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教師語言與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之間的關系的論文
教師語言,也就是教師的課堂語言,泛指教師用來組織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語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 ”德國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經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 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無論是親身經歷還是自身在教學中的實踐都讓我非常贊同他們的話。 因為我深信教師可以用語言去啟智、 用語言去激勵、用語言去引悟、用語言去贊促,教師的語言具有無窮的魅力。
不久前我上了兩節(jié)關于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數(shù)學研討課, 仔細想想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回過頭來認真地反思,沒有高效或有效的原因是因為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夠嚴謹,缺乏推敲。
二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廣角”,教材上的內容是“1、2 可以組成幾個兩位數(shù)? 1、2、3 呢? ”為了避免形式上的重復, 我在設計時進行了改動: 我首先出示了幾組口算題 (1)2×9=189×9=81 (2)4×9=36 9×7=63 (3)3×8=24 6×7=42,讓學生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每組的積都是由兩個相同的數(shù)字組成,只是調換了數(shù)字的位置。 我接著問學生:“你們還能說出類似的數(shù)嗎? ”學生很快說出了幾組“27、72;45、54;34、43……”。 緊接著我又追問:“如果給你三個數(shù)如 1、2、3,你能組成哪些數(shù)? ”學生開始動手把自己組出的數(shù)寫在了本子上, 就在我巡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寫的是兩位數(shù), 而也有一部分學生則是寫了三位數(shù),難道是我的問題學生沒聽明白?不是學生沒明白, 而是我的問題提的不夠精準,準確的問題應該是“用 1、2、3 你能組出哪些不同的兩位數(shù)? ”這樣學生就明白了。 當我發(fā)現(xiàn)問題后,重新又把問題說了一遍,這時候組成三位數(shù)的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對, 又重新組成了兩位數(shù)。
40 分鐘寶貴的課堂在這里浪費了 3、4 分鐘的時間, 我想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教師語言缺乏數(shù)學語言的規(guī)范性了。教師的課堂語言就要規(guī)整、細密,數(shù)學語言尤其嚴謹,一字之差,謬之千里。 正是因為自己課堂上的教學語言沒有做到精煉規(guī)范, 才導致問題的出現(xiàn); 要做到語言精練就要提高語言的質量, 用最少的語言表達出最深刻的意思,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最終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 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很融洽,組長也很負責,于是我就利用這個契機對這個小組的學生進行了表揚,同時也是為了引出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材中有這樣的問題:“每兩個人握一次手, 三人一共握幾次? ”我讓這個小組的學生站到講臺上對他們進行表揚, 同時讓他們互相握握手表示感謝, 并讓其他學生觀察他們一共握了幾次手。 當學生回答出“三次”后,讓其他組的三位學生也來互相握握手。學生開始活動。活動后, 我接著追問:“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學生舉手的寥寥無幾。 這樣的例子學生應該能列舉出很多, 為什么沒有人舉手呢? 我又耐心地等了等,有一個學生舉手了,“打乒乓球的比賽”,我舒了一口氣,接下來“打羽毛球”“下圍棋”,我以為學生明白了我提問題的意圖, 但是最后一個學生說出的答案讓我意識到我提的問題表達的并不準確,他的答案是“打麻將”。
之所以會這樣也是源于教師的語言沒有做到清楚明白。 而教師語言的清楚明白是教學對語言的第一要求。清楚明白就要求言語簡潔, 令學生聽課不生厭煩。 同時教學語言要抓住要點,抓住關鍵,予以精煉準確的說明。課堂教學語言的有效性支撐著有效的課堂教學, 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的提問語言也往往存在這樣的弊端: 難易度不當、 指向性不明、瑣碎復雜。 提問難度大學生不能回答,教師不好引導,結果只能自說自話;難度低沒有思維價值; 提問指向不明學生如同墜入云里霧里,作出的回答千奇百怪;提問瑣碎復雜令學生不知回答哪個是好。那么教師該如何運用有效的課堂提問語言? 如何使教師的提問語言精煉準確呢? 1.理性地備課,精準地進行課堂問題的設置,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明白,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2.精心地組織,找準問題的切入點。 3.變化的語言,趣味的提問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使接受提問變成一種輕松愉快的事; 選擇性提問語可以調動學生對已有的知識進行篩選,教師適時追問、補問;遷移性的提問語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流程,小步遷移,漸漸地由“已知”推知“未知”;情境性提問語是啟迪兒童思維的鑰匙,教師用情境的描述或敘述,把學生帶入迷困的情境,調動他們解答問題的積極性;探究性提問語教師從看似平淡的地方提出有思維價值的'問題。
一個理想的問題語言應該具備這樣的特點:問題形式自然簡明,文字敘述一目了然;難易度適中,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指向性明確,不宜含糊;問題有一定內涵,能揭示文本本質。 這樣的教學用語就確實能促進課堂的有效性。課堂中除了提問性的語言外還有很多言語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情趣橫生之言、循循善誘之言、啟迪智慧之言等等,但是如果運用的不好則會導致低效的教學課堂。期末有一節(jié)乘法復習課, 因為復習課往往容易乏味單調, 所以我把復習課設計成了闖關的形式。 剛上課時可以看出學生的興趣很高,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做題,可是匯報時興趣不高,而且有些學生開始走神,是什么原因? 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時間是有限的,當學生出現(xiàn)疲憊時,教師應該用激勵的和富有幽默性的言語去激發(fā)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講授內容,適時、恰當、和諧地融入幽默,激活學生的接受和反饋,釋放學生的緊張情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會使教學效果大大增強。 而復習課一方面是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使學生更明確教學內容的體系。另一方面是幫助那些在新授時沒有及時消化知識的學生更好地查漏補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學習有成績而受到鼓舞時,才會產生對學習的興趣”,“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加滿足的感覺, 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的努力。 ”求成是人類基本動機之一。
在教學中強化學生這一動機,對提高教學質量是頗有效益的。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即使學生取得一點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激發(fā)其成功的動機,讓學生經常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在“成功—滿足—再成功” 的良性循環(huán)中不斷提高成功的檔次。總之,教師課堂教學語言表達是教學的一個基本且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如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所說:“教師的嘴, 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 ”教學語言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也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 20 倍。 ”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處的點撥,把學生帶進知識的海洋,開啟他們的心智,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獲得精神上的滿足,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只有我們用心設計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用心錘煉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 用心表達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充分體現(xiàn)語言“化深奧為淺顯,化腐朽為神奇”的魅力,才能促進學生個體生命價值的充分自由的多元展現(xiàn), 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
【分析教師語言與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之間的關系的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有效課堂論文10-09
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分析論文10-08
創(chuàng)建小學數(shù)學有效課堂論文10-08
有關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論文06-26
課堂教學中有效問題的特征分析的論文04-05
課堂教學中有效問題的特征分析論文05-17
教師課堂的有效管理論文07-02
初中數(shù)學有效課堂的構建策略論文10-09
小學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分析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