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讀《杜甫傳》有感

        時間:2023-01-10 10:26:27 杜甫 我要投稿

        讀《杜甫傳》有感(8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杜甫傳》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杜甫傳》有感(8篇)

        讀《杜甫傳》有感1

          杜甫,應該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唐代詩人。他的詩歌把社會現(xiàn)實與作者的日常生活緊密結(jié)合起來,達到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的完美統(tǒng)一,也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詩歌被當代稱為“史詩”《杜甫傳》的作者馮至自幼熱愛杜甫,無論在什么時期,他都沒有停止對杜甫人生的思考。就是他在思考中的節(jié)選。

          初到長安,杜甫漫游時代時的豪邁之情還未消逝,但與社會現(xiàn)實的接觸漸多,豪邁之情也被一種心理矛盾漸漸替代。由于政治正顯露出日趨腐化征象,杜甫這種矛盾心理也更加濃烈,心中的無奈也愈甚。經(jīng)過這十年的磨礪,使他的詩風形成沉郁頓挫的風格。

          安史之亂的開始,也標志著杜甫流亡生活的開始。這幾年的流亡生活,也讓杜甫更加貼近百姓,更加同情民間疾苦,使其是個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懷,展現(xiàn)當時社會狀態(tài)、政治形勢,表達了人民的情緒與愿望。

          當時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毀了杜甫又成就了杜甫:毀了他的仕途和夢想,卻成就了他的詩歌和他在中國詩壇中不可磨滅的地位,猶如鳳凰涅盤般重生!從官宦世家的公子到為在長安謀職而不擇手段的小吏;從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內(nèi)心矛盾的無奈詩人;從只為個人忙碌的士人到憂國憂民的沉郁詩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進入“詩圣”,一步步邁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內(nèi)心困頓轉(zhuǎn)而進入民生之境。杜甫,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愛國詩人,一位萬方多難成就的詩圣!

        讀《杜甫傳》有感2

          閑坐巖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繞清風,一個逍遙的詩人。觀杜甫。

          嘆抉擇。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羨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長安謀得一個官職,他懷念李白,羨慕李白還繼續(xù)著那種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卻不得不跟這種生活告別。人的一生最難戰(zhàn)勝的就是自己,一顆心,兩個方向,雙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無奈。轉(zhuǎn)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許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卻牽著握筆的雙手遨游在書海,無奈,惟獨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嘆仕途。上帝以胃口為誘餌將一顆顆飄蕩的心領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蕩蕩,起起浮浮,忠的呈現(xiàn)似乎注定要以奸來陪襯,陰謀籠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這種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擊,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憤!憤奸臣,這不是一個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當時社會的悲哀,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嘆詩才!霸娛ァ倍鸥τ闷湟簧炀汀霸娛贰,他寫“絕”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他之后的詩韻格律,最終都以他的詩篇為金科玉律,“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北征》,他的律詩千秋無匹。當杜甫二字成為教科書上的?,當稚嫩的童音將杜甫的詩讀入空際,心中的那份贊嘆無法壓抑。

          嘆人格。一首首堅硬的詩源于一個偉大的人格,一雙腳觸摸這片曾經(jīng)流血的土地,一雙眼看盡戰(zhàn)亂的殘酷,人生的悲涼,一對耳聽盡人間的哀哭,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將這份內(nèi)心的震撼揚于詩中,搖動了封建這座堡壘,將民憤、民怨、民饑、民寒訴說。

          獨坐孤石,心立堅竹,俯瞰塵世,寫盡悲苦,滿心愁緒的詩人。讀杜甫。

        讀《杜甫傳》有感3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薄督瓭h》中這兩句詩是對于杜甫一生最好的寫照:獨立于茫茫宇宙之間,詩人深深地悲哀自己的孤獨和無力,但我們卻能從中看出詩圣杜甫博大的胸懷以及對世事不能如愿的惋惜。

          杜甫,這樣一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讓我們銘記于心的緣由何在?

          以前讀人物傳記,總覺得書寫得單調(diào),不能引發(fā)讀者深刻的興趣。但我得否認讀完《杜甫傳》有這樣的感受,他是一個詩人,出生于大唐開元盛世,而自中晚唐開始,唐由安史之亂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實地記錄了安史之亂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歷史過程。讀杜甫的一生,是讀一個偉人的傳記,是讀一段令人心痛的歷史,亦是一場文化之旅。

          杜甫一生漂泊不定,開元時,他幾乎游遍祖國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巔發(fā)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壯志,年壯時也同盛唐文人一般應試求取功名。后來,他困守長安達十年之久,這是他一生中最難堪回首的歲月。公元755年,安史之亂開始,長安淪陷。不幸的是,憂國憂民的杜甫被叛軍所俘,因他不肯為叛軍賣命,受盡了非人的折磨。一個大雨滂沱的深夜,杜甫在朋友的幫助下從牢中逃了出來,他幾乎是歷盡艱辛,才逃到鳳翔。然而“福不雙至,禍不單行”,五月拜左拾遺,因上書營救好朋友房琯,而觸怒了肅宗,被貶于四川。公元789年,他前往四川依附節(jié)度使嚴武,寄居在成都西郊的一個破舊的草堂里,曾經(jīng)一度在嚴武的幕下任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等職,所以后來人們稱他為杜工部。

          他長期沉淪于下層,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他親身體驗了安史之亂之時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兇殘,以及親人的悲歡離合,他把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詩中,杜甫最為著名描寫民間疾苦的作品,人們耳熟能詳?shù)氖恰叭簟薄ⅰ叭齽e”,他對自己貧困潦倒的哀嘆和對國家的深刻思考結(jié)合在一起。

          暫且不說杜詩之精粹,我認為杜甫能夠深深打動我的就是他具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善心。“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钡莱隽硕嗌偃说南<剑芰钊苏饎拥氖恰皢韬!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為了天下人的安定幸福,他甘愿以一己之身擔起所有的苦難。他這樣博大的胸懷以及寧苦己身而利國利民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尊重,不值得我們學習么?

          杜甫并不完全是嚴肅的,他也有風趣的一面。絕句漫興九首中對于惜春之情,反用惱春、怨春的口氣道來,別有特色。更難的可貴的是,杜甫善于發(fā)現(xiàn)賢才,我想其若是知曉自己仍能為國效力,也當是會“白發(fā)生黑絲”的吧!

          杜甫,如此的古圣人之心,無愧于獨立天地之間的詩圣之稱。

          讀完《杜甫傳》,深深地感動,在因雨而顯得略微清冷的天氣里,心依舊有一股暖流涌動……

        讀《杜甫傳》有感4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巔峰。這些偉大的作品背后,是一顆偉大的心靈,一種博大的情懷。

          憂國憂民是杜甫詩作的一大特征。這種風格不僅是亂世的產(chǎn)物,更是詩人偉大人格的體現(xiàn)——自覺不自覺地站在國家與人民的立場,心憂國家,心系民眾,同情百姓的苦難遭遇,一顆挽救社會的心在劇烈跳動,一種幫助人民擺脫沉重枷鎖的激情在涌動。長安十年,歷盡坎坷,杜甫仍舊不愿徹底放下自己的雄心,那顆渴望救黎民于水火的誠心。這些因憂國憂民而興起的.滿腔熱忱,形成現(xiàn)實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力量源泉,這種從政的熱情,在屢遭冰霜之后,代作“詩史”創(chuàng)作的雛形。

          把詩人從政的愿望轉(zhuǎn)化為批判揭露黑暗現(xiàn)實正是當時的腐朽社會。這種沉悶的黑暗,催生了一位政客從政救國救民的理想,但同時,它一次又一次戲弄著一位詩人。如果腐朽的力量只是作用于黎民,那它將催生一代救世名臣,可悲的是它竟摧毀了一位救世之臣,那么,它將催生了它所摧毀不了的一代詩人。長安十年,個人的凄涼際遇,與黎民的苦難交際交融,孕育出了現(xiàn)實主義的巔峰之作,這份情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

        讀《杜甫傳》有感5

          杜甫,一位詩作萬首的詩界泰斗;一位憂國憂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工程部員外郎;一位后人敬仰的詩壇巨星。

          詩如虹,句如錦,字如珠!靶谴蛊揭伴,月涌大江流”的雄渾遼闊,意境深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意,深遠高闊;“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筆力雄健,大氣磅礴……

          家鄉(xiāng)逆賊叛亂,他不得不攜妻帶子流落他鄉(xiāng)!皣粕胶釉冢谴翰菽旧睢,無論春光多嫵媚旖旎,面對支離破碎的疆土,一切都凄涼破。弧坝H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自然界宏偉綺麗的景象與憂國憂民的寬廣胸襟互相托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落寞惆悵,排斥貶低,但是一切都無能為力啊!

          他自己的茅屋被秋風摧殘后的窘?jīng)r,不管;雨夜屋漏,長夜無眠,不管;“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不管!永遠放在他心頭第一位的,是普天之下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黎民百姓!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是他的崇高理想,是他的博大胸襟,是他的偉岸情操。

          讀罷惘然,掩卷沉思。“烽火連三月”啊,何日是歸期?鄉(xiāng)愁啊,“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北M管這樣,卻依然發(fā)出這樣的心聲:“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就是杜甫如明鏡般澄澈的心靈,這就是真正的詩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才想襄陽下洛陽!薄鞍最^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詩人那渾厚的聲音正穿越時空,清亮亮地一代又一代傳頌,隨之傳頌的,還有中華民族的精魂。

        讀《杜甫傳》有感6

          《杜甫傳》書畢,心敬萬緒起。

          常聽人言,一代“詩圣”杜甫何以了得,其心愛國何以赤城,其詩文筆何以優(yōu)美……今日一見,果不負此般美譽,此外余于《杜甫傳》一書所觀,粗明杜甫生平,對其更為了解,對往日所聞杜甫之評更有感觸,同時,也新多了幾分對杜甫的看法。

          讀杜甫的一生,似是讀一個朝代的興衰、一曲盛世文化的哀奏。杜甫一生漂泊不定,開元時,他幾乎游遍祖國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巔發(fā)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壯志,年壯時也同盛唐文人一般應試求取功名。后來,他困守長安達十年之久,這是他一生中最難堪回首的歲月。公元755年,安史之亂開始,長安淪陷。不幸的是,憂國憂民的杜甫被叛軍所俘,因他不肯為叛軍賣命,受盡了非人的折磨。一個大雨滂沱的深夜,杜甫在朋友的幫助下從牢中逃了出來,他幾乎是歷盡艱辛,才逃到鳳翔。然而“福不雙至,禍不單行”,五月拜左拾遺,因上書營救好朋友房琯,而觸怒了肅宗,被貶于四川。公元789年,他前往四川依附節(jié)度使嚴武,寄居在成都西郊的一個破舊的草堂里,曾經(jīng)一度在嚴武的幕下任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等職,所以后來人們稱他為杜工部。 他長期沉淪于下層,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他親身體驗了安史之亂之時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兇殘,以及親人的悲歡離合,他把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詩中,杜甫最為著名描寫民間疾苦的作品,人們耳熟能詳?shù)氖恰叭簟、“三別”,他對自己貧困潦倒的哀嘆和對國家的深刻思考結(jié)合在一起。

          古代讀書人的理想,大抵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換種說法,即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杜甫亦不能免俗,不僅如此,杜甫出身官宦世家,從小家中的教育以及祖輩的影響,令他對致仕一途執(zhí)念深刻,所以杜甫一生的沉浮也與著他的仕途升降相關?蓱z杜甫半生的努力與漂浮,他的仕途可謂崎嶇坎坷。早年杜甫到洛陽考取進士,卻因李林甫編導的“野無遺賢”的鬧劇,當時所有考生全部落選,后來杜甫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方得一小官。又因安史之亂,他幾經(jīng)沉浮,后投靠唐肅宗,終得小許重用,卻因直諫為房綰求情,杜甫逐漸被冷落。后關輔饑荒,杜甫棄官,幾經(jīng)漂流,最后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杜甫的仕途便如此“碌碌無為”。

          對于杜甫的仕途,我看出他的許多矛盾。一方面,他與李白攜手同游歸后,因他對致仕耀祖這一思想的根深蒂固,他選擇求官。一方面,他又十分懷念當初與李白游樂的日子,閑暇時常追憶,他也羨慕和向往像李白那樣的生活,并曾多次作詩贊美懷念李白,無奈杜甫自己的心,唉……

          從小讀杜甫的詩,聽著崇高的解讀,加之老師、些許文章等對杜甫的高評,我一直將其認為是一位如圣人般的詩人,但《杜甫傳》卻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杜甫,他,亦是一位普通人,也有缺陷。杜甫并非就真十分正直。他是嫉惡如仇,但基本上只能表現(xiàn)在他的詩歌里;他也會阿諛奉承,為求得一官半職作出違心之詩;他也說自己“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他性格也有偏激,他在成都依靠嚴武期間,曾指著嚴武大罵;除去作詩之外,我個人感覺,杜甫是有幾分無能,每遇生活窘境,他總想著依靠別人的幫助施舍,而不靠自己嘗試從其他方式去克服……以上這些看法,或許有些片面,或許少了對當時時代背景的考慮而有幾分欠妥,又或許有對杜甫太過苛求而使我鉆了牛角尖,但這確實是我真實的觀后感受。

          看《杜甫傳》,或許我的感受千萬,但那最深刻且從未動搖的,是對杜甫愛國憂民的忱心的敬佩。與李白攜手漫游祖國大好河山,他拳拳愛國之心感受到了山河壯麗;十年長安的仕途之旅,他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官場黑暗;四處流浪的痛苦經(jīng)歷,他深深體會到人民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因此杜甫的內(nèi)心埋下了“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的種子。因為這顆種子,在杜甫以后的日子里,無論是當官還是漫游,抑或是流浪、逃命,他不曾失一分對祖國的熱愛,不曾少一毫對百姓的憂愁,因此,他的詩亦從著他的心,襯著他的見聞,和著他的感受,堆砌了其詩“詩史”美譽,基奠了他的“詩圣”雅頌!這就是杜甫,站立泰山之巔,觀壯麗之景,能發(fā)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志;安史之亂,從東都流浪到華州,目睹了百姓的百般凄苦,悲痛而詠出了“三吏”“三別”;晚年孤苦伶仃,窮困潦倒,甚至連自己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仍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就是杜甫,一個自身難保仍在憂國憂民的杜甫,一個對著愛國愛民至死不渝的杜甫!

          杜甫,如此的古圣人之心,實無愧于他那名流千古的詩圣之稱,帶著他赤誠之心的詩篇,為中華文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合上《杜甫傳》,心潮一陣起伏,在因臺風雨而略顯清冷的天氣里,我的赤心跳動得更為火熱……

        讀《杜甫傳》有感7

          生活常是這樣。心冷的時候,你會覺得每一個季節(jié)都冷,星星仿佛是冰做的光。其實,大地并非那樣寒冷,否則,檫樹怎會搖動滿目清香。

          其實,世界不窄,窄得是心。懷著效國利民的滿心希冀,抱著高官優(yōu)待的不渝追求,一腔壯志的杜甫,推開了長安城門,邁入了求官之路?山K是“萬事益酸辛”只得“殘杯與冷炙”空嘆“如覺天地窄”。失落和憤慨狹窄了他的心境,他終日侍奉皇帝,伺察長官顏色,因小恩小惠歡欣,因街道偶遇而戰(zhàn)戰(zhàn)兢兢,變成了一個小心謹慎的小官。不得不說,他的所為都是為了實現(xiàn)做官的追求,可此時這個追求只剩一個空官位,早已偏離了它的初衷。他的視界僅局限在皇帝周圍,看不見國家,看不見人民;他的盼求只剩官職,已然不是他的最初所求。失意的灰塵覆蓋了原本光亮的追求,追求便只剩一個影子,于是只記得追求那影子,忘記了追求光影的主人,心變窄了。直至離開長安,他才真正放寬了心境,真正看見了國家,走向了人民,他開始真正為人民發(fā)聲,為國家擔憂,而這,又何嘗不是實現(xiàn)了他的追求呢?家庭和儒術難道只是要求他追求一個官位嗎?憂國慮民的杜甫難道只是要求自己有一個官職嗎?我想不是。或者說,一個官位根本不會是,也不配是他的追求。為國為民才是追求,是真的追求。而過分在乎那一個結(jié)果和表面,狹窄了他的心境,故而狹窄了他的追求,甚至連他自己也看不清了那追求。當他關上仕門,打開詩窗,他才看見了追求,實現(xiàn)了追求,這是因為心境寬闊了。

          所以,關閉一扇門,打開一扇窗,其實不必上帝來做,而需要自己來做。想把一件事做好,首先要喜歡做這件事,而不是喜歡你那結(jié)果,這樣,很可能,在門里想去的地方會在窗外飛去,不去過分關注的結(jié)果往往出人意料。別以追求為障狹窄了心境,這樣,你才有機會發(fā)現(xiàn),世界,其實一點都不窄。

          生活常是這樣。你所失去的,命運會以另一種方式補償。就像,桂花枯萎的時候,秋菊又亮新裝。

        讀《杜甫傳》有感8

          我讀過的第一首杜甫的詩,是《夢李白.其二》,那時我只有三歲,F(xiàn)在雖然依稀記得其中“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钡仍娋,然而其中的深意,十多年來我從未探究過。

          人物傳記通常評價得較為客觀,個人崇拜和偏見相對較少。世人對于喜愛之物或是人,常多褒少貶,故而多年來我所聽說的杜甫,已經(jīng)不再是“詩圣”,而是一個真正的“圣人”,或是“神人”,他超脫于世,比君王更懂百姓,他才高八斗,他不慕名利……

          然而在傳記里,我所看到的,是一個真正的“詩圣”,而不是圣人或是神人,他曾走過的那年那月,有著一個普通人的艱辛困苦,他所期望的功名利祿,是凡夫俗子所追求的浮華。但是他的詩,卻是在平淡艱苦的生活中最為與眾不同的亮點。

          情隨事遷,他的詩,隨著他生活的歡喜悲憂而千變?nèi)f幻,而他的生活實在太艱苦,以至于他的詩,無論如何總籠罩著一層布滿憂傷的細紗,剪不斷、理還亂。他與世人分享喜悅的詩,寥寥無幾。

          中年的杜甫,可能是到了他此生最憂郁的時候,憂郁到他都不愿意生男孩,我記得自己在《兵車行》里見過的詩句:“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讀了讓人忍不住熱淚盈眶,在那樣戰(zhàn)亂的年代,他甚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卻不是像普通人那樣,受楊貴妃被寵的影響,為了靠女兒的美艷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他雖頗有抱負,但他只是一個憂心忡忡的父親,不愿讓自己的孩子上戰(zhàn)場送死的父親!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更加思念李白,可以說,李白那樣的灑脫與不羈,是他所向往和曾經(jīng)試圖追隨過的,除去與李白深刻的情誼,本質(zhì)上,他思念的是他對于浪漫主義的向往,而這種向往,卻是他對現(xiàn)實的失望所表現(xiàn)出來的,故而連寫兩篇《夢李白》。但是他終究不是李白,不像李白那般深受重用過,也不像李白一樣“欲與天公試比高”。

          他對現(xiàn)實極度失望,但他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個沉沒在世俗的巨浪中的手無寸鐵的文人,他還要依靠著這些世俗活下去!

          于是,他曾經(jīng)不羈的心,在凡塵中落寞成一季風花雪月。

          他曾經(jīng)向往的浪漫,在世俗中已然成了海市蜃樓。

          所以,他并非李白那般“仙風道骨”,他成了“詩圣”,而絕非圣人,他把一生的抱負轉(zhuǎn)為走向人民,他含淚寫下了《三吏》、《三別》,取代了曾經(jīng)“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壯志。

          而他不再抱有期望的朝廷上,玄宗也自食荒淫之果,導致“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而行宮也寥落不堪,正如元稹《行宮》所說,“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這樣的時刻,杜甫的夢徹底醒了,從此用余生,在筆下為百姓力爭幸福的生活,也為后人記錄下了兵荒馬亂的那年那月。一代“詩圣”從此誕生!

          他曾走過的那年那月,是一個為世俗打擊而又不得不依賴世俗茍且求生的俗人的磨煉,所幸他最終被磨煉成了一大詩人,名流千古!

        【讀《杜甫傳》有感】相關文章:

        讀《杜甫傳》有感01-09

        讀《杜甫傳》后有感09-22

        讀《杜甫傳》有感(精選10篇)08-16

        讀《杜甫傳》有感8篇01-09

        杜甫傳原文翻譯04-20

        杜甫傳原文及翻譯04-13

        杜甫傳原文與翻譯10-25

        杜甫傳原文及解析12-25

        《杜甫傳》讀書心得12-13

        《杜甫傳》 教案教學設計09-0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