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經》三首之《兼葭》說課
一、導入新課
由學生熟知的唐詩引入,讓學生明白《詩經》是中國古詩的源頭,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從而引起學生興趣。
二、資源共享,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課前預習時所查閱的有關《詩經》的各種資料,明白相關文學常識以及《詩經》的重要性。
明確今天學習《蒹葭》一詩的學習方法,板書四個大字“誦品悟歌”,即吟誦詩文,品味意境,感悟詩理,歌唱詩詞。
三.誦詩:
。ㄒ唬┫炔シ欧蹲xflash課件,只見金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狀,空中霧靄迷蒙,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時,一位癡情的戀者,躑躅水畔,他(她)熱烈而急切地追尋著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的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她)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心痛苦,不可言狀!耙寥送鹪冢捴疅o蹤”,但其身影又在眼前不時閃現(xiàn)晃動,時遠時近,時隱時現(xiàn),時有時無,閃爍不定。此情此景又使這位追求者欲找無方,欲罷不能。讀來只覺情調凄婉,境界幽邃,意蘊無窮。再深入品味,反復吟誦,就能發(fā)覺該詩意境的營造呈現(xiàn)出多重疊合、交互融匯的架構,顯示出繁富絢麗的色彩。聲情并茂,圖文并茂的吟誦,讓學生心馳神往,深深地沉浸在那綿遠的意境之中。
(二)學生自由朗誦,然后用領讀、男女生輪流讀等形式誦讀此詩。誦詩為下面的品詩作了鋪墊。
四、品詩(繪詩):
。薄⒆屢粌晌粚W生用語言描述一下全詩在腦海里浮現(xiàn)出的畫面,驅遣其想象,把無形的文字轉換成有形的畫面,用語言擴展意境。
。、展示學生根據詩意描繪的幾幅圖畫,并讓作者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構想。
這些學生在預習中完成的圖畫制作,深刻地體現(xiàn)了對作品的理解。
3.合作性學習:
。ǎ保⿲憣Α耙寥恕钡淖非,為何寫蘆葦(蒹葭),二者有何關系?
旨在讓學生了解“興”的表現(xiàn)手法。明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詠之辭”
(2)這首詩各章的基本內容是相同的,僅僅是換了幾個詞語,你認為這樣寫是否重復?為什么?
旨在讓學生明白“重章疊唱,營造出一詠三嘆,回環(huán)往復的效果。同時也引導學生結合字詞來理解詩中的形象。
。3)這首詩的主題是什么?
古人認為是在追求隱士,見仁見智,主題的不確定,引發(fā)學生去探求。有說對愛情的不懈的追求,也有說“伊人”朦朧,主題不定,代表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是的,《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是自己心中盡善盡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牽夢繞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價去上下求索,不斷追求。
對于真正的求索者來說,目標是一種指向。達到目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過程。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過程。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就存在于過程之中。同樣,追求的價值和意義也存在于過程之中。如果忽視過程,實際上也是忽視了追求本身。
盡善盡美的境界,無論是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際上說,都是不可能達到的。換句話說,盡善盡美只是一種理念,一種心靈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們在平庸瑣屑的生命歷程中向前渡過,就像黑夜中照亮道路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針一樣,讓我們不斷地前行,追求。
五、感悟詩經:讓學生暢談學過此詩的感悟是什么。(包括以上對主題的探討)。
走進三千年古人的精神世界,我們發(fā)現(xiàn),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科技不斷發(fā)展,但人性并沒有改變,人類的情感是相通的。
六、歌詩:
播放鄧麗君《在水一方》的flash,此可謂是現(xiàn)代版的“蒹葭”,精美無比的畫面,懷舊感傷的歌曲,讓人產生強烈的共鳴。
七、延伸拓展
讓學生對比欣賞《詩經》中的《采葛》一詩,其重章疊唱等手法與此詩相似。更因“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夸張手法,使人耳目一新,源于此詩的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讓學生更覺《詩經》的親切。
八、布置作業(yè):
學以致用,用今天所學之方法來學習另兩首詩歌:《關睢》和《君子于役》。
總之,我希望《詩經》的魅力從這節(jié)課召領著學生,使其感受那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我國古代燦爛的文明,去執(zhí)著地追求“在水一方”的詩之“伊人”。
【《詩經》之《兼葭》說課】相關文章:
《詩經 兼葭》鑒賞09-19
《詩經》兩首之「蒹葭」介紹11-16
詩經 蒹葭11-08
詩經蒹葭09-12
蒹葭(詩經)11-19
詩經蒹葭10-13
蒹葭詩經讀音09-12
詩經《蒹葭》詳解06-23
詩經《蒹葭》的詩10-22
詩經蒹葭賞析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