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胡令能《小兒垂釣》全詩翻譯賞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胡令能《小兒垂釣》全詩翻譯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注釋】
蓬頭:頭發(fā)亂蓬蓬的。
稚子:年齡小的孩子。
垂綸:釣魚。綸:釣魚用的絲線。
莓:一種小草。
苔:苔蘚植物。
映:遮映
借問:向人打聽。
魚驚:魚兒受到驚嚇。
應:回應,答應。
【譯文一】
一個蓬頭稚面的小孩學著用絲線釣魚, 斜著身子坐在野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招了招手, 害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應過路人。
【譯文二】
一個蓬頭小孩學著大人釣魚。側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叢中。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招了招手。害怕驚動了魚不敢答話。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兒童題材的詩歌。全詩描寫樸實、自然,一個真實可愛的垂釣小兒的形象躍然紙上,可謂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洹?/p>
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比較少,因而顯得可貴。這首七絕寫小兒垂釣別有情趣。前兩句敘述、描寫,從外形著筆,是實寫。后兩句詩側重神態(tài)來寫。此詩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就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無限童趣和一些專注。
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稚子,小孩也!芭铑^”寫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頑皮,天真可愛。“綸”是釣絲,“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發(fā)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在垂釣時,“側坐”姿態(tài),草映其身,行為情景,如在目前!皞茸睅в须S意坐下的意思。這也可以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致志于釣魚的情景!拜Α,泛指貼著地面生長在陰濕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不僅可以知道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罕見人跡罕到的所在,更是一個魚不受驚、人不暴曬的頗為理想的釣魚去處,為后文所說“怕得魚驚不應人”做了鋪墊!安萦成怼保膊恢皇窃跒樾寒嬒,它在結構上,對于下句的“路人借問”還有著直接的承接關系──路人之向他打問,就因為看得見他。
后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當路人問道,稚子害怕應答驚魚,從老遠招手而不回答。這是從心理方面來刻劃小孩,有心計,有韜略,機警聰明。他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他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他對路人的問話并非漠不關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象中的事,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遙招手”的原因以后,詩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過以上的簡略分析可以看出,前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體態(tài),但“側坐”與“莓苔”又不是單純的描狀寫景之筆;后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繪動作的生動的筆墨。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涞拿鑼憙和募炎餮剑?/p>
【創(chuàng)作背景】
《小兒垂釣》是胡令能到農村去尋找一個朋友,向釣魚兒童問路后所作。其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未得確證。
【作者簡介】
胡令能(785—826),唐代詩人,貞元、元和時期人。早年曾為一手工匠,人稱“胡釘鉸”。后喜歡《列子》,又受禪學影響,隱居圃田。其詩傳世僅四首,見于《全唐詩》。
【胡令能《小兒垂釣》全詩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胡令能《小兒垂釣》詩詞鑒賞02-20
胡令能《小兒垂釣》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06-14
小兒垂釣翻譯及賞析10-14
小兒垂釣原文、翻譯及賞析11-06
《小兒垂釣》原文及翻譯賞析01-28
《小兒垂釣》原文及翻譯賞析10-26
小兒垂釣原文翻譯及賞析03-11
杜甫《房兵曹胡馬》全詩翻譯賞析04-20
杜甫《房兵曹胡馬》全詩翻譯及賞析01-23
《絕句》全詩翻譯及賞析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