩人是怎樣表現泰山的高遠幽深、神奇秀麗的?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開篇以設問起句,寫意中遙想,久慕其名,而未得親歷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稱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樣呢?夫,在這里無實在意義。接句自問自答,以夸張手法,極寫齊魯青未了的氣勢,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蒼都,綿延不絕。齊魯,春秋時兩諸侯國,后用為該地域的簡稱。泰山北為齊,泰山南為魯。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脈綿延深遠,青翠蒼都,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一句是遠望,摹寫泰山臥齊魯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偉宏闊的氣勢。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曉的景象寫泰山高聳云端、萬仞摩天的高偉雄俊。這里是近望,贊嘆大自然把天地間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兩大部分:陽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這奇偉壯觀的景象真是鬼設神施,造化所鐘。造化,指天地自然。鐘神秀,天地間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鐘,聚集的意思。

              2、這兩聯望的角度又有什么不同?詩人是怎樣抒發情感的?

              蕩胸生層云,決眥人歸鳥。這兩句是想像之辭。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氣象萬千,云氣層生,一定會震蕩人們的心胸。使之豁然開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會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歸鳥也收入眼底。這兩句寫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蕩胸,心頭滌蕩,胸襟為之開豁。蕩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層云疊起,沖擊滌蕩著心胸,胸襟為之開豁。決眥,眼睛睜大,眼角欲裂,形容極力張大眼睛。眥,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結尾兩句寫有望岳而引起的決心。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余而后快的心緒,抒發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會當,應當,一定要。凌,登臨,登上。絕頂,最高峰。覽,俯視的意思。這兩句既寫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的壯志和毅力,能開闊讀者的眼界和心胸。

              3、找出詩中的對偶句,分析它們在結構上的特點,模仿著寫兩組對偶的句子。

              小結:這首詩層次清晰,形象鮮明,寫景抒情,交相輝映,通篇寫望而不著一個望字,含蓄蘊藉又自然開朗。始終在研詞煉句方面頗見功夫。

              五、課上練習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2、填空:

              《望岳》中富有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背誦這首詩。

              六、學習小結(學生自己歸納)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這篇文章篇幅不長,是自讀課文,需要討論和探討的問題很多。主題、語言和寫法均有可探討之處,向課外拓展可供設計的點也較多,在一堂課中想面面俱到,很難做到。因此,抓主抓重,突出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大膽取舍教材,顯得尤為必要。

              一、關于學習目標

              依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感和態度確立了三個學習目標為: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積累本文的美句;

              2、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讓學生學會聽、知道如何聽、怎樣用心聽;

              3、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用聽覺感受世界、欣賞美的聲音的能力。

              二、關于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掌握會聽的人怎樣聽,不會聽的人會怎樣以及我們應該怎樣聽。難點則為學習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活潑幽默,使用排比加強語勢,大量使用問句,反問,設問使文章親切自然以及使用第二人稱寫作的特點。

              三、關于教學設計和施教方法

              教學時間為一課時,時間緊、任務重�;诖耍瑖@教學過程要緊湊、問題設計要有精心的思路,抓主抓重,切中主題,設計了四個問題,教師精講點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關注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四、關于問題設計

              本著面向全體、關注個體的原則,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主線,設計了本課的四個問題。前三個問題圍繞聽展開,注重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第四個問題連接學生情感生活,在課內拓展,旨在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了解自己的聽覺,尊重和愛護自己的'聽覺,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態度。至于拓展探究性問題的設計,也緊緊圍繞課文內容展開,而且問題的設置重在提高學生的能力。

              五、關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這篇課文探究性問題較多,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有較大的幫助,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在開放的活動中通過嘗試,解決問題,探究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用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經歷,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獲取過程。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通過相互討論,分工協作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和交流,并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六、關于媒體設計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教學環節之間的自然過渡,也為了更好的營造學習氛圍,本節課應用的媒體主要有幻燈片、錄音和動畫設置。分別應用在各環節之間。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設計理念:

              這是對學生進行科學上的“模糊與準確”的教育,讀這篇文章,你傳感到這篇文章寫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讀完自會豁然開朗。而我認為,第一課時應該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從自己思考的定位說來設計這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誰能說出“模糊”的反義詞是什么?

              生:

              師:誰能說出“大概”的反義詞是什么?

              生:

              [以讓學生說反義詞來定位這一課,學生是喜歡的,因為學生愿意做這個活動,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是活躍的,孩子們是愿意把自己頭腦中的思考表現出來的]

              師:在第三單元中,全班同學根據范文,模仿寫出一篇觀察植物的文章。這篇文章我已經批完了,同學們也讀過了批改過的文章,你們觀察能力怎么樣?我想同學們心中有數。我尊重你們的隱私,在這里我不說每個同學的觀察能力,今天我們來共同研究一篇特別有意義的觀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書),我們一起來欣賞科學家的觀察吧。

              [以欣賞觀察定位此課,可以使學生輕松學生,讓他們與自己的觀察對比后,自己就十分清楚自己的觀察是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師:請同學們先自已欣賞一篇吧!

             �。▽W生自讀課文)

              師:合上書本想一想這一課,然后談談這篇閱讀的感受好嗎?

              生:

              師:看來大家第一遍閱讀知道了許多東西,其實欣賞科學的觀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讀一遍或者再讀兩遍,會有怎樣的感覺?

              (生繼續讀,此時我也與大家一起讀,因為我本人也需要欣賞呀!好的文章誰不喜歡?)

              師:請同學再一次談談,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沒有?

              生:

              [這兩次閱讀可以把孩子定位在一個較高的層次,這也為第二課時的沖動教學打好基礎,當然這也是對孩子進行一次有意義的提供材料式說話訓練]

              師:我輕輕地放一遍標準的朗讀,哪個同學愿意與錄音比讀?

              (放光盤中的讀)(一學生同讀,大家共同欣賞兩種讀)

              [這是一種朗讀定位,過去我常常讓學生聽后再讀,訓練一段時間后,發覺效果不好,所以想到了用這種復合式讀,效果很好,孩子的辨別能力提高較高]

              師:(讀完后)請同學們靜靜傾聽一遍錄音吧!

              (重放錄音)(我與師生共同傾聽欣賞

              師: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訴說第一朵杏花?

              生:

              師:(放一段輕音樂)其他同學閉上眼睛,一個同學在那里訴說“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三次傾聽,學生的欣賞定位可以達到了第一課時的高潮]

              師:讀完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問題?請提出來好嗎?

              生:

              師:請大家把這些問題寫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課后自己或者與同學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決這些問題?不管找到怎樣的答案,都是你們努力得來的,建議你們最好把尋找的過程作為日記記下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范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課前準備

              1.重點句子的課件、掛圖.

              2.其他有關誠信的文章.

              3.搜集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有關道德實踐方面的點滴小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的主題是什么,在學習本組課文時有什么要求.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看一看課文中描述了怎樣一件事?(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揭題質疑

              讀課題你有什么疑問?教師歸納:“啟示”是什么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啟示?為什么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閱讀課文,解決疑問.

              初讀理解

              “啟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讀課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啟示,畫出有關語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我”在釣到魚、放走魚的過程中受到了什么啟示.

              復習生詞

              認讀生字、詞語:捕撈、魚餌、濺起、魚鉤、小心翼翼、操縱、魚鰓、皎潔的月光、嘴唇、沮喪、誘惑、告誡、實踐、抉擇、翕動.

              誰還記得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