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魯迅故居閱讀答案
在魯迅先生故居
或許是一種機緣,或許冥冥中的感召,純屬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北京城市的變化之大,幾乎使我難以辨識,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連僻野荒郊的阜成門外都鱗次櫛比地起了高樓。我要尋找的舊地是阜成門內(nèi)西三條胡同的魯迅故居。拐了幾個胡同,周遭都是用紅顏料刷寫的加了醒目圓圈的“拆”字,好在魯迅故居的門匾還在,尋找起來還不甚費事,只是在陰晦的冬日顯得突兀而孤獨,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
魯迅在北京生活了10余個年頭,一共搬了三次家。“家”,這個詞對魯迅先生來說,或許并不確切,他一生或許都沒有過“家”,魯迅是孤獨者。辛亥革命以后,中華民國建立。魯迅從故鄉(xiāng)浙江紹興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職,在教育部作“僉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紹興會館,在冷冰的屋子里百無聊賴,靠研讀《佛經(jīng)》和抄寫古碑打發(fā)時日。錢玄同來看望他,希望他給《新青年》寫點文字。魯迅用疑惑的目光看著錢玄同,說:“寫文章有什么用處!”這個在推翻滿清封建專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進的青年對“革命”感到失望。他說,以前我是奴隸,現(xiàn)在我是奴隸的奴隸,“革命”了,“維新”了,世事依然還是原先的老樣子。1926年3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師范大學(xué)學(xué)生劉和珍等,在向段祺瑞執(zhí)政的國務(wù)院和平請愿時,慘遭槍殺。魯迅先生滿腔激憤,寫了《記念劉和珍君》的文章,說:“三月十八日,是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學(xué)生的熱血,使魯迅由《彷徨》到《吶喊》。
魯迅是周家的長子,對家庭更多一份責(zé)任。他到北京以后,把母親,妻子朱安從故鄉(xiāng)紹興接到了北京,連同從日本留學(xué)回國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住進了他在西四八道灣購置的新居——一所寬敞、豁亮的“三進”大四合院。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魯迅不得不搬出八道灣,另覓居處。他用一本書的四百元版稅,在阜成門內(nèi)西三條胡同買了一所小四合院,也就是現(xiàn)在魯迅博物館的所在地。
四合院實在太小!院子里種植的兩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間,似乎再也容納不下幾個人物的活動了。周遭的幾間小屋,一間作了書房,一間住著一個女傭人,另外一間北屋住著魯迅的母親和妻子朱安。母親和妻子的木床相對而立,床上掛著白夏布蚊帳,都是老家?guī)淼呐f物。魯迅在母親和妻子的住室連通了一個長條形的小間,戲稱“老虎尾巴”。魯迅在這“老虎尾巴”里寫作和住宿,室內(nèi)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床是單人的板床,兩條長凳上橫架著一塊木板,褥子是單薄的,被子是陳舊的有著小點藍花的布衾,床上用竹竿掛著一頂發(fā)黃發(fā)灰的夏布蚊帳。書桌旁的白墻上掛著一個鏡框,里面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陰冷”“悲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孤寂的魯迅先生相互注視,似有話要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經(jīng)受過死神的洗禮,是從沙皇的絞刑架上走下來的,他在執(zhí)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幸存下來。
那天天氣陰霾、沉郁,像要下雪的樣子。我在魯迅故居待了很久,大約是我太專注、太虔誠的目光吸引了講解人員——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開“游人免進”的門扉,“破了例“讓我進入先前只能夠隔著玻璃窗看到的內(nèi)室。這樣我就真切地觸摸到了“老虎尾巴”,“尾巴”墻上掛著的那幀陀思妥耶夫斯基陰冷的照片。我在魯迅先生曾經(jīng)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了一會兒,望著窗外的景致,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蕪的園子,園子角落里有一圈石頭的井欄。據(jù)說這井水實在苦澀,不能飲用,只能用來澆灌園中的幾棵棗樹,也就是魯迅先生《秋夜》中劈頭所說的“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在我還是中學(xué)生的時候,我就在課文中讀到了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我曾向授課的語文老師請教過這句話的意思,老師支支吾吾,也未說出個所以然來。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魯迅先生寫這句話的深意。而現(xiàn)在,身臨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魯迅先生孤獨、寂寞和無奈的心境——這是否就是魯迅先生說過的“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呢?這是否就是魯迅先生說過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
走出魯迅先生故居,天上紛紛揚揚下起了雪。踏著落了雪的白茫茫的土地,我在近旁的一條胡同口,找了一家小店鋪,喝了兩碗羊雜碎湯,全身頓時燥熱起來。
(選自2014年第4期《散文百家》,有刪改)
16.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兩項都選對給4分,只選一項且正確給2分,有選錯的給0分)(4分)
A.文章開篇寫尋找魯迅先生故居的過程以及故居周邊的環(huán)境,隱隱有一種批評時人淡忘魯迅先生和漠視文化傳承之意。
B.文章中有大量的有關(guān)天氣的環(huán)境描寫,其作用是渲染陰冷、沉郁的氛圍,抒發(fā)作者游覽魯迅故居時對魯迅先生的痛悼和緬懷之情。
C.“以前我是奴隸,現(xiàn)在我是奴隸的奴隸”這句話表明了魯迅先生對革命的漠視和鄙夷,認為革命改變不了社會現(xiàn)實。
D.文章從多個角度來介紹先生的故居,突出其狹小和簡陋的特點。這樣處理是為了表現(xiàn)先生孤僻、陰冷的性格。
E.文章結(jié)尾意味雋永,明寫因喝羊雜碎湯而全身燥熱,實際上隱隱表達了作者在游覽過程中的不滿、欽佩、振奮等復(fù)雜情感。
17.在第二段中,作者稱魯迅先生為“孤獨者”,先生的孤獨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你結(jié)合原文加以概述。(4分)
18.在描寫魯迅先生故居的布局和陳設(shè)中,作者為什么要著重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請作簡要分析。(4分)
19.在游覽魯迅先生故居時,作者想起先生的文章中有“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的語句。對這句話的深意理解,作者由“不曾明白”轉(zhuǎn)而有所感悟。請你結(jié)合原文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探究這句話的深意。(8分)
【參考答案】
16.CD (C項,魯迅先生對革命并非漠視和鄙夷,只是清醒地認識到革命的局限性,感到失望。D項,寫故居狹小和簡陋,是說小天地里有大胸懷,反襯出魯迅先生精神的可貴與偉大。)
17.【示例】⑴生活方面:魯迅先生居住在北京的十余年里多次搬家,寄居寓所,沒有更多的愛好和友人,兄弟反目,百無聊賴,以學(xué)術(shù)研究打發(fā)時日;(2分)⑵精神方面:魯迅先生的精神孤獨,他能清醒地認識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因此對革命感到失望,對現(xiàn)實社會感到失望。(2分)
18.【示例】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突出其“陰冷”“悲憫”的特點;并由此寫到他的命運,突出其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zhì)。(1分)以此烘托(1分)魯迅先生孤獨、寂寞和無奈的心境以及在民族危難之際的大無畏抗?fàn)幘瘛?2分)
19.【示例】這句話表明了院落環(huán)境和居住生活的單調(diào)、枯燥,同時,也透露出一種無法言語的疲憊感、沉悶壓抑和掙扎無力的絕望感。作者身處先生故居中,感受先生的生活環(huán)境,回憶先生的為人處世,體會到了先生孤獨、寂寞和無奈的心境,欽佩先生在社會黑暗,革命有著局限性,民族前途難卜的情況下,卻頑強地戰(zhàn)斗,絕不向黑暗勢力低頭的不朽精神。
【魯迅故居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魯迅故居09-29
《雪》閱讀答案魯迅10-07
《魯迅的性格》閱讀答案10-06
《魯迅自傳》閱讀答案07-01
魯迅讀書閱讀及答案11-19
魯迅《故鄉(xiāng)》閱讀答案11-11
《雪》閱讀答案魯迅05-24
《回憶魯迅先生》閱讀答案10-24
魯迅《故鄉(xiāng)》閱讀題目及答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