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白居易《賣炭翁》譯文《賣炭翁》鑒賞及賞析

        時間:2024-10-08 02:12:05 白居易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白居易《賣炭翁》譯文《賣炭翁》鑒賞及賞析

          《賣炭翁》

        白居易《賣炭翁》譯文《賣炭翁》鑒賞及賞析

          唐代: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紅綃一作:紅紗)

          《賣炭翁》譯文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燒炭。

          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斑白十指漆黑。

          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干什么?換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里卻擔心炭不值錢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曉他急忙駕著炭車軋著冰路往集市上趕去。

          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jīng)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門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兩個騎馬的人是誰?是皇宮內(nèi)的太監(jiān)和太監(jiān)的手下。

          他們手里拿著文書嘴里稱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

          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jiān)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百般不舍,卻又無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買炭的錢了。

          《賣炭翁》注釋

          賣炭翁:此篇是組詩《新樂府》中的第32首,題注云:“苦宮市也!睂m市,指唐代皇宮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場上去拿,隨便給點錢,實際上是公開掠奪。唐德宗時用太監(jiān)專管其事。

          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煙火色:煙熏色的臉。此處突出賣炭翁的辛勞。

          蒼蒼:灰白色,形容鬢發(fā)花白。

          得:得到。何所營:做什么用。營,經(jīng)營,這里指需求。

          可憐:使人憐憫。

          愿:希望。

          曉:天亮。輾(niǎn):同“碾”,壓。轍:車輪滾過地面輾出的痕跡。

          困:困倦,疲乏。

          市:長安有貿(mào)易專區(qū),稱市,市周圍有墻有門。

          翩翩:輕快灑脫的情狀。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騎(jì):騎馬的人。

          黃衣使者白衫兒:黃衣使者,指皇宮內(nèi)的太監(jiān)。白衫兒,指太監(jiān)手下的爪牙。

          把:拿。稱:說。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詔書。

          回:調(diào)轉(zhuǎn)。叱:喝斥。牽向北:指牽向?qū)m中。

          千余斤:不是實指,形容很多。

          驅(qū):趕著走。將:語助詞。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夠。惜,舍。

          半匹紅綃一丈綾:唐代商務交易,絹帛等絲織品可以代貨幣使用。當時錢貴絹賤,半匹紗和一丈綾,比一車炭的價值相差很遠。這是官方用賤價強奪民財。

          系(jì):綁扎。這里是掛的意思。直:通“值”,指價格。

          《賣炭翁》中心

          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剝削階級肆意剝削的現(xiàn)實,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也同時表現(xiàn)出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賣炭翁》賞析

          本詩開頭四句,寫賣炭翁的炭來之不易!胺バ、燒炭”,概括了復雜的工序和漫長的勞動過程!皾M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活畫出賣炭翁的肖像,寫出勞動的艱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現(xiàn)!澳仙街小秉c出勞動場所,這“南山”就是王維所寫的“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的終南山,豺狼出沒,荒無人煙。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窯一窯地“燒炭”,好容易燒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滲透著心血,也凝聚著希望。寫出賣炭翁的炭是自己艱苦勞動的成果,這就把他和販賣木炭的商人區(qū)別了開來。但是,假如這位賣炭翁還有田地,憑自種自收就不至于挨餓受凍,只利用農(nóng)閑時間燒炭賣炭,用以補貼家用的話,那么他的一車炭被掠奪,就還有別的活路。然而情況并非如此。詩人的高明之處在于沒有自己出面向讀者介紹賣炭翁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而是設(shè)為問答:“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边@一問一答,不僅化板為活,使文勢跌宕,搖曳生姿,而且擴展了反映民間疾苦的深度與廣度,使讀者清楚地看到:這位勞動者已被剝削得貧無立錐,別無衣食來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萬苦燒成的千余斤木炭能賣個好價錢。這就為后面寫宮使掠奪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鋪墊。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边@兩句詩用同情的口吻,寫出了賣炭翁艱難的處境和復雜的內(nèi)心矛盾。當時正是“夜來城外一尺雪”的寒冬季節(jié),身上只穿著單衣的老翁照理應該盼望著天氣和暖起來,可是他卻巴望著更冷一些,因為天氣一暖,他的炭也就不值錢了。兩句詩只寫了老翁的一個心理活動,便把當時在饑寒交迫中掙扎的勞動人民的痛苦有力地揭示了出來。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幸而天公作美,夜里突降大雪,而且有“一尺”之厚,天氣是足夠寒冷了。因此這位老翁一大早就趕著牛車沿著那結(jié)了冰的車道向集市趕去。“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彼M苜u個好價錢,所以他來得很早,此時集市大門尚未打開,他不得不在門外的泥地中休息一會兒。人餓了,拉車的牛也累了,但他心里是高興的,充滿了希望,他差不多可以如愿以償買上冬衣了。讀到這兒,也許讀者會憐憫他寒冷天氣中只穿著那單薄的衣裳,但一想到他的炭因此可能賣個好價錢,也會不由替他高興。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就在賣炭翁心里盤算著怎樣才能賣個好價錢的時候,遠處兩騎人馬翩翩而來,原來是“黃衣使者白衫兒”駕到!棒骠妗倍直緛硎怯靡孕稳萦⒖t灑之態(tài),用在這里卻含有諷刺、挖苦的意味,揭露了這兩員太監(jiān)趾高氣揚,目中無人的嘴臉。因為是皇帝派來的,所以稱“使者”。他們手里高舉皇帝頒布的文告,口稱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說,強行扭轉(zhuǎn)車頭,驅(qū)趕著老牛向皇宮方向走去。千余斤炭就這樣被太監(jiān)拉走了,留給老翁的不過是半匹紅紗一丈綾而已。唐代商品交易,多用絹帛等絲織品充作一般等價物來代替貨幣,宮廷購買貨物,往往按照官方高抬絲織品價格計算,而不依民間流行的實價,因此太監(jiān)們僅用半匹紗一丈綾來支付千余斤炭錢,實際等于強行掠奪。讀至此處,不由令人想起詩人的另一首詩《宿紫閣山北村》中,描寫宦官們掌握的神策軍強盜般搶劫百姓財物的野蠻行徑。他們都是為宮廷官府服務的,然而他們的共同特點卻是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顧,強行掠奪民間財物。

          從“南山中”到長安城,路那么遙遠,又那么難行,當賣炭翁“市南門外泥中歇”的時候,已經(jīng)是“牛困人饑”;如今又“回車叱牛牽向北”,把炭送進皇宮,當然牛更困、人更饑了。那么,當賣炭翁餓著肚子,走回終南山的時候,他會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樣過法呢,這一切,詩人都沒有寫,然而讀者卻不能不想。當想到這一切的時候,就不能不同情賣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統(tǒng)治者的罪惡,而詩人“苦宮市”的創(chuàng)作意圖,也就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點,首先在于白描藝術(shù)手法的成功運用。作者通篇沒發(fā)一句議論,說宮市給人民帶來怎樣的苦處,人民在這種殘暴的掠奪下,怎樣難以生活。而是通過一個賣炭老人的身世、磨難、燒炭、賣炭以及炭車被搶的前后經(jīng)過,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催人涕下的悲劇故事,把老人的遭遇和宮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形象地告訴了人們,從而使人們更加清楚、深刻地了解到當時階級對立的現(xiàn)實,激起人們強烈的愛憎感情。這是作者發(fā)多少議論也難以達到的藝術(shù)效果。

          其次,詩中對人物形象的描寫刻畫細膩、逼真,使人們從人形象中受到強烈的感染。一是對人物外貌的刻畫,二是對內(nèi)心世界的描寫。試看,“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簡單而深情的十四個字,活活地勾畫出賣炭老人的辛苦、貧困、衰老、遭難的外貌,使人見之同情,思之痛心!翱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又是簡單而深情的十四個字,把老人瑟縮、委曲、矛盾、希求的心理又描寫得多么深刻、細膩。使人仿佛看到一個蜷縮在屋角凍得發(fā)顫的老人,在愁苦地思索籌劃著自己可憐的生活。從而更加拽拉人們的心靈,使人感到殘酷的現(xiàn)實對老人是多么不公平!

          《賣炭翁》講解

          《賣炭翁》描寫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

          這首詩一開頭就把讀者帶到當時的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讓讀者看到一個燒炭的老人過著的十分窮苦的生活。“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燒炭的老翁連一寸土地也沒有,全部賴以為生的東西,只不過是一把斧頭、一掛牛車,再加上十個被煙火熏黑的手指頭。他沒有妻子也沒有兒女,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在南山上伐薪、燒炭,弄得“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勞動的艱苦是可想而知的。這燒炭的老人對生活并沒有過高的要求,“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他僅僅希望有吃有穿,維持一種最低的生活。按理說,一個人養(yǎng)活自己一個人,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可是就連這樣一個愿望,他也難以實現(xiàn)。“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東西,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燒了炭,給別人帶來了溫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卻單薄得可憐。衣服單薄本該盼望天氣暖和,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憂炭賤愿天寒”,他寧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賣一點炭錢。這種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現(xiàn)出賣炭翁悲慘的處境和生活的艱辛。

          《賣炭翁》創(chuàng)作背景

          《賣炭翁》是白居易《新樂府》組詩中的第三十二首。白居易寫作《新樂府》是在唐憲宗元和初年(公元806年),這正是宮市為害最深的時候。他對宮市有十分的了解,對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賣炭翁》來。

          《賣炭翁》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賣炭翁》譯文《賣炭翁》鑒賞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白居易《賣炭翁》賞析07-27

        白居易《賣炭翁》譯文及注釋10-18

        白居易《賣炭翁》原文及鑒賞09-08

        《賣炭翁》白居易唐詩鑒賞06-25

        白居易詩《賣炭翁》原文鑒賞10-16

        白居易古詩《賣炭翁》賞析07-31

        白居易《賣炭翁》原文賞析07-24

        《賣炭翁》白居易08-20

        白居易《賣炭翁》原文釋義賞析10-05

        白居易《賣炭翁》原文10-2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