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虞世南《詠螢火》古詩翻譯賞析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虞世南《詠螢火》古詩翻譯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詠螢火
唐代 虞世南
的歷流光小,
飄搖弱翅輕。
恐畏無人識,
獨自暗中明。
注釋:
的歷:明亮、鮮明。
弱翅:翅膀小而軟弱。
恐畏:恐怕。
翻譯:
明亮的流光很小很小,軟弱的翅膀輕輕的飄搖?峙聼o人知道自己存在,獨自在暗里閃閃發(fā)光。
賞析:
虞世南的《詠螢火》先也描摹了螢火蟲的形象:纖纖玉體,翩翩弱翅。輕風中張翼斜飛,飄搖流暢,暮色里熒光點點,點綴夜空。詩人也是從其飛翔之形、發(fā)光之態(tài)的角度寫其外形,其手法,有點類似唐朝李嘉?的《詠螢》:“映水光難定,凌虛體自輕。夜風吹不滅,秋露洗還明。向燭仍分焰,投書更有情。猶將流亂影,來此傍檐楹!崩钤娡ㄟ^螢火水上輕舞、空中展翅、風吹不滅、露洗還明、輸光伴夜讀、流連在楹檐等形象的刻畫,突出了其飛翔之姿、發(fā)光之征。但虞世南的詩并不以繪形為目的。詩的三、四兩句則由表及里,一下子窺視到螢的內(nèi)心世界:“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倍嗝搭B強的個性,多么可貴的追求,盡管自己的生命弱小,但它不甘默默無聞,不愿自暴自棄,偏要在暗夜中閃光,頑強地表現(xiàn)自己的存在,執(zhí)著地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那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的螢火,就不是一只小小的飛蟲,一個微不足道的生命,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精靈,一個個性獨特、胸懷不凡的剛毅之士,其偉岸形象,令人肅然起敬,又促人深思猛省。
虞世南托物言志,借寫螢火,袒露自己的心跡。詩人先以“光小、翅輕”等詩句,突出螢火的微不足道,來襯托下句,“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這是螢火的心理,更是詩人的心地:一個人不管地位如何,處境怎樣,只要有其秉賦,就要勇敢地、頑強地表現(xiàn)自己。這種抱負、這種追求,自然給讀者領悟到詩外的別一種境界!
虞世南簡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馀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書家之一。自幼跟智永和尚習書法,所謂”深得山陰真?zhèn)鳌,就是指他深信王羹之的筆法。為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唐代自文宗以下,歷朝皇帝都以王羲之的書體為楷模。太宗曾“以金帛賜求王羲之書跡,天下爭赍古書,詣闕以獻”,虞的書法,繼承多于創(chuàng)造,加上虞世南博學卓識,坦誠忠直,故而深得寵幸。太宗誓言遠學王羲之,近學虞世南,足見其影響力!坝蒹w”后世評述不一,他那筆圓體方,外柔內(nèi)剛,幾無一點雕飾或火氣,也自成書風,而他的行草書,則幾乎是王羹之行草諸帖的嫡傳。
出身望族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馀姚人,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出身望族。從三國到唐代。馀姚虞氏家族出了許多名士,有三國時吳國經(jīng)學家虞翻(164—233),東晉天文學家虞喜(281—356〕。還有幾位著名的書法家,如南朝宋泰和年間書法家虞(龠禾),他著有《論書表》傳世,論古今妙跡,正行草書,紙色標軸,真?zhèn)尉頂?shù),無不畢備。又曾奉明帝詔與巢尚之、徐希秀、孫奉伯等編次二王法書,再一個是虞世基(?—618),兼善草隸,曾經(jīng)在陳朝、隋朝做過官,他就是虞世南的胞兄。
虞氏家族中聲名最著的要數(shù)虞世南。他生于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祖父虞檢,為南朝梁始興王的咨議。父親虞荔,為南朝陳太子中庶子。叔父虞寄,任陳朝中書侍郎。虞世南從小就過繼給叔父為子,因而取字伯施,世南生性沉靜。篤志勤學。少年時與胞兄世基同受業(yè)于吳郡顧野王(519—581〕,有十余年,顧野王字希馮,南朝陳書法家。官至黃門侍郎光祿卿,他對蟲篆奇字無所不通,可惜他的書跡今未之見,虞世南勤奮好學,精思不懈,他敬慕南朝梁文學家、尚書左仆射徐陵(507—585),作文學習徐陵,婉約綺麗。且為徐陵本人所認同。南朝陳文帝天嘉(560—566)中,生父虞荔去世,文帝表彰虞荔的德行,知道他兩個兒子都非常博學,便派遣使者到虞家慰勉審視,等到世南服喪期滿,召為建安王法曹參軍,但因養(yǎng)父虞寄身陷叛軍之中。仍布衣蔬食。直到太建末年陳宣帝平定叛亂,虞寄回來,“方令世南釋布食肉”。陳朝滅亡(589)后,世南與世基兄弟二人同入長安,文名重當時,人們比作晉代二陸(陸機、陸云)。隋煬帝為晉王時就聽到虞世南的名聲,打算聘為書記,世南以母老固辭。煬帝即位后,大業(yè)(605—618)中累授秘書郎,遷起居舍人。隋煬帝雖然愛虞世南的才氣,卻并不欣賞他的剛正性格,實際上并不重用他。當時虞世基執(zhí)掌朝政,先后任光祿大夫,內(nèi)史侍郎,家庭生活豪奢。虞世南雖與其兄住在一起,仍然生活儉樸,不改舊習。隋朝滅亡前夕。宇文化及將殺煬帝并及虞世基,世南抱持號位,請求以身代兄而不得,時人稱頌其義。世南隨宇文化及到聊城,又在起義軍竇建德部下任黃門侍郎。直到秦王李世民消滅竇建德,引虞世南為知己,才被起用。
晚遇明主
虞世南入唐時已是花甲之年,先為秦王府參軍,不久轉(zhuǎn)為記室,授弘文館學士,與房玄齡共掌文翰。一次,李世民命他把《列女傳》書寫在屏風上。當時沒有底本,虞世南就默寫出來,竟然一字不差。李世民立為太子,虞世南為太子中舍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虞世南被任命為員外散騎侍郎,兼弘文館學士,當時,虞世南年近古稀,他請求告老還鄉(xiāng),太宗不許,遷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固辭不受,仍被任命為秘書少監(jiān)。貞觀六年(633)升秘書監(jiān),掌管圖書著作等事,世稱“虞監(jiān)”。貞觀八年進封永興縣公。因而史稱“虞永興”。
唐太宗非常賞識虞世南的博學卓識、坦誠忠直,常在政務之暇,同他談論學問,共觀經(jīng)史。世南容貌儒雅,而志性剛烈。每當談論到古代帝王為政的得失時,常存規(guī)勸諷喻之義。太宗常常對侍臣說:“朕因暇日與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嘗不悵恨,其懇誠若此。朕用嘉焉。”
唐高祖李淵死后,李世民下詔為父親建造陵墓,以視高祖劉邦墓——長陵為模式,極其隆厚。勞民傷財。虞世南兩次上疏諫阻,認為立國不久應當節(jié)用安民,主張“薄葬”。公卿百官又奏請遵照高祖遺詔辦事,務從節(jié)儉。在虞世南和群臣的勸諫下,陵墓的規(guī)模大有減省。唐太宗愛好打獵,虞世南也上疏屢次勸阻,有一次,唐太宗寫了一首宮體詩,叫群臣應和。虞世南怕這種“體非雅正”的詩流傳開去。天下風靡,影響不好,拒絕作應制詩。凡此種種,都可看出虞世南剛直忠貞的品性。太宗常稱虞世南有“五絕”,就是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有一于此,足為名臣”,“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對他評價極高。
貞觀十二年(638)虞世南致仕(退休),官銜為銀青光祿大夫、弘文館學士。這年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一歲。唐文宗下詔陪葬昭陵,追贈禮部尚書,賜謚“文懿”。并下手詔給魏王泰說:“世南于我猶一體,拾遺補闕,無日忘之,蓋當代名臣,人倫準的,今其云亡,石渠、東觀中無復人矣!”又把自己寫的一首詩命起居郎褚遂良在虞世南靈前誦讀焚化,君臣情誼之深厚無過于此了。
虞世南編有《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二卷,著《虞世南集》三十卷。
王書傳人
唐太宗李世民倡導“書圣”王羲之的書風。他親自為《晉書》撰《王羲之傳》,搜集、臨摹、欣賞王羲之的真跡,又命蕭翼從山陰僧辯才處賺得《蘭亭序》真跡,令人摹制多本,賜給群臣,甚至死后還把《蘭亭序》的原件殉葬昭陵。書學為唐代國學之一,取士也講究書法。唐代書學之盛可渭亙古未有。
虞世南少年時曾向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禪師學習書法,甚得王書神髓。為了學習書法,他曾把自己關在樓上,業(yè)成方才下樓。寫過的廢筆足足裝滿了一大甕。他白天練完字,在入睡前還用手指劃著肚皮或床單,琢磨字的氣勢結體。日子長久,被單也劃穿了。通過刻苦學習、虞世南成了王氏筆法的嫡傳宗師。
唐張懷瓘《書斷》評虞世南說:“其書得大令(王獻之)之宏規(guī),含五方之正色,姿榮秀出,智勇在焉。秀嶺危峰,處處間起,行草之際,尤所偏工。及其暮齒,加以遒逸。臭味羊(欣)、薄(紹之),不亦宜乎!是則東南之美,會稽之竹箭也。”“伯施隸、行書入妙。然歐(陽詢)之與虞,可謂智均力敵……論其成體,則虞所不逮。歐若猛將深入,時或不利;虞若行入妙選,罕有失辭。虞則內(nèi)含剛?cè),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yōu)。”當時虞世南的聲望便在歐陽詢之上。
他的書法圓融遒逸,外柔內(nèi)剛,論者以為如裙帶飄揚,而束身矩步,有冠劍不可犯之勢。用筆沉粹、典麗,以風骨逆勁著稱書史。他創(chuàng)立的“虞體”流派,剛?cè)岵,方圓互用。人們稱頌“虞體”,“得右軍之美韻,而失其俊邁”。劉熙載《書概》說:“永興書出于智永,故不外耀鋒芒而內(nèi)涵筋骨!彼^得“右軍之美韻”,是說得于王氏嫡傳;所謂“失其俊邁”,是說他并非純屬“王書”一體,而是自立門戶。獨創(chuàng)新格。與歐陽詢“險勁”一路并稱“歐虞”。與褚遂良、薛稷一起并稱為“初唐四大家”。
“虞體”流韻
縱觀書法史,從漢末鐘(繇)、張(芝)開楷則草法之先,到晉末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法立,經(jīng)南北朝隋朝到唐初四大家出,使楷法臻于完備極致。所以多以“晉人取韻,唐人取法,宋人取意”,“唐人用法謹嚴”稱之。中國書法藝術就技法層面而言,其核心是筆法。據(jù)傳,早在漢代,蔡邕在嵩山石室中,學到了“八角垂芒”的秘法,成了筆法傳授的始祖。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中有《傳授筆法人名》一文,附在《古來能書人名》文后,記述了筆法傳授的譜系,共有二十三人。他們是:由蔡邕傳給崔瑗和女兒蔡文姬(琰),文姬傳給鐘繇,鐘繇傳給衛(wèi)夫人,衛(wèi)夫人傳給王羲之,王羲之傳子王獻之,獻之傳給羊欣,羊欣傳給王僧虔。王僧虔傳給蕭子云,蕭子云傳給智永,智永傳授給虞世南。宋代書法家黃庭堅說;“回視歐、虞、褚、薛輩皆為法度所窘,豈如魯公(顏真卿〕蕭然出于繩墨之外!”雖然如此,初唐四家也各有自己的面貌。虞世南的字繼承多于創(chuàng)造,從東魏《高歸彥造像記》一類作品中可以找到他的楷法之源。他筆圓而體方。外柔而內(nèi)剛,鋒芒內(nèi)斂而器宇軒昂,無一點雕琢和火氣。明代書法家董其昌說:“虞永興書,嘗自謂于道學有悟,蓋于發(fā)筆處出鋒如抽刀斷水,正如顏太師‘錐畫沙’‘屋漏痕’同趣!鼻宕鷷野莱荚凇端囍垭p揖》中也說:“永興如白鶴翔云,人仰丹頂!敝苄巧彙杜R池管見》說;“王羲之、虞世南字體馨逸,舉止安和,蓬蓬然得春夏之氣!庇菔滥虾椭怯赖淖,基本上都比較圓融而含蓄。虞字形稍長一些,較多婉媚之趣,他用中鋒圓筆,內(nèi)含剛?cè)。尖處不削,圓處不勻。行筆不徐不疾。歐陽詢的字拐彎處作折筆,虞世南拐彎處作轉(zhuǎn)筆。他的‘戈’法特別有特色。書史載唐太宗曾向虞世南學習書法,但因為“戈”腳寫不好,寫“戩”字,把“戈”旁留著沒寫,叫虞世南給補上。而后,他把這張字拿去給魏徵看,魏徵說:“現(xiàn)在看皇上書作,只有‘戩’字的‘戈’法最像虞世南!碧铺谫潎@魏徵鑒賞力之高,也深感學虞字“戈”法之不易。他的“戈”法,波捺都特別長,長撇有輕重提按的變化。
虞世南和歐陽詢都主持書學(唐代六門國學之一),在筆法傳授上有著特殊的貢獻。虞世南傳授筆法給他外甥陸柬之。陸柬之有《文賦》、《蘭亭詩》墨跡傳世,有婉雅之趣,可見虞世南之流韻,陸柬之子彥遠,傳其家法,時稱小陸。陸彥遠又傳給他的外甥張旭。張旭所傳楷書《郎官石柱記》頗有虞體風采。褚遂良曾向虞世南請教:“某書何如(智)永師?”虞世南答道:“吾聞彼一字直五萬。君豈能若此者?”褚又問:“何如歐陽詢?”虞答:“聞詢不擇紙筆,皆能如志,君豈能若此?”褚嘆息說:“既然,某何更留意于此!”虞答:“若使手和筆調(diào),遇合作者,固可貴尚!瘪T班《鈍吟書要》說:“若死學柳(公權〕書,其病亦正同耳。悟得柳公學古處,二王、歐、虞、諸、薛打做一團方好也!笨芍珯嘁苍鴮W習過虞書。宋代蔡襄行書也學虞世南。宋高宗趙構書學智永,兼習虞世南。上海博物館藏《趙構真草千字文》墨跡,就是臨虞世南的。趙構自跋認為虞書(千字文)是在唐太宗時,所以“民”字、”淵”字都缺筆以避諱。但據(jù)近人陳垣《史諱舉例》,認為唐代書法缺筆以避諱的。最早見于唐高宗乾封元年(666)。上海博物館藏《元揭傒斯臨智永千字文》墨跡,揭傒斯沒有自識臨自何本。從風格上看,很有可能是臨虞世南所書的《千字文》。
拓展:詠螢火詩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著人疑不熱,集草訝無煙。
到來燈下暗,翻往雨中然。
翻譯
挨上人身,疑惑它怎么不熱,接觸草堆,驚訝它不能使之冒煙。
來到燈下顯得暗淡無光,飛到雨中它反而又燃燒起來。
注釋
然:同“燃”。
賞析
這首詩,緊緊扣住一個“火”字,多角度再現(xiàn)螢火蟲的形象特征,四句詩,就是螢火形象的四次“造型”:“著人疑不熱”,從人的感覺寫。螢火蟲明明有火光一閃一閃,可附在人體,人會驚奇──有火怎么不放熱,突出了其放光而不發(fā)熱的特點!凹萦牊o煙”,從其棲息處所寫。螢火從腐草中產(chǎn)卵繁殖,故古人誤以為螢乃腐草所化。《禮記?月令》云:“腐草為螢”。古代不少詠螢詩也沿用了這種說法。如沈旋說螢火是“火中變腐草”,劉禹錫也說“陳根腐葉秋螢光”。這種說法自然沒有多少科學根據(jù),但其喜歡草堆中棲息卻是事實。草堆上明明有點點火光,草都不燃起來,無煙無焰。第二句詩,既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螢火蟲發(fā)出螢光、不熱不燃的特點,又使讀者知道了螢的一些生活習性!暗絹頍粝掳怠保瑢懗隽嘶鸸獾奈⑷,作者從對比的角度寫,以燈光的相對明亮,突出螢火蟲的微弱特點,用了比較襯托的手法!胺曛腥弧保@是一個很有趣味的畫面:一般的火,風一吹、雨一澆,便熄其光焰。而螢火呢,它的螢光并不受天氣環(huán)境的左右,在雨中,仍能翩然起舞、星光閃爍……詩人就是這樣,懷著對螢火蟲的一種特殊的感情,對其進行細致入微、多側(cè)面的觀察,從而將其形態(tài)的多姿多彩、形象的各種造型推到了讀者面前,使讀者也頓生憐愛之情。
用鋪陳的手法,再現(xiàn)了螢火的形態(tài)之美,表現(xiàn)了一個皇帝閑暇時的專心致志、細致入微,由于多側(cè)面描繪,形象完整,也給讀者留下了具體、深刻的印象,而且其對寫作對象細細觀察的寫作態(tài)度,用墨如潑、多方勾勒的寫作技術,給讀者以有益的啟示。蕭繹居位顯赫,養(yǎng)尊處優(yōu),自然無需“憂讒畏譏”,對自然的觀察描繪雖能窮形盡相,但要他涌出多少感慨、掘出多深寓意,這很難做到,所以他筆下的螢火雖很有美感,但充其量是供人欣賞玩味。
【虞世南《詠螢火》古詩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古詩詞:陶淵明《詠荊軻》的原文及翻譯賞析04-14
《蟬》虞世南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6-19
《詠荊軻》原文翻譯及賞析08-24
《見螢火·巫山秋夜螢火飛》杜甫翻譯賞析07-28
浣溪沙·詠橘原文、翻譯及賞析07-31
《詠風》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3-20
《浣溪沙·詠橘》原文翻譯及賞析06-14
浣溪沙·詠橘原文、翻譯及賞析06-16
《疏影·詠荷葉》詩詞翻譯及賞析06-30
陶淵明《詠荊軻》的原文及翻譯賞析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