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時間:2023-07-27 12:21:04 記錄 我要投稿

        (優(yōu))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1

          科目:數(shù)學

        (優(yōu))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年級:五年級

          授課者:張xx

          課題:方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我們去菜市場買東西用什么稱呢?

          學生:秤、電子秤

          老師:那你見過這樣的秤嗎?出示天平

          二、 介紹天平

          它有兩個托盤,中間有刻度,兩天刻度相等,中間刻度為0.這就是天平。

          三、 探究新知,觀看課件

         。ㄒ唬┑仁

          1、 在天平的兩邊放入砝碼,左盤:20克和30克,右盤:50克,中間刻度指向0,那么說明天平平衡了。

          提問:你能根據(jù)此列出一個式子嗎?

          學生:20+30=50

          2、 觀看課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 何為等式?學生一起說: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舉例:60+X=80 70+20=90 50-20=30

          4、 總結:我們剛剛說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關系,等式是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

          5、 舉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嗎?

          學生:不是。

          6、 齊說兩遍等式的概念。

         。ǘ┓匠

          1、 像30+X=80、X+20=70、2X=100這樣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學生:方程

          老師:看來這位學生已經(jīng)預習了本節(jié)內容,值得表揚。

          2、 對,就是方程,像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復讀。舉方程的例子。

          3、 等式和方程的關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ㄈ┌鍟

          20+30=50

          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

          四、 練習

          1、 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為什么?

          五、 總結:何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

          聽課意見:

          1、從生活中事物導入,來吸引學生們的眼球。

          2、在課堂安排上具有邏輯性:等量關系——→等式——→方程

          3、在板書上,注重用彩筆區(qū)分,清晰的描繪出了概念。

          4、在課堂中照顧到了大部分學生,能做到一視同仁。

          5、在強調重點時,采用多讀、多念的方法,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2

          一、情境導入:

          1、 師:小朋友,咱們先來聽一個童話故事:

          在螞蟻王國里有一座小橋。有一天,一陣狂風把小一個扶手給刮斷了。這可怎么辦呢?小螞蟻們準備再用木頭做一根扶手。小朋友,你們知道扶手有多長嗎?

          生:不知道

          師:扶手到底有多長呢?我這里有一根和扶手一樣長的小棒。哪位小朋友愿意用我盤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長?

          生1選用棋子,擺出來有5個棋子那么長。

          生2選用回形針,擺出來有6個回形針那么長。

          生3選用正方體,擺出來有4個正方體那么長。

          2、質疑

          師:這可奇怪了,同樣長的扶手,可量出來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生:是因為選用的工具不一樣)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學生活動:(聽故事,看大屏,用桌上的工具量長度。)

          評:一開始就以童話故事的方式引入課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抓住了。然后教師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比如棋子、回形針、正方體等作為測量物體的工具,讓學生感受到用不同的工具去測量,標準不一樣,那么產(chǎn)生的結果也不一樣。從而引發(fā)認知沖突,產(chǎn)生學習新知的迫切需要。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人們經(jīng)過長期的探索才建立了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

          二、認識厘米

          1、 觀察直尺

          師:下面咱們就來認識尺子。請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數(shù)。

          師:對,你們按順序讀一讀。尺子最左端的數(shù)是幾?

          生:0。

          師:猜一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生:表示起點。

          師:對,0對著的這根長刻度線就表示起點,咱們給它取個名字,叫0刻度。(板書)

          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線,有長有短。還有“cm”。

          師:“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咱們就一塊兒來認識厘米。(板書課題)

          (評:通過學生自主觀察、探究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為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

          三、用厘米量

          1、 估幾厘米

          師:咱們估計一下,這座小橋大約幾厘米長?(學生各自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2、 量幾厘米

          學生量,老師巡視。選取幾位學生演示,并評一評誰的方法好。然后互相說說是怎么量的。

          師:螞蟻們知道了扶手的.長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們想不想去看看?

         。ㄔu:這里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厘米量。教師讓學生之間互相說一說,在量的基礎之上再用說的方式來鞏固測量的方法,使學生熟練掌握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新知識。而且選取學生進行演示,那么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也就一目了然。分析了以后能讓學生對這些錯誤有一個比較深的印象,那么自己嘗試時便會有意識地去避免這些錯誤。)

          四、探究交流:

          1.把自學中的收獲和問題與小伙伴分享、交流。

          2.請同組的小伙伴解決自己不懂的問題。

          3.小組長把小伙伴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好。

          4.小組匯報本組同學的收獲。

          5.報告員把小組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請其他小組的同學解答。

         。ńM內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精講釋疑: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教師要重點講解讓學生知道直尺上有些什么,讓每個學生都認識1厘米和幾厘米,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用直尺正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五、總結

          總結本節(jié)課所知識。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3

          3、師:好,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呢?

          生:一共有幾個杯子、花……

          師:好,看這些式子,我們都用到了乘法口訣(板書口訣)。這樣跟7有關的運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訣。

          三、練習

          1、練一練

          第一題:

          師:誰能把題目完整準確的讀出來。

          生:(讀)

          師: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橫的、再看豎的各有幾塊。

          師:有幾列、幾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塊)

          第二、三題 (開火車)

          第四題先讀題目,再找同學回答。

          2、書上的習題

          自己寫——檢查——檢查好寫1、2題——挑同學說答案

          3、延伸

          師:那么,看同學們有想到嗎?一句乘法口訣能寫出2個除法算式嗎?試一試

          4、思考題:不出聲,想想什么意思——老師給解釋一遍題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師對答案。

          意見:

          今天,我聽了陳老師上的校級公開課,課題為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7的乘法口訣》。在學習7的乘法口訣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1-6的口訣,對口訣的結構及意義都有所了解,就教材而言,簡單地處理成找規(guī)律,編口訣,背口訣的機械記憶的模式顯得很枯燥,因此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趙巧老師在深入鉆研與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對本課的教學目標進行了重新的定位。力求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課程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發(fā)揮學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知識遷移作用,為學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自我完成對7的乘法口訣的編制,在初步經(jīng)歷"觀察、嘗試、交流、欣賞"等數(shù)學活動中形成相關的活動經(jīng)驗,體驗數(shù)學創(chuàng)造的樂趣,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歸納起來本節(jié)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chuàng)設直觀生動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根據(jù)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直觀生動的活動情境。課的一開始,通過“用三角形拼小船”的情境,很直觀的幫助學生展現(xiàn)了1只小船需要7個三角形,2只小船需要2個7的三角形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加法的基礎上初步感知了的乘法口訣所有得數(shù),從表象上理解1個7,2個7是14,21是幾個7相加的和,28里面有幾個7等等,幫助學生建立乘法算式來源,也是編乘法口訣的基礎,為后面學生編寫乘法口訣作了很實在的準備。

          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在課堂中,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訣,讓學生根據(jù)表格填寫的結果和以前編口訣的'經(jīng)驗獨立編口訣。學生利用舊知遷移進行新知的學習,而且教師在上一環(huán)節(jié)已為學生搭建了腳手架,根據(jù)口訣的得數(shù)學生很快就編出7的乘法口訣,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利用集體的智慧,寫出所編寫的口訣,從后面口訣的匯報可以看出教師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編排是非常成功的,學生主動去獲取新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接著教師在學生掌握7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觀察比較各句口訣的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讓學生交流討論理清口訣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溝通口訣之間的聯(lián)系,并說說哪些口訣比較好記,使學生明白即使忘記了哪一句口訣,也是可以憑借他們之間的關系,找出結果。在記憶口訣時教師緊密聯(lián)系學生實際情況,從學生中來,回到學生中去,使口訣的記憶充滿挑戰(zhàn)和快樂。整個學習過程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到學習是快樂的。

          3、重視練習的趣味性和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師不僅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表現(xiàn)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在知識處理方面,能夠用“摘蘋果”,觀察七言古詩詞,以及找出《西游記》歌詞的數(shù)字中隱藏的乘法口訣,算七星瓢蟲背上的星星等趣味方式,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數(shù)學的思想和方法,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數(shù)學的價值。

          整節(jié)課,趙老師創(chuàng)建了一種開放的、浸潤的、積極互動的課堂文化,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扎實有效,真正體驗到了學習是快樂的。

          最后一點小小的建議:

          第一、找規(guī)律背口訣時,我覺得還是看算式找規(guī)律更清楚些,便于學生比較;

          其次、自由背口訣的時間稍長了些,還可以多換幾種形式背更豐富學生的記憶。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4

          今天上午我校組織教師到實驗小學聽公開課課。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

          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趙曼老師上三年級《級的變化規(guī)律》,趙老師在課件里呈現(xiàn)了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fā)性。特別之處,是趙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不但激發(fā)了他們了學習的欲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趙老師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shù)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chuàng)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chuàng)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tài)。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壁w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積極狀態(tài),由自發(fā)的好奇心變?yōu)閺娏业那笾a(chǎn)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xiàn)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fā)展。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shù)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復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總之,趙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現(xiàn)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5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談話:在上學期我們學習過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要精確地測量物體長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請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物體長度的?(學生匯報)

          3.那么,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學生回答)

          4.填上合適的單位(課件演示,指生回答)

          5.請同學們看一看,估計一下我們的數(shù)學書厚是多少?(生:1厘米)請同學用尺子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的實際長度。以小組為單位,對測量結果進行交流。 數(shù)學書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生:大約1厘米)

          6.提問: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該怎么辦呢?

          7.能不能用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來精確地表示書本的厚度?(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借助游戲以及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在活動中產(chǎn)生知識上的沖突,為新知的出現(xiàn)做好鋪墊】

          二、 動手操作,認識新知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認識厘米與毫米的關系。

          觀察自己的直尺,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個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間還有更小的格。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個小格一個小格地數(shù)(一毫米一毫米地數(shù)),10個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個1毫米。(板書: 1厘米=10毫米,1cm=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 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長?(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 )毫米 5厘米=( )毫米 70毫米=( )厘米

          (6)你能測量出書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個小格,是6毫米)

          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長度,形成1毫米的長度觀念。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長?拿出一張光盤,看一看,摸一摸。這張光盤的厚度就大約是1毫米。(小魔術: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盤,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寬度大約1毫米。讓學生反復做一做,加深對1毫米的認識。)閉眼想象并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2)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長度接近1毫米。(電話卡的厚度、學生卡的厚度)【通過多次的直觀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概念從實際中來,便于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3)說一說,測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會用到“毫米”作單位?(小的物體)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幣、1元硬幣的厚度大約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約10天長1毫米,腳趾甲大約20天長1毫米。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用到毫米。

          三、解決問題,拓展練習。

          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拈L度單位或數(shù)。

          一只螞蟻長約3( )。

          一本字典厚70( ),也就是( )厘米。

          2.請量一量下面各圖的長度 (內容見練習紙)

          學生量出橡皮、回形針、鐵釘?shù)拈L度并填空。

          3.先判斷下面哪個圖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的判斷對不對。

          學生完成P5第1題。

          4.量出每條邊的長度(以毫米為單位)

          學生完成P5第二題。

          5.動動手:

          拿出你喜歡的一種文具或者物品,量一量它是多少毫米?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們覺得開心嗎?說一說你有什收獲?

         。ㄩ_心。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硬幣、磁卡等物體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知道了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shù)時,就可以用毫米表示;還知道了厘米與毫米的關系是: 1厘米=10毫米。)

          【板書設計】

          毫 米 的 認 識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2毫米=1厘米2毫米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6

          師出示幻燈片

          如果給你一個機會,長大了當一名質檢員,有2個乒乓球,其中有一個不是2.7克,次品較輕,怎么找出這個次品?

          師:什么是次品?

          生:次品是偏輕或偏重,只要沒達到2.7克,都是次品

          師(拿出兩個乒乓球):你知道那個是次品嗎?

          生(齊):不知道。

          師:放在那里我們能不能看出來呢?

          生:①臟的那個。②爛的那個。

          師:那么我們就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是什么呢?

          生(齊):天平!

          師:誰來說說給你一個天平,你會怎么辦?

          生:用天平秤,一邊放一個乒乓球。

          學生上講臺扮演天平,兩只手當作天平的兩個盤,學生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

          師:同學們,你們看后認為那邊偏輕呢?

          生:手在上面的那邊偏輕。

          師:左邊翹起來了,說明什么呢?

          生:說明要輕一些,輕一些就代表是次品。

          師:我們用天平來秤物體,一邊高一邊低,說明有一個是次品,如果兩邊都平衡了的話,有沒有次品呢?

          生:沒有。

          師:那么兩個大家會不會找?

          生:會。

          老師用幻燈片展示兩個乒乓球怎么來找次品。

          師:這是兩個乒乓球,那如果三個乒乓球又該怎么找呢?

          生:秤兩次。

          師:那剛才我們用了幾次找到了次品?

          生:一次。

          老師利用幻燈片演示怎么來秤。

          師:那三個乒乓球,我們把它分了幾份來秤的呢?

          生:三份。

          生:盤子一邊一個,還有剩下的一個,所以是分成了三份。

          師:分成了三份,怎么秤的呢?同學們回憶一下。

          生:如果平衡,那剩下的那個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輕的那個就是次品。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7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看書地20頁“走進鄉(xiāng)村”的畫面,讓學生從圖畫中找一找自己認識的,一方面鼓勵學生從生活的空間中“發(fā)現(xiàn)”圖形;另一方面為圖形分類做準備。

          二、分一分:

          1、小組活動:把找出的圖形進行分類。

          2、匯報:分類的方法和標準。

          3、對找到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并說明分類的標準。

          4、分類后,找出同一類圖形的共同特點,引導學生總結出和梯形的定義。

          三、畫一畫:

          讓學生在點子圖上畫、梯形和三角形。在畫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圖形的特點,體會這些圖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了解長方形、正方形和之間的關系。

          聽課

          評議

          從情境圖中找出并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8

          講課教師

          XXX

          班別

          三年級(1)班

          記錄者

          XXX

          講課題目

          四 邊 形

          時間

          xx-10-13

          第二節(jié)課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放錄像(介紹第一小學的校園),然后讓學生觀察主

          題圖(課本的圖)

          教師提問①:“在圖中你能看到什么?”(讓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圖形了嗎?”

          學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藍色地板磚

          學生2:我看到了長方形的藍色地磚 ….(接著請好幾個學生回答)

          2、點明主題

          在這個美麗的校園里有許多的圖形。其中像正方形、長方形、藍色地磚的形狀和推拉門的形狀,都叫四邊形。

          (引出主題:四邊形)

          二、探究交流,學習新知識

         。1)、涂一涂(教師向每位學生發(fā)一張畫有許多圖形卡片)

          教師的問題:在卡片上找出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并把它涂上顏色。

          學生都很認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師展示兩張學生的結果,在學生之間進行評價

         。2)、四邊形的特點

          教師投影出涂好的四邊形,并問;“觀察一下這些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匯報結果:四邊形的特點是有四條邊、四個角

          師生共同探究,進一步讓學生發(fā)現(xiàn)和認識到四邊形都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 舉例進一步深化

          請兩個學生到電視前提出長方體的面是四邊形

          (得出結論:長方形的六個面是四邊形)

          教師還讓學生聯(lián)系周圍的東西有哪些是四邊形

         。▽W生爭先恐后地回答)

          三、動手實踐,取得新知識

          1、課前教師給每個小組一個信封(里有很多圖形卡)

          教師要求每個小組按不同的`分法把圖形卡分組。

          討論后小組匯報分類結果:(1)、按圖形的相似來分

          (2)、按圖形的顏色來分…

          點評:

          利用錄像引起學生的注意。老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在屏幕上隨機出現(xiàn)各種圖形,這加深學生對四形的認識,從而引出新課的主題(四邊形)。讓學生通過觀察、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夠區(qū)分和正確辨認四邊形,并以小禮物獎勵的形式去表揚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小組討論形式培養(yǎng)學生間的相互合作;師生共同探究問題的教學設計由淺入深,使學生容易接受知識教師循循善誘,使學生跟著一起動腦、動手,且讓學生去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提高課堂氣氛

          2、游戲(準備工具:橡皮根、釘子板)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圍一個四邊形

          教師提問:①“你圍成什么四邊形”

          學生答:①“長方形” 或 “正方形”

          教師提問:②“為什么圍成的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為什么認為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先讓學生討論,然后請多個學生回答,再討論“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小組討論,每組項基本原則找一至兩個發(fā)言)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最后教師在屏幕上顯示總結:

         、匍L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陂L方形的對邊相等

          正方形的四邊相等

          2、聯(lián)系實際問題引入另一游戲:

          “我們鎮(zhèn)是毛織重鎮(zhèn),用毛線編織出美麗的衣服”(回歸生活)引出游戲,教師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編織多種四邊形,這時學生自己動手編織出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

          四、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師解答,并總結整節(jié)課。

          五、板書:

          四 邊 形

          四 條 直 的 邊

          四 個 角

          但教師沒有說出正確的分法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親自動手,提高其積極性,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思維,并且讓學生去總結知識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對家鄉(xiāng)的關注。反饋學生掌握的知識的程度板書簡潔而明了,突出四邊形的特征

          總評:

          這節(jié)課教師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知識點。

          通過多種游戲,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并認識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9

          一、 發(fā)散思維,引出課題

          例題:將-4,+3,+4,-3分成兩組。

          1·將-4、-3分在一組,將+4、+3分為另一組,就是將負數(shù)分為一組,正數(shù)分為另一組。

          2·我將-4,+4分在一組,將-3,+3分為另一組,就是把數(shù)是否相同作為分組的依據(jù)。

          3·我把-4與+3分在一組,把+4與-3分在另一組。理由是兩個數(shù)的符號不同,符號后面的數(shù)也不相同。

          二、比較概括,提煉定義

          一般地,一個數(shù)由兩部分構成,即符號和剛才提到的“符號后面的數(shù)”,考慮這兩個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種不同的分法。兩個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種分法,把“符號”是否相同作為分組的依據(jù),得到的是已經(jīng)學過的一組正數(shù)和一組負數(shù),把“符號后面的數(shù)”是否相同作為分組的依據(jù),得到了-4與+4、+3與-3這樣成對的數(shù),那么它們又應該叫什么數(shù)呢?

          這就是見天我們這節(jié)課需要你學習的內容:相反數(shù)。

          為什么叫相反數(shù)而不叫別的數(shù)呢?

          一個正數(shù),一個負數(shù),表示的意義相反,所以叫相反數(shù)。

          符號不同、符號后面的數(shù)相同的兩個數(shù)叫相反數(shù)。

          一個數(shù)前面添上不同的符號后得到的兩個數(shù)叫相反數(shù)。

          師:請你舉例說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數(shù)。

          課本上說“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相反數(shù)”

          “只有符號不同”說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號后面的數(shù)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號后面的數(shù)相同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相反數(shù)。

          “只有符號后面的數(shù)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號不同” ,與課本上的說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見,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在數(shù)學學習中,對此我們應該多加注意。需要說明的是,課本用“只有符號不同”包含“符號后面的數(shù)相同”的意思,好處是使相反數(shù)的概念更精煉,同時也避免了使用“符號后面的數(shù)”這一說法容易引起的誤會,關于這一點,以后我們還將看到。

          師:“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數(shù),也可以說-4是+4的相反數(shù),即+4與-4互為相反數(shù)。請大家一起把“+3與-3互為相反數(shù)”的意思說具體一點。

          課本上特別指出(板書):0的相反數(shù)是0。

          口答練習:說出下列各數(shù)的相反數(shù):

          -7, -0.5, 0, 6, +1.5

          三、數(shù)形結合,深入討論

          例 請在數(shù)軸上標出表示+4的相反數(shù)的'點.

          0 4

          從數(shù)軸上看,相反數(shù)的另外一個特點是:表示每一對相反數(shù)的點到原點的距離相等

          相反數(shù)的概念中“只有符號不同”包含著其它的相同,就是“符號后面的數(shù)相同”,在數(shù)軸上就是距離相等。

          掌握了老師提到的分析問題的方法。關于相反數(shù),我們是從“符號”和“符號后面的數(shù)”兩個方面去研究的,這兩方面的特點既包含在相反數(shù)的概念中,又體現(xiàn)在數(shù)軸上,將二者結合起來考慮將有助于以后的數(shù)學學習。

          到現(xiàn)在為止,關于零的特殊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生眾:零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零的相反數(shù)還是零;零不能作除數(shù)。

          練習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書)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相反數(shù)。 零的相反數(shù)還是零。

          符號 相反 相反 分居原點兩側

          到原點距離相等

          通過這次七年級(三)班李紅鴿老師的課,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加油!

          愿所有的人開心快樂!!!!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10

          一、教學構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十分熟悉的立體圖形,在生活中經(jīng)常要求解它們的表面積,例如:計算做一個長方體形狀的魚缸需要多少材料。雖然學生已經(jīng)學會了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但是由于學生缺少生活實踐經(jīng)驗,導致計算出來的結果不符合實際要求:多加了一個上面的面積。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學生似懂非懂:魚缸的外形是什么樣的?長方體嗎?計算所需材料的面積是否就是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魚缸沒有哪一個面,所以實際上是計算哪幾個面的總面積?如何計算這些面的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內容和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對于以上幾個問題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在認識矛盾沖突是如何產(chǎn)生的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驅使下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去解決魚缸制作的問題來開展教學。當學生經(jīng)歷了探索發(fā)現(xiàn)的過程,就學會了如何用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實踐,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表述能力。同時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了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和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學習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2.使學生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里幾個面的總面積,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導學生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回憶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以及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那么誰來說一說什么叫做表面積以及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2.聯(lián)想:

          (拿起一個正方體的模型,手摸著面)提問:正方體的面有什么特點?正方體的表面積是指什么?正方體里每個面的面積怎樣算?所以可以怎樣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3.歸納引入新課:

          正方體的6個相同的正方形面的總面積就是正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怎樣求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

          4.教學例2

          提問:題目條件是什么,讓我們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就是求正方體的什么?你會算嗎?

         。ㄕn堂實錄:有同學提出可以用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因為長方體是一種特殊的正方體,所以可以這么做。有小部份同學同意這個觀點,但是通過計算后認為方法太繁,可以用簡便方法。)

          (點評: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是否有好的開頭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上課一開始,我首先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進行導入,先請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接著根據(jù)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推導,從而引出新的計算方法,使得學生愉快主動地進入學習情境,強化了有意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對新的知識進行探索。通過教學的導入,明確了教學的目標,確定了研究方向,這時再引導學生學習就事半功倍了。)

          師: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積只要用棱長乘棱長求出一個面的面積,再乘6。

          二、魚缸的制作問題

          說明: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實際生產(chǎn)和生活過程中,有時不需要計算6個面的餓總面積,只需要計算某幾個面的總面積。這就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思考要求哪幾個面的面積和,并思考每一個面的面積怎樣算。如例3。

          1.幫助學生回憶魚缸的形狀(長方體,但是沒有上面)

          2.如何計算所需材料的面積?(就是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但是要減去上面的面積)

          3.教學例3

         。ǔ鍪鹃L方體模型,把它看成魚缸的模型)

          (1)魚缸缺少哪個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幾個面的面積和?哪幾 對面有相同的.兩個?哪個面只有一個?如何計算每一個面的面積?(5個面,沒有上面,左面=寬*高前面=長*高 底面=長*寬)

          (3)指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c評:在教學中采用學生生活中較熟悉的物體“魚缸”啟發(fā)學生如何計算制作一個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也就是計算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這個事例在生活中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好地聯(lián)系實際情況進行學習。以上這一系列的活動表現(xiàn)了完整的探究過程,都體現(xiàn)讓學生經(jīng)歷整個教學的探究過程。)

         。4)改變題目要求,使得長方體的寬和高長度相等,觀察模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學生1:長方體的寬和高相等時,它的左面和右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學生2:長方體的寬和高相等時,它的前、后、上、下四個面是完全相同的長方形。

          學生3:這個長方體沒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個面的面積,它的前面、后面、下面這三個面完全相同

          說明:寬和高長度相等時,長方體的前面、后面、下面這三個面完全相同(魚缸沒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個面的面積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積,就是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數(shù)量。

         。c評:數(shù)學是很嚴謹?shù)模栽趯W生敘述的時候要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我在教學的時候還注重評價,運用語言和體態(tài)及時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椭笇,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第三位同學回答地最完善,所以我表揚了他在敘述數(shù)學問題時所具有的嚴謹性,同時要求全班同學在這方面要向他學習。)

          4、練習

          書P42頁練習二的第一、二 題。

         。c評:要計算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關鍵是要知道如何計算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這些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鞏固,而且通過指名學生口答練習,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有利于以后教學的實施)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11

          1 7 2 6 3 5 4 4

          ④、教師指著上面四種分法提問:這四種方法中有一種比較特別,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

          ⑤、請學生說,并說說為什么不一樣?

         、蕖⒔處煔w納指出:最后一種分法中每份的數(shù)字卡片數(shù)同樣多,都是4張。(教師板書:同樣多)

          2、引入

          動手實踐二:

          ①、教師明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樣多;

         、凇W生動手操作,教師檢查、指導;

         、、請一名學生上黑板把8個磁鐵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樣多;

         、堋W生分完,教師提問: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是幾個?教師指著學生分的磁鐵說: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叫平均分。(教師在磁鐵下貼出紙條,學生齊讀一次)

          <二>、探索新知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12

          1.教師放錄像(介紹第一小學的校園),然后讓學生觀察主題圖(課本的圖)

          教師提問①“在圖中你能看到什么?”(讓同桌互相交流)

         、凇澳憧吹綀D形了嗎?”

          學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藍色地板磚

          學生2:我看到了長方形的藍色地磚……(接著請好幾個學生回答)

          2.點明主題

          在這個美麗的校園里有許多的圖形。其中像正方形、長方形、藍色地磚的形狀和推拉門的形狀,都叫四邊形。

          (引出主題:四邊形)

          二、探究交流,學習新知

          1.涂一涂(教師向每位學生發(fā)一張畫有許多圖形卡片)

          要求:在卡片上找出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并把它涂上顏色。

          (學生都很認真地找和涂)

          老師展示兩張學生的結果,在學生之間進行評價。

          2.四邊形的特點(教師投影出涂好的四邊形)

          要求:觀察一下這些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匯報結果:四邊形的特點是有四條邊、四個角。

          師生共同探究,進一步讓學生發(fā)現(xiàn)和認識到四邊形都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舉例進一步深化

          請兩個學生到電視前提出長方體的面是四邊形

          (得出結論:長方體的六個面是四邊形)

          教師還讓學生聯(lián)系周圍的東西有哪些是四邊形

          (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

          三、動手實踐,取得新知

          1.課前教師給每個小組一個信封(里有很多圖形卡)

          要求:每個小組按不同的分法把圖形卡分組。

          討論后小組匯報分類結果:(1)按圖形的'相似來分;(2)按圖形的顏色來分。

          2.游戲(準備工具:橡皮根、釘子板)

          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圍一個四邊形

          提問:①“你圍成什么四邊形?”(“長方形”或“正方形”)

          提問:②“為什么圍成的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為什么認為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先讓學生討論,然后請多個學生回答)

          再討論“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小組討論,每組項基本原則找一至兩個發(fā)言)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最后教師在屏幕上顯示總結:

         、匍L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正方形的四邊相等

          3.聯(lián)系實際問題引入另一游戲:

          “我們鎮(zhèn)是毛織重鎮(zhèn),用毛線編織出美麗的衣服”(回歸生活)引出游戲,教師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編織多種四邊形,這時學生自己動手編織出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13

          2、關系:大蘋果每千克價格比小蘋果貴3元。

          第一種方法

          第一步:假設 小蘋果每千克的.價格

          第二步 表示 大蘋果每千克的價格

          第二種方法

          第一步:假設 大蘋果每千克的價格

          第二步 表示 小蘋果每千克的價格

          3、總結:

          先假設字母(大膽)

          再表示關系(小心)

          六、回顧與總結:

          1、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獲?

          3、還有什么問題?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能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余3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能辨認方向。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以不同物體為參照物來辨別方向。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舊知

          1、請你說出徐老師站的位置?

          2、引導學生用指南針找北方,說出南北、東西兩對相反的方向。

          二、探究新知,深化認識

          1、指名指出北和南,并說說你是怎樣找出來的.?

          2、小組合作:順時針找東方

          一個小組匯報后教師分析。

          3、轉換觀察點,問:北方向在哪?找出后學生齊答其它三個方向。

          4、三個點的北方向有什么相同點?指向哪?

          5、師小結:這說明北方向是一致的。

          6、猜C點的北方向和A點的北方向?

          7、讓學生貼出北方向。

          三、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1、小組活動:找出你喜歡的點指出東、南、西、北。

          根據(jù)觀測點的不同找準方向。

          2、全體做游戲:

          (1)明確要求。

          (2)根據(jù)觀測點的變化找方向。

          (3)分組展示,體驗成功。

          四、總結質疑,拓展延伸。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教師點評。

          2、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的北極和南極,拓展延伸。

          分析:

          1、徐平老師的這節(jié)綜合實踐課《認識方向》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突破得比較好。徐老師通過形式多樣的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巧妙地化解了教學的難點:根據(jù)觀測點的變化來找方向。

          2、教師的語言精煉,教態(tài)自然,和藹可親,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師能恰當?shù)剡\用教具和學具創(chuàng)設情景,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本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同桌合作、小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加深對方向的認識,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是上得很成功的!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15

          評價意見:

          閆老師重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充分使用動態(tài)的'學習材料,精心組織,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在興奮愉悅的氛圍中動起來,提高學習效率。學生精彩的表現(xiàn),閆老師未能針對其人及時給予充滿鼓勵的評價,只是蜻蜓點水。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07-28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合集)07-26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優(yōu)秀)07-27

        小學聽課記錄12-16

        [經(jīng)典]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15篇07-26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15篇【集合】07-26

        [熱門]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15篇07-26

        [集合]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15篇07-26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精華15篇)07-2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