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

        時間:2022-11-17 12:04:0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通用14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體悟本文寫景形神兼?zhèn)涞奶攸c。

          2、引導學生理解景與情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鐘)

          同學們,荷與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常見的兩種意象,朱自清把這兩種意象結合起來,為我們描繪了一片獨特的風景,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就一起來賞析朱自清筆下的荷塘與月色之景。(板書:荷塘月色朱自清景)

          二、美讀(4分鐘)

          問題:文章的題目是《荷塘月色》,那么全文集中描寫荷塘與月色的是哪兩段?

          明確:第四第五段

          請兩位同學來配樂朗誦第四段第五段。

          三、賞景(8分鐘)

          1、問題:荷塘和月色的描寫,整體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寧靜的、優(yōu)美的、朦朧的、柔美的

          2、問題:這兩段依次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荷葉、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月色。

          3、問題:請同學們找出自己喜歡的寫景的句子,把你的賞析跟大家分享一下。

          明確:在點評學生的賞析中,指出景物的特點,用了哪些手法等。賞析不到位的,及時點撥。舉例如下:

         。1)荷葉寫荷葉用了比喻,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一種輕盈的、旋轉的動態(tài)的美感。

         。2)荷花在寫荷花是用了擬人和博喻。用裊娜、羞澀來形容荷花,讓我們聯(lián)想到它像是美麗的女子那樣輕盈和嬌羞的神態(tài)。就像我們學過的一句詩: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在寫荷花時用了比喻,把荷葉比作明珠突出其明亮、比作是星星,突出其多,比作出浴的美人,表現(xiàn)其純凈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

         。3)荷香在寫荷香時用了通感,抓住了歌聲特點,若有若無、斷斷續(xù)續(xù)的特點。這也正是了香味的特點,只有在特別寧靜的時候才能聞得到。

         。4)流水在寫流水時用的是擬人手法。“脈脈”一詞,好像飽含深情,實際上是寫池水對荷塘的滋養(yǎng)與養(yǎng)護之情。

         。5)月光月光本無形,但是把它比作流水,就有了流動的特點,瀉下來,把月光從高處照滿荷塘的景色寫得很傳神。

         。6)月光借助葉子和花來寫月光。葉子和花在月光下像是夢,突出了月光的朦朧和柔和。

          四、得法(10分鐘)

         。ㄒ唬┮浴昂扇~”賞析為例,通過三個賞析的示例分析和升格后的優(yōu)秀示例的分析,總結賞析景物的要領。

          荷葉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示例一:

          句子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葉子比喻成舞女的裙。

          示例二:

          把荷葉比作舞女的裙,“亭亭”的一詞表現(xiàn)出了荷葉的風姿秀麗,恰到好處地寫出了荷葉臨風搖曳的姿態(tài)。

          示例三:

          采用了比喻,舞女的裙與葉子的自然舒展的形態(tài)相似,這個比喻是“多邊”的,既它不僅表達了“荷”的高貴,還傳達出它的標致、典雅、圣潔、飄逸、靈動、俏峻等魅力,使葉子產(chǎn)生動搖,使人身臨其境的感覺,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鮮明具體!巴ねぁ迸c“高”相呼應,因為葉子出水很高,才能清晰地看見葉子舒展的樣子,作者聯(lián)想到舞女的裙。

          優(yōu)秀示例: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荷葉的自然舒展比喻成舞女的旋轉的裙,突出了荷葉的飄逸、靈動的特點,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亭亭”與“高”相呼應。因為葉子出水很高,所以作者才會看到葉子舒展的樣子,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舞女的裙。作者欣賞這樣的美景,表現(xiàn)了內心的喜悅之情。

          明確:示例一:有手法,沒有指出景物的具體特點。示例二:有手法,抓住凝練的詞語“亭亭”寫,缺乏荷葉與裙的相似特點的分析。示例三:有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特點,分析了凝練的語言,運用了聯(lián)想和想象。缺乏條理,有的地方用詞不準確。

         。ǘ┵p景要領

          明確:

          1、抓特點

          2、找手法

          3、煉語言

          4、加想象

          5、融感情

          我們在賞景的時候,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點,看作者用什么手法,怎樣運用準確而凝練的語言來突出這種特點。還要調動我們的生活積累和閱讀積累,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溝通各種感覺,使客觀景物變得親切可感。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品味作者蘊含在景物中微妙的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豐富的審美體驗。

          細心的同學會發(fā)現(xiàn)這是賞景的要領,其實也是寫景的要領。用這樣的要領來指導我們寫景,會使你描寫的景物更加生動和傳神,更加有表現(xiàn)力。

          五、析情(10分鐘)

          以上是我們對景物的賞析和總結。本文是寫景抒情的散文,那么景物中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呢?(板書:情)有人認為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寫中體現(xiàn)作者的喜悅之情,你認同嗎?結合文本和寫作背景,說說你的理由。

          明確:淡淡的喜悅無盡的憂愁

          (板書:喜悅憂愁)

          學生可能找到的文本的依據(jù),言之成理即可。

         。1)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2)月光是淡淡的

          (3)月光不能朗照

         。4)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5)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6)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7)惦著江南

          (8)寫江南采蓮的用意

         。9)可見當時嬉游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可見,超脫是暫時的,不寧靜是長久的,喜悅是淡淡的,憂愁是深遠的。這正是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正直的進步的知識分子苦悶彷徨內心想暫得解脫,但最終沒法解脫的寫照。我們學過《雨巷》,這也是大革命失敗后進步的正直的知識分子的苦悶彷徨的表現(xiàn)。同學們可想象一下,撐著油紙傘,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的是戴望舒,背著手在池塘邊踱著步子,頗不寧靜的是朱自清。

          六、結語:(3分鐘)

          朱自清把他的喜悅和憂愁寄托在荷塘美景中。他的《荷塘月色》像一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清幽、情致清雅。它又像一幅畫,濃淡相宜,虛實相生,韻味無窮。你看,荷花和明月,是這樣的景物,其實,大到河流江海,山川日月,小到芥豆之微、青萍之末,我們都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異乎尋常的美,所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我們需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還要有感受美的心靈,更重要的是要鍛煉我們傳達美的能力。

          七、致用

          同學們,在過往的歲月里,一定有一片風景走進了你的內心,在你的內心生根發(fā)芽,或讓你心曠神怡、或讓你哀婉嘆息,它可能是一片海灘、一泓清泉、可能是無邊花海、金色麥田,也可能是你母校的夕陽朝露、一草一木……請你運用我們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的手法,寫出你心中的那片風景,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做到學以致用。

          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同學們再見!

          八、板書: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景:寧靜優(yōu)美朦朧柔美

          情:喜悅憂愁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散文精練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學習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2、欣賞散文靜靜美的同時,感受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3、啟發(fā)學生思維,引起想象,激發(fā)興趣,提高寫作技能。

          二、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情與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賞讀式,多媒體教學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課件

          1、背景音樂

          2、圖片:荷塘圖、月光圖、荷花圖、星空圖、月下樹影圖、荷葉圖

          3、VCD片斷: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斷

          4、配樂朗誦錄相片斷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媒體顯示:課題、背景音樂

          今天,我們要學習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關于作者我們并不陌生,他的佳作,大家能說出哪些?

         。ㄉ骸洞骸泛汀侗秤啊罚

          大家知道,朱自清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他還被譽為什么?

          (生:民主戰(zhàn)士)

          對。朱自清是一位愛國知識分子,他積極參加民主運動。本文寫于1927年7月,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朱自清處于苦悶彷徨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寫道:“心里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薄逗商猎律氛亲髡咦约合搿俺弧倍窒搿皰暝钡恼鎸崒懻。朱自清不愧是一位詩人,他的散文具有詩一般的意境,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荷塘月色》的重點,即文中那靜謐清幽的美流露出是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情與景在散文中達到完美的結合。

         。ǘ┲v授新課

          讓我們一起先閱讀課文,初步了解一下文中作者的行蹤。哪位同學能復述出作者出家門,去荷塘賞月的行蹤。

         。ㄉ鹤髡哌@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晚上在院子里乘涼,想起白天常經(jīng)過的荷塘,決定去看一看。于是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經(jīng)過一條小煤屑路,作者來到荷塘,觀賞月下荷塘的美景,看完荷塘,作者又想起《西洲曲》。最后作者回家,推門進去,發(fā)現(xiàn)妻已熟睡好久了。)

          剛才這位同學復述作者行蹤,還有哪些細節(jié)遺漏了呢?

          (生補充:作者觀賞荷塘時,在荷塘邊觀賞荷塘里的荷葉、荷花等等,然后觀賞的是月色,最后還觀賞了荷塘四周的景色,這才引起聯(lián)想,想到《西洲曲》,剛才沒有把觀賞四周的景物交待清楚。)

          同學的發(fā)言很好,經(jīng)過后幾位的補充,我們更為完整了解了作者的行蹤,請看作者是:帶上門出去→沿著荷塘是一條小煤屑路→觀賞荷塘月色看四周→推門進去。

         。ㄈ┘氉x課文

          重點賞讀4、5自然段,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在了解作者之后,我們要進一步知道,文章開頭寫了怎樣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一種什么樣的氣氛,體現(xiàn)一種什么心情?

          (生:當時在晚上十分安靜,作者感到孤獨,心情“頗不寧靜”。)

          頗不寧靜的心情是文章的文眼,文章開頭寫道“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交待了作者去荷塘的動機,也為全篇所體現(xiàn)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感情定下了基調。與下文關聯(lián)的如小路的“幽靜”,夜晚的“寂寞”,路上的“陰深”,月光的“淡淡”,以及惦著江南的“采蓮”等等,象一條無形的綱,連接著全文的網(wǎng),形成文章的語脈,從而含蓄地抒發(fā)作者憂國憂民的情絲,揭示本文的主題。

          荷塘小路有什么特點?

         。ㄉ郝非壅;樹蓊蓊郁郁;月光淡淡;小路上十分幽靜。)

          作者心情有無變化?

         。ㄉ河凶兓i_始比較憂愁“心里頗不寧靜”,后來接近荷塘看到美景,有一絲絲淡淡的喜悅“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已”,“便覺是個自由的人”,“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保

          同學們分析的很好,作者的心情起伏不定。注意“且”字,且:暫時。表達作者對現(xiàn)實不滿,對自由向往,這一部分寫作者去荷塘,在小路上散步,抒發(fā)了月下獨處的感受。我們跟隨作者一起來欣賞這“靜靜的美”吧!

          賞讀第4段

          剛才我們通過畫面,陶醉在月下荷塘的美景,那么作者寫月下荷塘,抓住荷塘中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生:作者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水,用了大量的比喻。)

          回答十分準確,作者又是如何對其進行描寫?

         。ㄉ鹤髡咝稳莺扇~“田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你能說說看荷葉與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何相似點呢?

         。ㄉ汉扇~與裙子在形狀上十分相似,都是張開著樣子。)

          除了張開的樣子相似,還有沒有呢?

          媒介顯示:芭蕾舞片斷

         。ㄉ亨,還有就是當舞女旋轉起來裙幅舒展飄動,荷葉在微風吹拂下,也有起伏的動態(tài)美,相連的荷葉高出水面的姿態(tài)與亭亭的舞女的裙樣。)

          那么作者如何表現(xiàn)花的呢?

          (生:作者用“裊娜”、“羞澀”形容花,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裊娜”女子柔美,“羞澀”嬌羞姿態(tài)。寫花像“明珠”、像“星星”,則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花的潔白、明凈、光亮。)

          幾個比喻連用,其中本體相同,喻體不同稱為博喻。

          媒介顯示:星空圖

          作者怎么描寫荷香呢?

         。ㄉ罕扔,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

          這個比喻把嗅覺范圍的“清香”和聽覺范圍的“歌聲”聯(lián)系起來。共同點:兩者(花香、歌聲)給人的感覺都是時斷時續(xù),似有似無,因為歌聲在“遠處”、“高樓”上,這個比喻新鮮又能給人豐富的聯(lián)想。這種不同感覺的相互溝通和轉移稱為通感。

          荷波和荷水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ㄉ骸澳痰牟ê邸北扔髟谠鹿庀挛L吹過密密的葉子的顏色和姿態(tài),像凝聚起來的碧綠的波紋,靜中有動,特別傳神。水:“脈脈”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說明荷水滿懷感情。)

          第4自然段的采用,比喻、通感、擬人等修辭手法,使眼前景物栩栩如生,柔美動人,給人以具體、生動、鮮明的印象。景物由靜態(tài)寫到動態(tài),這一段雖然沒有提及一個“月”字,然而卻處處寫月,處處體現(xiàn)了月下荷塘的景物。

          賞讀第5段

          對月下荷塘的美景介紹完,作者筆鋒一轉到了荷上月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媒介顯示:配樂朗誦第5自然段

          繼荷塘之后,文章著重描寫月色是如何展開的?

         。ㄉ喝~子和花上的投影→灌木叢和柳樹上→總寫在荷塘中的投影。)

          用了哪些動詞?好不好?為什么?

         。ㄉ骸盀a”、“浮”、“洗”、“籠”、“畫”

          瀉:月光充沛,從高處落下

          。红F十分輕,擴散慢

          洗:花顏色十分潔白,鮮潤

          籠:朦朧不可捉摸

          畫: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美感)

          分析的很好,朱自清不愧為語言大師,精練的動詞,傳神地寫出景物的特點。文章還連續(xù)用了三個比喻各突出月光的哪些特色?

          (生:“月光如流水一般”,這里刻畫了月光流動、明凈的樣子。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過一樣”,寫出了月色中葉、花呈現(xiàn)出潔白、鮮潤的特點。

          “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寫出月光照射下的葉和花的朦朧之美。

          月光在灌木叢中和楊柳上的投影為什么一個用“黑影”,一個用“倩影”?

         。ㄉ阂驗楣嗄緟矟饷,在月光下顯得黑糊糊一片。楊柳條稀疏,在月光下顯得很美,這兩個詞準確寫出了不同形象的特點。)

          “月光”與“小提琴”有何共同點?如何體會這句話?

         。ㄉ哼@里運用通感。把視覺和聽覺溝通起來,它們的共同點是月色有明有暗,光與影相互配合,琴色有高有低,有急有緩,兩者都給人以和諧的感覺,)

          第5段著力描寫月色,先是正面寫,后是反襯,光與影相互襯托,月色美與荷塘美巧妙結合,明與暗十分協(xié)調。通過比喻、博喻、通感等修辭手法,描繪了荷塘月色的詩情畫意,而作者苦悶的心緒,也在這迷人的景色中暫時得到了解脫。

          第6自然段

          下面一段寫荷塘四周的月色,以樹為中心對象,還寫了遠山,燈光、蟬聲、蛙聲等等。

          文中“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什么意思?

         。ㄉ哼@說明苦悶與寂寞的心情,又涌上作者的心頭,所以熱鬧

          一點也沒有感染他,作者由欣賞靜靜的美的同時,又回到了淡淡的哀愁。)

          (四)鞏固新課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文中描繪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點是月色與荷塘交叉,動的刻畫與靜的刻畫相互交錯,情與景交融,形成一副素雅、朦朧、靜美的畫面。表現(xiàn)作者憂與喜的矛盾心態(tài),抒發(fā)作者關心國家命運的感情。

         。ㄎ澹┰俅涡蕾p重點片斷

          同學們一起體會月下的荷塘,塘上月色的美景,深入體會作者淡淡的哀愁。齊讀第4、5自然段。

          媒介顯示:月下荷塘圖背景音樂

          我們深深體會到了散文情景的交融,必須通過一定的手段體現(xiàn),下面我們就來實踐一下,寫一個抒情小片斷—《雨中校園》。

         。┱n堂小練筆

          媒介顯示:作文《雨中校園》要求抓住景物特點,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寫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斷。(字數(shù)300字左右)

          例文:天空在不知疲倦地下著雨,朦朧的雨霧將整個校園輕輕地遮掩了。在這雨霧中,好像一切都那么遙遠、渺茫,就像從濃霧里傳來的笛聲。漆黑的山林里飄出的鳥鳴聲,悠遠而又讓人神往。此時,唰唰的雨聲,錯綜而熱烈,深沉而和諧。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情景交融、通感、動詞、疊詞。

          2、能力:理清結構、感受語言美。

          3、情感:感受意境美,體會作者全心自由的狀態(tài)和情感。

          【說明:我們現(xiàn)在給考生的這份簡案是將詳案進行了縮減,保留了總體思路和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關鍵詞,但大家在寫簡案時的風格各不相同。只要保證能把大體授課思路寫得自己能清楚,并能在講臺上順暢演繹出來,就是好的簡案。在考場上寫簡案時,目標可以不寫,只用三兩個名詞把最重點要解決的知識點放在教案最前即可,如“情景交融、通感、動詞、疊詞”!

          二、重難點

          1、重:情景交融;

          2、難:感情的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MV,解析課題“荷塘”“月色”,到底美在哪里。

         。ǘ┏踝x(朗讀指導)

          1、朗讀全文,想象畫面。

          2、師范讀,讓學生畫出并評自己喜歡的語句。

         。ㄈ┢纷x(語言美)

          1、指名讀。品荷花美。

         。1)比喻:舞女的裙,靜中帶動

         。2)擬人:“裊娜”,姣美

         。3)通感:渺茫的歌聲,荷香飄逸

         。4)品動態(tài)美:一絲顫動——凝碧的波痕

          2、指名讀,品月色美。

         。1)比喻句:牛乳——月下荷花的清新、月色的朦朧

         。2)黑影、倩影:借相關事物,形象化

          3、品評動詞、疊詞。

          (1)師引導關注小詞:“瀉”——月光酣暢淋漓,寫活了。

         。2)學生按照方法,點評其他。

          【說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中,尤其是不同層次的閱讀這個重點環(huán)節(jié),考生如若覺得一些過渡語和引導詞,或者特別新奇的想法,不寫詳細就不能順暢表達,那就在保持整體環(huán)節(jié)次序進行的過程中,在某一小步驟上,詳細標明此處老師該如何用話述,如“默讀,找思路”這個步驟,就可以在下一行稍詳細寫上給自己的備注:“如果說論據(jù)是諸多散落的珍珠的話,還需要一根線把它們串起來才能做成項鏈,論據(jù)才能更好地來證明論點。請大家再次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思路來證明“敬業(yè)”這一論點的?”】

         。ㄋ模庿Q(探究情感)

          1、聽錄音,進意境。

          2、介紹寫作背景,論點:此時的朱自清,心情如何?小組討論,出示其內心獨白。

         。ㄎ澹┩卣梗ǜ膶懀

          1、配樂朗誦,摘抄、背誦。

          2、改寫:把散文改成詩歌,或給散文配上一副水墨畫;小組。

          【說明:一些只用關鍵詞代替,就能在講臺上演繹說它背后內涵的內容,只在簡案上寫出代表性關鍵詞即可。如上邊的辯論,考生可不必寫這么長的兩段引語,只簡寫為“梁‘木匠—政治家=價值同’、拿破侖‘元帥—士兵’小組辯論”即可。我們建議大家多寫簡案,多去構建自己的“代表性關鍵詞”系統(tǒng),這樣才能在考場上爭取更多時間!

          四、課后反思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作為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歷來頗受人稱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也向來是重點講解篇目。然而,看過很多老師的講解,都是講重點放在了4到6這三段經(jīng)典段落上,雖說老師的講法各異,不乏別出心裁,另辟蹊徑者,這三段還是有些被“講爛了”的意味。而作為這篇課文其他往往被忽略地比較多的部分,其實也同樣是精品,同樣值得我們去學習,例如“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边@樣的經(jīng)典語錄便出自這篇課文的第三段。

          因此,我在準備這篇課文的講解時,不從名段切入。我設計的第一課時主要是對文章整體脈絡的把握,并且把回憶江南采蓮事這個部分放在了前面講。在對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和作家生平的了解方面,我采用的是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先自己找,分析到作者心中不寧靜的原因時我再進行適當補充。另外第一課時,我本來還設計了仿寫環(huán)節(jié),即在講解第三段時,讓學生們仿寫“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保蚁群蛯W生們一起分析這個句子的結構,弄清楚它前后的對應和對比關系,學生們不難仿寫出很好的句子。遺憾的是,在試講過程中,有時間限制,我未能安排好時間,將這個環(huán)節(jié)放進去。

          美文美讀,《荷塘月色》寫得如此之美,正適合這樣的教法。反觀我在上這個課時,卻是將讀的環(huán)節(jié)設計過少,既沒有名家朗讀,也沒有自己的范讀。另外,這篇課文如果能夠配上適當?shù)膱D片和音樂來講,效果也應該更好。我之前倒是想到這一點,后來沒有做出讓自己滿意的PPT來也就放棄了。最后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這個課下來,我說話的語氣太平淡,顯得很沒有激情;又多說長句,不便于學生的接受。

          總之,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節(jié)課講得固然有可取之處,然而,更多的是缺陷和不足,接下來需要繼續(xù)學習的地方還有許多。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 篇4

          一、課文內容分析:

          《荷塘月色》是現(xiàn)代散文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之一,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抒情散文。詞語的解釋和理解比較容易;但本文的寫景抒情都比較細膩和朦朧,對一些字詞的理解必須到位,所以必須先讓學生結合注釋熟讀作品,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欣賞和分析作品的景物和情感特色,體味作品的語言風格,激發(fā)學生的意象和情感聯(lián)想,從而帶領學生進入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三維目標

         。ㄒ唬┲R與能力:

          1、基本感知寫景抒情散文情景融合的特點,領略情景交融散文的妙處,掌握此類散文的欣賞及分析方法。

          2、學習《荷塘月色》中細膩、傳神的語言,體會新鮮貼切的比喻表達效果及通感修辭手法的運用。

          3、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心情以及這種心情的社會內容

         。ǘ┻^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整體感受本文的意境,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過聽錄音欣賞《荷塘月色》的韻味。

          3、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品味作品語言來突破學習的難點。

         。ㄈ⑶楦袘B(tài)度價值觀:引導學生用審美的眼光讀課文感受荷塘月色美景,并獲得美的享受。

          三、教學重點:

         。1)欣賞和分析作者通過運用修辭手法、疊詞等達成的`對荷塘月色的成功描寫。

          (2)討論理清作者喜與愁相交織的感情線索。

          四、教學難點:

          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淡淡的喜悅與淡淡的哀愁相交織”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策略

          1、誦讀與賞析相結合;

          2、采用小組討論法進行教學。

          六、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初步感知課文;2、品讀課文第二部分(寫“荷塘”“月色”的4、5、6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荷花以其高潔的形象深為中國人所喜愛,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傳的名篇佳作。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可以說,荷花已成為中國文學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其意蘊可謂深遠,其意境可謂獨特而優(yōu)美。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寫荷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板書)

          二、解題

          1、荷塘,指朱自清先生當時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月色,則點明了時間,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

          2、寫作背景: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革命處于低潮。朱自清是一位有正義感的作家。他不滿于反動派的血腥屠殺,但因受階級的局限,沒勇氣正視血淋淋的現(xiàn)實,只能用消極態(tài)度表示不滿和反抗。本文正是通過“我”在荷塘月夜的獨步、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在時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悶、彷徨無路的情緒和出污不染、潔身自好的情操。

          三、聽課文錄音,初讀感知課文并劃分層次

          明確:全文分三部分:

          一(1):月夜漫步荷塘的緣由。(點明題旨)

          二(2—6):荷塘月色的恬靜迷人。(主體)

          三(7—10):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動鄉(xiāng)思。(偏重抒情)

          四、品讀課文第二部分(4、5、6段)

          提問:聽過錄音,請大家說說,文章集中筆力寫荷塘月色的是哪幾個自然段?(4、5、6自然段)

         。ㄒ唬┢纷x第4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樣從多角度來描摹荷塘美景?

          1、請一位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

          2、讓學生為這一段文字取個小標題(結合文題歸納出最合適的——月下荷塘圖)

          3、師:這段文字描繪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點?(板書)

          景特點修辭

          荷葉——圓形舒展——————————————————比喻

          荷花————晶瑩剔透纖塵不染———————————比喻、擬人

          荷香————若有若無、輕淡飄渺———————————比喻、通感

          荷波(荷葉)——凝碧————————————————擬人、比喻

          流水————脈脈——————————————————————————————擬人

          引導明確:

          細致描繪荷塘的容貌,順序寫出荷葉、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

          (重點引導學生明確比喻和擬人的用法)

          先找出用了比喻的句子;這里用了許多比喻有什么好處呢?例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風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給人一種美好、輕盈、舒展、動感的聯(lián)想。這一比喻生動地寫出了荷葉出水很高、圓形舒展的嬌美姿態(tài),洋溢著情趣。

          找出運用擬人的句子;例析:“裊娜”,本指草木細長柔軟的樣子,常用來形容女子體態(tài)輕柔優(yōu)美。羞澀,意思是難為情,態(tài)度不自然,是專寫人的情態(tài)的詞。這兩個詞用來形容荷花妍媚多姿。

          4、賞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問:這一句與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里面蘊含了幾種感官感覺?

          清香是嗅覺上的感覺,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是聽覺上的感覺。這兩種不同感覺的相互溝通叫通感(我們把五官功能相互轉換彼此溝通的現(xiàn)象叫通感,又稱移覺)。把嗅覺中感到的香味換成從聽覺中去感受、品味,使人產(chǎn)生了對香味的另一具體形象,變換欣賞角度,有煥然一新,奇趣無窮之感。歌聲是細柔飄忽,婉轉渺茫的,荷香是時有時無,持續(xù)不斷的。這兩種感覺有相似之處,把它們溝通起來,藝術的魅力也就出來了。但在運用這種比喻時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間在感官的感覺上的相似之處,或在特定環(huán)境下有這種溝通一氣的感覺,做到妙不可言卻不是故弄玄虛。

          小結:細致描繪荷塘的容貌,順序寫出荷葉、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層次井然,委婉精細,栩栩如生,柔美動人。整段沒有談月,但處處有月。寫荷葉、寫荷花、寫荷香、寫荷波,都確然是在月光照耀下的。

          (二)品讀第5自然段

          1、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

          2、讓學生再給這段文字取個小標題(荷塘月色)

          3、(略)比喻句賞析:

          師:在這一小節(jié)中作者也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等等。(“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的”不是比喻句)

          4、(重點)體會句子中詞語使用的妙處

          這一小節(jié)中不僅僅句子用得好,一些字也用得非常巧妙。

         、俦嫖觯篈、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照)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B、薄薄的青霧。ㄉ┢鹪诤商晾铩

          生:獨立思考并回答

          明確:A、“瀉”表現(xiàn)出月光似流水自上而下的動態(tài)“照”僅寫出光線的照射。B、“浮”表現(xiàn)出霧氣朦朧,“升”則失去朦朧之態(tài)

         、谖觯骸皡s又像是畫在荷葉上”,!爱嫛保瑢懗隽送对诤扇~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師:(總結)可見,雖是一字之差,但表達效果卻明顯不同,意境也相去甚遠。我們要以嚴謹?shù)淖藨B(tài)面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漢字,在用字方面要仔細推敲。

          5、析句: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這一句轉折復句是前幾句描寫月色的總結。作者又一次運用“通感”或“移覺”的修辭說法,把上文描寫的月光、樹影揉合在一起,在讀者面前,既樹立視覺形象又樹立聽覺形象,給讀者以清新雅潔的藝術享受。

          小結:第五自然段,著力描寫月色,先是正面寫,后是反襯。多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工巧熨貼。有光有影,有明有暗,從月光的映照下又進一步寫出了荷塘勝景。

         。ㄈ┢纷x第6自然段

          1、請全班學生朗讀第6自然段

          2、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思考:

          有人認為,這一自然段并沒有寫月光,請說說認為這一段沒有寫月光的理由;有人認為這一段其實寫了月色,請說說認為這一段寫了月色的理由。

          3、小結:這一節(jié)重點在寫樹,從方位、距離、高低幾個角度來寫,視線由荷塘內部擴展到荷塘四周。樹多而密,重重圍住荷塘,與前面的“幽僻”相照應,這是總寫四周,接著寫近處的樹色、樹姿、遠處的樹梢上的遠山、又回過頭寫樹縫里的燈光、樹上的蟬鳴和水里的蛙聲,層次分明,富有立體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朧、寧靜深遠的環(huán)境特點。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籠罩之下的,似乎無一處寫月,其實處處體現(xiàn)了月色。

          最后一句“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筆鋒一轉,流露出作者內心的空虛與哀愁。

          4、學生比較這三段前后景的不同和情感的不同之處(稍點撥):淡淡的-喜悅-哀愁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yè)設計

          背誦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品讀1、2、3自然段;2、鑒賞第三部分3、賞析文章語言藝術

          一、復習

          全班齊背文章4、5、6自然段

          二、品讀第1自然

          1、女生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

          2、討論:“心里頗不寧靜”“漸漸”“迷迷糊糊”“悄悄地”等詞句的理解。

          引導學生明確:

          視覺所及,是漸漸升高的月亮;聽覺所聞,是已聽不見孩子們的歡笑。妻子在迷迷糊糊地哄孩子睡覺,“迷迷糊糊”說明妻子也懨懨欲睡了。這既交代了作者獨游荷塘的時間和環(huán)境:夜深人靜,又寫出了文章開首透露的作者的心境。因為“心里頗不寧靜”,就愈感到時間過得慢,所以月亮升高是“漸漸”;因為“心里頗不寧靜”而另有一番心思,即使夜深人靜,妻子的眠歌也聽不真切,只能是“迷迷糊糊”的。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文章寫墻外已沒有孩子們的歡笑,妻子唱著眠歌,自己的運作是“悄悄地”,這些都照應到“夜深人靜”。如此寧靜的環(huán)境襯托了作者不寧靜的心境。

          3、小結:第一段,點明了作者頗不寧靜的心境(寧靜的環(huán)境襯托了作者不寧靜的心境),交代了作者獨游荷塘的時間、地點和緣由。全文的第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三、品讀課文第2自然段

          1、男生齊讀課文第2然段;

          2、第二段點撥分析:

         、龠@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寫去荷塘必經(jīng)的小路。概述了周圍的景物。

          ②周圍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路”是“小煤屑”、“幽僻”、“寂寞”、“陰森森的”,“但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吧薄暗薄B逢庩幧,月光淡淡,一種寂寞的氛圍,襯托出淡淡的憂愁。

         、壅螌懗隽艘环N怎樣的氣氛?襯托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整段寫出了一種寂寞的氣氛,襯托出淡淡的憂愁。

          3、問題設計:作者寫去荷塘必經(jīng)的小路,哪些地方是實寫,哪些地方是虛寫?(要求學生反復誦讀)

          明確:實寫沿塘的曲徑;實寫樹木。

          就“白天”和“夜晚”兩個時間的情況說明“幽僻”,是虛寫;虛寫無月的黑夜的怕人。

          4、小結:第二自然段,虛實結合,總寫荷塘月色。寥寥幾筆,勾勒荷塘四周環(huán)境,為下文具體細致地描繪荷塘月色作了鋪墊。

          四、品讀課文第3自然段

          1、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3自然段。

          2、要求學生反復朗讀第3自然段,并體會每一句話的含義。

          引導明確:

          第1句:描寫了作者獨游荷塘的姿態(tài)神情。第2、3、4句:又一次暗示自己獨處月下于白天不同,說明現(xiàn)在自由,而白天沒有自由。這里,再說平常身不由己。第5句:作者三說平常身不由己。

          小結:作者在夜闌人靜的深晚踱游幽僻的荷塘,再三感慨自己平時不得自由,流露出對當時黑暗社會的不滿但又感到孤獨、寂寞的心情。把上面這些話和文章開首的那句話聯(lián)系起來看,作者在現(xiàn)實世界的苦悶躍然紙上。

          第6句:“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边@一句既是下文詳細描寫荷塘月色的起領,又流露出壓抑不自由的作者暫得寬余欣賞荷塘月色的淡淡的喜悅。

          [板書]:自由(淡淡的喜悅)——(苦悶)

          小結:第3自然段抒發(fā)月下獨處的自由感,披露文章開頭“心里頗不寧靜”的原因。用“我且受用這無的荷香月色好了”自然過渡到第二部分。

          二、講讀第三部分

          1、學生齊讀課文第三部分

          2、問:夜游荷塘讓作者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

          [板書]:聯(lián)想:“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這一句承上文宕開一筆,轉出新意。文章由此放開去,聯(lián)想到古代詩詞對采蓮的描繪,然后再收回到眼前,發(fā)出“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缺憾。由此極自然地牽動出“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種思鄉(xiāng)的哀愁,這種鄉(xiāng)愁正是當時作者苦悶矛盾心情在作者當時苦悶矛盾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表達了作者內心的不平和對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

          3、作者在文章引用了梁元帝的《采蓮賦》,《采蓮賦》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引導明確:一群少男少女(“妖童媛女”),采蓮的情景是祥和舒心、熱鬧有趣的。(文中:熱鬧、風流)

          4、作者勾勒了一幅江南采蓮圖,江南采蓮圖有何特點?

          無憂無慮自由幸福快樂美好相親相愛

          小結:由“忽然”引出一幅江南采蓮圖,至此由“實”到“虛”,開辟了一種與前文孤寂幽靜相反的熱鬧歡樂的境界。一實一虛,一動一靜,相互映襯,相得益彰。作者似乎得到了暫時的“寧靜”,但“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又回到了現(xiàn)實中來。表明作者無法從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理想的“寧靜”,這正是殘酷的現(xiàn)實社會帶來的結果。

          三、賞析文章的語言藝術: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寫景、抒情的結合之上有獨到之處。作者以自然的美反襯社會的丑。在對自然美的描寫和贊美中,滲透著自己孤高的情志,深沉的感慨和對美好自由的向往。在苦悶中的作者“難得后來片刻逍遙”,欣賞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悅中,夾雜著作者不滿黑暗現(xiàn)實但又無法超脫現(xiàn)實的淡淡地哀愁,正是這個基調給優(yōu)美的荷塘月色披上了一件朦朧恬靜的輕紗。作者的感情和景物的色彩融合無間。(要求學生具體舉例)

          2、運用比喻,形象生動,本文突出地運用比喻,常常是連著用,成串地用,這就可以從多種角度,多方面去加強描寫對象的具體性、形象性、生動性,喚起讀者詩意的聯(lián)想和想象。如第五節(jié)中描寫月光沭浴的荷葉和荷花,連用兩個比喻“似牛乳”、“似輕紗”,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月光下的荷葉和荷花那種飄渺輕柔的姿容。至于第四節(jié)、第五節(jié)中被當代語言學家改名為“通感”或“移覺”的兩個比喻,以前被人們稱為特殊的比喻,更是妙不可言。

          3、用詞精當,富于表現(xiàn)力。本文用詞準確鮮明生動,表現(xiàn)在兩點上:一是動詞的選擇一絲不茍,煞費苦心。如第四節(jié)中“點綴”、“挨”,第五節(jié)中“浮”、“瀉”等用得極其貼切。二是疊字形容詞的匠心運用。全文共用二十六個疊詞,有二字疊(AA)、三字疊(ABB)、四字疊(AABB)。很短的散文中大量運用疊字,絲毫不覺復沓,這主要是作者喜歡運用這種疊字來表現(xiàn)事物的特征和姿態(tài),使得文章寫景必豁人耳目,抒情必沁人心脾,同時也是為了使行文讀來富有節(jié)奏感。(疊字的運用重點講析:都產(chǎn)生了鮮明的實觀效應,而且,朗讀起來也節(jié)奏鮮明,韻律協(xié)和,自有一種“間關鶯語花底滑”的音樂感。)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設計

          按給出的首句寫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合理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不少于200字。

          寒冷的風呼嘯地吹著……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學習賞析散文的藝術手法。

          2.通過把握本文的情感脈絡,學習鑒賞抒情散文。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頗不寧靜的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教學方法:

          通過聽朗讀、學生默讀,讓學生讀文入境。通過反復學生誦讀、感知,品味作品語言。通過提問思考討論,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設計: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請同學們看書本彩頁部分的“近春園荷塘”,這是一大片碧綠的荷塘,荷花嬌艷地盛開著,面對此等美景,詩人楊萬里贊嘆道:“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倍芏仡U卻獨愛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格!描寫同一事物反差如此之大,這正印證了王國維先生的那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是為了抒情,抒什么樣的情?抒的是作者自己的主觀感情,客觀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觀情感的烙!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朱自清先生的腳步,去看一看他給我們留下的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一看他描寫了怎樣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抒發(fā)了什么樣的獨特情感!

          二、解題——整體感知

          1、問:大家覺得題目“荷塘月色”是偏正短語還是并列短語?為什么?

          明確:并列短語,因為第四段是寫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是寫荷塘上的月色。

          2、朗讀、播放配樂朗誦(要求學生聽清字音,進入情景,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

          (1)請同學們朗讀PPT展示的字詞。

          蓊蓊郁郁(wěng)踱步(duó)裊娜(niǎonuó)霎時(shà)彌望(mí)倩影(qiàn)瑣屑(xiè)脈脈(mò)獨處(chú)參差(cēncī)

          煤屑(xiè)斂裾(liǎnjū)

          chǔ處理hé荷花qū曲折

          處荷曲

          chù處所hè負荷qǔ歌曲

          mài脈絡xiān纖細chàn顫動

          脈纖顫

          mò脈脈含情qiàn纖夫zhàn顫栗

          (2)說說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蹤,理清文章結構。

          明線:出家門、踱小路、觀荷塘(月色荷塘——塘上月色——)、賞四周、回家門

         。3)找出最能體現(xiàn)作者感情基謂的語句,體會這句話的含義和在文中的作用。

          明確:“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這句是全文的“文眼”(“文眼”顧名思義就是文章的眼睛,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文眼”就是文章中最生動傳神、最能體現(xiàn)作者感情的語句),放在篇首,如一錘定音,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調——內心有苦悶,心緒煩亂。

         。4你能找出表現(xiàn)作者感情變化的語句嗎?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呢?(交流探討)

          1)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2)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3)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4)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明確:聯(lián)系背景、文眼、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理解。

          1)句感慨自己平日身不由己,現(xiàn)在暫得寬余,流露出對黑暗環(huán)境的不滿但又感到孤獨、寂寞的心情!扒摇弊直砻麟m只是暫得解脫可又不能不立即逃離現(xiàn)實的心態(tài),透一絲喜悅。

          2)句“但”字筆鋒陡轉,蟬蛙如此“熱鬧”也不能感染作者,依然難以擺脫綿綿的愁緒,照應了文眼“頗不寧靜”。

          3)句“可惜”又從熱鬧的采蓮盛說中返回了灰色現(xiàn)實,無奈之情溢于言表。

          4)句江南是作者的故鄉(xiāng),作者大學畢業(yè)后,先后在杭州、臺州、溫州、寧波等地任教,參加了文學研究會,與葉圣陶;俞平伯等人志同道合,寫了不少具有進步傾向的詩和贊美江南靈山秀水的文章,到清華后,常表達出思鄉(xiāng)之情,“今晚”,尋求佳境,意在擺脫“不寧靜”的心情,難以擺脫,身處憂煩,憶往懷舊,想借此超然于現(xiàn)實的重壓之外,但這同樣是不可能的。

          3、朗讀全文,把握感情脈絡:不寧靜——找寧靜——暫得寧靜——失寧靜——回到現(xiàn)實的不寧靜中來。

          4、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背誦第4~6段。

          附:板書

          第二課時

          一、導語

          荷花

          [清]曹寅

          一片秋云一點霞,十分荷葉五分花。

          湖邊不用關門睡,夜夜涼風香滿家。

          該詩通過對荷花開放的季節(jié)和荷花的香味的描寫,給我們描繪了荷塘晚香的美好感受。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的這篇散文《荷塘月色》。

          二、閱讀文本,賞析藝術美。

          他找到寧靜了嗎?

          (一)鑒賞第四段,讓學生自由發(fā)現(xiàn)鑒賞點,教師適當引導。

          1、下面我們一起細細品味“驚異”之美。先鑒賞第四段。請一位同學讀一下,注意讀準字音、停頓,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感情放進去。(生有感情地讀)

          同學們說這位同學讀的怎么樣?

          不錯。在情感上還稍微欠缺,讀本文應該帶有怎樣的情感?

          斯人獨處,朱自清先生于荷塘暫得于己。身處良辰美景,由衷感到“淡淡的喜悅”。

          2、那么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感情自己讀一下第四段,思考課后第一題中的問題:本段中

          作者具體描寫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具有怎樣的特點?

          (荷葉:田田,層層,亭亭,舞女的裙;荷花:點綴著些白花,裊娜地開著,羞澀地打著朵兒,如明珠,如星星;荷香:渺茫的歌聲,不絕如縷;荷波:像閃電,霎時,凝碧,脈脈)——清幽、

          朦朧、恬靜的意境之美。

          3、朱自清先生用了7句218個字描繪荷塘,但有人為了精煉,把這段文字精簡到69個字,變成這個樣子:“看荷塘上面,有很多葉子,葉子中間還有些白花,有的開著,有的還沒開。風吹過,葉子和花有一點抖動,有時還傳來些荷香。葉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見!边@兩段文字的表達效果哪個好?(毋庸置疑)

          4、下面同學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進行對比分析,朱自清先生文筆高明在哪里?談談你的理由。(給學生二三分鐘思考時間)

         。1)疊詞:“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亭亭的”、“一粒粒的明珠”、“層層的”、“密密的”、“脈脈的”。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音節(jié)和諧。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也有一種音韻美。

          (2)比喻:①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本體:葉子;喻體:亭亭的舞女的裙;相似點:圓形,舒展,形態(tài)相似;

         、趯訉拥娜~子中間……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本體:白花;喻體: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相似點:晶瑩剔透,忽隱忽現(xiàn),纖塵不染。

         、畚L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本體:清香;喻體:渺茫的歌聲;相似點:若有若無,輕淡縹緲。

         、苓@時候葉子與花……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本體:顫動;喻體:閃電;相似點:速度極快。

         。3)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博喻:博喻能將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內涵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xiàn)出來,這是其他類型的比喻所無法達到的。在淡淡的月色中,荷塘里的一切是朦朧而不真切的,因而荷葉間零星點綴的白花,“明珠”(溫潤透亮),“星星”(忽明忽暗、晶瑩閃爍微風拂過,動態(tài)美),而窈窕妍媚的美人剛出浴時免不了有一種“猶抱琵琶”的羞澀與一種洗鉛華的清純,用此來比喻那些“羞澀地打著朵兒”的花蕾,充滿靜謐、優(yōu)雅的韻味。(讀出荷花的迷人)

          (4)通感:顧名思義,通感就是感覺相通。一種感覺一重美感,兩種感覺就是雙重美感。指“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于另外一種感覺的印象”,即指感覺的溝通、感覺的轉移,也叫“移覺”。

         、佟拔L過處……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似的!

          嗅覺—聽覺。清香比作歌聲,烘托環(huán)境的優(yōu)雅和寧靜。歌聲來自遠處的高樓,它會時斷時續(xù)、隱隱約約,而“荷香”則伴著陣陣微風,時有時無、如絲如縷,放在一起,香中有聲,聲中有香,怎么不讓我們陶醉呢?

          ②“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聽覺—視覺。作者把所見與想象結合,塘水在茂密的荷葉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卻由葉子的“風韻”想象到那葉子下的水緩緩流淌,“脈脈”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請大家讀一讀這兩個句子,我想聽一聽你是如何陶醉其中的)

          這種手法并不少見,能舉個例子嗎?

          還記得“紅杏枝頭春意鬧”嗎?紅杏綻放在枝頭,本來是靠視覺感受到的,作者說紅杏在枝頭喧鬧,多么生動。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啊,這個人愛說“甜言蜜語”,這個南方人操著一口“吳儂軟語”,都是。

         。5)詞語:“點綴”:有裝飾的意義在內,好像是有意為之;“裊娜”:開的正艷;“羞澀”:含苞待放,賦予荷花一種少女的柔美與嬌羞;

         。6)小結:這一段視線是由近及遠、由上而下來寫的。作者集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正是運用了多種多樣的比喻,才多側面展現(xiàn)了月下荷塘的寧謐、素雅之美。花葉婀娜,荷香如歌,流水脈脈,此時的作者還依然頗不寧靜么?就讓我們帶著微笑,帶著“淡淡的喜悅”之情齊讀這一段吧。

         。ǘ╄b賞第五段,重點體會動詞的用法。

          月下荷塘的美真像一幅工筆畫,但畫家說,光線是繪畫的生命。所以,朱自清先生能暫得寧靜,首先應該感謝的是荷塘上的月色。下面我就請一位同學來朗讀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

          1、能否用幾個形容詞概括這個夜晚月光的特點呢?(朦朧淡雅)

          2、月光是無形的,作者通過哪些景物描繪它呢?(葉子和花,薄薄的青霧,淡淡的云,樹影,交織的光和影)

          3、找出本段中的動詞:瀉、浮、洗、畫?煞窀臑椤罢铡薄吧

          ①以流水喻月光,用動感極強的“瀉”字將月光寫活,寫出了月輝照耀、如傾如瀉的景象。“瀉”可否改為“照”或者“鋪”?有傾瀉意,與“靜靜地”配合在一起,準確地寫出了月光奶白色而又鮮明欲滴的實感,有形而無聲,顯示了月光的幽靜之美,。“照”字太直白,缺少蘊含。

         、凇案 笨煞窀臑椤吧?一個“浮”字,寫出荷塘之上,薄霧輕揚而上,又漂浮不定。無色勝似有色,無形更顯綽約。朦朧之中,顯出花更柔美,葉更飄渺的姿容!案 憋@示出霧的輕飄狀態(tài),是輕而緩地出來;“升”字太硬,無法突出霧的輕和柔。

          ③“洗”,牛乳潔白無瑕,細膩如絲。比之水洗,更多些許柔和溫潤。

         、堋爱嫛保腥藶橹,大自然為畫師,以月光代清水,以樹影當濃墨,把荷塘當畫紙,輕點暈染,明暗有致。與“倩影”搭配,表現(xiàn)出一種情趣,也顯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ㄈ┱n堂練習

          朱自清先生很厲害先生很厲害。月色本無形,他卻能以荷塘為依托,化無形為有形,使我們眼前葉朦朧、花朦朧、默默流水之上縷縷清香迎面。月色無處不在。宋徽宗也曾給畫師們出過一道考題“踏花歸來馬蹄香”,香氣如何表現(xiàn)呢?聰明的畫師畫的是,蝴蝶追逐馬蹄,蹁躚起舞。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詩句中化無形為有形的例子?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薄疤一ㄌ端钋С撸患巴魝愃臀仪!

          如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但詩人們卻把它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味!

          1、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愁的長度

          2、只恐雙蚱蜢猛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3、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合鑄青、玉案)愁的數(shù)量

          4、那一聲珍重里有甜蜜的憂愁(徐志摩)——愁的味道

          現(xiàn)在,我想請同學們在下面詞語中任選一個,寫一段話,要求就是化無形為有形。這些詞語是“風”、“寒冷”、“孤獨”,時間三分鐘。

         。ㄋ模┱b讀、鑒賞第6段(引入第2段對比閱讀)

          1、齊聲朗讀。

          2、問:本段寫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與課文第2段照應,試比較兩段寫景的異同。(閱讀比較后回答提)

          明確:

          相同點:都寫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寫了樹、小路。

          不同點:第2段重點寫了小煤屑路的寂靜、陰森,寫得簡略。而本段則以樹為著眼點,由近及遠,寫了樹色、煙霧、遠山、燈光,再由靜到動,寫到蟬聲、蛙聲,顯然,熱鬧了許多。

          3、提問:本段寫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選用了一些疊字疊詞(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等),試結合語境,說說這些詞語的妙處。(學生閱讀后回答)

          明確:①遠遠近近、高高低低——寫出了樹的錯落有致,既開闊又有立體感,用語平實自然。②重重、陰陰、隱隱約約——傳神地描述出特定環(huán)境中的景物特點,不僅寫出了樹木之多,而且加強了夜色的濃重氣氛。

          4、師生共同小結。

          總之,疊字疊詞的使用,不僅傳神地描寫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應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樹、“陰森森”的小路,讀起來節(jié)奏鮮明,韻律協(xié)調,富有音樂美。

          5、齊聲朗讀第6段,體會其特點。

         。ㄎ澹⿲W生齊讀第7—10段,學生思考:

          1、夜游荷塘讓作者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

          聯(lián)想:“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這一句承上文宕開一筆,轉出新意。文章由此放開去,聯(lián)想到古代詩詞對采蓮的描繪,然后再收回到眼前,發(fā)出“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缺憾。由此極自然地牽動出“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種思鄉(xiāng)的哀愁,這種鄉(xiāng)愁正是當時作者苦悶矛盾心情在作者當時苦悶矛盾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表達了作者內心的不平和對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

          2、作者為什么要想到《西洲曲》和江南采蓮的舊俗?

          明確:由“忽然”引出一幅江南采蓮圖,至此由“實”到“虛”,開辟了一種與前文孤寂幽靜相反的熱鬧歡樂的境界。一實一虛,一動一靜,相互映襯,相得益彰。作者似乎得到了暫時的“寧靜”,但“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又回到了現(xiàn)實中來。表明作者無法從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理想的“寧靜”,這正是殘酷的現(xiàn)實社會帶來的結果。

          作者苦悶、憂愁、煩躁、困惑,這時候作者想到《西洲曲》和采蓮,折射出他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否定,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個是時代變化在作者心靈的投影。

         。┨骄课恼碌摹熬索”:行文線索:“物線”與“情線”交織

          ①“物線”(副線):“坐著乘涼”、“帶上門出去”——背著手踱著”——賞荷、賞月——歸家,隨著空間位置的轉移,作者的足跡所到、目光所及,再現(xiàn)了月下荷塘的迷離的美妙的景色。

         、凇扒榫”(主線):心里頗不寧靜——渴求寧靜(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獲得片刻寧靜(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悅)——發(fā)出,“我什么也沒有”的慨嘆——惦念江南,欲超脫而不可得。

          三、小結全文

          整篇文章作者以藝術的筆法,描繪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圖,充滿了詩情畫意。這清新、美麗、寧靜的大自然正是作者的精神避難所。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4、5、6段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理清全文的結構,了解直接抒情的語句的內涵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體會散文的語言美--對生活語言的巧妙加工。

          認識“通感”的修辭方法,體會本文中“通感”所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

          教學重、難點:

          作者是怎樣從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角度、視線由近及遠、由上而下的空間順序:

          茂密的荷葉--多姿的荷花--荷香--葉花顫動--流水

          體味作者的匠心:

          動靜結合,“靜”是“動”的瞬間表現(xiàn)。

          可見與可想結合,寫出散文的神韻。如:荷葉田田--水脈脈含情

         。、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經(jīng)線:欣賞荷塘月色前后的心情變化。緯線:對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寫。

         。、“通感”的特點及其作用:

         。痢⒗骸拔L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B、本體--花香(嗅覺)喻體--渺茫的歌聲(聽覺)

          C、作用:把花香的特點寫清了,生動形象。

          D、相似點:立于微風中嗅馨香(時有時無)--聽遠處高樓傳來的歌聲(時斷時續(xù))

          教學過程:

          布置預習:A、請學生熟讀課文;B、背誦4-6段。

          第一課時

          導入課文:

          具體介紹朱自清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生于江蘇東海。1903年隨家定居揚州。1916年中學畢業(yè)后,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次年更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學系。畢業(yè)后在江蘇、浙江等地的中學任教。

          上大學時,朱自清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1923年發(fā)表的長詩《毀滅》,震動了當時的詩壇。1929年出版詩集《蹤跡》,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chuàng)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研究古典文學。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保梗矗改辏冈虏∈庞诒本。他是詩人、散文家、學者,又是民主戰(zhàn)士、愛國知識分子。毛澤東稱他“表現(xiàn)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本文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抒情散文。寫于1927年7月,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朱自清也處于苦悶彷徨中。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掙扎”的心跡的真實描摹和生動寫照。

          聽《荷塘月色》的配樂錄音帶:

          作品結構分析:

          全文共10個段落,每段都有其獨立的內容,但從作者的行蹤變化上看,從扣文題的主體文字與宕開筆墨寫聯(lián)想的“閑筆”來看,這10個自然段還可以劃分成幾個大部分,把文章的基本框架弄清楚了,有助于我們對內容的分析和對主旨的探索:

          緣起:第一段:獨游荷塘的時間、地點和緣由。(心境:“頗不寧靜”)

          去荷塘:第二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樹木、月色。

          第三段:行在小路時的感受。(追尋清冷、幽僻的環(huán)境)

          觀荷塘:第四段:荷塘美麗的景色。

          第五段:塘中的月色。

          第六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離荷塘:第七、八、九段:聯(lián)想古代江南采蓮的舊俗。

          第十段:在思鄉(xiāng)與遐想中踱回家門。

          從寫景狀物的角度看:

          第一部分:(1)寫觀荷緣起。(情)(引子)

          第二部分:(2-6)寫荷塘月色。(景)(主體)

          第三部分:(7-10)寫景中人。(情)(尾聲)

          小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

          布置作業(yè):1、背誦4-6段;2、閱讀課后附文。

          第二課時

          檢查作業(yè):

          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對其中有代表性的進行分析,讓學生反復體會:

          全文首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分析:這是分量很重的一筆,可見“文由情生”,本句是“文眼”。

          問:起筆這樣寫是什么目的?

          不加掩飾直抒情懷,顯出作者內心有苦悶,心緒煩亂。這也正是夜深人靜出游荷塘的緣由,即,欲排遣苦悶之情。

          第三段中路上的一段獨白:“路上只我一個人……這是獨處的妙處”。

          分析:此段拋開寫景,句句都是內心活動,這樣寫是不是偏離了文章的主題呢?

          明確:A、抒寫月下獨處的自由感正是對“心里頗不寧靜”的自我調節(jié),蘊涵了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B、這“情”沒有離開“景”,如果不是月下獨行在那條極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發(fā)所謂“獨處”之情呢?

         。、第三段最后一句:“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分析:A、這是過度句,提示下文重筆寫荷塘月色;B、這一句感情上起了變化,作者沒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

          三、解析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樣從多角度來描摹荷塘美景的:

         。薄⑾葘憹M眼茂密的荷葉,次寫多姿多態(tài)的荷花,順筆寫及的荷香,最后寫葉子和花的一絲顫動以及流水。層次井然,形象精確。

          這是按觀察的角度,視線由近及遠、由上而下的空間順序來寫的。

          以上是順序特點,細分析,還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痢⒆レo態(tài)與動態(tài)的結合,把荷塘寫“活”。(這個問題要啟發(fā)學生回答,讀進去)而且,作者筆下的景物都是“動”的,“靜”不過是“動”的瞬間表現(xiàn),揚靜而情動。

         。隆⒆タ梢娕c可想的結合,寫出了散文的神韻。所謂“可想”,是指由“可見”引起的合理聯(lián)想,把不可見的景物寫得很有風采。

          通感的運用:(詳見前重、難點“通感”部分)

          五、請學生自己賞讀5、6段:

          欣賞的重點可放在對某些字詞的品味上,也可以研究一些極有感情特色的比喻句上: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盀a”字精確在哪兒?

         。、“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边@里的比喻與擬人,準確形象,但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作者為什么不割愛呢?

          六、小結全文:請學生說說自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思考練習、本課《課課練》。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作者生平,理解其思想情感和人格魅力。

          2、賞析情、荷、塘、月四者交融的境界。

          3、積累通感等手法。

          重點難點:

          重點:對情景交融的意境和手法的把握,難點:對本文主題的解讀。

          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整體朗讀,理清思路:

          三個部分:1——3

          4——6

          7——最后

          情感線索: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可惜我們早已無福消受了

          猛一抬頭,已到自己的門前

          二、欣賞品讀1——3

          1、情感:不寧靜——悄悄——幽靜——寂寞——且受用——想排遣不寧靜。

          2、為什么不寧靜?私事?公事?(從第三自然段的感慨看出是公事)

          3、結合作者經(jīng)歷分析背景:路

          三、欣賞品讀4——6

          1、月色下的荷塘:葉——花——香——波——水(比喻、擬人、通感)

          2、荷塘上的月色:瀉——浮——洗

          影——畫——名曲

          3、荷塘四周:樹——山——燈——蟬聲蛙聲

          4、感情:陶醉于荷塘月色之中——淡淡的喜悅

          回到現(xiàn)實——失落

          5、荷花的象征

          6、情景交融意境的分析:情中見景,景中含情。

          7、語言:精雕細刻,華麗朦朧

          第三課時

          四、品讀7——最后

          1、解讀兩首古詩,想象采蓮情事。解釋六朝、雙關手法。

          2、為什么想起古詩美好的光景?(向往美好,逃避現(xiàn)實,無法脫離現(xiàn)實)

          3、概括主題:(政治、理想、生活、鄉(xiāng)愁等角度)不滿現(xiàn)實,向往美好,逃避現(xiàn)實,無法逃避,彷徨苦悶。

          五、總結:

          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2、語言賞析:

          3、多種手法的運用

          4、多重主題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學生在上一節(jié)感知全文的基礎上,進一步來欣賞作者眼中的月下荷塘薄霧繚繞、朦朧和諧,塘上月色清幽迷蒙、安謐柔和。

          教學目標

          欣賞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重難點

          1、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2、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方法教具

          運用多媒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

          “問題導學四步走”學習過程設計

          第一步預案落實

          檢(抽查)學生預習情況、情境導入

          1、朱自清,原名(),號(),字(),他是著名()

         。ǎǎ。初中時,我們學過他的散文《》《》。毛主席高度贊揚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xiàn)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2、寫作背景介紹

          第二步理論探究

          1、師生合作,共同探究新知(可采取小組討論、教師指導示范、學生體驗等方式)

          2、教師重點講解,難點突破

          一、導入:

          由課題所知,本文屬于寫景散文,所寫之景即“荷塘月色”課文哪些段落是描寫這兩種景物的呢?

          明確:4、5段

          二、誦讀、鑒賞第四段

          1、指名一個學生朗讀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景,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明確:月下荷塘美景,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韻五個方面

          3、提問:作者是怎樣從這五個方面描繪這月下荷塘美景的:清找出這些句子,展開想象,閱讀品味它的妙處。播放幻燈片,學生找出相應的句子。

          明確:(第1組)荷葉:“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運用比喻手法寫出荷葉的風姿由“出水很高”聯(lián)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兩者不僅相似,而且寫出其動態(tài)美

         。ǖ2組)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裊娜”寫出荷花的飽滿盛開狀,“羞澀”寫荷花含苞待放這兩個詞本是用來描寫女子嬌美姿態(tài)、羞澀神情的,現(xiàn)在用來寫荷花,賦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這是擬人寫法接著連用三個比喻,分別描繪了淡月輝映下荷花晶瑩剔透的閃光,綠葉襯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閃光,以及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寫出了荷花的神韻,傾注了作者的主觀感情,可以激發(fā)讀者的想象

          (第3組)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提示學生參看“練習二”)由嗅覺向聽覺轉移“縷縷清香”與“渺茫的歌聲”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如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輕淡飄渺、沁人心脾等,其間感覺的轉移伴隨想象的跳躍“清香”與“歌聲”同屬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遠處的“歌聲”,烘托出幾分幽雅和寧靜來

         。ǖ4組)荷波:“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微風過處葉花顫動的情狀,既有視覺形象,葉子“有一絲的顫動”化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聽覺形象,風吹花葉的顫動聲音動靜結合,形象地傳達出荷塘富有生氣的風姿,創(chuàng)造出了清幽恬靜的氛圍

          (第5組)荷韻:“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作者把所見與想象結合,“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情傳意,這里用來寫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葉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卻由葉子的“風韻”想象到那葉子下的水“脈脈”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4、師生共同小結本段寫景重點本段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手法,描繪了月下荷塘的美景,這些手法令人浮想聯(lián)翩更絕的是全段不著一個“月”字卻處處有月請同學們朗讀品味

          5、齊聲朗讀課文第4段,品味其寫景特點

          三、誦讀鑒賞第5段(仿照第4段的鑒賞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分析)

          1、指名一個學生朗讀,學生齊讀。

          2、提問:本段寫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難寫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寫出荷塘上月色的特點?

          明確:葉、花、樹,寫出了月色朦朧飄渺的特點

          1、提問:月色本是難狀之景,作者用了一些傳神的動詞:

         。ㄈ纾骸盀a”“浮”“洗”“畫”等),描繪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試結合語境分析這些動詞的特點(可分成4組討論后回答)

          明確:瀉——既照應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寫出了月輝照耀,一瀉無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動感

          浮——寫深夜水氣由下而上輕輕升騰,慢慢擴散、彌漫,以動景寫靜景,描繪霧的輕飄狀態(tài)

          洗——寫“葉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種奶白色而又鮮艷欲滴的狀態(tài)

          畫——有“人為”動作含于其中,仿佛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倩影”,寫出了投在荷葉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4、師生共同小結:本段雖著意寫月色,但又處處不忘荷塘,用幾個傳神的動詞,從不同角度寫出淡月輝映下荷塘里霧光葉色、水氣交相雜糅而形成的朦朧景象,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請同學們看著掛圖展開想象,進入情景,朗讀課文

          5、齊聲朗讀第5段,體味作者寫景的高明手法

          第三步實踐探究

          一、基礎訓練

          1、課文第四段寫了什么?作者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作者運用什么手法寫荷葉、荷花、荷香的?

          2、“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句話是在描寫荷花的香氣,說說這樣寫取得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二、拓展訓練

          討論:第四段寫“月下的荷塘”但是并沒有明寫月光,甚至沒有提到月光二字,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景物暗示月光的存在的?

          三、創(chuàng)新訓練

          為什么說“瀉”“浮”二字點活了月光和霧氣呢?可否用“照”替代“瀉”,用“漂”替代“浮”呢?

          第四步歸納創(chuàng)新

          一、教師引導、學生梳理歸納、創(chuàng)新

          整篇文章作者以藝術的筆法,描繪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圖,充滿了詩情畫意。

          二、布置作業(yè)(基礎作業(yè)、創(chuàng)新作業(yè)等)

          1、背誦第4、5段

          2、第五段的景物描寫分別從兩個方面襯托了月色,請簡要分析。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我講的是文章的重點段落,即月色下荷塘的柔美,荷塘上月色的朦朧,但我總覺得沒有講出作者的美感來,不夠精彩,思想性沒有講出濡染來,內功還需修煉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的有關資料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賞析本文的畫面美、語言美、情調美,掌握景物描寫的方法;

          3.體會情景交融手法的運用;

          4.欣賞本文的語言風格。

          重難點

          1.把握寫作脈絡,體會作者內心情感;

          2.賞析文中的畫面美;

          3.學習本文樸實清新的語言風格。

          教學用具錄音機朗讀帶多媒體

          課型誦讀鑒賞課

          課時1

          教學流程

          月,引人無限的遐思。古往今來,月成了情感的載體。月下漫步,情思無限,人生的萬千思緒紛涌而來,也會緩緩散去。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散文佳作。作者在一個靜謐的月夜,獨自一人來到清華園的荷塘。靜望明月,細嗅荷香,沉浸于無邊的荷香月色中了。

          出示課題:荷塘月色

          知識積累

          1.作者作品

          朱自清,中國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是位有骨氣的文人,1948年8月,因貧得病逝,寧愿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氨憩F(xiàn)了我們民族的氣概。”(毛澤東評)

          2.創(chuàng)作背景

          作于1927年,當時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作為一個愛國的知識分子,苦悶彷徨,找不到出路,一頭鉆進古典文學的“象牙之塔”。面對現(xiàn)實的黑暗,卻又無法安心于這種“超然”。

          整體感知

          聽錄音,感知大意,理清線索。

          1、路線:家小路荷塘小路家

          2、情感:不靜尋靜得靜失靜

          分析:

          開頭不寧靜,文中貫穿著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悅,愁緒難消中又向往著自由美好的生活,最后回到現(xiàn)實:不寧靜。

          文本賞析

          (多媒體展示相關畫面,形象直觀,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

          一、閱讀第一段,思考: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怎么理解?(引導學生結合背景和全文的情感線索來分析。)

          明確:

          揭示全文主旨,“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1、對現(xiàn)實的不滿;

          2、對個人和國家前途的憂慮;

          3、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第三段:月下荷塘

          1、一生朗讀,體會本段的景物描寫的精妙之處。

          作者向我們展示出月下荷塘的靜謐、美好、朦朧之美。由荷葉到荷花,接著荷香到荷波,最后到流水,寫出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特別是比喻手法的運用,帶領學生重點分析。

          示例:“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被嵊X為聽覺,把荷香和歌聲聯(lián)系在一起,取其若有若無的相似點,可謂精妙。

          三、第四段:荷塘月色

          一生朗讀,其他學生體會荷塘中月色的特點。(生回答,師總結歸納)

          明確:動詞“瀉”寫出了月光的鮮明欲滴的奶白色的實感,“浮”的運用寫出了月下荷花縹緲輕柔的姿容,“籠”寫出了月光的朦朧輕柔。

          “酣睡”喻朗照,“小睡”喻被一層層淡淡云遮住的月光,恰到好處。

          本段從不同角度,描寫出不同景物上的月色,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

          四、第五段:荷塘四周

          生齊讀,思考:荷塘四周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楊柳、煙霧、燈光,陰暗、低沉。水里的蛙聲和樹上的蟬聲,反襯出作者內心的失落和淡淡的憂愁。

          五、朗讀《采蓮賦》《西洲曲》

          思考:作者回家的路上,想到江南采蓮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ㄉ卮,師點撥、歸納)

          明確:

          荷塘的美景引動作者內心的鄉(xiāng)思,青年男女美好的情思引發(fā)了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探究延伸

          這是一篇散文佳作,寫出了一位知識分子當時內心無法釋然的苦悶之情。學完本文之后,對“我”是怎么認識的?(組織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表評價)

          言之有理皆可,不必苛求同一。

          手法鑒賞

          本文的語言樸素典雅,清新自然,蓄滿詩意。作者融情于景,即景抒情,向我們展現(xiàn)出一幅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圖。(學生互動交流,總結文中精彩句子的特點,試做歸納、發(fā)言)

          明確:

          1.比喻的運用;

          2.通感手法的運用;

          3.疊詞的運用。

          課堂小結

          在我們的眼前,展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荷葉田田,荷花朵朵。明月瀉銀輝,清風送荷香。這清新、神秘、靜謐的荷塘就是作者心靈的避難所。暫時的寧靜讓作者獲得了精神升華,引發(fā)出他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同學們能常走近自然中,用善感的心靈去體會,以自己獨特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萬物之美。

          課后作業(yè)

          1.寫篇讀后感放在周記本上;

          2.閱讀朱自清的其他散文,思考:有人認為他用的比喻取材狹窄、陰柔,缺乏想象力,你認同嗎?為什么?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掌握作者生平,理解其思想情感和人格魅力。

          2、賞析情、荷、塘、月四者交融的境界。

          3、積累通感等手法。

          重點難點:

          重點:對情景交融的意境和手法的把握,難點:對本文主題的解讀。

          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整體朗讀,理清思路:

          三個部分:1——3

          4——6

          7——最后

          情感線索: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可惜我們早已無福消受了

          猛一抬頭,已到自己的門前

          二、欣賞品讀1——3

          1、情感:不寧靜——悄悄——幽靜——寂寞——且受用——想排遣不寧靜。

          2、為什么不寧靜?私事?公事?(從第三自然段的感慨看出是公事)

          3、結合作者經(jīng)歷分析背景:路

          三、欣賞品讀4——6

          1、月色下的荷塘:葉——花——香——波——水(比喻、擬人、通感)

          2、荷塘上的月色:瀉——浮——洗

          影——畫——名曲

          3、荷塘四周:樹——山——燈——蟬聲蛙聲

          4、感情:陶醉于荷塘月色之中——淡淡的喜悅

          回到現(xiàn)實——失落

          5、荷花的象征

          6、情景交融意境的分析:情中見景,景中含情。

          7、語言:精雕細刻,華麗朦朧

          第三課時

          四、品讀7——最后

          1、解讀兩首古詩,想象采蓮情事。解釋六朝、雙關手法。

          2、為什么想起古詩美好的光景?(向往美好,逃避現(xiàn)實,無法脫離現(xiàn)實)

          3、概括主題:(政治、理想、生活、鄉(xiāng)愁等角度)不滿現(xiàn)實,向往美好,逃避現(xiàn)實,無法逃避,彷徨苦悶。

          五、總結:

          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2、語言賞析:

          3、多種手法的運用

          4、多重主題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① 整體感知課文,. 抓住文眼,理清作者情感和課文結構。

         、趯W習文中情景交融的寫法, 指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提高鑒賞散文的能力。

         、. 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及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學重難點 :

          重點:

          1. 整體感知文章,把握結構安排,抓住全文兩條線索,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2. 體會作者在文中運用的語言技巧和寫作手法;

          難點:體會作者運用的語言技巧和寫作手法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教學方法:提問法、朗讀法,品析法、合作探究法、遷移練習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兩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介紹背景知識,理清作者情感和課文結構、感知語言技巧和寫作手法。

          導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感受美

          1. 導入: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四季美圖,并用詩般的語言導入:大自然多姿多彩,畫家用線條色彩描繪,音樂家用音符節(jié)奏表現(xiàn),而文學家卻用優(yōu)美的文字來表達。同學們當你看到那滿塘荷花,滿塘月色是你想用什么來表達呢?????那么,在朱自清筆下的荷塘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致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荷塘月色》去看看吧。ò鍟n題)

          2. 作者及寫作背景

          3. 出示學習目標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發(fā)現(xiàn)美

          1. 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整體感知全文,思考并圈點勾畫以下問題的句子:

          ①作者以游蹤為序依次寫了哪些地方?

          ②作者心情有哪些變化?

         、蹫槭裁醋髡摺斑@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結合文中關鍵句子和課后資料談談你的看法。(此環(huán)節(jié)意在引導學生學會披文入情、知人論世的運用多種方法理解作者情感和作品文章主旨。)

         、苣氵文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 學生交流、師點撥問題,理清文章結構和情感變化,多元解讀文章主旨。

          2 從內結構看,情感思緒是從不寧靜——求寧靜——得寧靜——出寧靜,是一個圓形;

          從外結構看,從作者出家門——踱小徑——賞荷塘——回家門,依空間順序描繪了一次夏夜游。 明確:“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是本文的文眼。

          第三環(huán)節(jié):品讀課文欣賞美

          1. 提問: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在寫景中運用了哪些方法來描寫呢?

          2. 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找出主要的寫景段落(4、5、6段)及所寫景物:月下荷塘、塘上月色,齊讀。

          3. 在第4段中圈點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并用“我欣賞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XXX的特點”的表述方式和小組同學交流,推薦說的精彩的同學在全班交流,師生共同總結本段內容及寫作技巧:比喻、擬人、通感、疊詞、情景交融。

          第四環(huán)節(jié):學以致用展示美

          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如恰當?shù)倪\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和情景交融等寫一個作文片段描繪你曾看到的美景.

          學生寫作,師巡回指導。

          學生展示作品,師生共同點評。

         。ù谁h(huán)節(jié)為預案,視時間而定,可在課內,也可在課外完成,意在通過遷移訓練,達到學以致用、鞏固學習效果的目的)

          第五環(huán)節(jié):總結提升,作業(yè)布置

          由學生來總結這節(jié)課中的學習收獲,培養(yǎng)學生總結反思的好習慣。

          作業(yè):將片段作文擴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并反復修改。

          背誦課文4、5段,積累好詞佳句。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學習作者高潔的情懷和決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

          2、知識目標:本文構思精巧。意境優(yōu)美。語言清新,學習體會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xiàn)力。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夠判斷什么是通感,體會本文比喻的妙處所在。

          二、教學重點:

          1、通過4—5段賞析,欣賞意境美,品味語言美。

          2、理解作者在動蕩的年頭彷徨于苦悶中的心境和作者在特殊年代潔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三、教學難點:

          1、作者“頗不寧靜”的原因。

          2、作者寫江南舊俗的作用。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作者及時代背景,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荷花以其高潔的形象為人喜愛,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為之留下了千古名作。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可以說,荷花已成為中國文學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其意蘊可謂深遠,其意境可謂獨特。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一篇經(jīng)典散文,它結構精致,意境優(yōu)美,語言清新,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二、解題: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當時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月色,則點明了時間,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

          三、作者介紹: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詩人、學者、散文家、民主戰(zhàn)士,毛澤東這樣說“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他在一生當中很長一段時期,對革命是沒有興趣的,只求做自己的學問。當然,在民族的大是大非面前,朱自清仍然體現(xiàn)出了作為知識分子所固有的品格,饑寒交迫當中,在病逝之前,仍然會叮囑家人不要去領救濟糧。

          四、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27年,當時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革命處于低潮,蔣介石暴行激起中共黨人的奮起反抗,同時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識分子的不滿和譴責。朱自清是一位有正義感的作家。他不滿于反動派的血腥屠殺,但因受階級的局限,沒勇氣正視血淋淋的現(xiàn)實,只能用消極態(tài)度表示不滿和反抗!逗伞氛峭ㄟ^“我”在荷塘月夜的獨步,表現(xiàn)了作者當時的寂寞、苦悶、彷徨無路的情緒和出污不染、潔身自好的情操。

          五、整體感知

          學習寫景散文,首先要明白文章寫了什么景,什么情。怎么寫的。聽讀全文,注意字音字形

          注音(多媒體展示)

          乘chéng涼煤屑xiè踱duó著點綴zhuì顫chàn動

          霎shà時斂裾linjū媛yuàn女纖xiān腰幽僻yōupì

          蓊郁wěngyù、彌mí望、裊娜niǎonuó、宛wǎn然、凝ning碧

          釋義:

          幽僻:幽深、僻靜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樣子

          踱:慢步行走

          彌望:滿眼。彌,滿

          裊娜:柔美的樣子

          脈脈:這里形容水沒有聲音,好象深含感情

          風致:美的姿態(tài)

          斑駁:原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這里有深淺不一的意思

          梵婀玲:小提琴

          一例:一律

          豐姿:風度儀態(tài),一般指美好的姿態(tài)。也寫作“風姿”

          碧:青翠欲滴的樣子

          大意:大概的輪廓

          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思考文章

          1、寫了什么景

          ——討論寫了哪些景物:明確

          小路、樹、月光,荷塘,月色,遠山、近樹、蛙聲、蟬鳴,江南舊俗。

          2、什么情,這情有什么變化?

          ——討論寫了怎樣的情,有無變化?

          哀愁、喜悅;不寧靜、自由、受用、不行。

          3、怎么寫的。

          文章可以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想起荷塘,出游緣起——不靜。

          第二部分:游賞荷塘。

          1、(2—3)小路(幽僻),感受(自由)——求靜。

          2、(4—6)荷塘(朦朧),感受(受用)——得靜。

          3、(7)江南(熱鬧),感受(有趣)——出靜。

          第三部分:(8)荷塘歸來,收束全文——不靜。

          六、小結:

          文章結構精致,外線游蹤和內線心情變化構成雙線結構;從我走出家門開始,到進入家門收束。文章首尾照應,行文有序,極為嚴謹。真可謂小巧精致。

          七、作業(yè):熟讀第4、5段,品味語言的精美。

          第二課時

          一、提示

          文章的4,5,6三個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行文層次清楚,寫景形象生動:先寫荷塘,繼寫月色,后寫荷塘四周。作者的觀景角度富于變化:從平觀到俯視,從細察到鳥瞰;由近及遠,從里到外,層層鋪陳,使整個畫面富有層次感,立體感,傳神的勾勒出了月夜荷塘的風采,給人如臨其境

          二、朗讀賞析第四自然段

         、僭律碌暮商翆懥四切┚拔?

          明確:月下荷塘美景,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韻五個方面

         、凇疤锾锏娜~子、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睂懥耸裁吹娘L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

         、邸坝醒U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的。像明珠、星星、美人。”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

         、堋拔L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似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

          教師向學生介紹通感修辭:

          人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時,在一般情況下,彼此不能交錯;但在特殊情況下,五官功能卻能出現(xiàn)互相轉化、彼此溝通的現(xiàn)象叫“通感”,也叫“移覺”

          如:“愉快的笑聲……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從這兒那兒涌起的波浪!保ň唷逗I仲夏夜》)

          又如:“那笛聲里有故鄉(xiāng)綠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龍眼花的香味,有太陽的光明。”(郭風《葉笛》)

          這個句子笛聲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還有明亮的陽光,三種感覺相融會,那笛聲該多么撩人情思

          請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兩個通感句,體會其表達效果(見課后練習)

          小結:通感的運用,使迷人的境界又增無限韻致,迷離精妙,另人情動神搖

          第五段中也有一處使用了此種修辭,找出來分析

          運用通感的手法。將視覺形象化為聽覺形象,光與影的黑白塊兒仿佛變成了活潑跳躍的音符,化靜為動,寫活了。光與影的和諧分布與名曲的優(yōu)美、悠揚、和諧動聽,兩相烘托,擴大了意境

         、輰懢暗捻樞蛉绾?

          三、朗讀鑒賞第五自然段

         、龠@一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荷塘上的月色的?

          明確:葉、花、樹,寫出了月色朦朧飄渺的特點

         、谧髡哌x用了哪些動詞來描寫月光,有什么好處?

          如:“瀉”“浮”“洗”“畫”等,描繪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試結合語境分析這些動詞的特點。

          明確:瀉——既照應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寫出了月輝照耀,一瀉而下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動感

          浮——寫深夜水氣由下而上輕輕升起,緩緩擴散、漂浮﹑彌漫,以動寫靜,描繪霧的如夢情景

          洗——寫“葉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呈現(xiàn)一種奶白色和嬌艷欲滴的狀態(tài)

          畫——仿佛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倩影”,寫出了投在荷葉上的月影之真、之美,也反映了作者觀察之細致

          小結:本段描寫荷塘上的月色,用幾個傳神的動詞,從不同角度寫出月光輝映下荷塘里霧光月色、水氣相交形成的如煙如夢景象,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

          ③月光朦朧、柔和的原因是什么?“酣眠”比喻什么?“小睡”比喻什么?作者為什么說“恰是到了好處”?

          原因是天上有一層淡淡的云!昂摺北扔骼收,“小睡”比喻淡淡的云遮住了滿月的意境。這種朦朧柔和的恬淡正合作者此時的心境,所以說“恰是到了好處”

          四、朗讀鑒賞第六自然段:

         、俦径螌懥撕商了闹艿木吧c課文第2段照應,試比較兩段寫景的異同

          明確:相同:都寫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寫了樹、小路。

          不同:第2段重點寫了小煤屑路的寂靜、陰森,寫得簡略。而本段則以樹為著眼點,由近及遠,寫了樹色、遠山、燈光,再由靜到動,寫到蟬聲、蛙聲,反襯作者心中的寂寞苦悶

         、诒径螌懺孪潞商恋木吧髡哌x用了一些疊字疊詞(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等),試結合語境,說說這些詞語的妙處。

          明確:遠遠近近、高高低低——寫出了樹的錯落有致,既開闊又有立體感,用語平實自然

          重重、陰陰、隱隱約約——描述了特定環(huán)境中的景物特點,不僅寫出了樹木之多,而且增強了夜色的濃重氣氛。

          小結:疊字疊詞的運用,不僅傳神地描寫了景物的特點,而且照應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樹,“陰森森”的小路。讀起來節(jié)奏感強,富有音韻美。

          3、為什么引用《采蓮賦》和《西洲曲》?

          《采蓮賦》是寫采蓮女的愛情生活,是十分美好的。文中的“嬉游”和“有趣”就說明作者的態(tài)度!獙γ篮玫氖挛锏南蛲。

          《西洲曲》寫采蓮女則為的是思戀自己的情人的痛苦的。因而,放在這里,與前面的情景形成對比。借此引出“我到底掂著江南了”一句,自然將思緒拉回到現(xiàn)實。

          總之,末兩節(jié)寫夜游荷塘引起的聯(lián)想,想到古代詩詞中對采蓮的描繪從而引起對江南美好生活的懷念,表現(xiàn)了作者對眼前的寂寞、毫無生氣的環(huán)境的不滿之情,進一步表現(xiàn)了作者內心的不平和對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在思鄉(xiāng)的哀愁中結束全文。

          五、老師總結

          作者以含蓄的意趣、逼真的筆觸,層次分明地描繪出荷塘月色美好迷人的圖畫,從中體現(xiàn)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同時也透露出面對黑暗現(xiàn)實難以擺脫的矛盾和苦悶的心情。

          無邊的荷香月色、良辰美景,使作者獲得了喜悅,但處于喜悅之中卻時而受到憂愁的牽制,即使遙想“熱鬧”、“風流”的采蓮盛況,也只得片刻歡欣,最終擺脫不了那滿懷的愁緒。作者所寫的景物淡雅、朦朧,通過寫景所表達的感情也是如此。從文章風格看,委婉掩抑,沒有悲喜的大起大落;從作者的個性看,他自稱是個“中和主義者”,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所以無論喜悅與憂愁,都是淡淡的。在寫法上很好地做到了情與景的交融。

          六、概括作品的藝術性:

          1、結構精致:雙線貫穿,首尾照應,極為嚴謹。

          2、意境優(yōu)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語言清新:比喻形象,用詞精當,語言清新。

          板書:荷塘月色

          朱自清—————白色恐怖————苦悶

          第一部分:想起荷塘:__出門————————不靜。

          1、小路:幽僻(自由)——求靜。美

          第二部分:游賞荷塘:

          2、荷塘:朦朧(受用)——得靜:荷塘、月色、四周靜

          3、塘邊:思鄉(xiāng)(有趣)——出靜。雅

          第三部分:荷塘歸來___進門———————不靜。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鑒賞散文的相關知識。

          2、介紹課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當時的思想狀況。

          3、(美點尋蹤)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蹤。

          4、引導學生體味第四段的語言美、畫面美。

          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與運用:認識“通感”的修辭方法,體會本文中“通感”所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揣摩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誦讀課文,領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觀情感。熟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段。通過把握本文的情感脈絡,學習鑒賞抒情散文。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理解本文“主觀情”與“客觀景”的自然融合。把握作者情感的發(fā)展變化,了解作者不滿黑暗現(xiàn)實,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作品的感情色彩同當時的時代背景的內在聯(lián)系,理解一個正直文人不滿于現(xiàn)實又無法找到出路的苦悶心境,培養(yǎng)學生敢于對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和評價質疑的能力,并且學會與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

          1、在特定語境中揣摩詞句的含義。體味作品寫景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2、借助關鍵語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課前準備:《荷塘月色》朗讀帶和一些舒緩的音樂;并要求學生課前查閱資料,了解本文的時代背景和作者,制成ppt,做好課上展示的準備。

          《荷塘月色》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夏季的一個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輪圓月,我們的主人公心情郁悶,想散散心,于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象一幅靜謐、安詳、優(yōu)美的圖畫。作者將這幅畫給我們描摹了下來,成為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們讀他的文章就象看到了那幅畫一樣。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朱自清先生。

          二、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合作探究:

          (一)、教師播放課文配樂朗讀

          1.配樂動畫朗誦,初步感知、欣賞美景、體味感情。感受課文的語言美、畫面美、情感美

          2、檢查預習《能力培養(yǎng)與測試》中字詞練習的完成情況。

         。ǘ┱w把握,自主探究

         、、用自己的話概述文章的內容。

          ②、夜深人靜之時,作者為什么會突然想去荷塘邊散步?給文章八個小段標上序號,找出文章主要寫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語句。

         、、作者的行蹤是怎樣的?請用箭頭表示出來。

          ④、作者感情發(fā)展脈絡是怎樣的?

          讓學生依次交流以上問題。

         。ㄈ⿴熒涣髅鞔_:

          ①主要是由于“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谖恼轮饕獙懢暗亩温涫堑谒亩巍⒌谖宥、第六段。

          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語句主要有:

          第一段: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第二段: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阌X是一個自由的人!仪沂苡眠@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第七段: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第八段: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圩髡叩男雄櫍杭议T——小路——荷塘——四周——家門

         、芨星榘l(fā)展脈絡

          “不寧靜”→欲求排遣,淡淡的哀愁→觀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悅→發(fā)出“我什么也沒有”的感慨→惦念江南,欲求超脫不得。

         。ㄋ模、學生再次仔細閱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和有必要深究討論的問題。

          學生小組互相交流,也可把問題交給全體同學一起,教師加以點撥。

          在學生互相交流提出的問題后,教師還可以拋出下列的問題供大家探究:

          1、心里頗不寧靜表現(xiàn)了什么?

          2、為什么作者要反復寫“愛熱鬧也愛冷靜”的雙重性格?

          3、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寧靜,為什么寫出如此寧靜的文章?

          4、采蓮與文章主體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要寫采蓮的事情?

          5、第六段寫“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傷感?

          6、課文最后一句話“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ㄡ槍ι鲜鰡栴}請學生認真討論,能在課堂上回答的問題,我們當堂解決,還有不能解決的請同學們上網(wǎng)查閱資料,或上圖書館查閱資料。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互相交流解決。)

         。ㄎ澹、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問題討論交流,然后教師抽查,并加以點撥。

          關于作者思想感情的問題:

          教師提示,要搞清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寧靜的問題,首先要搞清為什么作者會頗不寧靜,這必須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必須聯(lián)系作者自身來看。明確:

          1、作者、作品簡介

          關于朱自清,《荷塘月色》(引導學生參看教輔資料《能力培養(yǎng)與測試》)這篇散文通過對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寫,流露出作者想尋找安寧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脫現(xiàn)實但又無法超脫的復雜心情,這正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

          教師點撥,并明確:

          1、心里頗不寧靜表現(xiàn)了什么?

          明確:《荷塘月色》表現(xiàn)了作者為國家民族命運而焦躁不安的矛盾心情,既表現(xiàn)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也表現(xiàn)了他不愿意投身武裝的革命,反映了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弱點。這是他當時的真實心態(tài)的反映。

          2、為什么作者要反復寫“愛熱鬧也愛冷靜的雙重性格?

          明確:因為這是作者性格的真實寫照,也是因為當時作者這種矛盾心態(tài)非常強烈。

          3、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寧靜,為什么寫出如此寧靜的文章?

          明確:作者主觀上想通過游覽荷塘平息一下自己不寧靜的心態(tài),客觀上確實在觀賞月色下荷塘、荷塘上月色的時侯,作者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但是很快又回歸不寧靜,又重新憂郁起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就是他不寧靜的表現(xiàn)。

          4、第七段采蓮與文章主體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會想起采蓮的事情?

          明確:以采蓮的熱鬧襯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蓮同物,作者又是揚州人,對江南習俗很了解。

          5、第六段寫“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傷感?

          明確:作者想尋找美景,使自己寧靜,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態(tài)而不得,當然傷感。

          6、第八段課文最后一句話“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明確:一方面有照應文章開頭的作用,但主要目的還是以靜寫動,以靜來反襯自己,心里的極不寧靜。心里的不寧靜,是社會現(xiàn)實的劇烈動蕩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瀾。全篇充滿著動與靜的對立統(tǒng)一:社會的動蕩與荷塘一隅的寂靜,內心的動蕩與內心的寧靜形成對立統(tǒng)一,文章開頭心里不寧靜,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趨于心靜,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寧靜的現(xiàn)實中來,也形成對立、轉化。

          三、熟讀精美語段。

          第四、第五、第六段。

          教師要求學生誦讀時要把握好感情的“度”,以含蓄為主,“內在”情感要豐富,表現(xiàn)出優(yōu)美的“韻味”,語速宜緩,節(jié)奏分明。

          四、作業(yè)。

          上網(wǎng)或者上圖書館查找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資料,走近朱自清。

          第二課時

          一、簡要復習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導入新課。

          二、欣賞精美語言。

          同學們說說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說明理由。然后教師歸納:

          1.形象美——手法多樣:

          鮮明的比喻、明顯的對比、強烈的襯托、生動的擬人、傳神的通感

          2.語言美——新穎而不失自然傳神

          通俗流暢描述傳神節(jié)奏協(xié)調(量詞、疊詞)

          3.意境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

          本文的語言美,主要是用了大量的修辭的手法:如

          比喻句

          ①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谡缫涣A5拿髦椋秩绫烫炖锏男切,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③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到荷塘的那邊去了。

         、茉鹿馊缌魉话,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⑤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拊鹿馐歉袅藰湔者^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邩渖焕顷庩幍模Э聪褚粓F煙霧……

          小結:比喻具體形象

          擬人句:

         、賹訉拥娜~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到打著朵兒的……

         、谌~子本是肩并肩地挨著……

         、廴~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

          小結:擬人靈秀動人

          通感句

         、傥L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谔林械脑律⒉痪鶆颍旱馀c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小結:通感迷離精妙

          通感是一種特殊的修辭。通感是把人們的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通過比喻或形容詞溝通起來的修辭方式。通感就是移覺。

          舉例(1)她笑得很甜。(視覺轉為味覺)

         。2)人靚歌甜。(聽覺轉為味覺)

          (3)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嗅覺轉為聽覺)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和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視覺轉為聽覺)

          疊詞節(jié)奏鮮明

          迷迷糊糊悄悄蓊蓊郁郁陰森森淡淡曲曲折折田田等

          動詞準確形象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在瀉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青紗的夢。為什么說“瀉”“浮”二字點活了月光和霧氣呢?可否用“照”替代“瀉”,用“漂”替代“浮”呢?

         。ā盀a”的范圍廣,與“流水”相照應,而且有動態(tài)美,顯得生動活潑!罢铡钡姆秶,不能與“流水”相照應,有點呆板,顯得不靈泛。)

          “浮”突出靜態(tài)美,“籠”可與之對照!捌蓖怀鰟討B(tài)美,“籠”不能與之對照

          三、總結課文,啟迪思維,遷移運用。

          本文描寫的荷塘只是清華園中一個普普通通的荷塘,然而在作者筆下,卻是如此的秀美靜謐,令人神往。為什么?

          由于:作者對景物做了深入細致的觀察,對生活有深摯真切的感受,運用語言的功力很深,故有了美文《荷塘月色》。

          四、課后作業(yè)

          1、背誦第4、5、6段。

          2、以《校園月色》為題,寫一篇抒情散文。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 篇14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教學方法

          披情入境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詩中“月”的意象及其含義。

          1.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在這里,“月”成了詩人排遣內心深處的孤獨寂寞的一種載體。

          2.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在這里,“月”成了詞人表達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載體。

          3.那么,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月”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

          二、理出心情(披情)

          1.快速閱讀課文,找出表現(xiàn)作者心情發(fā)展變化的語句。

          2.請三至五位同學說說自己找到的能表現(xiàn)作者心情發(fā)展變化的語句。

          3.教師歸納總結: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郁悶)──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開朗)──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重新陷入郁悶)──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又引出新的郁悶)

          如果我們把作者的郁悶當作心情發(fā)展變化的一個低點,把作者的開朗當作心情發(fā)展變化的一個高點的話,那么,上面的過程可以圖示為

          這樣來安排心情發(fā)展變化的線索有(使行文富有曲折變化)的作用。

          導致作者這些心情發(fā)展變化的原因分別是(見上圖括號中文字)。

          三、領會意境(入境)

          1.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失眠的郁悶心情的?(一是借助對“月亮”的描寫表現(xiàn)夜已深。二是借助對“孩子們”和“妻”的描寫反襯出“我”的失眠)

          2.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觀月的開朗心情的?(一是借助對平時沒有月光時路上的景象的描寫反襯今晚月光下景色的宜人,從而烘托出自己開朗的心情。二是借助對自己在蒼茫的月光下的獨特感受的描寫來表現(xiàn)獨處的妙處,側面烘托出自己開朗的心情。三是借助對荷塘、月光及荷塘四周的景物的描寫來表現(xiàn)她們搭配得恰倒好處,進而烘托出自己開朗的心情)

          3.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冷清的郁悶心情的?(借助對“蟬聲”和“蛙聲”的熱鬧的描寫反襯出自己的“冷清”)

          4.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思鄉(xiāng)的郁悶心情的?(借助對《采蓮賦》和《西洲曲》的有關內容的回憶來表現(xiàn)江南生活的意興盎然,從而引出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5.小結:所謂“意境”,指的是外界的人事景物(客觀)與人的思想感情(主觀)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這種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越是天衣無縫、水乳交融,散文就越具有美感。《荷塘月色》做到了這一點,所以它具有一種意境美。

          四、了解作者(知人)

          朱自清祖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大學畢業(yè)后,又在浙江臺州的省立第六師范學校和浙江上虞的春暉中學任教過一段時間。而且在浙江的這一段時間是他人生中的輝煌時期。了解這一點,有助于我們理解他對江南的惦念之情。1頁

          后來,朱自清來到了北京,受聘于清華大學。雖然身為大學教授,但是由于子女眾多,家庭負擔較重,貧困和家庭瑣事時時困擾著他。了解這一點,有助于我們理解他夜不成眠的原因,也有助于我們理解他為何對獨處之妙有如此深刻的感受。

          五、了解背景(論世)

          在創(chuàng)作本文之前,作者曾積極投身于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員干將。五四新文化運動熱鬧了一陣子之后,于1925年前后進入了低潮期。對此朱自清必然有所失落、有所彷徨。這一點也曲折地在《荷塘月色》中反映了出來。

          六、布置作業(yè)

          找出文中描寫荷塘月色的段落,在熟讀的基礎上領會其場面描寫的美感。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朱自清散文的場面美。

          教學方法

          誦讀品味法。

          教學過程

          一、作業(yè)檢查

          請三至五位同學朗讀自己找到的描寫荷塘月色的段落。

          二、初步理解

          1.作者寫了月下的荷塘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描寫的?

          2.集體誦讀這一段文字。

          3.作者是怎樣描寫荷塘上的月色的?

          4.集體誦讀這一段文字。

          5.作者寫了荷塘四周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描寫的?

          6.集體誦讀這一段文字。

          7.小結:作者用他那支神奇的筆,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如詩如畫的荷塘月色圖,從而顯示出了散文的場面描寫的美。

          三、深入理解

          1.作者是借助什么手法把荷塘月色描寫得這么成功的?請從課文中摘錄有關語句,填出下面表格中的有關內容。

          手法

          描寫的對象

          文中的例句

          比

          喻

          出水很高的葉子

          像()

          開放的和尚未開放的荷花

          正如()

          又如()

          又如()

          顫動的葉和花

          像()

          密密挨著的葉子

          宛然()2頁

          月光下的葉子和花

          仿佛()

          又像()

          灌木的黑影

          如()

          楊柳的倩影

          又像是()

          陰陰的樹色

          像()

          樹縫中漏下的路燈光

          是()

          通

          感

          微風中的荷香

          仿佛()

          塘中的月色

          如()

          擬

          人

          打著朵兒的荷花

          田田的荷葉

          葉子底下的流水

          荷塘邊的楊柳樹

          樹縫中漏下的路燈光

          2.小結:要寫出場面的美,運用比喻、擬人和通感的手法是十分必要的。

          3.集體誦讀這三段文字。

          四、布置作業(yè)

          從你所接觸的文學作品中,找到并摘錄運用通感的表現(xiàn)手法的句子三至五個。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美。

          教學方法

          咀嚼品味法。

          教學過程

          一、作業(yè)檢查

          1.請五至八位同學說一說自己摘錄的運用通感的表現(xiàn)手法的句子。

          2.教師點撥:通感是一種特殊的比喻,其與比喻的區(qū)別在于通感的比喻感覺互通的。如“荷香”(嗅覺)仿佛“歌聲”(聽覺),“月色”(視覺)如“名曲”(聽覺)。

          二、咀嚼語言

          理解語言之美需要咀嚼。所謂“咀嚼”,就是反復地比較:同樣一個意思,可以用哪些詞句來表達,作者為什么取此而舍彼,用彼詞句有什么不妥,用此詞句有什么妙處,等等。下面我們結合具體的例子來“咀嚼”一下。

          1.“這是一條幽僻的路”一句中“幽僻”如果換成“幽靜”好不好?為什么?(不好!坝钠А奔扔小坝撵o”的意思,又有“偏僻”的意思,而“幽靜”只能表達一個意思!坝撵o”只有在心情悠閑自在時才能體會得到,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而此刻作者的心情并不悠閑自在!坝钠А庇绕涫恰捌А鼻〉购锰幍匾r托出了作者孤獨郁悶的心情)

          2.“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一句中的“踱”與“慢步”的意思相近,作者為什么不用“慢步”而用“踱”?(“慢步”只能表現(xiàn)動作的速度,“踱”既能表現(xiàn)動作的速度,也能表現(xiàn)做動作時的心情!磅狻迸c作者心情轉為開朗相適應!磅狻庇峙c下文“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相照應)

          3.“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中的“且”與“就”意思相近,作者為什么不用“就”而用“且”?(“且”除了“就”的意思之外,還有“暫且”的意思,表達的意思比“就”要豐富!扒摇闭f明荷香月色帶給“我”的歡愉只是片刻之間的,這與下文作者的心情重新進入郁悶相照應)

          4.“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一句中的“瀉”表達的其實就是“照”的意思,作者為什么不用“照”而用“瀉”呢?(因為作者已經(jīng)把“月光”比作“流水”了,“流水”是只能“瀉”而不能“照”的)

          5.“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表達的其實就是“升”的意思,作者為什么不用“升”而用“浮”呢?(“浮”和“升”都能表現(xiàn)“青霧”的動作,但在高度上有區(qū)別:“升”讓人感覺“霧”很高;“浮”讓人感覺“霧”很低,低得與荷葉的表面相平)

          6.“(灌木的黑影與楊柳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一句中的“畫”表達的其實就是“留”的意思,作者為什么不用“留”而用“畫”呢?(由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結論)

          三、品味語言

          理解語言之美還需要品味。所謂“品味”,就是深入地思考:作者選用某一個詞能起到怎樣的表達作用。下面我們結合具體的例子來“品味”一下。

          1.“悄悄地披了大衫”一句中的“悄悄地”有什么表達作用?(說明動作很小心,作者不愿驚動家人)

          2.“輕輕地推門進去”一句中的“輕輕地”有什么表達作用?(說明動作很輕,作者不愿驚動家人)

          3.“路上陰森森的”一句中的“森森”有什么表達作用?(用光亮的“暗”襯托出“我”郁悶的心情)

          4.“雖然月光還是淡淡的”一句中的“淡淡”有什么表達作用?(用月光的“淡淡”來襯托喜悅的“淡淡”)

          5.“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一句中的“田田”有什么表達作用?(突出葉子長得茂密)

          6.“(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一句中“粒!钡闹貜陀惺裁醋饔?(由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結論)

          7.“荷塘的四周,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一句中“遠近”“高低”的重復有什么表達作用?(由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結論)

          四、布置作業(yè)

          下面是朱自清先生《一封信》中的一段,請你對其中加點的詞語進行咀嚼和品味。

          我對于臺州,永遠不能忘記!我第一日到六師校時,系由埠頭坐了轎子去的。轎子走的都是僻路,使我詫異,為什么堂堂一個府城,竟會這樣冷靜!那時正是春天,而因天氣的陰薄和道路的幽寂,使我宛然如入了秋之國土。約莫到了賣花橋邊,我看見那清綠的北固山,下面點綴著幾帶樸實的洋房子,心里頓時開朗,仿佛微微的風拂過我的面孔似的。到了校里,登樓一望,見遠山之上,都冪著白云。四周全無人聲,也無人影,天上的鳥也無一只。只背后山上謖謖的松風略略可聽而已。那時我真脫卻人間煙火而飄飄欲仙了!后來我雖然發(fā)見了那座樓實在太壞了:柱子如雞骨,地板如雞皮!但自然的寬大使我忘記了那房屋的狹窄。我于是曾好幾次爬到北固山的頂上,去領略那颼颼的高風,看那低低的、小小的、綠綠的田畝。這是我最高興的。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書教學設計09-02

        朱自清《荷塘月色》教學設計12-29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教學設計11-14

        朱自清春教學設計一等獎板書09-22

        荷塘月色教案板書設計04-13

        朱自清荷塘月色教案設計11-05

        朱自清《荷塘月色》教學反思11-14

        朱自清荷塘月色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4篇)10-21

        《荷塘月色》朱自清11-0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