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4-05-28 16:43:25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推薦)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yè)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推薦)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加減法》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課題: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加減法”。

          2、教材簡析

         。1)課型:新授課。

         。2)知識基礎:整數加減法和法則、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3)主要知識點:整數減小數。

         。4)后續(xù)知識:小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及分數的加減。

         。5)教材的編排特點、重點和難點:

          本節(jié)教學內容從整數加減法引入,先教學加法再教減法,在與整數法則的對比中理解小數的計算法則。一步計算后學習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簡便計算。這種編排步步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形成了統(tǒng)一的知識鏈。

          教學切入點:整數加減法教學重點:小數加減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位數不同的加減計算方法(尤其是位數少的減位數多)

          3、教學目標:

          (1)從整數的意義引出小數的意義,使學生了解二者意義相同。

         。2)學生自主探索、與同學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3)養(yǎng)成仔細看題、認真驗算的習慣。

          (4)使學生體驗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教師主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基于此認識,本課教學注重活化教材、強化體驗、深化應用。采用“課前參與——課中探索——課后延伸”三段式教學模式。實質上就是整體建構的自學指導、檢查點撥、探究規(guī)律、回歸系統(tǒng)。課前自學收集數據編寫小數加減算式,增強收集信息的能力,課中探索發(fā)現新知,構建新知,在學習中體驗競爭、合作的快樂;課后延伸體現知識的價值,激勵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三、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準備按以下七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ㄒ唬⿲。

          創(chuàng)設情境:師:“佳佳文具店”趕著“”前夕開業(yè)了,聽說那的文具還挺便宜的,咱們一起去看看吧。ǔ鍪疚木叩陥D)瞧,還真熱鬧呢!你了解到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說)可老板說了開業(yè)期間所有文具一律低價銷售,每個人只能挑選兩樣,你最想買什么?(指名說)算一算你得付多少錢?(導入部分貼近生活,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ǘ┠繕。

          讓學生能夠計算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1、簡單的小數加法

         、僬麛导臃

         、趶膶W生的各種解法中選擇最直接的

         、蹍^(qū)別整、小數加法的異同

         、芏眯导臃▽ξ坏牡览

         、輹鉀Q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簡單的小數減法

          設計意圖:學習目標與教學目標不同,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應達到的要求,適宜教師思考、理解。學習目標的理解對象是學生。學習目標的制定要站在小學生的立場上,適應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制目標也是可行的,學生自己定制的目標適于大多數學生接受。不過學生定制的目標有局限性,高度、深度達不到要求。本節(jié)課的目標是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制定的,說明教師的調控課堂能力不強,放不開手。

         。ㄈc撥

          1、回憶。

          師:整數加減的法則是什么?

          指名匯報。(復舊迎新,做好鋪墊。找準本課學習的切入點。)

          2、推測。

          師:你打算怎樣購買,可以提怎樣的問題,展示給大家看。生舉例,教師使用暗示語言引導學生舉出不同類型題目。如:生:+師:1位小數加1位小數。生:+……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驗加減法計算的不同類型,突出難點:整數減小數,為點撥規(guī)律做好伏筆。

          3、嘗試。

          師:任選你喜歡的2題嘗試解答。生板演。

          生1:20—=生2:生1錯了,我來改正。20—=生3:不對,我來改。—=討論:誰的方法好?

          小結:生2簡單,生3嚴謹。開始學習時提倡生3做法,熟練后提倡生2做法。設計意圖:把握動態(tài)生成資源,調動學生自主探索積極性,互助合作解決問題。體現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四)探究。

          師:觀察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嘗試總結解答方法。生獨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課件出示小數加減計算方法)

         。ㄎ澹炞C。

          用小數計算方法檢驗剛才計算的題目是否正確。(養(yǎng)成驗算習慣)

         。┗貧w。

          師:你學習到了什么?想一想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和同桌談談

         。ㄆ撸┳鳂I(yè)布置:課堂作業(yè):作業(yè)本95頁

          推薦作業(yè):假期中調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數加減法,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和家長、同學或老師交流。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三位數乘兩位數》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過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筆算。本節(jié)課在此基礎上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利于學生完整地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小數乘法打好基礎。

          二、說教法學法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計算教學都是從簡單到復雜螺旋上升的,最基礎的計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這樣的發(fā)展提高。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學生喜愛的卡通人物為背景,通過探索卡通人物的秘密,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比賽等形式,引導學生動腦,動眼,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把數學課上的有趣、有益、有效。

          在教學例題時,讓學生嘗試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鼓勵學生自己算。學生已經能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與三位數乘一位數相比,三位數乘兩位數需要多乘一步,并把兩次的部分積相加。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把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體會計算時的相同點,促進認知同化,完善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讓學生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的計算問題的體會,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四、說重點難點

          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的重點為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為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時的進位。

          五、教學過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這種設計理念出發(fā),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增強教學效果,使學生計算能力得到真正發(fā)展,我對本節(jié)課設計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復習導入

          1、回顧上一節(jié)所學的內容。

          2、小黑板出示口算題: 23×20= 42×30=

          3、課件接著出示估算題:

          23×19=42×29=

          23×21=42×31=

          4、筆算下面各題。

          1643 3 8 65

          ×21 ×15×4 4×34

          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同時請四位學生上臺板演,講評時請同學們說說計算步驟和要點。

          5、總結:兩位數乘兩位數,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最后把兩次乘的結果相加。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2、要求學生認真審題,弄清題意,明確已知條件和問題。

          3、列式:145×12=

          4、計算過程。

         。1)估算。

          教師:請大家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圍。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

          150×10得1500

          150×2得300

          1500 300=1800

          因為145<150所以結果應比1800米少一些。

          估算二:把12看成10。

          145×10=1450

          12>10,所以結果應比1450米大。

         。2)筆算。

          教師:你們已經學過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現在請你們嘗試列豎式計算145×12。

         、賹W生獨立嘗試筆算,教師巡視課堂,看看他們每一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和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诜答佊嬎憬Y果,要求學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45×2)

          再算什么?(再算145×10)

          最后算什么?(2個145與10個145的和)

          板書:145×12=__千米

          14 5

          × 1 2

          29 0

          1 45

          1 74 0

          注意什么。(兩部分的相同數位要對齊)

         、壅f一說,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與步驟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有什么區(qū)別和聯系。(我們發(fā)現三位數乘兩位數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它們都是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積的末尾和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積的末尾和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軐φ兆约旱墓浪憬Y果,算一算估算值與準確值的誤差,是否是合乎實際,以提高學生估算的真確性。

         。3)用計算器計算。讓學生用計算器算一算145×12,然后再和筆算結果對照、檢驗筆算結果是否正確。

         。4)總結: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時,先用兩位數的個位乘三位數,再用兩位數的十位乘三位數,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結果相加。

          (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進而探討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在這一過程中,我先是先是讓學生估算,再讓他們筆算,最后用計算器檢驗,這樣,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既掌握了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ㄈ㈧柟叹毩

          1、課本49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完成后,可以用計算器自行檢驗。

          2、練習七第3題。

          164×32=54×145= 254×36=

          217×83=43×139= 328×25=

          提示學生:怎樣列豎式可使計算方便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對比的基礎上反思,明白在列豎式時,上面一行寫三位數,下面一行寫兩位數,這樣計算比較方便。同時提醒學生書寫要工整,數位要對齊,計算要仔細。

         。ㄋ模、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學會了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其方法就是: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積的末尾和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積的末尾和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我相信,在我的教育教學 理念和方法的指導下,我所教出來的學生會更有知識、更有智慧、人格更健全,謝謝大家。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學生通過前幾年的學習與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對圓形物體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圓的初步認識》是建立在學生的這些經驗上來進一步認識圓的有關特征,讓學生深切體會圓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并為后續(xù)學習圓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受并發(fā)現圓的有關特征,知道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圓心、半徑和直徑。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感受圓的美。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圓上所有的點到固定點O都有相同的長度r,認識圓心、半徑。

          難點:初步認識圓的有關概念。

          四、說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我用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用活動探究法讓學生主動探索、動手操作,認識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從而理解半徑;用討論合作法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相互交流,學習半徑、直徑。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畫一畫、量一量,動眼看一看等方式自主探索,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學習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半徑等知識。通過自學的方式去學習圓的對稱軸及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ㄒ唬c亮雙眼,看自行車車輪

          我出示了生活中自行車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它車輪形狀,學生們都知道是圓形,又出示正方形車輪的自行車,問這樣的自行車你們見過嗎?學生們會說沒有,緊接著我就提出疑問為什么生活中的車輪都是圓形呢?圓形車輪到底有什么奧秘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的初步知識。帶著問題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對圓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ǘ╈o做細觀,共探圓的奧秘

          1、認識圓的邊:觀察圓形,看看它的邊是由什么樣的線圍成的?由此得出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2、認識圓心:移動車輪、轉動車輪,讓學生觀察車軸在車輪中的位置有沒有改變,通過實物遷移,用一個點表示車軸,從而去認識固定的點即定點在圓中叫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

          3、認識點與圓的位置關系:通過動手操作、同桌討論,在圖中找出與圓心距離為3厘米、2厘米、4厘米的點,能找多少個,并觀察分別在圓的哪個位置,從而認識點在圓上、圓內、圓外三種位置關系。

          4、認識半徑:通過點在圓上這個知識認識到圓上所有點與圓心所連的線段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接著介紹這樣的線段就是半徑,用字母r表示,接著小組去討論怎么理解半徑,并通過一道練習加深對半徑的理解。

          5、認識直徑:出示一個圓及圓中的'6條線段,讓學生觀察6條線段中哪條最特別,通過小組討論找到特別之處經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再介紹這樣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再讓學生說說如何理解直徑并在圓中試著畫一畫直徑,看看還能畫出多少條,并量一量看看有什么發(fā)現,從而得出圓中有無數條直徑,長度都相等。

          6、認識對稱軸及半徑與直徑的關系:通過預習回答問題來知道圓的對稱軸及同圓中直徑是半徑的兩倍,讓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說明直徑是半徑的兩倍,并給學生一張圓紙片,動手操作來解決如何確定它的圓心的問題。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靜思默觀、自學新知、歸納總結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索圓的有關知識,既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合作交流的能力

         。ㄈR心協(xié)力,一起練習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判斷和選擇兩種題型進一步加深對圓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ㄋ模┣伤济钕,暢游數學天地

          首先,解決開始提出的問題為什么車輪要設計成圓形?接著讓學生們猜

          謎語,輕松一下: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個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打一個水果)猜出后,我們再猜一猜羊吃草的范圍最大能吃出什么圖形?在猜謎中感受到圓在生活的存在。那么生活中還有什么也是圓的,然后帶著同學們一起去欣賞生活中的圓,最后出示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一句話一切平面圖形中,圓形是最美的,學生感受圓的魅力。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小數加、減法》,(第71至73頁的例1、例2及“做一做”)。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筆算整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學習掌握了小數的認識、基本性質以及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后編排的。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進一步學習、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學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備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方法。

          這一教學內容與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計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選擇學生熟悉的感愛好的素材作為計算教學的背景,讓學生感到計算學習同樣是生動、有趣的,使學生在解答用小數計算的實際問題時,能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把握小數運算的基本方法。

          對于小數加減法,學生并不陌生。教材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有意不給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不概括小數的加減法法則,而是刻意引導學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的情境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寫法,經歷計算的全過程,使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遷移到本課內容上來。

          二、說教學目標

          1、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新課程標準實施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學情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

         。2)掌握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掌握小數的加減法筆算方法。

          (2)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相互討論、合作交流,養(yǎng)成合作互助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數學交流的能力。

         。2)通過具體情景的創(chuàng)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激發(fā)數學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2、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對小數點的處理。

         。2)教學難點:

         、倮斫庑迭c對齊的道理;

         、谂濉暗脭档哪┪踩绾稳0簡寫”的道理。

          3、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課前預備了2004雅典奧運會女子雙人10米跳臺跳水兩幅畫面,投影儀等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

          三、說教學

          理念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節(jié)課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以下3個教學理念:

          1、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注重學生的需求,注重學生的體驗,注重學生的行動,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

          2、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在探究中獲得知識,在體驗的基礎上內化知識,提高小數加減法的計算能力。

          3、實行多樣化的教學評價,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說學情

          從整個小學階段來說,這部分內容學生在第一學段(三年級)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小數,大部分同學已掌握了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的計算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對于本節(jié)課的教學可以在原有基礎上作鋪墊。從本冊學習內容來說,本單元知識是四年級下冊八個新授單元的重點學習內容,而本課內容又是今后學習小數混合運算、小數運算定律的基礎。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是一堂計算教學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創(chuàng)設情景法、自主探究實現知識遷移法、學用結合法、引導發(fā)現法等,主要突出以下的兩種教學方法,即:

          1、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從現實情景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自主探究實現知識遷移教學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尋找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的相同點,從“相同數位對齊”的認知統(tǒng)一到“小數點對齊”,把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推廣到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實現知識的正遷移。

          學法主要采用:主要采用發(fā)現與比較相結合,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法。

          六、說教學程序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程序: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課件出示一個整數加法算式:出示:475+34=;475-34=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算式?(學生回答)

          師:對,這是一道我們早已學過的整數加、減法算式,你們能很快列豎式計算嗎?

          學生獨立計算出結果后,并選其一展示,問: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學生說說算理(強調數位對齊)。

          【設計意圖】

          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復習導入為學生后面利用舊知來學習新知,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掃清了障礙。

          師:好,剛才我們復習了整數加減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課件出示課本71頁情境圖)

          師:大家對奧運會了解多少?(學生自由回答)引導觀察2004年28屆雅典奧運會,我國跳水運動員雙人10米跳臺跳水的決賽畫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回答。

          師:也是我國體育健兒在雅典奧運會上為國爭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現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這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

          1、教學例1:

          (1)出示成績統(tǒng)計表。

          師:從決賽的各輪成績中,你發(fā)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回答。

          (2)、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要求學生把問題寫在預備好的紙條上)隨后將學生提出的問題一一顯示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

          在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中,選擇對學生有感染力的體育運動為背景。呈現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跳水運動員勞麗詩、李婷在女子10米跳臺雙人跳水比賽中的完美的空中動作照片,該項目獎牌榜以及中國隊與加拿大隊各輪動作得分總成績統(tǒng)計表。通過觀察照片進行計算,讓學生回味雅典奧運會中我國運動員創(chuàng)造的輝煌成績,又使愛國主義教育潤物無聲。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探究,獲得新知。

          師:大家提了這么多問題,哪些是用加法解決的,哪些是用減法解決的?

          1、大家提出了這么多問題,會解決嗎?小組合作,從這些問題里先選擇一個加法問題,再選擇一個減法問題試著列豎式算一算。算完,說一說怎樣算的。

         。1)探索嘗試。

          【設計意圖】

          給予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通過過程體驗,明確算理,體會計算方法的合理性。

          (2)小組匯報交流。

         、傩导臃◣煟合日f一說用加法解決的問題吧,說一說怎樣計算的。

          53.40+58.20=111.60(分)53.40+58.20=111.60

          引導學生明確:首先要把數位對齊,再從低位加起,百分位寫0,十分位寫6,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最后對齊豎式中的小數點在結果中點上小數點。

         、谛禍p法師:你們又是如何解決減法問題的?說說你的計算過程。

          53.40-49.80=3.6(分)53.40-49.80=3.6

          引導學生明確:首先要把小數點對齊,再從低位減起,百分位寫0,十分位4減8不夠減,就從個位退一當十再減,14-8,十分位寫6,最后對齊豎式中的小數點在結果中點上小數點。

          3.60化簡后是3.6。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數點對齊”這一計算規(guī)則,不應僅憑借“小數點有沒有對齊”自己來評判豎式的正確與否,而應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的經驗展開分析。結合具體數量思考,也可以從小數的意義分析,根據整數加法的經驗,把相同計數單位的數對齊列豎式,最便于計算。在教法上,我會先讓學生獨立探索算法,根據出現的情況引發(fā)討論。

          第三環(huán)節(jié):集體交流、總結算法

          教學例2:總結算法,出示課件。

         、賻煟涸谟嬎阈导、減法時應該留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說給同位聽聽。

         、谌嘟涣,師生共同總結:

          (1)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數位對齊

         。2)然后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

         。3)最后再點上小數點,得數能化簡的都要化簡(和或差末尾的零要去掉)全體學生讀一遍。

          編童謠:小數加減點對齊,從右向左計算起,滿十進一要牢記,退一當十別大意!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數的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算法的比較歸納,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比較思想,在比較中體會數學規(guī)律既具有普遍意義,又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現形式。加上童謠,便于學生識記,有興趣!

         。4)驗算師:小數加減計算很輕易出錯,你有什么方法檢驗計算的結果?(假如有困難,教師再提示一下)

         。5)看書質疑。

          【設計意圖】

          通過看書,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的能力;質疑的過程實際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

          第四環(huán)節(jié):智慧闖關、鞏固提升

          鞏固練習:智慧闖關游戲

          第一關:填一填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都要把()上的數對齊,都要從()位算起。計算小數加、減法時,只要把()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去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點上()。計算結果要()。

          第二關:數學“小醫(yī)生”,看看誰的醫(yī)術高。

          第三關: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2.98+0.56=12.53+4.67=5.64-1.78=7.2-6.45=

          【設計意圖】

          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而且具有層次性。不僅鞏固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還讓學生開展了自我評價、生生互評等。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ㄋ模┤n總結

          師:說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談談你的體會?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學生談感受、談收獲、談體會,總結拓展升華,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興趣。

          七、說板書

          設計本節(jié)課的板書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習重點,解決知識難點,不僅粘貼學生所提問題,還板書出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豎式寫法,這樣安排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小數的加減法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對齊小數的加減法從低位算起①中國隊兩輪的總成績是多少分?②俄羅斯隊第四輪比中國隊少多少分?

          八、說教學反思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上,我主要體現以下三點:

          一是緊密聯系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數學充滿生活氣息,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深化他們熱愛數學的情感。

          二是教師大膽放手,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標要求;

          三是重視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有效生成,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人參與。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5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現代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三步計算和應用》中的相遇問題。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我的說課:分析教材,理清思路;優(yōu)選教法,注重學法;優(yōu)化程序,突出主體。

          一、 分析教材,理清思路

          本節(jié)知識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之后進行的教學。本內容和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聯系,借助生活原型,可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學好此內容,也為后繼學習做好鋪墊。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技能目標:明確相遇問題的特點;理解基本數量關系;正確分析解答相遇問題。

          2、發(fā)展性目標:經歷比較、優(yōu)化的學習過程,發(fā)展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的能力。

          3、情感性目標: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激發(fā)學生興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實施知識目標過程中,重點是讓學生在“做”中發(fā)現規(guī)律,從而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 優(yōu)選教法,注重學法

          學生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fā)現、創(chuàng)造的過程,好的教法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主動去探索。課上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悟,悟中創(chuàng)。教師則是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及促進者。除此之外,我還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選擇學習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孩子學到不同的數學,使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 優(yōu)化程序,突出主體

          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分為四個部分:

         。ㄒ唬┰谇榫持懈兄;

         。ǘ┰谟螒蛑幸;

         。ㄈ┰诓僮髦邪l(fā)現;

         。ㄋ模┰陟柟讨猩罨

         。ㄎ澹┰诳偨Y中提高

          (一)在情境中感知

          引發(fā)思考:每天早晨背著書包來上學,馬路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馬路上的車輛在行駛的方向上有哪些情況?(在現實的情境中,學生發(fā)現了車輛在行駛的方向上有以下情況:相對、相反、同向)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強調用真實的情境呈現問題,營造問題解決的環(huán)境,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從而完成對新經驗意義的建構以及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诖,課始創(chuàng)設了一個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情境,使學生能主動地在與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學習。]

         。ǘ┰谟螒蛑幸

          1、理解意義:新授課時,我以學生經常在做的兩個游戲為主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揭示課題——相遇問題

          游戲1:紅綠燈——相向 游戲2:跨步子——相對分頁標題#e#

          思考:兩個游戲,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畫出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

          2、 聯系生活——提問: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屬于相遇問題?

          3、歸納小結——要想出現相遇的情況應具備哪些條件?

          (板書:兩個物體、同時、兩地、相對、相遇)

          教師指出——本節(jié)課側重研究兩個物體“同時”行進的規(guī)律。

         。ㄈ┰诓僮髦邪l(fā)現

          這是本節(jié)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充分認識兩種運動方式后,問“你想研究哪種運動方式”,“認識了這兩種運動方式,你想通過這兩種運動方式知道什么”,F在小組合作,我們來研究相遇問題,請你利用相遇卡擺一擺,并完成表格

          小組合作:

         。1)利用相遇卡,兩位同學同時行進,一位每次行3厘米,另一位每次行進2厘米。

          (2)每行進一次把數據填入表中。

          行的次數

          紅色線段長

          蘭色線段長

          兩色線段長度和

          兩色線段距離

          (3)觀察表中的數據,研討發(fā)現了什么?

          [設計這一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做”中感受兩物體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的運動規(guī)律,更好地去理解相遇問題的解題規(guī)律。:如:

         、賰烧咧g的距離越來越小,直至為0,即相遇了;

         、谙嘤鰰r,兩者所用的時間是一樣的,各自所行路程之和等于總路程;

         、垡驗樗俣扔锌煊新,所以,在相遇時,各自所行路程有多有少。

          在學生不斷質疑,解疑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培養(yǎng),探索求知的欲望得以激發(fā),也使課堂上的.單向信息交流變?yōu)槎嘞蛐畔⒔涣鳌?/p>

         。4)借助多媒體演示,突破難點。(多媒體省時,高效,直觀,生動等特色的優(yōu)勢被課堂教學廣泛使用,運用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相遇過程,抽象出線段圖,由直觀到抽象,即讓學生學的輕松,又分散的教學難點。

          2、應用規(guī)律

          例:(媒體出示)70頁,例2:兩個郵遞員同時從相距3000米的兩地相對而行。騎摩托車的速度是800米/分,騎自行車的速度是200米/分。經過幾分鐘兩個郵遞員相遇?

          (1)自己選擇學習方式

          A、獨立完成(鼓勵用多種解法)

          B、借助教材(依據線段圖列式解

          C、請教同學

         。2) 指名板演,講解思路

          [在例題的教學中,突出讓學生借助實踐經驗解決問題。屏棄了過去的整齊劃一的教法,對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好的學生,讓他們獨立完成;對善于與人交往的學生,讓他們向同學請教;對樂于借助教材的學生,讓他們看書,依提示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分頁標題#e#

          (四)在鞏固中深化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練習題時,我對教材做了處理,設計了一個“智力大沖浪,智奪小紅旗”的環(huán)節(jié),力求形式多樣,條件問題開放,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

          第一環(huán)節(jié):起跑線,是只列式不計算的基本練習

          1、 兩個工程隊合開一條隧道。同時各從一端開鑿。甲隊的進度是12米/天,乙隊的進度是14米/天。經15天打通。這條隧道長多少米?(用兩種方法解答)

          2、 小名和小化從相距180米的跑道上同時相對而行,小名每分鐘42米,小化每分鐘48米,兩人幾分鐘后相遇?

          第二環(huán)節(jié):加油站:自選超市:讓學生依個人掌握知識情況,選擇練習題。

          1、 比一比三道題的聯系與區(qū)別;

          A、 兩輛汽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甲車每小時行5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75千米,3小時相遇。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B、 兩輛汽車同時從相距390米的兩地相對開出,甲車每小時行5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75千米。幾小時相遇?

          C、 兩輛汽車同時從相距390米的兩地相對開出,經3小時相遇,甲車每小時行5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2、 兩輛汽車同時從一個地方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4.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3805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幾千米?

          3、 客車和貨車同時從A、B兩地相對開出?蛙嚸啃r80千米,貨車每小時70千米,經過4小時,兩車相距10千米。A、B兩城相距多少千米?

          第三環(huán)節(jié):凱旋門:

          小紅每分跑300米,小明每分跑320米,自己設計運動情況并編題。

          [設計開放性的練習,我考慮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發(fā)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你真棒”“祝賀你”隨著一聲聲贊揚,同學們肯定會一路過關斬將,站到領獎臺上。

          (四)在總結中提高

          談一談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6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

          本節(jié)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線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線與角的起始,也是今后學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的重要前提,所以它在教材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直線、線段與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本節(jié)課主要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直線、線段與射線,然后通過“認一認”活動,體會到它們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接著,組織學生對直線、線段與射線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最后通過“試一試”、“量一量”、“看一看”等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圖形特征的印象。

          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已經有了對線的感知基礎,因此動手畫一畫可以做到知識的.銜接和過渡。學生通過畫一畫、看一看、認一認以及交流活動來學習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特征,但互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較難理解,學生可能不能完整準確的表示出他們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因此,這些都是我上課要著重強調的地方。

          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

          新課標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結合教材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及認知規(guī)律,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通過一系列直觀的動手操作活動來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各自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聯想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通過動手畫、到生活中找,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收獲新知;通過分組訓練、深化新知,共同感受收獲的喜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聯系、發(fā)展、對立與統(tǒng)一的思考方法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實際和學生的基礎,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三種線的特征,掌握三種線的讀法。教學難點是:體會直線、線段、射線的區(qū)別與聯系,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鑒于教材的特點和我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及情感的教育,我選用引導發(fā)現法和直觀演示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多觀察、多合作、多交流,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同時,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具提高教學效果,在實驗,演示,操作,觀察,練習等師生的共同活動中啟發(fā)學生,讓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培養(yǎng)學生直覺思維能力。另外,教學中我還采用了觀察法、比較法、討論法、愉快教學等方法。

          三、說學法

          在學法上,選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通過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注重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行觀察——思考——想象——交流,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三種線的理性認識。

          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情境,激發(fā)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加強教具演示及學具操作,使學生在多種感觀的協(xié)調活動中積累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本節(jié)內容主要認識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在學習本課內容以前,學生已經在四年級認識可能性有大小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經驗,教材創(chuàng)設了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下棋時怎么決定誰先走的情境,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里層層深入地設計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提出決定誰先走的辦法,第二個問題是討論是否對雙方公平,第三個問題是再設計一個對雙方都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體驗等可能性和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2、技能目標:在活動中,能正確辨別游戲規(guī)則是否公平,初步學會設計簡單游戲的公平規(guī)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游戲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及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并會分析、判斷規(guī)則的公平性。

          教學難點:

          能夠設計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

          教學準備:

          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根據課堂的需要我在課前為學生準備了硬幣、骰子、紙牌、小紙簽、乒乓球、獎品等。為上好這節(jié)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說教法

          根據本課內容的'特點,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在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通過學生演示、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促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合作探究問題,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表達能力,在玩中學,在學中悟,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

          三、說學法

          五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能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發(fā)生的可能性進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斷,所以本節(jié)課中,我以學生為主體,讓孩子們在合作交流、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樂趣。 四、說教學流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通過創(chuàng)設學校體育課中老師組織學生進行乒乓球比賽前拋硬幣決定發(fā)球和場地的情景,從而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熟悉的活動中知道公平對一個游戲的重要性,并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合作、探索方法。

          在這里我是通過三個活動來實際的。

          活動一:探索公平的游戲方法

          通過引用課中圖例,引導學生解決三個問題:

          1、提出決定誰先走的辦法。

          2、討論方法對雙方是否公平。

          3、修改笑笑的方案。這樣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漸把學生引向游戲公平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是:可能性相等,游戲公平;可能性不相等,游戲不公平。

         。墼O計意圖:在這里通過自主思考、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解題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合作交流能力和口頭表達能]

          活動二:放球游戲

          在這里我要求學生用我提供的黃白兩種球,放入罐子里,并說出自己的規(guī)則 。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操作,并把學生的操作與語言、思維聯系起來,這樣的操作就不僅僅是操作,而是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了源泉,讓學生凸現真實的個性,他們在操作中求新、求異,有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個性的發(fā)展。] 緊接著我出示了相關的練習,在這我利用了課后練一練,讓學生先從設計好的轉盤描述公平規(guī)則,再獨立設計轉盤和規(guī)則的過程,[設計意圖:在這些多層次的練習中,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是對知識的鞏固,又是對思維的又一次拓展,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活動三:砸金蛋

          在這里由于只有8個金蛋,在這樣的情況下很自然讓學生用剛學的知識從每一組中選出一名學生來參加,當然我還從中選兩名同學說了出是用了什么方法從組里被選出來的?以此檢查每一組的公平性。上來的的同學我還要求他們選一種簡單的方法來確定“誰先砸”的順序,這樣我就等于用了兩不同的方法來完成這個活動。

          [設計意圖:在這里我放手讓學生操作,運用不同的學具,制定公平規(guī)則,學生從玩中學到了知識,真正體驗到快樂數學的真正含義。] 五、我設計了以下問題讓學生總結這節(jié)課: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認為要制定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最重要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通過總結,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并把學習的觸角向外拓展延伸,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

          誰先走

          ——游戲公平

          可能性{相等 游戲公平不相等 游戲不公平

         。墼O計意圖:這樣的板書設計,既簡單又清晰,能夠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呈現

          于學生面前,用結構記憶的方法,讓學生加深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認識。]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8

          “三角形的特性”一課屬于圖形概念課,人教版安排在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要讓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會做三角形的高。

          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概念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的矛盾,使得圖形概念教學在教學中成為一大難點。尤其是在實踐“模式”的初級階段,如何引導學生在自學中感悟?如何體現“模式”的精髓——只要學生能自己明白的絕對不教,要導在所需之處,導在關鍵之處?如何靈活地而不是刻板地運用“模式”?如何讓“模式”自然地流露于新知的教學中?

          (一)設計中,我力求在以下環(huán)節(jié)突破“模式”的局限:

          1、引入環(huán)節(jié),適當的加入情境。

          在以往的“模式”運用中,我們習慣于開門見山,直奔課題。但對于學生來說,對知識的渴求或是挑戰(zhàn)性的開課,更能引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因此,在課始讓學生猜一猜我所比劃的平面圖形(三角形),并嘗試自己畫出三角形,在猜測中、在挑戰(zhàn)中、在簡捷的情境中,學生進入了本課的學習。

          2、自學指導,盡量多一些活動。

          “自學指導”是橋梁,它拉近了學生與新知的距離;“自學指導”是拐杖,它引導著學生不斷地發(fā)現與探索;“自學指導”更是教學的靈魂,它展現著本課的重點與難點。因此,結合本學段學生年齡的特點和所學知識,我采用“活動”與“結論”同在的方式設計了兩次自學,力求讓學生在“動”中學,邊操作邊學習,邊嘗試邊感悟,逐步形成對概念的初淺理解。并利用之后的“填一填”,將形象的活動上升為理性的認識,這樣既是對本課重難點的凸現,同時也教給學生一種學習的策略,提升了自學的效果,逐步提高自學的能力。

          3、目標的出示,隨內容依次呈現。

          在“模式”的應用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直接出示目標雖然可以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學生把小黑板上那一長串的甚至是分好幾段的文字讀完之后,真正存在于學生心中的目標到底有多少?即使是教師一再精減文字,但對于一些目標較多的課來說,這樣做仍然起不到真正的作用。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試著改變一下目標的呈現方式,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逐步展現出來,這時,學生對目標更為清晰,對是否達成了目標也更心中有數。

          因此,我的目標出示是放在課中的,在學生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各部分名稱及特性之后,做為一個階段的小結才出示的,與此同時,提出了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三角形的底和高。(儼然一個“承上啟下”,不知這樣做是否符合“模式”,還請?zhí)岢鰧氋F意見。)

          (二)設計中,力求體現的教學理念:

          1、整合重組教材,使教學更加趨于自然流暢。

          本課的教材編排順序是:三角形的.“概念——各部分名稱——底和高——特性”,在設計時,我先讓學生在“畫中感悟,形成概念”,同時引出各部分的名稱;再讓學生透過生活,在實驗中理解三角形穩(wěn)定的特性;最后在自學指導中“自主探索,嘗試畫高”,體驗“垂直”和“對應”。

          2、以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做”中學。

          本課中設計最多的就是學生的活動,如自學指導中的“畫一畫”、“標一標”、“試一試”、“填一填”,理解特性時的“拉一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讓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在動中思考、發(fā)現,在動中感悟、體驗,在動中理解、概括。經歷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

          3、層層深入、步步逼進,提煉概括新知。

          在“三角形的定義”的教學中,先讓學生在畫中感悟,然后對通過一組(四個)反例的辨析,對三角形有了更進一步認識,并在此基礎上概括“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重點理解關鍵詞“圍成”、“三條線段”,這樣教學,讓學生從圖形語言逐步地過渡到數學語言,在糾錯中提煉,在實例中解析,使學生的認識不斷地升華。

          再如,“三角形底和高”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自學嘗試畫高,由于書中只給出了最基本的銳角三角形的高的畫法,而且是最簡單的一條高,對于優(yōu)生來說,他們知道的遠不止這些,因此,我在自學指導中有意的加入了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讓學生嘗試畫出不同的高。這樣,就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匯報交流高的畫法中,我讓學生充分展示不同三角形中所畫的不同的高,在不同中尋找相同點,在不同中感受“對應”,在錯誤中辨析明理,逐步感受三角形底和高的含義。這樣教學,使得學生對概念有了更深刻地認識。

          總之,我們不能刻板地去套用“模式”,更多時候,“模式”是一種理念的影子,我們所需要的是找到、研讀到里面所蘊涵的理念,用它指導我們的教學,讓我們的教學更為有效!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關于角,學生在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觸,對于直角已經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屬于直觀的描述。本冊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抽象出圖形的特征!督堑姆诸悺肥潜締卧牡谌n時,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角、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區(qū)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認知的角度看,學生已初步認識角,知道直角、銳角和鈍角,測量了直角90度。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對角有了許多感性認識,尤其是直角,見到的很多,但缺乏理性的認識。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的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fā)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yǎng)。對于平角和周角這兩個概念,學生認識起來比較困難,有時會產生困惑,認為平角是一條直線,周角是一條射線。對于鈍角這一概念——大于90°小于180°,對后一個要素容易忽略。同時,學生已有了一定計算機操作基礎。針對這節(jié)課的特點,制定了相應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轉動活動角感受角的形成過程,認識平角、周角。進一步加深對幾種常見角的認識,掌握角與角之間的`關系。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探索數學奧秘的興趣,滲透事物間是變化的,聯系的思想。

          四、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認識幾種常見的角,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認識平角和周角。這兩種角比較特殊,學生容易產生困惑,平角是一條直線,周角是一條射線。

          五、設計思路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凸現教學效果,這節(jié)課我采用動手操作、親自體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采取讓學生主動探究,教師適時點撥的方法來學習,使學生在探究與體驗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學會分析、歸納等數學方法,形成學習數學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為終身可持續(xù)性學習素養(yǎng)的形成打下基礎。這節(jié)課的設計主要體現以下幾個面特點:

          1.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感受數學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因此本節(jié)課從找生活中的角入題,到課末讓學生找身邊的各種類型的角,使學生把所學知識進一步內化,思維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激發(fā)學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積極性,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2.以動手操作為主,感知各類角

          心理學家皮來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睂W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角,在生活中學生已接觸了很多的角,為此,我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機會,提供了展示的平臺。我讓學生利用活動角找到很多的角,平角、周角是怎樣的角,概念在操作中產生,角的概念逐步完善,這時一種學習數學的新境界。轉活動角、量角、找角、折角等等,讓學生充分感知與體驗,來主動建立各種角的表象,概括出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特別是通過轉動活動角感知平角和周角,通過學具,讓學生探討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間的關系,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依據角的度數加以區(qū)分,通過這個活動的設計來突破難點。

          3.主動探究、合作交流,體驗角的分類。

          這節(jié)課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設計了3次小組活動,為學生合作學習搭建了平臺。其一轉動活動角,感悟各種角,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利用學具(三角板、量角器等)操作量角,對比比較,交流辯論,探究得出結論: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理解并掌握1周角=2平角=4直角。突出學生的學習體驗、探究活動,重視課堂的開放對話與動態(tài)生成。其二在學生認識了平角和周角后,把角家族中的角分類,重新整理,小組研究得出銳角和鈍角的度數范圍,特別是對于鈍角的界定,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其三是在最后一個練習上,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也可能有學生生成的問題)“兩個銳角能拼成什么角?”學生通過舉例,小組交流得出結論?傊@3個小組活動的設計,尊重學生的體驗,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活動。

          4、重視信息技術的科學應用,體現學科整合。

          嘗試著把計算機作為數學學習的探究工具。人機交互,改變了只是教師演示,學生看的形式,使每個學生都能親自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使用課件,轉活動角,得出各類角,用學具來研究平角、周角的度數及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的認知與思維層次?傊赫麄設計整合多種資源,拓展空間,凸現數學的探究活動。既為突出學生的學,也注意體現教師的導學功能。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0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來自劉伏莊小學,我叫徐士鋒。從教十多年來,一直擔任小學數學的教學任務。今天非常榮幸的在這里,向各位領導、同行匯報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深感欣慰。我說課的題目是《平移與平行》。

          一、說教學理念

          1、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2、今天的學習,不僅是為了解決今天的問題,同時也是為了學生學習上的后續(xù)發(fā)展。

          二、說教材

          1、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

          2、教材分析:

          新《數學課程標準》中將“空間與圖形”安排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的想象能力。本單元正是向學生介紹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這一空間知識,同時為學生將來學習幾何學奠定一定的基礎。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時,主要解決平行和平移的概念問題及“做”平行線的問題;谶@點認識,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知識目標: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知同一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認識平行線。

          能力目標: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做出一組平行線,能借助工具做一組任意平行線;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

          情感目標:

         、偈箤W生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平行線的過程,培養(yǎng)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興趣。

         、谀芨鶕F實生活中平行所散發(fā)出來的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教學重點為:

          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知在同一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認識平行線。

          難點是:

          能借助工具做一組任意平行線;“同一平面”的理解和延伸。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學理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情境、實踐探索與合作等要素,形成本課的教學策略。運用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回歸生活,使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數學學習生活化;在實踐活動中,通過合作探索,使學生能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形成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初步認識;在拓展的過程中,使學生形成對數學特質的初步抽象化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一新課程理念和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分成三大版塊:

         、鍎(chuàng)設情境,理解平行;

         、胬闷叫校l(fā)現創(chuàng)造;

          ㈢拓展探究,總結提高

         、逯形覍⑵浞殖扇剑

          1、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發(fā)現;

          2、教具演示,拓展概念;

          3、分類比較,升華理解。

          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將兩根小棒隨意扔在桌面上,同時提出要求:觀察這兩根小棒會形成哪些不同的樣子?根據學生實際場景的描述和比劃有選擇性的畫在黑板上,初步發(fā)現同一平面內兩直線的位置關系。同時根據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根在桌面上,一根掉在地上”這一現象強調“同一平面”,并利用教具拓展平面概念:請生觀察長方體上的紅線和綠線(兩條看似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長),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發(fā)現這兩條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揭示今天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四年級的孩子正處在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在建立了大量表象的基礎上,讓孩子們做這一空間想象,既是發(fā)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又為學生在知識學習上的后續(xù)發(fā)展做了鋪墊。接著學生觀察畫在黑板上的6組線,讓他們在小組內進行比較和分類,說說自己的理由,通過合作初步探究平行和平移的本質。在反饋階段讓學生閉眼想象平行線是由一根慢慢沿同一方向平移得來的,逐步引導出平移與平行,并課件展示圖上看同一平面內的兩線情況,揭示平行和平移的概念,總結并完成板書: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㈡實際是一個知識的運用和再創(chuàng)造,我將其分成4步:

          1、出示圖片,發(fā)現平行和相交的線;

          2、小組交流:在生活中見到的平行或相交的線;

          3、說出已學過的哪些圖形里有平行線?并指出各有幾組?

          4、動手操作,做一組平行線

          在這個大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是讓學生充分利用各種感官:眼看(看圖片)、嘴說、腦想(聯想平時見到的平行線等)、手動(運用手中的材料做平行線),進一步理解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關系;同時盡量創(chuàng)造一個使學生積極參與的氛圍:小組內的說,集體的做,給了每個孩子交流參與的機會,既滿足了他們交流交往的感情需要,又是一個練習語言表達的時機;在這一過程中,還考慮到了層次安排:由有表象的運用層次,到脫離表象進行想象(回憶平時生活中見到的平行線和已學過的圖形中是否有平行線)的層次,再到創(chuàng)造的層次(運用工具材料做一組平行線實際是一個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

         、缰形页隽诉@樣一道習題:

          在這一題中既拓展了平面的概念,空間中的平面;又隱含著三條直線兩兩平行這一初中幾何學中的理念,為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奠定一個良好基礎。

          以上即是本人說課內容,不當之處,敬請不吝賜教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1

          新課開始,我用課件播放學生感興趣的《坐井觀天》故事,使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富有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初步體會到觀察位置不同,觀察的范圍也不同,為新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在由低到高觀察物體時,由于內容很抽象,如果讓學生去想象,有一定難度。我巧妙的使用三維課件突破教學重難點,將課本上靜止的圖片做成形象逼真的動畫,給學生提供了空間形象的直觀經驗,豐富了表象,并很快判斷觀察位置低——觀察的范圍小,觀察位置高——觀察的范圍大。

          在由遠及近觀察物體的教學中,我利用課件展示課本中A、 B兩個觀察點,讓學生體驗觀察的范圍:位置遠----觀察范圍大,位置近----觀察范圍小后,我大膽的創(chuàng)設了一個C點,讓學生再次感知觀察點離小屋越近,觀察的范圍就越小,這樣效果就會很理想。

          在解決試一試時,題目要求畫出小明站在A、B位置時所能看到的樹的范圍這個問題時,我先用課件演示小明站在A點所能看到的范圍,這樣演示科學規(guī)范。為學生畫出B點小明的觀察視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學生直觀、清晰地看到小明站在A、B位置時所看到的樹的范圍的大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拓展練習時,課件展示一組畫面,有由低到高的觀察順序,也有由近及遠的觀察順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總之,本課的課件從教材出發(f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利用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注重圖像、聲音、文字設計的合理性,形象直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課件中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懇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2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理解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相交和平行兩種。

         。2)能借助直尺和三角板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3)體會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2、解決問題。

          讓學生在探索平行公理的過程中,體會從數學的角度理解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情感態(tài)度。

         。1)通過對生活中平行線的認識,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通過師生的共同活動,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情感和主動參與意識。

         。3)學生經歷觀察、動手操作、發(fā)現討論等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性與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樂于探究。

          教材分析:

          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空間與圖形”所要研究的基本問題。這些內容學生在前兩個學段已經有所接觸,本節(jié)課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xù)探究平面內兩條直線平行的位置關系,平行公理及其推論。這些知識是空間和圖形領域的基礎知識,在以后的學習中經常要用到。同時,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現實世界中的實物模型,讓學生直觀感受,通過設置“觀察”、“討論”等活動來鼓勵學生勤思考、多交流,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應用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教法學法:

          1、動:教師利用多媒體設計動畫情景,鼓勵學生動手做,動筆畫,動腦想,動口說,親身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2、探:教師引導學生操作模型,動手畫圖與合作討論,共同探索出平行公理及推論。同時,通過設置拓廣探索等練習來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

          3、樂:本節(jié)課的設計力求做到“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系得緊一點,直觀的多一點,動手實驗的多一點,使學生的興趣高一點,自信心強一點”,促使學生樂于學習,樂于思考,樂于探索,樂于創(chuàng)新。

          4、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觀察、猜想、歸納、類比等數學思維方法,同時,通過平行公理推論的教學,向學生初步滲透反證思想,讓學生嘗試“說點兒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讓學生感受一組畫面,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題:平行線(板書課題)

          (意圖:通過熟悉的畫面,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幾何圖形無處不在,也為后面的探究活動作好了情感準備。)

          二、合作交流

          1、建立模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模型,并思考問題:在木條轉動的過程中,有沒有直線a與直線b不相交的位置呢?

         。ㄒ鈭D:利用這個模型引入,可以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平行線的概念。同時,通過學生主動的活動,讓學生親眼目睹數學過程形象而生動的性質,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從中感受到數學的力量,促使學生樂于學習。)

          2、平行線的概念。

          (1)學生討論得到:在木條轉動過程中存在一個直線a與直線b不相交的位置,這時直線a與b互相平行(parallel),記作a∥b,讀作a平行于b。

          (2)平行線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你還能舉出其他一些例子嗎?

         。3)動手畫一畫,分小組討論: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幾種?

         。4)動畫演示空間圖形:這樣的兩條直線會相交嗎?那么它們平行嗎?

          3、平行線的'畫法。

         。1)過直線AB外一點P,你能畫出直線AB的平行線嗎?能畫出幾條?

         。2)動畫演示平行線的畫法。

         。3)練習:過點P畫直線MN的平行線。

          4、平行公理。

         。1)討論:在前面轉動木條a的過程中,有幾個位置使得a與b平行?如圖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出幾條?

         。2)類比前面我們學過的“垂線的性質”,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3)歸納平行公理。

          5、平行公理的推論。

          (1)討論:過點B、C分別畫直線a的平行線b和c,那么b和c平行嗎?由此你又能得出什么結論?

          (2)歸納平行公理的推論。

          (3)平行公理推論的說理。

          三、反饋練習

          1、鞏固練習。

          判斷正誤

         。1)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叫平行線。( )

         。2)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必平行。( )

         。3)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必把這個平面分為四部分。( )

         。ㄒ鈭D:通過練習,鞏固平行線的概念及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落實基礎知識。)

          2、綜合運用:P13、練習。

          說明:(1)學生畫圖、小組討論、交流。

         。2)教師巡回指導、集體講評、示范。

         。ㄒ鈭D:這組練習是“基礎練習”與“復習鞏固”的綜合。讓學生通過畫圖進一步鞏固平行線的畫法及平行公理,使學生能將文字語言轉化為圖形語言。)

          落實新知

          3、拓廣探索。

          小紅的媽媽是舞蹈教師,有一次快到六一兒童節(jié)了,需要編排一個舞蹈,規(guī)定排成三行,然后變換各種隊形。小紅一聽,高興地對媽媽說:“這是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讓我來替您參謀參謀。”小紅利用我們剛學過的知識:平面內三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設計出了四種隊形。小紅的媽媽一看,果然好辦法,隊形變化多端。

          你知道小紅是怎樣設計的嗎?

          說明: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并在全班交流,然后教師利用動畫展示。

         。ㄒ鈭D:通過拓廣探索,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服務于生活。同時,通過學生設計不同的隊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結

          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說明:學生分組小結,各組代表發(fā)言交流體驗,教師及時給予肯定、贊揚。

         。ㄒ鈭D:讓學生自己小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布置作業(yè)

          1、讓學生利用平行線設計一些圖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體驗平行線的美學價值。

          2、讓學生利用相交線和平行線畫出自己家住房的平面圖,自己設計一個戶型,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板書設計:

          5.2.1 平行線

          1、平行線的概念練習書P13

          2、平行線的畫法

          3、平行公理

          4、平行公理的推論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手拉手》這一課呈現了兩個小朋友為希望小學的同學提供幫助的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小數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驗到學有價值的數學的'態(tài)度觀,同時也讓學生受到一定的愛心教育和環(huán)保教育。

          二、分析學情

          學生已學了整數乘法的運算律,本節(jié)課把整數乘法的運算律遷移到小數乘法中,大部分學生易于接受。

          教學目標:

          1、知道整數乘法的運算律在小數乘法運算中仍然適用。

          2、能運用乘法的運算律讓小數乘法計算簡便。

          3、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和環(huán)保教育。

          教學重點:

          知道整數乘法的運算律在小數乘法運算中仍然適用。

          教學難點:

          能運用乘法的運算律讓小數乘法計算簡便。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情境創(chuàng)設法。這節(jié)課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把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從而體會小數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比較、遷移、歸納法。 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將整數簡算與小數的進行比較,通過觀察比較、遷移類推,使學生順理成章的歸納得出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中也適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遵循這一主旨,我在本節(jié)課中,著重以下學法的指導:

          1.敢于質疑法。 新課程倡導學生在學習中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所以,在出示生活情境后,我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質疑的學習態(tài)度。

          2.合作、交流、探究法 有了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作為前提,合作、交流、與探究在學習中更必不可少。這節(jié)課中,我適時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體驗探究、比較歸納,使學生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利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流程

          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我從四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了教學流程:

         。ㄒ唬⿵土暸f知 導入新課

          (二)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1、結合情境獨立嘗試解決問題。

          2、具體計算,探索計算方法。

          3、對照比較,總結方法。

         。ㄈ╈柟叹毩,應用提升。

         。ㄋ模┛偨Y收獲,拓展延伸。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簡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學生在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入冊掌握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認識。清楚了平行四邊形平行的底和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運用遷移和同化理論,使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這一新知納入到已有的認識結構之中.有利于學生學會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及過程。

          二說教法

          整個教學由復習引入、探究體驗、實踐應用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在復習引入階段,使學生感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有內在的聯系,并復習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為后面的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在探究與體驗階段,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數方格。讓學生體驗光靠數方格的方法太麻煩,必須尋求一個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更簡便的方法。由“為什么不同的圖形面積卻相等?”找出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系,進而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面積可能等于什么?第二個層次,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我首先布置了兩項任務:1、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2、平行四邊形與轉化成的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填好實驗報告單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目的更明確一些。然后,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老師注意巡視學生的操作,方法,并加以引導,把典型的方法幾下來,我提前考慮到有這么幾種情況,接著,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老師多注意學生的語言的準確性強調“平移”。最后,有老師的一個問題:“在轉化的過程中,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學生結合報告單得出:面積沒變,形狀變了,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長方形的寬,從而很順暢的得出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高。這樣學生通過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真正動了起來,親身經歷了公式的推導過程。第三個層次是自學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踐應用階段,分為基礎聯系和拓展練習。在基礎練習里,首先完成了例1,直接利用公式計算面積,然后在此基礎上注重學生動手測量,讓學生主動去尋找計算面積所必須的條件,并根據這些條件去求面積。最后把平行四邊形變換姿勢,讓學生準確的找到底和高,并計算出面積,完成做一做1、2題。通過這一部分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面積公式的理解和應用。

          在拓展練習里,首先安排了判斷題,選擇題。通過辨析、選擇,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與底和高兩個因素有關,求面積用面積單位,求平行四邊形面積必須是一組對應的底和高等知識。接著出現了一道開放性題目:“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4平方厘米,他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數)。如果不限制小數呢?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把這節(jié)課推向了高潮。最后出現了一道思考題”長方形框架,長15厘米,高10厘米,周長和面積分別是多少?拉成平行四邊形周長和面積會怎樣?通過這一部分練習,使學生加深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理解與應用,達到熟練,靈活掌握的目的。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教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平均數與條形統(tǒng)計圖-平均數》。下面我談談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想,不妥之處,懇請各位教師指正。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這節(jié)課是平均數是人教版義教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節(jié)的內容,是“統(tǒng)計與概率”中的基礎部分。統(tǒng)計中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與集中趨勢的統(tǒng)計量,也常用于不同組數據的比較與分析,解決相關實際問題。這里的平均數是指算術平均數。平均數是在學生已學習理解了平均分與除法運算等知識的基礎上開展教學的。認識掌握平均平均數能為以后進一步學習統(tǒng)計相關知識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方面:理解平均數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能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過程與方法方面:引導學生經歷認知平均的探索過程,培養(yǎng)增強學生觀察分析數據,解決相關實際問題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使學生在認識平均數的過程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作用,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興趣與學習自信。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與理解,本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作用,運用平均數相關知識進行簡單數據分析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有關平均數的數據統(tǒng)計表。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教學的基本核心理念是讓“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下的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同時教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依據教材與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論,結合學生學情,我擬將選擇情景教學、直觀演示、談話啟發(fā)、激疑,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歸納構建新知,實踐應用,理解掌握平均數意義與計算方法,發(fā)展思維,訓練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ㄒ唬﹦(chuàng)設情境,感知引新

          1、課件出示情景問題:在我家的書櫥上、中、下兩層書架上的圖書本數如下表所示:怎樣整理才能使每層書架上的圖書本數一樣多?

          2、引導思考匯報整理方法

          3、教師談話引題: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均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的數,就稱作這幾個數的平均數。今天就來進一步認識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二)引導探索,認知平均數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情景,提出問題通過課件展示呈現:在學校開展的“節(jié)能減排、保護環(huán)境”活動中,四年級環(huán)保分隊4名隊員收集的飲料瓶數量如下圖(例1主題圖)所示,環(huán)保分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2)引導觀察思考,探究方法

          ①引導觀察,思考討論(課件呈現思考問題),隊員收集瓶子數量的條形統(tǒng)計圖中,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xx名隊員收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誰最多誰最少?題目中要求的問題是什么?有什么方法能使他們收集的數量變成一樣多呢?(學生交流討論中,教師指出:思考討論交流中,可看圖說方法,也可以動手算一算)

         、诮涣鲄R報,總結方法——移多補少(結合課件展示)匯報中,教師:一是結合課件直觀展示隊員收集的數量,強調指出他們收集的個數“不一樣多”并板書:“不一樣多”;二是學生匯報將多的移給少的時,結合課件展示移動方法,啟發(fā)學生說這種方法可簡單概括為幾個字?(“移多補少”,同時板書)。三是質疑:移多補少后,他們平均收集的個數一樣多嗎?是多少?這個數叫什么數?,學生認識明白后在板書“移多補少”后面板書:“一樣多”,再在“一樣多”下面補上“平均數”。

         、凵钊胩骄浚卣狗椒ā惹蠛驮倨骄,質疑:還有別的方法嗎?學生匯報方法算式與計算過程,說想法,教師通過課件展示算式:(14+12+11+15)÷4=52÷4=13,平均數算法質疑理解(14+12+11+15)表示什么?(隊員收集個數的和——總數量);為什么要除以4?(14+12+11+15)÷4表示(把總數量平均分為4份,4表示總份數,結果13就是4名隊員收集瓶子個數的平均數,也就是環(huán)保小分隊平均每人收集的個數)也印證了移多補少法的結果。板書: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強化平均數意義5質疑:13這個平均數是每人收集到的飲料瓶的實際數量嗎?同學們發(fā)現了什么?13是怎么得來的?平均數的大小范圍怎樣?(不是,每人收集的實際數量比13多或比13少;平均數13是通過移多補少和先求和再平分得到的四個數據的平均值;平均數大于四人收集的四個數組中的最小數并小于其中的最大數)

          2、教學例2

         。1)教師質疑談話引入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平均數,誰能說說平均數的意義?生: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平均值師:學習了平均數,有什么作用呢?人們常常通過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來進行數據分析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課件出示例2及主題圖)

          (2)問題觀察思考分析討論(課件出示)從主題圖和數據統(tǒng)計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男、女生隊人數相等嗎?成績比較哪個好?怎么判定?

         。3)匯報交流,解決問題(結合課件展示思考討論問題和問題解答)教師重點質疑:你是怎么判定的?可否根據兩隊各自的總人數來比較判定?為什么?怎樣計算各隊的平均成績?問題解答后質疑強調:如果男、女生兩隊人數相等,還用計算每隊的平均成績來比較嗎?但在兩隊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來表示和比較各隊的成績更為公平。

         。ㄈ⿷猛卣,強化鞏固新知依據教學重難點知識,結合教材后“做一做”與習題進行變式拓展應用鞏固練習,實踐應用,學生獨立操作,深化理解,鞏固新知,形成技能。

          (四)總結歸納,引導學生談收獲通過質疑匯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回顧、反饋本課所學知識。教師小結。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知識點的濃縮再現,梳理整合。本節(jié)課我擬通過以下簡潔的板書突出重點,促進增強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識記。

          七.教學反思

          本節(jié)教學設想主要依據“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苯處熓菍W習活動的組織者、意義建構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即“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及“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等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論,教學設計中注重“學生為中心及其能動作用”、“情境”與“協(xié)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重要關鍵作用。以上說課,定有諸多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評委教師批評指正。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的說課稿11-30

        說課稿數學說課稿初中11-28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數學樂園》說課稿07-23

        數學廣角說課稿06-26

        《數學廣角》說課稿06-26

        數學統(tǒng)計說課稿06-26

        數學獲獎說課稿11-07

        數學《數軸》說課稿10-27

        《數學廣角》說課稿01-1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