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品茗中的禮儀及茶葉的傳說介紹

        時間:2021-06-11 18:35:30 禮儀常識 我要投稿

        品茗中的禮儀及關(guān)于茶葉的傳說介紹

          (一)鞠躬禮:分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種。根據(jù)行禮的對象分成“真禮”(用于主客之間)、“行禮”(用于客人之間)與“草禮’(用于說話前后)。站立式鞠躬與坐式鞠躬比較常用,其動作要領(lǐng)是:兩手平貼大腿徐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彎腰,彎腰時吐氣,直身時吸氣。彎腰到位后略作停頓,再慢慢直起上身。行禮的速度宜與他人保持一致,以免出現(xiàn)不諧調(diào)感!罢娑Y”要求行九十度禮,“行禮”與“草禮”彎腰程度較低。

        品茗中的禮儀及關(guān)于茶葉的傳說介紹

          在參加茶會時會用到跪式鞠躬禮。“真禮”以跪坐姿勢為預(yù)備,背頸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斜,同時雙手從膝上漸漸滑下,全手掌著地,兩手指尖斜對,身體傾至胸部與膝蓋間只留一拳空當(dāng)(切忌低頭不彎腰或彎腰不低頭)。稍作停頓慢慢直起上身,彎腰時吐氣,直身時吸氣!靶卸Y”兩手僅前半掌著地,“草禮”僅手指第二指節(jié)以上著地即可。

          (二)伸掌禮:這是品茗過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禮節(jié),表示“請”與“謝謝”,主客雙方都可采用。兩人面對面時,均伸右掌行禮對答。兩人并坐時,右側(cè)一方伸右掌行禮,左側(cè)方伸左掌行禮。伸掌姿勢為:將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邊,四指自然并攏,虎口稍分開,手掌略向內(nèi)凹,手心中要有含著一個小氣團的感覺,手腕要含蓄用力,不至顯得輕浮。行伸掌禮同時應(yīng)欠身點頭微笑,講究一氣呵成。

          (三)叩指禮:此禮是從古時中國的叩頭禮演化而來的,叩指即代表叩頭。早先的叩指禮是比較講究的,必須屈腕握空拳,叩指關(guān)節(jié)。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演化為將手彎曲,用幾個指頭輕叩桌面,以示謝忱。

          (四)寓意禮:這是寓意美好祝福的禮儀動作,最常見的有:鳳凰三點頭。用手提壺把,高沖低斟反復(fù)三次,寓意向來賓鞠躬三次,以示歡迎。高沖低斟是指右手提壺靠近茶杯口注水,再提腕使開水壺提升,此時水流如“釀泉泄出于兩峰之間”,接著仍壓腕將開水壺靠近茶杯口繼續(xù)注水。如此反復(fù)三次,恰好注入所需水量,即提腕斷流收水。

          雙手回旋。在進行回轉(zhuǎn)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回旋。若用右手則必須按逆時針方向,若用左手則必須按順時針方向,類似于招呼手勢,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去,去、去”了。

          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

          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話說:“茶滿欺客”,茶滿不便于握杯啜飲。

          [品讀《茶經(jīng)》]善有惡報的變態(tài)潛規(guī)則

          《茶經(jīng)》里有一個發(fā)生在東晉元帝時期的故事。當(dāng)時,安徽壽縣有一個老太太,每天一大早就提著一個罐子,里面裝上茶水,上街去賣。生意特別好,從早到晚買的人絡(luò)繹不絕,但是罐子里的茶水卻始終不減。收攤后,老太太就把賣茶得來的錢發(fā)放給那些沿街乞討的孤苦窮人。人們都感到很奇怪。后來,當(dāng)?shù)赜嘘P(guān)部門就派人把她給抓了起來,送進了大牢里。到了夜里,老太太提上賣茶水的罐子,從監(jiān)獄的窗戶飛了出去。

          原文這樣記敘:“晉元帝時,有老嫗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所得錢散路旁孤貧乞人。人或異之。州法曹縶之獄中。至夜老嫗執(zhí)所鬻茗器從獄牖中飛出!

          茶道精神不乏樂善好施、扶危救困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且源遠流長!恫杞(jīng)》所引的這個數(shù)千年前的神話傳說不過是滄海一粟。遠的且不說。清末民初,舊京社會底層生活悲慘,無家可歸、流落街頭、朝不保夕、奄奄待斃者比比皆是,凍餓而死陳尸街巷,已是人們司空見慣的事情了。對這種餓殍載道的現(xiàn)象,老字號吳裕泰的老東家、京師茶行公會會長、徽商吳錫卿每逢隆冬仨月就在東北城一帶開辦臨時粥廠,支棚搭灶,每天早晨施舍熱粥每人一碗,此舉雖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窮苦民眾的悲慘命運,但是對于那些在風(fēng)雪嚴(yán)冬中缺衣少食流浪街頭的窮人來說,得此一碗熱粥也許又能多挺過一天,賴以茍活度過冬仨月,從“鬼門關(guān)”上闖過來。諸如此類的善舉,在茶人吳老先生身上還有很多,以至于,在他身后,除他個人名下的公司股份資產(chǎn)外,竟無其他恒產(chǎn)和財富,僅有薄蓄而已。

          今年“五一”前,我參加了《茶周刊》和北京老舍茶館一起舉辦的一場茶文化節(jié)。期間,老舍茶館正式宣布了他們要資助云南少數(shù)民族孩子上學(xué)的消息,在對老舍茶館尹智君總經(jīng)理的采訪中,我了解到,他們從成立至今一直將社會公益事業(yè)放在公司工作的重要位置,每年都要投身各類公益慈善事業(yè)中去,資助云南少數(shù)民族孩子只是其中并不顯眼的一件。但是,他們卻并沒有大肆宣揚這些,因此,對他們所參與和倡導(dǎo)的一件件公益活動,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知之甚少。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像老舍茶館這樣。不少聰明的人倒是從社會公益活動中發(fā)現(xiàn)了巨大的商機,于是一批批馬幫開始重走古路,一批批茶販開始在重走××古道沿線上搞起了他們最得心應(yīng)手的茶葉拍賣活動,在一次次拍出令人咋舌的高價后,紛紛承諾會將所得款項用來捐建“希望小學(xué)”。盡管這樣做的出發(fā)點,多是制造新聞焦點,慈善也許只是個道具,活動的意義和價值跟前面我們所說的幾件慈善活動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假如他們真能像承諾中所說的,會將全部所得款項捐助給“希望小學(xué)”,即便這些人的根本動機不是來做慈善的,他們的行為還是有益的,至少會有貧困兒童因此獲益,甚至因此改變了未來人生的面貌。

          話題再說回賣茶的老太太。東晉元帝時期在整個兩晉期間算是政治比較開明的時期了,一個老太太沿街賣茶沒有招誰沒有惹誰的,有關(guān)部門卻要把她抓起來扔進大牢,難道賣茶水也犯法,這究竟是哪門子的法?

          其實,賣茶本身并沒有錯,錯就錯在她賣了茶以后卻要把得來的錢發(fā)給沿街乞討的窮人。其中的道理,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已經(jīng)道破了。孔子的學(xué)生子路在衛(wèi)國的蒲邑做縣官,為了防汛,他和縣民一起修建溝渠,子路見這些縣民勞作之余還常常挨餓,很不忍心,就給他們每人一碗飯一碗湯?鬃又懒艘院,馬上叫子貢去制止他。子路很生氣,跑來找孔子說理,他說:“雨季將來,為防止暴雨成災(zāi),我和老百姓一起修堤筑壩,老百姓多半缺糧饑餓,所以我要給他們口飯吃,可是您卻不讓我去做這種代表‘仁’的事情,您教導(dǎo)我們要有‘仁’的思想?yún)s又不讓我們實施‘仁’的行為,所以您的勸誡我不能接受。”孔子聽后說:你見到老百姓受餓了,為什么不稟告國君,讓國君打開糧倉賑濟他們,卻拿出自己的糧食發(fā)放給他們,這樣做不就表明了國君不愛惜民眾,卻彰顯你愛惜民眾的美德嗎?你馬上停止發(fā)糧就什么麻煩也沒有了,否則你一定會惹來罪名的。這是從《劉向說苑·臣術(shù)》上引來的,原文是這樣的:

          子路為蒲令,備水災(zāi),與民春修溝瀆,為人煩苦,故予人一簞食,一壺漿,孔子聞之,使子貢復(fù)之,子路忿然不悅,往見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將至,恐有水災(zāi),故與人修溝瀆以備之,而民多匱于食,故與人一簞食一壺漿,而夫子使賜止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弊釉唬骸盃栆悦駷轲I,何不告于君,發(fā)倉廩以給食之;而以爾私饋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見汝之德義也,速已則可矣,否則爾之受罪不久矣!弊勇沸姆艘病

          這就是所謂的潛規(guī)則吧。難怪最近教育部的某位發(fā)言人在記者會后還要補充強調(diào):“我們特別不提倡我們的媒體呼吁社會捐助貧困大學(xué)生!蹦銈兠襟w呼吁社會捐助貧困大學(xué)生,豈不是明我教育部之無惠,而見你們媒體和社會之德美?

          多么荒唐可笑又叫人嘆息的潛規(guī)則!這是多么明顯的無稽之談,但是誰又能說得清楚這樣的荒唐事在歷史上重復(fù)過多少次了,誰又能保證這樣的荒唐事例將來不會再發(fā)生了?

          茶葉和碗在吐蕃出現(xiàn)的傳說

          此王(都松莽布支)在位之時,蕃著出現(xiàn)了以前未曾有過的茶葉和碗,詳細(xì)情形將在別處介紹,在此僅述其大概。某一個時候,國王都松莽布支得了一場重病,當(dāng)時吐蕃沒有精通醫(yī)學(xué)的醫(yī)生,國王只能注意飲食行動加以調(diào)理。

          當(dāng)國王安心靜養(yǎng)之時,王宮屋頂?shù)臋跅U角上,飛來一只以前沒有見過的美麗的小鳥口中銜著一根樹枝,枝上有幾片葉子,在屋頂上婉轉(zhuǎn)啼叫。國王看見了小鳥,開初并沒有注意它。第二天太陽剛剛升起時,小鳥又飛來了,還和前一天一樣啼叫。國王對此情景不禁犯疑,派人去查看,將小鳥銜來的樹枝取來放到臥榻之上。國王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以前沒有見過的樹,用手摘下樹葉的尖稍放入口中品嘗其味,覺得清香。加水煮沸,成為上好飲料。

          于是國王召集眾大臣及百姓,說:“諸位大臣及平民請聽,我在這次病中對其他飲食一概不思,唯獨小鳥攜來的樹葉作為飲料十分奇妙,能養(yǎng)身體,是治病之良藥。對我盡忠盡力的大臣們,請你們?nèi)ふ疫@樣的樹長在何地,對找到的人我一定加以重賞!

          吐蕃的臣民們遵命在吐蕃的各個地方尋找,俱未找到。大臣中有一名最為忠心、一切只為國王著想之人,沿著吐蕃邊境尋找,看見漢地有一片密林,籠罩紫煙,就前往該處。他心想:“那邊的密林之中,必定有這樣的樹木”密林的這一邊,有一條大河,渡不過去,卻隔著河望見那種樹就長在對岸林中。大臣想起國王之病,決心冒險過河。

          此時忽然有一條大魚在他面前出現(xiàn),游過河去。使大臣看到河面雖然寬闊,但水深并不足以淹沒人,心中大喜,就沿著魚游過的路線涉過大河。大臣到達森林之中,只見大多數(shù)都是小鳥帶來樹枝的那種樹,心想:“這必定是魚王顯現(xiàn),為我引路。”他歡喜不盡,采集此樹樹枝一捆。又思量道:“此物對我王之病大有效用,中間道路如此遙遠,若有人前來幫助背負(fù),或有一頭馱畜,豈不更好!毕氲酱颂帟r,忽然有一白色母鹿,不避生人,跑到身前。大臣想:“此鹿或者可以馱載。”乃試驗之,果然如愿,于是將此樹枝讓母鹿馱上一捆,大臣自己背上一捆,返回國中。路上跋涉,非止一日。一月之間,母鹿馱載,直送大臣到達能望見吐蕃國王宮城之處。

          吐蕃大臣在此處召集民夫,將樹枝送到國王駕前。國王十分歡喜,對此大臣重加賞賜。國王療養(yǎng)病體,亦大獲效益。此后,國王說:“此種樹葉乃上等飲料,飲用它的.器具,不能用以前有的瑪瑙杯、金銀等珍寶制做的瓢勺,需要找一種以前沒有的器具。聽說漢地的皇帝有一種叫做‘碗’的器具,可派人前去要來!庇谑桥沙鍪钩记巴鶟h地,漢地皇帝說:“我們漢地與吐蕃雙方多次交戰(zhàn)和會盟,為利益吐蕃,我已歷次送去醫(yī)藥歷算、各種工匠,各種樂師,吐蕃并不記住我的恩德,因此不能將碗贈給吐蕃。若吐蕃自己有制作的原料,我可派遣一名制造碗的工匠前去!

          吐蕃使臣將漢地造碗的工匠請來,在國王駕前將出使經(jīng)過奏聞。國王說:“如此,我們還是自己制造。只是不知需要些什么原料和工具?”工匠回答說:“原料上等的用寶石,中等的用石癤,次等的用白石頭也可以。”國王說:“如此,府庫中這三種原料都可供給。”工匠問:“碗的種類很多,不知要造什么樣的?”國王說:“我想要造的碗,應(yīng)是以前漢地也沒有興盛過的。對形狀的要求是,碗口寬敞、碗壁很薄。腿短、顏色潔白、具有光澤。這種碗的名字因為是以前吐蕃沒有時興的東西,依靠它又可以長壽富足,所以就叫做興壽碗,碗上的圖案,第一應(yīng)是鳥類,因為是鳥將茶樹枝帶來的。

          上等的碗上應(yīng)繪鳥類口銜樹枝的圖案。中等的碗上應(yīng)繪魚在湖中游,下等的碗上應(yīng)繪鹿在草山之上。比這三種再差一些的碗,其圖案和形狀由工匠自己隨意決定!庇谑枪そ撤謩e原料的好壞、清濁,制成興壽等六種碗。按照國王的吩咐制成的三種,分別起名為夏布策、南策、襄策。普通的三種,起名為特策、額策、朵策。吐蕃叫做興壽的這各種碗,這以前在漢地也未曾有過。這即是茶葉和碗最初在吐蕃出現(xiàn)的情形。

          盧仝與茶的淵源

          盧仝,唐代詩人。盧仝好茶成癖,詩風(fēng)亦浪漫,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傳唱千年而不衰,其中尤以“七碗茶歌”之吟最為燴炙人口:“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北R仝的“七碗茶歌”對后世的影響很大,人們在煎茶品茗時,往往以此伴飲:“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北本┲猩焦珗@的來今雨軒,民國初年曾改為茶社,門有一聯(lián)云:“三篇陸羽經(jīng),七度盧仝碗”。當(dāng)代一老書法家亦曾以“七碗茶歌”為意,吟詠道:“嫩芽和雪煮,活火沸香茶。七碗蕩詩腹,一甌醒酒腸!

          陸羽著有《茶經(jīng)》,而盧仝卻著有《茶譜》。陸羽被世人尊為“茶神”,盧仝又被世人尊稱為“茶仙”。

          盧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亦廣為傳頌,并被日本人演變?yōu)椴璧溃骸昂砦菨、破孤悶、搜枯腸、發(fā)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fēng)生”。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常常將之與“茶圣”陸羽相提并論。

          盧仝是在著名的“甘露之變”中遇害的,他死后,詩人賈島在《哭盧仝》中寫道:“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庇纱丝梢姡R仝這位茶仙,逝世時才四十歲。

          至今,在河南省濟源市西北的九里溝,還有玉川泉、品茗延壽臺、盧仝茶社等名勝古跡。

          天下名泉之杭州虎跑泉

          虎跑泉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南隅大慈山白鶴峰麓的虎跑寺后,譽稱"天下第三泉"。如今,虎跑泉石壁上刻著"虎跑泉"三個大字,工力深厚,筆鋒蒼勁,出自西蜀書法家譚道一的手跡。

          虎跑泉始于唐代,相傳在唐憲宗元和年間,性空和尚云游于此,潛心悟禪時,由大虎、二虎兄弟倆脫俗成虎,引南岳衡山童子泉,在此刨地作穴而成,初名"虎刨泉"。"虎跑泉"是以后更名而來的。

          其實,虎跑泉建于何時,至今尚無確切年分。但可以查到與虎跑泉相映成趣的虎跑寺建于唐代,初建時由唐憲宗賜名為廣福院。唐大中八年(854)改為大慈禪院,又易名為大慈定慧寺。 五代后晉開運二年(945)更名為仁壽寺。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又更名為法云祖塔寺。后來,據(jù)明代宋濂《虎跑寺寺名并序》載,因緣于虎跑泉之名,稱祖塔寺為虎跑寺?梢姡⑴苋曋。

          虎跑泉水純凈甘冽,譽稱"天下第三泉"。不少文章說它出自唐代張又新和陸羽之口,其實,在張又新的《煎茶水記》和陸羽的"二十品"宜茶好水中并無記載。它首見于清代徐珂編的《清稗類鈔》,其內(nèi)談到清乾隆( 1736-1795)品評各地名茶,鑒別"通國之水", "以質(zhì)之輕重,分水之上下",經(jīng)測定:"京師海淀鎮(zhèn)西玉泉為第一,而中泠(泉)次之,無錫之惠泉、杭州之虎跑又次?quot;。從此,虎跑泉才享有"天下第三泉"之殊榮。

          虎跑泉名聲在清代進一步遠播,與龍井茶在清代的崛起也有一定關(guān)系,尤其是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五次臨幸龍井茶產(chǎn)地,并為龍井茶捉筆吟詩,如今在西湖龍井村的老胡公廟前還留有18棵御茶,相傳是當(dāng)年乾隆皇帝采過茶的地方。如今四周圍以護欄,視為御茶。加之,杭州又有乾隆"敕封"虎跑泉。如此一來,"龍井茶,虎跑水"便成了杭州的"雙絕"。據(jù)清代《內(nèi)務(wù)府來文·巡幸及行宮》載,乾隆南巡,由地方"支應(yīng)"泉水,入山東用濟南珍珠泉水,到江蘇飲鎮(zhèn)江金山泉水,去浙江汲杭州虎跑泉水。

          由于杭州有一泓美泉,一品佳茗,自然是"龍"(龍井茶)騰"虎"(虎跑泉)躍,相得益彰。 近代著名文學(xué)家郭沫若1959年2月游虎跑泉時,在品茗之際,曾作詩一首:"虎去泉猶在,客來茶甘。 名傳天下二,影對水成三。飽覽湖山美,豪游意興酣。春風(fēng)吹送我,嶺外又江南"。詩中,將虎跑泉的來歷,用泉水沏茶的快感,以及其地的人文景觀說得一清二楚。其實,虎跑泉良好水質(zhì)的形成,是與它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分不開的。這里三面環(huán)山,形成一個馬蹄形洼地,終使虎跑泉水終年不息。加之,周圍巖層系石英沙組成,使得涓涓流水,清澈無比。另外,泉水中還含有許多有益身體健康的礦物質(zhì),使虎跑泉成為一種很珍貴的冷礦泉水,難怪五洲四海的朋友,來杭州時,總喜歡喝上一杯龍井茶、虎跑水。

          茶道源于中國又失于中國

          飲茶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朝時就率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xiàn)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dāng)時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yōu)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目前飲茶的習(xí)慣已風(fēng)靡全球,東西方各族裔對茶文化都不再陌生。然而中國古人喝茶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感受。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碑(dāng)時寺院僧眾念經(jīng)坐禪時,皆以茶為飲,清心養(yǎng)神。

          宋徽宗趙佶也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rèn)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dǎo)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到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到明朝時,千利休把日本茶道精神概括為“和、敬、清、寂”,又名日本“茶道四規(guī)”。他要求人們通過飲茶進行自我反省,彼此溝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nèi)心的塵垢和彼此的芥蒂,以達到修行的目的。

          在韓國,由于受儒家思想影響很大,朝鮮茶道引入了儒家“中正”的思想,提出了“清、敬、和、樂”或“和、敬、儉、真”這樣的韓國茶禮。

          然而由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別是中國古人把茶道和修行融合在一起,很難用幾個具體的字來概括中國茶道精神,F(xiàn)代有人提出中國的茶德應(yīng)是“廉、美、和、敬”,也有人主張“理、敬、清、融”或“和、儉、靜、潔”或“美、健、性、倫”。

          現(xiàn)在大陸人品茶,除了感官上的品味刺激外,很少有人能感受到佛教圓通空靈、道教之幽玄曠達、儒家文雅含蓄的意境之美了。

        【品茗中的禮儀及茶葉的傳說介紹】相關(guān)文章:

        拜訪中的舉止禮儀介紹04-01

        生活中見面介紹的禮儀03-31

        淺談社交中的介紹禮儀03-28

        美國生活中的禮儀介紹04-03

        自我介紹中的禮儀04-17

        節(jié)日的禮儀來源傳說06-15

        品茗詩歌06-23

        詩歌:品茗06-12

        品茗經(jīng)典散文08-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