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逐句賞析
《記承天寺夜游》表面上是自嘲地說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閑的人,閑來無事才出來賞月的,實際上卻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的逐句賞析可以幫助同學(xué)們更好的理解原文,供大家參考。
《記承天寺夜游》的逐句賞析
“月色入戶”:寒夜寂寥,“解衣欲睡”,這當(dāng)兒,月光悄悄地進了門。“入戶”二字,把月光擬人化。月光似乎懂得這位遷客的孤獨寂寞,主動來與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應(yīng);寫出他睡意頓消,披衣而起,見月光如見久違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個被朝廷所貶謫的'“罪人”,我們可以想見他這時交游斷絕、門庭冷落的境況;只有月光毫無勢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來拜訪他。四字寫出了作者的喜悅和興奮。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作者與張懷民同是被貶之人,于是作者便想到了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作者與張懷民心有靈犀,及其友情之深厚。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lǐng)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對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鉆營,陷入那茫;潞6y以自拔,何曾得暇領(lǐng)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現(xiàn)了作者安閑自適的心境,當(dāng)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具體分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積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前者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之感,后者則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tài)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中愈見其靜,一正寫,一側(cè)寫,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zé)o塵俗的襟懷。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記承天寺夜游》全文賞析
《記承天寺夜游》這是一篇佳作。圍繞六要素來寫,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點:承天寺。人物:“我”與張懷民。事件:夜游承天寺。起因:月色如戶,欣然起行。經(jīng)過:尋張懷民,相與步于中庭。寥寥數(shù)語,記敘的六要素聚集了。
蘇軾的行文風(fēng)格:以極少的文字,包含極多的內(nèi)容。才 47 字,不僅記敘得眉目清秀,而且是跌宕起伏,字字翻江倒海,句句韻味無窮。在蘇軾的眼里,那是怎樣的一個夜晚?夜游所見,乃是全篇之精華所在。“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原來先前所看到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是一種幻覺,文章先虛寫,再實寫,虛實相生,為讀者描繪了一幅亦真亦幻的美妙月景。整篇古文無一月字,卻句句寫月。把一用俗了的比喻句“月色如水”,化腐朽為神奇。走進古典詩文的世界,我們發(fā)現(xiàn)處處都有月亮的影子。這輪明月曾照亮了《詩經(jīng)》的河畔,曾驚擾了鳥兒的安眠,也曾打濕了鄉(xiāng)書的封面。王國維說,“凡景語,皆情語。”蘇軾用心靈為我們拍攝了一幅照片,透過這張照片,看出作者怎樣的心境?“閑人”最能體現(xiàn)。
蘇軾在被貶黃州的境況下,面對一片如水的月色,抒發(fā)了一段閑人的心境。當(dāng)代散文家余秋雨說“蘇軾成就了黃州,黃州成就了蘇軾。”的確,對于蘇軾來說,黃州是他最重要的人生驛站。被貶的苦難如重錘般敲擊著他的心靈,但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讓他在人生的低谷完成了豁達人生觀的塑造,從而達到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巔峰!
【記承天寺夜游逐句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詩詞賞析12-28
記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賞析翻譯06-25
記承天寺夜游作文01-01
記承天寺夜游作文12-31
改寫《記承天寺夜游》07-10
《記承天寺夜游》學(xué)案11-11
記承天寺夜游講解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