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雜文隨筆
聆聽了吳忠豪教授的講座,我陷入了沉思。從“教課文”到“教語文”,是一種理念的更新,方向的轉變,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僅關注“文本”內容,而要將它當成一個“例子”,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回頭看語文課程改革之路,我們的語文教學曾走入的誤區(qū):語文課儼然變成了思品課、科學課、欣賞課。老師通過文本解讀組織教學過程,學生就“課文”學“課文”,收獲的是這一課的思想內容及老師對文本的理解感悟。這樣的語文課只是在“教課文”,關注思想內容的理解,忽略了語文方法技能的習得,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幫助不大。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強調的是方法滲透,技能形成。細讀《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就會發(fā)現,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薄斑\用”成為課標中的關鍵詞,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要求。在這樣理念的指引下,我們重新審視語文課,它應是一座平臺,“課文”則是一個例子。學生借助這個“例子”,這座“平臺”進行語言“輸入”與“輸出”的實踐活動,進行“聽說讀寫”訓練。
遵循學生的言語發(fā)展規(guī)律,依據語文學習理論中的同化理論,我們清楚地了解,學生的.語言學習需要經歷理解和積累的“內化”與“言語實踐”的外化過程。而傳統的“教課文”往往止步于語言的理解和積累,處于語言的“內化”階段,只是完成了“語言的輸入”。而要實現“語言的輸出”離不開“言語實踐”這一途徑。在“教語文”這個理念的指引下,課文課為學生創(chuàng)設“言語實踐”情境,幫助學生掌握“言語策略”,鍛煉“言語能力”,習得學習方法,形成語文技能。這樣的語文課才能成為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助推器”“練兵場”。
葉圣陶先生說,課文只是“例子”,語文應該是用課文教學生如何閱讀,如何寫作。但是現代白話文教學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沒有把課文當“例子”,而是將學習課文內容當成語文課的主要目標,語文課就是“教課文”。反思我們的語文課是不是在“教課文”,了解了“教課文”與“教語文”的區(qū)別,我們又該何去何從?我想這都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絕不僅僅是文字的變化,它凸顯的是教學觀念的轉變,為我們語文老師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讀后感范文06-28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讀后感(精選9篇)12-15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讀后感(精選5篇)04-15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讀后感范文4篇04-23
從土地到大地雜文隨筆07-04
被貶到海南雜文隨筆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