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步詩古詩詞鑒賞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步詩古詩詞鑒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步詩
曹植(三國·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釋]
1.釜(fǔ):古代的一種鍋。
2.煎:煎熬,隱喻迫害。
[簡析]
據(jù)《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nèi)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結果曹植應聲詠 出這首《七步詩》。詩人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
前兩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寫出萁豆的尖銳矛盾,及豆萁對豆子的殘酷迫害。最后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 急!畫龍點睛提示詩歌主題。同根一語雙關,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長起來的,實際上是說自己與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責問曹丕為什么 要對同胞兄弟逼迫得這樣急。
這首詩的比喻十分貼切,淺顯生動。雖然詩歌本身是否真為曹植所作,還難以確定,但這首詩反映曹魏統(tǒng)治集團的內(nèi)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確實是 一首好詩。
創(chuàng)作背景
《七步詩》六句體最早載于《世說新語》,四句體最早見于《文選》李善注引《世說》。黃初元年(220)正月,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榮升魏王;同年十月,漢獻帝被迫禪讓帝位,曹丕上位,是為魏文帝。由于爭封太子這段經(jīng)歷讓曹丕無法釋懷,他在稱帝后,仍對曹植耿耿于懷。他擔心這個有學識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著法子要除掉他。根據(jù)《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之內(nèi)應聲成詩。
《世說新語》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遠,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據(jù),而且據(jù)《世說新語》中引《魏志》中也說曹植“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曹操曾試之以《登銅雀臺賦》,植援筆立成,而且斐然可觀,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這樣一首好詩也完全是可能的。不過《世說新語》所記載的此詩本事則值得懷疑。作家余秋雨認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宮殿上做這樣殘暴而又兒戲式的惡作劇。況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難他也不會做得這么笨。余秋雨認為這首詩比喻得體,有樂府風味,很可能確實是曹植的手筆,但創(chuàng)作時的戲劇場面,大約是后人虛構的。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曹植才華出眾,稟賦異常,文采過人,謝靈運、劉勰、王世貞等人對此多有贊揚之語,而最能表現(xiàn)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這首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xiàn)象,作者以“豆”自喻,一個“泣”字充分表達了受害者的悲傷與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后發(fā)酵過的豆子,用以制成調(diào)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曬干后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后兩句筆鋒一轉(zhuǎn),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的悲憤,這顯然是在質(zhì)問曹丕,既是同胞兄弟為什么如此苦苦相逼!氨臼峭嗉搴翁薄,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這首詩以萁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眾兄弟的殘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譏諷之中有提醒規(guī)勸。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襯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這首詩之妙,在于巧妙設喻,寓意明暢。豆和豆秸是同一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起來卻把鍋內(nèi)的豆煮得翻轉(zhuǎn)“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十分貼切感人。
當然,這首詩的風格與曹植集中的其他詩作不盡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煉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讀者的稱賞。
名家點評
宋·佚名《漫叟詩話》:“曹子建七步詩,世傳‘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其工拙淺深,必有以辨之者”。
明末清初·毛先舒《詩辯坻》:“子建樂府《怨歌行》比《七哀》多十二句,然《七哀》妍至雅潔,似勝《怨詩》!镀卟皆姟匪木湔撸~意簡完,然不若六句之有態(tài)!
近代·郭沫若《論曹植》:“站在豆的一方面說,固然可以感覺到萁的煎迫未免過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說,不又是富于犧牲精神的嗎?”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國魏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陳王,謚曰思,故世稱陳思王。自稱“生乎亂,長乎軍”。天資聰穎,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賞愛,幾乎被立為太子,終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jié)”而失寵。其創(chuàng)作以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后期詩歌主要是表達由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他是建安文學成就最高者,是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現(xiàn)存詩歌九十余首。宋人輯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作品爭議
《七步詩》的真?zhèn)未嬖诤艽鬆幾h。此詩不見于陳壽的《三國志》,也不見裴松之為《三國志》所作的注。最早記載此詩者,是南朝宋劉義慶所著筆記小說《世說新語》。這首詩在傳播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去曹植時代愈近,文獻記載愈少。南朝劉宋時出現(xiàn)此詩,隋唐之前,曹植文集易得,對《七步詩》的真?zhèn)螣o異議。北宋時漸有爭議。宋室南渡,《曹植集》散佚后,有人輯錄《七步詩》入本集。此時《曹植集》刊刻和流傳應有多個本子,現(xiàn)存最早的南宋孝宗年間江西大字刊本《曹子建文集》十卷本不載。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南宋寧宗時《曹子建集》十卷本刊有。
明清時期,《七步詩》逐漸真假難辨。信其真者對《七步詩》多有贊許。明王世貞曰:“《煮豆》七步,《三都》十年,不妨兼美!泵髡率尕懣尽蛾愃纪跫肥珍洿嗽姡粕⒁娭T書,但未言出自何書;萬歷休陽程氏刊本收錄四句詩。此時亦有諸多懷疑者,馮惟訥《古詩紀》自《世說》輯此詩,注云“本集不載,疑出附會”,并附錄四句詩。馮氏所見《曹植集》未錄此詩。張溥輯《陳思王集》從《世說》以六句詩作為正文,“又以四句者為附注”,亦云“本集不載”。清丁晏收羅曹植佚文,苦心?,編成《曹集詮評》,對待《七步詩》仍馮惟訥氏之說。
近代以降,魯迅、郭沫若、趙幼文、葉嘉瑩諸先生疑其真,但從古至今論者多從政情、世情和人性角度作推論,未有詳細考證者。諸家即使疑其為曹植所作,也多不認同《世說新語》所載本事。如葉嘉瑩說:“我以為這個傳聞并不可靠。因為以魏文帝這個人,從他的文章來看,從他的作風來看,他不會做這樣的事。這還不是說他仁慈不仁慈,以他的智慧才略,就是要殺死曹植,也有別的辦法,絕不會用這種笨辦法!
【七步詩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古詩詞《七步詩》原文及解釋06-22
《己亥雜詩》古詩詞鑒賞10-26
桃花源詩古詩詞鑒賞10-08
《己亥雜詩》古詩詞鑒賞3篇12-05
如何鑒賞古詩詞的副詞性詩眼06-16
《七步詩》閱讀答案06-07
木蘭詩鑒賞11-25
李白的詩鑒賞03-31
古詩《七步詩》的意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