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憶舍弟》 杜甫
《月夜憶舍弟》 杜甫1
【原文】
《月夜憶舍弟》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jié)氣,月亮還是故鄉(xiāng)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zhàn)亂頻繁沒有停止。
【注釋】
1、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樓上的更鼓。戍,駐防。
3、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后,就開始宵禁。
4、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
5、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jié)“白露”的一個夜晚。
6、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長:一直,老是。
8、達:到。
9、況乃:何況是。
10、未休兵:戰(zhàn)爭還沒有結束。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zhàn)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xiāng)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xiāng)憶弟之情。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
【擴展杜甫仕途】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動亂、揭露統(tǒng)治者的丑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道路。隨著唐玄宗后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天寶六杜甫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于權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科舉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
天寶十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余,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月夜憶舍弟》 杜甫2
《月夜憶舍弟》杜甫
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注解】:
。、戌鼓:戌樓上的`更鼓。
。病⑦吳铮阂蛔鳌扒镞叀,秋天的邊境。
。、長:一直,老是。
【韻譯】:
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望月懷思,覺得故鄉(xiāng)月兒更圓更明。
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
平時寄去書信,常?偸菬o法到達,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
【評析】:
詩作于乾元二年(759),這時安史之亂尚未治平,作教師于戰(zhàn)亂中,顛沛流離,歷盡國難家憂,心中滿腔悲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縈懷家國之情。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結構嚴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句句轉承,一氣呵成!奥稄慕褚拱祝率枪枢l(xiāng)明”句,可見造句,的神奇矯健。
《月夜憶舍弟》 杜甫3
《月夜憶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夜憶舍弟》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jié)氣,月亮還是故鄉(xiāng)的最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消息。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老是不能送到,何況戰(zhàn)亂頻繁還沒有停止。
《月夜憶舍弟》注釋
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樓上的更鼓。戍,駐防。
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后,就開始宵禁。
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
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jié)“白露”的一個夜晚。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
長:一直,老是。
達:到。
況乃:何況是。
未休兵:戰(zhàn)爭還沒有結束。
《月夜憶舍弟》賞析
意境賞析
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這首詩首聯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甭窋嘈腥,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皵嗳诵小秉c明社會環(huán)境,說明戰(zhàn)事仍然頻繁、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奥稄慕褚拱住,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jié)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霸率枪枢l(xiāng)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xiāng)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質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并不使人覺得于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功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xiāng)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wěn)。”(《麈史》)讀者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為神奇的本領。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xiāng)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xiāng)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感人至深。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尾聯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fā)內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老是不能送到,更何況戰(zhàn)亂頻繁還沒有停止,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么能夠寫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煉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chuàng)作最深厚的源泉。
《月夜憶舍弟》結構分析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月夜憶舍弟》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xiāng)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月夜憶舍弟》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月夜憶舍弟》歷史評價
梁啟超在“詩圣杜甫”一文里曾這么寫道:“我以為工部最少可以當得起情圣的徽號,因為他的.情感的內容,是極豐富的,極真實的,極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極熟練,能鞭辟到深處,能將他全部反映不走樣子,能像電氣一般一振一蕩的打到別人的心弦上。中國文學界寫情圣手,沒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杜甫,其實也沒什么錯,他是多情,但他的多情卻是極寬廣、極深厚的那種,是「人民愛物」的人道精神,所以,他的詩篇能寫的好,能像電氣一樣的振蕩人心不無道理。而這首《月夜憶舍弟》所給人的感動和沖擊,正是如上所說的那樣。
《月夜憶舍弟》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月夜憶舍弟》 杜甫4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注釋:
【1】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潁、杜觀、杜豐、杜占。
【2】戍鼓:戍樓上用以報時或告警的鼓聲。
【3】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后,就開始宵禁。
【4】邊秋:一作“秋邊”,秋天邊遠的地方,此指秦州。
【5】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6】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jié)“白露”的一個夜晚。
【7】分散:一作“羈旅”。
【8】無家:杜甫在洛陽附近的老宅已毀于安史之亂。
【9】長:一直,老是。
【10】不達:收不到。達,一作“避”。
【11】況乃:何況是。
【12】未休兵:此時叛將史思明正與唐將李光弼激戰(zhàn)。
【注解】:
。、戌鼓:戌樓上的更鼓。
。病⑦吳铮阂蛔鳌扒镞叀,秋天的邊境。
。、長:一直,老是。
【韻譯】:
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
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
望月懷思,覺得故鄉(xiāng)月兒更圓更明。
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
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
平時寄去書信,常常總是無法到達,
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
【評析】:
詩作于乾元二年(759),這時安史之亂尚未治平,作教師于戰(zhàn)亂中,顛沛流
離,歷盡國難家憂,心中滿腔悲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縈懷家國之情。全
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結構嚴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句句轉承,一氣呵成!奥稄慕褚
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句,可見造句,的神奇矯健。
【簡析】:
在思鄉(xiāng)人的眼里,故鄉(xiāng)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們因離亂也久已沒有得到他們的音訊,連想要寫卦信去都沒辦法,懷念之情一層一層遞進。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对乱箲浬岬堋芳词撬敃r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詩一起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甭窋嘈腥,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皵嗳诵小秉c明社會環(huán)境,說明戰(zhàn)事頻仍、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奥稄慕褚拱住保葘懢,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jié)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霸率枪枢l(xiāng)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xiāng)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并不使人覺得于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工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xiāng)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wěn)!保ā恩媸贰罚⿵倪@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為神奇的本領。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xiāng)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實乃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xiāng)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坝械芙苑稚ⅲ瑹o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令人不忍卒讀。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fā)內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zhàn)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么能夠寫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煉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chuàng)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xiāng)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鶴注】詩云“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當是乾元二年秦州作。是年九月,史思明陷東京及齊、汝、鄭、滑四州,宜戍鼓之未休。二弟,一在許,一在齊,皆在河南,故憶之。
戍鼓斷人行①,邊秋一雁聲②。露從今夜白③,月是故鄉(xiāng)明④。有弟皆分散⑤,無家問死生⑥。寄書長不達⑦,況乃未休兵⑧。
。ㄉ纤脑乱怪,下四憶弟之情。故鄉(xiāng)句,對月思家,乃上下關紐!抖乓堋罚郝勓懵暥嫉埽烁形飩。今夜白,又逢白露節(jié)候也。故鄉(xiāng)明,猶是故鄉(xiāng)月色也。公攜家至秦,而云無家者,弟兄離散,東都無家也!局茏ⅰ總恼勰c之語,令人讀不能終篇。)
、兮仔旁姡骸笆鶚区Q夕鼓!眲⑿⒕b詩:“隔山聞戍鼓。”《漢書》:赤眉燒長安宮室,城中無人行。②張正見詩:“對月想邊秋。”又:“終無一雁帶書飛。”③《月令》:“仲秋之月白露降!毖Φ篮庠姡骸敖褚购嚦。”④蘇武詩:“故鄉(xiāng)夢中近!雹荨蹲髠鳌罚骸肮讶擞械埽荒芎蛥f(xié),而使餬其口于四方!碧諠撛姡骸胺稚⒅痫L轉。”⑥《詩》:“樂子之無家!庇郑骸八郎蹰煛!雹呶何牡墼姡骸凹臅≡仆贿!标憴C詩:“音書長不達!雹唷妒酚洝罚耗绨醇仔荼。王彥輔曰:子美善用故事及常語,多顛倒用之,語峻而體健,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之類是也。
《月夜憶舍弟》 杜甫5
月夜憶舍弟
作者: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jié)氣,月亮還是故鄉(xiāng)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zhàn)亂頻繁沒有停止。
注釋
1.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樓上的更鼓。戍,駐防。
3.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后,就開始宵禁。
4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
5.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jié)“白露”的一個夜晚。
6.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長:一直,老是。
8.達:到。
9.況乃:何況是。
10.未休兵:戰(zhàn)爭還沒有結束。
杜甫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月夜憶舍弟》鑒賞
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詩一起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甭窋嘈腥耍瑢懗鏊;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皵嗳诵小秉c明社會環(huán)境,說明戰(zhàn)事仍然頻繁、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奥稄慕褚拱住,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jié)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xiāng)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xiāng)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質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并不使人覺得于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功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xiāng)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wěn)!(《麈史》)讀者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為神奇的本領。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xiāng)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xiāng)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坝械芙苑稚ⅲ瑹o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感人至深。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fā)內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zhàn)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么能夠寫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煉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chuàng)作最深厚的源泉。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对乱箲浬岬堋芳词撬敃r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zhàn)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xiāng)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xiāng)憶弟之情。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
《月夜憶舍弟》 杜甫6
【原文】
《月夜憶舍弟》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jié)氣,月亮還是故鄉(xiāng)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zhàn)亂頻繁沒有停止。
【注釋】
1、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樓上的更鼓。戍,駐防。
3、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后,就開始宵禁。
4、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
5、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jié)“白露”的一個夜晚。
6、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長:一直,老是。
8、達:到。
9、況乃:何況是。
10、未休兵:戰(zhàn)爭還沒有結束。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对乱箲浬岬堋芳词撬敃r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zhàn)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xiāng)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xiāng)憶弟之情。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
【賞析】
這首詩首聯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甭窋嘈腥,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皵嗳诵小秉c明社會環(huán)境,說明戰(zhàn)事仍然頻繁、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點明“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奥稄慕褚拱住,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jié)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xiāng)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xiāng)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質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使人覺得合乎情理,這是因為它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功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xiāng)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
上兩聯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xiāng)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頸聯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xiāng)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坝械芙苑稚,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感人至深。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尾聯緊承頸聯進一步抒發(fā)內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zhàn)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懷鄉(xiāng)思親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月夜憶舍弟》 杜甫7
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以下是“杜甫月夜憶舍弟原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原文
月夜憶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jié)氣,月亮還是故鄉(xiāng)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zhàn)亂頻繁沒有停止。
注釋
1.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樓上的更鼓。戍,駐防。
3.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后,就開始宵禁。
4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
5.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jié)“白露”的一個夜晚。
6.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長:一直,老是。
8.達:到。
9.況乃:何況是。
10. 未休兵:戰(zhàn)爭還沒有結束。
賞析
意境賞析
詩一起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甭窋嘈腥,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皵嗳诵小秉c明社會環(huán)境,說明戰(zhàn)事仍然頻繁、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奥稄慕褚拱住,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jié)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霸率枪枢l(xiāng)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xiāng)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質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并不使人覺得于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功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xiāng)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wěn)!保ā恩媸贰罚┳x者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為神奇的本領。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xiāng)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xiāng)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感人至深。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fā)內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zhàn)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么能夠寫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煉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chuàng)作最深厚的源泉。
結構分析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拔葱荼眲t“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xiāng)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月夜憶舍弟》 杜甫】相關文章:
杜甫《月夜憶舍弟》譯文及注釋05-15
杜甫月夜憶舍弟原文及翻譯04-20
杜甫月夜憶舍弟譯文及賞析09-29
杜甫月夜憶舍弟全詩賞析04-27
杜甫《月夜憶舍弟》全詩翻譯賞析09-08
《月夜憶舍弟》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9-08
《月夜憶舍弟》賞析06-14
《月夜憶舍弟》翻譯及賞析09-07
《月夜憶舍弟》古詩賞析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