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科學說課稿模板匯編7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科學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1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
流程與方法:
1.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fā)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發(fā)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材料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約資源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學習重點】
用簡單測量方法比較材料的柔韌性。
【學習難點】
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征。
【學習準備】
學生(每小組):
1.一套寬度、厚度一樣的塑料、不銹鋼、木頭尺(每種材料的一端打一個孔)
2.一套寬度、厚度不一樣的塑料、不銹鋼、木頭做成的物品。
3.測量彎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鉤碼一個,回形針一個。
老師:同樣寬度、厚度的粗塑料條、木條各一根,兩桶水。
【學習流程】
一、柔韌性的認識
出示兩根長度、厚度和寬度一樣的塑料條和木條。
師:請兩位同學上來各取一根,分別去取同樣重的兩桶水,觀察塑料條
木條的變化情況。
兩名學生上來演示,其它同學觀察,然后匯報觀察到的情況(木條斷,
料條沒有斷;塑料變了,沒有斷,木條先是彎了,最后斷了)
老師指出:我們把像剛才這樣塑料條受力變形后,不易折斷的特點叫做柔韌性。
二、比較3種不同材料的柔韌性
1.提供三種物體,找一找它們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頭、塑料、不銹鋼)
2.用自己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柔韌性,并把比較的結果排一排序(提示學生材料不要弄斷)
3.學生匯報比較結果,當各組意見分歧時,引導學生發(fā)現:比較的材料由于寬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這樣比較它們的柔韌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師出示寬度、厚度相同的木條、塑料條、不銹鋼條,問:可以怎樣研究它們的柔韌性?
5.學生小組討論、匯報,教師引導,最后邊小結邊演示操作步驟:
、虐涯緱l、金屬條、塑料條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壓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針掛上鉤碼,觀察它們的前端彎下去了多少。測量材料前端彎下的距離時,眼睛要平視。
、品謩e測量木條、金屬條、塑料條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彎下的距離,把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6.學生分組實驗后匯報實驗情況。
三、認識塑料
1.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種塑料制成的物品圖片,觀察后思考:這些塑料制品分別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觀察和思考的結果記錄在氣泡圖上。
四、討論了解塑料的循環(huán)使用
1.閱讀教科書,說說你了解了些什么?
2.出示"可回收標志",認識可回收標志。
3.討論:我們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科學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食物》中的第二課《食物中的營養(yǎng)》。
我說課分為以下六大步驟:
一、教學分析
二、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
四、教學方法
五、教學流程
六、板書設計
一、教學分析:
《食物中的營養(yǎng)》是在前一課調查、統計了一天中吃過的食物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進行探究,是讓學生懂得營養(yǎng)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的基礎。因此,是承上啟下的一課,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課。通過聘請營養(yǎng)師導師培訓營養(yǎng)師這一活動,要讓學生認識人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是從食物中得到的,其成分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及其作用。完善一天的食物記錄,辨別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屬于“實驗能力”的系列。
這節(jié)課分為四部分教學:1、創(chuàng)設情境,引趣揭題2、初步感知,激發(fā)探究3、自主探究,實踐新知 4、綜合反饋,鞏固新知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對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對一天的食物已經有了豐富的認識,大多數學生都知道我們是通過食物獲取營養(yǎng)的,這是我們能順利進入并完成本課的知識基礎。
2、四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年半科學課的學習,已能較為熟練的運用調查、觀察、實驗、記錄等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這是學習本課的能力基礎。
3、在生活中,學生們對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的認識還相當有限,部分學生甚至一無所知,這是學習本課的障礙,同時也說明了學習本課的必要性。
三、教學目標
科學目標:了解食物中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及其對人體的重要性,學會用簡單的實驗方法檢驗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能力目標:
1、能夠根據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的不同對一天中的食物進行分類。
2、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初步學會用實驗的方法辨別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目標:
通過對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的了解,讓學生意識到養(yǎng)成不挑食的飲食習慣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建立嚴謹細致的研究態(tài)度,養(yǎng)成樂于傾聽他人的發(fā)言,善于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愛心,學會幫助別人,樂于幫助人,為困難的人群奉獻愛心。
【教學重點】知道食物中含有那些營養(yǎng)成分。
【教學難點】用實驗的方法辨別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四、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1、實驗探究法:讓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多層次的進行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往與對話,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交互”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
2、開放式教學法:在教學中運用收集資料,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材料等教學手段,不斷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做到主動地、自主地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
3、多媒體演示法: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表象,為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的材料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以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二)說學法:
本節(jié)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及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掌握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合作學習交流探究的方法:本節(jié)課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便于發(fā)揮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培養(yǎng)學生參與合作的精神。
2、發(fā)現法:通過查找資料、分組討論,加深對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發(fā)現問題、處理信息和分析探究結果的能力。
3、質疑討論法:如食物中含有這么多的營養(yǎng),那么我們沒天只吃一種食物行嗎?讓學生在試驗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進行討論交流,營造平等、和諧、互相組中的氛圍,使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趣揭題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恰當的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教學創(chuàng)設最佳的學習氛圍,開課時我就選擇震懾人心的青海省玉樹縣發(fā)生的地震為起引,帶領一起為他們祈禱:愿逝者平安,祈困者脫險,盼生者堅強。觀看玉樹地震“讓世界充滿愛”視頻,吸引學生的眼球提出那些被困幾天在廢墟中幸存的人們最需要的是什么?食物。從而揭示課題。
(二)、初步感知,激發(fā)探究
1、逛超市 識營養(yǎng)成分(食物含有哪些營養(yǎng)成分 )
結合以人為本的理念,以紅十字會委派老師充當中國急救營養(yǎng)師導師為引線,創(chuàng)設培養(yǎng)營養(yǎng)師去災區(qū)奉獻愛心活動,使學生身負使命感和責任感。組織學生逛超市選取食物,結合課本中的內容,充分熟悉六大營養(yǎng)成分。并運用多媒體手段完善食物中哪些食物中含有這些營養(yǎng)成分。
2、查資料 解營養(yǎng)作用(食物中營養(yǎng)對身體的作用)
貫穿考核營養(yǎng)師活動,讓學生自己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資料、圖書等途徑獲得的資料自主學習,利用演示文稿介紹食物中營養(yǎng)成分的主要作用。直觀、形象地展示人體營養(yǎng),為學生的形象思維提供依據,將豐富的食物與豐富的營養(yǎng)之間的關系,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視覺之中。學生對問題的解決很感興趣,成為更加主動,自主的學習者。
3、填表格,豐一天食譜(在一天的食物中,我們能獲得哪些營養(yǎng)?)
使學生通過對“一天中的食物”的重新分類后發(fā)現: 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但沒有一種食物含有所有的營養(yǎng)成分,因此不能只吃一種食物。學生經歷記錄、分析、整理、歸納、總結的過程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力,幫助學生建立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自主探究,實踐新知
做實驗,辨營養(yǎng)成分(辨別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1、尋找脂肪 2、尋找淀粉 3、尋找蛋白質
新課程強調從學生興趣,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為了提高和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因此創(chuàng)設動感探究式教學模式:討論猜想—實驗研究—互動交流—總結歸納四步驟,努力營造一個以學生為活動的主體,和諧平等互助交流的學習方式,充分感知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四)、綜合反饋,鞏固新知
本環(huán)節(jié)提出做為營養(yǎng)師應該怎樣給災區(qū)人民搭配營養(yǎng),使他們的身體很快恢復。他們吃食物時應注意什么?從而明白合理搭配營養(yǎng),不偏食不挑食的飲食習慣。
學生通過以上學習順利通過營養(yǎng)師的考核,為災區(qū)人民提出營養(yǎng)飲食注意,并為他們設計營養(yǎng)食品單,使學生增添榮耀感,增強學生奉獻愛心的情懷,升華情感目標的同時鞏固并拓展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
六、板書設計
食物中的營養(yǎng)
蛋白質 人體的主要成分
脂 肪
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
糖 類
維生素
調節(jié)身體機能
礦物質
水 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評委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光的傳播》。
教材分析:
《光的傳播》是粵教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光》單元第一課時內容,是學習光學的基礎課。通過實驗,探究光的傳播特點,是新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提出的要求。根據這一要求和教材具體內容,結合學生學情,我確立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驗操作活動,使學生認識光是直線傳播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利用光的傳播規(guī)律解釋為什么會有影子及日食月食現象。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愛思考的習慣;知道推測要有依據;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教學重點:認識光是直線傳播的。
教學難點: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為完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對本課的教學作出了以下教學設想
教學設想:
因為科學課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所以在教學光的傳播的特點時,由學生自己去探究,親自動手實驗進行驗證,從而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科學探究學習,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為實現這一設想我做了充分的課前準備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猜想 2、探究 3、運用4、小結
教學過程
(一) 第一環(huán)節(jié):猜想
我首先以鐳射筆的紅色光線照射屏幕,然后問學生你認為光是沿著怎樣的路線跑到屏幕上的?這種實物作為導入,讓學生對光學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的同時也作出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測想。然后進入重點環(huán)節(jié):驗證 我將分兩步進行
1、提取生活經驗進行初步驗證 2、通過實驗再次驗證
(1)提取生活經驗進行初步驗證
學生作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猜測后我再追問,生活當中觀察到的哪些現象讓你產生了這樣的想法?這時可利用課件配以圖片如:舞臺上的燈光、陽光照射森林┉幫助學生回憶生活中看到的直線形式的光。使學生發(fā)現,原來生活中就的'確存在著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現象,讓學生從猜測發(fā)展到初步信服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通過實驗再次驗證
生活經驗只是一個事實,如何引導學生通過科學的方法證明出來?接下來我為學生安排了兩個實驗活動,實驗由簡到難,層層推進。實驗活動1管子看光實驗,實驗中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充許有有不同方法,但只要學生有一個共識,只有管子是直的光才能傳播出來,當管子是彎的光就不能傳播出來了。這樣就能得出我們的結論: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實驗活動二光線打靶,實驗發(fā)現只有B孔和中間擋板的小孔及靶心三點在一直線上光線才能打到靶心,這就又一次地驗證了光是直線傳播的。兩個實驗由簡到難,層層推進對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進行了充分證明學生從初步信服發(fā)展到充分肯定光是直線傳播的。當充分肯定光是直線傳播的結論后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進入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運用
。ㄈ┻\用
科學知識的學習在于運用,科學知識的運用又有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為達到這一目的先讓學生根椐課文了解小孔成像,再讓學生根據光是直線傳播的特點猜想在白屏上所看到的內容并把它畫出來。之后我通過實物演示讓他們驚奇的發(fā)現,蠟燭倒過來了,而且還有顏色,還能動呢。這時學生肯定會有疑問但可通過課件,直觀演示光通過小孔后的傳播過程。結果不用講解,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學生此時的探究欲望非常強烈我緊接著啟發(fā)學生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可以用光是沿直線傳播來解釋?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完成并利用課件演示幫助解釋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現象。
當學生明白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并能簡單運用后,為提高他們的技能我布置拓展練習自制簡易
。ㄋ模┳詈笠粋環(huán)節(jié)小結
我先讓學生總結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并給以鼓勵。
整堂課,其實內容都很簡單,就是如何一步步加深驗證,對于學生來說可能興趣更大,因為這堂課注重更多的是探究的過程。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熱脹冷縮是指物質遇熱膨脹和遇冷收縮的性質。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比如有些水泥路在冬天的時候會裂開;茶壺里滿壺的水在燒開時會有水溢出來等等。熱脹冷縮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乒乓球踩癟了,可以浸在開水里燙一下,球內的空氣受熱膨脹,壓力變大就會重新鼓起來;果醬瓶的鐵蓋子擰不開,我們只要把瓶子倒過來放在熱水里浸泡一會,玻璃瓶和鐵蓋子放在熱水里都會膨脹,但是玻璃膨脹小,鐵蓋子膨脹大,瓶口和鐵蓋子之間的縫隙就會變大,瓶口就容易擰開了。一般物體都會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只是有些物體不是變化比較小,我們很難看出來;有些物體變化比較大,可以用肉眼就能看出來。
中班的孩子對周圍世界的敏感性不斷增強,他們會很驚喜地發(fā)現這個世界很神奇:為什么袋鼠爸爸會生孩子,我們的爸爸不會?為什么太陽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外星球有沒有和我們一樣的小朋友?等等。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提出的問題也都是以“為什么”為主,他們關注現象,更關注現象后面的科學道理。他們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動機去探究周圍的世界,他們是勇于實踐的探索者,會積極主動地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中班孩子對熱脹冷縮的現象在生活中有遇到過,但是對于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的經驗還不是很系統,很科學,因此在中班開展“熱脹冷縮”的科學探索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整合、梳理、提升這方面的知識經驗,還可以激發(fā)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觀察,讓幼兒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這也是我們所提倡的“幼兒園科學教育是一種啟蒙教育”理念。
●說目標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和教學活動內容,我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通過操作,發(fā)現熱脹冷縮的現象,積累熱脹冷縮的經驗。
2.知道熱脹冷縮與生活的關系,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其中“發(fā)現熱脹冷縮的現象,積累熱脹冷縮的經驗”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我將提提供各種操作材料,在活動中通過幼兒猜測、操作、記錄和交流來解決重難點。
● 說準備
根據活動的目標,我提供人手一份的癟乒乓球三個、杯子三個、記錄紙一張,每人兩個笑臉貼紙,大記錄紙一張,ppt
1.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癟乒乓球、杯子,是為了讓幼兒進行實驗,感知熱了能使物體膨脹的現象,這份材料很好地體現了《綱要》所提倡的“利用身邊的事物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讓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的樂趣;記錄紙的設計很簡單,但是它的提供不僅可以幫助幼兒記憶實驗的結果,讓孩子有據可證,更讓幼兒學會尊重科學的實踐和真理。
2.笑臉貼紙是讓幼兒將自己的猜測或是實驗結果展現在大記錄紙上,便于教師和同伴的統計。大記錄紙可以將幼兒的猜測和操作結果進行匯總,便于幼兒直觀地了解同伴的想法和實驗結果,并便于更好地進行相互交流。
3.Ppt的內容是由一個生活錄像短片“怎么辦”和“熱脹冷縮在生活中應用”圖片組成的。錄像短片是為了引出課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圖片是為了幫助幼兒擴散思維,了解熱脹冷縮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說過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引出課題
采用看錄像短片的形式,將生活中現實的場景展現在幼兒面前。通過一個小朋友的困難,激發(fā)幼兒幫助他的愿望,繼而激發(fā)幼兒想出各種辦法使乒乓球變圓。通過這一個環(huán)節(jié)幼兒的交流,教師能較好地了解幼兒積累的生活經驗。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猜測實驗
通過幼兒的猜測,讓幼兒各抒己見,把自己的想法呈現在同伴和教師面前,允許孩子出錯。
接下來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想法,讓幼兒崇尚科學,形成讓事實來說話的觀念。當然,實驗的過程是一個發(fā)現變化的過程,需要孩子仔細觀察,從而發(fā)現“熱脹”的現象。
通過記錄實驗結果,讓幼兒嘗試簡單的記錄方法,學會看簡單的記錄表。
在交流中,讓幼兒了解同伴的想法和經驗,促進幼兒間的交流。
教師的小結是對生活現象的科學提煉,讓幼兒初步感受科學的嚴謹性,了解物質的這種現象是“熱脹冷縮”的性質。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討論交流
通過同伴間的交流,讓幼兒對自己觀察到的生活進行表達,教師能從中了解幼兒積累的生活經驗,也能引發(fā)幼兒對生活更積極地觀察和探究。
通過ppt的展示,圖片的直觀性更能讓幼兒了解“熱脹冷縮”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這么廣泛,科學無處不在。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花官營中心小學的——張艷萍。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九課《浮與沉》。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對本課的構思和設想。
一、教材分析
本課在學生已有日常生活經驗基礎上,安排了三個逐層遞進的教學活動:1、認識物體的浮沉現象;2、認識改變物體在水中沉浮的方法;3、感受浮力。旨在通過學生動手實驗,自主探究出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從而學會探究式學習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同學剛接觸科學學科不久,熱情很高,已初步掌握了一些觀察的方法。對于“浮與沉”的知識,他們有著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接觸實驗探究還比較少。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認識物體的浮沉現象;
2、了解沉浮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變;
能力目標:
1、能根據生活經驗預測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用實驗的方法驗證;
2、能根據物體在水中沉浮的狀態(tài)給物體分類;
3、能找出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情感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認真的觀察現象和積極思考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研究生活中的科學和運用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物體沉浮現象;
教學難點: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三、教法與策略
科學教學力爭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本節(jié)課我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主要采用探究發(fā)現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分組實驗,合作交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理念。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驗記錄表;水槽等演示設備 學生準備:水槽、水、曲別針、橡皮泥、小石頭、螺絲釘、鑰匙、乒乓球、塑料瓶、海綿、鉛筆等。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浮沉現象
上課伊始,教師首先使用故事導入新課:“一群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不小心球掉進了第一文庫網旁邊的樹洞里,洞口又小又窄,人根本下不去,誰能想個辦法,把球拿上來?”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不難想出向深坑中倒水,球隨水浮上來。教師問:“如果是我們上體育的鐵球掉進深坑,那么還能用這個辦法嗎?
【設計意圖:用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探究的欲望!
接下來,教師拿起一個瓶蓋,讓學生猜猜它在水中是浮還是沉?讓學生動手試一試,會發(fā)現把瓶蓋放在水面讓它仰在那,瓶蓋就會浮在水面上,如果把瓶蓋放入水中或者反過來放進去,就會沉入水底。于是引出新問題:瓶蓋在水中到底是“沉”還是“浮”?進一步明確觀察物體浮沉的方法:
把一件物體放入水中,如果它向上運動離開水底就是浮;如果它向下運動停在水底就是沉。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物體沉浮的方法和判斷沉浮的標準。為后續(xù)的探究活動奠定方法和知識基礎。】
(二)提升原有認知——觀察更多物體的沉浮。
老師給各小組準備了十種在學習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先來猜一猜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隨著學生的預測在黑板上貼物體圖片,不能確定的貼在板書“浮”與“沉”的中間。師引導:猜測出來的結果要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呢?
教師演示正確實驗方法,實驗前用課件提出實驗要求及要點:并填好實驗記錄單。
讓它沉下去?
(2)選擇一個沉在水底的物體(如橡皮泥),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讓它浮起來?
學生分組自選問題進行探究,比一比,哪組的辦法多。 2、交流探究發(fā)現,建立科學概念
學生展示匯報小組探究結果。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想出了很多好辦法,比如讓塑料瓶沉下去的方法有:用手壓下去,裝滿重物或灌滿水等。讓橡皮泥浮起來的辦法有:把橡皮泥裹在塑料瓶上,放在瓶蓋里,捏成船形或碗形,做成空心球等。
通過交流、研討、提煉出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物體的輕重、大小有關。大小相同的物體,輕的比重的容易浮,重量相同的物體,大的比小的容易浮。
【 設計意圖:為了使學生建立科學的概念,在學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交流總結。】
四、總結拓展——收課不收思
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界中與沉浮相關的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知識視野。
1、輪船為什么浮在水面上?
2、中國死海,人在水中為什么不會沉下去呢 3、潛水艇是怎樣浮上來的。
【設計意圖: 這個環(huán)節(jié)承上啟下,既是對課堂中心內容的總結,也是為下節(jié)課“感受浮力”作了鋪墊,是科學探究的延續(xù)。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會讓他們用探究的思想去認識事物,用開闊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最后我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我設計的板書圖文并茂,簡潔地概括了本節(jié)課內容,突出了重點難點,讓學生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的說課過程,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空中花朵--降落傘》是北師大版課改教材第五冊第九單元第三篇課文。這篇課文用平實的語言介紹了空中花朵--降落傘的發(fā)明過程。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觀看跳傘表演十分有趣,引出降落傘是怎樣發(fā)明的故事。第二部分介紹了盧諾爾曼發(fā)明降傘的故事。這一部分一樣可分為兩層,第一層講盧諾爾曼從小就富于幻想,常和小伙伴們到附近的一座高塔上玩,幻想著能像小鳥一樣飛上藍天,從而產生了想飛的愿望。第二層寫盧諾爾曼長大后發(fā)揮想像,敢于實踐,終于發(fā)明了降落傘。
教材中有一副插圖,描繪的是盧諾爾曼從高塔上往下跳進行試驗的情景,教學中若能圖文并茂,可增強教學效果。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提出,語文教學在發(fā)展學生語言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材安排,本人從三維角度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讀懂這個有趣的故事,掌握文中的12個生字的書寫,以及興、系、降、喝、禁這五個多音字在文中的用法與讀法。
2、學會用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說一句話。掌握沉浸、聚集、廣泛、不可思議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繼續(xù)學習使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在句中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大致掌握文中內容并會復述故事、講故事,并能說說降落傘的用處。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發(fā)言習慣。
5、培養(yǎng)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品質。
6、從小培養(yǎng)學生大膽想象的創(chuàng)新品質。
教學重點:盧諾爾曼為什么能夠發(fā)明降落傘。
教學難點:同教學重點。
本課我安排用兩課時教完,今天側重說第一課時。
三、說教法
1、以題統文法: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讀完課題后,接著說說你對這個課題有什么想法,想知道些什么,可以提出什么疑問,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為習作的學習作鋪墊。
2、誦讀法: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因此我安排了指導學生對文章的2--5自然進行多次的品讀,引導學生體會、想像在盧諾爾曼腦海中出現的意境、及其心境,品讀感嘆句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那我就可以飛上藍天了。和不要說飛上藍天,像麻雀那樣從塔上飛到地面也行。@兩句的教學,我將采用比較法、換詞法、缺詞對比讀等方法,引導學生體會盧諾爾曼心中的美好幻想,并不著痕跡地讓學生體會感嘆句的讀法與用法。
3、舉一反三法(文本擴展法):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是不有。因此,我抓住文中的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和幾個比喻句進行文本擴展。如教學要是一句時,可以出示該句,而后引導學生思考補充說完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就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再過渡到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讓學生的學習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的兩個比喻句時,也是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語言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4、表演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故事,字里行間并不是很難以理解,所以第二段的后一部分的ca88,我將采用表演法,讓學生自己動手,用橡皮和紙張、手帕等材料,模仿制作小降落傘,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四、說學法
1、快速閱讀法。在過完生字關后再讀課文,指導學生用默讀的方法,較快地把課文讀一遍,而后說說文講了什么故事,能簡單復述作品的大意,這也是課標在第二學段提出的一個技能目標。
2、繼續(xù)學習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文中"沉浸、不可思議、聚集、幻想"等詞語的ca88可以采用這種方法ca88。
3、采用"讀讀、畫畫、想想、問問、議議、練練"的學習方法,在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
五、說ca88程序
1、故事引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發(fā)揮本人語言特長,為學生講意大利囚犯拉文用雨傘越獄的故事引入,也可以用課件引入,課件的畫面應是降落傘從空中落下的情景,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本文學習的興趣。
2、揭題。板書課題,讀題后,引導學生說說你對這個課題有什么想法,想知道些什么,可以提出什么問題。而后直接切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引導學生自讀該段,邊讀邊想,讀懂了什么,哪些句子好,有什么疑問。之后引導學習第一句"觀看跳傘十分有趣,降落傘從空中緩緩飄落,好像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特別美麗。",并進行文本擴展練習,讓學生模仿該句說一句話。
3、學生借助課后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并畫下自己不懂的字詞,可以請教同學、教師或字典。
4、檢查自學情況,過關課文生字的讀音及部分生字的書寫。
A、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相機在黑板上寫下文中多音字而后進行ca88。
B、詞語多種形式的過關讀。
C、ca88生字的書寫。
難字:幻與幼進行比較。
系統字:演、沉、浸:指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他們都是左右結構中含上下結構,而且都有一個"冖"。在教師示范書寫后,讓學生當堂進行書寫練習,每字寫兩遍。
5、讓學生用默讀的方法,較快地把課文讀一遍,而后說說文講了什么故事,能簡單復述作品的大意。
6、深入學習課文第二段的第一層。出示第一層的材料,而后指導學生帶問題讀書,"盧諾爾曼為什么能夠發(fā)明降落傘?"做到讀讀、想想、畫畫、議議、問問。
交流時結合學生的自學情況結合問,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盧諾爾曼小時候有什么特點?他們的想法在當時能實現嗎?文中用了什么詞來寫?"嘰嘰喳喳"是什么意思,小伙伴們在議論什么,他們都會說些什么,這么熱鬧的感覺像什么感覺?從"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你讀懂了什么?
在對盧諾爾曼小時候的特點有了深刻了解之后,對描寫其想象的兩個句子進行有表情的朗讀,接著進行"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訓練;接著讓學生模仿盧諾爾曼這兩句話的語氣,說說如果你是他,可能會有什么樣的幻想,不要求用文中的句,不著痕跡地進行口語訓練。而后過渡到對第一層的朗讀。
7、最后小結本段的ca88,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盧諾爾曼小時候就富于幻想,從而為長大后設計第一頂降落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8、作業(yè)
A:向同學、家長說說自己曾有過的幻想。
B:收集自己所了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及小科學家的故事,在班級學習園地上交流。
C:熟讀課文,向家長講講降落傘的故事。
D:抄寫已教生字各三遍,并組詞。
第二課時將進行以下ca88:
1、繼續(xù)完成盧諾爾曼為什么能夠發(fā)明降落傘的原因之二:大膽實踐。
2、說說降落傘的用處。
3、完成余下生字的ca88。
4、動手實踐,制作一個小降落傘,體驗過程。
5、復述故事。
小學科學說課稿 篇7
(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科學學科是在遵循新課標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啟動的全新教材。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學生后繼的科學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队H歷科學》是科學課的起始課。全課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從學生常見的自然和社會現象入手,引導學生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好奇心,思考現象背后的原因,學習提出問題。第二部分是一個“吹紙片”的活動和一個拓展活動“吹乒乓球”,目的是通過完整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親自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初步體驗科學地解決問題的過程,引起學生對學習科學課的興趣。
教學目標
探究目標:
1.能進行觀察、實驗、記錄等探究活動。
2.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到的現象做假設性解釋。
情感目標:
1.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及結果,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與他人交換意見。
2.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征,喜歡大膽想象,有樂于探究的愿望,能對探究有趣現象背后的原理產生興趣。
3.感到科學課很有意思,對科學課產生一定的興趣。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材料:
紙片、漏斗、乒乓球
課堂實錄
一、導入:
同學們,又到了我們的Science、科學課的時間了。這節(jié)課我和同學們一起做游戲好嗎?(好)那我也非常高興。我希望同學們在游戲的時候不僅要玩兒得開心,還要把你的小眼睛擦亮認真觀察,用你的小手做好記錄,行不行?(行)
二、進行第一個游戲:吹紙片
1.提問引發(fā)興趣,鼓勵學生猜想:
師:同學們看(師拿一張紙并向紙吹氣)紙怎么飛起來了?
生:因為老師吹它了。
生:因為老師一吹有氣了,所以紙就飛起來了。
師:那如果我拿兩張紙從上面把它掰開像這樣拿著(師一手拿一張紙,捏住紙上沿的中間部位,然后分開)我從上邊向兩張紙的中間吹氣,這兩張紙是向兩邊分開呢?還是向中間靠攏?或者有其他的可能?同學們猜一猜。
學生們積極發(fā)言,發(fā)言的學生都認為紙會向兩邊分開。
師: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三頁,看下邊的猜想與假設,書中給我們寫出了兩種可能,你認為是那種就在后面打對溝。如果你認為有第三種可能,就把它寫在(師指書)這條橫線上,再在后邊打對溝。下面就把你的猜想用對號表示出來。
。▽W生完成猜想與假設,教師在巡視過程中發(fā)現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猜想紙會向兩邊分開。)
2.進行實驗游戲
師:你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同學們要像我這樣拿著紙(還像剛才那樣,一手拿一張)從上面向下吹氣,試一試就知道了。我要請同學們同桌兩個人合作,一個人先吹,另一個人把你看到的現象認真記錄在3頁下的橫線上,(師在書上給學生明確指出來)然后兩個人再調換。為了看的清楚,同學們可以多試幾次。好了,開始吧!
。▽W生進行實驗游戲。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有一個學生拿著紙向上不停地吹,便暗暗記住了)
3.匯報看到的現象
師:誰愿意把你看到的現象說一說?
生:我看到的現象是紙向中間靠攏。(幾乎同學們都說紙向中間靠攏。)
師:你們看到的都是這樣嗎?
生:老師我們看到的是向兩邊分開。
師:那你們能給同學們再演示一下嗎?
。ㄔ趯W生演示過程中,教師提示學生稍稍用些力。)
師:現在你們看到了什么現象?
生:我們看到紙向中間靠攏。
師:剛才老師看到那位同學不停的向上吹紙,你發(fā)現了什么嗎?
生:我發(fā)現從下面向上面吹紙,紙會向兩邊分開。
師:你真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請同學們都試一試。
。▽W生親自體驗從下面向上面吹的感覺。)
師:現在你們看到了什么現象?
生:我看到紙向中間靠攏。
生:我看到從下面向上吹,紙也向中間靠攏。
。▽W生在演示過程中發(fā)現,無論是從上向下吹還是從下向上吹,紙都會向中間靠攏。)
4.解釋現象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呢?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你怎么解釋這種現象?把你的解釋填在4頁上邊的方框里,然后再和同桌的、前后位的同學說說,聽聽他們的解釋。開始吧!
。▽W生在書中寫出自己的解釋,然后和同桌的同學、前后位的同學交流一下。教師要給學生稍長一點的時間,并在巡視時對語句不通順的學生略作指導,另外還要注意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在發(fā)言時要給他們機會。)
師:現在誰愿意大膽的說說你的解釋?
生:我認為是因為你一吹兩張紙中間的空氣就沒有了,所以兩張紙就吸在一起了。
師:看來你真的動腦筋思考了。
生:我覺得是因為他們兩個是好姐妹,所以不分開。
師:你真實一個可愛的孩子,冒出這么可愛的想法。其他同學,你的解釋呢?
生:我覺得這種現象與空氣有關。
師: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為什么認為它與空氣有關呢?
生:因為我一吹兩張紙中間的空氣就被吹動了,然后就發(fā)生了這種現象。所以我認為與空氣有關。
生:老師,我也認為與空氣有關。
……
師:正象有些同學說的那樣,這種現象與空氣有關。同學們想,如果我們不向兩張紙的中間吹氣,還會有這種現象嗎?
生:不會。
師:當我們用嘴吹紙,讓紙中間的空氣動起來的時候,才會發(fā)生這種現象。所以準確的說這種現象與空氣的流動有關。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那就把這種意思在書中記下來。
。▽W生在書中記下正確的解釋,對于他們自己的解釋,教師沒有作讓他們改動的要求,學生愿意保留就保留。)
三、總結游戲方法,鼓勵做吹乒乓球游戲。
1.總結游戲方法:
師:吹紙片的游戲我們是這樣進行的:先猜想會出現什么現象,再做游戲,在游戲中觀察現象,然后老師又提出了一個問題,最后同學們又解釋了這種現象。(教師邊說邊板書這五個方面)
2.進行吹乒乓球游戲:
師:接下來我們的吹乒乓球游戲,我想請同學們按這樣的步驟(指板書)照書上的樣子,分小組做一做。組長要先把你們小組的猜想記下來,然后到前邊拿一個漏斗。同學們,這漏斗和書上的不一樣,要含者漏斗的嘴吹,不要扎了嘴。組長要繼續(xù)把你們在游戲中觀察到的現象、對這種現象提出的問題,和你們小組的解釋都記錄好。咱們要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的同學配合得好。同學們開始行動吧!
3.學生分小組做游戲。(教師巡視注意提醒組長做好記錄,同時對做得不太成功的組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在巡視中有一個學生興奮的告訴老師,他發(fā)現把球放在手心里,用漏斗對著球吹氣,球也沒有掉下來,老師當即表揚了他。)
4.匯報游戲結果:
師:哪位小組長愿意把你們小組的游戲記錄告訴同學們?
生:老師我們小組看到乒乓球沒有掉下來。我們的問題是乒乓球為什么沒有掉下來?我們的解釋是與空氣有關。(引學生到多媒體前展示記錄。)
師:和同學們說說你們小組是怎樣做這個游戲的,好嗎?
生:好。我們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下面,然后用力吹,多吹一會兒,就看到了這種現象。
師:能再給同學們示范一下嗎?
生按照剛才的做法又成功的做了一遍。
師:哪位小組長還愿意匯報一下你們的游戲記錄?
生:老師,我們小組一開始沒有成功。后來又做了幾次,才做成功了。我們的問題就是這是為什么?
師:那能給大家說說原因嗎?
生:一開始我們吹的時間短,力氣也小,所以沒有成功。后來我們慢慢體會到力氣大一些,吹得時間長一些,乒乓球就不會掉下來。
師:聽了你們小組的匯報,我非常高興。同學們也要像他們這樣,遇到問題不怕困難,積極研究,最后你一定會成功。
師:剛才老師看到第五小組的一個同學發(fā)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我想請他給大家展示一下。告訴同學們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把乒乓球放在手心里,用漏斗對著它吹氣,乒乓球也不會掉下來。同學們看!
。ㄟ@個學生按照剛才所說認真的進行了示范。)
師:這個同學是一個細心觀察、肯動腦思考的好孩子。我們的科學課就需要這樣的孩子,老師希望在以后的科學課上你們都能像他這樣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其他小組你們的結果是怎樣的?
生:我們看到乒乓球沒有掉下來。
生:我們也看到乒乓球沒有掉下來。
。ㄆ渌〗M的游戲結果和上述幾組一樣。)
師:在漏斗的下面放上乒乓球,向下吹氣,乒乓球卻不掉下來,這種現象也與空氣的流動有關。同學們,剛才我們所做的這些就是我們的Science科學課,你們覺得怎么樣?
生:非常有意思。
四、總結本課內容,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科學的興趣。
師:我們的Science不僅有很多有意思的游戲,還能從中學到很多知識,能幫我們解決一個個“為什么”以后同學們還要多觀察、多思考。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成為小小科學家。
教學反思:
本課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效果,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動手進行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了科學的探究過程,揭開了科學課的神秘面紗。本課使學生感受到科學不是高深莫測,而是無處不在。在吹紙片游戲中學生從下向上吹的發(fā)現、在吹乒乓球游戲中,學生把球放在手心里吹這些發(fā)現都使我欣喜若狂。他讓我感覺到科學是最能引起學生興奮點的一門課程,只要教師精心備課、課上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地方,那我們的課堂就一定生機昂然。同時,在吹紙片游戲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生從下向上吹的發(fā)現讓我欣喜,也讓我深思。他使我想到如果我把要求說得非常清楚,還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嗎?我深深得體會到一位科學教師一定要錘煉自己的語言,在課上語言必須清楚、明確、簡練
【關于小學科學說課稿模板匯編7篇】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大班科學領域說課稿01-21
青島版科學《金屬》說課稿11-30
幼兒中班科學說課稿01-11
科學《螞蟻》說課稿(精選5篇)11-30
科學技術的力量說課稿11-03
幼兒園科學活動說課稿12-24
科學技術哲學說課稿12-17
科學教案模板匯編7篇02-11
小學科學老師工作總結模板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