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點哲學思維,讓議論文深刻起來
【訓練目標】
1.通過學習范文,感知哲學思維在作文中的運用情形,加深理解領悟。
2.弄清常見的哲學思維形式,學會在寫作中靈活運用。
3.學會用哲學思維觀察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象,提升自己的表達水平。
【范文展示】
范文1:下面是一篇論述現(xiàn)實生活中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的題意慣熟的議論文,作者以唯物辯證法觀點予以分析觀照,文風平易近人。讀后予以賞析。
有為有不為
季羨林
“為”,就是“做”。應該做的事,必須去做,這就是“有為”。不應該做的事必不能做,這就是“有不為”。 【開頭對比,緊扣題目,具體闡釋題目內(nèi)涵。隱含對立統(tǒng)一的哲學原理!
在這里,關鍵是“應該”二字。什么叫“應該”呢?這有點像仁義的“義”字。韓愈給“義”字下的定義是“行而宜之之謂義”!傲x”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適”,也就是“應該”,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要想從哲學上,從倫理學上,說清楚這個問題,恐怕要寫上一篇長篇論文,甚至一部大書。我沒有這個能力,也認為根本無此必要。我覺得,只要訴諸一般人都能夠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惡了,就能知道什么事應該做,什么事不應該做了!尽爸灰V諸一般人都能夠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惡了”的闡釋,隱含對立統(tǒng)一哲學原理的“統(tǒng)一”內(nèi)涵!
中國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笨梢娚茞菏怯写笮≈畡e的,應該不應該也是有大小之別的,并不是都在一個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這里也用不著煩瑣的論證,只須動一動腦筋,睜開眼睛看一看社會,也就夠了!揪o接上文“是非善惡”的闡釋,繼續(xù)闡釋善惡的大小區(qū)別,是對立統(tǒng)一哲學原理的進一步深化!
小惡、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比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和病人讓座,能讓,算是小善;不能讓,也只能算是小惡,夠不上大逆不道。然而,從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車就立即裝出閉目養(yǎng)神的樣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見大看出了社會道德的水平嗎?
至于大善大惡,目前社會中也可以看到,但在歷史上卻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為元軍所虜,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敵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還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貳臣傳”,“身后是非誰管得”,管那么多干嗎呀。然而他卻高賦《正氣歌》,從容就義,留下英名萬古傳,至今還在激勵著我們?nèi)珖嗣竦膼蹏鵁崆椤?/p>
通過上面舉的一個小惡的例子和一個大善的例子,我們大概對大小善和大小惡能夠得到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了。凡是對國家有利,對人民有利,對人類發(fā)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惡。凡是對處理人際關系有利,對保持社會安定團結有利的事情可以稱之為小善,反之就是小惡。大小之間有時難以區(qū)別,這只不過是一個大體的輪廓而已。【緊接上文善惡大小區(qū)別的闡釋,從“目前社會”和“歷史”的角度舉例論證,對立統(tǒng)一的哲學原理進一步深化表現(xiàn)為是否“對國家有利,對人民有利,對人類發(fā)展前途有利”!
大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lián)系的。俗話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蹦醚矍俺3L岬降呢澪坌袨槎摚窍蓉澪凵倭康呢斘,心里還有點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嘗到甜頭,又沒被人發(fā)現(xiàn),于是膽子越來越大,貪污的數(shù)量也越來越多,終至于一發(fā)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個別的識時務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謂浪子回頭者,然而難矣哉!【“大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lián)系的”這一段又從聯(lián)系的角度與量變質(zhì)變的角度進一步闡釋了題目!
我的希望很簡單,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有為有不為。一旦“為”錯了,就毅然回頭!竞魬}目,語重心長地告語人們要做到“有為有不為”!
【閱讀評析】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這是一個論述起來比較繁瑣的問題。作者舉重若輕,巧妙地引古人話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運用矛盾分析法歸結出“大善大惡”“小善小惡”兩組對立的概念范疇,然后以此為著力點,運用事實論據(jù),簡捷明快地解開中心論題“有為有不為”的內(nèi)涵,論說明白曉暢。最后作者從聯(lián)系的角度與量變質(zhì)變的角度,分析了對于某些事“有為”的害處,從而語重心長地告語人們要做到“有為有不為”。
范文2:(2011年江蘇省高考優(yōu)秀作文)
閱讀下面這篇高考作文,仿照上文,從哲學思維運用的角度給加橫線處寫好邊評。
拒絕平庸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今世之人,多以奉行“中庸”之道自喻。即與世俗同流,人云亦云,而其自身便少了一些原則,多了一些銅臭;少了一些堅守,多了一分諂媚。
而我要說,拒絕平庸。
①
知識分子這個詞,起源于西方,原意是指有理想,有學識,為社會奉獻,教化他人的一類人。在古中國,也有一個準確概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②
但在今天,這一神圣詞匯有了新的解釋。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上,知識分子被釋為:具有高等學識,從事文化教育工作的人。
③
如此一來,知識分子這一詞似乎變得平庸,泯乎眾人了。從孔子、蘇格拉底一類的師表、楷模,變成了如今天教授、專家之類的“知識分子”。
④
現(xiàn)今社會的娛樂化,亦使知識分子們愈加平庸,從泛濫地“說三國”“說明清”,再到忙于為“超女”們正名,平庸的知識分子令人茫然。
⑤
因此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那些20世紀的知識分子們,懷念魯迅的鋒利,懷念章太炎的狂狷,懷念李大釗的理想,懷念陳寅恪的執(zhí)著……
⑥
馬寅初生于19世紀末,也曾是清末留美幼童,其在經(jīng)濟學領域上的成就在今天仍有著深遠的影響。
然他之所以讓人傾慕,不僅是學術知識,更是他的堅守,他的不甘平庸。50年代末,年逾古稀的馬寅初發(fā)表了《新人口論》,陳述了控制人口增長的思想,但卻遭到了中央領導的一致抵制,他沒有退縮,屢屢發(fā)表論文支持自己的言論,為此,老人甚至遭遇批斗和迫害。而面對忘年之交的周恩來的勸導,馬寅初發(fā)出了“吾愛吾友,但吾更愛真理!”的吶喊。
【在上文列舉鋪陳了一批真正的知識分子的基礎上,舉馬寅初為典例作具體分析論證,這是點面結合手法,加強了論證的力度!
北島的詩中曾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窗,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馬寅初的身影并沒有彎曲,他用自己的堅持,自己的不甘平庸刻寫了高尚者的墓志銘。
【從北島詩句的內(nèi)蘊出發(fā),高度肯定贊揚馬寅初,強調(diào)突出彰顯人格魅力、拒絕平庸的中心意旨!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在物欲橫流的現(xiàn)代社會,我卻要說,拒絕平庸!
【仍以屈原語收結,呼應開篇,并針對現(xiàn)實,發(fā)出拒絕平庸的吶喊,挽結全篇!
【閱讀評析】本文分析論證中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相關思維方法。先從概念上對知識分子一詞內(nèi)涵的源流變化予以揭示,然后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褪去當今知識分子身上華彩的外衣,揭出他們的庸俗本質(zhì)。繼而由果探因、由因導果,從時代之殤的慨嘆中,引出我們曾經(jīng)有過的那些知識分子楷模,樹立正面形象,以典型事例論證觀點。由于從哲學思維的角度展開分析說理,再輔以充實的事實材料,使全文論證頗見功力。結構上首尾呼應,嚴謹整飭。用語簡潔凝練,時見蘊藉有味之語,感染力強。
范文3:閱讀下面這篇中學生佳作及部分邊評,從哲學思維應用的角度為下面留橫線的地方補出邊評,并從文章整體構思的角度入筆寫“閱讀評析”。
切不要管中窺豹
佚名
鄭板橋的書法非隸非楷,單個字看歪歪斜斜,整體看卻錯落有致?梢,局部并不能代替整體,若我們只關注局部就可能忽視整體的美。當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也不能管中窺豹,而應當用全面的眼光做出一個公允的評價。
①
理查德施特勞斯是一名著名的音樂家,在音樂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二戰(zhàn)中,在納粹政府的要求下,他竟然愿意邁著顫顫巍巍的步子去接任音樂局局長的職位,在音樂的選擇上有失偏頗。對于這樣一個人,有人只關注他的音樂成就而對他那一瞬間的惶惑避而不談;有人只是揪住這一個問題不放而忽視他在音樂上作出的貢獻。誠然,這個污點是他永遠都無法隨意抹去的,可是我們也要看到他晚年的自省--躲在山間別墅不見外客直至終老,他在一遍遍進行著痛苦的心靈拷問。因此,我們不能管中窺豹,而應當全面地看待,去探索他那曲折的心路歷程,有失足,也有奮力救贖的掙扎。這樣,當我們結合他的音樂來評價他時,才顯得更公正,更符合歷史的本來面目。這樣真實的人生才更有韻味。
【以理查德施特勞斯為例,具體闡述“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應當用全面的眼光”的中心論點:既不能“只關注他的音樂成就而對他那一瞬間的惶惑避而不談”;也不能“只是揪住這一個問題不放而忽視他在音樂上作出的貢獻”。這是“局部與整體”哲學原理的具體運用。這個例證著重于永恒成就與一時人品的辯證評價!
而另有一些人,似乎生來就不具有任何值得人喝彩的地方,但是他的整個歷程卻充滿一種生命抗爭的力量,讓人驚嘆。美國女孩杰西卡生來便失去雙手,她的身體是殘缺的,可是她卻學會了自理,學會了開車,并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殘疾的女飛行員。若我們管中窺豹,只看到她殘缺的身體,或許我們只會流露出幾分同情,為這不可愛的命運嘆息。可如果我們站在她的面前,看到她那自信而燦爛的笑容,或是曾長久地關注過她整個奮斗的過程,毫無疑問,我們有的只會是喝彩與驚嘆。我們會知道,所謂的同情其實無義,她能足夠堅強地戰(zhàn)斗與拼搏。這種與命運抗爭的力量讓人久久品味并振奮。
②
誠然,有時我們確能窺一斑而知全豹,對事物作出正確的評價,可是更多時候管中窺豹帶來的只是認識的盲點與局限。若只是管中窺豹,如我們欣賞鄭板橋的書法時,就可能輕易地把它歸為流俗之作,而無法欣賞它的美。
【“誠然”句又是“絕對和相對”哲學原理的運用,議論文中適時地運用“誠然”句往往有一舉兩得之效:既能體現(xiàn)周密性,又能突出中心論點!
因此,我們很多時候切不能管中窺豹,特別是當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應更充分認識到人的復雜性,用全面的眼光進行評判。否則,對施特勞斯、杰西卡之類,我們有的或許只是一味地贊揚或排斥,或是所謂的同情,卻無法從容不迫地欣賞他們?nèi)松雌鸱拿琅c韻味。
【以“切不能管中窺豹”呼應題目,再次點明“當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應更充分認識到人的復雜性,用全面的眼光進行評判”的中心論點!昂芏鄷r候”的用語看似不經(jīng)意,其實又是“絕對和相對”哲學原理的運用】
【閱讀評析】
【寫法討論與歸納】
范文1主要是以“對立統(tǒng)一”、“量變質(zhì)變”的哲學原理思考現(xiàn)實生活中“為與不為”的關系問題。角度雖然不算獨特,所舉材料也并不見得有多新鮮獨到(讓座與文天祥的例證幾乎為考生所周知),但由于運用哲學思維解剖問題,從而使文章獲得哲學的深度。
范文2同樣由于引入“現(xiàn)象與本質(zhì)”的哲學思維看取問題,從而加深了作者對問題認識的深度,使得論證分析富于邏輯聯(lián)系,頗具說服力。
范文3則從“整體與局部”“絕對與相對”哲學思維層面設置構思,很是輕巧省力。
總之,議論文寫作中,哲學思維的介入,可以使你看問題具有深度,可以使你文字構架精干機巧,可以使你的分析論述睿智周密,可以讓你的文章脫胎換骨。所以平時我們應學一點哲學思維常識,要培養(yǎng)運用哲學思維觀察問題的習慣,要鍛煉運用哲學思維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是寫出深刻的、有質(zhì)感的議論文的基礎。
那么,我們在日常寫作中會常運用到哪些哲學知識呢?
1.整體與部分。它的內(nèi)涵有四:
整體和部分互為條件。整體由若干部分組成,部分從屬于整體。
整體中有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主要部分不可或缺,甚至起決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部分對整體有反作用,有的局部破壞了,全局就會有變化。
部分有相對的獨立性和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
系統(tǒng)的整體不僅大于任何部分,而且大于部分之和,部分最優(yōu)化的組合使整體發(fā)揮最大的功能。
第四點我們可以闡釋如下:“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卑貤钫f:“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是一條蟲!薄叭齻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弊鳛橐粋個體,我們需要的就是團隊精神,這種精神能使自己與整體保持和諧,發(fā)揮個體的最大功能。
2.對立與統(tǒng)一。它的內(nèi)涵有五:
一切矛盾的對立面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發(fā)展,一方的存在和發(fā)展必須以另一方的存在和發(fā)展為條件。
矛盾的對立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矛盾的對立面始終處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過程中。矛盾的對立面的斗爭、沖突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一般要經(jīng)歷一個由隱蔽到鮮明的過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相結合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矛盾斗爭的結果有三種:一是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二是矛盾雙方同歸于盡,為新的矛盾替代;三是矛盾雙方融合為一個新事物。
第二點我們可以闡釋如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由此可見,人與人之間相處,還是應當以寬容為本。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要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把握機遇,實現(xiàn)向自已有利的方向。
3.必然與偶然。它的內(nèi)涵有二:
必然與偶然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必然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居支配地位,決定事物發(fā)展的方向,偶然伴隨著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事物的發(fā)展。
偶然中包含必然的因素,必然中也有偶然存在。在一定條件下,偶然和必然可以相互轉化。
第一點我們可以闡釋如下:種瓜只能得瓜,得不出豆來,這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但種瓜沒有得到瓜或得到的瓜太。ㄒ驗闅夂颉⑼临|(zhì)、肥料等因素的影響),這是偶然!岸靵砹,春天還會遠嗎?”雪萊的詩句里包含了季節(jié)更替的必然。
我們看待事物,萬不可把偶然的當作必然的,像“守株待兔”里的農(nóng)夫一樣。有人在生命里摔了一跤后就起不來,這就是錯把失敗當成人生的必然,敗倒在“偶然”的腳下了。
其它的還有:
4.現(xiàn)象與本質(zhì)
現(xiàn)象富于變化,而本質(zhì)則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我們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現(xiàn)象有真相和假相,假相具有迷惑性,只有認清真相,事物的本質(zhì)才容易被揭示出來。
現(xiàn)象有主流現(xiàn)象和支流現(xiàn)象,支流現(xiàn)象不代表事物的本質(zhì)和發(fā)展趨勢,只有抓住主流現(xiàn)象,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
5.內(nèi)因與外因
內(nèi)因外因的辯證統(tǒng)一,外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條件,內(nèi)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據(jù)。
外因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外因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6.量變與質(zhì)變
量變是質(zhì)變的必要準備,量變才能引起質(zhì)變,質(zhì)變是量變的必然趨勢和結果。
度,是事物質(zhì)和量的統(tǒng)一。
7.主要與次要
在許多矛盾構成的矛盾體系中,各種矛盾力量發(fā)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居支配地位,對事物發(fā)展起決定性的作用。
次要矛盾對事物發(fā)展的影響也不能忽視。在一定條件下,次要矛盾也會上升轉化為主要矛盾。
在認識的過程中,情感、經(jīng)驗、他人的認識往往要參與其中,利弊共存,關鍵是要實事求是。
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要受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的制約。
趙長河
[用一點哲學思維,讓議論文深刻起來 學案設計(人教版高三選修)]相關文章:
1.關于哲學議論文
7.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10.地理選修三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