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小論文該怎么寫
地理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科,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地理小論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地理小論文一
國內學術界關于文學地理學的性質、學科屬性與定位等問題的討論仍在繼續(xù)。無論人們是否承認它的獨立學科地位,文學地理學都已經被當作一種跨學科的研究視野與方法廣泛運用。由于我國的文學地理學研究主要是從中外文學研究的實踐中發(fā)展起來的,從事文學地理學實際研究工作的學者,絕大多數都出身于文學學科,來自地理學科的學者則屈指可數。
文學地理學研究隊伍的這種學科背景構成,造成了他們對文學研究的相關理論與研究范式比較熟悉,而對地理學學科的主要思想、基本概念則未必十分了解。文學地理學界在對相關的地理學學理資源進行系統(tǒng)而深入的挖掘與整理方面,也顯得比較欠缺。有學者就此指出,“目前大部分從事文學地理學的學者屬于中國古代文學與現當代文學學科,鮮有文藝學特別是西方文論研究者的加入,宣稱從事文學地理學研究的比較文學學者又對此并不專注,因而尚無多少學者注意梳理文學地理學的文化地理學血統(tǒng)!边@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文學地理學汲取和借鑒地理學學科資源的效率及深度與廣度。文學研究應該和能夠與地理學的哪些學科思想、研究方法結合,以及如何實現這兩個學科的有機結合等問題,已經成為亟須文學地理學界認真研究的課題。
一、國內學者對文學與地理學關系的洞見與不見
上世紀初梁啟超提出“文學地理”,首次在中文語境中把文學和地理明確聯(lián)系起來。近年來,國內又有陶禮天、胡阿祥、楊義、梅新林、曾大興、鄒建軍等諸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界定過文學地理學,并試圖厘清文學地理學與文學和地理學兩門學科之間的關系。如陶禮天先生認為文學地理學是“介于文化地理學與藝術社會學之間的一門文學研究的邊緣學科,致力于研究文學與地理之間多層次的辯證的相互關系。這里所說的文學主要是指地域的文學,即在特定文化地域、具有一定地域空間范圍中所產生的文學; 所說的地理也主要是人文地理,即偏向于人化的自然方面。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地說,所謂文學地理學就是研究地域的文學與文學的地域、地域的文學與文化的地域、地域的文學與地域的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盵1]( P185)
梅新林教授提出: “文學地理學,顧名思義,即是融合文學與地理學而成的跨學科研究,其學科定位可以有以下多向選擇:1. 從屬于文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學科; 2. 從屬于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3. 文學與地理學研究的交叉學科;4. 相對獨立的綜合性學科……文學地理學并不是文學與地理學研究的簡單相加,而是彼此有機的交融!盵2]
可以看到,學者們已經注意到了文學地理學所具有的學科交叉與融合性質。但是,文學與地理學應該如何實現有效的交叉與融合,哪些地理學核心思想、研究范式可以被文學研究吸收和借鑒并在實際研究中發(fā)揮作用等問題,其實較少有人系統(tǒng)而深入地探討過。因為,文學地理學學者們關注的重心多在于“文學”與“地理”的關系,而非“文學研究”與“地理學”的關系。
在論述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時,中國文學地理學會會長曾大興教授主要借用了地理學中的“人地關系”理論。他對此有非常全面的論述: “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簡要地講,就是一句話,即文學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再具體一點,就是三句話: 文學要素( 包括文學家、文學作品和文學讀者) 的地理分布、組合與變遷,文學要素及其整體形態(tài)的地域特性與地域差異,文學與地理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辈⒃诖嘶A上提出了文學地理學的研究任務,即: “通過文學家( 包括文學家族、文學流派、文學社團、文學中心) 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考察不同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地理環(huán)境,對文學家的氣質、心理、知識結構、文化底蘊、價值觀念、審美傾向、藝術感知、文學選擇等構成的影響,通過文學家這個中介對文學作品的主題、題材、人物、原型、意象、景觀、體裁、形式、語言、風格等構成的影響; 同時考察文學家( 以及由文學家所組成的文學家族、文學流派、文學社團、文學中心等) 所完成的文學積累( 文學作品、文學勝跡等) 、所形成的文學傳統(tǒng)、所營造的文學風氣等,對當地的人文環(huán)境所構成的影響。文學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是一個互動關系,文學地理學的任務,就是對地理環(huán)境( 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 與文學要素( 包括文學家、文學作品、文學讀者) 之間的各個層面的互動關系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及特點,并給予合理的解釋!痹谠笈d教授的文學地理學體系中,“人地關系”被作為文學地理學的核心理論基礎,文學中的人地關系成為文學地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作家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研究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文學地理學重視人地關系研究,這是非常必要的。我國文學地理學界在這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文學地理學界有一種把研究的焦點過于集中在人地關系上的傾向,因而遮蔽了文學研究中需要從其他視角關注的問題。因為,文學中的人地關系研究并不是文學地理學研究的全部,它只是文學地理學研究的中心課題之一。文學活動中除了作家之外,還有作品、讀者以及文學的傳播等其他要素,后面這些因素都可以從地理學的角度進行觀照和研究。此外,文學作品中所描寫的地理,讀者的地理,文學傳播中的地理,這些課題也都不能單純地依靠人地關系理論來解決。我國學者在人地關系的研究中,更多關注的是地理環(huán)境對文學的影響,其實,文學與地理之間有著非常復雜的對應關系,而不只是簡單的影響與被影響的問題。
文學中涉及到地理學的方方面面都應該成為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在實際研究中,有些文學地理學學者的人地關系研究,沒能與傳統(tǒng)的“以史證文,以文證史”批評方法從根本上拉開距離,長于個案說明,而短于規(guī)律總結,忽略了研究文學中人地關系的終極目標乃是探究文學與地理相關方面的一些普遍規(guī)律。此外,我國文學地理學學者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中國文學,在理解和探索人類文學發(fā)展的整體性規(guī)律方面,大多缺乏與地理學學科相稱的全球性視野。
在近年來較為熱門的文學景觀研究方面,文學地理學研究者借鑒了地理學的田野調查方法。但是因為對文學景觀的理解不夠全面,我們的文學景觀田野調查,主要局限于對作家行蹤、遺跡等實體性文學景觀的現地考察。而對各種文學母題、文學類型及其變異的分布、邊界以及擴散的地理學考察,則很少有人涉足。
而這一點在文學研究尤其是民間文學的研究中恰恰是非常必要的,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
在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實踐中,我國學者對“文學地理”的理解有時是比較狹窄的,主要局限于作家作品與地理之間的互動關系,而很少有人以為文學各要素之間的地理空間關系,以及不同地域之間文學的相互關系等應該是文學地理學重視的問題。許多號稱“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只是在文學史研究中突出了地理要素,與傳統(tǒng)的作家作品研究并無實質性的區(qū)別,“文學地理學”僅僅被當作一張時髦的標簽而已。與此同時,文學地理學研究者所理解和使用的“地理”概念與地理學家所理解的“地理”概念有時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有的文學地理學學者理解的地理只是地理環(huán)境,甚至僅指自然地理環(huán)境,這也是非常狹隘和片面的?傮w上說來,我國文學地理學學者對地理學中的一些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和研究范式也是不夠熟悉的。有的文學地理學學者對“地理”和“地理學”的理解甚至只是停留在中學地理教科書的水平,是偏于常識化的,因而也是膚淺的和不系統(tǒng)的。
文學地理學作為一種跨學科研究,不應滿足于在文學研究中對一些地理學概念和名詞的簡單搬用,而需要文學和地理學兩種學科核心思想的實質性碰撞與交融。文學和地理學要實現這種復雜而立體的融合,就需要我們對地理學的學科思想有系統(tǒng)而深入的了解。
二、與文學研究相關的地理學重要思想
西方地理學經過漫長的古代地理學、近代地理學、現代地理學,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地理學思想。古希臘時期的“地理學”最初指的是對地球表面的描述。近代地理學時期的地理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提出地理學是一種研究分布的科學,它的目的是研究地球上獨立存在和彼此聯(lián)系著的不同現象的分布,F代地理學家從赫特納到理查德·哈特向都堅持認為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地區(qū)差異的科學。
現代地理學作為一門成熟的學科,具有明確的研究對象、完備的知識體系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和其他學科相比,地理學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獨特的本質問題與核心概念,如人地關系思想理論中的環(huán)境決定論、文化生態(tài)論、文化景觀論、生產關系決定論等。除此之外,比較有影響的地理學理論還有索爾的“景觀形態(tài)論”以及舍費爾的“例外論”等。
國內文學地理學界比較熟悉且運用最多的是人地關系理論,對于其他的地理學相關理論還顯得比較生疏。因而,在實際的文學地理學研究中,我們還很難做到與地理學恰當而深入的結合。在被問及應該如何加強地理學思想對藝術研究的滲透時,周尚意表示: “地理學最為核心的概念是區(qū)域( region) 或地方( place) ,近年來更為強調后者,因為后者是指地球上任何區(qū)域都具有唯一性。認識和理解區(qū)域或地方的唯一性是地理學家的任務,有了對區(qū)域或地方的認識結果,研究藝術的學者就可以理解,在某地的藝術是如何嵌入或整合在地區(qū)文化的有機整體中的。了解了這種嵌入關系,我們才能明白藝術的生命力在哪里,其生命力源自藝術文化的功能”.[3]地域的唯一性本質上還是一個地方與其他地方相比較而顯現出來的差異性。
人文地理學家一般從縱、橫兩個向度來研究地域的這種差異性,這也是人文地理學主要的研究內容。約翰斯頓把這兩個向度稱為垂直和水平兩個方面。他提出: “人文地理學者只研究某些關系,而把另一些關系留給自然地理學者。在垂直課題方面,人文地理學者們研究人與環(huán)境( 有些人認為天然環(huán)境和人為環(huán)境是不能分開的) 的相互關系。在水平課題方面,他們研究地方之間的相互關系,把重點放在遍布地球表面的人類創(chuàng)造物和人類本身的流動上。整體的或綜合的課題則把這兩方面揉在一起,強調組成一特定地方的各種相互關系的總體!盵4]( P9 -10)所謂的垂直課題就是研究人與地理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在這方面約翰斯頓特別強調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原理被有的地理學教科書稱作地理科學的兩大“基本原理”[5]( P140)之一。這個原理對文學地理學研究的啟發(fā)至少有兩點,一是地域文學應該置于更大的文學空間中來研究。也就是說,我們在研究某一地域的文學時,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它只是更大文學區(qū)域整體中的一部分。二是同一地域文學的各種要素( 風格、題材、語言等) 也是具有整體性關聯(lián)的,而不應該作為單獨的依據去研究某個地方文學作品的藝術風格與地域特色。
約翰斯頓所謂的水平課題就是研究地方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文化現象的地理格局與不同地點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如果我們結合文化擴散與文化整合的相關理論,就可以發(fā)現,他的這個觀點對我們文學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例如,中國古代文學以及現當代文學中一些舊文體的消退和新文體的興起,都有文化擴散的因素,不是簡單的文學史替代與更迭問題,我們應該從文化擴散的角度來研究這些文學現象。
人文地理學家認為對文化地理現象的研究,除了從人地關系、文化整合與文化擴散等方面進行以外,還需要對現存的文化景觀進行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對文化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與時空關系進行全面的說明。
事實上,對文化景觀的研究,已經成為人文地理學研究的重要任務。人文地理學對景觀的研究,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描述,另一種是解釋。描述就是對景觀的記錄和再現,解釋則是從意義的層面分析、解讀景觀的文化含義。這兩種途徑中,地理學家們更重視對文化景觀的解讀,對景觀意義生成過程的考察。景觀學派強調對文化景觀的研究要通過可視的外表揭示不可見的文化內涵和特質。我國的文學地理學學者也注意到了文學景觀的重要研究價值,并把它作為文學地理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從文學的角度豐富了人們對景觀的認識。我國學者對文學景觀的研究主要做的是從指認和分布統(tǒng)計方面入手,也就是描述工作,在文學景觀的解釋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值得進一步開拓。
我國的文學地理學學者對西方文學地理學思想的引述,大多局限于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斯達爾夫人《論文學》以及丹納《藝術哲學》等少數幾部著作的相關論述。對文化地理學關于文學與地理關系研究的最新進展,則不是很了解。其實,已經有相當多的地理學家,尤其是文化地理學家注意到了地理學與文學的密切關聯(lián),并試圖把小說、游記等文學作品作為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例如德國的阿爾夫雷德·赫特納的《地理學》第二編第五章為“美學地理學和作為藝術的地理學”,注意到了文學著作中阿爾卑斯山的景觀和意大利景觀的對比,指出旅行文學中大量的風景描寫,認為“這種描寫不僅想對人們有所教益,而且也想影響人們的感情!盵6]( P198)英國的邁克·克朗在其《文化地理學》一書中專門討論了文學創(chuàng)作與地理、文學文本中的空間等問題,并且提出“文學地理學應該被認為是文學與地理的融合,而不是一面單獨折射或反映外部世界的鏡頭或鏡子!盵7]( P42)美籍華裔人文地理學者段義孚、我國文化地理學者唐曉峰等人也在他們的著作中對文學與地理的密切關聯(lián)有精彩的論述。
除此之外,也有學者試圖在文化地理學研究中借鑒文學理論。美國學者理查德·皮特在《現代地理學思想》中提到: “在早期的結構馬克思主義地理學評論中,鄧肯( 以前是錫拉丘茲大學的地理教授,現在任職于劍橋大學) 利用后結構社會和文學理論使文化地理學恢復活力,在這方面他干得非常出色。鄧肯與英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理學教授雷德弗·巴尼斯一起,使后結構理論聚焦于傳統(tǒng)地理學的景觀概念。跟隨文學理論家和文化人類學家,巴尼斯和鄧肯提議擴大文本這一概念,使之包括一系列的文化產物,并使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制度作為可能閱讀的象征性實踐'.”[8]( P233)這體現了地理學向文學靠攏的一種努力。地理學家關注文學,可能會有一種地理學本位的立場,但他們的思考無疑值得以文學為本位的文學地理學研究者關注。
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地理學的思想具有豐富的層次性,既有傳統(tǒng)的,也有現代的和后現代的。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地理學的發(fā)展也很迅速。近年來,不斷有新的地理學理論和研究焦點出現,比如后現代地理學者提出的多維空間、超空間和流空間等相關理論,對于文學地理學的空間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三、文學地理學需要更有效地借鑒地理學學理資源
按照金克木先生的設想,文藝的地域學研究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一是分布,二是軌跡,三是定點,四是播散”.[9]
目前,我國文學地理學界對于文學要素的分布和軌跡研究較多,文學的定點研究也有涉及,而文學的播散研究則較為少見。其實,在研究不同地域之間的文學影響與互動關系等問題時,文化地理學的文化擴散、文化整合等相關研究模式具有很強的理論適用性,可以很好地發(fā)揮作用。比如,唐代的邊塞詩最初產生于西北,元代的雜劇起源于北方,明代的南戲發(fā)端于南方的浙江地區(qū),都有一個從發(fā)源地向外擴散的過程。對它們的研究就應該借鑒文化源地與文化擴散等理論視角,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描述其發(fā)展過程中的地理空間特征。再比如,文藝復興時期起源于意大利的“商籟體”也流行于法國和德國,這種跨國界、跨語言的文體流動就屬于文化擴散中的擴展擴散。我國文學從古代向現代的轉型,其中一個很大的動因就是外國文學對中國文學的空間影響,F代文學中的話劇和新詩都不是土生土長的文體,也不是中國文學自我封閉發(fā)展的結果。它們都只能是外國文學向中國擴散和遷移的結果。比較文學對流傳廣泛的世界性民間故事,如“灰姑娘”、“蛇郎”、“找好運”等所進行的文類學、主題學的研究,實際上和文化擴散的研究方法也是相通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有學者把文學地理學定性為比較文學的分支學科,是有一定道理的。
國內的文學地理學學者,主要把文學景觀視為文學活動的發(fā)生地以及文學作品的表現對象,對我國的文學景觀做了大量的指認、統(tǒng)計等分布研究。對文學景觀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描述的水平上,而對與之相關的地方感以及特定意蘊則缺乏深入的解釋。說到黃鶴樓,人們會想到崔顥的《黃鶴樓》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而不一定是唐代那座“朱欄粉堞,綠色瓦頂”建筑的具體形制。作為文學景觀,黃鶴樓已經被文學作品賦予了獨特的情感色彩。我們去西湖,會想到《白蛇傳》的愛情故事。西湖本來是一片山清水秀的湖泊,自然風光旖旎,因為《白蛇傳》中白蛇和許仙的愛情故事發(fā)生在這里,所以西湖就被增添了一層浪漫的色彩,成為愛情的圣地。還有不少文學景觀與黃鶴樓和西湖的情況相似,如岳陽樓承載了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泰山體現了杜甫《望岳》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度,等等。從以上幾個例子可知,文學景觀與特定的文學作品之間具有一種無法分開的“綁定”和“對應”關系。
文學作品豐富了景觀的內涵,增添了景觀的特定意味,對文學景觀意義的累積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文學地理學應該重視對這種作用的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地理學界關于地方感的相關研究成果。
文化地理學者唐曉峰認為: “文學中包含大量地方感受、地方描述,文化地理價值含量大。古代詩詞的景觀描述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中國山水景觀審美離不開詩詞。沈從文的《邊城》、張承志的《北方的河》,都有大量文化地理內容。閱讀文學作品是文化地理認知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不少人來說,甚至是文化地理認知的.起點。反過來,文辭好的地理描述,常被看做文學佳作,比如《徐霞客游記》。甚至一本虛構的文學作品也可以構建( 創(chuàng)造) 一個真實的地方.”[10]( P28)文學地理學的景觀研究,就是要研究文學對于地方的意義生成和塑造功能。在這方面還需要注意,文學景觀不同于一般文化景觀的地方。文化地理學認為景觀可以超越語言,講不同語言的人可以通過景觀感受到對方文化的特質。但是在對文學景觀的“閱讀”中,除了視覺的感受之外,還需要有與該景觀密切相關的文學知識,否則很難體會得到文學景觀獨具的韻味與情感色彩。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文學景觀又是很難超越語言的。
我們的文學景觀研究,重心還主要集中在實體性文學景觀上,對非實體性文學景觀的關注不是太多。對文學景觀類型的分析和研究,我們也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工作。國內文學地理學界一般把文學景觀分為實體性文學景觀和虛構性文學景觀兩大類。實體性文學景觀指的是具有物質載體的文學景觀,虛構性文學景觀指的是文學作品中憑想象構建出的文學景觀。這種分類方法是否合適值得商榷,因為這兩類景觀并不能形成互補關系。在它們之外,還有一些文學景觀既無法歸入實體性文學景觀,也無法歸入虛構性文學景觀。它們是包括文學活動( 如戲曲表演、說書) 、特定地域的文學審美心理模式( 如文學趣味) 等在內的精神性文學景觀。這些精神性的文學景觀,既不是實體性文學景觀,也不是虛構性文學景觀。所以,把文學景觀分為實體性文學景觀和非實體性文學景觀,可能是比較科學的做法。非實體性文學景觀,并不等同于虛構性文學景觀,它的內涵大于并包括虛構性文學景觀。許多學者沒有意識到虛構性文學景觀與非實體性文學景觀之間的這種分別,也沒有意識到精神性文學景觀的存在,更遑論對它們有深入的研究。在這方面,文學地理學學者,應該充分吸收和借鑒文化地理學中關于景觀分類的相關理論。
此外,從空間范圍看,我們目前的文學景觀研究主要是對具體文學景觀“點”的研究。如果我們借鑒地理學中的尺度概念,就會發(fā)現除了“點”的尺度以外,還應該關注到文學景觀的“線”和“面”的尺度。比如黃河、三峽和長城等是“線”,地中海、黃土高原、蒙古大草原和撒哈拉沙漠等是“面”,它們往往比“點”的文學景觀有著更為巨大的文學空間容量。因而我們既要著眼于小尺度的文化景觀,更要注意到大尺度的文化景觀。
文學地理學的開拓和深入,應該高度重視文學理論和地理學這兩個學科領域的最新進展。20 世紀之后西方文論的研究重點發(fā)生了兩次轉移,一次是從重點研究作家轉移到文學文本,另一次是從研究文本轉移到研究讀者和接受,這對文學地理學把研究重心從較為單一的作家作品轉向作家作品與文學接受和傳播并重,富有啟發(fā)意義。在地理學領域,我們不僅要學習傳統(tǒng)的地理學思想,更要追蹤新的地理學研究熱點,及時而全面地吸收和借鑒文化地理學在文化擴散與傳播、文化景觀、地理學文學、后現代空間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文學地理學不應該只是文學和地理學兩個學科的簡單拼貼,而應該是兩個學科的深度融合。文學地理學建構過程中應該盡力做到兩種學科理論的貫通,尤其需要對地理學進行深層的理論透視,對文學與地理學的結合進行深入的理論闡釋。只有這樣,文學研究才能從地理學中獲得有生命力的理論資源。
文學地理學對地理學學理資源的借鑒,不僅需要系統(tǒng)、深入地學習人文地理學和文化地理學學科的主要思想、基本概念,并掌握它們的重要研究范式與方法,而且需要在此基礎上,把學習和借鑒的范圍擴大到整個地理學學科體系。地理學中只要是對文學研究具有啟發(fā)意義和借鑒價值的思想都應該成為文學地理學吸收的對象?傊,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和借鑒地理學的各種關鍵學科思想與研究方法,不但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并理解地理學帶給文學研究的勃勃生機與廣闊空間,還將使文學地理學超越文學的地理要素研究,成為真正具有文學和地理學雙重學科品格的學術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陶禮天。 北大中文研究( 創(chuàng)刊號) [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梅新林。 中國文學地理學導論[N]. 文藝報,2006 -6 -1.
[3]趙振宇。 開拓“藝術地理學”研究的空間維度---周尚意教授訪談錄[J]. 文藝研究,2013,( 3) .
[4]( 英) R·J·約翰斯頓。 哲學與人文地理學[M]. 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1.
[5]潘玉君,武友德。 地理科學導論[M].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9.
[6][德]阿爾夫雷德·赫特納。 地理學[M]. 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2.
[7][英]邁克·克朗。 文化地理學[M].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8][美]理查德·皮特。 現代地理學思想[M]. 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3.
[9]金克木。 文藝的地域學研究設想[J]. 讀書,1986,( 4) .
[10]唐曉峰。 文化地理學釋義[M]. 北京: 學苑出版社,2012.
地理小論文二
作為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元素,鄉(xiāng)土地理知識教學對于拉近抽象的地理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是有一定好處的。
它將能夠幫助初中地理教學解決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受到冷落的問題,也有利于把地理知識與實踐能力結合起來。所謂鄉(xiāng)土地理就是指本土本鄉(xiāng)的地理知識,它所涉及的地理知識與地理問題與學生家鄉(xiāng)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性,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識,引導他們學以致用,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
一、鄉(xiāng)土地理教學的主要特征
由于鄉(xiāng)土地理教學主要是運用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地理環(huán)境知識作為教學內容的。因此,它的教學基本上包含了這么幾個方面的主要特征。
。ㄒ唬┙虒W內容的地域性
鄉(xiāng)土地理的教學內容一般都是選用的與學生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有關的知識,而各個地方的區(qū)域性差別還是有的,甚至是存在著千差萬別的地理特色,這也就使得鄉(xiāng)土地理教學內容有著不同的內容,每一個教學內容都有著各自的地方烙印,而它也讓初中地理教學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ǘ┙虒W方式的互動性
鄉(xiāng)土地理知識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細致認真的觀察自己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探究地理文化,有利于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地理課堂的學習與實踐當中去,還可以利用自己的本土性來與當地居民進行地理知識方面的了解與交流,學生間也可以組成協(xié)作小組,教師只需發(fā)揮出一定的引導作用,從而讓初中地理教學達到教學互動的良好效果。
。ㄈ┙虒W目標的服務性
由于鄉(xiāng)土地理知識與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等密切相關,因此,它的教學目標更具針對性,能夠及時反映出當地的社會經濟發(fā)展需求。因此,它將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引導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并根據家鄉(xiāng)的地理情況來進行鄉(xiāng)土地理研究,有利于他們將來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建議。
二、鄉(xiāng)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由于鄉(xiāng)土地理知識的具體性與形象性,因此,它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將能夠改變傳統(tǒng)地理教學的窘境。那么,它的具體運用途徑闡述如下。
(一)利用鄉(xiāng)土地理知識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地理教學本身較為抽象,從而使得很多初中學生對于它的學習興趣并不是很濃厚,很多情況下對地理知識表現的較為茫然。然而,鄉(xiāng)土地理知識由于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環(huán)境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因此它的知識教學將讓學生體會到更多的親切感與感染力,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對于初中地理課程的學習興趣,也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通過一定的鄉(xiāng)土地理案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信息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能力,引發(fā)他們的獨立思考,還可以延伸到課外的地理活動中去,從而讓地理知識更具直觀性,學生就會大大提高他們的地理課程學習效果。
。ǘ├绵l(xiāng)土地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鄉(xiāng)土地理知識主要包含了各個不同區(qū)域的地理知識,即自然地理知識與人文地理知識,它是這二者的綜合結合知識體系,可以幫助學生對本土的地理信息進行很好的探索與學習。在這些鄉(xiāng)土地理知識中,初中地理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好當地的地理教學資源,把當地的土壤狀況、水利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了解清楚后再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所熟悉的地理環(huán)境中獲得一些地理知識,有利于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熱情與學習動機,引導他們開展研究性學習,進而培養(yǎng)并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三)利用鄉(xiāng)土地理知識對學生開展環(huán)境教育工作
根據我國的《初中地理課程標準》,鄉(xiāng)土地理知識應該作為初中地理教學中的綜合性教學載體,讓學生圍繞著環(huán)境與發(fā)展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那么,在這里,我們所說的鄉(xiāng)土地理就是指學校所在的區(qū)縣等這一級別的行政區(qū)域,地理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些學生們熟悉的地理環(huán)境來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方面的教育工作,要帶領他們深入到生活中去,讓他們進行探究性實踐活動,引領初中生在鄉(xiāng)土地理的學習過程中,充分意識到地理環(huán)境的保護重要性與必要性,可以讓他們更好的感受到周圍的地理環(huán)境,并通過自己的環(huán)境教育實踐活動來更好的保護地理環(huán)境。
。ㄋ模├绵l(xiāng)土地理知識來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
初中地理教學中,其鄉(xiāng)土地理知識有助于更好的引導初中生形成較為正確的人生觀、資源觀、環(huán)境觀,還可以幫助他們樹立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理念,加深他們對我國實際國情以及國力國策的理解與支持。因此,我們說,鄉(xiāng)土地理教學將能夠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強化他們的責任感意識。這就是說,初中地理教學中也可以通過鄉(xiāng)土地理知識來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它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滿懷對家鄉(xiāng)的熱切情感,增加初中地理課堂的鄉(xiāng)土性、實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從而讓初中地理教師通過對鄉(xiāng)土地理材料的解析來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引導,讓他們意識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加深對地理知識的認識,還能夠逐步培養(yǎng)起學生良好的觀察生活習慣。
總之,初中地理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讓其失去了應有的吸引力,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tài)。因此,我們應該把更具實際應用特性的鄉(xiāng)土地理知識融入到初中地理課堂中去,讓其更好的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開發(fā)學生綜合思維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最終提高學生對于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李章啟.如何在鄉(xiāng)土地理課外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J].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17(4):55-56.
[2]梁琰.鄉(xiāng)土地理是初中地理綜合性學習的載體---運用鄉(xiāng)土地理材料進行教學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7,3:(59)60.
【地理小論文該怎么寫】相關文章:
科學小論文該怎么寫06-12
論文前言該怎么寫06-01
地理教學論文怎么寫06-12
地理的小論文03-16
創(chuàng)業(yè)小論文怎么寫03-31
科學的小論文怎么寫03-30
怎么寫科技小論文03-31
數學小論文怎么寫08-04
科技小論文怎么寫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