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鑒賞 推薦度:
- 古詩詞鑒賞 推薦度:
- 古詩詞鑒賞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古詩詞鑒賞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詩詞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詞鑒賞1
《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詞鑒賞: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說的是游人從遠處、近處、高處、地處等不同角度觀察廬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觀感的。有時你看到到是起伏連綿的山嶺,有時你看到的是高聳入云端的山峰。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景。
結(jié)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fā),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jīng)驗、馳騁想象的空間。這不僅僅是游歷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識。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古詩詞鑒賞是高中語文學(xué)習中必須掌握的技能。如果我們在欣賞古詩詞時能分析典故,那么下面的話題就容易理解了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一首小詩激起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由于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使人百讀不厭。
《錢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詩詞鑒賞:
這是一首描繪西湖美景的名篇。這詩處處扣緊環(huán)境和季節(jié)的特征,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詩的首聯(lián)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顯示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后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tài)天容。
頷聯(lián)從靜到動,從全景的寫意到細節(jié)的工筆。先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鶯聲婉轉(zhuǎn),流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勤勞,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都寫出了初春的生機。“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yīng)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tài)!罢l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xiàn)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并使讀者由此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
頸聯(lián)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jié),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么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lián)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詩人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后,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贊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優(yōu)美詩歌來。
《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詩詞鑒賞: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耙墒堑厣纤敝械摹耙伞弊郑鷦拥乇磉_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巴弊终諔(yīng)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暗皖^”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古詩詞鑒賞2
作品原文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diào),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作品注釋
、派希撼噬。李邕:唐代書法家、文學(xué)家,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市江都區(qū))人。
、茡唬╰uán)搖:乘風。搖,由下而上的大旋風。
⑶假令:假使,即使。
、若s:激起。滄溟:大海。
、珊悖撼3。殊調(diào):特殊論調(diào),不同流俗的言行。
、事劊阂蛔鳌耙姟。余:我。大言:言談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詔尊孔子為宣父。宋本“宣父”作“宣公”。
、陶煞颍汗糯凶拥耐ǚQ,此指李邕。
、蜁r人:指當時的凡夫俗子。
作品譯文
大鵬一日從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高。
如果在風歇時停下來,其力量之大猶能將滄海之水簸干。
世人見我好發(fā)奇談怪論,聽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還說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輕視年輕人。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代的作品。李邕在唐玄宗開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慶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謁見李邕時,因為不拘俗禮,且談?wù)撻g放言高論,縱談王霸,使李邕不悅。史稱李邕“頗自矜”(《舊唐書·李邕傳》),為人自負好名,對年輕后進態(tài)度頗為矜持。李白對此不滿,在臨別時寫了這首態(tài)度頗不客氣的《上李邕》一詩,以示回敬。安旗《李白年譜》將此詩系于開元十四年(726年)。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如元人蕭士赟說:“此篇似非太白之作!币嘤行艦槔畎字鞫嬷,參詹锳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
作品鑒賞
此詩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贝簌i是《莊子·逍遙游》中的神鳥,傳說這只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里。大鵬鳥是莊子哲學(xué)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圖騰。李白年輕時胸懷大志,非常自負,又深受道家哲學(xué)的影響,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偉的抱負。開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見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稱李白“有仙風道骨焉,可與神游八極之表”,李白當即作《大鵬遇希有鳥賦并序》(后改為《大鵬賦》),自比為《逍遙游》中的大鵬鳥。李白詩中還有一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據(jù)唐李華《故翰林學(xué)士李君墓志銘序》云,李白“賦《臨終歌》而卒”。后人認為可能就是這首《臨路歌》,“路”或為“終”之誤寫?梢娎畎捉K生引大鵬自喻之意。在此詩中,他以“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自比,這只大鵬即使不借助風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將滄溟之水一簸而干,這里極力夸張大鵬的'神力。在這前四句詩中,詩人寥寥數(shù)筆,就勾劃出一個力簸滄海的大鵬形象——也是年輕詩人自己的形象。
詩的后四句,是對李邕怠慢態(tài)度的回答:“世人見我恒殊調(diào),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這四句詩,可以說是對李邕直言不諱的批評!笆廊恕憋@然也包括李邕在內(nèi),因為此詩是直接給李邕的,所以措詞較為婉轉(zhuǎn),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笆庹{(diào)”和“大言”,就是不同凡響的言論,也就是李白在后來的《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說的“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海內(nèi)清一”的那一套。但李白的宏大抱負,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當做“大言”來恥笑。盡管如此,李白仍然沒有料到,李邕這樣的名人竟與凡夫俗子一般見識,于是,就抬出圣人識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譏!墩撜Z·子罕》中說:“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兩句意為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圣人還要高明?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后兩句對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態(tài)度的回敬,態(tài)度相當桀驁,顯示出少年銳氣。由此可見李白傲岸不屈性格之一斑!靶釜q能畏后生”,李白把孔夫子提出來,作為識拔青年后進的榜樣,由此可見孔子和儒家思想在青年李白心中的地位。
李邕在開元初年是一位名聞海內(nèi)的大名士,史載李邕“素負美名,……人間素有聲稱,后進不識,京洛阡陌聚觀,以為古人;騻髅寄坑挟悾鹿谕L,尋訪門巷!睂τ谶@樣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與之抗禮,足見青年李白的氣識和膽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權(quán)貴,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作品點評
朱諫《李詩辨疑》:按李邕于李白為先輩,邕有文名,時推重,自至京師,必與相見。自必不敢以敵體之禮自居,當從后進之列。今玩詩意,如語平交,且辭義淺薄而夸,又非所以謁大官見長者待師儒之禮也。白雖不羈,其贈崔侍御、韋秘書、張衛(wèi)尉、孟浩然等作,辭皆謹重而無褻慢之意,次及徐安宜、盧主簿、王瑕丘、韋參軍、何判官,雖有尊卑之殊,各盡歡洽之情,無有謾詞,矧李邕乎?
陳貽焮《杜甫評傳》(上):這詩不妨作如是觀,但解作是李白對李邕訴說衷腸、慨嘆自己不為世俗大人先生所重,也未嘗不可。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古詩詞鑒賞3
20xx年高考語文專項提升:古詩歌鑒賞經(jīng)典范例
范例1: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唐)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襟。
【賞析】這是一首和詩,詩人因物感興,即景生情,寫自己宦游他鄉(xiāng),春光滿地不能歸省的傷情。詩一開頭就發(fā)出感慨,說明離鄉(xiāng)宦游,對異土之“物候”才有“驚新”之意。在這“獨有”“偏驚”的強調(diào)語氣中,生動表現(xiàn)出詩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中間二聯(lián)具體寫“驚新”的感受:清晨的太陽從東邊海上升起,云氣在朝陽的照耀下,霞光燦爛,絢麗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頭開放,這春意由江南漸漸移到江北,楊柳也已經(jīng)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氣撩逗得黃鶯兒婉囀鳴叫,晴日的陽光把蘋草映照得變成了綠色。這四句細膩地寫出了朝霞、梅柳、黃鳥、綠蘋等景物在早春里的變化,生動地展現(xiàn)了江南新春的美麗景色,也寓含著心中懷念中原故鄉(xiāng)之情,與首聯(lián)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貫,同時也自然地轉(zhuǎn)到尾聯(lián),道出自己傷春的本意——懷念中原故土,點明思歸的主題。全詩采用擬人手法,寫江南早春之景,歷歷如畫。
范例2:
度大庾嶺 (唐)宋之問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賞析】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被貶邊遠之地的不滿情緒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起句扣題直敘,詩人來到“華夷”分界的梅嶺,將要辭別故國了,對句“停軺一望家”,詩人停下驛車,駐足遠望家鄉(xiāng)。頷聯(lián)“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緊承首聯(lián)中的“望”字而來,詩人遙望鄉(xiāng)關(guān),只見鳥兒飛翔,花兒開放。但在詩人眼中鳥兒是“南翥”的,花兒是“北枝”的,因此觸動了北人南遷的情思,使他黯然神傷。這聯(lián)詩寫得情景交融。頸聯(lián)上句寫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許晴光,下句描繪江中云影即將變作彩霞的剎那間,將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時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在這樣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詩人的心潮逐漸趨于平靜,開始振作起來面對現(xiàn)實考慮自己的出路。他希望勤奮修職,爭取早日赦歸,于是不禁發(fā)出了“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一天,就心滿意足了,對自己受貶不敢有所怨恨,以直抒胸臆作結(jié)。全詩音韻諧婉,屬對精密,詞藻華美,尤其突出的是詩人巧妙地將寫景與抒情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既表現(xiàn)出景致優(yōu)美,又表現(xiàn)出詩人對自己赦免返京的前途充滿信心。
古詩詞鑒賞4
古詩原文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xiāng)。
我有所感事,結(jié)在深深腸。
鄉(xiāng)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不學(xué)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譯文翻譯
我有著深深思念的人,卻相隔在遠遠的異鄉(xiāng)。
我有所感懷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故鄉(xiāng)遙遠回不去,我沒有一天不遙望它。
內(nèi)心痛苦萬分卻無處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無望,孤獨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覺。
秋天尚未來臨,卻已風雨紛紛。
不曾學(xué)過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記曾經(jīng)的過往!
注釋解釋
鄉(xiāng):家鄉(xiāng)。
瞻望:往遠處或高處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夕:日落的時候:夕陽。夕照。朝夕相處。無夕:日日夜夜。
殘燈:不好的事。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空堂:空屋。
曉:到來,來臨。
正:此時。蒼蒼:紛紛。
頭陀:苦行僧。
安:怎么。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寫于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白居易四十歲。從“獨宿在空堂”可以看出,此詩是為一個與作者相愛的女子而寫。且學(xué)者周相錄考證,這個女子就是白居易幾度在詩作中提到過的“東鄰嬋娟子”湘靈。
詩文賞析
首句開門見山,寫出了所要記敘的事情,強烈的感情色彩也在無需意像的渲染的情況下,立刻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四句話形式上兩兩相同,但情感上卻是層層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遠,都是平平的概述,點到為止,并沒有提及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如何的思念她。第二句則重點寫到了思念,寫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沒有深寫。行文至此,全詩的中心已經(jīng)點明框架,已經(jīng)明晰,但還只是一幅,如果用畫畫作比的.話,構(gòu)圖,或者說是工筆前的白描圖,線條簡潔而有力。第三句對第一句進行了擴充和延伸,鄉(xiāng)遠遠的程度,對故鄉(xiāng),更準確的說是對故鄉(xiāng)的生活,故鄉(xiāng)的人的思念之深。第四句是對第二句進行了擴充和延伸。一、三句是寫實,故鄉(xiāng)、人都是客觀存在的。二、四句是寫虛,回憶中的事和肝腸絞痛的感覺是詩人主觀的感情。一實,一虛,把氣氛渲染開來,行文至此,白描已經(jīng)被染,出現(xiàn)了淡淡的色彩,陰陽、冷暖色初步分明。詩人付與“人”一個“隔”,付與“事”一個“結(jié)”字。“隔”、“結(jié)”都是冰涼涼的字眼,給人一種一對火熱的戀人被活生生分扯開來的感覺。詩人用兩個冰冷的字形象地寫出了自己火熱的情感,而火熱又敗于冰冷,這時引出自己肝腸絞痛的感覺顯得自然,又打動了讀者。在這里,詩人又用了一個打動人的動詞“瞻望”。鄉(xiāng)遠,瞻望卻不可相望見,可是還要望,縱是眼望不見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鄉(xiāng)的戀人身畔。
前四句是對一個長時間一直以來狀態(tài)的寫,從“況此”一句開始,詩人就開始描繪一個夜雨的場景了。作者在描寫夜雨場景的時候,卻是惜字如金。他只用了兩句話二十個字。這兩句話不寫思,不寫念,不寫人,不寫事,只是用簡潔的言語描繪了許多意像,燈、堂、天、風雨。一個況字說明這四句所描寫的這些是在前四句的前提上進一步增加的。所以,在情感上也是在前四句的思念上增加的。一個“況”字就替代了千言萬語的心理描寫!耙埂笔菚r間,在“夜”之前詩人用了一個名詞作形容詞來形容“夜”,“殘燈”。燈從晚上點,點到殘,一定已是深夜。詩人夜不能寐,久久的思念著心中的戀人。殘燈昏暗的光下,長長的燈芯使光閃爍著,詩人在這情景萬分傷心,沒有言自然顯得寂靜,寂靜使屋子顯得“空”,顯得寂寥。“空”不一定是真的缺少家具,而是因為缺少“人”。夜雨同話五更的人“空堂”不一定是堂“空”也寫出詩人心中的悵然若失。“秋天”“未曉”“風雨”更是融情于景!吧n蒼”二字既是對風雨的描寫,又是詩人此時的心境。這兩句,不著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詩人的思念之情著色,分染過的白描已經(jīng)基本上上好了顏色。最后一句話,可謂畫龍點睛之筆,使用直抒胸意的寫法,將全詩推向高潮。想忘,又不能忘,想忘,又不敢忘。詩人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就在這無果的結(jié)局中謝幕,無數(shù)的思念,向何處傾訴。
整首詩貫穿著白居易的大、簡、妙風格,雖是寫愛情,寫思念,但不像多數(shù)愛情詩一樣婉約,它大氣、又不失細膩,這不是刻意為之,而是一種情感之至,一種渾然天成。這首詩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體詩,它共有七句話,前四句大量的重復(fù)用字,也并不合乎詩歌的習慣。意像的描寫被放在了敘事之后,全詩沒有比喻、沒有用典,也沒有大量的興、比之作,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格律的羈絆,用最直白的語言,抒發(fā)了最真摯的情感。
古詩詞鑒賞5
古詩原文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yīng)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
三千年后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譯文翻譯
不要把阿膠向黃河里傾倒,這里上天的意思難以明了。
黃河能曲曲彎彎上通銀河,剛從昆侖發(fā)源便不再清澈。
高祖平定天下時宣誓好聽,嚴君平占卜張騫乘槎上天。
三千年后黃河才澄清一次,你又何必著急報告好消息。
注釋解釋
莫把阿膠向此傾:語出庾信《哀江南賦》。阿膠,藥名,據(jù)說將其投入濁水,可使?jié)崴兦濉?/p>
解(jiě):能。
通銀漢:古人說黃河的上游叫通天河,與天上的銀河相通連。銀漢,銀河。
應(yīng)須曲:雙關(guān)語,既是說黃河的曲曲彎彎上通天河,也是說人們只有逢迎拍馬不走正道,才能混進朝廷,謀取高位。漢代民謠有“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即是此意。
出昆侖:先秦人以為黃河發(fā)源于昆侖山,至張騫上考河源才知不是。這里仍是姑妄言之。
高祖誓功衣帶。旱涑觥妒酚洝じ咦婀Τ己钫吣瓯硇颉,漢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時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币馑际菬o論今后出現(xiàn)什么事情,你們的領(lǐng)地也將世世代代傳下去。與漢樂府中的所謂“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意思相同。
仙人占斗:意指權(quán)貴把持朝政。占斗,指嚴君平觀測星象。
客槎(chá):指張騫乘槎上天。槎,木筏。
三千年:舊說黃河五百年清一次,河清是圣人出現(xiàn)、天下太平的征兆。
創(chuàng)作背景
羅隱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中小地主家庭,在講求出身門第、奧援引托、賄賂趨奉的科舉制度下,他擺脫不了“十試不第”的命運,故而其詩歌頗多感時傷事、諷刺怒張之作,《黃河》即為其抒泄心中憤懣不平之氣的杰作。
詩文賞析
羅隱的這首《黃河》,表面上借用黃河的特點和典故來對其施以賦詠之辭,實則為借事寓意,對唐末昏暗的社會現(xiàn)實作了真實寫照,尤其是大力抨擊和諷刺了唐代腐敗的科舉制度,令士心為之一振。
首聯(lián)“莫把阿膠向此傾”借意于庾信《哀江南賦》:“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逼湟庠,即使用再多阿膠也無法將黃河之渾濁澄清,純?yōu)橥絼跓o功之舉,以此為喻,暗示當時科舉取士之虛偽;“此中天意固難明”,當時奸邪當?shù),以曲求通之事舉不勝舉,誰能真正明了天意。將諷喻之矛頭直指最高統(tǒng)治者,言論大膽而尖銳。
頷聯(lián)“解通銀漢應(yīng)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以具體描述黃河之“曲”與“濁”來進一步描畫科場黑暗之現(xiàn)實狀況。黃河自古即有“九曲”之說,酈道元《水經(jīng)注》曰:“黃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劉禹錫《浪淘沙》詞有“九曲黃河萬里沙”,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九一高適《九曲詞》解題:“《河圖》曰:‘河水九曲!边@里以黃河之“曲”通“銀漢”為題,一語雙關(guān),所謂“曲”,表面上指黃河河道的蜿蜒曲折,實際上指科舉考試中各種見不得人的不正當手段與途徑,而“銀漢”在古代詩詞中常指人主或朝廷,這樣看來,一般士人渴望投身仕途之途可謂難于登天,官場科舉之腐朽不堪于此更可見一斑。后句中的“昆侖”是古人誤解的黃河發(fā)源之地,“才出昆侖便不清”,從源頭上就是“濁”,此中寓意顯而易見,是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批判,也是對不公正社會的鞭笞。
頸聯(lián)“高祖誓功衣帶小, 仙人占斗客槎輕”,其間包含了兩個典故,從具體層面上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前者是漢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時的誓詞,意為保王公貴族之爵位永存;后者是張騫尋黃河源頭遇仙之事。兩句合意,可知一般的寒門士子想要出將入相是比登天還難的。此句從另一個側(cè)面再次抨擊了社會的不公,懷才不遇之感也暗含其中。加上尾聯(lián)的“三千年后知誰在, 何必勞君報太平”一聲無奈的感嘆,憤意難平,是對上天的控訴,是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是對整個社會的失望。
這首詩切定黃河,而又別有所指,寓言寫物,巧妙貼切,新警深刻,構(gòu)思獨特。詩人對于晚唐混亂黑暗的現(xiàn)實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鞭笞,在此類詩作中很具有代表性。
古詩詞鑒賞6
[唐]韋應(yīng)物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
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
注釋:
【1】幽居:隱居,不出仕。
【2】異等:不同等級!俄n非子·八經(jīng)》:“禮施異等,后姬不疑!
【3】營:謀求。
【4】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類。
【5】遂:稱心,如愿。
【6】曙:天剛亮的時候。
【7】偶:相對。
【8】自當:自然應(yīng)當。
【9】蹇(jiǎn)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蹇:跛,行動遲緩。劣:一作“拙”。
【10】薄世榮:鄙薄世人對富貴榮華的追求。世榮:世俗的榮華富貴。
作品賞析:
韋應(yīng)物的山水詩“高雅閑淡,自成一家之體”(白居易《與元九書》),形式多用五古!队木印肪褪潜容^有名的一首。
詩人從十五歲到五十四歲,在官場上度過了四十年左右的時光,其中只有兩次短暫的閑居。《幽居》這首詩大約就寫于他辭官閑居的時候。全篇描寫了一個悠閑寧靜的境界,反映了詩人幽居獨處、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內(nèi)容上雖沒有多少積極意義,但其中有佳句為世人稱道,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開頭二句是寫詩人對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說世人無論貴賤高低,總要為生活而出門奔走營謀,盡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營生都是一樣的。這兩句,雖平平寫來,多少透露出一點感慨,透露出他對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為生存而到處奔走的厭倦之情,但詩人并不是要抒發(fā)這種感慨,也不是要描寫人生道路的艱難,而是用世人“皆有營”作背景,反襯自己此時幽居的清閑,也就是舉世辛勞而我獨閑了。
所以“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襯而來,表現(xiàn)了詩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對官場現(xiàn)實的不滿,他曾經(jīng)說過:“日夕思自退,出門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攜手相與還”(《高陵書情寄三原盧少府》),表示了歸隱的愿望。如今,他能夠辭官歸來,實現(xiàn)了無事一身輕的愿望,自然是滿懷欣喜。
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韋應(yīng)物此時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閑的,因而在他筆下所描繪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輕松愉快、明麗新鮮的色彩。下邊六句是以愉悅的筆調(diào)對幽居生活作具體描寫。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拔⒂辍眱删洌侨藗冑澷p的佳句。這里說“微雨”,是對早春細雨的準確描繪;“夜來過”,著一“過”字,便寫出了詩人的感受。顯然他并沒有看到這夜來的春雨,只是從感覺上得來,因而與下句的“不知”關(guān)合,寫的是感覺和聯(lián)想。這兩句看來描寫的是景而實際是寫情,寫詩人對夜來細微春雨的喜愛和對春草在微雨滋潤下成長的欣慰。這里有一派生機盎然的春天氣息,也有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要更含蓄、蘊藉,更豐富新鮮,饒有生意!扒嗌胶鲆咽铮B雀繞舍鳴”,是上文情景的延伸與烘托。這里不獨景色秾鮮,也有詩人幽居的寧靜和心情的喜悅。真是有聲有色,清新酣暢。
這四句是詩人對自己幽居生活的一個片斷的描繪,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個短暫時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輕輕點染,便在讀者面前呈現(xiàn)出一幅生動的圖畫,同時詩人幽居的喜悅、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這畫面中透露出來。
接下去,“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時與”、“或隨”,說明有時與道士相邂逅,有時同樵夫相過從,這些事都不是經(jīng)常的,也就是說,詩人幽居山林,很少與人交游。這樣,他的清幽淡漠、平靜悠閑則是可想而知了。
韋應(yīng)物實現(xiàn)了脫離官場,幽居山林,享受可愛的清流、茂樹、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板苛印保孔居蘖拥囊馑;“薄世榮”,鄙薄世人對富貴榮華的'追求。這里用了《魏志·王粲傳》的典故!锻豸觽鳌分姓f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說:徐干“輕官忽祿,不耽世榮”。韋應(yīng)物所說的與徐干有所不同,韋應(yīng)物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
劣的人,過這種幽居生活自當心安理得,怎么能說我是那種鄙薄世上榮華富貴的高雅之士呢!對這兩句,我們不能單純理解為是詩人的解嘲,因為詩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紅塵而去歸隱,他只是對官場的昏暗有所厭倦,想求得解脫,因而辭官幽居。一旦有機遇,他還是要進入仕途的。所以詩人只說自己的愚拙,不說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隱士區(qū)別開來。這既表示了他對幽居獨處、獨善其身的滿足,又表示了對別人的追求并不鄙棄。
韋應(yīng)物的詩受陶淵明、謝靈運、王維、孟浩然等前輩詩人的影響很大,前人說:“應(yīng)物五言古體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謝,故真而不樸,華而不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又說:“一寄穗秾鮮于簡淡之中,淵明以來,蓋一人而已”(宋濂《宋文憲公集》卷三十七)。這些評價并不十分恰當,但是可以說明韋詩的藝術(shù)價值和藝術(shù)風格的。
古詩詞鑒賞7
古詩原文
昔我去草堂,蠻夷塞成都。
今我歸草堂,成都適無虞。
請陳初亂時,反復(fù)乃須臾。
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
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
西取邛南兵,北斷劍閣隅。
布衣數(shù)十人,亦擁專城居。
其勢不兩大,始聞蕃漢殊。
西卒卻倒戈,賊臣互相誅。
焉知肘腋禍,自及梟獍徒。
義士皆痛憤,紀綱亂相逾。
一國實三公,萬人欲為魚。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無辜。
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談笑行殺戮,濺血滿長衢。
到今用鉞地,風雨聞號呼。
鬼妾與鬼馬,色悲充爾娛。
國家法令在,此又足驚吁。
賤子且奔走,三年望東吳。
弧矢暗江海,難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復(fù)來剃榛蕪。
入門四松在,步屟萬竹疏。
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裾。
鄰舍喜我歸,酤酒攜胡蘆。
大官喜我來,遣騎問所須。
城郭喜我來,賓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寧,健兒勝腐儒。
飄搖風塵際,何地置老夫。
于時見疣贅,骨髓幸未枯。
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馀。
創(chuàng)作背景
迨至廣德二年(764)三月,嚴武復(fù)任東西川節(jié)度使兼成都尹,杜甫始攜家人自閬州返回成都。此詩當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春,杜甫自閬州返回成都草堂后。
詩文賞析
從形式上看,《草堂》用大量篇幅回溯了徐知道亂蜀的始末及其嚴重后果,是對舊史的重要補充,是詩史。而眾多注家也是從這個角度來肯定這首詩的價值的。這無疑是杜詩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這方面而論,《草堂》的確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真實。例如對徐知道亂蜀原因:“義士皆痛憤,紀綱亂相逾”、“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準確把握;對漢、蕃相互勾結(jié)又相互火并的生動刻畫:“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對亂象錯綜復(fù)雜情況的巨細不遺:“布衣數(shù)十人,亦擁專城居”;以及對賊謀“西取邛南兵,北斷劍閣隅”的揭露,其廣度和深度,是抵得上一篇徐知道亂蜀始末記而有余的。
特別是“鬼妾與鬼馬,色悲充爾虞”,不僅深刻地揭示了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而且表現(xiàn)了詩人的無比痛憤。當這位偉大詩人寫到這里時,是站在審判臺上,面對著毫無人性的魔鬼,怒不可遏地申斥他們的罪行的。一個“爾”字,就維妙維肖地表明了他那種面對魔鬼,痛予呵叱的堅定立場。死者而有妾,馬,當然不是等閑之輩。這似乎有點為互相殘殺而死的賊徒,或者為殃及闊人的枉死鬼而一表同情的嫌疑。其實不然,這是文學(xué)上常用的一種藝術(shù)手段——深一層寫法。對鬼妾、鬼馬尚且這樣肆無忌憚地蹂躪、糟踏,則對一般老百姓的殘忍、兇暴,更不消說了。杜甫的同情,始終是在無辜而死的老百姓一邊的。
然而僅僅看到這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價值,尚不足以盡《草堂》的極致!恫萏谩返乃枷胍饬x和文學(xué)價值,除了上述這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最主要的方面,那就是,在回憶蜀亂始末的筆觸上,融入了杜甫對嚴武最真摯的友誼,希望他面對“成都適無虞”、“天下尚未寧”的冷酷現(xiàn)實,認真思考“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原因;吸取禍生肘腋的沉痛教訓(xùn),整頓紀綱,厲行國家法令,不要重蹈“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覆轍!恫萏谩吩娭饕前催@樣的構(gòu)思,藝術(shù)地再現(xiàn)當時的亂象的。
開頭四句,詩人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他為“蠻夷塞成都”而去,為“成都適無虞”而歸的心情,希望嚴武注意國家的治亂,同人心向背,息息相關(guān),千萬不能滿足于眼前的`“適無虞”。這是對嚴武的忠告,也是對當前形勢的正確估計。論者多從它同下文的關(guān)系,許其為一篇之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為了讓嚴武清醒地記取“蠻夷塞成都”的慘痛教訓(xùn),詩人接著寫到:“請陳初亂時,反覆乃須臾。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薄罢堦悺闭撸堅试S我(杜甫)陳于大將之前!按髮ⅰ闭,劍南節(jié)度使嚴大將軍武也。這就充分表明《草堂》主要是向嚴武陳情。而陳情的第一件事是“反覆乃須臾”間事,不可掉以輕心;是詩人把“群小起異圖”,直接同嚴武赴朝廷聯(lián)系起來。這固然可以說明嚴武舉足輕重,國家安危所系,用《八哀詩》哀嚴武的詩句來說,就是“公來雪山重,公去雪山輕”。但也未嘗不可以理解為:嚴武治蜀還有嚴重問題,以至于前腳剛剛跨出成都,便禍生心腹。一句話,“群小起異圖”,嚴武是不能完全辭其咎的。這是杜甫希望嚴武認真思考的第一個問題。
楊倫對“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加了“寫出草草烏合光景”八個字的旁批。需要補充一句:豈止草草烏合,他們在歃血為盟之初,就有過激烈爭吵呢。這消息,是“氣已粗”三個字透露出來的。氣粗就是喉嚨大,出大聲氣,是提勁爭吵的形象語言。它生動地反映出:叛亂集團從一開始就有沖突,其發(fā)展為分裂,為自相殘殺,而終歸滅亡,是必然的。
詩中“布衣數(shù)十人,亦擁專城居”這一句,也是很值得嚴武深省的大問題。布衣一般指老百姓。這就是說,除徐知道這股亂軍,還有鋌而走險的老百姓。當然,無論從組織,還是從性質(zhì)看,其鋌而走險的情況都極其復(fù)雜,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即他們都是逼上梁山的。在當時,除了這條路,已經(jīng)沒有別的選擇了。
嚴武這個人,《舊唐書》批評他,一則說: “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再則說: “性本狂蕩,視事多率胸臆!比齽t說:“窮奢極靡,賞賜無度,蜀方間里,以征斂殆至匱竭!边@些,杜甫都是知道的。有時也盡過朋友之道,微言相感。但因愛才心切,加以嚴武“驕倨”,多言未必見納,所以平常相處,表揚鼓勵居多。徐知道的反叛,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民的騷動,同嚴武上述缺點是有關(guān)系的。現(xiàn)在,再鎮(zhèn)成都,不知道會不會認真總結(jié)“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的血腥教訓(xùn),改弦更張,防患未然。杜甫從“遣騎問所須”這件小事上,深深意識到問題已經(jīng)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再不提出,嚴武個人成敗事小,天下安危事大。因而在痛憤之馀,結(jié)撰至思,向嚴武表明了“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馀”的態(tài)度,同時,又通過初亂的回憶,提示了若干值得嚴武虛心思考的問題,目的都在促使嚴武的猛省,去其所短,用其所長,把兩川的事情辦好。
《草堂》,杜甫“窮年憂黎元”的高大形象以及“何人懷抱盡”的諫諍風范,都是令人仰之彌高,即之彌親的。
古詩詞鑒賞8
古詩原文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譯文翻譯
二月的巴陵,幾乎天天都刮風下雨。料峭的春寒還未結(jié)束,給園林的花木帶來了災(zāi)難,叫人擔心害怕!
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中開放著。
注釋解釋
選自《簡齋集》。陳與義(1090—1138),號簡齋。宋代詩人。此詩寫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陽市。
園公:詩人自注:“借居小園,遂自號園公!
胭脂:一種紅色顏料。也泛指紅色。
詩文賞析
這首絕句與其說是寫春寒,不如說是詠海棠。說到詠海棠,自然忘不了蘇軾的《海棠》詩:“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其實,這兩首海棠詩都是借海棠寫自己。蘇軾筆下的海棠圣潔、幽寂,是他貶官黃州時的寫照;陳與義筆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時的寫照。 因此,頭兩句的“風”“寒”就不僅僅是自然界的風寒,更主要的.是社會的風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風飄絮”,詩人則“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兩句詩人用類似于刻劃松、梅、菊、竹的手法來寫海棠,說它傲然“獨立”于風雨中,哪怕有損于自己美麗的“胭脂色”。海棠的風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詩人點化杜甫的“林花著雨胭脂濕”,別創(chuàng)意境,不但更具風致,而且更具品格。詩人將自己的風骨、品格、雅致融入對海棠的描寫中,使這首詩成為詠物上乘之作,這就是詠物詩創(chuàng)作的訣竅。
古詩詞鑒賞9
《佳人》 作者: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關(guān)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zhuǎn)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fā),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解】: 1、合昏:即夜合花。 2、修竹:長竹,與詩中“翠袖”相映。 【韻譯】:
有一個美艷絕代的佳人, 隱居在僻靜的深山野谷。
她說:“我是良家的女子, 零落漂泊才與草木依附。
想當年長安喪亂的時候, 兄弟遭到了殘酷的殺戮。
官高顯赫又有什么用呢? 不得收養(yǎng)我這至親骨肉。
世情本來就是厭惡衰落, 萬事象隨風抖動的蠟燭。
沒想到夫婿是個輕薄兒, 又娶了美顏如玉的'新婦。
合歡花朝舒昏合有時節(jié), 鴛鴦鳥雌雄交頸不獨宿。
朝朝暮暮只與新人調(diào)笑, 那管我這個舊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 出山的泉水就要渾濁濁。
變賣首飾的侍女剛回來, 牽拉蘿藤修補著破茅屋。
摘來野花不愛插頭打扮, 采來的柏子滿滿一大掬。
天氣寒冷美人衣衫單薄, 夕陽下她倚著長長青竹。
【評析】:這首詩是寫一個在戰(zhàn)亂時被遺棄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 時,在安史戰(zhàn)亂中,原來官居高位的兄弟慘遭殺戮,丈夫見她娘家敗落,就遺棄了 她,于是她在社會上流落無依。然而,她沒有被不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咽下 活的苦水,幽居空谷,與草木為鄰,立志守節(jié),宛若山泉。這種貧賤不移,貞節(jié)自守 的精神,實在值得謳歌。 ??
全詩文筆委婉,纏綿悱惻,繪聲如泣如訴,繪影楚楚動人!霸谏饺,出山 泉水濁”深寓生活哲理。
古詩詞鑒賞10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古詩鑒賞
古人有農(nóng)歷九月九日登高的習俗,這首詩就是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的重陽節(jié)時詩人登高抒懷之作。
此時杜甫寓居長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患有嚴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頓。
全詩通過對凄清的秋景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年邁多病、感時傷世和寄寓異鄉(xiāng)的悲苦。
詩篇前四句描寫登高聞見之景。
首聯(lián)連借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飛等詞修飾,指明了節(jié)序和環(huán)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風物具有鮮明的夔州地區(qū)特征。這兩句不僅是工對的聯(lián)語,而且句中自對 天高對風急,沙白對渚清。句法嚴謹,語言錘煉,素來被視為佳句。
頷聯(lián)前句寫山,上承首句;后句寫水,上承次句。
寫山為遠望,寫水為俯瞰。落木而說蕭蕭,并以無邊修飾,如聞秋風蕭瑟,如見敗葉紛揚;長江而說滾滾,并用不盡一詞領(lǐng)起,如聞滾滾濤聲,如見湍湍水勢。兩句詩,無論是描摹形態(tài),還是形容氣勢,都極為生動傳神。從蕭瑟的景物和深遠的意境中,可以體察出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之情和悲涼心境。
詩篇后四句抒發(fā)登高所生之慨。
頸聯(lián)上句寫羈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詩人多年漂泊不定的處境;萬里,說明夔州距離家鄉(xiāng)非常遙遠,是從距離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從時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兩聯(lián)寫足秋意后,順勢帶出,并應(yīng)合著登高的節(jié)候。下句寫孤病之態(tài)。百年,猶言一生;百年多病,遲暮之年百病纏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獨字,寫出舉目無親的孤獨感;登臺二字是明點題面,情才因景而生。這兩句詞意精煉,含意極為豐富,敘述自己遠離故鄉(xiāng),長期漂泊,而暮年多病,舉目無親,秋季獨自登高,不禁滿懷愁緒。
尾聯(lián)進一步寫國勢艱危,仕途坎坷,年邁和憂愁引得須發(fā)皆白;而因疾病纏身,新來戒酒,所以雖有萬般愁緒,也無以排遣。古人重陽節(jié)登高照例是要飲酒的,而詩人連這點歡樂也失去了。這一聯(lián)分承五、六句:艱難備嘗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結(jié)果。
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
首聯(lián)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tài),一一得到表現(xiàn)。次聯(lián)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lián)表現(xiàn)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
兩方面著筆,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lián)又從白發(fā)日多,護病斷飲,歸結(jié)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細細體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無怪乎胡應(yīng)麟盛譽其為曠代之作清代楊論推崇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明人胡應(yīng)麟更說此詩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詩藪》)
古詩詞鑒賞11
【原文】
《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
【注釋】
李杜:指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此處指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隱和杜牧。)
傳:相傳。
江山代有才人出: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江山:國家。才人,有才華的人。
風騷: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和屈原的《離騷》。后來把關(guān)于詩文寫作的詩叫做“風騷”。這里指在文學(xué)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
【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jīng)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xiàn)在讀起來感覺已經(jīng)沒有什么新意了。
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華的詩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shù)百年(流芳百世)。
【簡評】
此詩反映了作者詩歌創(chuàng)作貴在創(chuàng)新的主張。他認為詩歌隨時代不斷發(fā)展,詩人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應(yīng)求新求變,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風格的詩人。本詩雖語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敖酱胁湃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币痪浔磉_了文學(xué)創(chuàng)作隨著時代變化發(fā)展的主題思想與中心。
趙翼論詩提倡創(chuàng)新,反對機械模式。他通過對詩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顧,以歷史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各個時代都有其標領(lǐng)風騷的人物,不必唯古人是從,詩歌也應(yīng)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
古詩詞鑒賞12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1.“東皋薄暮望”有什么作用?
點明時間、地點、事件。
2.“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泵枥L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舉目四望,樹林和山巒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整個畫面蕭瑟恬靜。
3.本詩寫景有特色?
頷聯(lián)寫的是秋野靜景,頸聯(lián)寫的'是秋野動景,以動襯靜,意境更顯靜謐。
4.“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fā)孤獨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隱的愿望。
古詩詞鑒賞13
詩經(jīng) 秦風《小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輈.
游環(huán)脅驅(qū),陰靷鋈續(xù)。
文茵暢轂,駕我騏馵.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轡在手。
騏騧是中,騮驪是驂。
龍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溫其在邑。
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
俴駟孔群,厹矛鋈鐓。
蒙伐有苑,虎韔鏤膺。
交韔二弓,竹閉緄滕。
言念君子,載寢載興。
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注釋】:
小戎:士兵所乘的車。
俴:音劍,淺的車廂
楘:音木,皮革
輈:音周,梁輈,曲轅。古時馬車上的一根彎曲的轅。形式像房屋的棟梁。上面有五處用皮條箍牢,所以稱以五楘
游環(huán):活動的環(huán),古時車前四馬連在一起就用游環(huán)結(jié)在馬頸套上,用它貫穿兩旁驂馬的外轡。
靷:音印,鋈:音誤,陰靷鋈續(xù):車上飾物
馵:音住,左蹄有白花或四蹄皆白的馬。
君子:此指在外從軍的丈夫。
板屋:木板蓋的房屋,這是西戎,今甘肅一帶的民俗,比喻代指西戎。
騧:音瓜,黃馬黑喙
騮:紅黑色的馬。
驂:駟馬兩旁的馬。
觼:音決,有舌的環(huán),
軜:音納,轡繩
厹:矛,矛頭為三棱形的長矛,
鐓:音求,三偶矛下的金屬套。
韔:音唱,弓囊
竹閉緄滕:用竹制的.弓架,以繩系在馳弓之里
【賞析】:
《小戎》描寫對出征西戎的丈夫的思念,既寫了思婦思念的深切,但更多的卻是對丈夫的贊美,并以此來加深思念的情感,同時也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慰藉。詩的構(gòu)思層次顯豁,先寫兵車,再寫戰(zhàn)馬,最后寫兵器,這些正是從征將士的象征,而反復(fù)地描寫其華貴、精美,又正是陪襯主人公的英武高貴,而性格又溫柔如玉。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帶有后世儒將的特征,說《秦風》有華夏之聲,這在文化精神上正可見其共性。
古詩詞鑒賞14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注解
。、未諳句:意思是還不熟悉婆嫂的口味。
韻譯
新娘三朝下廚房,洗手親自作菜湯。
不知婆婆啥口味,先叫小姑嘗一嘗。
評析
詩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態(tài)。第一次燒飯菜。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遣婆婆養(yǎng)大的小姑嘗試。
語雖淺白。卻頗為得體,合情合理。新娘的'機靈聰敏,心計巧思,躍然紙上。"先遣小姑嘗",真是于細微處見精神。
有人認為此詩是為新入仕途者而作。在情理上,作為新入仕途者的借鑒亦未嘗不可。
古詩詞鑒賞15
原文:
夜坐
宋代:張耒
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shù)葉迎風尚有聲。
譯文:
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
寂靜的前庭空無一人,只有秋月仍舊明亮。夜里的清霜將要落下,空氣中也充滿了清朗的氣息。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shù)葉迎風尚有聲。
梧桐樹矗立在庭前,也不甘就此衰落。樹上的梧桐葉迎風搖擺,發(fā)出了些許聲音。
注釋:
庭(tíng)戶無人秋月明,夜霜(shuāng)欲落氣先清。
氣:氣氛。清:冷清。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shù)葉迎風尚有聲。
甘:甘心。
賞析:
這首秋夜即景詩,上聯(lián)寫景,突出了清幽寂靜之意;下聯(lián)景中寓情,用殘葉迎風尚有聲響來抒發(fā)“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胸懷與抱負,詩寫得蒼涼悲壯,雄勁有氣勢。
此詩寫秋風殘葉,卻不寫其衰颯敗落,而突出其不懼風寒的神韻。此與蘇軾一派在哲宗紹圣時期所受苦難的歷史背景有關(guān),也是宋代士人的孤高品格的象征。這也是一種人文意趣。
此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古典詩詞摹寫梧桐抒發(fā)秋意,通常表示悲秋的情結(jié),睹物傷懷,見葉落更覺秋深。用梧桐殘葉迎風尚能發(fā)出聲響,來書寫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胸懷與抱負。
【古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鑒賞05-15
古詩詞鑒賞11-20
古詩詞鑒賞,譯文05-25
古詩詞鑒賞大全04-26
古詩詞《鹿柴》鑒賞02-20
唐代古詩詞鑒賞05-06
(薦)古詩詞鑒賞05-17
如何鑒賞古詩詞06-09
《關(guān)雎》古詩詞鑒賞05-06
小學(xué)古詩詞鑒賞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