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和》原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四和》原文(精華15篇)
《四和》原文 1
原文
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
賞析
寫邊庭夜警、衛(wèi)戍將士奮起守土保國的小詩。描寫邊塞風光和邊地征戰(zhàn)的作品,在唐詩中屢見不鮮。早在盛唐時期,高適、岑參、李頎等人就以寫這一方面的題材而聞名于世,形成了著名的所謂“邊塞詩派”,以后的一些詩人也屢有創(chuàng)作。但這組小詩,卻能在寫同類生活和主題的作品中,做到“語意新奇,韻格超絕”(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評此組詩語),不落常套,這是值得贊嘆的`。
“朔風吹雪透刀瘢”,北地嚴寒,風雪凜冽,這是許多邊塞詩都曾寫過的,所謂“九月天山風似刀”(岑參),所謂“雨雪紛紛連大漠”(李頎),再夸張些說“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隨風滿地石亂走”(岑參),但總還沒有風吹飛雪,雪借風勢,用穿透刀瘢這樣的形容使人來得印象深刻。邊疆將士身經百戰(zhàn),留下累累瘢痕,如王昌齡所寫:“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瘢”,其艱險痛苦情形栩栩如生;而這首小詩卻寫負傷過的將士仍在守戍的崗位上繼續(xù)沖風冒雪,又不是單就風雪本身來描寫,而是說從已有的刀瘢處透進去,加倍寫出戍邊將士的艱辛。次句“飲馬長城窟更寒”,是由古樂府“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句化來,加一“更”字,以增其“寒”字的份量。這兩句對北地的嚴寒做了極至的形容,為下文蓄勢。
“半夜火來知有敵”,是說烽火夜燃,響起敵人夜襲的警報。結句“一時齊保賀蘭山”,是這首小詩詩意所在!耙粫r”,猶言同時,無先后;“齊”,猶言共同,無例外,形容聞警后將士們在極困難的自然條件下,團結一致、共同抗敵的英雄氣概。全詩格調急促高昂,寫艱苦,是為了表現(xiàn)將士們的不畏艱苦;題名為“怨”,而毫無邊怨哀嘆之情,這是一首歌唱英雄主義、充滿積極樂觀精神的小詩。
盧汝弼
盧汝弼,字子諧,范陽人。景福進士。今存詩八首。(《才調集》作盧弼),登進士第,以祠部員外郎、知制誥,從昭宗遷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為節(jié)度副使。其詩語言精麗清婉,辭多悲氣。詩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書事》和《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兩首為最善。《秋夕寓居精舍書事》寫秋日鄉(xiāng)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階葉”、“滿城杵”、“蟏蛸網(wǎng)”、“蟋蟀聲”等),以景襯情,寫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逗屠钚悴胚呁ニ臅r怨》寫邊庭生活,一片悲氣彌漫之中又含著雄壯,十分動人心魄。
《四和》原文 2
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飐柳
麥浪翻晴風飐柳,已過傷春候。因甚為他成僝僽?畢竟是春迤逗。
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于酒。盼到園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
翻譯
夏至春歸,傷春的時節(jié)已經過了,而他還在因為什么煩惱?原來是傷春意緒仍在,春愁挑逗。
記得當年在芍藥花下牽你的手,那耳畔暖語更勝美酒。好不容易盼到了繁花似錦的時候,可如今孤獨的人卻更加憔悴、消瘦。
注釋
四和香:詞牌名,又名四犯令。雙調,上、下片各四句,五十字,句句押仄聲韻。
風飐柳:風吹動柳條。飐,風吹物使其顫動搖曳。
傷春:因春天到來而引起憂傷、苦悶。
僝僽:憔悴。
迤逗:汪刻本等作“拖逗”。
紅藥闌:紅芍藥花之圍欄。
素手:潔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賞析
此篇寫傷春懷人意趣,溫柔旖旎!胞溊朔顼L貼柳,已過傷春候”風中綠麥,似是海浪,漣漣無邊,清香幽幽;楊柳飐飐,隨風飄揚!胞溊恕、“風飐柳”說明春去夏來,傷春季節(jié)已過。起二句,格調清新健朗,似表明作者內心也是自有一番愉悅之情的。但果真如此嗎?“因甚為他成僝僽”,“僝僽”即憔悴,愁苦,周紫芝《宴桃源》詞有“寬盡沈郎衣,方寸不禁僝僽”由此可知“僝僽”絕非一般的憂愁、煩惱,而是因哀愁而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就是柳永所說的“衣帶漸寬”。然而畢竟“已過傷春候”,既然為春感傷的.時候早已過了,那詞人為何還落寞依然?
這一點,詞人似乎并不自知,所以才會有“因甚”的“捫心自問”。但真的不知嗎?“畢竟是春迤逗”,上闋結句點出傷春意緒仍在。而這“春”字又不止于自然之春,個中亦含“春懷”、“春情”的內蘊。因而就有了下闋的回憶之語。
“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于酒”,此二句承“春迤逗”而來,點明煩惱之由。這兩句是緬懷當初兩人幽會情景: 猶記那日,在開滿殷紅芍藥的闌邊,他攜起了她的素手,而她也不避閃,溫言軟語,笑意滿眸。這一切如今想來,令人動情,亦使人傷感!凹t藥”,即芍藥,“紅藥闌”即古詩詞中常提及的芍藥欄,藥欄,亦泛指花欄。最早見于南朝梁庾肩吾《和竹齋》:“向嶺分花徑,隨階轉藥欄”,南宋趙長卿《長相思》中有:“藥欄東,藥欄西。記得當時素手時”!赌档ねぁ防镆灿校骸稗D過那芍藥欄前”。
“盼到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結二句再轉回寫此時之情景與感受,盼到花鋪似繡,卻仍不能相見,翻轉之中更透過一層地表達出斯人獨僬悴的情態(tài),苦戀的悲哀。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從詞意來看乃傷春懷人之作,但具體所懷之人不詳,從正文可以看出應為懷念宮中表妹之作。
《四和》原文 3
原文:
麥浪翻晴風飐柳,已過傷春候。因甚為他成僝僽?畢竟是春迤逗。
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于酒。盼到園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
詩詞賞析:
春去夏來,傷春的季節(jié)已經過了,而納蘭性德還是煩惱異常,故上片結句點出傷春意緒仍在。而這“春”字又不止于自然之春,個中亦含“春懷”、“春情”的內蘊。因而下片前二句之回憶語便承“春巡逗”而來,點明煩惱之由,即是她那美好的意態(tài)令人動情又使人傷感。結二句再轉回寫此時之情景與感受,翻轉之中更透過一層地表達出斯人獨憔悴的'情態(tài),苦戀的悲哀。
《四和》原文 4
原文:
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飐柳
麥浪翻晴風飐柳,已過傷春候。
因甚為他成僝僽?
畢竟是春迤逗。
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于酒。
盼到園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
注釋:
、亠L飐(zhan)柳:風吹動柳條。飐,風吹物使其顫動搖曳。
②僝僽:憂愁、煩惱。
、坼贫海禾舳骸⒁T、惹起等意。
、芗t藥闌:紅芍藥花之圍欄。
⑤詞牌名汪刻本作〈四犯令〉。上片「迤逗」袁刻、汪刻本作「拖逗」。下片「盼到園花鋪似繡」底本奪一「園」字,依律此句當七字,據(jù)袁、汪二刻本補。
賞析:
春去夏來,傷春的季節(jié)已經過了,而納蘭性德還是煩惱異常,故上片結句點出傷春意緒仍在。而這“春”字又不止于自然之春,個中亦含“春懷”、“春情”的內蘊。因而下片前二句之回憶語便承“春巡逗”而來,點明煩惱之由,即是她那美好的意態(tài)令人動情又使人傷感。結二句再轉回寫此時之情景與感受,翻轉之中更透過一層地表達出斯人獨憔悴的.情態(tài),苦戀的悲哀。
《四和》原文 5
1)社鼠——《晏子春秋》后人摭集
景公問于晏子曰:“治國何患?”晏子對曰:“患夫社鼠!惫唬骸昂沃^也?”對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夫國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內則蔽善惡于君上,外則賣權重于百姓,不誅之則為亂,誅之則為人主所案據(jù),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
【譯文】
齊景公(姜姓,名杵臼)問晏子:“治理國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說,“怕的是社廟中的老鼠!本肮珕枺骸罢f的是什么意思?”晏子答道:“說到社,把木頭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這里指并排而立),并給它們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棲居于此。用煙火熏則怕燒毀木頭,用水灌則有怕毀壞涂泥。這種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殺,是由于社廟的緣故啊。國家也有啊,國君身邊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內便對國君蒙蔽善惡,在朝廷外便向百姓賣弄權勢,不誅除他們,他們便會胡作非為,危害國家;要誅除他們吧,他們又受到國君的保護,國君包庇他們,寬恕他們,實在難以對他們施加懲處!
2)九方皋相馬——《列子》列禦寇,東周威烈王時期鄭國圃田(今中牟白沙鄉(xiāng)西古城村)人。戰(zhàn)國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寓言文學家,道家學派的先驅者,人稱列子,主張貴虛。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 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
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蹦鹿唬 “何馬也?”對曰:“牝而黃!笔谷送≈刀P。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 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shù)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馬者,乃有貴乎馬者也。” 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譯文】
秦穆公對伯樂說:“您的年歲高了!您的子孫中有可以派去尋求天下好馬的人嗎?”伯樂答道:“一般的好馬可通過形體狀貌辨識,天下特出的好馬(即千里馬),若有若無,若隱若現(xiàn)(形容千里馬的體態(tài)特征,恍惚迷離,很不容易識別)。像這樣的馬絕于塵土消失蹄印(形容千里馬跑得非?,奔跑時不會揚起塵土,也不會留下足跡)。我的兒子們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夠教會他們識別一般的好馬,無法教他們識別天下特出的千里馬。我有一個曾在一起扛過東西打過柴草的朋友(纆:繩索。擔纆:指用繩索背負東西。菜:通“采”,薪采,即打雜草),有九方皋,這個人對于馬的識別本領不在我之下,請使其謁見。
穆公召見了他,派他外出找馬,三個月后返回報告說:“已經得到它了,在沙丘(地名)。”穆公問:“什么馬?”答道:“是一匹黃色母馬!迸扇饲叭ト〉盟,卻是一匹黑色公馬。穆公不高興,召喚伯樂對他說:“糟糕,你所派遣的找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么馬?”伯樂(喟然:嘆息的樣子)長長地嘆息道:“竟然到了這種地步嗎(一:副詞,表加強語氣,相當于“竟”)?九方皋相馬的事正是所以比我強千萬倍還不止!像九方皋所觀察的,天地間的奧妙(指事物的精微):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棄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內部而忘卻其表象,看見了他所應當看見的地方,而沒有看見他不必看見的地方,考察了他所應當考察的地方,拋棄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像九方皋這種善于識別千里馬的人,實在有比千里馬更可寶貴的'地方。 瘪R到達,果然是天下特出的好馬啊。
3)掣肘——《呂氏春秋·審應覽·具備》戰(zhàn)國末期秦國的相國呂不韋集合門客共同撰寫
宓子賤治亶父,恐魯君之聽讒人而令己不得行其術也,將辭而行,請近吏二人於魯君,與之俱。至於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賤令吏二人書。吏方將書,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吏書之不善,則宓子賤為之怒。吏甚患之,辭而請歸。宓子賤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歸矣!”二吏歸,報於君曰:“宓子不得為書。” 君曰:“何故?”吏對曰:“宓子使臣書,而時掣搖臣之肘,書惡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辭而去也!濒斁⒍鴩@曰:“宓子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亂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術,必數(shù)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幾過!
【譯文】
宓子賤(孔子的弟子,名不齊,字子賤)治理亶父(魯國地名),擔心魯君聽信小人而使自己的政治主張得不到推行,將辭別而去時,請求與魯君平素親近的兩名官吏,跟他自己同去。到達亶父,城里的官員都來參拜。宓子賤命令兩個官員作記錄。官員剛剛記錄,宓子賤在旁時常拉扯他們的胳膊肘,官員記錄不好,于是宓子賤對此很生氣。官員對此不安,請求辭職回去。宓子賤說:“你們記錄得不好,你們趕緊回去吧!”兩位官員回去,秉報魯君說:“無法替宓子賤作書記工作!濒斁龁枺骸笆裁淳壒剩俊惫賳T答道:“宓子命令為臣記錄,又時常牽引為臣的肘部,記錄不好(他)很憤怒,官員都取笑宓子。這是導致我們二人要辭別而離開(他)的原因啊。”魯君長長地嘆息道:“宓子以此規(guī)勸我的過失啊。我擾亂宓子的工作,而令宓子不能夠推行他的政治主張,必定屢次了。如果不是你們兩人,我?guī)缀醴稿e誤。”
4)黎丘丈人——《呂氏春秋·慎行論·疑似》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狀,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曰:“吾為汝父也,豈謂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其子泣而觸地曰:“孽矣!無此事也。昔也往責於東邑,人可問也!逼涓感胖,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嘗聞之矣。”明日端復飲於市,欲遇而刺殺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劍而刺之。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于真子。夫惑於似士者而失於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譯文】
梁國即(魏國)北部有一座叫黎丘的小山(部:通“培”,培婁,小土丘),有奇異的鬼怪,喜歡摹仿人的兒侄子兄弟的樣子。城中有長者到街市去而喝醉了回家,黎丘的鬼仿效他的兒子形狀,攙扶并在路上折磨他(苦:使……受苦)。長者回到家后,酒醒了責罵他的兒子說:“我作為你的父親,難道說還不慈愛嗎?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什么緣故?”他的兒子哭著用頭碰地說:“作孽啊!沒有這件事。昨天我到城東去收債去了,人們都可以詢問!彼母赣H相信了他,說:嘻(表示驚嘆的聲音)!這一定是那奇鬼了,我早已經聽說過奇鬼效人之事。明天特意喝酒于街市,希望遇到并刺殺他!”第二天早上,長者到街市并喝醉。他真正的兒子恐怕他的父親不能夠返回,隨即前往迎接他,黎丘老人看見他真正的兒子,拔劍而刺他。黎丘老人的聰明被仿效他兒子的奇鬼迷惑了,而殺害了他真正的兒子。被好像是士的人所迷惑而失去了真正的士,這就是黎丘老人的那種聰明啊!
《四和》原文 6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譯文
在野外天幕下設下勞軍盛宴,邊疆兄弟民族都來祝賀我軍凱旋。
喝醉酒后還要和著金甲跳舞,歡騰的.擂鼓聲震動了周圍的山川。
注釋
敞:一本作“蔽”。
瓊筵:盛宴。
雷鼓:即“擂鼓”。
賞析
這首詩系《塞下曲》組詩之一。盧綸《塞下曲》共六首一組,分別寫發(fā)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語多贊美之意。此為第四首,描寫邊防將士取得重大勝利后,邊地兄弟民族在營帳前設宴勞軍的場面,氣氛熱烈融洽,贊頌了邊地人民和守邊將士團結一心,保衛(wèi)國家安寧與統(tǒng)一的豪邁氣概。
此詩語言精煉含蓄,情態(tài)活躍鮮明,細吟組詩,軍營之生活,守邊之艱苦,勝利之歡騰,無不歷歷在目,令人感奮。
盧綸
盧綸(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寶末年舉進士,遇亂不第;唐代宗朝又應舉,屢試不第。大歷六年,經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xiāng)尉;后由宰相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jiān)察御史。出為陜州戶曹、河南密縣令。之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唐德宗朝,復為昭應縣令,出任河中元帥渾瑊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盧戶部詩集》。
《四和》原文 7
【原文】
世有伯樂[1],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2],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3]。食馬者[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5],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6],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7]!
——選自東雅堂刊本《昌黎先生集》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被發(fā)現(xiàn)。可是千里馬雖然世代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因此雖然有不少好馬,卻只能在馬夫手中受糟塌,最后接連不斷地死在馬廄之中,而不能以千里馬著名。
那些千里馬,一頓往往要吃盡一石小米?墒俏柜R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只是象對凡馬一般地飼養(yǎng)它。于是,那些好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領,可是吃不飽,力氣不足,它們的骨力特長因此不能表現(xiàn)出來,這樣,即使想與凡馬一般也不可能,哪里還能叫它日行千里呢?
。ìF(xiàn)在那些養(yǎng)馬的人,自己不知道手中有千里馬),因此駕馭時不能順其本性;喂養(yǎng)時又不能給料充足,使它充分發(fā)揮才能;馬雖然哀鳴,人卻一點不懂得它的意思。還拿著馬鞭,煞有介事地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這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呢,還是確實不識千里馬呢!
【注釋】
[1]伯樂:春秋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字伯樂。以善于相馬著稱(事見《戰(zhàn)國策·楚策》、《莊子·馬蹄篇》等),因此歷來又作為善于識拔人才的代表。[2]駢死:相比連而死。糟櫪:盛馬飼料的器具叫槽,馬廄叫櫪,槽櫪為并列復詞,即指馬廄。[3]一食:數(shù)量詞,猶言一頓。[4]食(sì肆):用作動詞,即飼,喂養(yǎng)。下同。[5]見(xiàn現(xiàn)):通“現(xiàn)”,表現(xiàn)出來。[6]策:鞭馬用器,這里作動詞用,鞭策、駕御之意。[7]也:通“耶”,疑問語氣詞,這里是用反問加強語氣。
《四和》原文 8
百戰(zhàn)奇略·第四卷·谷戰(zhàn)原文及翻譯
第四卷·谷戰(zhàn)
作者:劉基
凡行軍越過山險而陣,必依附山谷,一則利水草,一則附險固,以戰(zhàn)則勝。法曰:「絕山依谷!
后漢將馬援為隴西太守,三絳羌與塞外諸種為寇,殺長吏。援將四千余人擊之,至氐道縣。羌在山上,援軍據(jù)便地,奪其水草,不與戰(zhàn),羌遂窮困。羌師數(shù)十萬戶亡出塞外,諸種萬余人悉降。羌不知依谷之利,而取敗焉。
譯文
作者:佚名
大凡行軍跨越險峻山嶺地帶而安營布陣時,必須依托山澗谷地,一者可得水草之利,一者可以憑險固守。這樣,對敵作戰(zhàn)就能取勝。誠如兵法所說:“部隊在山地行軍作戰(zhàn),必須沿著山谷行進,依托谷地設陣!睎|漢將領馬援出任隴西太守期間,居于武都境內的參狼羌與塞外的其它部族寇掠邊民,殺害地方官吏。馬援親率部隊四千余人進行反擊,抵達氏道縣境。當時,羌兵駐扎在山上,馬援率軍占據(jù)山下有利地形,奪取了羌兵的.水源草地,采取圍而不打的戰(zhàn)法,迫使羌兵陷于窮困境地,其首領被迫率領數(shù)十萬戶羌人逃往塞外,而其它部族萬金人全部歸降馬援。羌兵由于不懂得依托山谷安營布陣的好處,所以遭到了失敗。
《四和》原文 9
作品介紹
《使回枉唐州崔司馬書,兼寄四韻因和》的作者是杜牧,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24卷。
原文
使回枉唐州崔司馬書,兼寄四韻因和
作者:唐·杜牧
清晨候吏把書來,十載離憂得暫開。
癡叔去時還讀易,仲容多興索銜杯。
人心計日殷勤望,馬首隨云早晚回。
莫為霜臺愁歲暮,潛龍須待一聲雷。
注釋
、偬浦:州治在今河南泌陽。司馬:州郡佐官。詩用“癡叔”、“仲容”事,作者當為崔姓,與崔司馬為叔侄。故郭文鎬認為非杜牧詩。詳見《<樊川外集>詩辨?zhèn)巍贰?/p>
、诤蚶:古代迎送賓客的吏人。
、郯V叔:晉王湛懷才不露,親戚以為癡。晉武帝見其侄王濟,每以“癡叔”戲稱之。后王湛父叔卒,湛“居墓次,兄子濟往省湛,見床頭有《周易》,謂湛曰:“叔父用此何為?頗曾看不?”湛笑曰:“體中佳時,脫復看耳。今日當與汝言!币蚬舱劇兑住罚饰鋈胛,妙言奇趣,濟所未聞,嘆不能測。事見《世說新語·賞譽》及注引鄧集《晉紀》。
、苤偃:晉阮咸字。咸為阮籍侄,亦嗜酒。妙解音律,善彈琵琶。雖處世不交人事,惟共親知弦歌酣宴而已。傳附見《晉書·阮籍傳》。索:須。銜杯:飲酒。
⑤霜臺:指御史臺。
、逎擙:深藏的.龍。比喻賢才在下位,隱而未顯。
作者介紹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過華清宮》等。杜牧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他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度圃姟肥斩拍猎姲司。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其七絕尤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缎蜁V》云:“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里!倍洳度菖_集》稱:“余所見顏、柳以后,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
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行草墨跡,系太和八年(834)32歲時所書。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 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tǒng)內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于《宣和書譜》、《容臺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于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體對照
卷524_65使回枉唐州崔司馬書,兼寄四韻因和杜牧
清晨候吏把書來,十載離憂得暫開。
癡叔去時還讀易,仲容多興索銜杯。
人心計日殷勤望,馬首隨雲(yún)早晚回。
莫為霜臺愁歲暮,潛龍須待壹聲雷。
《四和》原文 10
【詩句】野幕蔽瓊筵,羌戎賀勞旋。
【出處】唐·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六首·其四》。
【意思】在郊野的營帳里面,擺開了勞軍的盛宴。羌戎部族的百姓呵,也來慶賀慰勞大軍凱旋。
【全詩】
《和張仆射塞下曲六首·其四》
[唐].盧綸.
野幕蔽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注釋】 ①幕:軍隊中的營帳。瓊筵:珍貴的筵席。勞旋:勞,慰勞; 旋,凱旋。慶賀得勝歸來。②雷鼓:擂鼓。
【題解】
這首詩是盧綸塞下曲組詩中的第四首,詩人在前幾首寫發(fā)號令、射獵破敵的基礎上寫唐軍壯士奏凱慶功的`熱烈場面。
【賞析】
“野幕敞瓊筵”,寫筵席場面之大!碍傮邸敝阁巯木篮廊A。其實戰(zhàn)地之筵不一定精美,只是因心喜而覺食精!扒既仲R勞旋”點明這個盛大的筵席場面為凱旋之筵,不光軍士歡快,連異族兄弟也是一樣的歡欣鼓舞。接下二句寫將士凱旋的歡快心情:擂鼓起舞,聲震山川。
這首詩以慷慨豪邁的語調描寫了將士凱旋歡舞的動人場面,用爽朗明快的語調抒發(fā)了凱旋之后的歡快心情,用詞亢奮,語調激昂,讀來令人振奮。
《四和》原文 11
《贈李十四四首·其四》作品介紹
《贈李十四四首·其四》的作者是王勃,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6卷。
《贈李十四四首·其四》原文
贈李十四四首·其四
作者:唐·王勃
風筵調桂軫,月徑引藤杯。
直當花院里,書齋望曉開。
《贈李十四四首·其四》注釋
①桂翰:桂木做的琴柱。代指琴。
、谔俦:藤制之杯。一說是用酒杯藤的花作杯。五代晉李石《續(xù)博物志》五:“酒杯藤出西域。藤大如臂,葉似葛,花實如梧桐花,堅可以酌酒,有文章,映徹可愛。”
《贈李十四四首·其四》作者介紹
王勃,(650~675)唐代詩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閣序》。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父親王福畤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
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F(xiàn)有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匯編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注》,分為20卷。此外,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著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并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羅振玉《永豐鄉(xiāng)人雜著續(xù)編》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冊,共24篇,即增楊氏所無者12篇,且補足楊氏所錄 6篇殘缺之文。羅氏序文中還提及日本京都“富岡君(謙藏)別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部影印唐鈔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殘》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當即富岡所藏本。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
王勃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yè)”楊炯《王勃集序》。他創(chuàng)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
《贈李十四四首·其四》繁體對照
卷56_47贈李壹拾肆肆首·其肆王勃
風筵調桂軫,月徑引藤杯。
直當花院裏,書齋望曉開。
《四和》原文 12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四
朝代:唐代
作者:盧綸
原文: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譯文
在野外天幕下設下勞軍盛宴,邊疆兄弟民族都來祝賀我軍凱旋。
喝醉酒后還要和著金甲跳舞,歡騰的擂鼓聲震動了周圍的山川。
注釋
、懦ǎ阂槐咀鳌氨巍薄
、骗傮郏菏⒀。
、抢坠模杭础袄薰摹薄
簡析
這首詩系《塞下曲》組詩之一。盧綸《塞下曲》共六首一組,分別寫發(fā)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語多贊美之意。此為第四首,描寫邊防將士取得重大勝利后,邊地兄弟民族在營帳前設宴勞軍的'場面,氣氛熱烈融洽,贊頌了邊地人民和守邊將士團結一心,保衛(wèi)國家安寧與統(tǒng)一的豪邁氣概。
此詩語言精煉含蓄,情態(tài)活躍鮮明,細吟組詩,軍營之生活,守邊之艱苦,勝利之歡騰,無不歷歷在目,令人感奮。
《四和》原文 13
十大經·成法
黃帝問力黑,唯余一人兼有天下,滑(猾)民將生,妄辨用知(智),不可法組。吾恐或用之以亂天下。請問天下有成法可以正民者。力黑曰:然。昔天地既成,正若有名,合若有刑(形)□,以守一名。上拴之天,下施之四海。吾聞天下成法,故曰不多,一言而止,循名復一,民無亂紀。黃帝曰:請問天下猷(猶)有一乎?力黑曰:然。昔者皇天使馮(風)下道一言而止。五帝用之,以木八天地,(以)(揆)四海,以壞(懷)下民,以正一世之士。夫是故讒民皆退,賢人減(咸)起,五邪乃逃,年佞辯乃止。循名復一,民無亂紀。黃帝曰:一者一而已乎?其亦有長乎?力黑曰:一者,道之本也,胡為而無長!酢跛,莫能守一。一之解,察於天地,一之理,施於四海。何以知□之至,遠近之稽?夫唯一不失。一以騶化,少以知多。夫遠望四海,困極上下,四鄉(xiāng)(向)相(,各以其道。夫百言有本,千言有要,萬(言)有總,萬物之多,皆閱一空,夫非正人也,執(zhí)能治此?罷(彼)必正人也,乃能操正以正奇,握一以知多,除民之所害,而寺(持)民之所宜。抱□守一,與天地同極,乃可知天地之禍福。
譯文
黃帝問力黑說:我一人廣有天下,刁巧的亂民就會出現(xiàn),那些阿諛諂媚、花言巧辯之徒也會苦心孤詣地運用權謀,實在是難以遏止,我擔心人們會群起效尤以亂天下。請問天下有沒有既定的法則來端正民心?力黑回答說:有的。昔日在天地已經形成時,萬物都是通過名分來正定其形質并且使形名相符,這種以名正形、使形名相符的原則就稱為執(zhí)守天道。這種大道,上可溢于天而下可延及四海。據(jù)我所知,天下的這種既定法則本不需過多描述,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了,這便是,尋求事物的名形而總歸于“道”。這樣的話,天下百姓就不會違法亂紀了。
黃帝說:請問天下可有“道”嗎?力黑回答說:有的。過去天帝曾派風伯飛下傳道,上古的帝王們采用它來辨別規(guī)范天地萬物,并料理斟酌四海之事,且用它來安撫百姓、端正了一代知識分子。因此,品行敗壞的人統(tǒng)統(tǒng)屏去不用,有德行的人一律被啟用,各種淫邪銷聲匿跡,諂諛巧辯之方才止息。尋求名形而復歸于道,人們不再違法犯紀。
黃帝問:“道”,莫非就僅僅是一句話嗎?它還包含有更多的意思嗎?力黑回答說:“循名復一”這一句話就“道”的`根本而言的,怎么能沒有更多的含義呢?諸事所以有失誤,就是因為不能執(zhí)守大道的緣故!暗馈钡嫩欅E,可以至于天地;“道”的妙理,可以延及四海。然而,怎么知道“道”的高下遠近的至極呢?“道”促使了萬物發(fā)生變化,由少到多、以一知百。通觀四海,窮極天地,天地四方,無論何事何物都在按照其自身規(guī)律存在和運動著;無論是千言還是萬語也都有著其根本和總綱。但是,萬物雖多卻都是由“道”所總掌。如果不是形正德美的人,誰又能夠代表天道去總理天下萬物萬事呢?必須是這樣的圣人, 能夠秉持正道以矯正邪道,把握大道去處理各種復雜事物,除去有害于人民的東西,而保持適宜于人民的東西。執(zhí)守大道以總理萬物,取效天地的法則,這樣就可以懂得天地之間禍與福的所在了。
《四和》原文 14
王忠 原文:
君章,姓謝氏,諱煥,君章其字,贛之寧都人。君章少好學,長通儒術,而長于詩。年二十有三,挾所有游京師,京師賢士大夫皆樂與之交。
居頃之,一旦告所與游者曰,“吾無故而心忽悸,得無吾親或有故乎?”即徑歸,至家母果死,君章服喪盡哀。
既免喪,建昌府經歷彭君某聞君章名,遣幣馬迎之為其子師。翰林待制京兆杜公本,嘗過彭君,與君章話甚合,盛稱道之。未幾彭君死,君章不遠數(shù)百里,護其喪以還。
今國子助教黃君昭為令于廣之新會,有政聲。君章以事至此,一見即相契。惜君章之才不得試,乃資而勸之又復游京師,至是達官要人多有知君章矣。大都留守判官段君定僧首辟館,延君章。君章與段君處凡七年。而集賢直學士始興麥公文貴復列其學行,薦于丞相太平公。會麥君有疾,君章感其知己,躬親鬻藥若子弟,然因染疾反就寓舍,遽不起,至正九年二月四日卒,行年四十有一。段君為具衣衾,買棺以斂,殯于文明門外。
君章之游京師也,嘗有諸王召見君章。君章見之,引巵酒為壽,王坐飲不為禮,君章復引進酒曰:“王宗室重臣,視一介布衣,不翅草芥。向之不禮于仆,固宜然。布衣,以分則賤,以道則尊,故與王公實敵禮。然則王雖尊,不宜于仆不為禮也。今王誠能致禮于仆,則尊賢下士之名王有之矣!蓖鯂@賞其言,為回席以飲。
授經郎危君素,嘗偕君章謁時貴,危君謙退固讓,不敢坐上坐。君章笑曰:“吾布衣也。貴賤之際無所嫌,敢坐諸君右!彼熳献鵁o所詘。蓋君章平日類如此,人因是多之。然亦因是無所就,以至于死,亦可哀也已。
譯文:
君章,姓謝,名煥,君章是他的字,江西寧都人,謝君章從小好學;長大后通曉儒術,擅長賦詩。二十三歲時,帶著全部行李到京城游學,京城里那些賢良的士大夫都喜歡與他交往。
在京城里沒過多久,有一天謝君章對一起游學的朋友說:“我無緣無故地感到心中不安,莫非我的雙親出了什么事嗎?”馬上徑直回家,一到家母親果然已經逝世,謝君章在家守孝,極盡哀悼。
守喪期滿,建昌府經歷彭君聽說君章的名聲,用財物和馬車將謝君章從寧都州請來聘為自己兒子的老師。翰林待制京兆杜本,曾經拜訪彭經歷,跟謝君章談話很投機,非常稱贊賞識他。不久,彭經歷死去,謝君章不遠幾百里,親自護送他的靈柩回鄉(xiāng)。
當今的國子監(jiān)助教黃昭在廣東新會擔任縣令,在任上頗有政聲。謝君章因為有事來到新會,兩人一見傾心,黃昭憐惜謝君章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于是資助并鼓勵他再到京城游學,到這時大多數(shù)達官要人都知道謝君章,大都留守判官段定僧首先開館,聘請謝君章。這樣,謝君章跟段定僧總共相處了七年。集賢殿直學士麥文貴則又列舉其學問品行,而舉薦于丞相太平。適逢麥君生病,謝君章感激他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像子弟一樣親自買藥煎熬,然而因為傳染疾病返回到住的地方,突然間就不能起床。在正九年二月四日逝世,享年四十一歲。段君為他備辦衣物,購買棺材收斂。埋葬在文明門外。
謝君章在京城游學,曾經有王爺召見他。謝君章晉見他,舉杯為王爺祝壽,王爺坐著飲酒不回禮,謝君章又舉起酒杯說:“王爺為宗室重臣,看待平民百姓,不過是一根枯草。向來不以禮待我,這當然可以。平民百姓,憑身份來說是低賤的,但是按道義來說是尊貴的,所以與王公貴族相比禮節(jié)上實際是平等的。然而王爺雖然尊貴,但并不適宜對我不禮貌,F(xiàn)在王爺果真能對我以禮相待,那么禮賢下士的美名王爺自然就有了!蓖鯛斮澷p他的`話,為此回禮飲酒。
授經郎危素曾經協(xié)同謝君章拜謁當時的權貴,危君謙恭禮讓,堅決不肯坐上座。謝君章笑著說:“我是平民百姓。貴賤之間也沒有什么顧忌,我就坐到各位的上座!庇谑亲仙献鶝]有什么謙讓。謝君章平時像這樣的做派很多,人們因此稱贊他。然而也正因為這些沒有什么成就,就這樣到了死,這也是值得同情的。
《四和》原文 15
原文:
春風昨夜到榆關,故國煙花想已殘。
少婦不知歸不得,朝朝應上望夫山。
盧龍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蕪曉不飛。
鄉(xiāng)國近來音信斷,至今猶自著寒衣。
八月霜飛柳半黃,蓬根吹斷雁南翔。
隴頭流水關山月,泣上龍堆望故鄉(xiāng)。
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
賞析:
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
這是一首寫邊庭夜警、衛(wèi)戍將士奮起守土保國的小詩。全組共四首,這是第四首。描寫邊塞風光和邊地征戰(zhàn)生活的作品,在唐詩中是屢見不鮮的。早在盛唐時期,高適、岑參、李頎等人,就以集中地寫這一方面的題材而聞名,形成了著名的所謂“邊塞詩派”,以后的一些詩人也屢有創(chuàng)作。但這組小詩,卻能在寫同類生活和主題的作品中,做到“語意新奇,韻格超絕”(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評此組詩語),不落常套,這是值得贊賞的。
“朔風吹雪透刀!,北地嚴寒,多大風雪,這是許多邊塞詩都曾寫過的,所謂“九月天山風似刀”(岑參),所謂“雨雪紛紛連大漠”(李頎),再夸張些說“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隨風滿地石亂走”(岑參),但總還沒有風吹飛雪,雪借風勢,而至于穿透刀瘢這樣的形容使人來得印象深刻。邊疆將士身經百戰(zhàn),留下累累瘢痕,如王昌齡所寫:“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其艱險痛苦情狀已可想見;而這首小詩卻寫負傷過的將士仍在守戍的崗位上繼續(xù)沖風冒雪,又不是單就風雪本身來描寫,而是說從已有的'刀瘢處透進去,加倍寫出戍邊將士的艱苦。次句“飲馬長城窟更寒”,是由古樂府“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句化來,加一“更”字,以增其“寒”字的份量。這兩句對北地的嚴寒做了極至的形容,為了文蓄勢。
“半夜火來知有敵”,是說烽火夜燃,傳來敵人夜襲的警報。結句“一時齊保賀蘭山”,是這首小詩詩意所在!耙粫r”,猶言同時,無先后;“齊”,猶言共同,無例外,極形容聞警后將士們在極困難的自然條件下,團結一致、共同奮起對敵的英雄氣概。全詩格調急促高亢,寫艱苦,是為了表現(xiàn)將士們的不畏艱苦;題名為“怨”,而毫無邊怨哀嘆之情,正是一首歌唱英雄主義、充滿積極樂觀精神的小詩。
【《四和》原文 】相關文章:
《四和》原文03-01
和原文、注釋11-10
和項王歌原文及賞析02-27
杜蕢揚觶原文和注釋05-15
和子由澠池懷舊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鄉(xiāng)村四月原文賞析12-17
別詩四首原文09-08
雜說四·馬說原文、翻譯02-29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三原文、翻譯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