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的學習心理論文
任何知識的學習過程都包括學生復雜的心理活動,其中包括感覺,想象,思維、注意力、記憶等直接與學習有關的心理活動,同時也包括情緒,情感、興趣、自我克制的意志品質等一些非智力的與知識相關的心理活動。心理學的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在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下,學生學習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學生處在積極的狀態(tài),就能對學習充滿濃厚興趣,主動探求知識,否則,處在消極狀態(tài),對學習無精打采成為應付考試而被動地學習,其結果就會出現學習效果的巨大差異。要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則必須有健康的學習心理,而健康的學習心理又是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做法:
一、加強學習目的教育,培養(yǎng)自覺的學習心理,使學生樂學。
心理學指出:人的心理與動物的心理的不同點在于它具有自覺性和能動性。而學習是一種有目的性的活動,學習目的越明確,自覺性與能動性就越強,心理狀態(tài)越佳,效果也就越高,這是目的'性對學習的指導作用。
二、培養(yǎng)興趣,強化學生的隨意注意心理使其樂學。
古代心理學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沒有興趣的強制性教學,勢必會扼殺學生求知欲望,學生自然不會樂學,在學習中興趣是一種強烈而持久的學習動機,唯有學生熱愛數學才能有積極持久的學習心理和求學勁頭,正如愛因斯坦所言:“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1、通過教學中配置趣味性較強的例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糾正錯例,講透道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培養(yǎng)、發(fā)展好奇心理,使學生樂學。
中學生突出的一個心理狀態(tài)是好奇心強,它是學生樂學的動機之一,如果學生不能自發(fā)產生好奇心,教師可以外部激發(fā)。數學有些詭辨題,它們或是錯誤地運用概念、性質,或是錯誤地進行推理。這些題目懸念重重,足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四、培養(yǎng)好勝心理,引進競爭機制,使學生樂學.
眾所周知,青少年一般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巧妙地利用這種這理狀態(tài),在課堂上引進競爭機制,著意創(chuàng)設一種積極的互相爭趕的學習氣氛,用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為此,我常在習題課上開展小型的“數學競賽”。采用這種“競賽”的教學方式,又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五、樹立好的教態(tài),用優(yōu)美的教學語言使學生樂學
所謂教態(tài)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外部與內在的形象的反映,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緒有著直接的或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表情是最應注意的,表情過于嚴肅或哭喪著臉,學生會產生懼怕或敬而遠之,甚至反感的心理狀態(tài),當然不能過于輕浮。好的教態(tài)可使學生倍感親切、輕松自由,使思維的翅膀自由翱翔,從而可增強學習動機的激發(fā)。
教學語言是師生間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一種優(yōu)美的教學語言,可以激發(fā)學生高尚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著“以美促智”的作用。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是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重要因素。教師所用的語言應盡量幽默風趣、和藹可親、有感召力。如我常將稱呼中常用的“你們,大家、同學們……”改用“請你……”這樣會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老師是單獨對他一個人在談話,從而可消除“官腔”氣氛,而增加“民間”的親切感。
數學教師在闡述抽象的概念、定理、法則,應當從實例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進行必要的分析、歸納和類比,盡量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特別是對初中的學生)。例如,在講述合并同類項時,可用生活中的例子進行類比:二條魚加三條魚是五條魚,但是兩條魚加三棵白菜就不是五條魚菜了。在去括號法則中,括號前是“—”號,去括號后,括號里每一項都用變號。這時教師加上一句:“注意:不要虧待哪一項”學生往往會發(fā)出會意的笑聲,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東西變得生動而有趣,從而得到愉快的美感。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不僅要探索本學科知識系統(tǒng),更要努力探索完成知識系統(tǒng)傳導中的控制論系統(tǒng),去科學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健康的學習心理,使學生樂學。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的學習心理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論文11-30
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論文12-04
淺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論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