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望洞庭》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15 16:10:3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望洞庭》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望洞庭》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望洞庭》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并寫了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

          生: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經(jīng)典之作。

          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生: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ㄒ唬┙虒W“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媒體出示)

          相:相互。和:和諧、協(xié)調(diào)。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師:你理解得真不錯

          生:我理解“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我理解了“潭面無風鏡未磨”(多媒體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

          生:朦朦朧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二)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多媒體出示)

          生:遙望:遠望。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銀盤里放著個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師:請你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師: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并背誦。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生:秋天的一個夜晚,我和劉禹錫登山岳陽樓,遙望洞庭湖,銀色的月光灑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銀盤里的一個青螺,十分惹人喜愛。在這個寧靜和諧的夜晚,我和劉禹錫依依話別。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個湖面像籠罩著一層薄紗。朦朧中,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里的青螺,我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五、評析。

          1.注重遷移、積累、感悟,習慣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學法,用兒童化的語言讓孩子們從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產(chǎn)生美感,產(chǎn)生樂學感。

          2.在操作過程中重情趣。

          古詩詞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觀的畫面中,學生有針對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識,既回憶起了以往學過的“風清月明”、“風月無邊”,又把握了詩文審美韻味與內(nèi)涵。在積累語言與情感的基礎上,注重對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對古詩的個性解讀,“白銀盤里一青螺”一句低調(diào)處理,更顯示了學生能觸類旁通地創(chuàng)造性思維。

          3.“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寫不止半壁江山,兩根柱子一條龍之說,提升了習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學合理化。在課堂上強調(diào)課文對生活的熱愛和練說練筆的積極性。將課后的習題設置成“岳陽樓上望洞庭”的情境練說,有的學生進入了角色,在與劉禹錫的朋友話別;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資料介紹了《題君山》的詩文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把對景色的描摩,詩意的外化活用糾個性的表達中,不正是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嗎?而課首的成語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學以致用。

          4.《望洞庭》古詩解讀。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歸納一下值得思考和討論的問題,主要有三:

          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字的讀音一共有四種,但與這一語境的意思相關的讀音有兩種:一是讀hé。二是讀hè。細細揣摩,我以為:此處之“和”還是讀作第二聲(hé)為妥。其理由有三:

         。1)從“和”的字義來看,它最初是“相應”或“諧”的意思。許慎的《說文解字》有云:“和,相應也!薄稄V雅釋古三》也說:“和:諧也。”后來,引申為和睦、協(xié)調(diào)。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強調(diào):“古唱和字不讀去聲!庇纱瞬浑y發(fā)現(xiàn):“和”字最初的意思是由聲音相應而來的。它應讀作hé,在古代,即便是“唱和”的意思,也不能讀為“去聲”。如今的第四聲讀法是后來隨著字義地不斷延伸與擴大,分化出來的。再從“和”字的現(xiàn)代解釋看,此處之“和”也不應讀作hè!冬F(xiàn)代漢語詞典》認定:當“和”字讀作hè時,一是指“和諧地跟著唱”;二是指“依照別人的詩詞的題材和體裁做詩詞。”但不管哪種解釋,都有“跟從”與“依照”的意味。聯(lián)系詩句“湖光秋月兩相和”。如果將“和”字讀作hè,解為“跟從”與“依照”,那就與詩句的意思不合了。

          (2)從此詩的格律來看,此詩當為首句入韻。我們知道,按照詩詞格律的規(guī)定,七絕的格律類型大體有四。

          其一:⊙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其二:⊙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其三:⊙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其四:⊙仄平平仄仄平,(韻)⊙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與上述格律比照,此詩應屬七絕的類型之二。所以,首句必須押韻,而且應為平聲。

          (3)從上下文來看,上文的“相”是“交互”的意思,所以只有將“和”字讀作hé,解為“應”或“諧”,才能與上文“相”字的意思貫通。如果將此字讀作hè,那就會使“和”字涂上“跟從”或“依照”的色彩。這樣做,顯然與詩人筆下的情景不合。

          (4)“鏡未磨”究竟應作和解釋?

          對第二句中“鏡未磨”的解釋有二:一說是水面無風,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搞清楚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弄明白“鏡未磨”究竟是什么樣。《淮南子.脩務訓》上這樣說:“明鏡之始矇然未見形容也,及拭之以玄錫,磨之以白氈,則須眉微毛可得而察。”意思是說,銅鏡一開始的時,鏡面暗淡無光,還不能照出人的面容,只有在鏡面敷上一層反光劑氧化錫(或謂水銀),再用白氈打磨(即拋光),才能光潔明亮。由此可見,詩中的“鏡未磨”,當是指銅鏡未經(jīng)打磨暗淡無光的樣子。若簡單地將“鏡未磨”解釋為水面無風,波平如鏡,突出的是湖面的平,就與古代的銅鏡尚有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等多種形制的事實并不完全相符。所以我以為,“潭面無風鏡未磨”一句還是理解為“無風的湖面就如同未經(jīng)打磨的鏡面一般暗淡無光”為妥。這樣解釋,既與當時湖面上光線不足,水波不興的情境相合,也與詩人置身于特殊的觀察位置——岳陽樓月夜俯望洞庭之所見相符。

         。5)“青螺”究竟是何物?

          最后一句中的“青螺”究竟是何物呢?也有兩種說法。有人說,“青螺”是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婦女畫眉所用;也有人說,“青螺”就是青色的田螺。首先應當肯定,不管是那一種說法,它們都是以“青螺”的形象來比洞庭湖中的君山,這一點是肯定的。比較以上兩種對“青螺”的說解,我以為,后一種說法更為直接,更加具有原創(chuàng)性。

          為什么人們會把“青螺”釋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婦女畫眉的用品呢?這很可能是受神話傳說的暗示。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并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只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shù)厝嗣窨嗖豢把。這件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nèi)掏疵撓律砩系穆輾,結成一個個小島,后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說來也巧,雍陶也曾寫過一首《題君山》,其詩曰: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讀雍詩,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詩人從君山的倒影起筆,點出了湖山的色彩,繼之又將神話傳說融于景物描寫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兩諧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與劉禹錫的《望洞庭》相比,可以說,兩首詩都巧妙地以“螺”作比,劉禹錫的《望洞庭》是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成銀盤中的青螺,而雍詩則是將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人們說,對比之下,細微的差異可能會更加清楚。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單元的課文。劉禹錫的《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輕輕著筆,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xiàn)于紙上,表現(xiàn)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詩題《望洞庭》之“望”,說明作者離洞庭湖的距離遠,視野開闊,同時也表現(xiàn)出詩人此時的胸襟開闊!对狸枠怯洝分小巴赐グ税倮铩泵鑼懙氖嵌赐ズ肢E的一面,本詩中的洞庭秋月靜謐、和諧,這是洞庭湖溫柔細膩的一面。

          全詩圍繞“和”字來寫,“和”為詩眼。詩人先描寫的是水月之和,首先寫到“湖光”、“秋月”之間的和諧。湖面是什么樣子的?詩中沒有寫,但聯(lián)系上下詩句,我們很容易看到此時詩人眼前的洞庭湖風平浪靜,水波不興,月亮倒映在湖面,湖面泛起了蒙蒙的水汽,好似籠罩在湖面的薄霧,在月光映襯下,朦朦朧朧的。

          【學情分析】

          根據(jù)四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及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nèi)容。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要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通過教師有效地促進和支持性教學行為,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組織學生在輕松、自由的課堂環(huán)境中快樂的學習。我想,只要課上,老師能充分利用多媒體和適當?shù)囊龑А⒔Y合文本、聯(lián)系生活,本堂課應該會是一堂精彩的課。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學會本課2個生字,正確認讀1個多音字“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力目標

          能憑借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課外吟誦劉禹錫的其它古詩。

          3、情感目標

          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想像這首詩描繪的優(yōu)美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感悟詩境,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教法、學法】

          教法:運用各種手段,通過激勵、點撥、引導,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學法:課標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可以運用“自讀—質(zhì)疑—交流——小組合作探究——多種展示”這樣一種學習過程來實現(xiàn)對文本的學習。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景激情,自主設疑(5—8分鐘)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誰來介紹洞庭湖?(課件出示洞庭的美景)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先生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發(fā)展。”詩中有詩,詩外有詩,以詩帶詩,以詩比詩,把相關的詩詞優(yōu)化組合,既加深對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豐富拓展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悟出了學習古詩要運用對比的方法。美麗的傳說自然勾起學生的幻想,演繹精彩的朗讀。這是教學內(nèi)容的延伸,亦是學生情感升華的階梯!

          二、研讀感悟,自主探究(5—7分鐘)

          師: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ㄕn件出示作者簡介)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聽配樂朗讀畫節(jié)奏,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誰來說一說。

          【設計意圖: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平臺,讓學生體驗自主參與的樂趣,并為學習古詩掃清障礙。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學生的興趣是有差異的。傳統(tǒng)的單一的作業(yè)難以迎合所有學生的口胃,給學生一個選擇的機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多元智能發(fā)展。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xiàn)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在教學中,我充分組織學生展開與文本對話過程,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詞句訓練提升情感體驗。】

          三、多元導悟,合探解疑(10—15分鐘)

         。ㄒ唬┙虒W“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相:相互。和:和諧、協(xié)調(diào)。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理解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ǘ┙虒W“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遙望:遠望。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么?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詩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學生發(fā)揮想象,自由描述。

          (三)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xiàn)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在探究前,組織學生觀看洞庭湖美景,充分調(diào)動學生探究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探究解疑做鋪墊。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給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分四步走:自讀理解、品讀想象、美讀悟情、升華情感。一方面引導學生抓住典型詞語、句子,指導熟讀感悟,讓學生在讀讀、劃劃、議議、說說、想想中理解課文,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參與下獲得情感共鳴,通過對重點詞句的賞析解讀,進一步展示并體會語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豐富內(nèi)涵!

          四、鞏固深化,學用延展(8—10分鐘)

          1、用鋼筆完成課后描紅。

          2、背誦古詩《望洞庭》

          3、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結合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學習思維能力并進一步理解古詩,拓展知識!

          【板書設計】

          望洞庭(唐)劉禹錫

          看到聯(lián)想到

          湖面鏡未磨銀盤

          君山青螺

          喜愛贊美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望洞庭》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2、通過品讀,想象《望洞庭》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3、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體會作者的情懷。背誦《望洞庭》。

          4、拓展吟誦洞庭美景的名句,達到深化和積累的目的。

          【教學重點】

          理解“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想像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詩境,體會形象的比喻。

          【教學難點】

          想像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詩境,體會形象的比喻。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是蘇軾筆下的水,祖國的山山水水,從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美詩佳句,今天我們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感受一處山水,板書《望洞庭》。指導書寫“庭”

          二、讀準古詩,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古詩,提出傾聽的要求。

          2、自學古詩,小組交流

          要求:(1)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借助插圖、注釋、字典理解古詩的大意。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難理解的字、句。

          三、讀好古詩,理解古詩

          1、指名讀詩。(通過評價導向,從讀準字音,字正腔圓到讀出節(jié)奏)

          2、指名講古詩的大意。

          四、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一)再讀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讀到有所感覺時把你的手舉起來。

          (二)美讀古詩,想象畫面。

          1、品讀前兩行詩,抓住“和”來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

          (1)你從前兩行詩中讀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

          (2)說說你想象的畫面。

          (引導學生語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銀色的光輝撒在湖面,朦朧的月光。)

          (3)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生讀好詩句。

          如:用你的朗讀來表達你的感受。(師生評價)

          應該怎樣讀?(輕輕地讀、讀出柔和的美)

          引讀:秋月的清輝靜靜地灑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

          是多么的寧靜!一起來讀……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籠罩,點點銀光,此時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間,是那么溫柔,一起讀……

          小結:一個“和”字讓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這首詩的“眼睛”叫詩眼。

          2、品讀后兩行詩,從形、色兩方面引導學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藝品般的畫面美,進一步品味“和”

          (1)這洞庭湖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2)你能說說,到底從哪里感覺到,詩眼“和”你想象的畫面怎么樣?(引導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動、巧妙。)

          (3)你有這樣的感受,你覺得應該怎樣讀?

          (只要學生講出讀的理由符合詩意即可,讓學生個性化朗讀,或驚訝或贊嘆等,讓學生練習讀互相聽,聽出什么感覺,告訴同學。)

          (4)指名讀(以評促讀,引導學生讀出韻味,逐步提升讀的質(zhì)量。)

          (5)品味獨特的比喻:末句改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這樣改行嗎?

          3、補充教材內(nèi)容二,通過對比,欣賞比喻的巧妙

          (1)談話引出詩人“雍陶”,投影出雍陶的《題君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2)學生自讀,感悟詩意,品味語言的形象生動。

          (3)師讀,要求同學閉上眼睛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反復引讀這兩個比喻句,讓學生體會兩種不同的比喻生動和所描繪的美。

          點點銀光……翠綠的君山,詩人不由贊嘆到——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嫵媚姿態(tài),美如仙女,楚楚動人如——

          4、配樂朗讀古詩一和補充材料

          5、體會詩人寬廣、豁達的胸懷。

          (八百里洞庭在詩人的眼中是——

          6、背誦古詩。

          四、欣賞名句積累名句(10分鐘)

          自古人稱“洞庭天下水”。許許多多有名的詩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寫下了不少經(jīng)典名篇,傳誦至今,我們一起來欣賞。

          1還記得我們學習〈望洞庭〉是用什么方法學習的?

          2、出示6個名句,提出要求。

          (1)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句詩,多讀幾遍,并品味詩句好在哪里。

          (2)同桌交流讀后的感受。

          3、學生選自己喜歡的詩句讀,并想詩句的意思,品味詩句。

          4、集體交流感受。

          交流2-3句詩,采用指名講,講后讀,同學補充等形式,好的句子全班齊讀。

          5、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五、總結

          六、作業(yè)

          背誦剩下的名句,默寫《望洞庭》。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反復誦讀古詩,于品詞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讀成誦。

          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情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難點:

          對“兩相和”、“鏡未磨”“白銀盤里一青螺”景象的感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板書“洞庭湖”:你們領略過它的美景嗎?

          2、讓我們來游覽一番(播放課件)。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欣賞“月夜圖”時,請學生嘗試用詞語形容所看到的景象,如:水平如鏡、波光粼粼、月光如水、風清月朗……

          二、學習古詩

         。ㄒ唬┲髡

          1、板書:劉禹錫、望。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詩人(指板書)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眺望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于是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這首千古傳頌的佳作——《望洞庭》。

          2、簡介劉禹錫。(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與白居易并稱“劉白”。代表作:《烏衣巷》、《陋室銘》。)

          (二)明詩意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禹錫所吟誦的景象中去。

          1、要求學生自讀全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匯報讀,正音。

          3、小組競賽形式朗讀古詩,指導評價。

          4、引導學生回憶理解詩句內(nèi)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5、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在小組內(nèi)說說詩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詩的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7、重點把握:“兩相和”——〉湖光與秋月之“和諧”。這是水月澄潔的寧靜氛圍,呈現(xiàn)出一派和諧之美!扮R未磨”──〉把“潭面”比作“沒有打磨的銅鏡”,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好一派迷蒙之美!般y盤青螺”──自然之美。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處秀美柔和之景。

         。ㄈ┪蛟娗

          1、播放背景古樂,學生自由練讀,想象畫面,讀出韻味,感受意境。

          2、讀著詩句,你眼前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3、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請讀出這種感受。

          三、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誦讀。

          2、指名背誦。

          四、拓展延伸

          洞庭景象美不勝收,古往今來,歌頌者無數(shù)。回家后,請感興趣的同學收集一下描寫洞庭湖的詩歌和文章,我們找個機會再來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

          1、收集描寫洞庭湖的詩歌和文章。

          2、默寫《望洞庭》,可配畫。

          六、教學反思: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時有感而發(fā)。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和諧、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充分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上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diào)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5

          一、導入揭題,簡介背景。

          1、板書:《望洞庭》,劉禹錫。

          2、讓學生根據(jù)課前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和劉禹錫。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4、能用一些詞語形容看到的景物嗎?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學生讀)

          5、過渡:是啊,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看到洞庭湖的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望洞庭》這首千古傳誦的佳作。(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初讀感知,掃清障礙。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潭、螺、磨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詞,來說一說。

          三、品詞析句,想象悟情。

          1、找出詩中表示景物的詞語:

          湖光秋月潭面君山玉盤青螺

          2、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聯(lián)系詩句,用上課始老師提供的詞語,對上述景物加以描繪,教師有選擇地進行板書。

          朦朧迷人的湖光柔美似水的秋月波光粼粼的潭面

          蒼翠欲滴的山水銀光閃閃的玉盤玲瓏剔透的潭面

          3再讀詩句,選擇一個或幾個詞語,說說這些詞語表達了怎樣的美。

          寧靜朦朧的湖光、柔美隱約的秋月: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如仙境般和諧、美妙。(結合理解“兩相和“)

          波光粼粼的潭面:洞庭湖面上略帶水霧,在月光映照下,呈現(xiàn)出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之美。(結合理解“鏡未磨“)

          銀光閃閃的玉盤、玲瓏剔透的青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說成是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真是美不勝收,令人心向神往。

          4、想象:這是一幅什么樣的洞庭秋月圖?讓學生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情境練說:

          秋天的一個夜晚,我們登上岳陽樓,遙望洞庭湖,銀色的月光灑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朦朧朧中那君山就像是白銀盤里的一個青螺,十分惹人喜愛。在這個寧靜和諧的夜晚,能欣賞道這一人間仙境,真是不枉此行啊!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個湖面像籠罩著一層薄紗。朦朧中,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里的青螺,我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5、媒體渲染,感受意境。多媒體播放秋月朗照下的洞庭湖,讓學生感受詩句所描繪的美妙意境。提問:此時,你有什么感受?詩人的這種情感是通過那些詞語表達出來的?

          6、吟讀背誦。你能通過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嗎?多媒體先是逐一播放詩句所描寫的畫面,出現(xiàn)一個畫面,學生就朗讀相關的詩句;接著,配上音樂連續(xù)播放,學生入情入境吟詠詩句;最后,背誦整首詩。

          四、拓展延伸,完成作業(yè)。

          1、教師總結談話: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看一看洞庭湖,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2、布置課外作業(yè):

          在生字本書寫本課生字。

          想象《洞庭湖》所描寫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收集描寫洞庭湖風土人情、名勝風光的詩句、圖畫等資料。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望洞庭》中詩人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風景優(yōu)美的洞庭湖秋夜圖。

          明月當空的夜晚,詩人經(jīng)過洞庭湖,記下所見的景象,故名為“望洞庭”。全詩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輝映,顯得那么和諧,平靜的潭水,如一面沒經(jīng)過打磨的迷蒙的銅鏡,那月下洞庭湖里蒼翠的君山,從遠處看,就好像在白銀盤里盛放著一枚青螺。

          【學情分析】

          《望洞庭》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儼然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詩詞,對學習古詩詞也有了一定的方法。教學的程序可按照運用插圖和教師的導語帶入詩的意境---理解詞句、想像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的步驟進行。另外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注意課堂上要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通過教師有效地促進和支持性教學行為,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組織學生在輕松、自由的`課堂環(huán)境中快樂的學習。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

          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洞庭湖風光的多媒體課件、配套朗讀音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詩句接龍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一個“詩句接龍”的小游戲,老師說詩的上半句,看誰能最快說出詩的下半句。(“明石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飛流直下三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薄坝盐骱任髯,淡妝濃抹總相宜!薄皟砂肚嗌较鄬Τ觯路黄者厑!保┐蠹一卮鸬谜姘簦∧峭瑢W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小游戲中這些詩句有哪些特點呢?

          生:山水詩

          2.揭題釋題

          詩人游歷了名山、名水之后,詩興大發(fā),為了留住眼中的美景,于是寫下了這些山水詩,今天我們就跟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看看他眼中的山水之美吧。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板書:望洞庭,師指導書寫“庭”,齊讀詩題)

          3.了解詩人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其詩以律、絕為主,樂府小章尤為著名。有“詩豪”之稱。

          主要作品:《陋室銘》《浪淘沙》《石頭城》等。

          4.介紹洞庭湖

          師:通過題目有誰知道這首詩寫的是哪里的景呢?

          生:洞庭湖

          師:那洞庭湖在哪呢?

          生:湖南省

          師:那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由書上的注釋知道的。

          師:孩子們真是善于搜尋有用的信息,真棒!

          師出示PPT尋找湖南省,并介紹洞庭湖。

         。ǘ赐ズ挥诤鲜,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師: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洞庭湖的美景吧!(PPT展示洞庭湖圖片。)同學們你們看到了哪些景象?

          生:晚霞、湖水、山、鳥……

          師:那你們能用一些詞形容一下你看的景物嗎?

          生:波光粼粼、夢幻迷人、金光閃閃、清澈見底、月色朦朧……

          師送一組詞,出示PPT水天一色、湖中有山、水平如鏡、朦朦朧朧、水鳥翱翔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詩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劉禹錫的這首《望洞庭》。首先請大家自由讀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字音

         、胖该x,其他同學認真聽,你覺得他的字音讀準了嗎?

         、浦该u價,再讀,師評價,齊讀。

          3.讀出節(jié)奏

          ⑴我們讀詩不僅要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還要讀出詩的節(jié)奏,下面請看黑板,請大家自由練讀,邊讀邊試著畫畫小斜線吧。指生讀。

         、朴幸粋人,她很厲害,很會讀詩,同學們想去見識一下她的本領嗎?請大家仔細傾聽。出示朗讀音頻。同學們有信心比她讀得好嗎?先自由地練習一下吧!指生讀,評價。齊讀。

          三、理解詩意

          1.自讀自悟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古詩的方式,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詩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上問號。(聯(lián)系插圖;串聯(lián)詞意;發(fā)揮想象;反復讀詩)

          2.交流反饋

          看著大家剛剛激烈的討論,肯定有不少收獲,那么誰來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請同學們按詩句的順序,可以先讀出詩句,然后說說這句詩是什么意思?

          3.古今對比讀

          師:剛才幾位同學描述得可真美,來,我們一起將這美麗的景色吟誦出來。出示PPT

          古文今文

          女生:湖光秋月兩相和男生:洞庭湖的水光和秋月相互映襯

          潭面無風鏡未磨湖面風平浪靜,如同一面沒經(jīng)過打磨的銅鏡。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里托著一只小小的青螺。

          四、感悟詩境

          師:整首詩以精煉的語句向我們展示了洞庭湖的美景,那么劉禹錫在《望洞庭》這首詩到底寫了哪些景物,請同學們輕聲讀全詩,邊讀邊圈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學生上黑板畫)

          1.湖光秋月兩相和

          師:誰來讀讀第一句。生:讀

          師:詩人是在什么時候欣賞的洞庭湖美景的呢?生:秋天的夜晚

          師:你是從哪知道的?生:從“秋月”一詞。

          師:詩人看到了什么?生:湖光、秋月

         。ò鍟汉拢

          師:那是怎樣的湖光?怎樣的秋月呢?生:水平如鏡的湖面,銀色朦朧的秋月。

          出示圖片:請你用四字詞語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風平浪靜,水天一色……)

          師:是哪個字把這種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和諧之美表現(xiàn)出來的?生:和(板書:和)

          師:來,我們一起讀出這寧靜和諧之美。(齊讀)

          2.潭面無風鏡未磨

          師:在這湖光秋月寧靜和諧的氛圍中,詩人靜靜地凝望著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樣寫的?

          生:沒有打磨過的銅鏡。

          師:是什么讓詩人聯(lián)想到是沒有打磨過的銅鏡?

          生:水平如鏡的湖面。

          師:把湖面比作鏡子似乎沒有什么奇特之處,同學們在作文中也常常這樣描述,可是作者卻別出心裁的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銅鏡,為什么要強調(diào)沒打磨過的呢?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幅圖,白天,陽光照在湖面上,給人什么樣的感覺?(金光閃閃、清澈見底……)此時,天上的白云,岸邊的樹木倒影是不是看得清清楚楚。

          師:再想想,夜晚,月光沒有陽光那么亮,灑在湖面上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呢?(湖面看起來朦朦朧朧、迷迷蒙蒙。)

          師:這看起來朦朦朧朧的湖面能像一面鏡子一樣平滑嗎?

          師:那這是一面什么樣的銅鏡呢?(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是什么樣子吧。(出示銅鏡圖片)沒有打磨過的銅鏡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模糊,朦朧)

          夜晚,湖面迷迷蒙蒙,看不清,就像沒有打磨過的銅鏡一樣。詩人劉禹錫對景物的觀察是多么的細致啊,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在生活中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板書:觀察)

          來,我們一起感受感受洞庭湖的朦朧美吧。(齊讀)

          3.遙望洞庭山水翠

          師:在這朦朧的月色中,詩人眺望遠處,還看見了什么景色呢?誰能把它讀出來?(生讀)在這句詩中詩人著重寫了什么景物?(生答)(板書:山水)

          師: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點?你能用詩中的哪個字眼來概括出來?(翠)

          師:在皎潔的銀輝之下,山愈顯青翠,水愈顯清澈,山水相互映襯,渾然一體,這也是一種和諧之美。誰能用自己的朗讀表現(xiàn)山水之美?(指名一列讀)

          4.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作者看到這樣的山水又聯(lián)想到了什么呢?(生答)

          師:你覺得這句詩妙在哪?(生答:……比作……)

          師:這是多么精妙絕倫的比喻啊,詩人為什么要這樣比喻呢?

         。ㄔ娙丝吹皆鹿鉃⒃诤嫔,湖面波光粼粼,想到了……)

          (詩人的視線又從廣闊的湖面集中到君山這一點,君山在這湖中就好像…)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是怎樣一幅美景吧。(出示圖片)

          師:詩人的想象力可真豐富。∥覀冊趯懽鲿r也要像詩人一樣放飛想象的翅膀。(板書:想象)

          師:詩人想象豐富,比喻恰當,寫下這句詩,你感受到詩人對洞庭湖懷有一種怎樣的感情呢?(喜愛、贊美、對大自然的喜愛)

          5.創(chuàng)設情境讀

          師:一只晶瑩剔透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生: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詩人筆下的洞庭山水變成了精妙絕倫的工藝品,給人莫大的藝術享受,詩人可真浪漫啊!

          生: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精妙的比喻讓人感受到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真不愧被稱為“詩豪”。

          生:白銀盤里一青螺。

          考一考

          看到

          聯(lián)想

          比喻

          五小組合作

          1.小朗誦家:請大家將《望洞庭》讀給同學聽聽;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出來;

          3.小小畫家:在你的畫紙上畫一畫《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

          4.小小書法家:請將《望洞庭》整齊地書寫在你的方格紙上。

          六、交流展示

          小組上講臺展示自己的成果。

          七、布置作頁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劉禹錫的《望洞庭》,詩人把美麗的洞庭湖描繪出來,讓我們得到了美的享受,還有許許多多有名的詩人都慕名而去,寫下了不少經(jīng)典名篇,請同學們下去搜集一些下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分享交流。

          八:教學板書: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月和

          觀察

          山水翠

          想像

          九、教學反思: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詩歌短小,卻感情深刻。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反復引導學生朗讀,讀的過程中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接著指名幾位學生朗讀,然后再齊聲朗讀。聽完老師的泛讀之后,讓學生再讀詩。在理解詩意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放手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以前學過的古詩方法同桌交流,并進行了古今對比讀。在感悟詩境這一塊我采取的逐句分析,并重點解釋了鏡為磨的含義,并引導學生掌握詩人整首詩最精妙的地方在于比喻句的應用。最后安排的小組合作展示孩子的喜歡的方面。把空間時間留給孩子。

          當然,在這堂課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在課堂上,點撥引導的太細,應再多留一些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而且由于時間關系,小組合作中有的孩子還沒能夠完成自己的作品。處理的太過匆忙。以后還得多多向其他老師學習,爭取一次比一次進步。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7

          教材解讀:

          《望洞庭》是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幻想和想象”這一單元的古詩。本詩描寫了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夜游洞庭,對洞庭湖萬籟俱寂的夜色所發(fā)出的由衷感嘆。全詩四句,字字珠璣,生動地描繪出了洞庭湖那一幅安寧恬靜的畫面。作者始終以“遠望”的視角進行觀察,并且輔以大膽優(yōu)美的想象,讓我們從詩中處處體驗美,處處找尋美,把洞庭湖的美融入了每一筆,每一畫中。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自讀課文的能力。古詩雖短,但是充斥了很多文言氣息,因此在教授時,大部分時間可由學生進行自讀,從不斷的朗讀中去體會作者的深意,教師可從旁進行輔助,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相對困難的詞句,對全詩內(nèi)容進行適當提點,以便學生能盡可能領略詩中的美。

          教學目標:

          1、學習《望洞庭》,用正確的方法朗讀詩歌,讀出詩歌所表現(xiàn)出的韻味和含義,了解全詩的主要內(nèi)容。

          2、通過朗讀,升華至朗誦,在朗誦中去體會洞庭山水的美。

          3、抓住重點詞語“望”“和”“鏡”等進行重點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各中意境,促使學生升華品味全詩。

          重難點:

          1、如何讓學生在朗誦中去體會洞庭湖包含的那份大自然的美。

          2、如何讓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結合重點字詞大膽進行想象,通過自己的理解詮釋詩歌的意境。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進行預習(讀通詩歌,通過各種方式自查生字,并朗讀熟練)

          教師所制作的PPT。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課前談話,背誦曾經(jīng)學過的古詩。

          2、進行和詩歌有關的自我介紹,并以一種游玩的方式導入課題。

          3、、從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中去進行觀察,并給出這些美麗景色的地點:洞庭。

         。ㄔO計意圖:游玩于山水之間的詩句,需要從平時的生活中去導入。而這樣導入,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方便學生盡快地進入詩歌環(huán)境。)

          二、朗讀詩歌,觀察美景。

          1、觀察洞庭的距離是遠還是近?(遠)

          2、從哪個字能看出來?(望)

          3、圍繞著圖畫,自由讀全詩,讀出一定的節(jié)奏。自由讀詩后,請個別學生單獨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4、齊讀全詩。

         。ㄔO計意圖:朗讀,尤其是掌握一定節(jié)奏的朗讀,對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尤為重要。因此在學習全詩之前,讓學生能通過朗讀初步建立一種詩歌的音韻美。)

          三、通過美圖,理解全詩。

          1、通過夜間的洞庭湖美景,再次詢問學生能望見什么(在詢問的過程中對學生所說詞句進行適當補充完善)。

          2、由重點詞語“湖光”,“秋月”,品味當時洞庭湖上的那一片安靜的風光,理解“湖光”從何而來,“秋月”對我們在夜色中觀察洞庭湖起到了哪些作用。

          3、在洞庭湖中,能看見幾幅圖畫呢?分別在哪里?為什么你能夠望見?

         。ㄔO計意圖:此三問為第一句的重點,將重點詞語和“兩相和”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能從美景的欣賞中準確找出“兩相和”的原因)

          4、這么美麗的景色,我們?nèi)绦钠茐膯幔克晕覀円绾斡^察?

         。ㄔO計意圖:緊緊圍繞著中心詞“望”,讓學生明白“望”能夠發(fā)現(xiàn)如此之多的美景)

          5、我們不忍心破壞,那大自然忍心破壞嗎?你從哪里能感覺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感覺升華景物的觀察,由表及里,對美景進行層層遞進。)

          6、水面像什么?像一面什么樣子的鏡子?原因是什么?

          7、原來水面像一面沒有磨過的鏡子,難怪你能看見兩幅圖畫。再讀一二句。(通過“鏡未磨”很自然地聯(lián)系回第一句話的畫面,使兩句詩有機結合。)

          8、孩子們,大自然雖然不忍心去打擾洞庭湖的美夢,可它用自己的筆為洞庭湖添上了大自然里最美麗的顏色。望一望,它都為哪些美麗景色畫上了一層外衣呢?

          9,孩子們,原來大自然媽媽沒有打擾洞庭湖的美夢,是想送給她一件青蔥翠綠的外衣啊,讓我們再遠一點,讀——遙望洞庭山水翠。

         。ㄔO計意圖:以擬人的手法進行過渡,突出洞庭湖的顏色)

          10、平靜的水面裝下了洞庭湖的所有美景,這水可真像是一個——盤子。什么顏色的盤子?為什么是銀白色的?

          11、銀白色的盤子里裝了些什么呢?(學生可暢所欲言)

          12、再讀全詩,感受洞庭湖安靜祥和的意境。

          13、出示白天的洞庭湖,與夜晚的洞庭湖進行比較。

          14、揭示“望”在全詩中所蘊含的道理。

         。ㄔO計意圖:對詩歌的理解再次升華,從對美景的欣賞轉變?yōu)閷ι畹母形。?/p>

          15、配合音樂,再讀全詩。

          16、欣賞音樂,再次回憶。

          17、將剛才洞庭湖美景寫在紙上,并寫出你的感受。

         。ㄔO計意圖:再次升華,由讀到寫,讓學生寫出如同游記一般的幾句話或者一段話)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學習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感受洞庭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圖片和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李白筆下一瀉千里的廬山瀑布!八鉃囦偾绶胶,山色空蒙雨亦奇”是蘇軾眼中無論晴雨,依舊美麗動人的杭州西湖……祖國的山山水水,從古至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許多多的美詩佳句。今天就讓我們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湖南的洞庭湖去看看。(板書“望洞庭”,指導書寫“庭”)

          2讀詩要先學會讀題,你從題目了解了一些這首詩的什么信息?(“望”:遠遠地看)

          3、簡單介紹作者和洞庭湖

          二、讀準全詩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師生共評)

          3、古詩啊光讀正確了還不夠,還要讀出它特有的節(jié)奏和味道。該怎么讀呢?誰來試試?

          4、指名讀,標停頓。

          5、有節(jié)奏地齊讀。

          6、哇!聽你們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可是,徐老師并不滿足于此,我還想走進古詩好好地享受一番,你們想嗎?

          三、詩中尋畫

          1、同學們,借助下面的注釋和課文中的插圖,你能讀出自己初步的感受嗎?試試看。

          2、誰來說說這首詩帶給你的初步感受?(寧靜、美、和諧……)

          3、小組合作:都說詩中有畫,你能夠在詩中讀出畫面嗎?請你們再讀一讀,看看我們能在詩中尋到怎樣的畫面。(板書:詩中尋畫)

          4、交流:“我從……這句詩中,看到了……的畫面。”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a.“和”:和諧,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扮R未磨”: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

          b.后一句是一個比喻句,讓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洞庭湖湖面朦朧之美。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a.連用兩個比喻,將洞庭湖比喻成白銀盤,將君山比喻成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

          b.詩意: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白銀盤里托著一枚青螺。讓生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

          5、秋夜的皎皎明月映照在澄澈的湖面上,澄澈的湖面反襯著嬌嬌明月,水天一色,玉宇無塵,而更加清澈、寧靜、和諧的是人的內(nèi)心。被放逐的詩人遠離了“紫陌紅塵”,卻親近了高曠清超,明月和清風陶冶著他的襟懷的氣度,艱難困苦淬煉著他的境界與品格。怪不得面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貶之后,內(nèi)心依舊能如這水天一色的洞庭湖一般寧靜和諧。

          6、配樂朗讀

          四、吟誦古詩(時間允許)

          1、孩子們,你們那投入認真的模樣,那字正腔圓的朗讀聲配上這柔美的音樂,真是一派和諧的景象,真讓人陶醉。

          2、那你們想聽聽古人是怎么讀這首古詩的嗎?

          3、師簡單介紹吟誦的方法(平長仄短,入短韻長,平低仄高,二四六位置上,平聲字要拖長)

          4、師帶讀,師生共吟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耪J識“螺”,掌握“庭、鏡、磨、螺、潭”5個生字。

          ⑵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爬^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

          ⑵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的意境。

         、菍W習通過查閱工具書了解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洞庭湖的靜美。體會詩人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

          [策略與方法]

          反復朗讀,背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搜集有關春天的古詩,借助工具書理解古詩。

          2、教師準備:

          寫好古詩的黑板、古詩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師:

          前三篇文章我們了解了大自然的美麗,今天我們來看看祖國風景名勝的美。談談自己到過哪些風景名勝,激發(fā)學生對風景名勝的向往。

          二、自學古詩,感悟詩情

          1、讀詩。

          2、解詩題:

          詩題“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從一個“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詩句:

         、耪埓蠹易x一讀詩句,對哪些字詞還不明白。

          ⑵學生質(zhì)疑:

          根據(jù)學生發(fā)問和回答,課件出示難解字詞意思,讓學生板書

         。ǹ醋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等)。

          ⑶以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詩句的意思。

          ⑷你學懂了哪一句,向大家匯報一下: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進行補充糾正(連字詞意思、看插圖等)。

         、砂颜自姷囊馑歼B起來說一說。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如詩句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洞庭湖中

          “洞庭”“湖光”“秋月”“潭面”“無風”“鏡”“遙望”“山水”“白銀盤”。

          3、讀著詩句讓你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4、解答疑問:

          “兩相和”“鏡未磨”“翠”“青螺”等詞語的理解部分學生會感到困難,教師

          可以結合資料進行說明。

          4、讀全詩,體會望洞庭的動之美。

          5、品味吟讀,入境背誦:

          理解了詩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夠入情入境地想象詩人當時的情景,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就更好了。

          鼓勵學生背誦。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學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記憶“庭、鏡、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孟浩然也寫了一首描寫洞庭湖的詩,我們來比較背誦欣賞。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應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第七冊語文教材第11課《古詩兩首》之《望洞庭》。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流利地背誦詩文。

          2、學會本詩中的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2、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1、感悟詩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準備:

          1、老師課前查閱有關洞庭湖的有關資料。

          2、一段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

          3、制作剪貼畫。(藍天、湖水、秋月、倒影、青螺、船只、樓亭)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洞庭湖在我國湖北省岳陽市,號稱八百里洞庭。這里水面寬闊,煙波浩淼,水天相接。白天,陽光灑滿湖面,金光閃爍。湖面上漁人撒網(wǎng)捕魚,漁歌飄蕩;夜晚,圓月高懸,湖面寧靜,引人遐想。著名詩人劉禹錫寫下了著名的《望洞庭》一詩,贊美了這月光下的湖光山色,F(xiàn)在我們共同來欣賞這首古詩,好嗎?[一段優(yōu)美的導語,加上老師生情的描述,深深吸引了學生,激發(fā)了學生求知的強烈欲望。]

          二、欣賞詩文,交流感受。

          1、放一段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老師范讀。學生閉眼欣賞,聆聽。

          2、學生各自交流聽后的感覺。[優(yōu)美的詩句,動聽的旋律,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帶入了詩的境界。學生有了初步的感受,為進一步理解詩意做了很好的鋪墊。]

          3、老師相信大家通過學習,也一定能讀得很好。[簡單的話語,倍增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三、輕讀詩文,自學字詞。

          1、學生各自輕讀詩文。要求要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布置學習任務:自學生字詞,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運用工具或聯(lián)系詩文弄懂字意。二類生字要多讀讀?凑l讀得快。

          3、學生自學。

          4、學生匯報。請學生上臺當小老師,寫寫、讀讀、說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改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

          5、對于他的講解,你有什么意見?[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四、理解詩句,拼貼圖畫。

          1、指名讀詩文。老師、學生加以評點。

          2、再次默讀,想想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用筆畫出來。

          3、老師拿出單獨的景物圖片,請同學上臺拼一拼,貼一貼,注意它們應在什么位置。并且說說為什么這樣貼。[將月夜洞庭美景躍然紙上,惟妙惟肖。]

          4、貼完后,學生加以評點。指出帖得不對的地方;在進一步讀讀詩文;進行分析,改正。[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主動發(fā)現(xiàn)、團結合作的重要途徑。]

          五、整體賞圖,精讀感悟。

          1、分小組討論:你在這幅圖畫中,看到了什么?學生看圖對畫面進行描繪。力求把話說完整,說生動。[有機地將詩句、圖畫聯(lián)系起來,走入詩畫意境。教學形式活潑,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2、老師加以點撥、評點。

          3、大家在一起互相議一議,該怎樣讀?想怎樣讀就怎樣讀。老師見機指導[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

          4、派代表范讀。并說一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讀?有什么感覺?[學生聯(lián)想豐富,生趣盎然。詩中美好的意境就活動在學生腦海中,從而深深感到古詩魅力。]

          5、學生評點。[培養(yǎng)學生感受、評價能力。]

          6、同學們,詩人在秋天的夜晚看到這美景,被深深地吸引了,便詩興大法,寫下了《望洞庭》。乘著興致,小小詩人們,讓我們一起來吟誦一番吧。ㄅ錁防首x)

          六、積累內(nèi)化,遷移練習。

          1、背誦古詩。

          2、和學過的古詩比較一下,說說此首古詩和別的古詩描寫有什么不同?[拓展思維空間,增加積累,加深體驗與感悟。]

          教學隨筆:

          老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理解詩意,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2、運用古詩的學習策略指導學生自得自悟,培養(yǎng)自學能力。

         。、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練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復習《獨坐敬庭寺》

         。薄⒈痴b。

         。、這首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的美景,有山、有水,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了詩人秋夜思戀友人、故鄉(xiāng)的深情。

          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望洞庭》

         。薄⒃姼璧淖髡呤翘瞥膭⒂礤a。

          2、理解:

          望:遙看

          洞庭:洞庭湖

          3、交流有關洞庭湖的資料。

         。、師小結: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煙波浩淼,碧波萬傾,水天相接,氣象萬千,號稱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譽。自古以來,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許多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留下了無數(shù)名篇佳句。

          5、今天我們要學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詩人劉禹錫途經(jīng)洞庭湖時留下的詩句。

         。ò鍟河深}入手,了解背景)

          三、輕讀詩文,讀準字音,讀通讀順

         。ò鍟航柚匆,讀通讀順)

          四、理解字義

         。薄⒑停汉椭C

         。、山水色:這里泛指君山一片碧綠。

          3、看圖理解(青螺、銀盤)。

         。ɡ斫鈺r要求學生加以想象)

          五、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1、學生說。

         。ò鍟豪斫庾忠,串講詩意(想象))

         。、師小結:

          是!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你們體會到詩人當時的什么情感?

          3、贊美之情。

         。础⒕氉x,感情讀。

         。ò鍟后w會詩情,感情頌讀)

          六、背誦

         。薄⒍潭蹋玻競字,運用了三個比喻句,將一幅山水畫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領略到了詩歌的魅力。

          2、讓我們試著把它背誦出來。

          (板書:背誦、默寫)

          七、小結古詩學法

          1、由題入手,了解背景。

          2、借助拼音,讀通讀順。

          3、理解字意,串講詩意(想象)。

          4、體會詩情,感情誦讀。

         。、背誦、默寫。

          八、我們用這種方法學習了兩首古詩

          1、齊讀。

         。、說說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ㄇ镌、有山有水、景美)

         。、有什么不同之處:

          小結:

          同是寫秋天月夜美景,但李白是借景抒情,而劉禹錫是贊美之情。感情不一樣,意境也不一樣。

          凄涼、凄美、依依不舍

          月色柔和,景色柔美、

          4、這就是詩,因此需要我們?nèi)パ凶x、去體會。

          九、作業(yè)

          默寫兩首詩

          十、家庭作業(yè)

          回家寫出第二首詩的意思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分析:

          《望洞庭》,四年級上冊第四課古詩二首其一,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被貶途徑洞庭湖時,月夜遙望洞庭湖寫下的詩篇。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xiàn)湖面的開闊廖遠。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xiàn)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nèi)粚懢埃扔忻鑼懙募氈,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古詩的學習有了一些積累,本詩并無生僻之字,學生基本可以通過通過查閱字典等工具書理解詩的表面之意,在頭腦中模糊出現(xiàn)詩中之景。但這畫面如果用孩子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可能對他們難度稍大。因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有限,與作者經(jīng)歷及相隔年代遙遠,所以很難將詩人與詩聯(lián)系起來,將想象中的詩歌的意境表達出來,為本詩教學時的一個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螺”,掌握“庭,潭,鏡,磨,螺”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查閱工具書了解相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的意境。

          4、感悟作者眼中洞庭湖那“和諧之美”,體會詩的靜態(tài)美,為下一首《望天門上》的動態(tài)美做好鋪墊。

          設計理念:

          學古詩注重積累,激發(fā)學生讀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語言的精煉,意境的優(yōu)美。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閱讀,促使每個學生在多重對話中自行建構文本意義,讓學生對課本獲得自我感悟和獨特體驗。

          課前交流:背誦積累學習過的詩,(用相機照下原課文圖片,大屏出示,模糊古詩字跡,幫助回憶。)

          1、還記得我們學過的這些寫景的詩嗎?

          《江南》《春曉》《離離原上草》《游園不值》《春日》《詠柳》《春游湖》《泊船瓜洲》《絕句(杜甫)》《山行》《望廬山瀑布》

          2、課余時間你還積累過哪些寫景的詩呢,說出題目來大家一起背吧。

          如《登鸛雀樓》《鹿柴》《江畔獨步尋花》《飲湖上初晴后雨》《題西林壁》《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錢塘湖春行》等

          教學流程:

          一、欣賞詩中景

         。ㄒ唬┙忸}“望洞庭”,初讀求通順。

          生解題,師補充。讀古詩,要求讀通讀順。

         。ǘ┯懻撛娨猓趵碓娒}。

          欣賞古詩與所配的插圖,通過查閱工具書,以學生匯報為主初步理解詩意,指導朗讀,讀出詩中的“寧靜”之美。

          1、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些什么內(nèi)容?從哪些句子或詞語知道的?

          2、還有哪些字詞不太理解?

          3、查找工具書,或根據(jù)課前查找的資料,解決學生質(zhì)疑的問題。

          4、每解決一個小知識點,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讀詩句。

         。ㄒ鼓唤蹬R,靜靜的天空升起一彎新月,月光傾瀉在湖面,輕紗似的,增添了洞庭湖的神秘。煙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沒有一絲風,水面平靜得似一面沒有磨過的鏡子。遠遠望去,君山碧綠如翡翠,山點綴著水,水環(huán)抱著山,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銀似的盤子里放進的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

          【設計意圖:調(diào)動學生主動探究詩文的興趣,吸引并引導學生通覽全詩,直面作品,自主讀書,探究閱讀,把與文本對話的權利還給學生!

         。ㄈ┚劢咕吧,豐富畫面。

          不同的人讀同一首詩,看同一處景感受也會不一樣,再讀讀詩,看看畫,說說自己看到的詩中的畫面,這是一副什么樣的畫面?從哪里看出來?(寧靜、美麗、和諧)

          1、抓住兩個比喻句,體會作者描寫之巧妙。

          潭面無風鏡未磨:可以理解成是水面無風,波平如鏡;也可以理解成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白銀盤里一青螺:洞庭湖在月光下像個白銀盤,里面的君山像個青螺。

          2、圍繞字眼“和”感受畫面美。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是一種柔和之美。青山倒映在水中,碧水掩映著青山,是一種融和之美。作者雖然被貶,可是依然樂觀豁達,作者的心與這景之間的平和之美。

          3、指導感情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悟。

          【設計意圖:一首詩就是一幅畫,通過想象畫面,豐富古詩內(nèi)容,體會古詩的用字簡明卻意境深遠,抓住字眼,多角度解讀。】

          二、感悟詩中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讓我們透過這首詩來了解一下作者。

         。ㄒ唬┯米约旱脑挵涯闼鸭降挠嘘P作者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1、作者的才學

          2、政治生活上的不得志

          3、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的意志(結合本詩感受作者雖然被貶卻依然滿眼美景,樂觀豁達,熱愛生活的平和心態(tài)。)

          (二)入情入境的想象詩人當時的情景,品味著讀出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試背誦。

          【設計意圖:透過古詩了解作者,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這首詩,還原作品,既品出本詩的寫作之美,又悟出作者為人之美,實現(xiàn)學生、文本、讀者的多角度對話!

          三、欣賞多姿多彩的洞庭湖

         。ㄒ唬┩扑]給學生拓展閱讀的古詩句,從多個角度感受洞庭之美。

          借助圖片課件,師生同讀詩句,教師簡介詩意或詞意,旨讓學生感受洞庭湖的魅力,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

          1、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睂懗隽硕赐ズ乃畡莺拼螅蹅验!扒叭酥鰝湟!闭f明洞庭湖吸引過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

          2、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额}君山》唐·雍陶

          (詩人從君山的倒影起筆。“煙波不動”寫湖面風平浪靜:“影”,是寫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寫山影的凝重!氨躺珶o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視倒影,當然是只見翠山不見碧湖了。三、四句將湘君、湘夫人的神話傳說,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繪中!耙宦萸圜扃R中間”,這水中倒影的君山,多么象鏡中女仙青色的螺髻。此詩寫出了洞庭湖的平靜與柔美,與我們今天學的《望洞庭》有異曲同工之處。)

          3、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虾迫弧杜R洞庭贈張丞相》

         。ò嗽碌亩赐ズ,水勢盛漲,幾與岸平;天容水色,渾然一體。那湖面上滾滾蒸騰的云氣,一片彌漫,籠罩著整體云夢巨澤;那浩渺無邊的波濤,洶涌澎湃,巍峨的岳陽城也震動了,這是何等的氣勢和力量。)

          4、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寬萬頃霜!n偓《洞庭玩月》

          5、白水連天暮,洪波帶日流。風高云夢夕,月滿洞庭秋!疃恕端薅赐ァ

         。ǘ┛谡Z表達:我眼中的洞庭湖,課件配洞庭湖圖片循環(huán)放映。

          【設計意圖:每篇課文的學習都僅僅是一個原點,如何讓這個原點生發(fā)一個面積較大的圓,讓它成為學生閱讀經(jīng)驗的有效區(qū)域,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對課文進行拓展,以詩中“洞庭湖之美”這一主題,為原點向外畫圓讓學生感受眾多詩人筆下多姿多彩的洞庭湖。以上環(huán)節(jié)就是基于此而設計的!

          四、書寫洞庭湖

          1、每人發(fā)一張印有洞庭湖圖案的書簽或扇面,要求學生將古詩默寫在上面,寫之前先仔細的看看本課生字,歸類記憶“庭,磨”半包圍結構,撇要寫長!疤,鏡,螺”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2、寫之后利用投影全班欣賞,品評。

          【設計意圖:精美的卡片利于提高學生寫字的興趣。益于激發(fā)學生把字寫好的愿望。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和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這必須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中持久注意提醒、糾正,才會逐漸養(yǎng)成習慣!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

          3、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望洞庭》一詩的景色。

          4、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背誦古詩。同學們已經(jīng)讀過不少古詩,現(xiàn)在老師想請大家來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古詩。

          (教師相機評價)

          2、剛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詩。它們只是中國浩瀚詩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詩都是詩人漫游登臨寫下的見聞感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等都是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一千年前的一個秋天,有位詩人經(jīng)過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詩歌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望洞庭》,這位詩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詩人劉禹錫。

          3、簡單介紹作者:

          劉禹錫,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代表作《竹枝詞》、《陋室銘》。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教師提問:

          你掌握了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別人注意這些讀音?

          2、學習一下生字詞:

          正音:和hèhéhuóhuò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邊音。

          3、再讀一讀,結合課文中的插圖,理解一下詩句:

          看看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幫助別人。還有哪些詩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別人幫助的。

          4、說一說,你覺得詩中哪些句子寫的很美。你讀了有怎樣的感受和體驗:

         、藕馇锷珒上嗪,潭面無風鏡未磨:

          注意:

         、俸偷囊馑际侵负椭C。

         、诤笠痪涫且粋比喻句,讓學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到洞庭湖的湖面朦朧的意境美。

         、瓢足y盤里一青螺:

          讓學生想象一下常見的大白盤子里放一個青螺。結合一下文中的“白銀盤”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讓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怎樣的美麗?

          三、通過我們剛剛的學習,了解到詩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靜

          我們來好好讀一讀,看看怎樣能把它讀好。(注意重音、停頓)中間可以指導學生,正因為作者對于洞庭山水的熱愛,所以筆下的洞庭是那么美麗。

          四、通過學習,相信同學對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一下現(xiàn)實中的洞庭山水

          五、這樣的美景,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詩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陽樓》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讓大家讀一讀,背一背。

          【布置作業(yè)】

          一、解釋加橫線的詞,并寫出詩句的意思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1、詩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詩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認真背誦詩歌,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14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锻赐ァ肥翘拼娙藙⒂礤a在秋天轉任和州,行經(jīng)洞庭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

          古詩先以“秋月”與“湖光”相映照,一片和諧。湖面無風,如月下銅鏡鋪展于大地!扮R未磨”寫出了浩闊的湖面,波光粼粼,呈現(xiàn)出迷蒙之美。放眼遠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讓人愛不釋手。全詩構想新奇,化大為小,色調(diào)淡雅。

          因此,我覺得教學詩歌應該抓好三點:抓字眼:明確詩的意思。抓想象:領悟詩的意境。抓吟誦: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在此基礎上,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nèi)的1個字,正確認讀1個多音字“磨”。

          3、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為: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思路:1、導入揭題。2、組織教學,了解詩人,理解詩題;抓住字眼,明白詩意;想象意境,領悟詩情。3、積累內(nèi)化,拓展遷移。大致分二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接下來說說我預設的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后,解題,了解詩人。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精讀感悟(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沤虒W“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首先,指名學生讀好這句詩,指導學生從“和”中感受──和諧、協(xié)調(diào)。從“秋月”中讀出時間,即秋天的夜晚。結合看插圖,了解詩人當時看到的景物,明確“兩相和”的“兩”指的是湖光和秋月。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潭面無風鏡未磨”中的“潭面”指的是洞庭湖面,“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讀出這里隱藏的比喻,把潭面比作銅鏡。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詩: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平虒W“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學生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指名讀,想象:白銀做的盤子里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著它,你有什么感覺?詩中的“白銀盤”、“一青螺”指什么呢?再看插圖,說說感受。通過朗讀,請學生說說這句詩中又把什么比作什么,這句詩中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山比作青螺。整句詩的意思就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詩: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3、積累內(nèi)化,遷移運用:

         、爬首x、背誦。(指名有感情讀背,因已有基礎,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蒲由欤浩鋵崒懚赐ズ脑娺有許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薄杜R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彼麄兊奶攸c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請學生讀讀比較一下。

          課后: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古詩,說出每首詩的大意。

          能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三首詩。

          體會作者熱愛大好河山、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朗讀、背誦古詩。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指導學習《望洞庭》

          解題,了解詩人:

         、虐鍟n題:望洞庭。你從題目知道了些關于這首詩的什么信息?(寫的是洞庭,從“望”角度來寫的,是遠看)

         、平榻B詩人:

          劉禹錫,洛陽人,它的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2、初讀:

          自由讀詩,想想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讀,正音:潭、磨、螺。

          齊讀。

          3、精讀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拧昂馇镌聝上嗪汀保

          感受“和”──和諧、協(xié)調(diào)。

          你讀出時間了嗎?(秋天的夜晚:“秋月”)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結合看插圖。

          “兩相和”這“兩”誰與誰?(湖光與秋月)湖光秋月如此“和諧”,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和諧之美!

         、啤疤睹鏌o風鏡未磨”:

          感受“鏡未磨”──風平浪靜。(未:沒有)

          這里藏著一個精確的比喻,你讀出來了嗎?(把“潭面”比作“銅鏡”)

          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恰斑b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感受“遙望”“銀盤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絕倫。

          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里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著它,你有什么感覺?詩中的“白銀盤”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圖。說說感受。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朗讀、背誦。(指名有感情讀背,因已有基礎,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拓展延伸

          課后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山水詩背一背,并抄寫在積累本上。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習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重難點】

          1、感受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古詩朗誦音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詩句接龍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一個“詩句接龍”的小游戲,老師說詩的上半句,看誰能最快說出詩的下半句。有沒有同學發(fā)現(xiàn)小游戲中這些詩句有哪些特點呢?(生:山水詩)

          2、揭題釋題

          詩人游歷了名山、名水之后,詩興大發(fā),歌頌祖國壯美的景色,于是寫下了這些詩句,這就是山水詩,今天我們就跟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感受另一處山水之美吧。請看老師板書課題。(板書:望洞庭,師指導書寫“庭”,齊讀詩題)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洞庭湖的美景吧!(PPT展示洞庭湖圖片,介紹洞庭湖。)洞庭湖的景色如此之美,詩人站在遠處遙望洞庭湖,他看到了哪些景物呢?他又由此聯(lián)想到了什么了?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詩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劉禹錫的這首《望洞庭》。首先請大家自由讀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字音指名讀,師生評價,正音。

          3、讀出節(jié)奏

         、耪埓蠹易杂删氉x,邊讀邊試著在書上畫畫小斜線吧。指生讀。

         、浦干x,評價。齊讀。

          三、理解詩意

          1、交流方法

          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不少古詩,誰來說一說我們以往學習古詩的方法?(結合注釋;聯(lián)系插圖;串聯(lián)詞意;發(fā)揮想象;反復讀詩)

          2、自讀自悟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來自學一下這首詩吧。

         。2)四個小組,把你理解的詩句意思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并且和小組成員可以討論一下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反饋

          請同學們按詩句的順序,可以先讀出詩句,然后說說這句詩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了什么方法?

          4、齊讀古詩

          三、感悟詩境

          師:整首詩向我們展示了洞庭湖的美景,但是詩人卻只用了精煉的語句,那么劉禹錫在《望洞庭》這首詩到底寫了哪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輕聲讀全詩,邊讀邊圈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1、湖光秋月兩相和

          師:誰來讀讀第一句。詩人看到了什么?(板書:湖月)師:那是怎樣的湖光?怎樣的秋月呢?

          出示圖片:請你用四字詞語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風平浪靜,波光粼粼,水天一色……)

          師:一個“和”字表現(xiàn)出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和諧之美。(板書:和)師:來,我們一起讀出這寧靜和諧之美。

          2、潭面無風鏡未磨師:在這湖光秋月寧靜和諧的氛圍中,詩人靜靜地凝望著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

          師:這里詩人把什么比作什么?(生答)詩人為什么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銅鏡呢?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幅圖,白天,陽光照在湖面上,給人什么樣的感覺?(金光閃閃)此時,天上的白云,岸邊的樹木倒影是不是看得清清楚楚。

          師:再想想,夜晚,月光沒有陽光那么亮,灑在湖面上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呢?(湖面看起來朦朦朧朧、迷迷蒙蒙。)

          師:這看起來朦朦朧朧的湖面能像一面鏡子一樣平滑嗎?師:那這是一面什么樣的銅鏡呢?(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是什么樣子吧。(出示銅鏡圖片)沒有打磨過的銅鏡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模糊,朦朧)來,我們一起感受感受洞庭湖的朦朧美吧。(齊讀)

          師: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湖水與月光相互映襯,顯得非常和諧。湖上一點風都沒有,就像一面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請把這美麗的景色一起讀出來吧。(兩句詩連起來,全班齊讀)

          3、遙望洞庭山水翠

          師:在這朦朧的月色中,詩人眺望遠處,還看見了什么景色呢?(生答)(板書:山水)

          師: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點?你能用詩中的哪個字眼來概括出來?(翠)師:在皎潔的銀輝之下,山愈顯青翠,水愈顯清澈,山水相互映襯,渾然一體,這也是一種和諧之美。誰能用自己的朗讀表現(xiàn)山水之美?(指名讀,小組賽讀。)

          4、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作者看到這樣的山水又聯(lián)想到了什么呢?(生答)師:你覺得這句詩妙在哪?(生答:……比作……)師:這是多么精妙絕倫的比喻啊,詩人為什么要這樣比喻呢?(詩人看到月光灑在湖面上,湖面波光粼粼,想到了……)

         。ㄔ娙说囊暰又從廣闊的湖面集中到君山這一點,君山在這湖中就好像…)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是怎樣一幅美景吧。(出示圖片)師:詩人的想象力可真豐富。∥覀冊趯懽鲿r也要像詩人一樣放飛想象的翅膀。(板書:想象)

          師:詩人想象豐富,比喻恰當,寫下這句詩,你感受到詩人對洞庭湖懷有一種怎樣的感情呢?(喜愛、贊美)帶著你的喜愛之情一起來讀讀這一句吧。師:詩人筆下的洞庭山水變成了精妙絕倫的工藝品,給人莫大的藝術享受,詩人可真浪漫。。ㄅx)

          師:精妙的比喻讓人感受到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真不愧被稱為“詩豪”。(男生讀)

          師: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十分青翠,山水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讓人愛不釋手。一起讀。▋删湓婟R讀)

          5、小結全詩

          師:在詩人劉禹錫眼里,八百里洞庭不過是案上杯盤而已,詩人舉重若輕,自然淡泊,把人與景的關系表現(xiàn)得這樣親切,這也是人與景的和諧之美啊。(板書:人景)

          師: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湖美景再現(xiàn)于紙上,表現(xiàn)出驚人的藝術功底。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首山水小詩,感受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吧。R讀)

          6、指名背誦。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劉禹錫的《望洞庭》,詩人把美麗的洞庭湖景描繪出來,讓我們得到了美的享受,其實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許許多多有名的詩人都慕名而去,寫下了不少經(jīng)典名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板書:望洞庭

          湖月觀察

          和

          山水想象

          人景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17

          【文本細讀】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詩人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后,赴任的途中經(jīng)過洞庭湖時,月夜遙望洞庭湖寫下的。很多詩人寫洞庭湖,都著眼于它波瀾壯闊的氣勢,這首詩卻描繪了一幅寧靜優(yōu)美的洞庭月夜圖,明白如話,卻意味雋永。以語言輕俏,意境靜美而著稱。

          秋天的朗朗清月,灑下如水的月光,湖面上水平如鏡,靜靜的月,靜靜的湖,兩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沉靜、和諧、秀美的景色。今夜為何如此靜謐?因為“潭面無風”,風平則浪靜,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鏡未磨”形象地寫出月光下湖面的縹緲、朦朧之美,就像古時沒有經(jīng)過磨拭的銅鏡一樣,沒有鮮亮的光澤。古代沒有玻璃,鏡子是用青銅鑄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一個“遙望”將我們的視野一下拉向廣闊的八百里洞庭。此時,不僅可以欣賞到洞庭湖面之美,還可以看到美麗的山水之景。作者展開了奇麗的想象,給整幅畫畫上了點睛之筆:如果把月光下泛著銀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個巨大的白色銀盤的話,那么,湖中風景秀麗的君山就如同古時小婦人的青螺髻了!全詩純?nèi)粚懢,既有細致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比喻。讀來饒有趣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認識“螺”,掌握“庭、鏡、磨、螺、潭”5個生字。

          ⑵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爬^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

         、评斫庠娋涞囊馑,想象詩歌的意境。

          ⑶學習通過查閱工具書了解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洞庭湖的靜美。體會詩人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

          【策略與方法】

          反復朗讀,背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搜集有關春天的古詩,借助工具書理解古詩。

          2、教師準備:

          寫好古詩的黑板、古詩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師:前三篇文章我們了解了大自然的美麗,今天我們來看看祖國風景名勝的美。談談自己到過哪些風景名勝,激發(fā)學生對風景名勝的向往。

          二、自學古詩,感悟詩情

          1、讀詩。

          2、解詩題:

          詩題“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從一個“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詩句:

         、耪埓蠹易x一讀詩句,對哪些字詞還不明白。

         、茖W生質(zhì)疑:

          根據(jù)學生發(fā)問和回答,課件出示難解字詞意思,讓學生板書(看注釋、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等)。

         、且运娜诵〗M合作的形式討論詩句的意思。

         、饶銓W懂了哪一句,向大家匯報一下: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進行補充糾正(連字詞意思、看插圖等)。

         、砂颜自姷囊馑歼B起來說一說。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如詩句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無風”“鏡”“遙望”“山水”“白銀盤”。

          2、讀著詩句讓你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3、解答疑問:

          “兩相和”“鏡未磨”“翠”“青螺”等詞語的理解部分學生會感到困難,教師可以結合資料進行說明。

          4、讀全詩,體會望洞庭的動之美。

          5、品味吟讀,入境背誦:

          理解了詩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夠入情入境地想象詩人當時的情景,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就更好了。

          鼓勵學生背誦。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學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記憶“庭、鏡、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孟浩然也寫了一首描寫洞庭湖的詩,我們來比較背誦欣賞。

        【《望洞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望洞庭教學設計08-08

        《望洞庭》教學設計04-20

        《望洞庭》教學設計07-06

        《望洞庭》教學設計12-22

        望洞庭教學設計04-24

        語文《望洞庭》教學設計05-15

        望洞庭教學活動設計07-22

        《望洞庭》教學設計范文08-08

        語文《望洞庭》教學設計08-09

        望洞庭教學設計及評價08-0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