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唐詩譯文及鑒賞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
唐代:盧綸
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譯文
昏暗的樹林中,草突然被風(fēng)吹動,將軍在夜色中連忙開弓射箭。
天明尋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頭深深插入巨大石塊中。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注釋
驚風(fēng):突然被風(fēng)吹動。
引弓:拉弓,開弓。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平明:天剛亮的時候。
白羽:箭桿后部的白色羽毛,這里指箭。
沒:陷入,這里是鉆進的意思。
石棱:石頭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賞析
盧綸《塞下曲》共六首一組,分別寫發(fā)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語多贊美之意。此為第二首,描寫將軍夜里巡邏時景況。這首邊塞小詩,寫一位將軍獵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漢史學(xué)家司馬遷記載當(dāng)時名將李廣事跡的.《李將軍列傳》。原文是:“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沒鏃(箭頭),視之,石也。”
寫將軍夜獵,見林深處風(fēng)吹草動,以為是虎,便彎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中去了。通過這一典型情節(jié),表現(xiàn)了將軍的勇武。詩的取材,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據(jù)載,漢代名將李廣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就有這樣一次富于戲劇性的經(jīng)歷:“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fù)更射之,終不能復(fù)入石矣! 首句寫將軍夜獵場所是幽暗的深林;當(dāng)時天色已晚,一陣陣疾風(fēng)刮來,草木為之紛披。這不但交代了具體的時間、地點,而且制造了一種氣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區(qū),深山密林是百獸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黃昏夜分出山。
“林暗草驚風(fēng)”,著一“驚”字,就不僅令人自然聯(lián)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緊張異常的氣氛,而且也暗示將軍是何等警惕,為下文“引弓”作了鋪墊。次句即續(xù)寫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這不僅是因為詩要押韻的緣故,而且因為 “引”是“發(fā)”的準(zhǔn)備動作,這樣寫能啟示讀者從中想象、體味將軍臨險是何等鎮(zhèn)定自若,從容不迫。在一“驚”之后,將軍隨即搭箭開弓,動作敏捷有力而不倉皇,既具氣勢,而形象也益鮮明。
后二句寫“沒石飲羽”的奇跡,把時間推遲到翌日清晨,將軍搜尋獵物,發(fā)現(xiàn)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讀之,始而驚異,既而嗟嘆,原來箭桿尾部裝置著白色羽毛的箭,竟“沒在石棱中”,入石三分。這樣寫不僅更為曲折,有時間、場景變化,而且富于戲劇性!笆狻睘槭耐黄鸩糠,箭頭要鉆入殊不可想象。神話般的夸張,為詩歌形象涂上一層浪漫色彩,讀來特別盡情夠味,只覺其妙,不以為非。
詩,最注重含蓄,最講究意在言外?吹皆娭屑胧拿鑼,我們會油然聯(lián)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將會射成什么樣子?如果在戰(zhàn)場上射擊敵軍兵馬呢?于是,一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zhàn)的將軍形象,便盤馬彎弓、巍然屹立在我們眼前了。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作者介紹
盧綸(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寶末年舉進士,遇亂不第;唐代宗朝又應(yīng)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經(jīng)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xiāng)尉;后由宰相王縉薦為集賢學(xué)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jiān)察御史。出為陜州戶曹、河南密縣令。之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唐德宗朝,復(fù)為昭應(yīng)縣令,出任河中元帥渾瑊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盧戶部詩集》。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唐詩譯文及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汴泗交流贈張仆射》韓愈唐詩鑒賞06-01
《汴泗交流贈張仆射》韓愈的唐詩鑒賞06-01
《塞下曲(其二)》王昌齡唐詩鑒賞06-03
《塞下曲》的唐詩鑒賞05-29
王昌齡《塞下曲》唐詩鑒賞05-31
韓愈《上張仆射書》的原文及翻譯10-01
陶淵明《歲暮和張常侍》譯文及鑒賞04-14
《塞下曲》盧綸唐詩鑒賞06-03
韓愈《汴泗交流贈張仆射》賞析01-20