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讀奈達翻譯觀論文
【摘 要】著名翻譯理論家奈達提出了“dynamic equivalence”、“functional equivalence”學說,頗長一段時間內,翻譯業(yè)界諸多理論與實踐者無不趨之若鶩。待文章看來,“functional equivalence”學術術語的翻譯本身即有爭議(換言之,對奈達的理論學說有所誤讀)。更有批評聲音指出,作為一種翻譯機制的提出,“functional equivalence”等翻譯論把目標預設不免過高。這為審讀奈達翻譯觀留下了探討空間,文章對此做出嘗試。
【關鍵詞】功效對等;預設;翻譯機制
一、奈達翻譯觀
。ㄒ唬ヾynamic equivalence(動態(tài)對等)
然而,今日再度閱讀,令本文不敢茍同之處在于,當初之關于“動態(tài)對等”學說的導讀性文章,對該理論不免有誤讀之處,是為本文撰寫之動機之一。事實在于,盡管“動態(tài)對等”論對翻譯的理論研究在業(yè)界產生了巨大影響,但奈達本人卻為此顯得頗為“低調”,并直言其理論并非能有效解決翻譯實踐中可能遭遇的實際問題。
。ǘゝunctional equivalence(功效對等)
批判性閱讀是一種社會行為的.評價。實施批判行為的主體以群來分,可劃為兩類。其一,通透源文主旨,進而批判性評價,在其過程中源文本被視為“樣品”(specimen),目的是為了引出自身主題論調;其二,則為易斷章取義,想當然作者。此類評價主體在本文看來,也即“妄言”者,常以怡笑大方而收尾。奈達先生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翻譯觀,長時間以來在中國翻譯業(yè)界便遭上述第二類主體批判。這為正確解讀奈達先生翻譯觀留下了極大探討空間,不妨以該學說術語翻譯本身入手。查閱常被引用的《牛津高階英漢詞典》(第6版),function一詞簡單釋來有“功能”與“功效”之意;氐侥芜_先生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學說中,譯為“功能對等”抑或“功效對等”,也隨之成為可探的問題。以本文目力所及,基于“中國期刊網”的語料分析,關于該學說的中文術語翻譯,“功能對等”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但能否以大比例存在的“功能對等”術語翻譯引出結論說“大多數(shù)認可即為得體”,恐值得深入探討與商榷。
探討的契入點,還是要認真追溯奈達先生的翻譯理論淵源。如果說諸般翻譯理論中,奈達先生有一種翻譯觀幾十年來立場一直未曾改變,應是其本人對待“直譯法”的態(tài)度。與英國學者Newmar(紐瑪克)見解幾乎完全相左的是,奈達本人對于“直譯”手法頗有微詞!胺g非譯字,而為譯意”是為其觀點的最佳寫照。在其看來,“直譯”不免與源文亦步亦趨,而語言結構中的字詞選擇并非孤立而為,情景語境與文化語境應是翻譯實踐中著重考慮的因子。
因此,回觀“functional equivalence”的術語中文翻譯,直譯為“功能對等”也就不免有相當然之嫌。基于上述對奈達先生翻譯態(tài)度的認知,“功效對等”或“效果對等”應是得體理解。若以功能來論翻譯,其功能應為跨文化的交際。但不同版本的譯文,卻在目標語受眾認知中產生了不同的效果。語義對等與風格對等是奈達先生“功效對等”論的核心。
二、結語
本文以寸牘之篇幅對奈達先生“動態(tài)對等”及“效果對等”翻譯理論進行了審讀,也不免有淺顯之嫌,權作拋磚引玉。依本文之見,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社會、經濟、文化、宗教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要在兩種語言體系中實現(xiàn)“效果對等”,實屬不易。只有意識到這一點,對目標語譯文才能有切合實際較為理性的評判。
【審讀奈達翻譯觀論文】相關文章:
審讀角度談科技期刊論文的修改論文06-26
解構主義翻譯觀下的商標詞翻譯論文04-25
觀《少年達佳》有感08-15
觀阿凡達有感04-25
觀《阿凡達》有感精選04-16
觀《阿凡達》有感05-14
聶魯達情詩翻譯06-19
燕達傳原文翻譯02-18
觀《阿凡達》后感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